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框架

合集下载

《资本论》的贡献、影响及当代价值

《资本论》的贡献、影响及当代价值

《资本论》的贡献、影响及当代价值作者:鲍悦来源:《商情》2016年第24期【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了解其的内容与当代价值有助于深化对政治经济学的认识,更有助于解决当代中国中西方经济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意义深远。

【关键词】资本论贡献当代价值《资本论》主标题是“资本论”,副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经济学说著作中最出色的经典,被誉为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理论著作。

“它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刘炳瑛认为它为政治经济学阐述了基本原理,为指导我们从根基上分析研究我国当代国内外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一直做着巨大的贡献。

一、《资本论》的贡献(1)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傅华钢认为劳动价值论由英国的配第最先提出,之后经过斯密与李嘉图的贡献形成了古典的劳动价值论,而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古典劳动价值论之后便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基石即是劳动价值理论。

刘炳英认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价值规律。

其中商品理论说明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实体;货币理论说明商品价值的表现;价值规律表明商品价值的运动。

”(2)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微观基础即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核心,社会经济中剩余价值通常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

马克思的资本总公式G-W-G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为了增殖”,而增殖的方式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使“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的矛盾得以实现。

剩余价值论是通过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来实现的,而这也是马克思对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这一秘密的揭露。

剩余价值理论也因此犀利的解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源泉。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生产的条件同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

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是不断地把它的一部分产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就不能不断地生产,即再生产。

《资本论》原文摘抄

《资本论》原文摘抄

《资本论》原文摘抄《资本论》是由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机制和影响,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资本的增殖,即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私人占有和市场交换为基础的,而这种基础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尽地阐述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概念和关系。

他指出,商品是社会劳动的产品,通过货币来实现价值交换。

而资本则是用于生产的货币,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再生产,从而实现增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此外,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占有私人化的对立。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中的劳动力不断减少,而资本家却通过剥削工人获得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使得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导致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资本论》的影响深远,对于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的分析和理论框架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参考,促进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

同时,他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也激发了许多社会运动和政治思潮,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著作,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机制和社会影响。

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等概念的深入分析,马克思为后来的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同时,他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也为社会运动和政治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是由卡尔·马克思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分为三卷。

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是这个巨大著作的开篇之作。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回答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来讨论《资本论》第一卷。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作原理。

马克思在书中详细分析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概念,并深入研究了商品生产和资本积累的过程。

他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是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其次,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资本论》第一卷的意义。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资本论》第一卷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阶级矛盾,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讨论《资本论》第一卷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书中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他强调了经济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影响的角度来讨论《资本论》第一卷的重要性。

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的观点和理论框架被广泛引用和讨论,对后来的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资本论》第一卷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它从内容、历史、方法论和影响等多个角度全面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理解和改变现实世界具有重要价值。

资本论

资本论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

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以及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等人的影响。

马克思自己认为他的目的是:“用辩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此,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是马克思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

马克思早年受过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训练,熟悉西方古典诗歌和哲学。

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哲学本质的比较。

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三段论”式的分析框架深受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影响。

马克思关于机器和奴隶制等的观点也有着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痕迹。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统一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马克思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流通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运动限度不同,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根据资本总公式矛盾: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要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前提下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就必须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找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

资本论的研究框架

资本论的研究框架

资本论的研究框架【目录】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序言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六篇工资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序言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序言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生息资本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是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来,揭示以资本为主体、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商品货币为载体、以市场为运行机制、以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为特征的商品所有权转化以谁投资-谁受益为特征的资本财产权为制度安排依据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经济学著作。

马克思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三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册)将探讨理论史。

”马克思在1866年10月1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写道:“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

第四册理论史。

” 现在出版的《资本论》的分卷情况,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不尽相同。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继续进行第一卷的修改和译文校订工作,并对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手稿进行反复修改,但由于国际工人协会活动占用马克思大量的时间和他自己身体状况的恶化,第二、三卷未能及时出版,他就逝世了。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承马克思未竟的事业,把《资本论》“第二册”、“第三册”整理为第二卷和第三卷,并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

恩格斯在世时,曾打算整理出版《资本论》第四卷(理论史),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后来由考茨基整理它当作独立著作于1904年、1905年、1910年分三卷出版。

简述《资本论》研究方法

简述《资本论》研究方法

简述《资本论》研究方法《资本论》是由马克思在19世纪初发表的一部经济著作,用于解释现代工业社会的经济运行,以及个体经济行为和全体社会走向的过程。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逐步深入,并强调对个体、社会、经济理论的关系的把握。

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方法是从哲学到实践的方法,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表达实际经济现实的经济形式为目标。

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论》时,首先运用哲学手段,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个体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了自由的经济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隐含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经济活动。

其次,他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情况,揭示商品与资本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社会经济形态的框架。

《资本论》研究方法将对实践的研究作为重点。

这种研究方法从实证角度出发,研究了各种实际经济活动的实际发展过程,研究了市场和资本的实际运行,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运行机制,并以此形成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显示了资本主义在社会演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资本论》研究方法汇聚了哲学、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潜力,运用对实践的相关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有效的研究,揭示了它的整体运行机制和成因,促使经济学家们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研究自由市场经济。

此外,《资本论》也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启发了国家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以改善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效果。

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方法体现了现代经济学本质上综合性的研究特点,使研究者进入更广泛的学科范畴,并将它们结合到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它的观念主要受当时日益发展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对今天的学者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资本论》以其独特的深刻见解和历史进程研究,逐步成为经济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必须考虑的理论体系。

而在把握社会运行的实践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和经济学的路径必定会受到改正和调整。

为此,《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探寻此类研究的有效途径,系统的提炼研究实践过程的有效研究方法,以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经济理论体系,更好地把握和改善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形态。

赖明水《资本论》导读

赖明水《资本论》导读
《资本论》导读
中共新田县委党校 赖明水
在马克思的雕塑前阅读《资本论》 马克思在东德又开始成为时 尚
《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宠 儿,德国柏林的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 夫在2008年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年初以 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 年全年销量的3倍,更是1990年销量的100倍。尤德 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法国总统 萨科齐也在翻阅马克思的著作。 许多银行家和经理们开始读《资本论》,就是 许多西方普通民众也开始青睐起了《资本论》,他 们试图从中弄懂自己多年来所作所为的真实意义。 很显然,马克思再度成了时髦人物 ;英国媒体开 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 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
屈居第二。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名列 第二的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远远落 在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望尘莫及。
写作历史背景
是时代的产物
是斗争的结果
是经验的总结 自己内在动因
写作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飞速发展
写作动因
一是对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
转向经济关系的研究,并走向社会主义。
“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 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 意见的难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 的最初动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写作动因 二是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
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 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 智慧的作品,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 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入的研 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

资本论三卷之间的逻辑关系

资本论三卷之间的逻辑关系

资本论三卷之间的逻辑关系
资本论三卷之间存在着重要的逻辑关系,它们相互补充和延续。

第一卷《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商品和货币的产生、互换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它提出了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并阐述了资本的增殖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第二卷《资本论》继承了第一卷的基本分析框架,进一步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

它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了利润率的形成和变动规律,并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

第三卷《资本论》则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资本家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垄断趋势和金融资本的形成。

它提出了剩余价值率下降趋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超越以及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三卷资本论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卷主要从理论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运行规律,第二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并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第三卷则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角度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超越。

三卷之间通过逻辑的衔接和延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我们理解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工具。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章解析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章解析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章解析《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章主要围绕“交换过程”展开,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首先指出商品交换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专门从事某种生产活动,从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商品。

而商品的所有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多种需求,就必须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最初,商品交换是偶然的、个别的行为,交换的范围和规模都非常有限。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换逐渐变得频繁和普遍,出现了固定的交换场所和专门从事交换的商人。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不同商品之间如何进行等价交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逐渐发现了一种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这种商品能够被大家普遍接受,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并作为交换的媒介。

马克思认为,货币就是从一般等价物中发展而来的。

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交换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但同时也隐藏着深刻的矛盾。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贮藏手段是指货币被人们保存起来作为财富的象征;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世界货币则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

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价值尺度使得商品的价值能够用货币来表现,为商品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流通手段则使得商品交换能够顺利进行,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的限制。

然而,货币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货币使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分离,容易导致商品拜物教的产生。

人们往往只关注商品的货币价值,而忽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价值。

另一方面,货币的流通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经济问题,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威胁。

浅谈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本质和内在矛盾。

学习《资本论》对于我们掌握和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剖析当今社会现实问题、寻求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资本论》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

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取代了其他经济形态成为主流,然而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体系,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基本矛盾(即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与劳动的矛盾、生产过剩和市场不足的矛盾),并指出了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暴力的本质和剥削的机制,为人们认识并探索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

其次,《资本论》也为我们分析当今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愈发复杂和严峻,而资本主义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诸如收入分配不均、就业困境、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等,这些问题,都和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矛盾息息相关。

学习《资本论》,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原因,进而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学习《资本论》对于我们寻求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具有实际意义。

学习《资本论》可以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病,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原因,从而找出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可行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另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学习《资本论》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化的现状和趋势,并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之,学习《资本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社会经济的本质、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以及追求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具体的实践问题加以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论》的实际指导作用。

消费资本论

消费资本论

消费资本论引言消费资本论是一种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当代社会中消费活动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探讨消费资本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消费行为的影响。

消费资本论的基本概念消费资本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消费活动不仅是满足个体生活需要的手段,更是资本积累的动力和手段。

资本家通过操纵和影响消费需求来获取利润,并以此作为扩大生产和增加市场份额的手段。

消费资本论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消费活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刺激消费需求,资本家可以扩大产能,增加就业机会,并获得更多的利润。

因此,消费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2.广告与消费:消费资本论认为,广告是资本家操纵消费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精心设计的广告营销策略,资本家可以塑造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推动特定产品的销售,并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

广告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消费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3.消费主义与身份认同:消费资本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紧密相关。

不同的消费选择和消费品拥有成为社会身份和个体自我认同的象征作用。

因此,许多人通过购买特定的奢侈品或品牌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消费主义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并对社会结构和个体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4.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资本论指出,在当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对环境、社会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过度消费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个体的压力和不满足感。

因此,消费资本论呼吁反思和转变消费行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个体福祉的平衡。

当代社会中的消费行为在当代社会,消费行为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下是几个关于当代社会消费行为的案例:网购与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主要的购物方式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线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不再需要前往实体店铺。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第一卷

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一 劳动产品 货币(金银)—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商品
交换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生产的社会化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价值 商品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
第二部分(剩余价值论)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前提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 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 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 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全集(第一卷200) 一般商品流通:W-G-W (货币) 资本的总公式:G-W-G’(资本) 价值规律 ( 等价交换原则)Gˊ不能产生 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产生)Gˊ必须产生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不得不在流通中产生(实现) W中产生 (特殊商品为劳动力)
第一部分(劳动价值论)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 ‘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 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全集(第一卷47)
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 动规律的分析,创立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剖析剩余 价值奠定基础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工资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相对人口过剩
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财富积累 贫困积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
资本主义灭亡
六、相对剩余价值 概念: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劳动力价值 下降为条件,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 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反向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实现 的。 过程:协作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机器和大工业
第六篇 工资 (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在现代庸俗经济学那里表现为劳动的边际产出,只是由于边际 产出递减,而资本家按最低的边际产出支付工资,从而就象消 费者获得消费者剩余那样,资本家获得资本剩余。” —全集(第一卷585)

2016年最新最全山东干部学习平台10套必修课试题答案,共52.5学时

2016年最新最全山东干部学习平台10套必修课试题答案,共52.5学时

10套必修课试题答案(52.5学时)一、国际金融格局变化与中国的金融发展(下)5学时1-10 对对对对错错对对错对11-20 对对对对对错错对对对21-30 对对错对对对对对对对31-40 CBABC ADACC41-50 ABDCA ACCAB51-60 CDBCC ABBAA61-65 BCD ABC ABCD ABC ABCD66-70 ABCD ABC ABC ABCD ABC71-75 AB ABC ABCD ABCD ABCD76-80 ABC ABC ABC ABCD AB二、《资本论》的基本框架及当代意义(下)学时5 1-10 对错对错对对对对对对11-20 对对错对对错错对对对21-30 对对错对对对对对对对31-40 DBDAD ABCDD41-50 BCDDC DDBCC51-60 DACBD DBDCB61-65 ABCD ABCD ABCD ABCD BD66-70 CD ABCD BCD AD ABCD71-75 BC AC ACD ABCD ACD76-80 ACD ABCD CD ABCD ACD三、应急决策与指挥(下)98分答案学时51-10、错误的有4、5、911-20、错误的有15、1821-30、错误的有21、23、24、26、28、29、3031-35、DBCCB 36-40、ABDDB41-45、BAABC 46-50、BBCAA51-55、DBCCB 56-60、ABDDB61-65 ABCD ABC ABCD ABC ABCD66-70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71-75 ABC ABCD ABCD BCD ABC76-80 ABCD ABCD ABCD ABCD BCD四、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下)100分答案学时51-10 错误的有3、6、811-20 错误的有12、17、2021-30 错误的有21、2531-35 BAABD 36-40 BBCBA 41-45 BAAAD 46-50 ABDAC 51-55 DCBAB 56-60 DBAAA 61-65 AB ABCD ABCD ABC ABCD66-70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71-75 ABCD ABCD ABCD ABCD ABC76-80 ABCD BCD ABD ABCD CD五、突发事舆情传播与公众心理(下)98分答案学时5 1-10 错误的有3、7 11-20 错误的有15、16 21-30 错误的有26、2831-35 BAABA 36-40 BDBAA 41-45 BDCCC 46-50 CACDD 51-55 BADBA 56-60 BBCBA 61-65 BBCBA 66-70 BDACC71-75 AB AB ABCD ABCD AB76-80 ABCD ABCD ABCD ABCD CD81-85 ABC ABCD ABC ABCD ABCD86-90 ABCD ABC ABC ABCD ABCD六、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投融资问题(下) 学时5 1-10 错误的有1、2、3、4、6、1011-20 错误的有13、16、1721-30 错误的有23、26、2831-35 DAADB 36-40 AAAAB 41-45 CBACD 46-50 BCCBA 51-55 DAACB 56-60 CCACB 61-65 ABCD ABC ABCD ABCD ABCD66-70 ABC ABCD AD ACD ABCD71-75 ABC BCD ABCD ABC ABCD76-80 ABC ABC ABC ABCD ABC七、财税体制改革(下)学时7.51-10 错误的有1、3、6、811-20 错误的有12、14、17、2021-30 错误的有21、22、24、2531-35 BCDAB 36-40 CADAB 41-45 ACBAC 46-50 DDBAC 51-55 BADAB 56-60 BADDA 61-65 ABC AB CD CD ABCD66-70 ABCD ABCD ABCD ABC ABCD71-75 ACD ABCD ABC ABC AB76-80 AD ABD BD ABC ABCD八、关于国家技术创新战略(下) 学时51-10 错误的有2、711-20 错误的有1921-30 错误的有25、2831-35 BAABC 36-40 CDDBA 41-45 CBACD 46-50 AADBC 51-55 BAAAD 56-60 DDBDC 61-65 CBACC 66-70 CCCCA71-75 ABCD ABC ABCD ABCD ABCD76-80 CD ABCD ABCD ABCD ABCD81-85 ABC ABCD ABCD ABCD AC86-90 ABCD ABCD ABCD ABCD ABC九、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学时51-10 错误的有2、4、6、9、1011-20 CACCB DCBCB21-30 ACAAA BCCBD31-35 AB ABCD ABCD BC AC36-40 AB ABC ABC ABCD AB十、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体会(下)学时51-10 错误的有3、6、711-20 错误的有13、17、2021-30 错误的有25、2731-35 BDBDA 36-40 ADADC 41-45 ABBDB 46-50 CAADA 51-55 CCCBA 56-60 BDACB 61-65 ABCD ACD ABCD BCD ABC66-70 ABCD ACD ABCD BCD ABC71-75 ABC ABCDE AB BCD ABCD76-80 ABCD ABC ABCD ABCD ACD。

《资本论》发展历程概述

《资本论》发展历程概述

《资本论》在未来经济学研究中的前景
经济学研究的基石
《资本论》作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其理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在未来经济学研究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探索新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论》需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经济情况 进行研究,探索新的领域和问题,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深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解
《资本论》在未来仍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解,揭 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发展趋势,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思路 。
《资本论》发展历程概述
2023-11-08
目录
• 早期发展:马克思的青年时期与思想形成 • 中期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资本论》的
创作 • 后期发展:《资本论》的传播、评价与影响 • 当代价值:《资本论》与现代社会、经济问题 • 结论:《资本论》的历史地位与未来展望
01
早期发展:马克思的青年 时期与思想形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展望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 了共产主义的理论,为我们思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
《资本论》对现代经济理论的贡献
01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02
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了历史唯 物主义,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 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马克思的学术研究与思想成熟
学术研究
马克思在从事学术研究期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他通过深入 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和 理论。
思想成熟
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他的政治 经济学观点逐渐成熟,并形成了《资本论》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1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
一、“经济”的词义变化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有经济活动,即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 活动,但作为描述这些活动的特定词汇——“经济”概念的提出却有 一个过程。
尤其是词源学的角度讲,“经济”在古代和现代几乎有着意义大相 径庭的解释。
冯天瑜:《汉字术语近代转换过程中误植现象辨析—以“经 济”“封建”“形而上学”为例 》当代哲学网 2005年。
2020/3/6
《政治经济学》导论
16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
B.如何在“学科竞争”中认识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力: 西方经济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的背后动力是对变化的经济
现实有更好的解释力。 新古典经济学是有两重性的,一方面它回避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
质与内在阶级矛盾,把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当作永恒不变的现象;另一方 面,它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大力研究,逐步积累 了不少有用的成果,丰富与深化了人们对市场机制的认识。
概言之,“经济”这个词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解释,如果将 “经济”这个词只理解为其中的某种含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会导 致片面化的认识。
2020/3/6
《政治经济学》导论
8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
二、经济学:来源及其原初意义
经济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但“经济学”这个 概念却是 在 奴隶社会产生之后才出现的,它比人类的经济活 动要晚许多。 在西欧各国,“经济学”均是从希腊文(οικουομικοδ)演变来的,这 个词希腊文的原意是家庭管理,古希腊的“家”是生产单位,古希腊思想 家 所说的家庭管理,实际是研究奴隶制的经济问题。
2020/3/6
《政治经济学》导论
11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探讨
01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生产资料用于满足生产消
费,消费资料用于满足个人消费。
02 03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需要满足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条件。价值补偿要 求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实物替换要求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得 到替换。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 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剖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 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 造的新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Ⅰ》课件

《资本论Ⅰ》课件
《资本论Ⅰ》PPT课件
马克思的《资本论Ⅰ》简介
《资本论Ⅰ》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对社会经济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资本论Ⅰ》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剩余价值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剥削的价值。
劳动价值
商品所包含的用工人做出的劳动量。
商品
能够被交换的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资本
用于生产商品并获取利润的货币或财富。
《资本论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
历史分析
通过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演进,揭示其内在规律。
2
经济学分析
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概念,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入剖析。
3
社会学观察
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阶级关系,深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
总结与展望
《资本论Ⅰ》为理解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深刻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 供了借鉴。
《资本论Ⅰ》的结构与内容
结构
由7个章节组成,逐步探讨资本主义的演变过程。
内容
包含关键概念如商品,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的详细 论述。
《资本论Ⅰ》的重要思想与理论
1 剩余价值理论
解析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核心,且导致社会阶级 矛盾。
2 商品生产与交换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以及价值通过交换实现的 过程。
3 资本积累
研究资本主义中资本的增 殖和积累过程,展示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动力。
《资本论Ⅰ》的影响与意义
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为后来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 要的基础和参考。
对经济学的影响
其经济分析方法和概念对现代 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历史索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正确
错误
劳动生产率越高,价值量越高,使用价值量越低。

正确
错误
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早创建的。

正确
错误
只有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正确
错误
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正确
错误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正确
错误
每一次卖同时就是买,因此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卖的平衡。

正确
错误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正确
错误
工资是自变量,资本积累是因变量。

正确
错误
资本规模的扩大只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收入与资本的比例。

正确
错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存在的前提。

正确
错误
GW是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卖,是容易实现的。

正确
错误
剩余价值是由抽象劳动产生。

正确
错误
价值量的实际变化能够明确而完全地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对价值量上。

正确
错误
商品的等价形式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

正确
错误
货币的流通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正确
错误
一般人类劳动是抽象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确
错误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统一的。

正确
错误
资本论的基本理论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
错误
在资本构成不变的时候,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正确
错误
《资本论》第一卷是《哲学的贫困》的续篇。

正确
错误
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正确
错误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正确
错误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

正确
错误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移动电话迅速普及,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物质承担者是使用移动电话的人。

正确
错误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正确
错误
马克思指出:“无论社会财富的使用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这表明()。

正确
错误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正确
错误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

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正确
错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生产商品的两种相互独立存在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相互对立统一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的两种经济形态,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自给自足经济,后者本质是交换经济
前者是封闭保守型经济,后者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前者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按需分配,后者是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
前者是社会分工,后者是自然分工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劳动者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多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资本积累
以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将大量财富集中于资本家手中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

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
一种宗教
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
一种社会意识
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货币
劳动时间
抽象一般劳动
交换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无关
不存在确定性关系
成正比
成反比
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是()。

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
是为了延长工作日
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工资是()。

劳动的价值
劳动的价格
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
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
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垄断价格()。

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它的产生否定了价值规律
是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的,不受产品价值的约束
垄断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价值的总和
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的实质就在于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

垄断资本家的劳动价值
先进的科学技术
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参与制”
垄断利润的实质是()。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m'表示的是剩余价值率,它的意义在于()。

以异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揭示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自然形态的不同
在交换价值的实现方式上的不同
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通过对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马克思把雇佣工人的分为()。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劳动力成为商品规律
部门之间竞争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再生产物质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
生产出新的价值
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创造出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使用价值
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量
《资本论》包括( )。

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
“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落后于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