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2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习题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习题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

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丝绸之路,故B项正确;A、C、D三“凿空”无关,排除。

2.考古学家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不但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而且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

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考古学家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俑的形象不但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而且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可知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故选C项;题干材料“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无法体现出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中西交流主要依赖海上交通,排除B项;题干材料“俑的形象不但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不能说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D项。

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主要反映了()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D.闭关自守的危害,可知宋高宗重视主管海外贸易的提举官的选任问题,反,故C项正确。

4.宋朝提举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公凭(官方文书)上记载,泉州客商李充状“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以及大量瓷器。

该材料反映了宋朝()A.私人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督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商品外销情况,可知“市舶司”体现了官府对海外贸易的监管,故A项错“泉州客商李充状”并不能反映出官民互惠贸易,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且宋朝之前就有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其交往对象包括日本,故D项正确。

北海))) 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港口

北海))) 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港口

北海——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港口包驰林罗活兴唐岗北海市(古属合浦郡),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三面环海,一面连大陆,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人口148万。

这里地理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

自秦汉至今,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

北海,这个似不起眼的地方,为什么历代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港口,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试就北海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段对北海的对外开放作一些探讨。

第一次对外大开放:北海(合浦),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秦始皇在征灭六国后,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起,发动了“秦戌五岭”对百越族的军事征服活动,遇到了当地越人的顽强抵抗,由于交通不畅,粮草供应不上,进军很不顺利。

秦始皇命令“以卒凿渠以通粮道”,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人工运河灵渠。

灵渠开通后,秦军得到了粮食和兵力的补给,经过数年的艰苦征战,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设立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北海(合浦)属象郡所辖。

由于灵渠的开通,连通了湘江、桂江,使北海(合浦)可以上朔南流江、北流河与这些水系贯连,真正成合总江口,成为江河汇合之地,为北海(合浦)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可能。

继秦朝后的汉朝,是经济文化军事强国,其主动开辟两条对外贸易路线:在北方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在南方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既促进自身的发展,又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政府平定南越国,设置九郡,并设置交趾刺史部总领各郡,合浦郡为九郡之一,其下辖五县,即徐闻(今广东海康县)、高凉(今广东茂名、电白一带)、合浦(今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等)、临允(今广东新兴县)、朱卢(今海南琼山县境)①。

据有关专家考证,西汉时期合浦郡治即在合浦县,合浦县已经成为当时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②“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

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

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

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广州讲解线索:概述——哥德堡号——南海神庙概述:众所周知,丝绸是我们‎祖先的发明‎,而丝绸的外‎传便是依靠‎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

我国陆上丝‎绸之路起点‎是西安,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广州。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拥有海上交‎通的优越条‎件。

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最早、最详细介绍‎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著‎名的《汉书~地理志》,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后‎,便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从广州出发‎,带领航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跨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后返航。

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的发‎展时期。

其原因有三‎:首先,造船技术有‎很大的提高‎,能造“”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的船舶;其次,国际贸易要‎扩大商品交‎换,特别是罗马‎帝国需要大‎量的丝绸;第三,对外贸易利‎润很高。

所以,通过广州来‎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大为增加,多达15个‎。

隋、唐、宋几个朝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已达‎到空前的繁‎荣。

官方坚持实‎行开放政策‎,除了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外,又允许私人‎出海贸易,还大力鼓励‎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并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专管外贸事‎务。

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些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

它是从广州‎启航,越过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径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一共1‎.4万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

从此,广州成为海‎外交通的中‎心,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为珠‎江的“大舶参天”和“万舶争先”的贸易景象‎感动,赋诗曰:“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明清两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其间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环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亚、中亚、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主港起点是泉州,广州,宁波。

其中,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因运送其他货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在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

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海上丝绸之路又代之而兴起。

到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

1.南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Kancipuram)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

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

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

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泉州,宁波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古港,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

2、东海航线东海起航线最早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

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

附件列表:。

3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3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第三课时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是指古代以传播丝绸等重要商品为主进行商业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代,而古代合浦港则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它曾经架起了我国在海上通往世界的桥梁,连结了五大洲人民的友谊,在我国古代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一)合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原因分析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合浦位于南海北部湾中心位置,是汉帝国最靠南部的地区之一,距离东南亚、欧洲、非洲较近。

合浦,意为江河汇集于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由于汉代造船技术和造船水平相对较低,只能采取沿岸航行的办法,并且尽可能走最便捷的航线。

汉朝岭南人口分布、交通重心偏西,更加强了合浦港的地缘优势。

(二)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证据1.权威的史籍记载。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这段文字一是明确了合浦和徐闻为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始发港;二是说明了航海线路行程;三是描述了所到国家。

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史籍记载。

2.大量的出土文物。

合浦县城周围68平方公里范围内,地下留存汉墓近万座,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汉墓群,近半个世纪来挖掘清理600多座,出土文物包括金、铜、陶、漆、玉、琉璃、玛瑙、琥珀、水晶等逾万件,既有中国文物,更有众多舶来品,反映合浦作为一座港市,在西汉已达相当规模。

3.众多的文化遗迹。

赵明龙、林志杰认为:合浦文化古迹众多,其中汉代文化遗迹有合浦汉墓群和草鞋村汉窑遗址、大浪古城遗址等,有“合浦珠还”的成语典故。

此外,合浦还散布着各朝各代众多的文化古迹,如大士阁、文昌塔、海角亭、东坡亭等。

这些文化遗迹是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

三、开展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研究的现实意义一是对进一步对外开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三是有利于开发文化资源,发展先进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异域珍宝

“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异域珍宝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联通东西方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重要商路,它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的相互了解、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各类商品得以行销世界,同时,世界各地的珍宝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秦汉时期从《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可知,文 图/毛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异域珍宝西汉蓝料穿珠(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特别策划岭南的徐闻、合浦是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

由于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有限,海船出海贸易尚不能跨远洋航行,而是沿海岸线航行。

中国船只出海贸易,多从合浦郡的徐闻港、合浦港出发,经越南沿岸并穿过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前行至印度和斯里兰卡地区。

这一时期通过海外贸易引进到中国的物品,主要是“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也就是琉璃、水晶、玛瑙、琥珀等,它们或作为装饰品,或作为加工、点缀各类器物的原料,为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异域的风采。

FEATURE37西汉橄榄形红花玛瑙串珠(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琉璃璧1件、玻璃碗1件、玻璃盘1件、玻璃环2件、龟形配饰1件、玻璃剑彘1件、玻璃管5件,这些玻璃制品中一部分来自域外,其他大多数为本土产品。

同时发现的还有水晶、玛瑙、琥珀等,基本都是用作项链饰品。

水晶光泽如玻璃、色泽透明;玛瑙颜色光美、品种甚多;琥珀是一种含碳氢化合物的有机宝石,由树脂化石而成。

史籍中有“大秦国多琥魄”“大秦国多马脑”的记载,可见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琥珀和玛瑙以罗马出产的最为著名,舶来中国的当不在少数。

说到琥珀,不得不提到在舶来的琥珀制品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形象——狮子。

在古代,狮子栖息于印度、欧洲南部和非洲,中国境内没有狮子,汉代才开始输入。

在佛教经典中,狮子是无畏和伟大的象征,因而狮子形象随着佛教而在中国传播开来。

广西地区汉墓中发现的由琥珀雕成的狮子形象,应当是舶来品。

除了以上琉璃、水晶、玛瑙、琥珀等装饰品,在金银器、陶器等实用器物上,也发现有异域元素。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几条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几条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几条一共有四条,分别为(1)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此为陆上丝绸之路,也就是申遗成功的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于唐代,从中国东南沿海(广州、泉州、宁波),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

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3)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

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蜀地(今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印度河流域)开辟了一条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称它为秘密丝路。

南方丝路由3条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

丝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两支,东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宾),过石门关,经朱提(今昭通)、汉阳(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叶榆(今大理),是谓五尺道。

西支由成都经临邛(今邛崃)、严关(今雅安)、莋(今汉源)、邛都(今西昌)、盐源、青岭(今大姚)、大勃弄(今祥云)至叶榆,称之灵关道。

两线在叶榆会合,西南行过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今腾冲),经掸国(今缅甸)至身毒(今印度河流域)。

在掸国境内,又分陆、海两路至身毒。

(4)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当时游牧文化交流的动脉,其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此路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地的重要贸易航线。

由于中国古代丝绸制造技术的独特和世界对丝绸的高度需求,海上丝绸之路自东汉时期开始发展,并持续了数个世纪。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重要港口和贸易商品以及对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

当时,中国的丝绸已经出口到西亚和地中海地区,并成为当地贵族和富商们追捧的珍品。

为了满足丝绸的需求,中国开始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逐渐形成了连接中国与罗马帝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航线。

二、重要港口和贸易商品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有许多重要的港口,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当时称为番禺)和泉州。

广州位于中国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贸易的要冲。

泉州则位于东南沿海,是中国南海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这些港口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枢纽。

除了丝绸,中国还向世界输出了许多其他宝贵的商品。

其中包括瓷器、茶叶、香料、药材和纺织品等。

这些商品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和高度的质量,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和追求。

丝绸和其他商品的贸易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

三、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过程,它也成为了中国与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贸易往来,中国的思想、科技和艺术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和平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贸易活动使得中国的工商业迅速发展,商人和船主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阶层。

同时,海上贸易也促进了中国各地的城市发展,许多港口城市兴起,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这种经济繁荣为中国古代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起源于西汉时期的贸易航线。

其重要港口和贸易商品的输出,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不仅是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和商品需求的结果,也是中国古代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体现。

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水道。

以下是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海洋丝绸之路的起源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朝时期,当时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出口到西方国家,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在陆上古代丝绸之路已经很繁荣。

于是,一些商人开始通过海路贸易来往,逐渐形成了海洋丝绸之路。

二、主要港口与贸易中心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与贸易中心分布于中国南方沿海的一些城市。

其中,广州、福州、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主要港口。

这些港口通过船只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从而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海外。

三、交流的双向性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中国向外输出商品的渠道,也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通道。

通过海洋丝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文化交流。

四、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渠道,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海洋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也带来了中国的文化。

同时,从外国进口的香料、艺术品等也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

五、科技与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动了航海技术与科技的进步。

为了保证贸易的安全与顺利进行,中国的船舶制造、航海技术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

著名的郑和航海等事件使得中国的航海技术名扬海外。

六、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海洋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欧洲国家开始自行航行,通过直接航线与东方进行贸易,中国的丝绸之路地位逐渐下降。

同时,地理大发现使得新的贸易路线出现,逐渐取代了古代丝绸之路。

七、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海洋丝绸之路不仅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洋丝绸之路使得中国成为了文明古国与东方文化的代表,也为世界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带来了重要推动。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1] 东汉时期以都城洛阳为起点,[2] 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3]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西汉武帝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是汉代中西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

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2] (今陕西西安)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三大著名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三大著名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著名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开辟了国际间文化与物质交流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开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t解和友谊。

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开展,中国南方港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

从公元3世纪30年代起,广州成为海丝主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成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

广州:史上唯一逾二千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

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

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

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目前保存在广州市内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共有20多处,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寺〕、光孝寺、清真先贤古墓、莲花塔、沙面西式建筑等,其中怀圣寺就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清真寺。

中山四路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

光学寺,它是中国古代四大佛教翻译基地之一,有宋代羊城八景“光孝菩提〞。

位于下九路的西来初地、是印度名僧达摩首登广州的地方,建有西来庵,是今华林寺的前身。

南海神庙,是古代扬帆出海前要祭拜的海神庙,历代皇帝都派人前来祭海,留有许多御碑。

建于唐代的怀圣寺与光塔是古代阿拉伯人来广州经商的重要遗址,在唐宋时期这里曾居住过12万阿拉伯人,是盛极一时的“蕃坊〞所在地。

相关的文化古迹还有六榕寺与花塔、琶洲塔、赤岗塔、莲花塔、海幢寺、荔枝湾、长洲岛竹岗外国人公墓、琐罗亚斯德教徒墓地等,文化遗产之丰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探访海上丝绸之路 古城遗址现合浦始发港码头

探访海上丝绸之路 古城遗址现合浦始发港码头

探访"海上丝绸之路" 古城遗址现合浦始发港码头2004年09月09日 01:21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手机阅读新桂网-广西日报记者秦雯刘卡玲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合浦港码头被发现了!2003年6月,从广西合浦传来的一条消息震惊了考古界:经广西文物工作队的“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确认,西汉中期的合浦港和合浦县治遗址具体位于该县石湾镇大浪村委古城头村,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西汉时期的明确港口遗址。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重见天日”的大浪古城经过课题组专家的进一步考察研究后,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古城的挖掘工作进展如何,专家们在那里究竟发现了什么,当初课题组专家是如何找到并确认古城遗址的?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在课题组专家熊昭明、韦革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浪古城,走进了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却不为人所熟知的小小村落……寻找合浦作为史书记载的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其港口的具体位置一直是个谜。

虽然近年来合浦汉墓的大量出土文物增加了合浦始发港的说服力,但这些西汉中晚期或东汉时期的汉墓,无法成为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有力实证。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广西文物工作者就陆续开始了寻找合浦港码头的工作,但始终一无所获。

2002年2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区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广西文物工作队成立了“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开始对合浦港的准确位置进行系统的考察。

专家们以南流江入海口为基点,对其周边的廉州古城、大浪古城、石康唐城、旧州唐城及浦北的越州古城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考察。

经过数月的野外实地考查,收集了大量的相关实物资料后,将古海湾的大致范围,锁定在南流江与周江之间,北至石湾镇周江口附近,距现海约27公里处。

对于古港口为何会在内陆沿河地区,课题组组长熊昭明解释说,汉代的合浦港规模不大,因为当时人口少,同时又受航海技术的限制,从中国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只能靠迎风扬帆,沿着海岸线行走,往返一次往往要一两年时间,不可能像当今的港口“商贾如云”、“货如轮转”。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我们都知道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曾经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它推动着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融合,这条道路就是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随之演变而来的“海上丝绸之路”。

那么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又是在哪里呢?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时候,就有一条以中国徐闻港以及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但是要问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在哪里的问题时,我只能说,每个时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对于目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来说,它是主要有两条起航线的,他们分别是: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

而这两条航线却是形成于秦汉的时期,发展是在于三国隋唐时期,繁荣是在唐宋时期,到明清的时候就有了些转变,但那时这条贸易通道就已经成为了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各个时期也是不同的。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就包括了徐闻、合浦、临海、广州和泉州等等城市。

在汉代的时候,“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就是起点是在——徐闻古港,后来从公元3世纪30年代开始,就被广州取代了徐闻、合浦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

在宋末时期到元代的时候,广州又被泉州所取代,并且与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由于实行的海禁政策,以及受到战乱的影响,泉州开始衰败,渐渐由漳州月港所取代。

海上丝绸之路时间在历史上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一个名词叫做“海上丝绸之路”,而它指得就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而这一通道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据说在2000多年前的时候,一条以中国徐闻港以及合浦港等港口做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可想而知,海上丝绸之路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但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据说,早在先秦的时候,各民族就以华夏族为中心开展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当时华夏族的谷物,被常常供给北方和西北方的游牧民族。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徐闻县是广东最早的县治之一,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经设置。

它位于雷州半岛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

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

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

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

开辟了中西交通贸易信道--陆上"丝绸之路"。

历史渊源我国自古以丝绸(Seres)闻名于世,古希腊人把丝叫作ser,就是从"丝"字读音而来的,"Seres"(制丝的人)以后被引申为产丝的地方--中国。

古希腊人曾把中国称为赛里斯(seres)。

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丝绸远销至大秦(即罗马帝国),但要经过亚洲西部古国安息(占领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商人转销。

罗马人希望能找到海上信道至中国。

汉武帝时,大秦国曾入贡。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国贡花蹄。

其色骏,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①。

汉代的徐闻口岸具体地点有讨网港、磨丰港、博涨港、沓水港、三塘四塘港、三墩港、港头港、新地港、鲤鱼港一带,面积很大,码头众多。

古谚有云:"欲拨贫,诣徐闻"。

意思是要脱贫致富,就到徐闻去。

可见当时是一个多么繁忙兴旺富庶的商业港口。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经南海,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印度洋航行的真实写照。

即自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往南海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

中国从此处可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

中国的丝绸(杂缯)等由此可转运到罗马,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海上丝绸之路的汉代始发港“合浦郡”和“合浦县”历史沿革考察

海上丝绸之路的汉代始发港“合浦郡”和“合浦县”历史沿革考察

海上丝绸之路的汉代始发港“合浦郡”和“合浦县”历史沿革
考察
叶桂郴;骆桂峰;杨彩
【期刊名称】《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9)2
【摘要】本文从«二十四史»«新元史»«清史稿»入手,参证其他史书,条分缕析,厘清了合浦郡和合浦县的前世今生:合浦最早的建置是汉元鼎六年(前111),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合浦郡,郡下设置同名的合浦县.三国到魏晋,“合浦”是交州刺史部的合浦郡和珠官郡,南朝时期,“合浦”是越州刺史部的合浦郡和合浦县,隋代“合浦”是扬州刺史部的合浦郡、合浦县,唐代“合浦”是岭南道的合浦郡和合浦县,宋代“合浦”是广南西路的廉州、太平军和合浦县,元代“合浦”是湖广行省的廉州、合浦县,明代“合浦”是广东布政使司的廉州府、廉州和合浦县,清代“合浦”是广东行省的廉州府和合浦县.合浦的历代区划变化是:归属的变更和级别高低大小的增减.【总页数】7页(P257-263)
【作者】叶桂郴;骆桂峰;杨彩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服务与旅游管理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科技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6;K296.7
【相关文献】
1.汉代合浦郡与海上丝绸之路
2.汉代合浦郡与东南亚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古钱币考证
3.广州不是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4.汉代合浦郡与东南亚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古钱币考证
5.番禺是华南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对《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的意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番禺论——兼论汉代徐闻县治位置

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番禺论——兼论汉代徐闻县治位置

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番禺论——兼论汉代徐闻县治位置赵焕庭;王丽荣【期刊名称】《南海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03(000)001【摘要】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正式记载见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始于西汉武帝(公元前140——87年在位)。

其实它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已存在。

百越人创造了舟,岭南人可能开始同南洋和南亚贸易,也许在商周时代已有部分人移居太平洋诸岛。

百越人发明的树皮布技术随人员自华南传向中南半岛,抵东南亚岛屿,又经太平洋岛屿进入中美洲。

春秋战国时番禺(今广州)贸易点收购犀角、象牙、珍珠及其它土产与舶来品,反映南海航路已开通,沿岸航行可至中南半岛和巽他群岛的一些岛国。

秦汉统一岭南,实行民族团结、不纳税等宽松政策,开关市,进一步开拓海外贸易;汉人带来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技术,兴起种桑养蚕:又开凿运河和五岭山路,改善与中原的交通,经济明显发展。

番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水陆交通条件,物产丰富,土特产(包括丝绸)、中原货(包括四川丝绸)和舶来品在此集散,其经济、政治与文化地位雄居岭南九郡之首,也成为中国九大都会之一。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陪葬的贵重舶来品也提供了证明。

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应是番禺,而不是徐闻。

那种把海路交通贸易都会与海舶出发点分割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汉书·地理志》著者在岭南外贸出发港名单上漏写了番禺,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失误。

同时,笔者研究认为,汉代徐闻县治在今雷州市雷城镇,而不是在今徐闻县西南边角尾湾畔(湾头新地村、港头村或东岬二桥村一带某处)。

汉代徐闻县今雷州市南渡河北岸雷城镇也是海上丝路的一个港口;至于二桥村或新地村那一类古“讨网村”,可能设有次级行政与军事机构,负责接待、监管和保护过往船只,提供饮食补给、买卖和避风的方便。

【总页数】8页(P1-8)【作者】赵焕庭;王丽荣【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相关文献】1.再论合浦是中国汉代海上丝路始发港 [J], 邓家倍2.论汉代参户故城地理位置--兼论东平舒县治位置 [J], 杨馨远;黄建芳3.历史文献解汉代徐闻县治在今雷城镇 [J], 赵焕庭;王丽荣4.番禺是华南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对《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的意见 [J], 赵焕庭5.历史地理条件论汉代徐闻县治在今雷城镇 [J], 赵焕庭;王丽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港口的兴起和演变

古代港口的兴起和演变

古代港口的兴起和演变合浦自秦汉始便是我国对外贸易口岸,是中国古老港口之一,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1年设合浦县算起,至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由古代合浦港到近代北海港,约历二千年。

古代合浦港口主要由廉州、乾体、大观港大风江、冠头岭内今北海港、北湾今北海港、白龙港、永安港今铁山港等处组成。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抵港船舶吨位的增大,以及受海岸地势上升的影响。

港口主要位臵由南流江河口南移到水深的海岸,由乾体移至今北海港一带。

古代合浦是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地区,自秦代开凿灵渠和马援率师修凿桂门关后,商贾可以从中原溯湘江,过灵渠,沿桂江,经浔江、北流河,再过桂门关,沿南流江抵合浦出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上交通和贸易来往。

这是古代中国一条沟通南北,利用南海,联系海外的天然水道。

“合浦”的含义,就是江河汇集于人海口之处。

先秦时期,合浦一带已有了航海活动。

两汉时,合浦成为中国对外通商口岸。

东汉初,合浦郡治从徐闻迁至合浦县,隶属交州刺史部。

合浦县不但一度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重镇,而且是南海市舶要冲。

宋朝以前,合浦县沿海的永安港今铁山港、海门今乾体至冠头岭一带水域和大观港今大风江港,是船舶主要寄碇之所,曾成为中国对外通商的主要港口之一。

一、原始港口的出现从北海市地貌特征来看,为沉降海盆地质结构,属第四纪更新冲积层。

远在寒武纪五六亿年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洋。

在三叠纪末期一亿八千万年前,我国西南和印支半岛发生一次强烈地壳活动。

受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影响,北部湾盆地北部边缘间歇性地回升,北海市一带上升为陆地。

受地壳间歇性上升的影响,形成北海市口岸四至五级海蚀阶地及海蚀崖的海岸地貌观。

其中,以北海港、铁山港和涠洲岛的海岸最为明显。

进入新生代7000万年前以后,由于地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有过海浸。

铁山港口南部至营盘镇黄稍、白龙一带,西村至大冠沙、银滩一带,都沉积了滨海砂堤沙地。

受近晚期的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的影响,北海港及附近曾发生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涠洲岛、斜阳岛,岛上全是火山灰类堆积。

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Ⅱ

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Ⅱ

# 前汉番禺人已能远航并兴起外贸业
石器时代的华南智人在沿岸捕捞时所乘的桴 筏,可能漂流到吕宋岛和南洋群岛,以后逐岛南
[ ] ’ $ 移,到达南太平洋岛洲 。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记述,南方“一船之载当中国(按指中原)数十两 (辆)车” 。据估算,古代人畜驮运费至少是水运的 《汉书》 说, 粤地 " ,倍。岭南人必然尽量发展水运。 越人断发纹身, 习水行舟。古越族开发海上交通有 [ , ] ’ % ’ & 。前汉已开通珠江口向东至闽越、 向西至 贡献 [ ] ’ * 交趾航线 。岭南古人趁东北季风出海去东南亚,
连州、贺州和全州 ( 条南岭山路,大兵团运动, ) 个军) 万人分 路攻略岭南,另后备部队 个军 " ) ( 分别集结在沅、湘、赣和信江待机,完成统一大 业。西汉南越国叛离, 《史记》平准书说武帝派 “南方楼船卒二十余万人击南越” ,同书南越列传 说,当时派出的)支军队中(支称号分别为伏波将 军、楼船将军、戈船将军和下濑将军的水军,也通 过长江与珠江水系进军。另&支由川、黔等地的军 人与获释充军犯人混编成的军队则沿 江(西 江)而下粤地。徐闻、合浦和日南%地都可通过沿 岸水域通番禺,若要直接同岭北联系就得翻越更多 分水岭而难些。徐闻等%地靠近南洋,原住民同东 南亚与南亚人的接触和贸易自然较早些,并掌握一
象。 《水经注》 水(西江)条记述,建安中,步 骘率军渡灵渠,经苍梧至番禺,见到番禺城“负山 带海,博敞渺 目,高 则 桑 土,下 则 沃 衍,林 麓 鸟 兽,於何不有,海怪鱼鳖,鼋鼍鲜鳄,珍怪异物, 千种万类,不可胜记” 。 “骘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 茫,观原薮之殷阜,乃曰:斯诚海岛膏胰之地,宜 为都邑” 。遂选作交州治,重建番禺城 !。
[ , ] # 。而 $ "% 个舱,配弓形大橹、帆、舵和人员 *’ ,据广 ! ,世纪上半叶罗香林著《百越源流与文化》 州汉代城墙砖划绘楼船图,头低尾高(笔者按类似 ! ,世纪 * , 年代才退役的 珠 江 花 尾 渡,仅 适 航 河 流) ,连底舱共 ’ , 层,中有桅帆 #。帆的使用,既 省力又大大提高了航速;帆可吃八面风,甚至可利 用逆风前进。帆船推力也大过海流的推力,无须担 心任何方向的海流。远航时利用季风和顺流为佳。 “一舫载五十人 《史记》张仪列传记述, " ’ , ( ) 前, 与三月之食” 。据《广州府志》引《南越志》 , “南 越王造木舟,溺人三千” 。 《交州记》说, “越人铸 铜为船” ,首创用铜片包装船壳,耐腐蚀和耐碰撞。 可见古越族造船技术先进,推测秦汉时岭南所造海 ,吃水 ’ 船吨位约达 % , 3 4 $ 5,华南沿岸可选其相 对隐蔽(避风)的地点作港口。综合而论,汉时港 口番禺最佳,其次是合浦和徐闻(今雷州) ,徐闻 二桥一带差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的调查与研究广西文物考古工作队课题组内容提要:《汉书》记载二千多年前西汉中期前后的一条从合浦郡始发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最早的国际贸易航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团,那就是作为始发港的合浦港在今天的具体地理位置。

最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该项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发现了合浦第一个相当于西汉早中期的一个文化活动区,包括有大浪古城、双坟墩墓葬在内的文化遗存,结束了当地这一段有史载而无考古物证的历史;证实大浪古城为西汉城址,而且应该就是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所设的合浦县县治;在古城北约一公里的双坟墩村旁发现、勘探予以确认两座大型汉墓。

这一发现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分布的北界往北移四公里多,而且通过今后的考古发掘,极有可能填补合浦汉墓西汉早中期的缺环;发现应是《汉书》所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码头遗迹,这是目前仅知的世界上第一个西汉时期的港口遗址。

它的发现,为深入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国的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关于课题组本课题是广西文物工作队实施的五大课题之一,在区文化厅文物处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于2002年3月成立,由四人组成:熊昭明课题组组长,副研究馆员,主攻方向为秦汉考古。

韦革文物队队员,馆员,国家水下考古第二期培训班学员,主攻方向为秦汉考古。

覃芳文物队队员,副研究馆员,主攻方向为文化人类学。

王伟昭合浦县博物馆馆长,文物专家,对合浦汉代文化和古代建筑尤有研究。

二相关背景史料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8年《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合浦郡,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

县五: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将岭南原来的三郡扩充为九郡,其中合浦郡辖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五县。

按现代地理度之,汉之徐闻县相当于今之广东海康、徐闻、遂溪等县地,高凉县相当于今广东阳江、阳春、电白、化州、吴川等县地,合浦县相当于今广西合浦、北海、浦北、灵山、钦州、防城港、博白、陆川、北流、容县及广东廉江等县地,临允县相当于今广东新兴、开平等县地,朱卢县相当于今海南琼山等地。

《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

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

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来献见。

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而往。

所至国皆廪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

亦利交易,剽杀人。

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

大珠至围二寸以下。

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国,令遣使献生犀牛。

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八(景祜、殿本作“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

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黄门”是汉代皇帝近侍内臣的衙门,以宦官为主,设有“给事内廷黄门令、中黄门”诸官。

在这支由官方派遣使者率领的船队中,也有一部分是敢于冒险的商人“应募者”。

可见,当时积极探寻海外市场已是官私双方的殷切要求,加上汉代通往西域的道路不是很畅通。

因此,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即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地名考证:都元国在马来半岛,或在今苏门答腊岛邑卢没国在今缅甸萨尔温江入海口西之直通谌离国缅甸蒲甘城附近悉利,或在南端之那悉林夫甘都卢国在缅甸旧蒲甘城即太公城附近黄支国在今印度东南海滨之康契普拉姆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皮宗今马来半岛西南端的甘蔗岛新莽公元9年—24年东汉公元25—220年《后汉书·郡国志一》:“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后汉书·郡国志五》:“合浦郡。

五城,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

”三课题发起的缘由(一)西汉合浦港的研究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既是个重要的问题,更是一个难题,包括区内外的几代学者都把目光投到这里,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深入。

我们在谈论合浦港作为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时,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尽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但最需要的还是能提供实物的考古学证据。

(二)见诸于报刊杂志和专著涉及合浦港现今地理位置的论述纷杂,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意见:一是位于现合浦县城的西城区。

二是位于现南流江出海口附近。

“合浦古港在今北海市东北约12公里的合浦县乾体乡(现乾江村委,编者注)、南流江出海口的‘三汊港’,从江口进入数公里一段,江阔水深,俗称‘西洋江’。

”三是今县城西南靠近县城处。

“我们认为汉代合浦港的出海港口应在今廉州镇西南附近,但也不可能远至‘西洋江’一带。

”四是在浦北旧州。

我们阐述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是依据《汉书·地理志》的一段记载,所指的年代为西汉中期前后。

前三种观点均认为合浦港在现今县城的西或西南面,于是就很难解释为什么近几十年来在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范围内发掘的近千座汉墓中西汉墓所占的比例很低,而且缺乏与合浦港年代相当的西汉早中期墓的事实。

我们也考察过浦北旧州古城,在这个城址内没有发现汉代的历史文物和遗迹。

今浦北县境内虽然发现过一些汉墓,但时代较晚,数量很少,相反,则发现南朝墓较多,所以,当地应是到了南朝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三)国内外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热烈讨论和争论使然。

人民画报社1985年组织有关记者、专家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察亚、非、欧多个国家,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后又刊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一时引起世界的关注。

近年来,出于打造当地文化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等目的,泉州、宁波、广州、徐闻等地为论证当地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不惜重金相继召开了全国性、国际性的研讨会,大规模组织专家新闻媒体进行考察、宣传。

泉州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即大力做这方面的工作,多次召开有国内外学者参加的论证会,最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和支持,并直接与当年“丝绸之路”通商国开展商务和旅游往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8月,广东省组织了由“著名的文史学家、地理学家、海洋学家、文化学家、作家和记者”一行二十人到徐闻考察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十多家媒体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之后还召开了研讨会;2001年12月宁波也邀请五十多位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家召开“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国际研讨会”,设立长期性的论坛,会后达成“宁波共识”,其中提到在广州、宁波、泉州达成共识后,拟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据报道,广州也拟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港的研讨会。

在众多声音中,作为最早的最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似乎已被漠视,这对于广西考古工作者来说,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接受的。

(四)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在申报课题立项前后,区文化厅文物处、区博物馆、区文物工作队等单位的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该课题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区文化厅、区文物队毅然拿出经费,保证了课题在充足的经费情况下运作。

区文化厅还把本课题列为2003年度两个重点扶持的考古项目之一,分管的于副厅长在多个场合均表示了对开展该课题的肯定;合浦县委县政府的分管领导为考古发掘召开多次协调会,做到“考古队的事情立即办”,在人力物力方面提供很大帮助。

一些长期从事合浦汉文化研究的老专家,对于年轻同志挑重担,表现出高风亮节,为课题出谋献策,提供自己多年的心得和资料。

这些支持在课题进行的不同阶段都化作了课题组成员的巨大动力。

(五)合浦港的地位与作用重大。

第一、汉代三个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同时也是最繁荣的始发港。

从《汉书·地理志》来看,徐闻也是一个始发港,但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差,又无内河流向海湾,内河航运及陆路交通都不方便,可以推断出汉代这个港口的规模不大。

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徐闻县东起龙塘红坎村、西迄北部湾的滨海一线的狭长地带,发现数量众多而时代大致又属东汉的遗址、墓葬,应是当时人烟稠密之地。

1973年冬至1974年春,在徐闻县陈华丰村、龙塘红坎村、附城槟榔埚村三地发掘51座汉墓,都是东汉时期的平民小墓,没有发现西汉时期的墓葬,西汉徐闻县治的具体位置更不能确指。

而汉代日南港现属越南,出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也鲜见论述,更谈不上深入研究。

合浦则不同,现县城廉州镇周围则遍布汉墓,据历年调查,地面保留有封土的汉墓就达6000多座。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配合基本建设,历年在合浦清理发掘的汉墓屡计已接近1000座,并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从已发表的材料看,其中绝大多数是西汉晚至东汉时期的墓葬,而且有不少墓的规模较大。

而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广州虽始于东汉,但都与泉州、宁波一样盛于唐宋以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们的年代与历史意义不能与合浦港同日而语。

第二、汉代合浦处于江海之交,以南流江为干流,境内河流水网交织,舟楫可行,水上交通甚为便利。

秦始皇攻打岭南时修筑了灵渠,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使水路运输变得畅通无阻。

而且南流江和北流河的分水坳很低,由北流河经鬼门关(今桂门关)可进入南流江。

从合浦溯南流江而上,经桂门关,进入北流河,接西江,溯桂江而上,过灵渠,便可沿湘江进入长江水域,这是一条沟通岭南与西南、岭北与中原联系的重要交通线。

第三、汉代合浦港是对东南亚、南亚贸易的主要港口,这条徐闻、合浦出发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是我国正史记载的最早的远航航线。

限于当时的航海技术和航海工具,琼州海峡东入口及经海南岛附近海域浪大礁多,都是航海的危险区,环北部湾的合浦、徐闻和日南三大港口因各自优越的地理环境应运而生,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贸易往来的纽带。

四课题组的工作记事2002年3~5月,查找资料,主要是史籍、地方志及以往的研究成果。

6月,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初步确定合浦古海湾的范围,认为大浪村古城头遗址可能为西汉的合浦城,而西汉合浦港应从城址的西面临江处寻找。

课题组主题为“合浦港的寻找可能面临重大突破,几代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有望在近期结出硕果”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7月6日,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远璋研究员和文物工作队队长蓝日勇研究员一行在陈松副县长、文体局冼小进局长等的陪同下到古城头村考察,之后参加了由陈副县长主持,宣传部谢能部长出席,石湾、廉州两镇领导参加的课题动员大会。

会上,陈远璋和蓝日勇两位领导均表示:“(这个课题)要坚决干到底!”。

8月,自治区文化厅追加课题经费三万元。

9月3日,陈副县长再次主持召开”古城考古协调会”,冼小进局长在座,大浪村的支书、主任受邀参加。

9月4日,考古试掘工作正式开始,至2003年4月基本完成,前后历时八个多月,其中考古发掘时间近四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