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复试解析

合集下载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共22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2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庆大学(080701) 工程热物理(共 5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东北大学、鞍山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西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工程热物理19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080702) 热能工程(共 68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舰船研究院、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鞍山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大学、海军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电热工研究院、兰州交通大学{热能工程29强: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山东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共 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军事交通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通信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动力机械及工程8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共 52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燕山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西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十一所、兰州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9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共 38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共 45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辽宁工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新疆大学{化工过程机械9强: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080720) *能源信息技术东南大学(080720) *能源环境工程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080721) *能源环境工程东南大学(080721) *动力装备与信息工程浙江大学(080721) *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华中科技大学(080722) *新能源技术东南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科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科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科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研究热能的转化、利用和传递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涉及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工程等方面。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热力学基础、热工过程与设备、传热学基础、流体力学基础、热传导的数值计算等内容。

热力学基础是该科目的重点之一。

它主要研究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循环过程的计算,热力学性能参数的计算等。

热工过程与设备则是热能转化与利用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等设备的原理、工作过程及性能计算。

传热学基础则是热能传递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涉及传热的基本理论、传热分析方法、传热器的设计、传热器性能评估等方面。

流体力学基础则是研究流体的运动、流动规律及特性的学科。

在工程热物理中,流体力学主要应用于热力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最后,热传导的数值计算也是该科目的研究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热传导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如材料的热导率计算等。

总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应用领域广泛的跨学科技术。

它的研究成果对于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力学复试面试知识

力学复试面试知识

力学复试面试知识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力学复试面试中,考官通常会考察学生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本文将以标题所给的要求,介绍力学复试面试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面试。

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以下是牛顿力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1.1 质点质点是一个物理学上的理想化模型,假设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其质量和位置。

1.2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1.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简化问题的求解。

1.4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1.5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质点的运动方程和刚体的运动方程。

质点的运动方程描述了质点在给定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刚体的运动方程描述了刚体绕固定轴的旋转规律。

二、应用力学应用力学是力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下是常见的应用力学知识:2.1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平衡条件和杠杆原理。

平衡条件要求物体受力的合力为零,力矩的合为零。

杠杆原理是指杠杆两端受力的乘积相等。

2.2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动量的变化情况。

2.3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研究物体变形后恢复原状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场的描述。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体受力后的变形情况,弹性力场描述了弹性体内部的力分布情况。

动力专业面试专业知识

动力专业面试专业知识

动力专业面试专业知识1. 介绍动力工程是工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能源转化与利用、热工过程、能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在动力专业面试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动力专业面试的常见问题和相关知识点。

2. 热力学基础知识在动力工程中,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热力学基础知识:2.1 热力学系统与状态方程热力学系统是指研究对象,可以是封闭系统、开放系统或孤立系统。

状态方程描述了系统的状态与其它参数(如温度、压力、体积等)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状态方程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van der Waals状态方程。

2.2 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熵增定律和能量传递与转化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熵增定律是指自然界中的熵总是增加的,即系统的无序程度总是增加的。

能量传递与转化定律描述了能量在系统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2.3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由一系列热力学过程组成的循环过程,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有卡诺循环、布雷顿循环和朗肯循环等。

热力学循环可以用来描述热力学系统的工作性能,例如热能发电厂中的汽轮机循环。

3. 动力工程基础知识动力工程是研究能源转化和利用的工程学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力工程基础知识:3.1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热机的效率是衡量其能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

3.2 热能发电厂热能发电厂是利用燃料或核能等热能源驱动热机产生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热能发电厂有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风力发电厂等。

了解热能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是动力工程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3.3 冷热源系统冷热源系统是指利用冷源和热源进行能量转移和利用的系统,常见的冷热源系统有制冷空调系统和热泵系统等。

了解冷热源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是动力工程面试中的重要知识。

4. 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环境是动力工程面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以下是一些相关知识点:4.1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持续产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是国内知名的机械类专业学院,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院以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

学院下设车辆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制造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机电科学基础部、工程训练中心、学科基础实验中心、学院办公室等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322人,其中教授60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人员123人,学院在校学生约3235人。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与微纳制造等4个国防特色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光机电微纳制造1个北京市交叉。

拥有装甲车辆工程(原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原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3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原地面武器机动工程)1个国防重点本科专业,工业工程1各国防紧缺本科专业。

学院下设4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7个本科专业,4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授予领域,1个高职专业。

学院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和国防关键技术攻关、国防预先研究和应用研究、国防军品型号研制和科技奥运等项目,年均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与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及国外部分著名汽车公司建立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科技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燃烧、流动、动力机械结构强度、电子控制、水上推进、多相复杂流动、太阳能利用、强化传热传质等为主要研究基础,以车用内燃机及其辅助装置和外延为研究和应用对象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24 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34 名、硕士生导师共计47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导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建有“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军用车辆动力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设备资产总额近亿元,实验室面积近6000 平方米,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产品开发的科研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有:1.动力机械系统工程与控制理论:主要研究新型车辆动力系统综合控制理论和集成设计方法,新概念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

2.内燃机燃烧、排放与环境效应:主要研究燃料燃烧与高效热功转换、排放物生成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3.动力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主要研究热机中结构承力系统的力学理论和耦合机理、结构振动噪声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方法、结构与材料疲劳理论及强化方法、运动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

4.叶轮机械与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叶轮机械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内燃机涡轮增压系统匹配理论与调节技术、燃气轮机技术。

5.多相复杂流动与水动力学:主要研究兵器、航天、航空和船舶等领域的空化和超空化流动现象、水中航行器减阻、流体机械内部复杂流场和性能预测等。

6.强化传热传质与太阳能高效利用:主要研究强化传热与高效冷却、太阳能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推免生拟录取名单与统考生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推免生拟录取名单与统考生

男 上海交通大学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1 张宸

上海交通大学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2 童俊

西安交通大学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3 邹豪
男 中国农业大学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4 侯炳昌
男 重庆大学
0802Z1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
15 叶凌锋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200 机械工程
080200 机械工程
学位类型 学术型(硕博连读)
备注
2 王宇轩 男 北京理工大学
080200 机械工程
3 韩京伯 男 北京理工大学
男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
女 京)
0802Z1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 0802Z1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
学术型 学术型
二、2020 年推免生硕士(共 236 名,其中,硕博连读 168 名,专业硕士 68 名)
序号 姓名 性别 本科学校名称 1 蔡俊祺 男 北京理工大学
报考专 业代码
报考专业
学术型 学术型
51 仲新宇 男
南京农业大学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型
52 王鹏飞
男 山东大学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型
53 郑皓冉
女 上海交通大学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型
54 杨溢凡
男 上海交通大学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型
55 陈嘉佳
女 上海交通大学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学术型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理工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开设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上海交通大学。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机械与车辆学院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十。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多年来围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西部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流体机械及工程、水电开发及小水电增容改造、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开展了持续、坚实的研究,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行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整体居于国内先进,部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5个研究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研究方向:01.工程热物理 02.动力机械及工程 03.流体机械及工程 04.能源环境工程0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选拔时间机械与车辆学院将在我院2019年度招生实行“申请审核-考核制”,普通招考的选拔时间为2019年3月份。

三、考核内容博士生招生根据学科专业培养要求的具体情况,审核和考核内容包括:(1)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2)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3)对原从事学科及所报考研究方向前沿的了解程度;(4)科研能力水平、科研成果、文章、论文情况等;(5)对专业课以外的其他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6)综合分析表达能力;(7)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情况等。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doc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doc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结合我学院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现确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方案如下。

一、学院复试分数线及复试考生百分比1、复试分数线:四科总分:340,前三科总分:220政治:55,外语:55,业务课一:85,业务课二:852、复试考生百分比:149%二、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一)、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水平考核在面试中进行。

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二)、复试笔试科目1、专业基础课:占160分。

(1)工程热力学:(80分)主要内容: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气体的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的流动和压缩、气体动力循环、水蒸气性质和蒸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

参考书目:《工程热力学》(第三版)严家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工程热力学》沈维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工程流体力学:(80分)参考书目:《工程流体力学》陈卓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专业综合:占40分。

下列专业课考题中(每门课程2道题)任选4道题,每道题分数为10分。

(只允许选答4道题)。

(1)制冷原理与工程,《制冷原理及设备》吴业正主编西安交大出版社1997年(2)空调与供热工程,《空气调节》薛殿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供热工程》贺平、孙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3)热能转换装置,《锅炉原理》(第二版)陈学俊、陈听宽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4)气液两相流体动力学,《锅炉水动力学及锅内设备》鲍亦岭、陆慧林编哈工大出版社1993年(5)大气污染与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马广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6)叶轮机械原理,《透平机械原理》王仲奇、秦仁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年(7)透平调节原理,《汽轮机调节原理》徐基豫、于达仁等内部讲义;《自动调节原理及透平机械自动调节》倪维斗、徐基豫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8)叶片泵与风机原理及设计,《叶片泵原理及水力设计》查森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9)液力传动,《液力传动》李有义主编哈工大出版社2000年(10)叶片机原理,《航空燃气轮机原理》彭泽琰、刘刚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11)发动机控制原理,《航空推进系统控制》樊思齐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三)、面试主要内容:(1)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2)综合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3)外语听力及口语;(4)大学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5)专业课以外其他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6)特长与兴趣;(7)身心健康状态。

全国高校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排名

全国高校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排名

评选结果
A+ A+ A A AAAA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BBBBBB-
33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34
10256
上海电力大学
C+
35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3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38
10459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全国高校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排名 (0807)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 评4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 共计 8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
排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郑州大学
C+
39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C+
4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C+
41
10610
四川大学
C+
42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C+
4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44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物理复试知识点总结

物理复试知识点总结

物理复试知识点总结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复试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常见的考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引力定律、弹性碰撞等。

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转化的学科,它包括热力学和热传导。

在复试中,热学的考点包括热力学定律、热平衡、热传导定律、传热方程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并掌握热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热平衡的计算、热传导系数的计算等。

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性质的学科,它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个方面。

在复试中,光学的考点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现象的物理机理,并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光的成像、干涉条纹的计算等。

4.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场和磁场现象的学科,它包括静电学、静磁学和电磁感应三个方面。

在复试中,电磁学的考点包括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定律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电磁学问题,例如电场的计算、磁场的计算等。

5. 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在复试中,通常会有物理实验的考核环节,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例如弹簧振子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等。

总之,在物理复试的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知识点,并且要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复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总结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机械与车辆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考生编号姓名拟录取专业研究方向100074000001263 董诗瑾 机械工程 01、02100074000007433 方俊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22 高震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418 韩雪永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474 胡晨晖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091 蒋潇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729 林洪良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6832 刘建豪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03 刘晓楠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82 鲁浩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472 隋平阳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377 孙天民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756 吴洪振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80 薛雪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49 杨斌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88 杨盛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75 杨永喜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715 杨子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58 易江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86 易璐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415 翟旺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309 张琳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69 张清华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81 张兴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84 张勋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67 周泽慧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462 鲍强伟 机械工程 03、05100074000007131 关晓阳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174 郭少伟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095 黄思翰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85 李扬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15 李哲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55 梁若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306 刘树青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092 刘雨佶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098 罗琨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48 马倩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25马鑫机械工程100074000001301 么铸霖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346 米郁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094 庞炜涵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69 乔治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376 汪喜成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235 王东前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152 王俊峰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48 王峻青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330 王思博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73 王昭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51 谢攀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52 叶森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64 张美霞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115 张正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6831 郑明贵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1283 邹胜科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595 陈玟 机械工程 04100074000007365 鄂瑞迪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6932 郭靖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04 贾连涛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65 刘近波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24 刘帅杰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247 马朋涛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633 宋新涛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175 张帆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211 张强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401 赵锐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7448 朱朝辉 机械工程 100074000006967 王戈 工业与系统工程 01、02、03100074000001099 邢昊 工业与系统工程 100074000001108 于富洋 工业与系统工程 100074000001109 周瑞 工业与系统工程 100074000000568 安一峰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02、03、04、05、06100074000005327 曹征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70 常婧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65 陈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50 陈彦林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57 程蓉蓉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362 郭思楠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3002 韩笑雪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1320 何谦益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122兰利平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00074000007685 李超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509 李聪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49 李磊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67 李紫帝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1318 林哲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303 刘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58 刘志超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1322 罗先杰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5330 马潇健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47 骞剑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617 乔振扬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46 撒博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605 石永昊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575 王思东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51 王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5332 魏龙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1319 吴飞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62 吴昊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427 谢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454 严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124 杨鹏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123 于全顺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48 张臣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0553 张慈天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5341 张文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5334 张晓晨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139 甄欣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402 郑雪龙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7654 周怡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0074000005331 朱明明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00074000007781 李广召 电气工程 04100074000007416 李松 电气工程 100074000007780 王宜河 电气工程 100074000001589 陈敬轩 交通运输工程 01、02、03100074000001587 陈锴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7545 冯莉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1590 李云辉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8554 孟楷文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1583 苗一松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1585 任泽恒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1581 王天翼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1584徐歆钰交通运输工程100074000007510 轩萱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1580 张余杰 交通运输工程 100074000001326 黄爽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5100074000006938 李二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0074000006892 王照辉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0074000007761 李洪松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6 100074000006920 李宗华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0074000008557 尚大成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0074000001294 汪银风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0074000004750 张亚聪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0074000007760 赵艳辉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0074000001336 陈士金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机械专硕 100074000007282 樊凯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177 樊勇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1335 郭坤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1300 李钉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1328 李飞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476 李浩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184 刘冠成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3003 刘毅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597 芦勇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180 马思远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305 田景华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1334 王伟平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182 王馨玮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419 吴立飞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619 熊影辉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439 杨广楠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777 张聪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569 张明川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1114 张一哲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603 张玉友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230 赵洋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1333 朱晨曦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1378 陈铖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车辆专硕 100074000001350 陈万明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1376 程量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687 崔晋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201 范佳宁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494 范家辉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188 范英杰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100074000007477傅林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03高艳菲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3004高智强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34郭冲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645郭孝龙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61侯庆东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689胡琪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093黄德智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420黄光健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480黄楠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0571黄泳璇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76江文飞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79酒永胜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80雷磊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72李博俊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02李洪朋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190李世军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195李双双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681李艳齐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58李洋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77李宗键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49凌俊威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087刘练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192刘志强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41刘志山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461刘志伟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5325芦存浩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33陆彦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57罗炜宁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13祁岩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196齐海阔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482乔辰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32乔名星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659曲思宇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6941容毅楠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87申朝彬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42孙雷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91田东风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479万海桐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62王本江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82王博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09王健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69王晓波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5340王彦须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92王瑀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44魏丽丹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259吴冰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93吴军腾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203吴克麟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351徐优志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496许传民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231闫学明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143闫宇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407杨军伟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256伊然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68于欢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191于蓝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187岳广臣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77张德俊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292张海艳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79张金会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51张恺城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1347张瑞捷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89张樱玮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60赵营营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76种道称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45周超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712周希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393朱明车辆工程(专业学位)100074000007537邹时雨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北理面试问题及部分答案

北理面试问题及部分答案

一,回答采样控制与连续控制的定义及物理意义;通常把系统中的离散信号是脉冲序列形成的离散系统,称为采样控制系统或脉冲控制系统;而把数字序列形成的离散系统,称为数字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 采用系统中既有离散信号,又有连续信号. 采样开关接通时刻,系统处于闭环工作状态.而在采样开关断开时刻,系统处于开环工作状态.二,微控原理图及各模块功能;又称被控对象。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一般指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为对象,如反应器、精馏设备的控制,或传热过程、燃烧过程的控制等。

从定量分析和设计角度,控制对象只是被控设备或过程中影响对象输入、输出参数的部分因素,并不是设备的全部。

例如:在精馏过程控制中,定回流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只涉及到设备的回流管道;塔釜液位控制系统的对象,只与塔釜有关。

在简单控制系统中,工程上也有称被控参数为对象的,如流量控制、压力控制和温度控制等。

控制系统中,作为广义的控制对象,除控制器(调节器)以外的执行器(调节阀)及测量变送装置都包括在内。

作为狭义的控制对象,其端部参数(输入、输出)有被控参数、控制参数和扰动参数,它们通过控制对象的内部状态而相互联系二,串模干扰与共模干扰的定义及抑制措施!串模干扰是指干扰电压与有效信号串联叠加后作用到仪表上的。

串模干扰通常来自于高压输电线、与信号线平行铺设的电源线及大电流控制线所产生的空间电磁场。

由传感感器来的信号线有时长达一二百米,干扰源通过电磁感应和静电耦合作用加上如此之长的信号线上的感应电压数值是相当可观的。

例如一路电线与信号线平行敷设时,信号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和静电感应电压分别都可达到毫伏级,然而来自传感的有效信号电压的动态范围通常仅有几十毫伏,甚至更小。

除了信号线引入的串模干扰外,信号源本身固有的漂移,纹波和噪声,以及电源变压器不良屏蔽或稳压滤波效果不良等也会引入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也称作差模干扰,是指由两条信号线本身作为回路时,由于外界干扰源或设备内部本身耦合而产生干扰信号。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专业考研备考成功经验必看分享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专业考研备考成功经验必看分享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专业考研备考成功经验必看分享一、学院简介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光机电微纳制造科学与技术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点,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共建)3个一级学科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二级新兴与交叉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工程博士授权领域、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个本科专业。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组组长1名,973首席科学家、国防基础加强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0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4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入选15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4名等高层次人才;牵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1个。

学院牵头建有国家级科研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科研重点实验室7个,实验室面积4.5万平方米,设备总资产近6亿元。

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基础研究项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杰青/仪器专项/优青项目等40余项。

2019年,科研总经费突破4.7亿元,教师系列人均到校科研经费200万/年。

学院推动了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传动技术两次跨代发展、我国军用动力与推进系统核心技术的升级和跨越发展,新能源汽车应用于奥运会、世博会、APEC等,推动首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次实现了制造中电子层面观测与调控,获得了系列重要应用和广泛国际关注。

二、专业信息所属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所属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所属代码、名称:0802J1工业与系统工程研究方向:01 知识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02 生产与服务系统工程03 人因与可靠性工程04 工业系统建模与仿真招生人数:2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4德语③301数学一④844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或858运筹学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笔试科目:工业与系统工程基础(含工效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工程、质量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815工程热力学考研解析1

北京理工大学815工程热力学考研解析1
工程工程热力学考研复习: 一、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基本定律 •常用工质性质 •化学热力学 基础
二、方法: 宏观分析(体现在分析时必须先取定系统)
•基本概念复习 内容范围(书上的章节) 1-1、1-2、1-3、1-4、1-5、1-6、1-7 。 复习后达到的要求: •认识分析问题时取热力系统的必要性; •养成取系统的习惯; •各热力系统的定义及特征;外界与环境概念; •状态及状态参数、平衡状态、准平衡状态定义; •过程,平衡过程,准平衡过程; •状态量及特征、过程量及特征,两者间的区别; •循环的概念,经济性指标的名称; •功的概念及利用积分式计算功的条件。
例1.1 图
故热力学能变化为 0
Q W
该结果中除了可按等温过程计算热量和功的数值,没有直 接的速度问题。
2lA W Rg T1 ln 260 300 ln 2 54065 .5 J lA
因此接下来考虑,该功量用于推动外界大气和储存为活塞 动能
1 2 W p0 V mc 2
例1.3:空气等熵流经缩放喷管,进口截面上压力和温 度分别为0.58MPa和440K,出口截面压力0.14MPa。已知 喷管进口截面积为2.6×10-3 m2,空气质量流量为1.5 kg/s。 试: (1)列出该问题的能量守恒方程; (2)计算喷管喉部和出口处流速; (3)计算喷管喉部及出口截面积。 【空气比定压热容为1004J/(kg·K),比定容热容为717 J/(kg·K)】
ccr kR gTcr 1.4 287 373 .2 387 .2 m/s
c f , 2 2c p (T1 T2 ) c 2 f ,1
2 1004 (440 293 .2) 125 .6 2 55706 cr 3.0426kg/m3 RgTcr 287 373.2 m 1.5 Acr 1.273 103 m2 crccr 3.0426 387.2

能源与动力工程面试问答必备热工基础部分

能源与动力工程面试问答必备热工基础部分

热工基础部分1.何谓火电厂答:用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2.什么叫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答:工质本身的实际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用P表示.当地的大气压力用P amb表示.当绝对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表指示的数值,称为表压力,用P e表示.即P=P e+P amb.当工质的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表指示的数值,称为真空,用P V表示,即P V=P amb-P.3.压力表上的读数是什么压力答:是相对压力.4.标准状态:t= P=答:标准状态:t=0o C p=× 105Pa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是什么答: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为:“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一定量的热消失时,必产生数量与之相当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也必将产生相应数量的热”.热力学第一定义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应用,阐明了“没有一种机器可以不消耗任何能量而作出功来”的这一概念,也就是说“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含义是什么答: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出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即热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要实现热变为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热源——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也就是温差.7.卡诺循环由哪些热力过程组成答:卡诺循环由:可逆的定温膨胀过程、可逆的绝热压缩过程、可逆的定温压缩过程和可逆的绝热压缩过程四个热力过程组成.8.郎肯循环由那几个热力过程组成这些热力过程分别在哪些热力设备中完成答:郎肯循环的热力过程包括:水在锅炉中的等压过程,从未饱和水加热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在汽轮机内绝热膨胀做功过程;湿蒸汽在凝汽器内的等压、等温放热过程;凝结水在给水泵中的压缩过程.9.已知工质总质量及设备进出口焓值,如何求工质在锅炉内、给水在加热器中的吸热量及汽轮机的做功大小答:q=h2-h110.水蒸汽定压形成时有哪五种状态答: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过热蒸汽状态.11.水的临界点:p= t=答:水的临界点:p= t=12.有无300o C的未饱和水和3o C的过热蒸汽为什么答:有.因饱和温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增大.13.喷管的作用是什么答:喷管的作用增速降压.14.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哪三种答:导热、对流、热辐射.15.保温材料为什么都是多孔性的答:因孔内有空气,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且不流动.16.为什么暖气和电厂有些设备表面要涂上银粉、铝等答:主要是为了增强辐射换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资料由理硕教育整理,理硕教育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北理工考研辅导的学校,相对于其它机构理硕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丰富的理工内部资料资源与人力资源确保每个学员都受益匪浅,确保理硕教育的学员初试通过率89%以上,复试通过率接近100%,理硕教育现开设初试专业课VIP一对一,初试专业课网络小班,假期集训营,复试VIP一对一辅导,复试网络小班,考前专业课网络小班,满足学员不同的需求。

因为专一所以专业,理硕教育助您圆北理之梦。

详情请查阅理硕教育官网
复试部分
复试的准备其实从初试结束的那天就开始了,复习专业课笔试,整理以往经历,准备英语听力及口试等,切不可因为初试分高就掉以轻心,每年高分被刷的比比皆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复试的时候主要分了5个模块。

1.英语听力:
听一段专业英语材料,内容是内燃机相关的,文后有选择题,判断对错或是
未涉及。

如果专业知识扎实又听力欠佳的话,直接答题也不是不可以。

2.专业笔试:
多选一的笔试,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即可,我选的科目是内燃机学,考察难度适中,基本的计算加上书上的概念,以及少量的分析。

个人建议书一定要好好看,至少从头到尾读一遍,答题的时候才有的放矢。

3.英语口试:
自行组合,两人一组抽话题讨论。

和搭档在进行口试之前一定要多沟通,了
解下彼此的信息和经历,口试时候更好交流。

我当时和搭档抽到的话题是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过程中放轻松聊天就好,不用紧张,只要你一直在说老师就不会打断。

4.综合面试:
由于我是工作后再考研的,老师先问了毕业论文的内容,如果做过毕设的话这个一定要熟记。

后来的问题比较随意,注重考查人文素养和过往经历。

主要问题如下:
(1)你的毕业论文做了什么内容?
(2)佛家的四大名山?
(3)岁寒三友是什么?
(4)你修过最复杂的家用电器是什么?怎么修的?
(5)你参加过学校里的竞赛吗?
这个模块准备的建议是,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梳理一下自己以往的经历,这样在面试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我是在面完试之后才想起来自己有过相关经历,但是已经晚了。

所以一定要早准备。

面试时候压力比较大,对面做了一排德高望重的老师,一定做好心理准备。

5.专业面试:
专业面试环节是重中之重,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复试的成败。

面试问题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成绩单上的专业课,二是考研初试复试选的专业课,三是报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

我本科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初试的科目是工程热力学,复试的笔试科目是内燃机学。

面试问的问题基本围绕这三个环节展开,先问了我本科所学的传热学的相关问题,然后又问了工程热力学里面的几个问题,最后的重点放在复试笔试的内燃机学,一定要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要怕说错,面试时候千万不能冷场,要善于将面试的方向向自己擅长的领域引导。

我在连续两个问题没答出来之后,老师说,你这也没啥可问的啊。

我马上回答,我复试
时候考的科目是内燃机学,您可以问我内燃机相关的问题。

然后就把话题引向了内燃机,之后的问题都没有冷场。

写在最后:
考上之后再回忆考研的过程,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

如果现在问我说考研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决心。

市面上的资料无非那么多,大家手里的资源也相差不到哪去,最终决定结果的就是决心。

是决心让你在料峭的寒冬里一如既往的早起,独自走向教室;是决心让你在浮躁的时候强忍着静下心来,从不放弃;是决心让你熬过考前的焦虑,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是决心让你在面试的时候顶住压力,从容不迫。

我数学的基础特别差,大学的时候高数线代概率论全部挂科,工作两年多之后又重新拿起书本,认认真真的复习了大半年,能让我坐下来坚持的,就是最初的那份决心了。

愿大家不忘初心,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