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ppt

合集下载

多彩的民歌ppt课件

多彩的民歌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拓 展 欣 赏
《 好 汉 歌 》
12
▪ 欣赏《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
精选课件ppt
13
课堂总结: 回顾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 感受、体验西北、中 原民歌的风格情绪, 认识西北民歌中的花 儿、信天游等民歌题 材,通过聆听不同区 域的民歌,了解民歌 的风格特点以及体裁, 分析民歌与创作歌曲 的区别和联系。
▪ 河南民歌
▪ 此歌是一首轻松、明快、 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它流行于河南的一种地花 鼓(流行在河南的一种民 间歌舞形式)的一个代表 曲目,由一个旦角和一个 丑角共同表演。表现了老 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 的现实性追求,富有亲切 感。
▪ 思考------------听到这首民 歌后,你连想到哪首歌曲 与他相似?
作长构较自动产富的明阶歌;样地歌族歌
反的一自由民劳,节显、,某最区的本在
点 歌 复歌 般 由 的 歌 动 而 拍 的 调 其 民 易 的 旋 地 音 的 词 比 ; , , 关 且 节 表 试 音 族 于 语 律 区 乐
常较民其劳系与奏现、乐或在言都的上 用短歌节动密生形出节特某本紧与风都

同小的奏方切活式来拍点地地密该格具 一,曲也式,情十;等常区区结民特有
和西北民歌比较有什么不同?
精选课件ppt
8
沂蒙山小调作品分析
▪ 山东民歌
▪ 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泛指流行于广大城 乡的一种民间歌曲。
▪ 这首新民歌虽被标为小调,但由于旋律舒展、 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精选课件ppt
9
▪ 王大娘钉缸 ▪ 问题:这首歌的情绪、风格是怎样的?
精选课件ppt
10
▪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 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一、说大纲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 (全一册)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 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 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 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 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等民歌体裁。

②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 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①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 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 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难点重点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学生在阿宝和张冬玲版的《信天游》音乐声中步入课堂。

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可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的兴趣。

(约3分钟)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 ?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 我来总结。

“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 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 ,去感受 “上去高山望平川 的感觉”。

③完整聆听观看《上去高山望平川》视频之后 ,分小组讨论, 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下面我来介绍“花儿”。

①“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多以唱情歌为主)。

《多彩的民歌》课件

《多彩的民歌》课件

欣赏《辽阔的草原》
【思考】:这首民歌具有什么特点?
聆听这首歌你能联想到什 么样的画面呢?
作品分析:
•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
蒙古族长调歌曲。歌曲 含蓄地表现了蒙古族年 轻牧民对爱情的珍视和 追求。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以 “长调”和“短调”最 具代表性。蒙古族音乐 的风格是由其人民长期 的民族特点、经济形态、 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 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 决定。

欣赏 《牧歌》 《嘎达梅林》
【思考】:这两首民歌的体裁属
于“长调”还是“短 调”?
【长调与短调】
长调——音域宽广,节奏悠长,腔多词少 。曲调优美 流畅,旋律线多做波浪式进行,起伏跌宕。 表现出天高地阔的草原自然环境。草原是长 调的摇篮,长调则是音乐化的草原。崇尚自 由的心灵,抒情的极致,具有强烈的浪漫主 义色彩。 短调——音域相对窄些,篇幅短小,曲调紧凑,节奏 整齐、鲜明,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 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 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往 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新疆民歌常见的几种节奏型
(1)× × × × ×︱ × × × × ×︱
切分节奏
(2)× · × × × × × × ×· × × × ×︱
附点节奏
(3)× × × × × × × × × × × ×︱
十六分音符节奏
音乐寄语: 让民歌成为永恒的旋律!
音乐寄语: 让民歌成为永恒的旋律! 再见!!
(二)
神秘的西藏
• 欣赏:西藏民歌《宗巴朗松》 • 听后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它的旋律特点
是什么?与蒙古民歌有什么不同?
作品分析
• 歌曲《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
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 西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 教音乐和宫廷音乐。民间音乐 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等。其 中歌舞体裁有:弦子、囊玛、 果谐、堆谐、 《大草原》

多彩的民歌 音乐课件

多彩的民歌 音乐课件

绣荷包(山结构相对自由
稍快,体现了明 快、开朗、热情
音符相对较疏 缠绵
音符相对较密 流畅、柔婉
想一想: 这首乐曲的旋律
你熟悉吗?
小调的音乐特点
感情表达比较细腻、委婉,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 构较为严谨。
歌词内容大多以咏唱历 史传说故事、描写自然风光、 抒发离别情绪等为主。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 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号子一般具有 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 的作用。在北方,劳动号子常称“吆号子”;在 南方,则称为“喊号子”。
劳动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方式可分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农事号子、渔船号子和作坊号子等几 大类。
小调又称小曲, 泛指流行于广大城乡的 一种民间歌曲。它主要 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 风俗活动,故被称为 “里巷之曲”。也有地 方又称之为“时调”、 “俗曲”、“小令”等。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 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是劳 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又 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 合唱等。
各地山歌的名称:陕北的“信天游”、 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
青海的“花儿”和民歌的体裁 四川的“晨曲”等。
独唱、伴奏表演
抒发感情、用 于表演
欣赏几首民歌说出分别属于哪种体裁
❖ 《船工号子》 —— 号子 ❖ 《太阳出来喜洋洋》—— 山歌
❖ 《四季歌》
—— 小调
❖ 《孟姜女》 —— 小调
❖ 《小白菜》
—— 小调
民歌是中国 音乐的组成部 分,要了解中 国音乐,就必 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同学们,能不能和大家一起交流 你所了解的民歌

多彩的民歌苗强

多彩的民歌苗强

•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 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花儿” 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 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 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 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 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 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 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音乐鉴赏
苗强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 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民歌简介
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 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 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人们的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人的性格等都与民歌存在着密切的 关系,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都导致民歌在音乐风格上的多姿多彩。因此民歌在曲 调上大致可分为南方民歌和北方民歌。南方地区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景观秀丽,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高原 纵横,山石崎岖,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 为了生存必须象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音调高亢,嘹亮。 民歌按体裁分为号子,小调,山歌。 山歌又包括花儿,信天游,山曲等
欣赏《花儿与少年》
春季里那么到了这 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 绣呀阁里的女儿呀 踩呀踩青来呀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 夏季里么到了这 女儿心上焦女儿心上焦 石呀榴花的子儿呀 赛呀赛过了玛瑙呀小呀哥哥
民歌的基本特征
知识
• 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应着人民的生活, 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 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 年史。 •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 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 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 见于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儿歌、风俗歌等。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音乐也成了一种快餐文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了解都停留在对流行歌曲的盲目追求中,他们会唱《两只蝴蝶》、《爱你一万年》、《死了都要爱》、《将爱情进行到底》等等一系列的各色流行歌曲,却不知道信天游为何物,他们说起杰克逊如数家珍,却不知道德德玛是何人,每当说起民歌他们都不屑一顾,认为那是老土的东西,对本民族的音乐知之甚少。

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们作为音乐老师的一种莫大的悲哀,因为学生不喜欢,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这和我们的教学引导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所以在教学中不光要教会他们唱民歌,更要让学生在鉴赏中爱上民歌,了解我们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文化。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最早、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民歌经过广大群众的集体创作,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是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民社会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直接、真实的反映。

在高一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第一节是高亢的西北腔,这一节里主要鉴赏的歌曲有《刨洋芋》、《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原始的腔调是无伴奏版的,而且多数是用方言进行演唱,学生如果就单调的听原始的版本,会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根本没有兴趣坚持听完一首歌曲,因此我在教学中用了多个版本的演唱形式让学生聆听,首先播放原始版本,让他们了解民歌最先的发源就是用方言演唱的,是一种即兴的表演,然后接着播放加入了伴奏的现代版本,感受多元化的音响效果,在学生聆听完这三首歌曲后,可结合现在他们经常看的综艺节目星光大道上的知名歌手的歌曲进行引导讲解,如阿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想亲亲》等陕北民歌都是他们所熟悉的,让他们结合起来进行鉴赏就能很容易找出西北民歌的特点和理解何为信天游了。

第二节是独特的民族风,主要鉴赏的歌曲是《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这三首歌曲分别是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歌,在这节的鉴赏中我没有让他们直接聆听音乐,而是让他们先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蒙古歌曲、藏族歌曲、维吾尔族歌曲,并进行演唱,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他们唱了《天堂》、《神奇的九寨》、《天路》、《天籁之爱》、《青春舞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等,唱完后我让他们总结了这几种歌曲的风格,他们很容易就说出了每种民歌的特点,而且他们突然发现民歌离自己并不遥远,而且很多歌曲都是能朗朗上口,并且是旋律优美,词曲相得益彰,也是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的。

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ppt

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ppt

用你最喜欢的 一句引腔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兴总结比较有无引腔有引腔的含义呼喊结构2句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在银色的月光下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伴随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大 家 好
《弥渡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尼来(比) 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兴)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 河 淌 水》
在银色的月光下, 周围一片宁 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 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 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 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 旋律中,柔婉的歌声,伴随小 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 方。
跟我活动一下吧~
听音乐 做动作
欣赏云南风光
注意影片中提到了3个问题
1.风景秀丽
2.民族众多
3.能歌善舞
《弥渡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
引腔: 山歌的引腔是由呼喊演 变而来,是为了引起远处人 们的注意,故拉长喊声,逐 渐加入旋律,演变成现在山 歌的引腔。 引腔可表示呼喊,也可 表达内心感情。
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 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 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河淌水》 有
内心
5句
《放马山歌》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大单元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大单元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大单元设计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目录
大概念大观念
中国民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行为,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积累成果,它朴实无华、真实自然、生动感人。它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本单元旨在引领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婵之歌》
5.对应课标内容
中国传统民歌的分类方法:按照题材分类;按照体裁分类;按风格色彩区分类。
蒙古族长调、藏族囊玛、维吾尔族木卡姆、侗族大歌等。
汉族民歌
少数民族民歌
6.学科核心素养

文化理解
在参与实践各首民歌主题过程中,学会民歌的主题片断达到表演能力
通过聆听,了解不同体裁民歌的风格特征,达到审美体验目标。
2.核心知识与能力
核心知识
能 力
民歌的色彩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与形成
音乐主题的学习与实践
核心任务:唱出韵味
3.单元划分与单元目标
(1)聆听音乐、体验音乐, 掌握欣赏方法。借助乐谱和音响,演唱民歌主题。通过对唱、合唱等实践活动,体验民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单元划分
单元目标
(2)了解民歌体裁、题裁及表现形式,感受、体验南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地域文化特征。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了解民歌的地方语言、环境、历史文化,认识到民歌的价值目标,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高中音乐鉴赏课大单元教学实践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对构建高效的高中音乐课堂和高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高一年级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高一年级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精品教案(高一年级)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教学案例)选用教材: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欣赏三首中原民歌,分别是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1、聆听民歌,感受、体验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2、探究、认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3、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2、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教具:钢琴、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光盘、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在《沂蒙山小调》的背景音乐下,播放沂蒙山区地方风光以及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用家乡的美景及音乐,引出:中原大地,师生共同讨论:中原的地理位置以及那里的民歌。

我国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主要有山东、河南、河北等几个省份,这里民歌丰富,地方风格相当浓郁。

同学们,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中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

首先,我们来欣赏由我们家乡飞出来的中国著名民歌《沂蒙山小调》。

二、欣赏与体验(一)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歌曲的诞生背景,旋律、结构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补充。

2、对比聆听(1)欣赏由著名歌唱家王世慧演唱的《沂蒙山小调》版本,同时播放老师在费县白石屋自拍的DV录像,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诞生地,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并思考: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王世慧演唱的这首民歌的特点及风格。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评委老师好,我是ⅩⅩ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醇厚的中原韵》,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结六个方面谈一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将主要欣赏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和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以及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②探究这两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和“起承转合”式的结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四、说教法学法自制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影视、欣赏、设置问题来组织教学,运用兴趣导入法、直观讲解法、视听结合法、鼓励表扬法来组织教学,进一步提高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风格。

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以播放视频导入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

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

让我们首先来了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播放音频,配上风景图片,营造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2.引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引领问题,出示《沂蒙山小调》歌谱。

(组织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欣赏后谈感受)1.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 2.大家观后,前句的最后一个音就是后句开头的音,在音乐的创作中叫做什么?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我来总结: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的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4.巩固练习,随音乐哼唱,体会音乐情感5.下面我将请一位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第二单元 (1)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    (1)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1)课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联系,民歌的地方风格突出地表现在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等因素上。

四、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理解民族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教学难点: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民歌《茉莉花》。

(1)刚才听到的歌曲名是什么?(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全体合唱。

(3)导入新课。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四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

(1)学生找出五省位置,并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位置。

(2)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2、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1)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师:《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

3、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歌曲有几句?(四句)(3)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

(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4、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1)“脚夫”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课件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课件


曲 歌曲 音乐 歌词 旋律
弥 体 开头 情绪 特点 特点 渡裁

飘逸
歌山
歌 引腔
欢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用 比兴 含蓄
婉转 细腻 抒情
浙江民歌
浙江民歌
旋律有什么特点?
旋 律:___ ___
飘 逸 or 低 沉 婉 转 or 凝 重
延长号
衬词、衬腔的使用旋律更加婉转、 飘逸
浙江民歌——《对鸟》
gā mū
吤呣飞过青又青哎?
gā mū
dǒng
吤呣—“什么”的意思
吤呣飞过打铜铃哦?
gā mū
gā lǒu
吤呣飞过红夹绿?
mō bō yě zī zuó jǔ zòng
吤呣飞过抹把胭脂哎 搽嘴唇 罗哦?
青翠飞过青又青哎
Gěi
dǒng
白鸽飞过打铜铃哦
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 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青翠鸟】。
以前信鸽的脚上都栓系着一枚小小的
铜管,用以藏匿信件;鸽子在飞翔时铜 管看上去像一只小铜铃,
天稚jī鸟飞过红g夹ā l绿ǒu
J长iāē尾n 巴bǒ丁飞过m抹ō把bō胭yě脂zī 哎
zuó jǔ zòng
搽嘴唇哦
【天雉鸟】全身披金挂彩,羽毛发
尾巴似喜鹊,上身灰蓝色 嘴巴红色,
光,红绿相间,非常美丽
就像擦了红胭脂。
运用 比兴
方言
山 歌 对鸟
对唱
清新 爽朗
飘逸婉转 运用 方言 细腻抒情 比喻
探究形成其风格特征的原因
因为南方多小山、丘陵,河流交错,气 候宜人,大部分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生活富 裕,人们性格温和、细腻,表现出来的民歌 比较婉转、飘逸、细腻、抒情。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三)通过师生互动演唱与鉴赏环节的开展效果,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通俗歌曲,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做了初步开声练习,为后面演唱作准备
2、借助学生熟知的明星及其作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效率。
要在备课时对学生可能会提到的相关知识性问题有预见性,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学生有可能问及的关键词:原生态及唱法、民族唱法、民歌为什么很“土”等。
5、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让学生进行演唱(教师可选择钢琴伴奏或配套光盘伴奏)。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来进一步感受山西民歌的音乐风格,教材中作品的介绍学生可自主浏览。
6、通过三首民歌的欣赏,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7、看谱例,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谱例略)
教师指导学生唱,提示学生想象并模仿西北人唱出这几个音的效果,可鼓励学生即兴为这几个音加入歌词,建议歌词内容贴近生活。
(建议由学生选择欣赏两个版本,对比欣赏)或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认识、总结“花儿”这一音乐体裁,从而感受其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的旋律特点。
从旋律、节奏上对比总结“花儿”与“信天游”各自特点:
“花儿”---------旋律高亢悠扬、舒展自由
“信天游”(1)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
(2)旋律平稳、节奏工整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撰写人:良乡附中张沪宁
学建议: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一)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的民歌体裁。
(二)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二、重点、难点
掌握西北民歌的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并尝试有表情的演唱。理解西北民歌的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渡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尼来(比) 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兴)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 河 淌 水》
在银色的月光下, 周围一片宁 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 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 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 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 旋律中,柔婉的歌声,伴随小 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 方。
正月放马呜隆隆地正月正哟 赶起马来登路程 哟嗬 登路程 大马赶来呜隆隆地山坡上哟 小马赶来随后跟 哟嗬 随后跟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河淌水》 有 《放马山歌》 有
内心 呼喊
5句 2句
云南山歌的特点
1、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 2、结构较为简单。 3、由于演唱环境,这类山歌 大都自由舒展,高昂奔放。 4、大都无固定歌词,多系即 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唱。
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 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 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河淌水》 有
内心
5句
《放马山歌》
思考: 1.这首歌曲有没有引腔? 2.如果有是表现呼喊还是表达内 心? 3.乐曲共有几句?
《放马山歌》
用你最喜欢的 一句引腔创编 一句山歌吧~
大 家 好
跟我活动一下吧~
听音乐 做动作
欣赏云南风光
注意影片中提到了3个问题
1.风景秀丽
2.民族众多
3.能歌善舞
《弥渡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
引腔: 山歌的引腔是由呼喊演 变而来,是为了引起远处人 们的注意,故拉长喊声,逐 渐加入旋律,演变成现在山 歌的引腔。 引腔可表示呼喊,也可 表达内心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