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全部知识点【最新最详细】
高一生物第一章笔记整理

高一生物第一章笔记整理人教版高一生物第一章笔记一、走进细胞(一)从生物圈到细胞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运动、摄食、繁殖等。
-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 人的生殖和发育: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进而发育成个体。
- 反射活动:神经细胞(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肌肉细胞在神经细胞的支配下收缩舒张,完成反射。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例如,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艾滋病病毒(HIV)寄生在人体的T淋巴细胞中。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如动物的肌肉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等。
-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如动物的心脏、植物的叶等。
-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如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 个体: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例如,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例如,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鱼、虾、水草、微生物等)。
-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如一个池塘。
-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的使用:- 取镜与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全部知识点【最新最详细】汇编

第一章走进细胞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不同。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的最小微生物】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衣藻、等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真菌【细胞壁成份为几丁质】(酵母菌、霉菌、粘菌、蘑菇)等。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以下该图内容不全,只起知识框架形成,便于记忆的作用,详细内容自己填写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实例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支原体细胞最小,且无细胞壁)立克次氏体酵母菌等真菌、衣藻、高等植物、动物细胞大小较小(1~10微米)较大(10~100微米)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器只有一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核糖体、线粒体、结构种,即核糖体;细胞核没有核膜(这是最主要的特点)、没有核仁、没有染色质(体),但有核物质,叫拟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有染色质(体)主要细胞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代谢类型同化作用多为异养型、少数为自养型(包括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异化作用多为厌氧型、少数为需氧型。
光合作用的部位不是叶绿体而是在光合片层上;有氧呼吸的主要部位不在线粒体而是在细胞膜同化作用有的是异养型、有的为自养型,异化作用有的为厌氧型、有的为需氧型。
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知识点总结1

生物知识总结临汾同盛中学高一贾林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都是在细胞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2.除病毒之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3 生活方式: 寄生在活细胞病毒分类: DNA病毒、RNA病毒遗传物质:或只是DNA, 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病毒: 噬菌体、乙肝病毒、天花病毒;☆RNA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4.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衣藻、酵母菌)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5、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等等。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九级层次: (层层相依、紧密联系)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的四大组织: 保护、营养、输导、分生组织☆动物的四大组织: 上皮、肌肉、神经、结缔组织☆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人的八大系统: 消化、泌尿、内分泌、循环、运动、呼吸、神经、生殖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最高级的层次是生物圈☆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 又是个体层次☆松树等所有植物没有系统层次☆蛋白质、核酸等分子虽是组成生命系统的物质, 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2)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所有个体☆池塘里所有的鱼, 是种群层次吗?不是, 鱼有很多种;也非群落(3)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4)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 如: 一根枯木、一片池塘。
(5)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所有生物所生存的无机环境,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使用显微镜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二、细胞的类型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
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
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
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
(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
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第一章走近细胞知识点总结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过程1、建立过程:(1)维萨里(比利时):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2)比夏(法国):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3)罗伯特.胡克(英国):第一个发现细胞(死细胞)并命名;(4)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5)施莱登的朋友耐格里: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6)魏尔肖(德国):提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魏尔肖名言: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2、核心内容及其意义:(1)建立者:施莱登(德国)和施旺;(2)核心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一切动植物”而不是“一切生物”,既不包括病毒、真菌和原核生物;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细胞分裂是由魏尔肖提出来的,这里只提到了细胞分裂,并未提及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中的哪一种分裂。
(3)意义:①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②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③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人了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人分子水平打下基础;④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4)局限性:未说明动植物间的“差异性”(5)科学方法:归纳法①概念: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②分类: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如: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注意: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因此,可以用于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的问题。
细胞学说考点聚焦:2个“统一”和3个“未涉及”(1)2个“统一”:①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②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老细胞)(2)3个“未涉及”:①未涉及原核生物;②未涉及病毒;③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章、走近细胞知识总结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要点总结:〖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7〗由细胞→个体:体现了高等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历程.同时也体现了生命进化历程.即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
〖8〗由个体→种群→群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9〗由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体现了生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0〗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12〗病毒、分子或原子不属于生命系统。
表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概念举例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叶肉细胞等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等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共同构成的能完成某一生理功能的结构动物器官:心脏、脑等。
植物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系统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组合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个体有若干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体(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一个个体)蛙、人、草履虫等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某区域内同种蛙的所有个体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个种群的总和某区域内的蛙及与蛙有关系的所有种群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蛙生活的水域生态系统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要点总结: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最新最全)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详解总结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版)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走进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复习知识纲要

第一章知识要点(走进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1)单细胞生物必须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才能进行生命活动(2)多细胞生物一般由受精卵发育而来(3)反射活动离不开神经细胞的参与(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一)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 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
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
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 对光: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
3 安装标本: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
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4 调焦: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
5 观察:若使用单筒显微镜,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
右手记录、绘图。
(二)注意问题1 换用高倍镜流程:找(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移(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节光圈及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 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注:(1)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2)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与标本距离成反比;(3)放大的是细胞的长度或者宽度(注意放大倍数改变时,充满整个视野的细胞数目的计算和单行单列细胞数目的计算)3 污物存在位置的判断:(1)可能存在物镜、目镜或装片中;(2)判断方法:转换物镜、转动目镜、移动载玻片。
4 成像特点:上下相反、左右颠倒。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方法:目标位于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走进细胞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 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不同。
✧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的最小微生物】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 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衣藻、等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真菌【细胞壁成份为几丁质】(酵母菌、霉菌、粘菌、蘑菇)等。
✧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 ✧
以下该图内容不全,只起知识框架形成,便于记忆的作用,详细内容自己填写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
✧ 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 (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最早发明并制造显微镜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科学家)
✧ 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 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 、施旺(Theodar Schwann )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单细胞没有反射,反射是多细胞生物具有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三、细胞学说内容
①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
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②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
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
用。
③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引言:任何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
一、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严整的结构;病毒是生物的理由是病毒能通过复制繁殖后代;所有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才能生存,所以培养病毒只能用活体培养基
2、主要特征: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 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RNA ,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活的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注:疯牛病毒(朊病毒)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
(阮病毒致病机理: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被称为PrP 的蛋白质组成的。
感染地球人正常因子PrPC ,即蛋白质感染蛋白质) 3、分类
根据宿主不同,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核酸不同,病毒分为:DNA 病毒(少数)和RNA 病毒(多数),
4、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病毒(H 1N 1)、SAR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 )]、禽流感病毒(H 5N 1)、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例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3)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
例如:心脏等
4) 系统:能共同完成同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组合。
例如:呼吸系统等
5) 个体:有若干器官或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
单细胞一个细胞构成一个个体。
6) 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例如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7)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多个种群的总和。
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鱼)
8)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 生物圈
1)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2)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显微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