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岱宗:泰山的别称 2、未了:没有尽头
3、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钟:聚集
4、决:裂开。眦:眼眶。
泰山应该说是中华 文化史一个局部缩影。 ——郭沫若
•1 •2 •3 •4 •5 •6 •7 •8
南天门
泰山溪水
泰 山 溪 水
十八盘
南天门
下列句子是怎样既生动又简洁地描绘泰山美景的?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答:“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 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 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2、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答:“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 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 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第三段重点写( 观日出 )的过程及 日出的景象。
时间: 戊申晦,五鼓(月底这天的五更) 地点: 日观亭 顺序: 待日出 日正出 日出后
日正出
日出后
• 第三段 • 稍:渐渐 一线异色:像一条条线似的 呈现出不同颜色 日上:太阳升起 承: 承接 或:有的人、有的山峰 • 观泰山日出(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变化) •
• 2 动静结合,气象万千 • 泰山冬季本是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 雪光映照蓝天的一片静景,但作者运用了 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变静为动,一洗 寒冬游山的孤寂之感:“苍山负雪,明烛 南天。” • 泰山高耸入云,山间云雾时聚时散,飘 浮不定,实为动景,而作者将其描绘成一 幅静态山水画,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宁 静气息:“半山居雾若带然。”
答: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 景象。“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 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 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 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二、依照课文第三段填空。
戊申晦,( ),与子颖坐日观亭,
( )。( 下皆云漫,稍见( 极天云一线异色,( 如丹,( 也。回视日观以西峰,( 绛皓驳色,( )。
大风扬积雪击面 日出前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列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 日出时 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回观日观以西峰 日出后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色 彩 点 染 ———— 绚 丽 壮 美
日出前
È È È ±
日出后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泰山——五岳独尊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 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古称 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衡山、西岳 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泰 山 为五岳之首。是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是 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 当作神的化身,给它加上许多封号,到处建 庙塑神、刻石题字,加上泰山本身风景优 美,于是泰山便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 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文章要点 有关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课文各段主要内容 作者登山路线 文章写了哪些人文景观 文章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 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变化 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 有关古文化常识
• 第一段 • 阳:山南或水北
• • •
阴:山北或水南 当:处在某地或某时
交代泰山与日观峰的位置
简析并背诵第一段: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c )
• A.汶( wé n )水 • B 樗( cū )蒲 • C瀑( pù )水 D徂( cú )徕
南麓( lÙ ) 石磴( dè ng ) 石罅( xià ) 须叟( yú )
2、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极天云一线异色(A ) A尽 B尽力 C至多 D非常 (2)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 ) A 成分不纯 B 辨正是非 C不允其议 D 颜色错杂 (3)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 B A 不正 B 偏僻 C冷僻 D僻静
)。亭东自足 )者,山也。 )。日上,正赤 ),或曰:此东海 ),( ),
• 第四段 • 僻:偏僻 不当道:不在路旁 及: 来得及 • 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 以日观亭为参照物,写其周围的建 筑群,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 • (岱祠 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 道中石刻)
岱 祠
东 岳 大 帝 庙
碧 霞 元 君 ( 东 岳 泰 山 天 仙 玉 女 )
• 有关的古文化知识 • 1 阳与阴 • 山南水北为阳:泰山之阳 • 山北水南为阴:其阴 • 2 朔、晦、望与既望 •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 望:阴历每月十五 •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 3 古代纪年月日法 • (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皇帝 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 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2)干支纪年法: •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 癸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 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也 可以用来纪日。纪年,例如,丁卯三月;纪日, 例如,是月丁未。 • 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句是( D)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 的南面为“阴”。 •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 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 泛指城墙。 •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 末一天为“晦”。 •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 3 叙事简练,语言形象 • 全文仅六百多字,却充分表现了雪 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 例如: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用 “山多石,少土……雪与人膝齐”寥寥 数语便将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 色描绘出来了。写登山 情景,用“道中 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就不仅简洁, 而且生动形象。
碧霞元君祠
道中石刻
秦泰山石刻
唐泰山石刻
石多平方 利于刻字
姊妹松
五大夫松
飞来峰
一线天
•第五段 •石罅:石缝 平顶:指树顶是平的 迹: 指鸟兽的足迹 日观:日观峰 •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 冬季泰山景色的特点: •三多: • 多石 (石)多平方 多松 •三少: • 少土 (石)少圜 少杂树 •三无: • 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 数里内无树
概括介绍了( 泰山 )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势, 点出( 日观峰 ),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
泰山
日观峰
第二段写登山的过程. 1、京师(乘)—(历…)—(穿…)—(越…)—(至于)泰安 (第一层:交代时间、气候、路线。) 2、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巅 (第二层:登山的经过。) 3、写雪景、夕照、城郭、山水、云雾等景致,构成风景画。 (第三层:山顶所见。)
山多石, 少土。 石多平方, 少圜。
少杂树, 多松, 生石罅, 皆平顶。
思路
交 代 泰 山 位 置 记 述 登 山 过 程
描 绘 日 出 美 景
返 记 wenku.baidu.com 文 景 观
补 写 自 然 景 观
本文主要表现手法 • 1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 本文对景物很少直接描写,而是抓住景 物特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 例如:写泰山高峻,主要借人在山顶 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 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作者在严 寒中登山,全文无一“寒”字,但“大风 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 迹”都足以使人想出寒冷的程度。
• 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
• • •
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 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例如1999年,1999÷10,余数为9,93=6,天干为已;1999÷12,余数为7,73=4,地支为卯,1999年就是已卯年。 •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01年,2001÷10,余数是1,加上10 等于11,11-3=8,天干为辛;2001÷12,余 数是9,9-3=6,地支为巳,2001年就是辛 巳年。 • 如果余数-3得0,就是天干或地支的最末 一位。例如1995年,1995÷10,余数为5, 5-3=2,天干为乙;1995÷12,余数为3,33=0,地支为亥,1995年就是乙亥年。
3、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1)最高日观以西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2)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3)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4)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A(1)(2)是山峰名,(3)(4)是亭名 B(1)(3)指山峰,(2)(4)指亭 C(1)(3)(4)是山峰名,(2)指亭 D(1)(4)指山峰 (2)(3)是亭名
登泰山记
姚鼐
文学常识
1、姚鼐:(清 )代( 桐城 )派古文家,其书斋名 为(惜抱轩 ),故作品集为《惜抱轩诗文集 》。本 文是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的路线 ) 泰山的美景 观日出 和( ),( )一段尤其精彩。
2、桐城派是( 清 )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方苞 刘大魁 其创始人是( ),( )和姚鼐继承 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 桐城三祖)。 其文章内容多为宣传( 儒 )家思想。
•
秋末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 如瀫。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注目久 待,苦日不至。才一转瞬,忽露半体若月 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 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 次如瓶,次如罍、樽,次如葫芦,上黄白。 下赤紫,作薄蚀状;又次如葫芦、罍、瓶 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 蒙,蝉蜕即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射。 动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 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 长可竞天,殆海水也。 • ——摘自清代孔贞瑄《泰山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