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PPT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 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 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 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 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 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 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 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诗人由 自己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 牛山堕泪的故事。齐景公有感于人生 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而落泪。杜 牧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不必象 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流涕,但实际 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 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 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 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 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杜牧,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在诗 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 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 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 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 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 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 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 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 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 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 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 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 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 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 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 官至中书舍人。
问: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 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 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 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 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 毕竟就在眼前。
颔联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难逢”反衬 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诗人兴致勃勃 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 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 失落。
颈联是慰客自慰,感情的转折由隐而显。 诗人对好友说,乘这个人世难逢的好日子 举杯痛饮吧!只管饮得酩酊大醉,不用在 登临时因夕阳西下而生人生迟暮的感伤。 要及时行乐.一个是远州刺史,一个是失意 处士,二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身处逆 境,他们只好故作旷达。
这两联都是写旷达,但这种旷达 却是从尘世的悲愁中引出。所以, 这里的旷达,不过是悲愁中的一 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可以说, 这是故作达语。比起直抒悲愁来, 更加含蓄、深沉。诗中的这种感 情,正是杜牧一生潦倒、悒郁、 怀才不遇的反映。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 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 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人们登山, 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 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 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 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问:两句中哪个词用得好?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 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 用
“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 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 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 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 入了一股兴奋剂。
首联描绘了满目秋景,游兴勃勃。诗
人登山游目览观所见。“涵”字极有气 势,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 察万类的空灵秀美。从山上俯视数里外 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 似乎都沉浸在江中,融成一幅和谐明媚 的图画。 一字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 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 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 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
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 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 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 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 怨恨。
“客”此指诗人好友张祜。
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适开口 笑”,是《庄子·盗跖篇》的典故,说 人的一生,常常是处在痛苦悲愁这中, “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 而已”,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悲愁相 继,难得一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 何逊的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 插花表示旷达。这在唐代可能是很流 行的做法。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间值得一笑的事太少了,(显然作者 终日郁郁寡欢)难得遇朋友开怀畅饮就笑 笑吧。古有九九插茱萸,那我就不那么没 创意了,秋天菊花多,我还是在头上插满 菊花再回家好了。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可怜佳节却只有一个朋友来陪,没有亲人, 何不喝个大醉来安慰自己呢。更可惜的是 原本我想爬到山顶,可是由于速度慢,爬 到一半就天黑了,真可恶。
全诗诗人的旷达,表现为自慰自遣, 诗人的愤郁,寄情于山水自然。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 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 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 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 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 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 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 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 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 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 不佳的深刻原因。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 饮菊花酒的习俗。齐山,在池州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县东 南,山脚下有清溪,清溪由此北流数里入 长江,是江南名胜之地。这首七律是唐武 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 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当时他特 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 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