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6年)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范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范文)一、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认识1.1 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1.2 加强对患者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3 定期开展患者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全体员工对患者安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二、完善患者安全管理体系2.1 制定完善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2.2 设立患者安全管理部门,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对患者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2.3 建立健全患者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为持续改进患者安全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3.1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
3.2 加强对医疗技术、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3.3 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评价,查找安全隐患,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四、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4.1 实施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在诊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4.2 采用先进的患者身份识别技术,提高识别准确率,降低差错发生率。
4.3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身份识别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五、预防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5.1 开展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针对高危患者制定预防措施。
5.2 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5.3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掌握预防跌倒、坠床的方法。
六、预防药物不良事件6.1 加强药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药物使用规范,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
6.2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药物不良事件。
6.3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教育。
七、预防医院感染7.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预警和干预。
7.2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7.3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八、加强急救设备、药品管理8.1 确保急救设备、药品的完好率,提高急救成功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3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3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第一篇)目标一: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识别背景与重要性:在医疗过程中,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
错误的身份识别可能导致错误的诊断、治疗或手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不在少数。
具体措施:1. 严格执行身份核查制度:在任何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必须通过至少两种方式(如姓名、出生日期、病案号等)确认患者身份。
2. 使用条形码或RFID技术:通过高科技手段,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3.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提醒患者在每次接受治疗或检查时主动确认身份信息。
案例分析:某医院曾发生一起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手术事故,患者A被误认为患者B进行了手术。
事后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在核对身份时仅凭姓名确认,未使用其他辅助手段。
该事件后,医院引入了条形码系统,并加强了身份核查培训,显著降低了类似事故的发生率。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背景与重要性:药物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用药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
据统计,用药错误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措施:1. 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采购、储存、配发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
2. 实施药物双重核对制度:在发药和用药前,由两名医护人员进行核对,确保药物种类和剂量准确无误。
3. 推广电子处方系统:减少手写处方导致的错误,提高处方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案例分析:某医院通过引入电子处方系统,并结合药物双重核对制度,显著降低了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系统上线后,用药错误率下降了50%,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目标三:确保手术安全背景与重要性:手术是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手术安全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医疗质量。
具体措施: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前、中、后进行多次核查,确保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信息的准确性。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概览(范文)

者十大安全目标概览(范文)一、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差错进行持续监测、评估和改进。
2.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岗位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加强用药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意识,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
3. 定期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误用和滥用。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住院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识别高危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 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确保地面平整、光线充足、警示标识清晰。
3.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设备。
四、预防医院感染1.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等制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 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水平。
3. 加强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五、加强患者身份识别1. 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在医疗活动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 使用腕带等标识物,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意识。
六、保障患者隐私和尊严1.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2. 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尊重患者权益,维护患者尊严。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七、提高急救水平,降低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1. 加强急救设备、药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设备、药品的完好、充足。
2. 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定期开展急救演练,提高急救成功率。
3. 建立急救绿色通道,优化急救流程,缩短救治时间。
八、加强慢性病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建立慢性病患者档案,实施个性化管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在医疗领域,患者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患者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并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安全目标一:防止患者坠床患者坠床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安全风险之一。
为了预防患者坠床,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坠床风险评估工具,例如评估患者的年龄、身体状态、使用药物等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安装便携式顶棚、设立护士站等。
安全目标二:减少医疗相关感染医疗相关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另一个常见的安全问题。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实施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和设施。
安全目标三:提高医疗用药安全性医疗用药安全性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确保正确的用药流程,如使用标准化药物管理系统、验证患者身份、核对药物和剂量等。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药物治疗知识培训和考核。
安全目标四: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是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路径和手术清单,并确保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手术确认,如核对患者身份、术前标注手术部位等。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保证手术设备和安全储存药物的准备工作。
安全目标五:避免药物误用药物误用是医疗机构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药物误用,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如建立药物审查制度、改进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可读性、加强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与报告等。
安全目标六:减少与手术相关的手术感染手术感染是手术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了减少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医疗机构应实施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术前患者皮肤预处理、使用无菌技术、术中和术后使用抗生素等。
安全目标七:降低射线治疗的风险射线治疗在某些疾病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降低射线治疗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辐射保护政策和制度,并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受到合适的辐射防护措施。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2篇)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2篇) 篇一: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可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目标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至90%以上。
二、规范用药安全管理1. 加强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的了解,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
2. 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安全可靠。
3. 强化患者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品的认知,降低患者自行停药、误服等风险。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2. 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保持地面干燥、整洁,设置警示标识。
3. 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意识,及时提供帮助,减少患者跌倒和坠床事件。
四、降低压疮发生率1. 定期对卧床患者进行皮肤评估,发现高危因素及时处理。
2.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皮肤抵抗力。
3. 严格执行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发生。
五、加强管路安全管理1. 规范各类管路的置入、维护和拔除操作,降低管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 定期检查管路固定情况,防止管路脱落、移位。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管路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六、预防院内感染1. 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等风险。
3. 加强病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原体传播途径。
七、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1. 采用双通道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 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培训,提高识别准确率。
3. 引入信息化手段,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事件。
八、加强医疗废物管理1. 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医疗废物的分类、储存、转运和处置要求。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意识,规范操作流程。
3. 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环保处置。
九、提升急救能力1. 加强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和管理,确保急救过程中设备、药品齐全、性能良好。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2篇)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2篇) 文章一:一、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1. 加强医疗团队沟通与协作,确保患者信息准确传递,降低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差错。
2.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加强继续教育,使医护人员具备处理各类医疗问题的能力。
3.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差错进行持续监测、分析、反馈和改进。
二、预防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安全1.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3. 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三、加强用药安全管理,预防药物不良事件1. 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
2. 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3.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
四、关注患者心理需求,预防自杀和意外伤害1. 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
2.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3.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降低患者自杀和意外伤害风险。
五、提高手术安全,预防手术并发症1. 加强手术风险评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2. 提高手术团队配合默契,降低手术差错。
3. 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
六、保障患者营养需求,预防营养不良1.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2. 加强营养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营养意识。
3. 保障患者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营养相关疾病。
七、加强患者身份识别,预防医疗差错1. 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 使用腕带等标识物,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意识。
八、加强急救设备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 定期检查急救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急救能力。
3.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2篇)

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2篇) 篇一:一、准确识别患者1. 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在各项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能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 使用至少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如询问患者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
3. 对特殊患者群体(如儿童、老年人、意识障碍者等)采取针对性识别措施,防止身份混淆。
二、提高用药安全1. 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正确储存、分发和使用。
2.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药品知识、用药规范的认识。
3. 建立患者用药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2. 改善病区环境,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设置警示标志。
3.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四、预防医院感染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2. 加强病区环境清洁和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的产生。
五、提高手术安全1.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确保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准确无误。
2. 强化手术团队协作,提高手术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术后患者监护,预防并发症。
六、预防医疗器械相关伤害1.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使用规范,确保器械安全、有效。
2. 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维护,降低故障风险。
3.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医疗器械的认知。
七、加强输血安全1. 建立严格的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2. 强化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输血知识和技能。
3. 监测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总结经验。
八、保障患者知情权1. 尊重患者知情权,及时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等。
2. 加强医患沟通,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防范医疗风险。
九、预防患者自杀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
2. 加强对患者的精神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3. 建立自杀预防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加强患者身份识别1. 目标描述:确保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准确识别,避免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的治疗错误。
内容丰富:(1)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身份识别制度,包括患者就诊时的身份核验、治疗过程中的身份确认以及出院时的身份核对。
(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电子病历、条码识别、人脸识别等,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识别准确率。
(4)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了解身份识别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身份核对。
二、提高用药安全1. 目标描述: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用药差错,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内容丰富:(1)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
(2)加强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确保药物正确使用。
(3)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事件。
(4)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使其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提高用药依从性。
三、预防医疗感染1. 目标描述:降低医疗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内容丰富:(1)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和管理。
(2)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确保手卫生措施的落实。
(3)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4)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了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感染防控措施。
四、保障患者隐私权1. 目标描述: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个人信息,避免隐私泄露。
内容丰富:(1)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
(2)医护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3)建立信息保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在医疗机构内部的安全传输。
(4)对患者进行隐私保护教育,使其了解隐私权的重要性,维护自身权益。
五、提高急救能力1. 目标描述:提高医疗机构急救能力,降低急救死亡率。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3篇)

十大患者安全目标(3篇)文章一:一、准确识别患者确保在给药、治疗、检查等各个环节准确识别患者,采用至少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意识。
二、提高用药安全1. 强化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的了解,降低用药错误。
2. 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
3. 推广临床药学服务,加强药师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与监督。
三、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3. 改善病区环境,确保病区安全。
四、预防医院感染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耐药菌的产生。
3.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五、提高手术安全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患者、手术部位、术式等信息准确无误。
2. 提高手术团队配合,加强手术技能培训。
3. 重视术后患者监护,预防并发症。
六、预防误诊和漏诊1.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诊断水平。
2. 建立健全会诊、转诊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
3. 推广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
七、加强患者心理关爱1.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 加强心理评估,预防患者自杀、自伤等事件。
3. 建立心理干预机制,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
八、保障患者隐私权益1. 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尊重患者意愿。
2. 严格执行医疗保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3. 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预防侵权行为。
九、提高急救水平1. 加强急救设备、药品的管理,确保急救物资齐全、完好。
2. 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3. 完善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成功率。
十、加强患者参与1. 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了解,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
2.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3.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改进医疗服务。
2016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十大目标(2017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 -—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2016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
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
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为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安全保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目标。
下面是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
1. 预防医疗相关感染: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加强设施和工具的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 防止药物错误:建立明确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储存、配药、给药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预防跌倒和伤害: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提供安全的床铺、卫生间设施,加强患者的教育和宣传等。
4. 避免手术错误:强化手术患者的风险评估,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定期开展手术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演习。
5. 预防病房或诊所性传播感染:加强医护人员的卫生习惯和个人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医疗设施的卫生状况,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
6. 管理危险品和毒物:确保医疗机构中危险品和毒物储存、使用和处置的安全性,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
7. 加强病人识别:采取科学的患者识别方法,避免患者的身份混淆,防止发生治疗错误。
8. 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保障医疗设备的选择、采购、使用和维护的安全性。
9. 加强手术器械管理:确保手术器械的准确计数和清洗消毒,规范手术器械的储存和使用,防止因手术器械不当而造成的医疗事故。
10. 提高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分析:建立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分析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全面归因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上述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可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安全发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安全保障。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改善品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它是界和系患者安全性的最高共。
了保改善,各政府和院都要求采用十大安全目作生改善的指原。
以下是患者十大安全目的具容:
1、少医疗事故,少由于医院提供的照而受到害的患者。
2、少感染的:通完善院境生控制和病毒技提升施的生,少患者接感染性病毒的可能性。
3、削弱抗性和抗菌:少在治中使用抗生素的,改善抗生素使用的建和方法,防止病毒生抗性。
4、改善品管理:通多化手段,提高品的安全有效性。
5、短治:少患者住院,提高治量和治效率。
6、少瘤的反覆病例:通系性的措施,改善瘤放射治的品,防止反覆病例的出。
7、提高文件的范性:建立更良好的文件登制度,提高院文件系的完整性,并鼓生查病,少可能生的。
8、改善前估:建立更系性的前查和制度,以便提前防事故的生。
9、健全保健系:鼓院建多照系以提升量。
10、提高工的知:改善院工的培境,提升知和能力,促更高水平的水。
了患者十大安全目,院除了要制定全面的安全章,要制定完善的安全防制度,按照法律定事故行理,定期行安全教育,加工如何施安全政策的解。
同,院护人提供足的支持源,使其可以在行自我任,更
加注重患者的安全,避免再次犯罪。
此外,政府部也院行更性的行政督,加院安全管,保院施安全目的定得到充分行,以提升量和安全性。
之,患者十大安全目是改善生水和提高量的重要措施,涉及到多方面。
院要加安全目的行,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境;同,政府部也要加院的行政督和安全管理,以保生改善的可持性和有效性。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第一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陕西省友谊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主要措施】(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三)完善关键流程、转科患者交接的身份识别措施和登记制度。
(四)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用反问时查对方法,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操作。
(五)提倡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目的】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点。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主要措施】(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二)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三)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四)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五)控制静脉输注滴速、预防输液反应,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
(六)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上报制度,人人知晓。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6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
可以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制度及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第一篇)一、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识别在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身份的正确识别是首要的安全目标。
错误的身份识别可能导致错误的诊断、治疗和用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医疗机构应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首先,使用唯一的身份标识符,如患者ID号或电子病历号。
在患者入院时,应详细核对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等。
其次,在每次诊疗、给药、手术等关键环节,医护人员应至少使用两种识别方法,如姓名和出生日期,以确保无误。
此外,应推广使用条形码或RFID技术,通过扫描患者手腕带上的信息来确认身份,减少人为错误。
医疗机构还应定期培训员工,强调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因身份识别错误而导致的安全风险。
二、提高用药安全用药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确保用药安全,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使用。
药品应分类存放,标签清晰,避免混淆。
其次,严格执行医嘱审核制度,药师应对每一份医嘱进行审核,确保药物种类、剂量、用法和疗程的准确性。
此外,推广使用电子处方系统,减少手写错误,并通过系统自动检查药物相互作用和过敏史。
在给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在给药前、中、后三次核对患者信息、药物信息等,确保无误。
还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告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三、确保手术安全手术是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确保手术安全,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严格执行手术前的核对制度,包括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手术团队应在手术前进行“暂停”会议,再次确认所有信息无误。
其次,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无损,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病人十大安全目标(2篇)

病人十大安全目标(2篇) 文章一:一、预防跌倒和坠床1. 对高危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2. 提高医护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的警惕性,加强病房巡视。
3.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二、预防误吸和窒息1. 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2. 加强对昏迷、呕吐、呼吸道疾病等患者的监护,预防误吸。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窒息风险的识别能力,确保急救设备随时可用。
三、预防管路相关并发症1. 合理选择和使用管路,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 加强对管路患者的巡视和护理,预防感染、脱落等并发症。
3. 及时评估和拔除不必要的管路。
四、预防压疮1. 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2. 定时翻身、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五、预防医院感染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的产生。
3.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六、预防药物相关不良事件1. 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正确、安全、及时地送达患者手中。
2.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 预防药物过敏、相互作用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七、预防手术相关并发症1. 加强术前评估,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2.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预防手术部位错误、器械遗留等事件。
3. 加强术后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八、预防意外伤害1. 加强对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消除潜在危险因素。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预防烫伤、跌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九、预防精神心理问题1.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 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预防自杀、伤人等事件。
3. 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确保安全。
十、提高患者满意度1.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2. 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3. 及时解决患者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10大安全目标

患者10大安全目标引言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国际上普遍推行了患者安全目标。
本文将介绍患者10大安全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并探讨其在提高患者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1. 防止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而感染的情况。
为了防止医源性感染,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规范;•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加强患者教育,提醒患者遵守个人卫生习惯。
2. 避免手术错误手术错误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可预防的医疗事故。
为了避免手术错误,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严格的手术安全检查流程,包括手术前的清点手术器械和手术标本;•实施手术标记制度,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加强手术团队的沟通和协作;•定期进行手术安全培训和演练。
3. 防止药物错误药物错误是指医务人员在药物处方、配药、给药等环节中出现的错误。
为了防止药物错误,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处方审核、药物配药双核对等;•提供药物知识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药物安全意识;•引入电子药物管理系统,提高药物管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加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
4. 防止跌倒和坠床跌倒和坠床是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意外事件,容易导致患者受伤。
为了防止跌倒和坠床,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评估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和环境改善措施,例如安装扶手、防滑地板等;•加强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定期进行巡视和评估。
5. 防止烧伤和烫伤烧伤和烫伤是患者在医疗机构中容易发生的意外事件。
为了防止烧伤和烫伤,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安全的热水供应和温控设备;•加强患者的教育,提醒患者注意热水和热饮品的安全;•提供适当的防烫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6. 防止误诊和延误诊断误诊和延误诊断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容易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病人十大安全目标(3篇)

病人十大安全目标(3篇)文章一:一、提高病人身份识别准确性1.1 采用双轨制身份识别:在给药、采血、手术等关键环节,使用两种及以上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1.2 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身份识别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业务培训,降低识别错误率。
二、预防跌倒2.1 环境整改:确保病房、卫生间、走廊等区域无障碍物,地面防滑,夜间照明充足。
2.2 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跌倒预防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2.3 定期评估:对跌倒高风险病人进行定期评估,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三、预防压疮3.1 定期翻身:对卧床病人制定翻身计划,每23小时翻身一次,减轻局部压力。
3.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衣物,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3.3 营养支持: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
四、预防误吸4.1 合理饮食:对吞咽困难、意识模糊等病人,采用糊状饮食,避免误吸。
4.2 护理观察:密切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3 定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误吸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五、预防管路相关并发症5.1 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各种管路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置管。
5.2 观察与维护:密切观察管路通畅情况,及时处理堵塞、脱落等问题。
5.3 定期更换:根据管路类型及病人情况,制定更换计划,预防感染。
文章二:六、预防药物不良反应6.1 严格用药:遵循医嘱,正确执行药物剂量、途径和频次。
6.2 药物监测:对特殊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6.3 用药教育: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用药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
七、提高手术安全7.1 术前评估:全面评估病人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7.2 术中安全: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7.3 术后康复:加强术后观察和康复指导,预防并发症。
八、预防院内感染8.1 洗手: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洗手依从性。
8.2 隔离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1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版)1:一、预防跌倒和坠床1.1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对跌倒和坠床风险的认识。
1.2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光线充足。
1.3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设施,如床栏、扶手等。
1.4 患者使用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时,确保其安全性能。
1.5 定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1.6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患者跌倒和坠床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预防用药错误2.1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其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2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医嘱,准确无误地发放和执行药物。
2.3 药房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避免过期、变质等问题。
2.4 使用电子处方系统,减少因手工处方导致的用药错误。
2.5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用药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2.6 建立用药错误应急预案,降低用药错误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三、预防感染3.1 加强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3.2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规范使用医疗器械。
3.3 按照国家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毒、灭菌。
3.4 加强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3.5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3.6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执行率。
四、预防压疮4.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4.2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压迫。
4.3 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4.4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床垫、轮椅坐垫等防护设施。
4.5 加强对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压疮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压疮的防范意识。
4.6 建立压疮应急预案,降低压疮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五、预防误吸和窒息5.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5.2 患者进食时,确保其坐姿正确,避免说话、笑闹等可能导致误吸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优秀带教老师召开“实习教学研讨会”,以提升片区护理教学质量。
9、对科室新开展技术项目进展情况未及时跟进督导及小结。
建议各科室护长认真抓好本科室新项目开展工作,适时与项目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了解新项目开展情况,必要时进行专项讨论,以促进科室护理科研意识的培养。
10、临床护士及护士长对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等相关知识缺乏。
建议科室下半年进行该项工作知识及能力培训指导,科护长将每月参加一个科室的护理查房,以便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学习指导,不断提升片区护理查房和会诊水平。
时光如梭,希望各科针对上半年护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争取较好地完成全年护理工作计划及目标,以推动整个片区护理工作迈上新台阶!2013年7月18日。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
3、做好基础护理,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开放床位与病房,上岗护士配比为1;0.4。
如果人力配备不足,管理者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机值报告制度。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落实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时间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事故、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是有益的;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可增加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
1、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
3、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
4、医院能够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医院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方案。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3、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4、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
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2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培植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
3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
3、做好基础护理,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开放床位与病房,上岗护士配比为1:0.4。
如果人力配备不足,管理者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机值报告制度。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落实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不良时间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事故、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是有益的;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可增加医疗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
1、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