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价值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

即使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中华民族特性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诚信之德、孝顺之道等美德。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思辨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也为当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传统文化中强调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使学生不但能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天性善良,主张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常常会受到各种现代化因素的冲击,社会道德风尚也人心浮躁不安。

此时,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价值观念,如人伦关系、礼仪准则、劳动精神等,都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思想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准则。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注重品德修养,强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当代社会,道德多元化和个人主义的倾向日益增加,丧失了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

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思想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道德问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秩序。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之心”和“孝顺之道”,对于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承家庭美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和民族特性的反映。

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认同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传统思想观念逐渐被淡化,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着较大差异,甚至面临着思想上的迷茫和消极。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还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文化展览、文化比赛等活动来推广中华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激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思想,如“仁爱”、“诚信”、“和谐”、“孝道”等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这些思想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可以通过讲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真正的品德和本质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忠诚”、“敬老”、“尊师”等等,被广泛认为是中华民族许多美德的体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利用这些道德观念,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高质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仅要让道德观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做到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魅力和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了许多道德和思想,还积累了许多深刻的智慧和哲学。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中华文化的智慧,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思考和理性,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宣传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借鉴中华文化的思想,提倡中华文化的道德,挖掘中华文化的智慧,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校人才。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

本文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方面进行浅析。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深厚、绵延、丰富多彩。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综合多元的文化体系,它既有独特的思想理论、哲学道德、宗教观念,也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民间传统、礼仪习俗等。

这种综合性和丰富性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黄帝、尧舜时期的远古神话传说,绵延至如今的传统文化精髓,这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基因。

在德育教育中,教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和传承这一文化基因,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从小就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人格。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

传统美德包括孝顺、节俭、诚信、忠孝、礼仪等,这些美德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教授学生这些传统美德,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处世态度。

中华传统文化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如忠、孝、仁、义等,这些道德规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这些道德规范,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家族、家庭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邻里之间的互助、共同进退的精神,这种团结友爱的传统意识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还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和民间传统。

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情感和文学艺术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遗产,更是一种具有现代价值的宝贵财富。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艺术以及国际交流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品质、塑造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儒家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仁爱、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学相长”,注重师道尊严和传道授业解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音乐、舞蹈、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独特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内在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追求,这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源泉。

例如,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而享誉世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现代艺术家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作品。

最后,在国际交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在国际社会中展现出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

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节日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仅能够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谊,还能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行为规范等方面也都有着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追求创新和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

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和精神财富的宝库,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坚实的根基。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道德修养,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等思想,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诲。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仁爱、正义、礼仪、智慧和诚信,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出自《论语》的经典话语,教导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这种道德教育不仅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能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良知的公民。

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词、书法、绘画、戏曲、武术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当学生了解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欣赏到精美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感受到戏曲的独特魅力,领略到武术的刚柔并济,他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种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此外,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经典著作等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式和智慧。

比如,《易经》中的阴阳辩证思想,《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都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诗词创作、书法绘画等,也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学生可以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那么,如何在现代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呢?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文章论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义,时代经济的智慧;礼,弥补我们缺失了的规范;智,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信,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标签:仁;义;礼;智;信;德育儒家五常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儒家五常也被各个时代的特色文化所发展和丰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当代德育也必然继承“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精华,并且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条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

一、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仁”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含义十分丰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就体现了仁的根本——孝悌。

家庭作为基础的社会组成单位,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

所以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关系对象莫过于父母、兄弟、姐妹。

而孝与悌则正是体现了这两种基础人际关系。

马克思讲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那么将失去社会生活的道德基础。

究竟怎么样才可以拥有仁德?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通过孔子的话,我们可以知道,求仁的方法不在外,而在于内。

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从内心出发,以仁爱为根本,给予爱、传递爱,兼济博爱。

我们要基于对父母兄弟最纯粹的爱,将这种爱发扬推广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身上。

这便是仁德的当代价值。

在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我们承受了过多的爱,来自父母与家庭的爱,为了不使我们溺水于滔滔爱河之中,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将这份爱传递出去,给予他人,真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无私君子。

将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将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将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逐渐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认同感和遵循意识逐渐淡化,导致思想道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

针对这一现象,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需要将传统诚信文化融入让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以下是我对于将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思路。

一、加强诚信意识教育传统诚信文化强调“行合于言”,“言行一致”,强调人们应当真诚守信,言而有信。

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教学和宣传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道德典故和名人事迹来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同时也可以邀请有诚信典范的人士来进行讲座或座谈,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诚信的力量和魅力。

二、注重道德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道德实践。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社会环境。

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引导大学生践行诚信。

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诚信对于社会的正面影响,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树立榜样示范在教育中,树立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

传统诚信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榜样角色,他们的行为和品德常常会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正面的榜样人物的事迹,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诚信文化的魅力。

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诚信模范评选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诚信行为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四、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诚信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诗词歌赋、经典著作等形式,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诚信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一、本文概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它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关系,分析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期望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结晶。

它涵盖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工艺、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也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

这些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社会责任和道德自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仁爱”提倡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义”强调公正无私、见义勇为,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礼”注重礼仪规范、谦逊恭敬,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交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内在的精神追求上,还体现在其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上。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包容、共享等理念,对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因此,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启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借鉴国学教育的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未来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和活动推广力度,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和平台。

通过不懈努力,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愈发凸显。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 职业道德培养, 社会实践教育, 国学教育, 重要性, 发展方向, 建议, 结语.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它包括了诸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医药、周易八卦等丰富内容,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价值取向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家的仁爱和礼义,注重家庭和谐、社会秩序,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孝道、忠诚、诚信等品德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和谐,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仪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新时代的要求。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在当今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然而,在这股汹涌的浪潮中,传统文化始终如一座灯塔,为教育的航程指明方向。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对于塑造现代人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传承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首先体现在道德培养方面。

传统的道德观念如仁爱、诚信、孝顺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瑰宝。

这些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仁爱”教导我们关心他人,尊重生命,培养同情心和爱心;“诚信”强调做人要诚实守信,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孝顺”则让我们懂得感恩父母,尊老爱幼,传承家庭美德。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有道德、有良知的社会公民。

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传统戏曲等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更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

学习诗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欣赏书法绘画,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了解传统戏曲,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这些人文精神的滋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在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其身份的象征和精神的家园。

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根,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学生们知道自己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他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从而激发起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

这种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将成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强大动力。

然而,在现实中,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学校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漫长历史和文明积淀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融合了民族智慧和民族性格,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精神。

当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礼义廉耻,弘扬了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佛家的菩提之道等,这些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处世态度。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伦理悖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候就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来弥补这些道德缺失。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财富,才能引导人们崇尚道德、遵纪守法、讲诚信,在各个领域形成诚实守信、公正廉洁、诚信友善的社会风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以和为贵的思想,提倡道德规范和人伦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谐。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亲情关系、友情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矛盾也层出不穷。

此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价值就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国际社会之间的和谐,为我们解决矛盾提供了理念指导,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人格和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德行教育、人格修养,注重美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全面的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弘扬的精神和价值观念,正是我们建设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文化支撑。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是重要的伦理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吸取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的精华,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诚信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诚信思想;大学生;思想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一个被共同认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两千多年来,它对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尤其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塑造、道德品质的养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大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诚信的逐日缺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探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汲取其积极、合理的思想内容,对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以及帮助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基本内涵诚信是千百年来备受中华民族关注的一项重要美德和道德规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道德法则。

儒家思想中认为“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故“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不过在早期的文献中,“诚”、“信”二字并未连在一起使用,分别考察“诚”“信”观念的内涵,对于完整理解诚信的深刻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史料记载,诚信在文字发明以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了,这从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就可以看出,《尚书》中专门记载了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尧舜讲诚信的情况,就以尧为例,尧是原始社会部落的首领,非常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尚书·尧典》),其中,“允”为“诚信”之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允,信也。

从儿,目声”。

此外,《尚书》中提到的“允厘百工”也是包含了诚信的意思在里面,即按照诚信的原则来治理国家。

梳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梳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梳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和领会到良好的人生道德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起稳定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明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从而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起勤学好问、诚信守规、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良好的行为准则。

二、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传统绘画、音乐、舞蹈、曲艺等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拓宽他们的文化眼界,提升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强调“学贵行”,注重实践和创新。

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典籍、经史子集等古代文化经典,培养学生的思想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古代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独立思辨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这对于现代社会培养创新创造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追求,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当今世界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认同,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也激励他们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懈努力。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它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艺术审美和文化素质、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民族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大众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扬长避短,加以合理利用,有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便可以使其获得更加自主和灵活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对当代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中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可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1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既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有时代特征。

中国文化既包括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又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笔者比较推崇杜超老师的观点。

杜超老师在《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一书中说:所谓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

1.2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精华1.2.1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纵观中国历史,爱国主义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及价值文/翟高(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湖北荆州..43402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属,是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思想根源,其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始终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遵循。

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华文化、认知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这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发展好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 立德树人 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用战略的眼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准确的历史定位和崭新的时代表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战略性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和灵魂,并将其作为方法论运用于指导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充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创新其表达形式,同时也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教育的体制机制,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深入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阐释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修养的重要源泉,高度浓缩、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内涵。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深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

1.仁爱: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仁者爱人”是儒家仁学思想的核心观点。

孔子所讲的“仁”是一个含义极为丰富的概念,狭义的“仁”是五常之一。

“仁”体现了对各种良好道德品质的概括,仁爱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其核心之一就是“爱人”。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千年岁月的洗礼,积淀出丰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道德伦理、家庭价值观和社会和谐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道德伦理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爱、宽容和诚信。

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使我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并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

同时,在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我们也需要创新传统道德伦理,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比如,传统的孝道观念可以延伸到尊敬和呵护老年人、保护环境等方面。

二、家庭价值观的传承与强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尊严和亲情的重要性,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功能和作用更加多元化,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传承和强化家庭价值观,我们可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下一代健全的心理素质,并在家庭中培养传统文化。

三、社会和谐的构建与发展社会和谐是现代社会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的构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互谅互让、和睦相处的原则,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将和谐原则应用到社会关系中。

比如,在劳动关系中,强调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合作与共赢;在教育关系中,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通过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我们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它的道德伦理观念引导我们秉持仁爱之心与他人相处;家庭价值观念传承了家庭的尊严和亲情之美;社会和谐原则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创新传统文化,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扮演着引领大学生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和思维方式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道德观念、思维模式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道德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古代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对“仁爱”、“孝顺”、“诚信”等价值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思想观念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由此,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得到道德的滋养。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碰撞频繁,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学习孔子的孝道思想,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注重家庭责任;通过学习《论语》中的“以诚为本”,大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起真诚和信任的观念,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思维,强调宇宙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思维模式注重观察和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整体关系,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契合,启发大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积累和沉淀,重视传统知识的传承,使大学生习得稳定的知识结构,培养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三、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和人际沟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起重要作用。

经典著作中有着大量关于关心他人、尊重长辈、友善待人的论述,这些思想理念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了独特的追求和品鉴,这些艺术形式富有中国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演变,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学生在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时,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这种自信心可以使学生更加有底气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其次,传统文化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观念的培养,强调孝顺、诚信、礼貌等美德的形成。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汲取这些积极的价值观,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再次,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视角,它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艺术作品等,可以开拓思维,拓宽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追求与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接触和欣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时,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抒发,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这对于他们人生的追求和审美价值的修养都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审美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繁荣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

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高校要坚持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诚信立人教育为目标,以内诚外信为核心,以践行为重点,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诚信大学生诚信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为社会道德规范和人们的行为准则的诚实守信原则,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诚信危机已经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而当这场危机就发生在作为当今社会优秀群体的当代大学生中时,我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审慎思考。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发掘诚信教育的价值,将中华传统文化诚信道德资源的合理内涵与现代思想融合并服务于当今大学生诚信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
“诚”、“信”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二义相近,实为一物二体、内涵互通之关系。

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诚的主要内容是真实不欺。

《礼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朱熹亦云“真实无妄谓之诚。

“真实”就是实实在在,“无
妄”就是没有偶然性,是必然的,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诚。

对于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

“信”要求人们说话做事都要诚实可靠。

诚信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期、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诚信是天地间的必然法则。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吕氏春秋·贵信)。

天、地都必须有“信”而后才能形成四季衍替、万物更新,“信”显然被理解为一种超越的、统天统地的绝对法则。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内涵。

“人之所以贵者,以其有信有礼”(张九龄:《敕吐蕃赞普书》)。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之所以为天地之灵杰,在于人能守信达礼,人若不讲信用,注定将一事无成。

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孔子云:“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等。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的推心置腹交情。

诚信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宝。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

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执政的基础便无从谈起。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

清代石成全的《传家宝全集》云:“为商者,诚欲通有无,权子母,总不出‘公“诚’二字。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更是现代市场经济行为
的灵魂和生存准则。

二、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大多数能够坚守诚信道德,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
1.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1)档案造假
由于受社会上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为了在大学期间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不惜在入学前档案造假,篡改学生干部经历,甚至伪造党员的入党材料,冒名顶替别人之名上学等等。

这些行为对大学生入校后因材施教添置了障碍,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

(2)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

尽管各个高校目前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措施都非常严厉,但仍然屡屡有人铤而走险,而且作弊形式趋于多样化,作弊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作弊现象在各类考试中都普遍存在。

(3)学术抄袭司空见惯
毕业论文是一个毕业生数年来学业的总结和成果展示,代表着高校毕业生接受完高等教育的学识与水平,即使有论文辅导老师充分的指导和监督,毕业论文抄袭仍然普遍存在。

大学生对学术抄袭司空见惯的态度不能不令人堪忧。

(4)求职简历注水花样百出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迅速提高,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获胜,部分毕业生伪造求职简历,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不高。

(5)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评奖评优、竞选干部、党员发展、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主观不努力,不择手段地投机取巧拉关系。

这种行为是道德和品格沦丧的表现。

(6)日常交往中缺乏诚信
大学校园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因为受到社会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以种种虚假理由欺骗父母、老师和同学。

编造各种理由迟到、请假、逃课;不如实向家长汇报在校期间表现在学校;向学校提供家庭经
济情况和贫困的虚假证明来获取贫困奖助学金;在同学交往中不诚实,欺骗他人,捞取好处等等。

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7)网络道德的缺失
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便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而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多的群体之一。

在虚拟网络空间,有部分大学生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窃取他人重要资料,编造虚假新闻,制造传播病毒,充当“黑客”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2.信用意识缺乏
(1)骗贷逃贷。

据调查,自1999年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国有商
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

较高的贫困大学生还款违约率使全国各地的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
僵局。

诚然,一名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如期还款与诸多不确定因素有关,但的确存在由于部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不按期还贷还息的现象。

(2)拖欠学费。

大学生拖欠学费是我国高等学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欠费不仅影响到高校获得正常的办学资金,也影响到学校正
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秩序。

致使大学生欠费现象日益凸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别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是造成这种拖欠学费现象的主要原因。

(3)随意违约。

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因此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做法,由此带来的毕业生毁约和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也造成了就业市场的恶性循环。

三、传统诚信思想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1.以诚信立人教育为目标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在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中,诚实不欺不仅是上天固有的规律,也是
自我立身处世之本和做人的根本准则。

正如孔子主张“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

正因如此,中国历来十分重视诚信教育。

诚信而厚德方能立人,对于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优秀群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产生了诚信危机。

在这样的现实下,开展诚信立人教育尤为适时与重要。

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并使之融入到各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去,以诚信立人教育为目标,倡导“珍惜信誉如同珍惜生命”理念,利用一切教育阵地和教育场景,对大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诚信教育。

2.以内诚外信为核心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主纳思而“信”主外行,“内诚于心外信于事”是传统诚信内在的语言逻辑形式。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所谓“内诚于心”是指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外信”是指在与他人或社会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

只有把高度自觉的内“诚”自然表现为外在的“信”,从价值观上加以澄清,唤起学生的内在自觉,才能使诚信做到真实、可靠、持久,才能真正全面地促进学生得到的发展。

3.以践行为重点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在于践行。

孔子主张“听其言观其行。

”“寡言而行,以诚其信。

”(《礼记?缁衣》)这一观点与现代伦理理论研究所揭示的“诚信品质从根本上说是实践的”这一命题一致,由此看来,诚信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改变过去的“惟理”的远离生活的诚信教育模式,着眼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立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新的途径和有效的教育模式,调整教
育内容和形式,以校园文化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走访等形式进行诚信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尝试诚信教育的有力措施,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环境,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养,使之更好地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章句[m].长沙:岳麓书社,1987
[3]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教育与职
业.2007.1
[4]白晓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知识经济.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