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合集下载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郑州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___________ 0807培养单位名称:—化工与能源学院—郑州大学研究生院2013年6月8日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名称、代码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Power Engin eeri ng and Engin eeri ng ThermalphysicS学科代码:0807二、专业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和利用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本学科几乎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密切相关,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

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涵盖工程热物理学科(080701 );热能工程学科(080702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080705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080706 )6 个二级学科。

目前该学科拥有“能源科学与技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河南省重点学科;拥有过程传热与节能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换热设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生物质炼制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化工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基地。

近几年本学科主持承担或完成了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中石化、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企业相关课题,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 项以及20 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习进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习进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工程热物理(080701)热能工程(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二、培养目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

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 -r 、・、j ・、.、r ,三、培养方向工程热物理(080701)旋转状态下流动与换热高温部件的高效及精确冷却传热传质及其强化动力机械整机系统热管理技术传热与红外隐身节能技术热能工程(080702)燃烧气体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高效低污染燃烧液体燃料雾化和燃烧航空替代燃料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技术转子动力学减振与振动控制热端部件强度寿命学结构完整性及先进整机监控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内燃机气体动力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制冷及低温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高效传热技术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电子设备冷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通用航空动力技术新能源混合动力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新型航空替代燃料技术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非定常流控制及气动声学流体及动力机械的优化设计与噪声控制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07)一、学科简介1. 一级学科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研究能量转化与传递规律以及与实现该过程相关的设备与系统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能源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工程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本学科是以能源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背景和最终目的,研究热能、机械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基本规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环境、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对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科包含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研究方向。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能源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端于1956年的热能装备科,2005年获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学院更名为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一级学科,拥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

本学科积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3个学科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2. 学科方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一级学科设三个学科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能源清洁转换和高效利用的学科,重点研究各种能源转化、传递、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过程和装备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条件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条件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条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一门研究能源转化与利用的学科,涉及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以及燃烧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该学科的学生将掌握与能源转化相关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运行和优化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的条件。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士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这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理论,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能源转化和利用过程中。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以便于理论分析和问题求解。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士需要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这包括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验的进行以及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方面。

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科学道德意识,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遵守学术规范。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士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这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仪器使用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训练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和技术,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并解决实际问题。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士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撰写科研论文和报告。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能够参加学术会议和讨论,并与他人进行合作研究。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申报一级学科博士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一定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学生才能够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能源转化和利用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一、学科点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拥有湖北省唯一的化工过程机械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主要由强化传热实验室、流体机械实验室、搅拌反应釜性能实验室、离心泵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和武汉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组成,并拥有带测控系统的换热器实验系统、PIV粒子成像测速仪、振动动态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相关实验设备,实验仪器总值约1500万元。

“化工过程机械”作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已被学校纳入规划进行重点建设。

本学科教师中现有教育部“过控”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2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工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各1人、湖北省特种设备协会常务理事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过程工业设备与机器的设计、节能、增效、材料、制造、检验、维护及安全保障等方向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在过程工业中的高效节能传热设备的开发与研究,化工过程用泵与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研究开发,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动向;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40 2 第 2 学期
制冷空调系统建模与仿真
29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efrigeration and air 40 2 第 2 学期
conditioning systems
流动与传热的数值分析 30 Numerical analysis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热力系统优化设计 44 Optimal design for thermodynamic systems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补 1 内燃机构造 修 课 2 工程热力学
40
第 1 学期
40
第 2 学期
备注
同等学 历、跨专 业考入的
26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40 2
开课时间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40 2 第 1 学期
低温工程学 31 Cryogenic engineering
环境保护技术与装备
40 2 第 2 学期
32 Technology & Equipment of environmental 40 2 第 3 学期
protection 强化传热技术 33 Technology of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润滑材料与技术 34 Materials & technology of lubrication 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35 Safety evalua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多相流动理论与计算 36 Multiphase flow theory and computation 管道输送与工程 37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 engineering 能源与节能技术 38 Energy& Economize on Energy Technology 容积式压缩机数学模型及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西安交通大学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西安交通大学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首批硕、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及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全部6个二级学科且均为教学与科研实体机构,是全国唯一具有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学科;该学科率先进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改试点,获准首批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该学科还拥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三个国家科研基地。

该学科的研究领域覆盖能源、动力、化工、环境,包括能源、资源的生产、储运、利用的全过程原理和装备的设计、制造理论与生产工艺。

能动学院现共有教职工288人,其中教师232人(含教授72人、副教授70人),实验技术人员28人。

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94.83%以上。

有两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千人学者计划4人,青年千人2人,何梁何利奖4人,各类优秀人才如科技获奖者、省教学名师、学校“腾飞人才”特聘教授等80余人,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刊物编委任职14人。

拥有基金委该学科首个创新群体(工程领域首个连续3期资助)、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1个高校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及2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其中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从1992年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在历次全国评估中均为该学科第一,于2003年、2008年、2013年科技部组织的国家评估中连续三次位列工程领域5个全国优秀重点实验室之一。

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瞄准前沿,以国家重大需求及国际学科前沿为导向,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学科方向,研究领域涵盖能源动力系统与过程节能减排、可再生与洁净能源转化与利用、大型动力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基础理论等。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燃烧、流动、动力机械结构强度、电子控制、水上推进、多相复杂流动、太阳能利用、强化传热传质等为主要研究基础,以车用内燃机及其辅助装置和外延为研究和应用对象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24 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34 名、硕士生导师共计47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导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建有“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军用车辆动力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设备资产总额近亿元,实验室面积近6000 平方米,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产品开发的科研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有:1.动力机械系统工程与控制理论:主要研究新型车辆动力系统综合控制理论和集成设计方法,新概念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

2.内燃机燃烧、排放与环境效应:主要研究燃料燃烧与高效热功转换、排放物生成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3.动力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主要研究热机中结构承力系统的力学理论和耦合机理、结构振动噪声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方法、结构与材料疲劳理论及强化方法、运动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

4.叶轮机械与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叶轮机械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内燃机涡轮增压系统匹配理论与调节技术、燃气轮机技术。

5.多相复杂流动与水动力学:主要研究兵器、航天、航空和船舶等领域的空化和超空化流动现象、水中航行器减阻、流体机械内部复杂流场和性能预测等。

6.强化传热传质与太阳能高效利用:主要研究强化传热与高效冷却、太阳能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的 双一流 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的 双一流 专业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 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服务领 域覆盖互联、人工智能、通信、IT、智能制造、金融管理、教育咨询、科 学研究等领域,工作形式涵盖技术研发、管理咨询、教学科研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 学科。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 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11世纪我国北宋时代发明 的水运仪象台就体现了闭环控制的思想。
力学(mechanics)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 分支学科。自然界物质有多种层次,从宇观的宇宙体系,宏观的天体和常 规物体,细观的颗粒、纤维、晶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通 常理解的力学以研究天然的或人工的宏观对象为主。但由于学科的互相渗 透,有时也涉及宇观或细观甚至微观各层次中的对象以及有关的规律。机 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包括移动、转 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而平衡或静止则是其中的一种特 殊情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本科阶段称为“自动化”,研究生阶段称为“控制 科学与工程”。本学科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 科,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 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 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 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 开设学科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工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是一门利用物理定律和化学规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 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 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 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机械工程 是工学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工程研究生教育一个领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一、学位授权点简介本学科是由1953年建校之初的石油炼厂机器及设备专业发展而起来的,1956年首届研究生毕业,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本学科国内石油高校中唯一的一级博士点学科。

历经65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化工过程机械、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环保设备工程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建成了多相流分离理论与技术、流体动密封理论与技术、承压设备安全评价技术、油气过程中的热能技术、微尺度传热理论与技术、环保设备技术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团队,成为过程装备与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石油、石化行业有着较高影响力。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较为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较强科研技能,能够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1.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备独立开展创造性学术研究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运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科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过程中所遇到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专业代码:0807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相应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了解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发展的前沿与动态,熟悉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在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储能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分布式能源系统及智能微电网等领域独立开展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工程热物理:传热、流动与燃烧;燃烧污染控制;环境热物理;强化传热与冷却;空间热物理;先进热控及热管理技术;计算热物理与复杂系统动力学;火灾科学与热安全工程;量热技术;热物理交叉。

2.热能工程:可再生能源技术;化石能源的开采与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能量转化、储存和传输技术;先进动力及推进技术;新能源热控集成技术;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管理;新型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核能热工技术。

3.制冷及低温工程:制冷和热泵技术;制冷工质热物性;空调工程技术;低温工程。

4. 储能技术:相变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化学储能技术;机械储能技术。

5. 流体机械及工程:多相复杂流动现象研究与应用;流体机械内部流动及其性能;流体能量转换;波浪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波浪能并网发电技术。

6. 分布式能源系统及智能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变换控制;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控制;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控制;能源互联网;能源大数据平台构建。

三、课程类型和学分要求1.硕士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或招生统考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硕士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素质类课程计入培养要求的学分不超过3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代码:0807郑州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5年被批准正式招生,现已具有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博士授权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点包括:工程热物理学科(080701);热能工程学科(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080705);化工过程机械学科(080706)6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化工、轻工、石化、食品、制药、材料、冶金、环保、能源、动力等流程性工业中所涉及的能量转换、过程科学、过程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研究力量雄厚,充满朝气与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学科队伍。

学科的科研环境、科研条件和人才培养条件优越,学科管理规范,为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利用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操作,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独立地完成具有一定学术或应用价值的科研任务,并有新的见解。

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1.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熟悉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掌握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术应用技能。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动力系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动力系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动力系一、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共设有6个二级学科,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其中四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分不是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其中热能工程于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

通过多年的进展,我校在这几个学科都形成了一些特色鲜亮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同时还在持续开拓创新,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二、专业介绍工程热物理080701工程热物理是本一级学科内其它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其它二级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要紧业务范畴: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气动热力学、多相流,能源的清洁高效转换及新能源等。

我校是国内较早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单位之一。

多年来,在以下一些方向取得了进展,并形成特色。

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我校在火用分析与热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我校是我国节能理论与技术早期的倡导者和推进者之一。

早在1974年就把火用分析正式列入教材,1980年开始撰文提倡火用分析。

1982年在国内首次把现代热经济学写入教材,1985年出版了节能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节能原理》,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判。

近年来,又进一步致力于把现代节能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单耗分析理论,用于电厂节能降耗、热电联产、海水淡化、余热利用等各领域。

我校是国内热经济学的创始与倡导单位之一。

多年来在热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开创性成果,提出了矩阵模式热经济学、热经济学定价等新理论。

(二)我校在发电厂节能诊断与经济运行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九十年代以来,我校在能量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火电厂节能潜力诊断的理论及火电厂热力系统分析的新方法—热耗系数变换法。

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火电机组性能在线监测与能损诊断系统。

本系统已在达拉特旗发电厂、张家口发电厂等几十家电厂投入使用,对指导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降低发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直截了当经济效益达两千多万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7 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80700 二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学科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包括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在时铭显院士带领下,注重基础理论与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紧密结合,涵盖了从石油开采、油气输送到石油化工的主要领域,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取得了一批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工业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分别于2003年、2007年获得博士授权点。

2010年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学科共同申报并获得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获得批准建设低碳能源工程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多年学术发展与积累,本学科在多相分离理论与技术、加热过程与装备、过程流体机械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所开发的一系列技术与装备在国内石油生产、石油加工、煤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近年来,针对石油石化领域的节能减排需求,开展了热力系统优化与系统节能、洁净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目前本学科共有多相流动理论与分离技术、燃烧、传热过程与装备、热力过程优化与系统节能、过程流体机械、压力容器技术、洁净能源开发与利用等6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以及十几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同时获得一批发明专利,形成“基础研究—工艺与装备创新—工程放大设计—推广应用”相结合并滚动扩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的石油、化工等能源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10名,副教授12名,讲师13名。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横向课题,支撑条件优越。

工程热物理的一级学科

工程热物理的一级学科

工程热物理的一级学科工程热物理,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晦涩?但是呢,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它,轻松点。

想象一下,咱们的生活离不开热,吃的、喝的、甚至空气,热量随处可见。

工程热物理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它研究的就是热和能量在各种系统里的表现,真是个神奇的领域。

比如,你喝的热水,过一会儿变凉了,那是热量在溜走,真让人感叹。

这些基本的热现象背后可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奥的科学原理在支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问,工程热物理究竟能干啥呢?哈哈,这里就好比是个万能钥匙,打开了许多大门。

想一想,你开车的时候,发动机热得像个火球,咱们可不能让它就这么“热血沸腾”。

工程热物理就能帮忙,研究怎样通过冷却系统把热量有效排出,避免车子“发脾气”。

再比如,空调夏天开得呼呼的,工程热物理帮我们计算空调如何在炎热的夏天里,保持一个舒适的室内温度。

没错,这可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啊。

而且呢,工程热物理的应用可广泛了。

建筑设计、能源管理,甚至是食品加工,都是这门学科的舞台。

想想那些高楼大厦,夏天阳光晒得像个烤炉,得想办法让室内保持凉爽。

这里的热物理学家们可是“出谋划策”的高手,帮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布局,确保夏天不会像坐蒸笼一样。

真的是,工地上无处不在的热物理,让咱们的生活更美好。

如果你觉得这门学科只关心大气候,那可就小看它了。

它还关注微观世界,像是纳米材料的热传导。

这些小家伙,热量在它们之间穿梭得快得惊人。

就像一场小型的热量接力赛,谁能跑得快,谁就是赢家。

微观世界的热物理,帮助科学家们设计更高效的电子设备,让我们的手机、电脑不再发热得像个小火炉,真是让人感到贴心。

再说说可再生能源吧,这也是工程热物理的热门领域。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全靠热物理的智慧来优化。

想象一下,咱们利用太阳的光芒来发电,简直像是在抓住阳光的小手,真是个浪漫的主意。

工程热物理帮助我们计算怎样高效地收集这些能量,减少浪费,保护咱们的地球。

听着,是不是有点儿像环保英雄的感觉?做这些研究,工程热物理的科学家们也得有耐心和毅力。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英文)名称: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Thermal Physics一、学科概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

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

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他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和利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几乎与所有产业部门及科技领域都密切相关,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热物理学科不仅进入到了各个工业及高新技术领域,而且在军事、空间技术、农业、人口、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也极大推动了本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工程热物理也是本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内其他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各二级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各二级学科的专业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本学科已渗透到其它一级学科领域。

080702热能工程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和有效利用理论及技术问题,它主要涉及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和燃烧学等理论,是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下属的其它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与各二级学科广泛交叉,相互依存。

它的原理普遍渗透到其它一级学科,几乎与所有科技领域和一切产业部门密切相关,对高新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该学科以国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动力机械为研究对象,以动力机械新理论、新结构、新工艺等应用基础研究为依托,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等手段,重点研究开发动力机械设备及其工程应用技术、提高运转效率、安全性能、减低噪声污染等。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一个二级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体机械,采取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各种流体机械和设备内部单相流体或多相流体的各种流动现象和规律、借助计算机进行流体机械的结构优化和辅助设计,对流体机械的运行实现计算机过程控制,以及设备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等。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

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工程热物理(080701)热能工程(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 Z2)二、培养目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

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

本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属各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实用价值的工作成果;能胜任本一级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工程热物理(080701)1旋转状态下流动与换热、高温部件的高效及精确冷却、传热传质及其强化、动力机械整机系统热管理技术、传热与红外隐身、节能技术热能工程(080702)燃烧气体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高效低污染燃烧、液体燃料雾化和燃烧、航空替代燃料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技术、转子动力学、减振与振动控制、热端部件强度寿命学、结构完整性及先进整机监控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内燃机气体动力、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制冷及低温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高效传热技术、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电子设备冷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通用航空动力技术、新能源混合动力、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新型航空替代燃料技术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非定常流控制及气动声学、流体及动力机械的优化设计与噪声控制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资料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英文)名称:Power Engineering and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一、学科概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

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

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

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与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加强和突出。

二、学科内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流体力学、两相与多相流动力学、传热传质学、多相流热物理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燃烧学、多相流光热化学及光电化学、多相化学反应工程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基础、热力系统动态特性学、生物流体力学热力学及传热学、火灾学等。

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理论研究、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仿真。

三、学科范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包括以下8个研究方向:1、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是能源利用领域的主要基础学科,主要包括:热机气动热力学、流体动力学、传热传质、新型可持续的能源供给与利用模式和系统分析等。

工程热物理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就其主要研究领域应属技术学科,每一个分支学科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背景。

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学科的基石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目的是为从基本原理上考虑能源利用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其它分支学科在热力学定律基础上,拥有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热机气动热力学与流体机械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定律,传热传质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传热、传质定律等等。

2、热能工程“热能工程”是研究能源的合理、高效、清洁转换和利用的科学,着重研究通过热能过程和装备实现能源的化学能向热能、热能再做功的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能量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流程)、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耗能高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

热能工程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学,流体力学、燃烧学、多相流体动力学、多相流传热传质学和材料力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艺学。

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其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它通过新型热力循环的提出和既有热力循环的完善实现能源热功转换和利用系统的高效;通过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燃烧学、多相流体动力学、多相流传热传质学等本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和运用能量释放、传递过程(传热传质)的规律,研究减少热量转换与传递过程中有用能损失的方式与方法,建立热功转化过程与设备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实现能源的高效转换、节能和减排;通过研究材料力学、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能,材料的加工工艺学等,开发能量利用装备生产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设计开发出高效节能的新产品,实现节能、节资和提高生产效率。

3、动力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以热力涡轮机、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各种形式能源安全、高效、清洁转换为机械能的基本理论及其关键技术。

学科涉及能源、交通、电力、航空、农业、环境等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

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课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计算方法,多相流理论,热物理近代测试技术,现代控制理论。

本学科的专业课包括高等内燃机学,动力机械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动力机械中的流体动力学,气动热力学,动力机械振动噪声理论,热工控制理论与技术,热工信息化技术与系统,动力机械运行特性及诊断,热能系统动态特性。

4、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主要研究各种流体机械装置中的功能转化规律及内流体力学,典型的研究对象包括叶片式压缩机、鼓风机、通风机、泵,消耗着全国总工业用电量的30-40%,由此可见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本学科以大型流体机械节能减排及国产化为主攻目标,同时兼顾各类先进推进系统研制、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流体机械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本学科研究对象除继续重视传统的叶片式流体机械内部宏观流动问题之外,已拓展到微流动、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等内容。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大量先进的测量技术及计算工具已使本学科实现了从广泛使用定常流动模拟向三维、非定常、可压缩、粘性、多相流动模拟,甚至考虑随机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分析的转变。

此外,研究目标从过去只注重揭示内流机理演变到重视采用各种主/被动的流动控制、流固热声电磁光多场耦合模型来提高装置综合性能上。

总之,随着理论、实验、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已取得了长足发展。

5、制冷及低温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基于热量由低温移至高温的逆循环中的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获得、保持和应用低温的的原理、方法和相应的技术。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环境温度到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后者涉及低于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

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

本学科在机械、冶金、能源、化工、食品保存、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民用制冷、商业制冷、工业制冷、生物质速冻保鲜技术、气体液化、超导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是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获得低温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以传热学和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制冷低温技术中的流动与传热传质学问题,开发高效的制冷低温机械以及设备与装置,推进制冷低温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以及应用研究主要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工程化进程。

6、化工过程机械“化工过程机械”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以机械、过程、控制一体化的连续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流程工业所必需的高效、节能、安全和清洁的成套装备中的关键技术,是机械、化工、控制、信息、材料和力学等学科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交叉型学科。

化工过程机械是一门交叉型应用技术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化工原理和控制理论,研究实现流程工业生产所需装备的基础理论及其工程实现方法与技术。

7、能源环境工程“能源环境工程”是研究如何解决各类能源在开采、转化与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开发环保节能新技术(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与洁净利用,降低和消除能源利用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为确保能源的环境友好利用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

能源环境工程学科主要从事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污染物监测技术和废弃物热力处理技术的研究以及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系统工程研究等。

能源环境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方向。

能源环境工程学科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是环境化学、能源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热力学,传热学和燃烧学。

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其研究的目标,通过新能源技术的研究、新型污染物监测、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环境负担与危害的方式与方法。

8、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水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对象,研究其高效、低成本转化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及其关键技术。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针对新兴产业研究的学科方向,涉及能源、材料、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交叉领域。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前沿性交叉性极强的技术科学,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多相流光热化学及光电化学、多相化学反应工程学、有机和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工程材料学、固体物理学、微生物学、纳米科学和技术等。

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转化与利用是其研究目标。

通过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低成本高效转化与利用技术的开发,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