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主观题汇总(丽丽老师新版整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全新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全新答案

导论1.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第10-13页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

(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

(四)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5-28页(参考2018年版教材第54页思考题第2题)(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我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打印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的深刻性、包含了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它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而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的认识世界,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答】(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生活。

(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

(4)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品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它的后继者继承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问题和同一性问题。

(2)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源。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

凡是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世界可以被认识的为可知论,反之则为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以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以及答案

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行动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总之,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到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础。

第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上看,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马原主观题

马原主观题

马原主观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哪些?答案: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案:(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1.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2.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3.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1.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2.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结合自身)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答案: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2.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合自身)5、什么是物质?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又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测未来,指导人们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变现。

四、哲学上的“价值”及其基本属性首先,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马克思主义--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主观题汇总.主观题汇总(2008.10----2015.4一、简答题 (共 85题绪论:5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3 0-5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 0-13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2 0-14、 27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2 0-165、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0-26第一章:12题6、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1-357、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2 1-37、 388、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409、简述实践的含义与基本特点。

(2 1-4410、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4811、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

1-541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 1-561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5714、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215、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7516、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7717、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1-78第二章:11题18、简述意识的本质。

(2 1-P8219、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2 2-9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0、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 2-9521、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 2-10123、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2-102、 1112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10625、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实现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

辨析题部分绪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复习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复习整理.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P3)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完整体系,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部分各有其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构成它的重要内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它的核心,即理论上的最后结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

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阶级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P27)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加重大的飞跃?(P6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除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理论外,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68)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和以及符合的程度。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吧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绪论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 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而对我们的骨灰,商尚的人们将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答: (1) 马克思这篇作文的主要观点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更多的考虑社会的需要、人民的利益,个人享乐是次要的。

马克思的这篇作文是马克思内心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也践行了为全人类奋斗付出的思想。

(2) 马克思的奋斗历程马克思家庭出身较好,但是没有像一般的贵族青年一样追去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选择了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事业。

马克思孜孜不倦地进行理论探索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斗争,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极大的鼓舞了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3) 人生启迪马克思一生的奋斗历程带给我的人生启迪有:1.要把个人放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来看待,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从而为人的自我认识找到正确道路。

2.人生的意义和幸福不在社会之外,而应在社会生活中寻求。

社会生活当然不可能完美,其中甚至存在着罪恶和陷阱,但我们不能因此逃避社会,面应该行动起来改造社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3.人的物质利益拥有正当性,但我们应当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个人追求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第一章结合你的个人实际或专业特点,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3)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请给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1.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区别: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马克思题库主观题

马克思题库主观题

马克思题库主观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P4产生的时代背景: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引发和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都在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机器大工厂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阶级;资本主义的强烈压榨引发工人们的反抗)现实的实践发展需求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P1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马克思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第一章3、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P34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P37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概论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概论主观题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的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的得到解决。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4.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答: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向垄断。

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的竞争。

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他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关系。

因此,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序,都较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区别。

马原主观题汇总Word版

马原主观题汇总Word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6.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期末考试主观题

马克思期末考试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问答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转化规律。

四、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理解。

并说明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六、简述社会主主义的发展历程。

你了解了这一历程后受到了什么启发?七、为什么说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你学习了这一理论受到了什么启发?八、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1).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中国四大发明、近代蒸汽机和机器的应用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1分)(2).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使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分)(3). 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1分)(4). 科学技术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人们的研究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

(1分)(5).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正确的决策。

(1分)2、说明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1).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分)(2).对科学技术运用不当,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控制手段,可能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

“全球问题”的出现与此有关。

(1分)(3). 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可以为霸权主义对外侵略服务。

(1分)(4).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积极发展科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要以人为本,保证将科学技术成果造福全人类。

(1分)(5).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不能将科学技术成果用于扩张霸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马原主观题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why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why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why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如何理解实践概念?6、简述普遍联系原理。

7、简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8、谈谈你对和而不同的理解。

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1、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2、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13、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14、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把抓”的重要意义。

1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6、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17、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1、为什么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2、什么是相对真理?23、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什么?24、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5、怎么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7、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2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的标准?29、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0、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31、当代大学生面对未来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2、怎么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3、社会意识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答案

1.简述对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的理解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有些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深厚的阶级基础以及鲜明的思想文化渊源。

0.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0.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0.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对于人类文明提出的种种疑问的回答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此外,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等自然科学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文化基础。

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内涵:(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从量变开始。

马原主观题汇总(略)

马原主观题汇总(略)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恩的理论,也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学说,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1610绪论第4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0-P45 1207答:(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0-P46/P551210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观题复习主要内容整理

马克思主观题复习主要内容整理

马克思复习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分)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揭示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建了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此形成了紧密联系、完整统一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

(5分)(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代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论述也清晰地表明解放全人类的政治目标,这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分)(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使马克思主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这也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5分)(4)马克思主义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努力奋斗的终极方向。

(3分)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 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处于核心地位。这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 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关于 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在实 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 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1、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 想社会主义。 四、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 2、科学性:是指其深刻揭示客观规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革命性:是指其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 4、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五、简要说明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 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区别的。 第二、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问到五对范畴的辩证关系时,答题小模板:) 第一句话:A和B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或者说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二句话:A和B是相互区别的。 第三句话:A和B又是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六、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基本思想是: 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 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论述题 一、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 设的重要意义。 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重要意义:这一原理要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原理: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指导意义: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 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 急于求成。 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 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 实意义。(重要) 原理: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 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 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 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现实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 于抓重点。 (以下工作或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看题目问什么,二选一) (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 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 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 我们
七、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 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2、认识的有限性和认识的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 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 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论述题 一、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相互渗透。 实践意义: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犯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 1、经验主义夸大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 2、教条主义夸大理论的作用,生搬硬套书本理论。 这两种错误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 注意避免的。 二、试述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1、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使用手册: 1、题目标红加粗,后又标注重要说明这个考频三颗星。 2、题目标红加粗,考频两颗星。 3、题目加粗,考频一颗星。 4、在答论述题时,问到原理,先说清楚原理是什么,再说现实意义。 5、我们尚德机构APP的判分并不严谨,大家按照我整理的这个好好背就好,不 用在意APP的判分。如果在APP中遇到我的汇总中没有的题目,了解下就好。 6、这些文字题大家不用按照我这个整理的一字不差的背诵,能用自己的话表达 清楚就可以。 7、刘永丽:liuyongli01@
第二章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 一、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实现的条件。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感性材料丰富。2、正确的思维方法。 三、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认识主体: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客体: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相互作用。 四、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1、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使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五、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真理: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 符合。价值: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 践,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六、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2、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使认识得到检验。
第一章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 一、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第一性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 不可知论。 二、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物质可以被感觉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 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四、简述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绪论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 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 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 说。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品质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第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第三,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辩证 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也 是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反映论的根本标志。
第三章简答论述题 一、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 地得到解决。 二、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 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 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 三、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人-社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 生产方式: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两个方面。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