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瓷器
隋唐五代时期中原地区陶瓷概述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各类手工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中国陶瓷史上,隋代的陶瓷工艺虽然不曾有什么独特建树,但在继承南北朝时期造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逐渐向着美观、大方、实用的趋势发展。
对陶瓷烧造业来说,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尤其是白釉瓷,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在北方陶瓷历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北方白釉瓷的产生与发展拉开了序幕。
唐代的稳定与繁荣,进一步推动了陶瓷产品的创新与发展,由此开启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
除此之外,唐黑釉、花釉及绞胎器亦具有独特风格。
三彩以其优美生动的造型,斑斓绚丽的釉色,体现了雍容华贵的大唐气概,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并开创了点彩和绘画新工艺,为后来青花瓷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虽然局面混乱,社会动荡,但许多窑口仍然烧造,继续生产,相互竞争,被皇室青睐,开创“御窑”。
官办窑厂不惜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民办窑厂为了生存,也烧造出许多精美的生活实用品,对五代、北宋陶瓷业的兴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河南境内重要的陶瓷窑址有几十处。
作者在跟随父辈多年来窑址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收集的标本和部分相对完整器物进行梳理、分类、修复比较,与古陶瓷爱好者一起研究、探讨,收获颇丰。
现将善古陈列馆收藏的部分隋唐五代时期河南窑口陶瓷作简要介绍,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隋代隋代历史很短,建国历时不足40年,其制瓷手工业在中国陶瓷史上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隋唐五代时期中原地区陶瓷概述荥阳市文物保护中心 陈芳芳 善古文物艺术品修复中心 陈林林 王军丽图1图2图3位。
继魏晋南北朝之后,除烧制青釉瓷外,白釉瓷日渐成熟,它为唐代陶瓷业的辉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现将我们收藏的几件隋代荥阳翟沟窑、登封朱垌窑青釉瓷和1件白釉瓷作简要介绍,供陶瓷爱好者研究参考。
青釉碗(图1) 标本SGS080,荥阳翟沟窑。
斜口,鼓沿面,垂腹,饼形底中心内凹,底外沿刀削一周作斜面,器内圜底下凹。
隋唐五代瓷器烧造南青北白格局——形成及其特色
隋唐五代瓷器烧造“南青北自’’格局形成及其特色◎阙涛(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1)关键词:越窑;特色;形成;隋唐五代中图分类号:K8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0152.01中国烧造瓷器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出现原始的瓷器。
但是限于当时的烧造条件而言,中国早期制瓷技术发展非常的缓慢.直到东汉时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在220一581年,制瓷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隋唐五代即58l一960年时.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基本成熟,同时这也标志着跨入了真正的瓷器时代。
当我们在谈到唐代的瓷器时。
时常会谈到“南青北白”。
所谓的“南青北白”说的就是:“南青”.南方浙江的越窑的青瓷。
“北白”,北方河北邢窑的白瓷。
南青北白”是人们对唐代制瓷业的高度概括和评价。
越窑青瓷浙江越窑是我国青瓷的主要产地。
它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一色青翠莹润。
前期的越窑大体延继南朝的作风.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易于剥落。
器物种类并不多,造型变化也很匮乏,在北方上层社会。
地位是不及白瓷的。
越窑的繁盛在晚唐和五代。
后期产品胎色虽灰白仍旧.但胎体细腻致密。
造型大多规范工整。
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釉面可以相当匀净莹润。
只是呈黄或绿,还不太稳定。
器形种类很多。
几乎是应有尽有,并受外来文化的显著影响.以双龙耳壶、扁壶、凤头壶等为其特色。
器物已能够做得十分轻薄,不少器形有颇多变化。
或仿花形。
或做出波折、菱角,清新绰约。
此时的器物虽以素面为多,但也不乏划花、印花、镂空、捏塑、堆帖和和釉下褐彩等装饰。
在五代时,青瓷普遍胎质精细、胎体轻薄、造型秀美、器施满釉、釉薄而匀。
同时烧造大型器物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为宋代青瓷迎来黄金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
东汉时。
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中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
越瓷始于汉,盛于唐,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朗.瓷器烧制的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
开创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新篇章
01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达到了巅峰,开创了中国工
艺美术的新篇章。
对世界工艺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对世界
工艺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03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作品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世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目录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概述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画艺术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01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概述
历史背景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在技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现了卓越的技艺和精细的工 艺水平。
这一时期的工艺品制作精良,技艺精湛,注重细节处理和整体效果的统一,充分体 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才华。
同时,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在材料运用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唐三彩、白瓷等新材 料的出现和应用,为工艺品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唐彩绘驯鸟男伺壁画
总结词
表现驯鸟男伺的壁画作品
详细描述
唐彩绘驯鸟男伺壁画是一幅表现驯鸟男伺的壁画作品,画面 生动地描绘了男伺与各种鸟类的互动,展现了隋唐五代时期 壁画的细腻与生动。
五代周文矩七贤过关图卷
总结词
表现文人雅集的卷轴画
VS
详细描述
五代周文矩七贤过关图卷是一幅表现文人 雅集的卷轴画,画面描绘了七位文人一起 过桥的场景,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 反映了五代时期卷轴画的艺术风格。
隋唐五代 越窑 秘色瓷
隋唐五代♦越窑♦秘色瓷越窑的简介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
隋唐五代越窑以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为中心,分布于余姚、绍兴、上虞、宁波等地。
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
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
“越窑”一词,出现于唐代。
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如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的诗句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精美。
“茶圣”陆羽也在其论茶专著《茶经》中称:“碗,越州上,……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不然。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
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邢不如越,三也。
唐代越窑制瓷作坊仍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等地。
随着瓷器质量的提高和需求量的增加,瓷场迅速扩展,胎质更加细腻,釉色更加清纯,并具有玉质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唐代的越窑还首次进入宫廷,开始成为“贡品”。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中曾经出土了13件唐代越窑青瓷。
唐懿宗所赐物品有:唐代秘色碗“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叠(碟)子共六枚。
”这13件碗、盘、碗是唐懿宗(公元860—873年)时期的产品,也是中国最早的官窑瓷器。
另一件青釉八棱瓶虽未见文字记载,但上林湖窑址中也有此类瓷片出土。
越窑青瓷在晚唐五代时被称为“秘色瓷”。
这从唐代几位诗人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在史籍中也有“秘色瓷器”的记载。
但“秘色”之说,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秘色”一说,缺乏实物支撑。
在1987年,终于解开了这个谜。
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中出土了唐懿宗用来供奉释迦真身舍利的一批精美供器,同时出土了记录这些器物名称的石刻“物帐”。
据此物帐,专家们断定该地宫出土的16件青瓷就是传说中的所谓的“秘色”瓷,从而揭开了“秘色”瓷的谜底。
关于“秘色”瓷也有两说。
一说是广义的,越窑青瓷就是“秘色瓷”;一说是狭义的,越窑青瓷中的上好之品才能称之为“秘色瓷”。
狭义中的“秘色瓷”,曾是越窑中烧制的供御之物。
隋唐五代瓷业生产的地域格局
v南朝时期,越窑的生产进入了低谷时期,种类明显
减少,停止了明器的生产,越窑窑业生产规模缩小。 然而,长江领域的其他生产中心则在生产工艺和产 品质量方面交替领先,湖南的湘阴窑和江西的洪州 窑都在南朝时期有过生产的高峰时期。
征也与观台窑相符
Peking University
磁州窑早期白釉剔花器
-88-
Peking University
河南新密西关窑 1976年发掘出土
瓷片
Peking University
⑵ 白瓷生产技术的提高,隋代时邢窑生产出 了精细透光白瓷,并且在唐代基本完成了白 瓷生产技术的分野。
⑶ 瓷器彩绘工艺成熟,以四川的邛崃窑和湖 南的长沙窑为代表。
第一,真正开始以毛笔在器物上绘制图案,来装饰器物, 使瓷器上的装饰内容大大丰富,图案生动而写实,使 瓷器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
-50-
Peking University
-51-
Peking University
河南巩义白河窑出土白釉支烧洗
-52-
Peking University
巩义白河窑北魏地 层出土青釉碗
-53-
Peking University
巩义白河窑出土北魏青釉钵 -54-
Peking University
-59-
Peking University
河南安阳相州窑遗址
隋代地层出土器物
-60-
Peking University
图
关于唐朝五代景德镇蓝田青瓷的研究
关于唐朝五代景德镇蓝田青瓷的研究【摘要】景德镇蓝田青瓷作为唐朝五代时期的重要瓷器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本文从蓝田青瓷的起源和中国古代瓷器历史入手,探讨了唐朝五代景德镇蓝田青瓷的制作工艺、特点与风格以及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同时也对蓝田青瓷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讨,以及分析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中的重要性和研究前景展望。
景德镇蓝田青瓷不仅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对中国古代瓷器制作技术和艺术风格的重要见证,对其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景德镇蓝田青瓷, 唐朝五代, 制作工艺, 特点与风格, 文化交流, 保护与传承, 影响与价值, 重要性, 研究意义, 研究前景, 陶瓷史, 中国古代瓷器.1. 引言1.1 景德镇蓝田青瓷的起源景德镇蓝田青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唐代景德镇的陶瓷业非常兴盛,而蓝田青瓷就是其中一种代表作品。
蓝田青瓷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瓷胎呈现出深蓝色,并且在青瓷釉下呈现出蓝色的斑纹,给人以清新脱俗的美感。
蓝田青瓷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选取上等的陶土,经过揉搓、干燥和研磨等步骤,制成坯瓷。
然后,施以蓝釉并进入高温烧制,使其成型。
进行修饰和装饰,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蓝田青瓷不仅在中国国内备受推崇,还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保护与传承蓝田青瓷,对于挖掘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层内涵,发扬传统工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中国古代瓷器历史悠久瓷器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早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国就开始烧制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的制作技术逐渐完善,从简单的灰陶发展到精美的青瓷。
金文化非常发达的时期更是促进了瓷器的繁荣。
而隋唐时期,则标志着中国瓷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瓷器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大幅提升。
那时的瓷器以白瓷和青瓷为主,其中青瓷就是景德镇蓝田青瓷的前身。
隋唐五代十国陶瓷欣赏
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
隋朝时期 盛水器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241号隋
墓出土 高25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7厘米
此尊为鼓腹、长颈、平底,肩部有 四系,双螭把手,螭嘴探入尊口作饮水 状,颈部有突出竹节纹,腹部为弦纹,壶 嘴为鸡首形,青色釉。隋代青瓷出现了 许多新的器型,尤以壶和瓶变化较大。 壶一般分为带流和无流的两种带流的 有青瓷鸡头壶、青资凤头龙柄壶八棱 形短嘴壶等;无流的壶,多流行于南方, 基本特征为高盘口,有颈,系贴附在肩 上;瓶的主要变化是出现了盘口瓶。
大食旅行者陶俑
唐朝时期
明器 传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高27厘米
秘色瓷碗
唐朝时期 食器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塔地宫出土,高7.1厘米、口
径25厘米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 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 供养佛指舍利。地宫中的许 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
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
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因其釉色、形制少为人知,故以“秘色”相称。 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这 次出土的瓷器共19件,器形有瓶、碗、盘、碟等,大部分在同出土的文物帐 上被明确记为“秘色瓷”。因地宫封闭于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可知 秘色瓷最晚在咸通年间已经烧制了。
昌桂子山出土 鼠俑高15.3厘米,牛俑及
猴俑高16.5厘米 这是十二生肖俑中的3件, 均为人身、兽首、着衣、 持笏、盘坐,形象逼肖,釉 色青黄,制作精致,具有较 高的艺术价值。长期以
来,人们认为十二肖
相之说始于东汉的王充,其实在秦简中已出现十二生肖的记载。而 十二生肖以造型的俑类出现,则始于隋朝
白瓷双把龙柄鸡首壶
陶文官俑
隋朝时期 明器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隋墓
隋唐五代瓷器烧造“南青北白”格局———形成及其特色
骨 呈 自色 , 为厚重 。 较 里外 均施 以 白 釉, 在外 壁 底部 不施 釉 , 给人 一种 稳 重 的敦 实感 ,釉 薄 而 匀净 。纯 白无 瑕, 布满细 碎开 片。罐体造 型饱 满端
庄 。 雅而 古朴 。 谓青 瓷和 白瓷 的 优 所 区 别 在 于胎 釉 中含 铁 量 的 多 少 , 如 果含 铁 量下 降到 1 %以下 , 能烧 成 就 白瓷 。成熟 白瓷 的出现 大约在 隋代 , 它比青 瓷 的 出现 晚 约 四百 年。 白瓷 的 烧 制 成 功 标 志 着 制 瓷 工 艺 的 进
形系 。通 身 施 以釉 色 青绿 但 不及 底 , 细碎 的冰 裂纹 , 有 肩 部 一 圈规则 的褐色 点彩 。
邢 窑 自瓷
邢窑 以素面 自瓷驰名 , 釉 白而微 闪黄或 淡 青 。胎 质 厚 而 细节 , 质坚 硬 。 内满 瓷 器 釉 , 釉 往往 不 到足 , 物 表 外 器 面 往 往光 素 大 方 ,没 有纹 理 装饰 。邢 窑 白瓷 的 主 要特 征 是“ 白如 雪 ”选 用优 质 瓷 土 。 烧 成 , 质 坚实 细腻 , 色 洁 胎 胎
一
: 潮
越 窑青 瓷
浙江 越 窑是 我 国青 瓷 的主 要 产地 , 它的 特 点是 : 骨 较 薄 、 胎
施釉 均匀 、 色青翠 莹 润。前 期 的越 窑大体 延 继南 朝 的作风 , 一 胎 白,釉质莹润 ,精者薄如蛋 质灰 白而疏 松 , 色 青黄 易 于剥 落 , 物种 类 并不 多 , 型 变化 釉 器 造 也很 匮乏 。 方上 层社 会 , 在北 地位 是不 及 白瓷 的。越 窑 的繁 盛在 晚 唐和 五代 , 后期 产 品胎 色 虽 灰 白仍 旧 , 胎体 细 腻 致 密 , 型 但 造 大 多规 范 工整 . 物大 多通体 施 釉 。 面可 以相 当匀 净莹 润 。 器 釉 只 是呈 黄或绿 . 还不 太稳定 。器形种 类很 多 , 几乎 是应有 尽有 , 并受 外来 文化 的显著 影响 , 以双龙耳 壶 、 壶 、 头壶等 为其特 色。器 扁 凤 物 已能够 做 得十 分 轻 薄 , 少器 形有 颇 多 变化 , 花 形 , 做 不 或仿 或 出波 折 、 角 , 绰约 。此 时 的器 物虽 以素面 为多 , 也不 乏划 菱 清新 但 花、 印花 、 空 、 塑 、 和和釉 下褐彩 等 装饰。在 五代 时 , 镂 捏 堆帖 青瓷 普遍 胎质 精 细 、 胎体 轻 薄 、 型 秀美 、 施满 釉 、 薄 而匀 , 时 造 器 釉 同 烧造 大型 器物 的水平 也 在不 断提 高 ,为宋代 青 瓷迎 来 黄金 时代 打下 了坚 实的基础 。 越 窑 是 我 国古 代 最 著 名 的青 瓷窑 系。东 汉 时 , 中国最 白瓷 “ 邑烧 瓷 轻且 坚 , 大 扣如 哀 玉锦 早 的 瓷器 在 越 窑 中 的 龙窑 里 城 传。君家 白碗胜 霜 雪 , 茅斋也 急送 烧 制成 功 , 因此 , 越窑 青 瓷 被 可怜 。 ” 称 为“ 母亲 瓷 ” 。越瓷 始于 汉 , 白釉 罐 , 1. m, 高 9 c 口径 9 c 2 . m, 7 盛 于唐 ,特 别在 唐 朝 的 中后 足径 1. m罐唇 口, 5c 2 无颈, 步 的发展 。 了隋唐 五代 即 5l 9O年时 。 到 8一 6 中国古代 制 瓷工艺 基本 成熟 , 同时这也 标志 着跨入 了真 正 的瓷 器时代 。 当我们 在谈 到唐 代 的瓷 器时 , 常会谈 到 “ 青北 白”所谓 时 南 , 的 “ 青北 白” 的就 是 :南 青 ”南 方 浙江 的 越窑 的 青瓷 。 “ 南 说 “ , 北 白”北 方河 北邢窑 的 白瓷 , 南 青北 白” 。 。“ 是人 们对唐 代制 瓷业 的 高度 概括 和评价 。
《秦汉、隋唐、宋元考古通论》课件:7_隋唐考古(陶瓷器)
越窑
已经发掘的主要窑址(寺龙口,荷花蕊[文 物2003-11)等);
唐五代产品主要是青瓷。晚唐五代的青瓷 精品有“秘色瓷”之称,具有土贡性质;
装饰方面晚唐五代出现细腻的刻划纹,金 银釦的作法具有特点。
晚唐五代诗人咏越窑
“越泥似玉之瓯”;“越瓯秋水澄”;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邢、定二窑晚唐五代的白瓷器上有的刻有 “官”款(定窑还有“新官”款)。邢窑还 常见“盈”字刻款。
三彩
汉代的低温铅釉陶(所谓“银釉”)——北 朝铅釉陶的复兴——鼎盛的唐三彩——唐三 彩影响下的渤海三彩、奈良三彩——余音绕 梁的宋、辽三彩。
唐三彩的定义——高宗时期出现于两京,之 后流行于全国——烧造唐三彩的窑址
陕西铜川黄堡窑(青瓷、三彩、其它)
绞(搅)胎工艺
以白褐两色(或多色)瓷泥相间糅合成器, 或以这种泥片贴面,再施釉烧成的器物。唐 代出现此工艺。
唐代花瓷 黑釉瓷器上的白色或天蓝色乳光斑。花瓷在河 南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大窑店窑 等。拍鼓最具特色。“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
洪州窑
92,93年度发掘。报告即将出版。 隋代以淡青釉为主,装饰多样;唐代以青黄
为主,装饰简化。
长沙窑
兴盛于晚唐。器型多样,装饰手法丰富,以 釉下彩和模印贴花最具有特色。纹样丰富。 以题字装饰瓷器最富有情趣。
2北方地区主要瓷窑
山 花瓷”。
唐青花 集中出土于扬州唐城。为巩县窑产品。
隋唐时期的陶瓷器
三彩瓷器的复兴与极盛 窑址数量猛增,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出
现 踵事增华的装饰 诸工艺对陶瓷的影响,异域风格凸显 瓷器的外销的发端与陶瓷之路的兴起
(一)主要瓷窑遗址
以下对不同朝代瓷器特点描述
以下对不同朝代瓷器特点描述夏商周时期的陶瓷: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这一时期的主要瓷窑有:越窑、耀州窑和定窑。
主要瓷种是:青瓷。
以天青色为主,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秦汉时期的陶瓷:秦汉时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还有少量的黑陶和红陶。
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轮制而成,器型园正规整。
有的泥料很精细,有的则掺有细砂,由于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和烧成气氛的差异,颜色也就不同。
以质地来分有硬陶和软陶。
隋朝时期的陶瓷: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白瓷胎较白,釉已不再明显青泛黄,而是白中微泛灰兰,接近纯白色了。
唐代的陶瓷:唐代最著名的是唐三彩,一直到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
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宋朝时期的陶瓷: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
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元朝的陶瓷: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
青花: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釉红:釉红是以氧化代替钴料,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由於还原成雪红色,釉透红,故名釉红,元代继钧窑之后所出现的另一种红色表现方法,烧成不易,是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往往呈灰红色或暗褐色,相当不稳定,产量不多,传世更少。
古代吃饭的餐具
古代吃饭的餐具餐具从材质到形制的发展演变,既是人类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人类饮食方式和文明进步的标志。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古代吃饭的餐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远古时代的餐具人类起初既无规范的进食方式,甚至也没有严格意义的烹饪,只是随手将食物取来送入口腔,一切顺其自然,人类在这一时代的饮食方式,与其它灵长类动物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因此并无餐具的存在。
人类饮食文化的真正萌芽和餐具的出现,是在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能够使用火和人工取火,从生食进入熟食阶段才开始的。
而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制陶业的出现,则不仅标志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真正开始,也标志着饮食器制作和应用习俗的发生,这一时期在历史分期上属于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陶器中,属餐具的主要有碗、钵、盘、杯等,材质是泥和夹沙的红陶,此外还出土有骨质的餐勺,这些餐勺以兽骨为主要制作材料,常见的形状有匕形和勺形。
前者为扁平长条形,后者的窄柄有平勺,且制作较为讲究。
两种餐勺的表面磨制都很光滑,用于取食的一端往往还磨出刃口。
往往在柄端还打有一系绳的小孔,便于携带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和其他一些文化遗址出土的饮食陶器中,属餐具的主要有杯、钵、碗、盉、觯、觥、簋、壶(壶的形制除了早期的耀水壶、双连壶等以外。
新增了立式壶、三足壶)、豆、盘、皿、斝、尊、杯、高足杯、觚、角、爵等,材质有泥和夹沙的彩陶、灰陶、黑陶和蛋壳陶,此外尚有髹漆的木质餐具,如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碗,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最早的嵌玉漆器——高柄朱漆杯。
以及骨质的餐勺、餐叉,如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27件骨质餐勺,它们多用骨片磨成,这些餐勺都是长条形,有的尾端有穿孔,最大的长16.7厘米,在江苏邳县属大汶口文化的刘林遗址也出土了57件骨质餐勺。
此外,在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河姆渡、马家窑文化遗址,都有数量不等的骨质餐勺或餐叉出土,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餐具制作还是以陶土质地为主。
真知堂瓷器鉴定秘诀之七-隋唐五代瓷器鉴定与收藏
真知堂瓷器鉴定秘诀之七-隋唐五代瓷器鉴定与收藏瓷器鉴定真知堂真知堂鉴古上回说到中国早期的瓷器,从商代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实际上也是中国瓷器的萌芽阶段。
不是收藏爱好的朋友,看到这时期的瓷器,最大的直接感触,就是这些土罐子,谁要啊?放在马路边上,也不见得有人捡。
确实,这时期的瓷器,很多和陶器还不好严格区分。
瓷器虽然发明了上千年,但上千年来,由于一直处于青铜时代,(铁器直到汉代晚期才普及)这个阶段的瓷器一直进步不大,带有鲜明的早期瓷器的特点。
我们称之为原始阶段,最早的青瓷,称为原始青瓷。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短暂的隋代,结束了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以来的国家分裂,实现了统一。
接下来中国进入了长达近300年的太平盛世唐朝。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待之而起的五代十国,我们一般在历史学上把它归拢到唐末。
那么从隋代(581-618年)到唐代(618-907年)再到五代(907-960年),这近400年的时间里,中国瓷器发生了那些进步和变化,出现了哪些瓷窑呢,这些瓷器都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隋代瓷器,目前发现有湘阴窑,淮南窑,安阳窑。
安阳窑应该就是北朝时期的相州窑。
隋代瓷器分为青釉和白釉瓷器两大类,应该还有黑釉瓷器,目前由于隋代时间短,科学考古发掘的墓葬数量少,还无法从出土文物中予以分别。
隋代瓷器多采用印花装饰,釉只施半截,下半截露胎。
这是隋代瓷器的一般规律。
常见的印花纹饰有条花,草叶,莲瓣,几何纹等,少见连续的纹饰。
隋代白瓷龙柄象首壶和熏炉隋代高足盘,是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器物,隋代龙柄双连瓶,是隋代北方白瓷的代表。
隋代器物器型少,造型古拙,半截釉,釉多脱落,平底,是非常容易鉴别的时代。
唐代瓷器,南方继续流行青瓷,北方流行白瓷。
独树一帜的还有湖南长沙的长沙窑,属于青釉釉下彩彩绘瓷器。
河南的鲁山窑,是黑釉花瓷,业内有人称之为“唐钧”,意思是唐代的均窑。
说到唐代瓷器,不可不知道的是陆羽的《茶经》和邢越二窑。
历代经典陶瓷(唐五代执壶篇)
历代经典陶瓷(唐五代执壶篇)
唐代执壶,其形制虽承袭南北朝与隋代风格,但有两点较为突出:实用性大大增强;地域特色逐渐增强。
唐代执壶把儿小,脖子短而肚子大,丰腴之作颇多,秀雅之作极少。
地域而言,以越窑、邢窑和长沙窑为主,其他地方小窑口作品较少。
颜色上,以白、黄、黑、褐为最。
长沙窑执壶有贴塑和绘图工艺,部分作品还有写有诗文。
邢窑部分作品在白釉上有贴花工艺。
以下仅就这一主题进行第一次梳理。
白釉贴花执壶,唐代,沧州出土
白釉结带柄执壶,唐代,正定出土
白釉结带执壶,五代,定窑,曲阳出土
唐代,邢窑白釉执壶,扬州出土
唐代,白釉执壶,太原出土
青白釉执壶,五代,高17,宿州运河遗址出土
唐代,高37,黑褐釉月白斑龙首执壶,洛阳博.
白釉绿彩执壶,唐代,河北邯郸出土
青釉褐彩贴花执壶,唐代,河北石家庄出土
唐,黑釉执壶,高20.7,淮南出土
唐,黑釉执壶,高25.5,濉溪县出土
青釉开片晶莹剔透,唐代,山东高密出土
唐代,黄釉网格纹执壶,河北枣强出土
唐,黄釉执壶,高23.2,安徽泗阳出土
唐代青釉网格纹执壶,高23,宿州出土
五代,青釉褐彩带盖执壶,乳钉纹组成圆形、桃形图案,高28.8,安徽凤台出土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贴塑胡人乐伎八棱流执壶,高18.5,青浦区青龙村水井出土
长沙窑,唐,青釉褐斑贴花执壶,高24,扬州出土
长沙窑,唐代,青釉褐彩贴花胡人献舞吹笛执壶,安徽濉溪出土
长沙窑,唐,青釉绿彩执壶,扬州出土,高18.5
黄釉贴花褐斑执壶,双系龙形贴花,唐代,长沙窑,山东济南出土。
隋唐五代工艺品-织绣印染
制作——
3、绞胎
白、褐或白、黑两种瓷土分别制成泥条,再拧到一起
直接以之拉坯,或将切割成片状,镶贴到一般材料上
上釉烧造
创制——
唐人,当摹仿西方玻璃器
绞胎贴花香炉(唐,高10.7厘米) 绞胎器物的表面效果摹仿什么众说纷 纭。它应在摹仿古罗马玻璃器。隋唐 时代,西方玻璃器大得青睐。
三彩骆驼载乐俑(唐,驼高58.4,舞俑高 25.1厘米) 双峰驼是中亚种,其背负的 五人三胡两汉,表情动态传神,不仅是卓 越的雕塑作品,还是文化大交流的实证。
贴花三彩龙柄瓶(唐,高47.8厘米) 器物高大雄健,这样的造型在唐前期 屡见不鲜,而论装饰的丰富华美,在 那时的陶瓷中,三彩首屈一指。
黄堡窑—— 窑址: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 州窑前身 ) 历史:唐代初创,晚唐前较粗陋 品种:黑、白为主,也烧青、花、 三彩;晚唐始,青瓷产量增加, 质量提高;五代,耀州窑 ,青瓷 主导,官款、柴窑
四、彩绘瓷 1、长沙窑
窑址:望城铜官镇至石渚湖 (铜官窑,石渚窑),民窑
历史:唐前期始,晚唐五代盛
秘色瓷—— 定义:晚唐至北宋中期 越窑贡瓷 釉质:莹润如玉 装饰:釦、金银平脱 造型:规整周正 技术:小件器支烧
秘色瓷盘(唐,口径23.8厘米) 从唐代 越窑,特别是秘色瓷开始,中国瓷釉就以 如玉为理想了。
秘色瓷碗与其外底支烧痕、宋汝窑支烧碗
鎏金银棱平脱团花雀鸟纹秘色瓷碗, 法门寺地宫出土。迄今所见的唯一用 金银平脱装饰的瓷器,且关于以此法 装饰瓷器的记录仅见于法门寺的石刻 《献物账》。
西安出土的邢窑 “盈”字款白瓷
2、巩义窑与定窑
巩义窑(巩县窑)—— 品种:兼烧三彩,釉陶、绞胎、青花 历史:始于初唐,盛唐兴旺,后渐衰
定窑—— 窑址:河北曲阳涧磁村 历史:始于晚唐 品种: 黄绿、褐绿釉粗瓷居多
陶瓷发展的四个阶段
陶瓷发展的四个阶段陶瓷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一)第一阶段:夏商至东汉晚期东汉晚期之前,瓷器刚开始发展,在这一个阶段,被称为“原始瓷器”时期,其装饰和造型都相对简单,春秋战国时期,受到兼并战争的影响,在这一阶段的瓷器整体的质量相对较低,数量也很少,是瓷器发展的一个低谷期。
在东汉晚期,制作瓷器的手工艺取得较大进步,产出了质量较高的青瓷,标志着瓷器从初创走向成熟,实现了瓷器发展的新飞跃。
(二)第二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仍是青瓷为主,越窑的制瓷工艺进一步突破,是制瓷业的核心区。
三国、西晋时期,瓷器的种类丰富多样,并深度渗透于人民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实用性的用具,此外,还以雕塑动物造型作为特色,凸显出精湛的雕塑技艺。
而东晋、南朝时期,瓷器的雕塑不再以动物造型为特色,更加偏于简单化、生活化、实用化。
(三)第三阶段: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南方青瓷发展的最高峰,同时,北方的制瓷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以白瓷最为突出,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的青瓷以浙江的越窑最为典型,其最大的特色是仿金银器的造型;北方的白瓷以河北的邢窑最为突出,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类银类雪。
(四)第四阶段:宋辽金时期宋辽金时期,制瓷业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名窑林立。
比较出名的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
汝窑位于五大名窑之首,在今河南省,以青瓷为主。
官窑,由官府直接建设,瓷器主要为素面,釉色以粉青为主。
哥窑,素面无纹,釉面开片为特色。
钧窑,属于青瓷,但青中泛红,红中泛紫。
定窑,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厂。
第五阶段: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瓷器的发展得到极大的升华,元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瓷都”景德镇,主要以青白瓷生产而闻名,一跃成为当时的制瓷中心。
明清时期出现了争奇斗艳、纷呈各异的彩绘瓷,标志着瓷器的艺术发展达到新的鼎盛阶段。
中国设计史3 隋唐-宋元部分
第五节隋唐时期的艺术设计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摆脱了以前的古朴风格,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明代成熟)。
一、陶瓷工艺1、隋代陶瓷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
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
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主要类型:鸡首壶、罐、盘口瓶2、唐代陶瓷工艺唐代陶瓷主要类型: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窑口——越窑、邢窑:“越青邢白”“南青北白”1)南-青瓷——越窑-“诸窑之冠”越窑,越指浙江地区,是我国青瓷的主要产地,从东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
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
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2)北-白瓷——邢窑白瓷发展到唐代更加成熟,刑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唐代白瓷一般无纹饰,以质朴、厚重、素净著称于世。
典型作品如“白釉莲座烛台”。
3)彩瓷,彩瓷分为釉下彩和绞釉绞胎,釉下彩在陶瓷装饰史上,特别是在走向彩绘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不是瓷器)。
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一般作明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的。
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两次烧制,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胎,挂釉后再经过约八百摄氏度的温度烧釉。
模仿染缬工艺,形成斑驳淋漓的独特风格。
产地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称为西窑,洛阳称为东窑。
三彩陶器分日用品和随葬品(明器)两大类。
还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
唐三彩装饰唐三彩,采用了涂蜡的方法,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形成白色斑纹,模仿染缬工艺的效果,形成了唐三彩的斑驳淋漓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朝鲜在唐三彩影响下烧成了精美的铅釉彩——“新罗三彩”。
日本则成功地烧成了“奈良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站在时光之巷的出口 ,回眸过往 ,往事再也不如烟 ,记忆随时间尘封 0c12f2c 易博
站在时光之巷的出口 ,回眸过往 ,往事再也不如烟 ,记忆随时间尘封
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碗等几 乎无所不备;造型浑圆饱满,精巧而有气魄,单 纯而富变化。越窑青瓷胎质细腻,釉质均匀,浑 厚滋润,如冰似玉;邢窑白瓷胎质坚硬,胎釉洁
0c12f2c 易博
白,具有自如雪"之美誉。除南青北白"之外,创 烧出丰富多彩的釉下彩、挥洒淋漓的花瓷及绚丽 无比的三彩等新品种。
隋代陶瓷的生产继承了北方青瓷的传统风 格,吸收了南方青瓷的特点,烧制出的器物品种 明显增多,日用瓷器出现了过渡性的变化,胎体 一般较为厚重,胎色以灰白色居多;花纹装饰,
除沿袭南北朝时盛行的莲花纹外,还采用朵花、 草叶、卷叶纹,并在布局上加以穿插、替换;装 饰手法有印花、刻划花、贴花等多种技巧。青瓷 仍是其生产的主流,南北各地均有生产,一般器
站在时光之巷的出口 ,回眸过往 ,往事再也不如烟 ,记忆随时间尘封
里满釉,器外施釉不及底且有不同程度的流釉现 象。白瓷烧制技术日臻完善,其精品胎质洁白, 釉面光润,釉中已看不见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 痕迹。
0c12f2c 易博
图:故宫藏隋唐五代瓷器
及至唐代,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 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 概之为南青北白"。其品种新颖多样,茶具、餐
五代十国时期的瓷器生产是在唐代名窑的
站在时光之巷的出口 ,回眸过往 ,往事再也不如烟 ,记忆随时间尘封
基础上进行的。其造型多是沿袭晚唐风格,但制 作较前精巧,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其制作工艺 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大件器物的烧成,表明了成 型技术的提高,满釉器的烧造,是其支烧工艺提
0c12f2c 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