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a54824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1.png)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一、引言在大班教学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一个好的科学教案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和发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教案将以贝壳为主题,设计一堂关于贝壳的科学课,帮助孩子们了解贝壳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生态功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壳的形态和分类。
2. 知道贝壳的生长过程。
3. 理解贝壳在自然界中的生态功能。
三、教学准备1. 贝壳标本或贝壳的图片。
2. 镜子。
3. 显微镜。
4. 彩绘纸、颜色笔等。
5. 植物种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问孩子们是否见过贝壳,并谈论贝壳的特点和用途。
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对贝壳的认识和经历。
2. 贝壳的形态和分类(15分钟)(1)展示贝壳的图片或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贝壳的形状和颜色。
(2)引导孩子们讨论贝壳的分类方式。
可以提示孩子们从壳的形状、纹理和大小等方面进行分类。
(3)在黑板上绘制贝壳的形状和分类图,让孩子们参与其中。
3. 贝壳的生长过程(20分钟)(1)使用镜子,让孩子们观察贝壳内部的结构。
解释贝壳的生长原理,也可以借助显微镜让孩子们更清楚地看到贝壳的微小结构。
(2)讲解贝壳的生长过程。
比如,贝壳是由贝壳腺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每年贝壳都会生长一层新的壳。
(3)组织孩子们进行实验,用半透明杯子装一些水,放入贝壳,然后观察水中的变化。
解释贝壳对水质的调节作用。
4. 贝壳的生态功能(20分钟)(1)让孩子们探讨贝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贝壳能提供生命所需的保护和环境吗?(2)介绍贝壳的生态功能。
比如,贝壳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也可以作为掩体防御天敌。
此外,贝壳还可以用来制造奶粉、钙片等。
(3)组织孩子们进行贝壳的彩绘活动,让他们用彩色纸和颜色笔画出自己喜欢的贝壳样式。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总结贝壳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生态功能。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93458e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9.png)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大自然探秘”,详细内容为“美丽的贝壳”。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贝壳的来源、种类、结构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壳的结构与种类。
教学重点: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壳标本、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贝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海滩,捡拾贝壳,引导幼儿观察贝壳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贝壳标本,讲解贝壳的来源、种类、结构等知识,让幼儿通过放大镜观察贝壳的细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画纸和彩笔记录观察到的贝壳特点,并进行分享。
4. 贝壳手工制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捡拾的贝壳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贝壳画、贝壳风铃等。
5. 贝壳知识竞赛(10分钟)教师提问关于贝壳的知识,幼儿抢答,巩固所学内容。
6. 环保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海洋环境,爱护贝壳等自然资源。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贝壳的来源、种类、结构。
2. 实践活动:观察贝壳、制作贝壳手工。
3. 环保教育:保护海洋环境,爱护自然资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贝壳,观察并记录其特点。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贝壳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 作业题目:用捡拾的贝壳制作一幅创意画。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贝壳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幼儿对贝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走进大自然,寻找更多美丽的贝壳,了解贝壳背后的故事。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贝壳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56c941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3.png)
2024年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美丽的贝壳》,涉及第三章第一节《认识图形》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二维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生活中各种贝壳的形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二维图形,并能准确命名。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识别生活中各种贝壳形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分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活中复杂贝壳形状的识别和分类。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二维图形,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贝壳实物、贝壳图片、二维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海边美丽的贝壳,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贝壳形状。
2. 例题讲解(1)展示二维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并找出与贝壳形状相似的图形。
(2)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生活中各种贝壳的形状。
3. 随堂练习(1)分发贝壳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所学的二维图形,并进行命名。
4. 小组讨论(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与所学的二维图形相似?(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对贝壳进行分类?六、板书设计1. 二维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2. 贝壳形状识别:观察、比较、分类。
3. 课后作业:绘制二维图形,对贝壳进行分类。
七、作业设计(1)圆形(2)正方形(3)三角形(4)长方形答案:(1)圆形:如硬币、圆球等。
(2)正方形:如魔方、正方体等。
(3)三角形:如三角板、金字塔等。
(4)长方形:如书本、手机等。
答案:(1)圆形:如海螺、扇贝等。
(2)三角形:如海胆、三角形的贝壳等。
(3)其他形状:如不规则形状的贝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基本的二维图形掌握较好,但在识别复杂贝壳形状时存在一定难度。
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
![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de7208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f.png)
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为《美丽的贝壳》。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海洋生物的秘密”,第三节“各种各样的贝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贝壳的分类、特征及其生长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贝壳的分类、特征及其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壳的分类和特征。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描述贝壳,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贝壳的喜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图片、PPT、实物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贝壳模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贝壳,讲解贝壳的分类、特征及其生长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根据所学的贝壳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讨论各种贝壳的特点。
6. 游戏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贝壳找家”游戏,让幼儿将贝壳与对应的生长环境进行匹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贝壳》2. 内容:贝壳的分类:扇贝、海螺、鲍鱼等贝壳的特征:形状、颜色、纹理等贝壳的生长环境:海滩、浅海、深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贝壳,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贝壳名称:扇贝特征:形状像扇子,边缘有花纹,颜色为白色。
生长环境:生活在海滩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贝壳的分类、特征及其生长环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贝壳,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贝壳,进行家庭贝壳展览。
带领幼儿参观海洋馆,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奥秘。
2024年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
![2024年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be36a9b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a.png)
2024年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海洋》中的第三节“美丽的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生活习性;探索贝壳的形成过程;学习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的贝壳,掌握其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
2. 通过观察、探索,理解贝壳的形成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3.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对海洋生物的关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贝壳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种类的贝壳及其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壳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海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从哪里来的吗?”2. 讲解: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贝壳,展示实物、图片及视频,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其特征、生活习性。
3. 探索:分组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引导他们发现贝壳的形成过程。
4. 讨论:组织幼儿讨论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例如:贝壳可以用来做什么?5. 实践:让幼儿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贝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贝壳2. 内容:贝壳的种类贝壳的结构与生活习性贝壳的形成过程贝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贝壳,并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完成画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海滩实地观察贝壳,加深对贝壳的认识;开展“保护海洋生物”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贝壳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种类的贝壳及其特征。
3. 实践环节:观察贝壳、画贝壳。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理解贝壳的形成过程1. 使用PPT展示贝壳形成的过程,以动画形式呈现,使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形象化。
2. 结合实物,让幼儿观察贝壳的各个阶段,如:幼虫期、幼贝期、成贝期等,引导幼儿了解贝壳是如何随着时间慢慢形成的。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0c784d1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f.png)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册第十章——《漂亮的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贝壳,了解贝壳的结构与特点,探索贝壳的形成过程,以及贝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贝壳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贝壳。
2. 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感知自然界的奇妙,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贝壳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贝壳的结构与特点,识别不同种类的贝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实物、贝壳图片、多媒体课件、放大镜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海边散步,捡起贝壳,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提出问题:“这些漂亮的贝壳都是一样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2. 新课导入3. 例题讲解选取一种贝壳,详细讲解其结构,如:壳体、螺旋、壳嘴等。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实物贝壳,描述其特点,并尝试用彩笔绘制贝壳。
5. 贝壳形成过程探索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贝壳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观看并理解。
6. 贝壳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贝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工艺品、建筑材料等,让幼儿了解贝壳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1. 贝壳的结构与特点壳体、螺旋、壳嘴、颜色、形状等2. 不同种类的贝壳海螺、扇贝、鲍鱼、海兔等3. 贝壳的形成过程碘液、碳酸钙、蛋白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种自己喜欢的贝壳,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贝壳的兴趣和认识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贝壳,进行观察、比较,增进亲子关系。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贝壳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贝壳创意大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贝壳制作各种工艺品。
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
![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2b9c620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a.png)
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奥秘》中的第三节“美丽的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特点;探究贝壳的形成过程;欣赏贝壳的美丽图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贝壳,了解贝壳的结构及特点,知道贝壳的形成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贝壳的形成过程。
重点:贝壳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贝壳、贝壳图片、PPT、放大镜。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各种贝壳,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引导幼儿讨论贝壳的美丽之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讲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特点。
(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加深对贝壳的认识。
(3)讲解贝壳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 实践活动(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贝壳进行观察、描述。
(2)引导幼儿用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贝壳画。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例题:请幼儿根据贝壳的特点,将贝壳进行分类。
(2)教师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幼儿完成练习。
(1)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贝壳画,评价贝壳画的美丽之处。
六、板书设计1. 大美丽的贝壳2. 副种类、结构、特点、分类3. 内容:贝壳的种类:扇贝、海螺、鲍鱼等贝壳的结构:壳体、壳顶、壳口等贝壳的特点:坚硬、有光泽、图案美丽等贝壳的形成过程:分泌、沉积、结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附近的贝壳,选择一种进行描述,并画出它的图案。
2. 答案示例:贝壳名称:扇贝描述:扇贝的壳体呈扇形,壳面有放射状的纹路,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
图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贝壳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形成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描述、比较、分类能力。
幼儿园教学课件科学教育《美丽的贝壳》
![幼儿园教学课件科学教育《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5ee2546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05.png)
幼儿园教学课件科学教育《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礼物》,详细内容围绕“美丽的贝壳”展开,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探索等过程,了解贝壳的形态、结构、种类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贝壳的形态、结构和种类,了解贝壳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壳的结构和种类认知,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贝壳的形态和特点,学会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放大镜、多媒体设备、图片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海滩图片,引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a. 让学生观察、触摸各种贝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贝壳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b. 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的细节,引导学生发现贝壳上的纹理和图案。
c. 讲解贝壳的结构和种类,让学生了解贝壳的形成过程。
3. 实践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贝壳进行观察和记录,完成记录表。
b. 学生用彩泥、画笔等学具,模仿贝壳的形状和图案,创作自己的贝壳作品。
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察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贝壳》2. 内容:a. 贝壳的形态:圆形、螺旋形、扇形等。
b. 贝壳的结构:外膜、中层、珍珠层。
c. 贝壳的种类:扇贝、海螺、鲍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物品,如树叶、石头、昆虫等,记录它们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对贝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
b.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贝壳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贝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15673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6.png)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贝壳教案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观察和感知能力;
•培养幼儿艺术创造能力;
•了解贝壳的形态特征和美丽之处。
教学准备
•贝壳样本:螺旋贝、扁顶贝、扇贝等;
•平板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导入(5分钟)
•让幼儿回忆一下去海滩玩的经历,并提问他们是否见过或捡到过美丽的贝壳。
引入(5分钟)
•让幼儿看一些贝壳的图片,并引导他们描述贝壳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
教师可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们思考贝壳的美丽之处。
观察贝壳(15分钟)
•准备好各种贝壳样本,让幼儿们一个个拿在手上观察,并通过观察记录桌上的贝壳有哪些形态特征(可由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讨论)。
动手创作(20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块纸板、一些颜色纸、一些彩色笔和胶水等材料。
•让幼儿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贝壳形态特征和美丽之处,自由发挥,用纸板和颜色纸等材料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贝壳。
分享和展示(10分钟)
•让每个幼儿依次向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美丽贝壳,并请他们分享自己制作的过程和感受。
总结(5分钟)
•回顾一下今天的活动,让幼儿们再次描述一下贝壳的形态特征和美丽之处。
•引导幼儿们思考贝壳背后的自然之美,并鼓励他们保护自然、爱护环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贝壳为主题,通过观察贝壳和制作贝壳手工艺品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幼儿们思考贝壳背后的自然之美,帮助他们树立起保护自然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483cc7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0.png)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一、引言贝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体,很多人喜欢将美丽的贝壳收集起来作为装饰品或纪念品。
然而,贝壳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它还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和教育价值。
在大班科学教案中,通过探索贝壳的结构、生长过程和功能,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贝壳的结构和类型1. 外形和纹理贝壳的外形和纹理多种多样,有的呈盘状,有的呈螺旋状,有的光滑,有的有刺。
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贝壳,让他们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外形和纹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辨识能力。
2. 壳体结构贝壳主要由两层组成:外层是贝壳的颜色和纹理形成的外壳;内层是贝壳的纹理形成的珍珠层。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贝壳断面,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贝壳的层次结构,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层次结构的功能。
三、贝壳的生长过程1. 贝壳的生长方式与我们的骨骼不同,贝壳是一种外生体,它是由贝壳中的贝壳腺分泌的物质逐渐覆盖而成的。
贝壳腺通过分泌钙质和蛋白质等物质,使贝壳逐渐增长和形成多层结构。
2. 贝壳的生长环贝壳的生长过程是分层进行的,每一层对应着贝壳的一个生长环。
可以给孩子们准备一颗真实的贝壳,让他们观察贝壳断面上的生长环,并思考不同的生长环可能意味着什么。
四、贝壳的功能和适应性1. 保护和支撑贝壳是贝类动物的外骨骼,具有保护内脏器官和提供支撑的功能。
通过对贝壳的结构和材料的了解,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贝壳如何保护贝类动物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2. 利用人类利用贝壳的历史非常悠久,早期的人类就用贝壳制作工具和装饰品。
可以让孩子们品味一些贝壳工艺品,并引导他们思考人类对贝壳的利用方式和原因。
五、贝壳与自然1. 贝壳的形成与环境贝壳的形成和外界环境、水质和气温等因素有关。
孩子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贝壳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差异。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认识到贝壳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的。
2. 贝壳的分类与进化贝壳是一种古老的生物结构,不同种类的贝壳有不同的特征和结构。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0800504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9.png)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美丽的贝壳》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自然科学启蒙》第五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贝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各样的贝壳,了解贝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贝壳,了解贝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贝壳,了解贝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壳标本、图片、视频、分类卡片等。
学具:分类卡片、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贝壳标本和图片,引发幼儿对贝壳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贝壳的外观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贝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
3. 观察与比较: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贝壳,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分类练习:教师发放分类卡片,让幼儿将贝壳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5. 小组合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贝壳分类任务,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实践环节:让幼儿用自己的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喜欢的贝壳,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贝壳的特点1. 外形:螺旋状、圆形、椭圆形等。
2. 颜色:白色、粉色、黄色、蓝色等。
3. 生长环境:海洋、淡水、湖泊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贝壳,观察并记录贝壳的特点。
2.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海洋生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贝壳和海洋生物的知识;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开展贝壳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024年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
![2024年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3031a97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c.png)
2024年教案大班科学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中的形态》,详细内容为“美丽的贝壳”。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形成、种类、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种类的贝壳,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达、分享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贝壳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分析不同种类的贝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美丽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贝壳的形成、种类、特点等基本知识。
(2)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手中的贝壳,了解其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这些贝壳有什么不同?(2)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动物?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分组观察、记录不同种类的贝壳特点,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贝壳的形成、种类、特点2. 不同种类贝壳的观察、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贝壳,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贝壳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贝壳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去海边实地考察,加深对贝壳的认识。
同时,鼓励幼儿利用贝壳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让幼儿掌握贝壳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4010e7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7.png)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奥秘》中的第三节《美丽的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分布及成因;探究贝壳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欣赏贝壳的独特美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贝壳的基本种类、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贝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贝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壳的结构、生长过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贝壳的基本种类、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放大镜、白纸、彩笔、贝壳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各种美丽的贝壳,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新课导入(1)教师发放贝壳,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描述其特征。
3. 例题讲解(1)讲解贝壳的生长过程,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了解。
(2)讲解贝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4. 随堂练习(1)发放贝壳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贝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贝壳的基本种类2. 贝壳的结构特点3. 贝壳的生长过程4. 贝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壳,描述其种类、结构和生长过程,分析贝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贝壳的种类、结构和生长过程,结合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探索更多奥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壳的结构、生长过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例题讲解:如何通过讲解和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贝壳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1317fed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4.png)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奥秘》中的第三节《美丽的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形成过程;探索贝壳的对称性;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培养幼儿对贝壳的感知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种类、结构特点,掌握贝壳的形成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究欲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壳的形成过程和对称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贝壳的种类、结构特点,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贝壳、图片、视频、PPT。
学具:放大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各种美丽的贝壳,让幼儿观察、触摸。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在哪里见过贝壳?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海边?2. 新知识讲解(1)通过PPT和视频,讲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形成过程。
(2)引导幼儿观察贝壳的对称性,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出观察到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出示不同种类的贝壳,让幼儿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找出每组贝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贝壳,绘制贝壳的结构图。
(2)分组进行贝壳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贝壳的种类2. 贝壳的结构3. 贝壳的形成过程4. 贝壳的对称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你最喜欢的贝壳,并注明其名称和特点。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自然环境,找出其他具有对称性的物品,与家人分享。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贝壳的种类、结构、形成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对称性的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到海边收集贝壳,观察海边的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add45b7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8.png)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大自然的奥秘》第四章《海边的宝贝》,详细内容围绕美丽的贝壳展开,通过观察、探索、实践,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形态、结构和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种类的贝壳,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贝壳的构造和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贝壳、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胶棒、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海边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感受海边的美丽风光,引导幼儿关注贝壳这一主题。
2. 新课导入(5分钟)利用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各种贝壳,引导幼儿发现贝壳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种常见的贝壳为例,详细讲解贝壳的结构、特点及其生长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贝壳特点。
5. 团队协作(5分钟)每组挑选一种贝壳,共同完成一幅关于贝壳的创意画。
让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贝壳的特点和结构,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贝壳2. 内容:贝壳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点贝壳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贝壳,描绘出它们的形态和特点。
答案:略2. 作业要求:用画纸、彩笔等工具,以观察和想象为基础,完成一幅关于贝壳的创意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去海边实地观察贝壳,深入了解贝壳的生长环境。
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贝壳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团队协作的引导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利用直观教具和实物展示,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贝壳的构造和特点。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b8993d1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1.png)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漂亮的贝壳”。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贝壳的来源、结构及种类,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贝壳的来源、结构及种类,了解贝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学会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种类的贝壳,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壳的结构和种类。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种类的贝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漂亮的贝壳、贝壳图片、放大镜、教学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漂亮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贝壳的来源、结构和种类。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比较。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贝壳,动手制作自己的贝壳画。
4. 小组讨论(5分钟)(1)你最喜欢的贝壳是哪一种?为什么?(2)贝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六、板书设计1. 漂亮的贝壳2. 内容:贝壳的来源贝壳的结构贝壳的种类贝壳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贝壳,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收集更多种类的贝壳,进行观察和比较。
2. 带领幼儿去海边捡贝壳,了解贝壳的生活环境。
3. 探索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如石头、树叶等,了解它们的来源、结构和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壳的结构和种类。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3. 作业设计:画出最喜欢的贝壳并描述其特点。
一、教学难点:贝壳的结构和种类1. 结构:贝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壳顶、壳体和壳底。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e5f9b8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3.png)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礼物》中的第三节《美丽的贝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生活习性;探索贝壳的对称美;感知贝壳的触感差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能够说出几种常见的贝壳及其特点。
2. 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触觉感知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贝壳的对称美和触感差异。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贝壳种类、结构及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贝壳、放大镜、触摸板、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海滩,收集各种美丽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贝壳,初步感受贝壳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触感。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贝壳,讲解贝壳的种类、结构及生活习性,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贝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观察触摸板上的贝壳,尝试找出相同的贝壳,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4. 探索贝壳的对称美(10分钟)教师展示对称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贝壳的对称美。
幼儿动手制作对称的贝壳画。
5. 感知贝壳的触感差异(10分钟)教师准备不同触感的贝壳,让幼儿触摸并描述感受,培养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贝壳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贝壳的种类、结构及生活习性2. 贝壳的对称美3. 贝壳的触感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贝壳,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描述贝壳的形状、大小、颜色、触感等特点。
2. 作业题目:制作一幅关于贝壳的对称画。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一幅对称的贝壳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触觉感知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b4cc39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2.png)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第四章《奇妙的海洋》,详细内容为“漂亮的贝壳”。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贝壳的种类、特点及其生长环境,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贝壳的种类、特点及其生长环境,增强对海洋生物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爱护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贝壳的种类、特点及其生长环境。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培养其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漂亮的贝壳、图片、视频、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贝壳的美丽,引发幼儿对贝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不同种类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其特点。
(2)通过投影仪,放大贝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贝壳的细节。
(3)讲解贝壳的生长环境,让幼儿了解贝壳与海洋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贝壳,观察并记录其特点。
(2)小组合作,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制作贝壳画。
(3)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贝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爱护贝壳。
(3)拓展延伸:讨论其他有趣的海洋生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漂亮的贝壳2. 内容:贝壳的种类贝壳的特点贝壳的生长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爱护贝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喜欢的贝壳描述自己喜欢的贝壳的特点、生长环境,并画出它的样子。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贝壳是海螺。
它的特点是外形像一个大喇叭,表面有螺旋状的纹理。
海螺生活在海洋中,喜欢附着在岩石上。
我们要保护海洋环境,让海螺生活得更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表达、合作方面的能力,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7b7c9e8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1.png)
大班科学教案漂亮的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奇妙的自然”,详细内容为“漂亮的贝壳”。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贝壳的来源、结构特点以及贝壳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壳的来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贝壳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贝壳的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贝壳的结构特点及其多样性。
重点:学会观察、描述贝壳,培养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贝壳标本、图片、视频等。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漂亮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贝壳的来源和结构特点(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贝壳的来源,让幼儿了解贝壳的形成过程。
(2)引导幼儿观察贝壳的结构,如:壳体、壳嘴、壳轴等,并学会用语言描述。
3.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贝壳,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贝壳,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6. 创作环节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绘制自己喜欢的贝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贝壳,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贝壳是海螺,它的壳体是螺旋形的,壳体表面有美丽的花纹,非常漂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中,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特点,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海边实地观察贝壳,了解贝壳的生长环境,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性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6.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性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在“漂亮的贝壳”这一主题下,应确保内容涵盖贝壳的形成、结构、多样性等方面,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了几天的课,今天终于上完了,效果还不错。
我的宗旨:虽然并不想上课,但是既然要上,就要上好。
活动名称:科学各种各样的贝
活动目标:1.喜欢观察贝壳,知道贝壳是多种多样的。
2.了解贝壳的使用价值。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
3.学习拼贴贝壳,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
活动准备:贝壳活贝壳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贝壳
1,出示贝壳:
教师:孩子们,我今天请来一些神秘的小宝贝,我们掌声欢迎一下。
老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摸一摸,认识一下它们?
出示贝壳请幼儿观察:我请这些小宝贝到桌子上去,小朋友一会分组去桌子旁边跟这些小宝贝认识一下。
2,幼儿分组观察:
(1)教师:我们看看这些小宝贝长的什么样子?(扇形,两片外壳,壳薄易碎)身上有生长线或各色放射线。
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表面光滑,或粗糙)
(2)打开贝壳内部:
老师:内有肌肉,这些肌肉可以吃。
(3)贝壳如何游泳呢?
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
壳张开拨动水流才能游动。
二,欣赏贝壳。
1,老师: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些可爱的贝壳,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贝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各种贝壳。
(1)幼儿讨论:
教师:这些贝壳好看吗?你以前看见过这些贝壳吗?在哪里看见过?
教师:你刚才看到的贝壳长的一样吗?(扇形,卵圆形,螺旋型)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来感觉怎么样?
老师小结:
(有的是两片壳,有的是螺旋壳,还有一种鲍鱼是单片壳,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表面长有肋纹、小刺、或者突起)三,欣赏课件:
引导语: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贝类生活在哪里吗?”(水里和陆地)蜗牛生活在陆地。
老师:全世界的贝类有12万种,它是自然界生物中仅次于昆虫类的第二大族类。
海洋,湖泊、小溪里到处都有贝类的踪迹,
而且它们色彩缤纷,其斑纹更是百姿千态,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贝类吧。
老师播放课件。
2,幼儿讨论
老师:说一说你刚才看到的贝类。
都有什么?
老师:你知道它们都吃什么吗?(扇贝类的贝壳都吃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和细菌有机物,螺旋贝类大多都吃小虾小蟹和棘皮动物)
老师:刚才还说到了墨鱼和章鱼,虽然墨鱼和章鱼都有叫鱼,可它们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是没有贝壳的海贝。
老师:刚才录像里告诉我们贝类不仅好看还可以干什么?(贝类可以食用,营养价值非常高,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
有的贝壳磨成粉还可以用来做药用和美容,还可以做成工艺品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
三,欣赏贝壳工艺画:
*老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贝壳粘贴画,喜欢吗?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坐吧。
四,拼摆贝壳画
活动延伸:①继续在活动室一角陈列各种各样的贝壳,供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在活动室墙壁上张贴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贝壳。
②请幼儿讨论并尝试多种玩贝壳的方法:如果请
你来玩贝壳,你还可以怎么玩?(引导幼儿采用配对、比大小、排序等方法来玩。
)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贝壳,制作贝壳标本,并带至幼儿园继续丰富贝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