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价值理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3、分工产生的原因: 分工是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
斯密认为:人类的利己心产生交换倾向,而交换 倾向导致分工。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 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
---《国富论》
评价: 他把分工归因于人类本性的交换倾向,这是错误 的,也是颠倒因果的。历史上,分工先于交换; 理论上,分工导致占有制(即所有制)的变化, 然后才可能谈到交换。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国富论》)
亚当· 斯密(英国)
一、分工理论
1、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 斯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看做是增加国民财富 的一个重要途径,并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最终靠分工。
在《国富论》中,斯密将劳动分工的概念运用到 一个扣针工场中:“扣针制造业是极其微小的了, 但它的分工往往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劳动者, 如果对于这种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道 怎样使用这种职业中的机械,那么即使竭尽全力 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1枚扣针,要做20枚 当然是绝对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 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 职业分成其若干部门,其中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 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 截……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18种操作。
---《国富论》
评价: 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 科学认识到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但未认识到没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3、商品价值的决定 说法一: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即要取得这物品 实际 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说法二: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 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 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浅谈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及其现代价值

题目:浅谈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及其现代价值关键词:经济、分工、市场内容摘要:亚当斯密是经济学之父,他的一系列主张例如分工、市场、利益等值得我们深刻的研究。
主要观点:我觉得斯密的有些观点非常值得沿用,但有些也需要辩证的去看。
正文:我们在去年学完了经济学常识这本书,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亚当斯密。
所以我决定浅谈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政治学的建立者,他的很多主张对现代都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斯密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产品,并且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这个观点与当时西方流行的重商主义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的美好愿望,也使得大家都开始关注斯密的主张。
而且,斯密主张通过富国裕民的方式增加财富,人民自然也就支持他的观点。
所以斯密关于财富的定义,指引了西方很长一段时间。
其次,斯密的分工理论也作用明显。
他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便是分工。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并且较少时间的损失。
在这个基础上,斯密又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而且各国都有自己的优势。
如果用过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两国之间均可收益。
也就使我们经常说的优势互补。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对后来西方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再次,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认为,社会成员可大致分为三大阶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这一划分大致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与以前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这个基础上,斯密又提出了收入分配理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对当时黯淡的资本主义经济打入了一只强心剂。
最后,我想谈谈斯密关于市场的主张。
斯密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
斯密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而且总有“看不见的手”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亚当斯密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亚当斯密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亚当·斯密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被誉为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亚当·斯密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一、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通过将生产过程分成许多简单的步骤,每个人专门从事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他以制钉工人为例,指出如果一个制钉工人要从头开始制作一枚钉子,需要的时间会很长,但如果将制作过程分成几个步骤,每个人专门从事其中的一部分工作,那么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
这一理论对现代工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工业制造的基础。
二、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亚当·斯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认为,如果政府不干预市场,市场会自动调节价格和数量,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一理论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三、价值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成本。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
这一理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四、国际贸易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都受益。
他认为,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生产,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互利共赢。
这一理论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五、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亚当·斯密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他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人类如何获取和利用资源。
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把劳动价值论只看作是适用于早期原初社会的一种理论。
1、他指出不同职业的劳动在难易、污洁、技能、训练、尊卑、风险、责任轻重、升迁可能、职业爱好等各个侧面均有不同,并且考察了在先进社会中,这些差别如何从产品价值或劳动报酬中得到补偿。
他说明许多补偿实际上由人们的偏好和需求来决定,并不仅仅取决于劳动量的大小。
2、_谧时纠刍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
例如,一般地说,狩猎民族捕杀海狸一头所需要的劳动,若二倍于捕杀鹿一头所需要的劳动,那末,海狸一头当然换鹿二头。
所以,一般地说,二日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日劳动的生产物,两点钟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点钟劳动的生产物,这是很自然的。
3、他说:“资本一经在个别人手中积聚起来,当然就有一些人,为了从劳动生产物的售卖或劳动对原料增加的价值上得到一种利润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一国土地,一旦完全成为私有财产,有土地的地主,像一切其他人一样,都想不劳而获劳动者必须把他所生产或采集的产物的一部分交给地主总之,无论什么商品的全部价格,最后必由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一个部分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种收入中的一个。
”补充资料:亚当.斯密劳动价值理论所存在的交换价值与价值实体之间的矛盾根源于商品生产劳动二重性的缺失,准确的说,他只看到了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二没有发现创造商品价值的抽象人类劳动。
这是因为他从商品交换的结果出发而没有去深入分析商品交换实际发生的关键性前提即不同商品体所共有的实体。
正式如此,他才混淆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形式,从而使商品所包含的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价值部分被排斥于商品价值之外。
《经济学说史》教程6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二、生平和著作
Adam Smith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 立者。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 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 加以丰富和发展。 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之父”。
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简介:简称《国富论》。 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 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 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 译为中文,译名《原富》, 1902年出版。 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 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 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 本(上、下)。
2、地位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 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
的劳动时间,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正确) (2)第二种价值规定:交换中所能购得的或支配的劳动决
定商品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错误) 3、斯密对二种价值规定并存的解释: 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只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时期,购买劳动
决定价值适用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产生以后的进步社会,即 资本主义社会。
三、价值构成
三、斯密的方法论
归纳法与演绎法并用。归纳法,目的是解释经济现象本质; 演绎法,目的是描述经济现象。在斯密看来,这两种目 的同样重要,因此他研究的几乎所有经济范畴都具有二 重性。
第二节 货币与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
(一)价值涵义
1、斯密从价值的两种意义出发,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 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指特定的效用,交换价值指占有某 物而对他物的购买力。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受18世纪德国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的影响,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爱德华桑代克(David Ricardo)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关于劳动在形成物价中所发挥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用来制造物品的唯一有价值的因素,价格和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它改变了以货币流动解释价值的传统理论,把价值的形成归结为劳动的形成。
劳动价值论有五个基本内容:1. 价值的本质: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
劳动是成本费用,物品价格的根本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
这里所讨论的劳动不一定要求物质上的形式,可以是物质劳动或精神劳动,也可以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结合的劳动。
2.异报酬:价值不仅仅是由劳动来决定的,还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投资规模,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劳动者报酬不同的情况,即差异报酬的存在。
3. 价值的浮动: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依劳动而定,随劳动变化而变化,因此价值也具有浮动特性。
4. 估价模型:从劳动价值论中,可以得出一个特定的估价模型,也就是劳动价值模型,根据不同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动的质量,可以把价值计算出来。
5. 价格的发展: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的增多而减少,也就是说,劳动的价值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货物的价格也不断下降。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提出的五个基本内容是:价值的本质是由劳动来决定,劳动者报酬会有所差异,价值具有浮动特性,可以得出劳动价值模型来估计价格,价格随劳动的增多而减少。
据此,要理解价值的形成,必须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做起,从它所提出的五个基本内容出发,才能正确地把握价值的形成机制,并正确地解决价值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形成价格时,必须注意结合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充分考虑劳动者报酬的差异,价值的浮动等因素,正确认识和分析市场所处的价值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价格的形成机制,通过合理的物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比较

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比较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是经济学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劳动价值理论有着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比较两人的观点,并探讨其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影响。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苏格兰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的一种观点。
根据斯密的理论,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用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
他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来源,并且劳动者的工资应该反映出他们的辛勤努力和劳动所产生的价值。
斯密强调市场竞争的重要性,他相信自由市场的竞争能够自动调节商品的价值,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认为劳动者根据其贡献而获得报酬,而资本家则从劳动者的劳动中获取利润。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强调了劳动对于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劳动者应该获得公平的报酬。
然而,卡尔·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批判性的观点。
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者,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种与斯密不同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忽略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对劳动力的剥削获得利润,而劳动者则得到的报酬远低于他们所创造的价值。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从而积累财富,导致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与斯密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将商品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可以交换的价值。
马克思强调,交换价值取决于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而劳动的价值则取决于劳动者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
马克思还进一步发展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从劳动者身上获取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问题。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与贡献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与贡献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广泛称为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著作《国富论》对现代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出了诸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当代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及其贡献进行探讨。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亚当·斯密通过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观察,建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1. 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物质财富创生的源泉,是价值的根本来源。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应当以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他以此作为基础,通过劳动分工的分析,提出了劳动分工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自由市场与竞争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他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通过个人追求经济利益来达成社会福利最大化。
3.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应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他反对国家干预贸易,主张贸易的自由化与开放化。
4. 动机与利益追求亚当·斯密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追求个人利益。
他提出了自利动机理论,认为通过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二、亚当·斯密的贡献亚当·斯密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经济学思想上,还表现在以下方面:1. 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国富论》是经济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其对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资源配置、利益追求等问题的独特见解,为后来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和研究方法。
2. 劳动分工的提出者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的分析,对于工业化和产业发展的理解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对后世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对后世的影响亚当斯密提出价值的三重标准对后世经济学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第一次提出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提出价值一词具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使用价值后者叫交换价值。
提出了价值构成的三重理论,1劳动决定价值,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2交换价值决定价值,即商品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3工资地租利润决定价值,即收入决定价值。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大卫李嘉图,和马克思等人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而后来的约翰穆勒,马歇尔以及后世西方各个主流经济学派则继承了亚当斯密后两种价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发展。
比如1.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术语。
一件物品的价值,是指它能换取的某一其他物品或一般物品的数量。
因而,所有物品的价值不可能同时提高或降低。
价值普遍提高或普遍降低,这样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一件物品价值的任一提高意味着其他物品的价值降低,而一件物品价值的任何降低则意味着其他物品的价值提高。
2.一件物品的暂时价值或市场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它由于需求增加而提高,由于供给增加而降低。
……价值总是自行调整到使需求与供给相等的程度。
3.各种物品除它们的暂时价值外,还有永久价值,也可以称为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在经历各种变动以后,总是趋于恢复到自然价值;各种摆动相互抵消,其结果,平均地说,各种商品围绕它们的自然价值进行交换。
4.某些物品以稀缺价值作为它们的自然价值:但是,大多数物品是以它们的生产费用的比率或它们的所谓费用价值,自然地相互交换。
5.自然并永久具有稀缺价值的物品,是指其供给根本不能增加,或不能以其费用价值充分满足全部需求的那些物品。
6.垄断价值就是稀缺价值。
除非限制供给,否则垄断是不能赋予任何物品以价值的。
7.凡供给可以依靠劳动和资本无限增加的商品,都是按生产成本最大的那部分必要供给并把它们运至市场所必需的费用,与其他物品交换的。
亚当斯密的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的名词解释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著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亚当·斯密的核心观点之一——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自由放任是经济学中一种主张政府不干预市场,允许市场自由运作的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发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力的增长,而政府干预则容易引起经济扭曲和资源浪费。
他主张市场的自由交易能够通过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其次,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力的投入和劳动时间的长短。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对当时流行的劳动价值论理论的发展,他强调劳动是生产的核心要素,对商品价值产生决定性影响。
这一观点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观点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不同的人专门从事某一种劳动,他们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技能和技术,从而快速完成任务。
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引发专业分工,即人们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劳动,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除了以上几点,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概念。
他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会上涨。
亚当·斯密的供求理论为后来的市场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并对现代市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贡献不仅仅限于以上几个概念。
他还提出了一种社会团结的理论,即“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亚当·斯密认为,当市场有序自由地运作时,个人自私的追求会由于市场机制而造福整个社会。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价值理论的内容。
亚当·斯密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在通过深入的论证和概括后,指出所坚持的价值理论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
价值的两个意义。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价值尺度。
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认为价值尺度具有二重性,既是作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
由此,我们认为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具有两重性,即耗费劳动论和购买(交换来的或购买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加上一种工资决定论。
关于价值构成,斯密着重探讨了其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
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
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
启示1、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价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借鉴不同的价值价格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发展生产力和深化改革服务。
2、要重视价格理论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亚当·斯密在其价格理论中强调心理因素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要重视价格理论中的心理因素分析,比如,差别定价、市场营销等等,不考虑人的需求心理是不行的。
总之,经济理论的优劣不在于经济理论本身,而在于时代的选择。
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历史命运已验证了这一论断。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呼唤正确理论的指导。
亚当斯密国富论价值悖论

早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1723-1790)就在《国富论》第一卷第四章
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
反之,金刚钻虽几乎无任何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参见《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81)。
问题: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
答:(1)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指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金刚钻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2)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①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
对于水,水源充足,其消费量虽大,而边际效用却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
同理,由于金刚钻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②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
金刚钻则很稀缺,生产金刚钻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金刚钻很昂贵。
(3)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金刚钻昂贵。
亚当斯密提出的价值三原则

亚当斯密提出的价值三原则介绍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他的价值三原则是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第一,劳动价值论。
斯密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生产物是价值的基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应该等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这个原则强调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核心地位,并奠定了现代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理论的基础。
第二,分工理论。
斯密提出了著名的分工理论,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促进经济发展。
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了分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个原则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分工的重要性,并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
第三,自由市场理论。
斯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他认为市场是自我调节的,价格机制可以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他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的角色,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竞争,让市场力量自发地发挥作用。
这个原则强调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自组织性,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基本理念之一。
综上所述,亚当·斯密的价值三原则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理论和自由市场理论不仅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也影响了政府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向。
这些原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及其贡献

(二) 商品的价值由交换中所购得的或支配的劳动量决定
斯密虽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认识到劳动量与 劳动时间的关系, 并且指出不论投在哪一部门的劳动都创造价值。但是,他 并不完全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 不了解价值的存在和价值的表现之间 的关系。因此, 他又认为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由这种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得或 支配的劳动量来决定的。他说: “ 一个人占有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 而愿用 以交换他物, 对他来说, 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P 26 )。又说: “ 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 它的价值, 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P 2 6)。把商品的价值说成 由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来决定, 这是不可取的, 这是他运用“ 外在” 的方法 来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果。在这里他把价值和交换价值混为一谈。
他说: “获取各种物品所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 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 的唯一标准。„„ 所以,一般地说, 二日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日劳 动的生产物, 两点钟劳动的生产物的价值二倍于一点钟劳动的生产物, 这是 很自然的”(P 42 )。又说:“两种不同工作所费去的时间,往往不是决定这比 例的唯一因素, 它们的不同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 也须加以考虑。一个钟头 的困难工作, 比一个钟头的容易工作, 也许包含有更多的劳动量; 需要十年 学习的工作做一小时, 比普通业务做一月所含劳动量也可能较多”(P27)。 因此,“ 一点钟艰苦程度较高的劳动的生产物, 往往可交换两点钟艰苦程度 较低的劳动的生产物”(P42)。斯密的上述见解是比较正确的, 在这里他认 识到了,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各种不同的商品所包 含的劳动量不同, 在交换时, 应把复杂劳动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 这是他 价值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和主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和主张
1. 自由竞争:亚当·斯密主张完全放任的自由竞争,认为市场机制是最优的经济调节机制。
他主张国家应该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取消政策或法律对私人经济活动的限制、监督,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何干预,把国家的任务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2.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通过追求个人利益而实现社会的繁荣。
他认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3. 劳动分工: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他指出,分工使得每个劳动者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提高技能和效率,同时节约了转换工作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4. 价值论: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量。
他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而商品的交换价值则取决于其稀缺性和供求关系。
5. 反对垄断和干预: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和干预,认为这会破坏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阻碍经济的发展。
他主张政府应该扮演一个最小化的角色,仅限于维护公共安全、保障人民权利等基本职能。
总的来说,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和主张强调自由竞争、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劳动分工、价值论以及反对垄断和干预。
这些观点和主张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四、分工与价值理论
1、分工和交换理论 (1)分工与劳动生产率 斯密是从劳动分工入手论述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
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 因和方法。 分工为什么能提高的生产率呢?他总结出三方面的原 因:“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 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 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 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 工作。” 斯密认为分工的唯一不利的结果是造成了不平等现象。
逝世后出版《哲学问题论集》、《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 入及军备的演讲》
二、《国富论》简介
《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亚当·斯密在这本书中继承和发展了以前经济学研究的 成果,第一次创立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全书共有五篇三十二章。第一篇题为《论劳动生产 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 人民的顺序》研究分工、货币、价值和收入分配;第二 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研究资本;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叙述欧洲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评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的理论和政策,近似经济学说史;第五篇《论君主或国 家的收入》考察财政。这五篇由一个主题和一个基本思 想联系成一个整体。
他与配第不同,支持高工资。他认为较高的工资是提 高劳动生产率重要的刺激因素,是国民财富增长的象 征。
(3)斯密还提出了工人及其家属的必 要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见 解。
3、利润理论
(1)什么是利润 关于利润,斯密提出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是工人劳动生产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 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扣除了工资以后的余 额。
价值理论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这里论述 了商品交换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市 场机制的作用,从而为他的其他理 论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期,斯密在巴 黎拜会了魁奈、杜尔哥等,交流了学术观点。这对他的经 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767年他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写作。 1773年 5月斯密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2.两种价值规定
(1)第一个价值规定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决定商品的价值
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哲 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 法学、政治学。
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 长、副校长等职务。
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年 5月被 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 大学博士学位。
1776年 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 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产业资产 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该书对当时 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 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 大学名誉校长。
三、亚当·斯密的著作
4、由于斯密把流通手段看作是货币的主要职能,所 以他认为纸币和金属货币具有同等的作用,并且比金属货 币更便宜。因此,他主张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不过他把 那种有现金保证,随时可以兑现为金银的银行券,也包括 在纸币之内,从而较深刻论述了信用货币的流通规律。
三、价值理论
(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 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 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 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他所研究的是价值的 后一种意义,即交换价值。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科学基础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科学基础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科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科学方法论:亚当斯密将经济学视为一门社会科学,认
为经济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揭示其规律性。
他提出了“观察、比较、实证”的方法,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发现经济现象的真相。
2. 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提出了
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数量,而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
3. 自由市场理论:亚当斯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的自
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繁荣。
他认为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4. 价值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
他
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其对个体的实际需求,而交换价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
5. 国民收入理论:亚当斯密对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分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劳动收入、土地收入和资本收入等不同来源的国民收入理论。
他认为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这些科学基础使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
• 所谓商品的自然价格就是就是依照自然报 酬率支付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价格。自然 价格就是价值,市场价格就是指市场上实 际出卖的价格。
• 市场价格总是围绕自然价格变动。市场价 格决定于商品实际上市量和有效需求之间 的比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价格 可能会高于、低于或等于自然价格,但总 是以自然价格为波动中心,并不断趋向于 自然价格。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第五组
斯密的价值理论
• 斯密的价值理论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 要地位,利润论、地租理论和再生产理论 都是建立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 •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 劳动价值论及其两种价值规定 • 三种收入价值论 • 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也将价格同交换价值区分开 来。 • 进步性:他科学地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 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 局限性: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未能 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 价值。
李嘉图 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VS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 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 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 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 足。
•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 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 价值决定,实际上是提出了两 个不同的价值标准尺度
• 3、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 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
不足
• 斯密认为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只适 用于简单商品生产,不适用于资本主 义社会。他感到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同 购买劳动决定价值之间有矛盾,特别 是感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二者量的不 等,因此便抛弃了劳动价值论,转变 为收入构成价值论。
三种收入价值论
• 内容:斯密认为,在资本主义以前,商品 价值是由耗费的劳动决定;在资本主义社 会,资本家雇佣工人来进行生产时,资本 家要和工人、地主共同享用劳动产物,一 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可分为三个部分, 即工资、利润和地租。这样,就脱离了劳 动价值论。
马克思正是借鉴斯密的理论成果, 出色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1、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 • 2、区分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 • 3、区分劳动与劳动力 • 4、区分价值规律不同表现形式 • 斯密为后人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 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它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 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 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 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都是历史的产物; • 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 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 其发展趋势。
劳动价值论及其两种价值规定
• 内容:斯密认为,劳动是交换价值的真实 尺度。商品同商品的交换,也就是劳动同 劳动的交换,所以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 决定。
发展
• 斯密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是尺度, 这是斯密在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也纠 正了配第认为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创造 价值的片面的体现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 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小组成员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