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的异同
几种质子泵抑制剂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1991,14(2):42~451[5]陶春舆,吕环,张秋菊1泽泻抗动脉硬化作用系列研究(二)1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1991,14(6):511[6]王巍1鸡血藤、鬼箭羽和土鳖虫调脂作用的比较1中国中药杂志,1991,16(5):299~3011[7]张子臻1女贞子能降血脂,改善心肌供血1中医杂志,1998,39(9):51811[8]李任先,刘国普,赵立诚,等1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进展1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4(4):2881[9]黄婉,杨耀芳1女贞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1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772~7741[10]郝延军,桑育黎,赵余庆1决明子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1,32(9):858~8591[11]郑占虎1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1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4435~44371[12]郑丽丽,阎西艳1赤芍对高脂血兔胞浆游离Ca2+、红细胞膜、Ca2+-Mg2+-A TP酶活性的影响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5):295~2961[13]乐北升153种中草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观察1中药通报,1983,3(1):441[14]张永珍,阎西艳,张延荣,等1硝苯吡啶、硫氮单酮和赤芍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1,19(2):100~1031几种质子泵抑制剂的优劣势对比分析刘孝霞,董瑞祥1,吴巍2,滕厚雷2(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 枣庄 277011;1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济宁 272200;21海口绿科南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海口 570311)中图分类号:R97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738(2006)05-0297-02 质子泵抑制剂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特异性和非竞争性的作用于H+/K+-A TP酶,治疗消化性溃疡,目前其疗效已得到肯定,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是治疗酸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比较表
质子泵抑制剂比较进展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代表药物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药物性质比较它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促进溃疡愈合1.结构的侧链上导入氟,生物利用度比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美拉唑高30%,亲脂性也有增强2.与质子泵结合点较奥美拉唑增加1个,抑酸作用增强1.与奥美拉唑及兰索拉唑相比,泮托拉唑首次服药后的生物利用度高,并保持稳定,不受摄入食物及抗酸药物的影响2.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的其他药物相互影响较奥美拉唑及兰索拉唑少1.雷贝拉唑是一种抗分泌作用的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2.其在体外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强2~10倍3.且该药具有更强的抗幽门螺旋杆菌(HP)活性的功能1.奥美拉唑的S型异构体2.口服后首过效应少,血浆清除慢,生物利用度和血浓度较奥美拉唑或R型异构体为高,半衰期延长2h以上,因此药效较奥美拉唑高而持久。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的治疗。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氏综合征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1.胃食管反流性疾病2. 耐信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不良反应头痛、恶心、腹泻、便秘和胀气等。
腹泻、头痛和皮肤反应等大多较轻微,包括头痛,腹泻和恶心等很少,轻微和中度的不适感、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比较兰索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时,其有效率与奥美拉唑相当,在治疗返流性食管炎时,其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1.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相比,泮托拉唑的的线性药动学在肾机能不全、肝硬变患者或老年患者身上不变。
2.泮托拉唑的生物利用度比奥美拉唑提高了7倍,3.在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高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
4.临床试验表明,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泮托拉唑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奥美。
常见质子泵抑制剂之间的比较知识讲解
常见质子泵抑制剂之间的比较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弱碱性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聚积在强酸性分泌小管中,转化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与H+/K+-ATP酶的巯基共价结合,形成二硫键,使质子泵失活,从而抑制中枢或外周介导的胃酸分泌。
PPI在体内均代谢迅速,药物半衰期(T1/2)<2h ,蛋白结合率较高(>90%),且在组织中分布很少。
主要用于:口服疗法不适用的伴有出血的胃、十二指肠、急性应急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及艾卓综合症。
1. 下列情况列为应激性溃疡的高危人群。
( 1) 高龄( 年龄﹥65 岁) ;( 2) 严重创伤( 颅脑外伤, 烧伤, 胸、腹部复杂、困难大手术等) ;( 3) 合并休克或持续低血压;( 4) 严重全身感染;( 5) 并发MODS、机械通气> 3d; ( 6) 重度黄疸;( 7) 合并凝血机能障碍;( 8) 脏器移植术从药理学角度可以把PPIs分为两代:第一代PPIs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第二代(新一代)PPIs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莱米拉唑等,一代较二代起效时间慢,药效不够强,需多次用药后(即几天后)才能取得最大抑酸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夜间酸突破现象(NAB),不一定能24小时稳定抑酸,服药及进食时间均可能影响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主要通过P450酶系肝内代谢,肾脏排泄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明显。
例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时,要求维持胃内pH值>4的时间不得少于18h,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则需要胃内pH值>6。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维持胃内pH值的时间较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短,因此,后两者在治疗此类疾病上具有更大优势。
采用静脉给予PPI的方法较口服更好。
使用时需注意病因,有报道奥美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黏膜病变引起的出血时疗效最佳,糜烂性胃炎、胃溃疡次之,而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较差。
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理学比较总体比较在疼痛的短期缓解方面,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均优于奥美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之间有何区别?到底该怎么用?
质子泵抑制剂之间有何区别?到底该怎么用?格地章药评中心 1周前作者:格地章来源: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PPI 是一种 H+/K+-ATP 酶抑制剂,它可抑制中枢或外周介导的胃酸分泌,无论对基础胃酸分泌还是各种形式的应激性胃酸分泌,都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其抑酸完全、作用强、抑酸时间长,抑酸能力大大超过H2受体拮抗剂(H2-RA)等所有传统抑酸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
随着PPI 的广泛应用,无明确用药指征、重复使用、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也日益增多。
因此在临床上怎样做到正确地选择合适的药物,就成为了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这篇文章就以促进PPI 的临床合理使用为目的,剖析PPI 的特点。
PPI分代第一代: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第二代: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PPI如何发挥抑酸作用?注1. 次磺酰胺是真正与质子泵结合发挥抑酸作用的物质!PPI 在分泌小管生成的次磺酰胺为带正电的阳离子,因其极性大,难以穿过细胞膜进入胞浆,只能浓集到分泌小管。
因此,所有的PPI 只能在分泌小管(pH=1)对暴露在分泌小管管腔面的活性泵起作用,对胞浆内(pH=7)的静止泵无作用。
2. PPI 的作用靶点:•器官水平:胃•细胞水平:壁细胞•亚细胞水平:分泌小管•分子水平:活性质子泵 (H+/K+-ATP酶)•分子基团:半胱氨酸残基 (cys813,cys822)不同PPI的抑酸强度、起效时间及抑酸持续时间比较不同酸相关疾病对胃内pH及pH持续时间要求不同,不同酸相关疾病使用PPI制剂疗效的决定因素为pH值及抑酸持续时间,而非瞬间抑酸强度。
1、抑酸强度: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2、起效时间:雷贝拉唑与酶结合位点最多,因此雷贝拉唑为起效时间最快的PPI,可在5分钟内起到最大抑酸效果,兰索拉唑次之,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再次之。
3、抑酸持续时间: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患者,比较艾司奥美拉唑2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和雷贝拉唑10mg 一天两次给药(8:00,19:30)的抑酸效果与不同CYP2C19基因型的相关性。
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抗酸药的区别
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抗酸药的区别消化道疾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如抗酸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以及促胃肠动力药等等。
然而,揭开这些“胃药”神秘的面纱,它们各有特点、不同适应证及用法,所以,我们须根据胃病特点,学会更准确选择,合理用药。
本文比较了消化道疾病使用频率较高的两种药物——抗酸药和抑酸药在药理机制、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差异,供大家参考。
1、药理机制大不同抑酸药①、PPI(质子泵抑制剂)一种H+/K+-ATP酶抑制剂,可抑制中枢或外周介导的胃酸分泌,无论对基础胃酸分泌还是各种形式的应激性胃酸分泌,都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
代表药物: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
抑酸强度: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
②、H2RA阻断壁细胞的H2受体,可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对胃泌素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H2RA对夜间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白天的胃酸分泌控制效果较差。
代表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抑酸强度: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
抗酸药弱碱性物质,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升高胃液pH使胃蛋白酶(胃液PH1.5-2.5时,活性最强)活性降低。
氢氧化铝等抗酸药中和胃酸,并覆盖于胃黏膜,形成胶状保护层,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再度侵袭。
代表药物:磷酸铝凝胶、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2、适应证大不同抑酸药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或出血、胃食管反流病、卓-艾综合征、预防上消化道应激性黏膜损伤及PPI与抗菌药物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等。
抗酸药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
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抑酸药①PPI短期使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不多见, 如头痛、腹泻、恶心、胃肠道胀气、腹痛、便秘、头晕、瘙痒及皮疹等,一般较为轻微,为自限性。
好药有风险,用药需谨慎:质子泵抑制剂利弊知多少?
好药有风险,用药需谨慎:质子泵抑制剂利弊知多少?来源:医学之声作者:医者仁心仁术PPI较组胺2受体(H2RA)抑酸作用更强大、持久。
PPI的应用使许多消化性溃疡患者免受手术之苦,也使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率及对反流症状的缓解率显著高于H2RA。
此外,PPI治疗胃泌素瘤所致的难治性及多发性溃疡、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和应激性溃疡等的疗效也较好。
正因为本类药物目前的广泛应用,许多与之相关的不良事件也逐渐凸显出来,笔者参考文献,对常见PPI的作用机制、药物利弊等问题给予总结,希冀帮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PPI及规范PPI的临床应用。
一、PPI的作用机制PPI,即 H+-K+-ATP 酶抑制剂,其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
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在胃壁细胞内质子泵驱动细胞内,PPI 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与以往传统抑制胃酸药物相比,作用位点不同并有着不同的特点,即夜间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时间长、服用方便,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二、常见PPI种类及用法药物规格用法用量疗程十二指肠溃胃溃疡疡奥美拉唑10mg、20mg20mg,每日一次2-4 周4-8 周兰索拉唑15mg、30mg30mg,每日一次4-6 周6-8 周泮托拉唑20mg 20mg,每日一次2-4 周4-8 周雷贝拉唑10mg 10mg,每日一次6 周8 周替那拉唑40mg 40mg,每日一次4-6 周6-8 周艾司奥美拉唑20mg、40mg40mg,每日一次4-6 周6-8 周三、不同种类PPI作用特点之异同(1)PPI类药物有一些共同特点:①在酸性胃液中很不稳定,与胃酸接触易于破坏,故口服制剂必须外裹保护膜做成肠溶制剂后方可服用;②均从肠道中吸收,与食物同服会影响药物吸收速度,所以主张空腹服用;③小肠吸收后在肝内代谢,由尿中排泄;④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改变了幽门螺旋杆菌生存的内环境而增强了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有关。
质子泵抑制剂的异同
剂泵抑制质子:一、质子泵(protonpump)、质子泵定义:1。
、F-typeV-type三类:P-type、构(phosphorylation)利用ATP,发生使自身P-type磷酸化:载体蛋白Na泵、动物细胞的来转移质子或其它离子,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象的改变型质子泵:存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膜。
PH+-K+ATP酶。
+-K+泵、Ca2+离子泵、 H+过程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特点:转运,H+的最终共同途径酶,是胃分泌质子泵又称胃酸泵,其实质为H+-K+-ATP酶,能在借助的细胞膜。
可逆性ATP它存在于胃壁细胞的光面管泡及分泌小管ATP降解供能逆着膜两侧H的电化学势差而主动地进行H+、K+交换,将H+由内腔转运到外腔,即特异性地将H+泵入胃腔,形成胃内强酸状态。
2、质子泵与胃酸分泌(具体)胃液中H+的最大浓度可达150mmol/L,比血液中H+的浓度高三、四百万倍,因此,壁细胞分泌H+是逆着巨大的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来源于氧代谢。
泌酸所需的H+来自壁细胞浆内的水。
水解离产生H+和OH-,凭借存在于壁细胞上分泌小管膜上的H+、K+-ATP酶的作用,H+被主动地转运入小管腔内。
壁细胞分泌小管膜上的H+、K+-ATP酶又称质子泵(protonpump)或称酸泵。
H+-K+交换是壁细胞质子泵区别于体内任何其它细胞上的质子泵的显着特征。
H+、K+-ATP酶每催化一分子的ATP分解为ADP和磷酸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一个H+从壁细胞浆进入分泌小管腔和一个K+从小管腔进入细胞浆。
H+的分泌必须在分泌小管内存在足够浓度的K+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已知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它的催化下,由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由血浆中摄取的CO2可迅速地水合而形成H2CO3,便OH-分泌后,留在细胞内的H+。
这样,在HCO3和H+随即又解离为H2CO3.和由H2CO3解离的H+结合而被中和,壁细胞内将不致因OH-的蓄积而使pHH2CO3产生HCO则在壁细胞的底侧膜CI并而进入血液。
「药我说」这么多种质子泵抑制剂,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药我说」这么多种质⼦泵抑制剂,别再傻傻分不清楚这么多种质⼦泵抑制剂,别再傻傻分不清楚⽂/⼴州中医药⼤学第⼀附属医院药学部黎志恒主管药师1 什么是质⼦泵抑制剂质⼦泵抑制剂(proton-pump inhibitions,PPIs)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XX拉唑”这⼀类药物。
质⼦泵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和⾮竞争性的作⽤于H+/K+-ATP酶,是⽬前治疗酸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药物,抑酸能⼒远远超过H2受体拮抗剂等传统抑酸药。
2 质⼦泵抑制剂作⽤机制(1)在受体和第⼆信使的作⽤下,位于胃壁细胞分泌管上的H+/K+-ATP酶分解ATP获得能量,通过H+/K+转运机制,将胞浆内H+泵⼊胃腔,再与CI-形成胃酸。
抑制H+/K+-ATP酶的活性即可阻断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2)质⼦泵抑制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聚集在强酸性分泌⼩管中,转化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与H+/K+-ATP酶的巯基共价结合,形成⼆硫键,使质⼦泵失活,从⽽抑制中枢或外周介导的胃酸分泌。
3 质⼦泵抑制剂的适应症(1)⼗⼆指肠溃疡,胃溃疡。
(2)卓—艾综合征。
(3)胃肠吻合溃疡。
(4)反流性⾷管炎。
(5)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炎引起的出⾎。
⾃1988年第⼀个PPI奥美拉唑上市以来全球已经有8个PPI产品上市。
分别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右兰索拉唑和Revaprazan。
具体这⼏个药有什么差异,下⾯由⼀张表来告诉⼤家。
(可点击放⼤)4 质⼦泵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头痛、腹泻、恶⼼、呕吐、肌痛、⽪疹等。
5 质⼦泵抑制剂的注意事项(1)抑酸治疗,PPI是⾸选的药物。
标准剂量,每⽇⼀次,早餐前半⼩时服药。
治疗⼗⼆指肠溃疡疗程4周,胃溃疡为6-8周。
(2)质⼦泵抑制剂主要通过肝脏P450酶系统代谢,竞争抑制经氯吡格雷对CYP450同⼯酶的结合位点,减少氯吡格雷肝内活性代谢产物的转化,使氯吡格雷抗⾎⼩板作⽤减弱,导致⼼⾎管不良事件发⽣。
常见质子泵抑制剂之间的比较
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弱碱性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聚积在强酸性分泌小管中,转化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与H+/K+-ATP酶的巯基共价结合,形成二硫键,使质子泵失活,从而抑制中枢或外周介导的胃酸分泌。
PPI在体内均代谢迅速,药物半衰期(T1/2)<2h ,蛋白结合率较高(>90%),且在组织中分布很少。
主要用于:口服疗法不适用的伴有出血的胃、十二指肠、急性应急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及艾卓综合症。
1. 下列情况列为应激性溃疡的高危人群。
( 1) 高龄( 年龄﹥65 岁) ;( 2) 严重创伤( 颅脑外伤, 烧伤, 胸、腹部复杂、困难大手术等) ;( 3) 合并休克或持续低血压;( 4) 严重全身感染;( 5) 并发MODS、机械通气> 3d; ( 6) 重度黄疸;( 7) 合并凝血机能障碍;( 8) 脏器移植术后;( 9)从药理学角度可以把PPIs分为两代:第一代PPIs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第二代(新一代)PPIs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莱米拉唑等,一代较二代起效时间慢,药效不够强,需多次用药后(即几天后)才能取得最大抑酸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夜间酸突破现象(NAB),不一定能24小时稳定抑酸,服药及进食时间均可能影响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主要通过P450酶系肝内代谢,肾脏排泄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明显。
例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时,要求维持胃内pH值>4的时间不得少于18h,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则需要胃内pH值>6。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维持胃内pH值的时间较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短,因此,后两者在治疗此类疾病上具有更大优势。
采用静脉给予PPI的方法较口服更好。
使用时需注意病因,有报道奥美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黏膜病变引起的出血时疗效最佳,糜烂性胃炎、胃溃疡次之,而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较差。
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理学比较总体比较在疼痛的短期缓解方面,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均优于奥美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 又如CYP450诱导剂如利福平和CYP450抑 制剂如地西泮、胺碘酮、大环内酯类、咪 唑类抗真菌药等可影响质子泵的代谢,从 而影响其血药浓度
五、奥美拉唑特点
• 奥美拉唑为脂溶性弱碱性药物,能特异性 地作用于胃的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 微管胞浆内的管状泡上,即胃壁细胞质子 泵H+K+-ATP酶所在位置,抑制壁细胞分泌 的最后步骤,使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运到 胃腔中去,以致胃液中胃酸量大为减少, 对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很强 的抑制作用。 的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 6、循环系统损害 循环系统损害:质子泵抑制剂可引起心 循环系统损害 绞痛、心悸、心率失常、右束支传导阻滞 及高血压等。 • 7、视觉障碍 视觉障碍:国外报道奥美拉唑可致视力 视觉障碍 障碍、眼损伤、提醒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 病人的视觉变化。 • 8、其他 其他:奥美拉唑可出现口腔粘膜糜烂、 其他 脱发、红斑狼疮综合征、亚急性肌炎等; 泮托拉唑可出现光毒性皮炎等。
奥美拉唑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 奥美拉唑与下列药物有相互作用: • 1、奥美拉唑可提高胰酶的生物利用度,增 强其疗效。 • 2、奥美拉唑与对HP敏感的药物(如阿莫西 林)联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清除HP的疗 效。
奥美拉唑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 3、奥美拉唑具有酶抑制作用,与经肝脏细 胞色素的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如双豆素、 华法林、地西泮、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等) 合用,可使这些药物的代谢减慢、半衰期 延长,但在一般临床剂量本药所起的作用 不大。 • 4、奥美拉唑可抑制泼尼松龙转化为活性形 式,降低其药效。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 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1988年在欧洲上 市,目前已获准在50多个国家上市。国内 外多年临床研究证实,本品对消化性溃疡 确有良好疗效,具有高效低毒、治愈率高、 具有高效低毒、 具有高效低毒 治愈率高、 治愈时间短、耐受性好、 治愈时间短、耐受性好、病人易于接受等 特点。 特点。 • 本品已经作为非处方药上市,是首列从处 方药转为非处方药的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之大不同
PPI之大不同人体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小管膜上的H+/K+-ATP酶又称质子泵或酸泵,能选择性地抑制H+/K+-ATP酶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pump inhibitors,PPIs)已成为一代新型抑酸药物,对胃酸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目前治疗酸相关疾病(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的首选药物。
(一)分类及作用机制:PPIs 的分类,按照其结构特点可分2 种。
类型1: 苯并咪唑类衍生物( 结构式见图1) ,不可逆PPIs,也就是传统的质子泵抑制剂,代表药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部分可逆)。
作用机制:PPI为弱碱性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不易解离,为非活性状态的前药,可通过细胞膜进入到壁细胞分泌管内,遇到PH为2以下的酸性环境,PPI可转化为次磺酸活性体,与H+/K+-ATP酶不可逆结合从而使其失活,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直到新的质子泵产生,壁细胞才能恢复泌酸功能,从而使pH值24h维持稳定。
由于PPIs是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因此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分泌抑制剂。
类型2: 咪唑吡啶替代物( 结构式见图2) ,可逆型PPIs(reversible proton pump inhibitions,RPPIs)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代表药: 盐酸瑞伐拉赞(国内未上市),作用机制: 可竞争性抑制胃壁细胞上质子泵中高亲和部位的钾离子结合位点,抑制细胞浆中的H + 与胃分泌管中的K + 间的相互交换,而达到抗胃酸分泌的作用。
(二)药代动力学不同PPI药代动力学比较不同PPI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特点和剂量调整(三)药理学特点:不同PPI药理作用特点(四)相互作用PPI与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因素:1、抑制胃酸分泌,胃内PH值升高,影响其他药物吸收;固体食物的胃排空涉及一系列消化水解过程,PPI 抑制酸依赖的消化活性,从而延缓胃排空,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
对所有的PPIs:①影响抗真菌药物吸收(伊曲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只有在上消化道的酸性环境中才能吸收);②影响铁剂吸收(铁剂以亚铁离子形式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吸收,胃酸有助于铁吸收,PH升高,铁吸收减少)③增加地高辛吸收:降低胃液酸度, 可能减少地高辛水解,增加其吸收,加重地高辛中毒的危险2、通过肝药酶CYP450 ,影响经其代谢的其他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分类、比较、临床应用及用药监护
需减量,重 度一日剂量 不超过20mg
奥美拉唑 特点 生物利用度 升高,消除 速率减慢 老
兰索拉唑 消除速率减 慢,t1/2延长 50%-100%, 为1.9-2.9h
泮托拉唑 AUC、t1/2与 健康人相似
雷贝拉唑 AUC增加约2 倍,Cmax升 高60%
埃索美拉唑 AUC增加25%, Cmax升高 18%
胃酸分泌示意图:
抗酸剂
中和
质子泵 抑制剂 (PPI)
哌仑西平
H2受体 阻滞剂
丙谷胺
一、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基础
PPI结构中的亚磺酰基在水溶液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极快 分解。常须制成肠溶制剂(片或胶囊),至小肠内溶解再吸
收,以规避酸性的破坏作用
首先与活性质子泵进行结合,达到饱和后,与机体内的被激
活的“静止泵”进行结合。当“静止泵”被饱和后,PPI的 抑酸作用达到最大效应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2015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中国急救医学,2015, 10(35), 865-873 . 2、朱旭星, 王光助, 应光荣,等. 急诊胃镜评价抑酸药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212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 10(8):988-989.
最佳时间:餐前 15-30 min
2、分次用药增加了PPI “捕获”活性质子泵的机率 增加给药次数相比增加单次给药剂量,维持时间相对延长
四、用药监护
(一)提高质子泵抑制剂的稳定性
(1)常须制成肠溶制剂(片或胶囊),至小肠内溶解再 吸收,以规避胃酸的破坏作用 (2)服用时应以整片(粒)吞服,不得咀嚼和压碎,并 至少在餐前30min服用 (3)注射液仅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溶解,不宜应 用酸性较强的溶剂,且须在溶后4h用完
质子泵抑制剂的异同
质子泵抑制剂的异同2009.12.09一、质子泵(proton pump):1、质子泵定义:P-type、V-type、F-type。
P-type:载体蛋白利用ATP磷酸化(phosphorylation)构象的改变来转移质子或其它离子,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动物细胞的Na+-K+泵、Ca2+离子泵、H+ -K+ATP酶。
P型质子泵:存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膜。
特点:转运H+过程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质子泵又称胃酸泵,其实质为H+-K+ -ATP酶,是胃分泌H+的最终共同途径,它存在于胃壁细胞的光面管泡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
可逆性ATP酶,能在借助ATP降解供能逆着膜两侧H 的电化学势差而主动地进行H+ 、K+ ,将H+由内腔转运到外腔,即特异性地将H+泵入胃腔,形成胃内强酸状态。
2、质子泵与胃酸分泌(具体)胃液中H+的最大浓度可达150mmol/L,比血液中H+的浓度高三、四百万倍,因此,壁细胞分泌H+是逆着巨大的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来源于氧代谢。
泌酸所需的H+水。
水解离产生H+和OH-,凭借存在于壁细胞上分泌小管膜上的H+、K+-ATP酶的作用,H+被主动地转运入小管腔内。
壁细胞分泌小管膜上的H+、K+-ATP酶又称质子泵(proton pump酸泵。
H+-K+交换是壁细胞质子泵区别于体内任何其它细胞上的质子泵的显著特征。
H+、K+-ATP酶每催化一分子的ATP分解为ADP和磷酸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一个H+从壁细胞浆进入分泌小管腔和一个K+从小管腔进入细胞浆。
H+的分泌必须在分泌小管内存在足够浓度的K+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已知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它的催化下,由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由血浆中摄取的CO2可迅速地水合而形成H2CO3,H2CO3随即又解离为H+和HCO3。
这样,在H+分泌后,留在细胞内的OH-便和由H2CO3解离的H+结合而被中和,壁细胞内将不致因OH-的蓄积而使pH升高。
质子泵抑制剂的区别
一代较二代起效时间慢 ,药效不够强,需要多次用 药后(即几天后)才能取得 最大抑酸效果,且具有明显 的夜间突破现象(NAB), 不一定能24小时稳定抑酸, 服药时间及进食时间均可能 影响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
服药时间: 胃酸可破坏PPIs,口服制剂均为肠溶剂型,不 能嚼碎和压碎后服用;晨起时胃壁细胞上新生质 子泵最多,因此建议晨起服用;进餐可使质子泵 活化,因此建议早餐前0.5~1h服用,如每日2次 ,另一次应在晚餐前0.5~1h服用。
目前上市的产品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 染、卓-艾综合征和胃食管返流(GERD)等酸性相 关疾病的治疗。 作用机制: H+-K+-ATP酶(质子泵)存在于胃壁细胞中, 是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PPIs属于“前药”,首先 在胃壁细胞中转化为次磺酸和亚磺酰胺(活化物), 然后与H+-K+-ATP酶结合而使酶失活,进而抑制胃 酸分泌,胃蛋白酶分泌同时减少。
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
目前国内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为“铋剂 四联方案”: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疗程为 14d。因为CYP2C19存在基因多态性(快代谢, 中速代谢,慢代谢),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受 CYP2C19酶基因多态性影响小,可优选选用。 用法用量:埃索美拉唑(20mg)或雷贝拉唑( 10~20mg),2次/日,餐前半小时口服。
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PPIs的不良反应不断 被发现并报道,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感 染、微量元素缺失、骨质疏松、增加心肌梗死风 险等不良反应,PPIs造成肾脏损害如急性间质性肾 炎、慢性肾脏病也逐渐得到专家表
常见质子泵抑制剂之间的比较
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弱碱性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聚积在强酸性分泌小管中,转化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与H+/K+-ATP酶的巯基共价结合,形成二硫键,使质子泵失活,从而抑制中枢或外周介导的胃酸分泌。
PPI在体内均代谢迅速,药物半衰期(T1/2)<2h ,蛋白结合率较高(>90%),且在组织中分布很少。
主要用于:口服疗法不适用的伴有出血的胃、十二指肠、急性应急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及艾卓综合症。
1. 下列情况列为应激性溃疡的高危人群。
( 1) 高龄( 年龄﹥65 岁) ;( 2) 严重创伤( 颅脑外伤, 烧伤, 胸、腹部复杂、困难大手术等) ;( 3) 合并休克或持续低血压;( 4) 严重全身感染;( 5) 并发MODS、机械通气> 3d; ( 6) 重度黄疸;( 7) 合并凝血机能障碍;( 8) 脏器移植术后;( 9)从药理学角度可以把PPIs分为两代:第一代PPIs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第二代(新一代)PPIs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莱米拉唑等,一代较二代起效时间慢,药效不够强,需多次用药后(即几天后)才能取得最大抑酸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夜间酸突破现象(NAB),不一定能24小时稳定抑酸,服药及进食时间均可能影响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大,主要通过P450酶系肝内代谢,肾脏排泄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明显。
例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时,要求维持胃内pH值>4的时间不得少于18h,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则需要胃内pH值>6。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维持胃内pH值的时间较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短,因此,后两者在治疗此类疾病上具有更大优势。
采用静脉给予PPI的方法较口服更好。
使用时需注意病因,有报道奥美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黏膜病变引起的出血时疗效最佳,糜烂性胃炎、胃溃疡次之,而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较差。
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理学比较总体比较在疼痛的短期缓解方面,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均优于奥美拉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子泵抑制剂一、质子泵(protonpump):V-type、F-type。
P-type ATPH+泵、动物细胞的Na+-K+泵、Ca2+离子泵、H+-K+ATP酶。
P型质子泵:存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膜。
特点:转运H+过程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质子泵又称胃酸泵,其实质为ATP酶,能在借助ATP主动地进行H+、K+交换,将H+由内腔转运到外腔,即特异性地将H+泵入胃腔,形成胃内强酸状态。
胃液中H+的最大浓度可达150mmol/L,比血液中H+的浓度高三、四百万倍,因此,壁细胞分泌H+的能量,能量来源于氧代谢。
泌酸所需的H+OH-,凭借存在于壁细胞上分泌小管膜上的H+、K+-ATP酶的作用,H+被主动地转运入小管腔内。
壁细胞分泌小管膜上的H+、K+-ATP酶又称质子泵(protonpump H+-K+交换是壁细胞质子泵区别于体内任何其它细胞上的质子泵的显着特征。
H+、K+-ATP酶每催化一分子的ATP分解为ADP和磷酸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一个H+从壁细胞浆进入分泌小管腔和一个K+由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由血浆中摄取的HCO3。
这样,在H+OH-的蓄积而使pH升高。
由H2CO3产生的因此,餐后与大量胃酸分泌的同时,血和尿pH往往升高而出现。
与HCO3交换而进入壁细胞内的CI-则通过分泌小管膜上特异性的CI-通道进入小管腔,与H+形成HCI。
职,分泌充足的胃酸以促进食物的消化。
但由于胃酸的分泌还受到神经、起以烧心感为主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抑酸剂(20世纪80年代普及),在当时被认为可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抑酸在用H2protonpumpinhibitor,PPI)(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重点)PPI是特异性抑制H+/K+-ATPPPI无论对基础胃酸分泌还是各种形式的应激性胃酸分泌,都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抑酸完全、作用强、抑制酸的时间久,疗效显着优于其他抑酸剂(抑酸能力大大超过H2受体拮抗剂(H2-RA)等所有传统抑酸药,从而使消化性溃疡病的治愈率也提高了近20%左右),同时解决了耐受性等诸多问题。
PPIH+/K+-ATP酶的药物必须具有3个结构部分:吡啶环、SO基和苯并咪唑环。
目前几种上市的PPIs多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它通过对吡啶环或苯并咪唑环进行不同的修饰而增强其抑制胃酸的功能)。
二硫键,从而抑制该酶的H+/K+转运机制,不可逆地使酶失活,发挥抑制酸分泌1次,药效可持续24h。
二、质子泵抑制剂的异同自1988年第一个PPI奥美拉唑上市以来,全球已有8个PPI产品上市。
质子泵抑制剂己成为胃酸相关性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
这些PPI产品上市的详细情况请见表。
(一)第一代PPI的开发1、奥美拉唑(omepramzole)钠、镁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苯丙咪唑类PPI,为外消旋混合物(R型和S型两种光学异构体1:1的混合物),为单烷氧基吡啶化合物,与质子泵有两个结合部位。
脂溶性。
①、服药2h后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0.5-1h?。
单剂量的生物利用度为35%,多剂量生物利用度增至60%。
口服后,2小时内排泄约42%,96小时从尿中排出总量的83%。
②、对基础及刺激后的胃酸分泌都有作用,而与刺激物类型无关。
对组胺、受体拮抗剂五肽胃泌素及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2③、可口服或静脉给药。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每日1次,每次20mg,疗程2~4周。
治疗卓1次,每次60mg。
90%以上患者用20~120mg/d 即可控制症状。
如剂量大于80mg/d,则应分2次给药。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剂量为20~60mg/的。
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静脉注射,1次40mg,每12小时1次,连用3天。
奥美拉唑作为高效抑酸剂,近期疗效十分显着,用药后几乎100%的症状得到控制,溃疡愈合,然而远期疗效不佳,复发率高,临床实践证明,治疗后一个疗程,1年内复发率在40%~80%。
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报道最多的为视觉及听觉障碍。
其次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平均发生率为3%,还有头痛、耳鸣等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其他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
对肝脏的毒性有血清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用本品400μmol·L-1·d-1的剂量,2年后约有8%的雌性鼠可发生肝脏新生物或增生性结节。
另据国外报道,服用该药后,人P4501A2免疫活性蛋白及P4501A1酶的活性显着增高,出现严重暴发性肝衰竭。
因此,奥美拉唑另一异乎寻常的现象是,长期用药的病人中发生了萎缩性胃炎,他们的胃似乎有“加速衰老”的表现。
生素B缺乏。
动物实验表明奥美拉唑可引起胃底部和胃体部肠嗜铬细胞增生,长12(40mg/或避免不良反应,美国学者们推荐的“小剂量、短疗程”的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⑤、因为本品可使胃内酸度下降,兰索拉唑在吡啶环4和次磺酰衍生物而发挥作用,可作用于质子泵的结合位点比奥美拉唑多1本品半衰期虽短,但作用时间却很长,这可能是本品选择性进入壁细胞并在此长时间滞留所致。
本品服药24小时后尿排泄率为13~14%。
促进作用,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动物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大白鼠的酸分泌抑制作用比奥美拉唑强2~3倍。
(在吡啶环4位上去甲基并与硫酸盐H+/K+-ATP酶抑制剂。
H+/K+-ATP酶第5、6节段的半胱氨酸作用,形成复合物使酶失活。
泮托拉唑只与两个位于质子泵的质子通道上的半胱氨酸序列结合,而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还分别与质子通道外与抑制作用无关的半胱氨酸序列结合,因此,更高的选择性,在分子水平上比奥美拉唑、生物利用率比奥美拉唑提高7倍,为血浆半衰期为1.18h。
在代谢过程中有一个转硫基作用且对细胞色素P450与其他通过P450酶系代谢的药物伍用时,它的代谢途径可以通过第Ⅱ酶系统进行,从而不易发生药物代谢酶系的竞争性作用,它与其它通过该酶系代谢的药物间的相互影响较小。
(目前已对卡马西平、咖啡因、地西泮、双氯芬酸、地高辛、乙醇、格列苯脲、美托洛尔、硝苯地平、苯丙香豆素、苯妥英、茶碱、华法林和口服避孕药等,均未发现与泮托拉唑有明显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④、因而无需调整剂量,甚至到肾功能衰竭的晚期亦如此。
本品也可用于肝脏损伤的⑤、临床试验表明,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泮托拉唑钠的愈合率高于奥美拉唑。
多剂量研究结果表明,40mg泮托拉唑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最佳剂量。
如果需要使用大于40mg的剂量,本品则显示出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本品无论单次、多次口服或静脉给药,因此每当调整药物剂量时,①、优点:第一代PPI因为经济,花费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PI因为可以引起胃排空延迟、壁细胞肿胀和明显的停药后胃酸分泌反弹,所以临床应用有局限性。
1①、第一代PPI主要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P450(cyctochromeP450,CPY450)的同工酶系统CYP2C19和CYP3A4代谢。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的代谢机制基本相同,故他们能延长地西泮、苯妥英等药物的代谢与排泄。
快速代谢(extensivemetabolisers,EM)型和慢代谢(poormetaboliser,PM)型。
亚洲人群中3%属PM型。
PM患者的CYP2C19清除率低,延迟了对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的清除,所以其血浆中药物浓度较高。
在PM人群中,奥美拉唑的最大血药浓度与EM PPI血药浓度的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患者间抑酸效果的巨大变异。
PPI的2个药理学局限性,即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明显。
2第一代PPI给药时间的不同对其24h抑酸作用有显着的影响。
服药和进食时间均可以影响其药动学和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
晨起服用奥美拉唑(20mg),胃内pH>3的时间约为14h,而在夜间服用同样剂量的奥美拉唑,胃内pH达到同样水平的时间只有9h。
PPI新生质子泵活性强,此时产生大量“活性泵”。
从服用方式来看:所有的PPIH–K-ATP酶结合抑制胃酸分泌。
因此传统的给药建议是在早餐(每d第1次进餐)前15-60min②、PPI治疗的失败:常常是由于违背了上述给药建议,特别是“qn”给药方案,这种给药方案常应用在40%-60%具有夜间胃酸增高的GERD患者中。
(国外有报道就服药方式对173名最近开始PPI治疗的GERD患者进行了调查,只有9.7%的患者按照最佳PPI服药方法(早餐15-60min)用药,27%用法正确(餐前60min)。
)所以我们考虑qd不能有效抑酸与服药时间不当有一定关系。
3①、第一代PPI(GERD)症状缓②、不能24hNAB指应在PPI标准剂量,每2次情况下夜间胃内pH值<4的时间超过60min)。
加大PPI剂量和使用新一代PPINAB发生。
(二)新一代PPI抑制剂1迄今发现至少有3种改善ppi的方法:1PPI的生化特点;23)开发2新一代PPI已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原有同类产品的某些缺陷,同时能增强对GERD对较长半衰期为3.0-4.04小时,为所有PPI中最长的,因而作用也最持久),24小时持续抑酸,昼夜均可维持较高的抑酸水平,夜CYP2C19酶的依赖性小,不⑥不良反应少。
H+K+-ATP较其他药物作用更快(对质子泵的抑制速度快于其他同类产品)、更持久、制酸强度更强。
①、可作用于H+、K+-ATPPPI大,活化的pH范围明显增大,因(国外报道,对健康志愿者24h胃内pH的监测,口服1次20mg,1日1次,连续4d,pH由2.15升高至5.90)。
③、只有极少部分经CYF2C19代谢形成去甲基雷贝拉唑,因此受CYP2C19多态性影响较小,无论在EM或PM人群中,胃内pH达到>4.0时无明显差别。
另外,与华法林、安定、苯妥英、茶碱等合用时不会发生相互作用,是较安全的质子泵抑制剂。
(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对肝脏CYP450酶系统的亲和力较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弱,在影响其它药物新陈代谢方面则大大改善,使药物治疗变得更加安全)。
PPI抗HP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PPI可抑制肝的三磷酸腺苷酶活性,PPI可与抗生素发挥协同作用,许多抗生素在体外有很强的HP能力,但因不耐酸而在胃酸中易被降解,不能充分发挥作用,PPI可使胃内pH值升高,使不耐酸的抗生素能发挥最大的杀菌效应。
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具有体外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57~3.13mg/ml雷贝拉唑除了抑制细菌尿素酶外还能与HP的许多其他分子结构结合。
除此之外,奥美拉唑是R型和S型两种光学异构体1:1的混合物,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把药效差的R异构体剔除后,其抑酸作用大大增强,药内酸度大于4的时间更长。
临床试验表明,其对胃酸分泌的抵制作用明显高于奥R型异构体高。
②、埃索美拉唑S型和奥美拉唑R异构体主要由肝细胞色素CYP2C19和CYP3A4介导,但对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能力弱于奥美拉唑和其他的R型异构体,且两种CYP2C19的代谢,但同时被CYP3A4代谢的比例也明显大于奥美拉唑,因此,受CYP2C19响小,生物利用度和血浆浓度较奥美拉唑或R型异构体为高,单次口服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2h③、虽然埃索美拉唑的代谢也主要通过CYP2C19,其余的则通过CYP3A4,但由于此二酶介导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代谢的比例不同,可能这两种PPI与酶相对亲和力有别,故对药物相互作用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