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式教学相关知识

1.什么是参与?

“参与”指参加活动的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状态。

“参与”就是介入、投入、卷入、融入在……的状态中。是学习者对活动发挥能动作用的过程。

“参与”是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互动、个体影响群体等外显行为的方式和程度。

“参与”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意识;交往、互动的过程;积极、主动地态度。

2.什么是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参与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信心得到进一步开发,学生得到发展。参与式教学用英文字母表示为PTT。

3.为什么进行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4.参与式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什么?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

5.参与式教学应遵循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主体性互动性民主性合作性

激励性开放性发展性反思性

7.在参与式教学中,参与者有哪些角色分工?

召集人、记录员、记时员、噪音控制员、汇报员、材料保管员。

8.常见的参与式活动方法有哪些?

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带、角色扮演、戏剧、模拟、填

表、画图、访谈、座谈、观察、辩论、排序、打分、小讲座、游戏、练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等。

9.参与式教学的四性原则是什么?

多样性、主动性、公平性、有效性。

10.参与式教学的分组形式有哪些?

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指定分组、自由分组

11.实施参与式教学需注意哪些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精心准备,教学中不宜滥用,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而且一堂课使用的形式也不宜过多,无论哪种形式,都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2)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参与式教学;

(3)参与并不是始于课堂,终于课堂;

(4)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5)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更是参与者;

(6)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7)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全体参与,人人得到提高;

(8)设计的参与活动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

(9)教师应注意及时总结,使学习者参与活动后能有所收获,在原有的知识上有所提升;

(10)合作、讨论、探究是参与式教学的基本学习方式;

12.如何进行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必须事先确定教学活动目标;参与式教学需要事先准备材料;参与式教学的合理分组;活动小组的组织管理;参与式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选择恰当的参与式方法;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评价。

13.如何看待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1)看参与的主动性如何——注意力是否紧紧围绕教学进程,解

决问题的愿望是否强烈;

(2)能否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无独立思考并广泛展示的机会——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

(3)是否善于倾听与表达,能否悦纳别人的观点——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情况、情感体验情况;

(4)有无表达不同于别人的意见,是否乐于思考——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

(5)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

学生主动参与的总时间——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时间(读、写、译、算、操作、演示、板书)占整节课的大部分。根据各地对学生参与活动探索研究的结果,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时间为1/2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学生主动参与时间应有2/3以上。

学生独立思考和个别学习的时间——个别学习包括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独立学习,不包括个别课堂发言的时间。课堂发言应算作集体交流的时间。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6)学生参与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时间、次数;小组学习和讨论是实质性的交流。

小组学习和讨论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确实起到了交流想法、丰富见解的作用,学生通过讨论确实解决了问题或产生了新的认识。

14.如何评价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

对学生来说应从神态、行为、态度、技能来看。

对教师来说应看教学设计的深度、广度、精度。

15.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参与的前提,问题是参与的灵魂。

巧妙地创设情境,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发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求知的欲望;恰当地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适度的操作活动——强调学生的体验;组织有效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质疑、评价与小结活动——既需要发散(各抒己

见),也需要聚焦(形成共识)。

16.怎样认识合作?

小组讨论并不等于合作学习,合作更主要的是一种意识。

认识到合作学习价值内涵的教师和仅仅视合作为学习方式的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是不同的。后者关注的是外部形式,是这一形式对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影响,因此,大班额教学条件就成了他们它们实践合作学习中迈不过的坎。前者则不然,他们极为认同、赞赏、推崇合作意识,即使是在课堂讲授中,它们也会时时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17.合作学习有哪些技能?

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东张西望,有时可以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赏,先听后说,多听少说,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

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18.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意什么?

首先,做好分组工作。教师在分组之前,对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小组成员的构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