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爱这土地》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合集下载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分析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分析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分析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诗人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艺术。

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

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也可以讲是他另外一个生命,而且爱国主义是艾青创作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比如他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复活的土地》等,都汇集着他对土地的爱,对国家的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受蹂躏而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还这样写道:“中国/我们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在《乞丐》中这样写道:“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这里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

在《复活的土地》中这样写道:“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旋流着/将是战斗的血液。

”在这里“土地――农民”的复活,随着历史的前进,诗人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所以作者“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赏析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赏析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赏析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一首著名的诗歌,它在人们的心中激起了热潮,使人们感受到爱国之情。

此曲以艾青清晰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中国祖国的热爱。

诗歌一开头就用“啊,祖国大地”来形象地表达艾青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更突出了“祖国”的重要性。

他以深情入骨的诗句“啊,祖国大地,一片热血涌动”,明确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诉说着充满激情的爱国之情。

他将其诗句“万水千山,大江南北”结合,比喻中国的地理环境,赋予它神圣的气息,形成一个宏大的画面,从而让人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他的热爱之情。

此外,艾青在诗歌中还结合了历史,表达了关于爱国的思想。

他写道:“祖国古朴,一片绿茵茵,历来千秋一紫禁城,无数英雄奋进去”,表达了他对祖国历史的眷恋和尊重,赞美了古往今来为祖国而奉献的英雄们,称赞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艰难坎坷,仍然勇敢坚强的精神。

艾青用朴素的文字为爱国情怀注入温暖,在轻松的语言中表达了热烈的情感。

他的诗歌打动了无数的爱国者,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把爱国之情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别人,而且他们认为,只有热爱祖国,才能让自己成为个性鲜明的中国人。

“我爱这土地”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全国人民,它动人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思,挥洒着热血的爱国之情,使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祖国,热爱自己的国家,让祖国更加崇高、美丽与神圣。

艾青的诗歌,
让我们能够更清晰的感受到,在我们的心中,爱国之情永远不会消失。

我爱这土地 艾青赏析

我爱这土地 艾青赏析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充满深情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无尽的热爱和对土地的眷恋之情。

下面将从背景介绍、深入分析、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名家点评以及个人观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赏析。

一、背景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

他擅长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诗歌创作相结合,以深沉、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对祖国、人民和生活的热爱。

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篇。

二、深入分析这首诗以“假如”开头,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形象地描绘了鸟儿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祖国的美好愿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炽热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挚爱。

三、主题思想《我爱这土地》的主题思想是爱国主义。

诗人通过自己与鸟儿的比喻,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他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比作鸟儿对土地的眷恋,即使死后也要将自己的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祖国的深沉之爱。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忧郁基调,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启示意义。

四、写作手法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反问等。

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个人情感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

例如,“嘶哑的喉咙”和“泪水”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感慨。

五、名家点评《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赞誉。

著名作家茅盾曾评价这首诗:“一首描述爱国主义情操的诗,语言质朴而感情浓烈,是艾青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著名诗人郭沫若也曾赞扬这首诗:“艾青的诗,永远是清新的、感人的,他的人永远是那样朴素、诚挚,他的风格永远是那样地沉着而鲜明。

从意象层面解读《我爱这土地》

从意象层面解读《我爱这土地》

从意象层面解读《我爱这土地》相对于其它的文本来说,诗歌的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其只有通过意象的建构,才能实现对诗歌的理解。

1938年,现代诗人艾青创作出短诗《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何一个热爱诗歌的读者,都能够在对这首诗的阅读中获得新的认识。

这种认识不仅来自于诗歌的文字本身,更来自于读者阅读诗歌之后所形成的表象。

这种表象的获得是以意象作为支撑的,两者之间是形与魂的关系,表象是抽象思维的工具,阅读诗歌所需要的思维正是抽象思维。

表象的形成除了要获得具体事物的支撑之外,想象在表象建构的过程中也能充分发挥作用。

想象与意象密不可分,运用意象来解读诗歌,本身也是一个借助于想象,然后将想象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

对于《我爱这土地》来说,作者以鸟的形象唱出对陷于深重苦难中的祖国大地的深沉热爱。

从意象的角度来看,诗中鸟的意象因其形象模糊而具有不确定性,形成泛指与共名,诗中土地的意象也有着更多的指代。

通过从内外视角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然后研究这些意象的叠映,就可以看出鸟的意象与土地的意象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相背离的,而是有着共同的指向,从鸟的意象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地的强烈情感。

那么,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研究鸟与土地的意象,就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用意象解析《我爱这土地》用意象解析《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其价值在于可以超越诗歌文字表面的意思,去更好触摸诗歌的内涵。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象可以说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

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通过意象完成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

站在私人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認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而作为后来的解读者,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对诗歌的准确解析,才能完成对诗人创作脉搏的准确把握。

艾青诗选我爱这土地主旨

艾青诗选我爱这土地主旨

艾青诗选我爱这土地主旨
艾青是一位热爱祖国的诗人,他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深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尽思念之情。

他的诗歌主旨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和对祖国土地的赞美。

首先,艾青的诗歌主题之一是爱国主义。

他对祖国的热爱贯穿于他的诗篇中,他展现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的精神。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向往。

例如,在《黄河颂》一诗中,他以崇高的感情赞美了伟大的黄河,将黄河与祖国的光荣和历史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崇敬之情。

其次,艾青的诗歌主题之一是对土地的赞美。

他将土地视为祖国的象征,赞美土地的丰美和伟大。

他的诗歌中常常描述农民辛勤耕耘的情景,歌颂了土地给予人们生活的力量和希望。

在《黄土高坡》一诗中,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贫瘠的黄土地貌,但他却将土地崇高地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深喜爱和对祖国的无尽热爱。

总之,艾青的诗歌主旨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和对土地的赞美。

他通过对土地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祖国民族精神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土地的珍视和对农民的崇敬。

他的诗歌展现了一个爱国的诗人热爱祖国的心灵世界,激励着读者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和珍视。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分析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分析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分析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诗人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艺术。

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

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也可以讲是他另外一个生命,而且爱国主义是艾青创作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比如他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复活的土地》等,都汇集着他对土地的爱,对国家的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受蹂躏而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还这样写道:“中国/我们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在《乞丐》中这样写道:“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这里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

在《复活的土地》中这样写道:“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旋流着/将是战斗的血液。

”在这里“土地――农民”的复活,随着历史的前进,诗人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所以作者“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美丽的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大地的广袤和它所孕育的美景。

如诗中描述的“蓝天白云”,“远山如墨”,“河水碧波荡漾”,给
人以宽广开阔、清新纯净的感受。

2. 丰富的人文历史:诗中隐约出现了土地上的人文历史,暗示了这片土地承载了无数前人的汗水和奋斗。

如诗中描绘的“千
年地轴运转不辍”,“因果循环,生生不息”,显现出了土地拥
有悠久的历史和繁盛的人文底蕴。

3. 热爱和归属感:诗人倾注深情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归属感。

土地给予了人们生存和繁荣的条件,也成为人们的根和依靠。

诗中的“这片土地是我永恒的归宿”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和依恋。

4. 土地的坚韧和韧性:诗中描绘了土地的坚韧和韧性,暗示了它能承受各种磨难和挑战。

诗中的“风雨洗礼,泥泞崎岖”表现了土地面临困难时的坚强和勇敢。

总之,《我爱这土地》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热爱归属感等意象,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深情感和对土地坚韧性的赞美。

赏析《我爱这土地》的意象

赏析《我爱这土地》的意象

赏析《我爱这土地》的意象
哎呀呀,《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太有意思啦!
诗里的“土地”,那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块地哟!它就好像是我们的家,是我们最温暖、最安心的港湾。

当诗人说爱着这片土地,不就跟我们爱着自己的家一样嘛!无论家里是破破烂烂还是漂漂亮亮,我们都爱它,对不对?
还有“河流”,那奔腾不息的河流,不就像我们的梦想和希望嘛!一直向前流淌,永不停歇。

就像我们心里想着要成为超级厉害的人,那个想法就一直往前冲,谁也挡不住。

“风”呢,呼呼吹着的风,多像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呀!有时候风轻轻柔柔的,就像小困难,我们轻松就能应对;有时候风刮得呼呼响,那就是大难题啦,可就算这样,我们也不能被吹倒,是不是?
“黎明”,哇,这可是最让人期待的啦!它就像黑暗过后的光明,就像我们努力了好久好久,终于迎来成功的那一刻。

每次想到黎明,心里就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你看,诗人把这些意象放在一起,就好像在给我们讲一个特别动人的故事。

我跟小伙伴们讨论这首诗的时候,大家都特别激动。

小明说:“这土地就是我们的根,没有根,我们能长成大树吗?”
小红接着说:“那河流就是我们的勇气,带着我们一直向前冲!”
我也忍不住喊:“风虽然有时候让人头疼,可也是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的机会呀!”
我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讨论越觉得这首诗太棒啦!
在我看来,这首诗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是告诉我们,不管生活中有多少困难,我们的家,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希望,一直都在。

我们要像爱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样,爱这片土地,爱这土地上的一切。

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永远的依靠!。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首《我爱这土地》,以朴素而真挚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对祖国土地的深情厚爱,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诗的开头,诗人将自己假设为一只鸟,一只哪怕喉咙嘶哑也要歌唱土地的鸟。

这种独特的视角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瞬间感受到诗人那炽热的情感。

鸟通常是自由、灵动的象征,但在这里,这只鸟却因对土地的热爱而甘愿承受痛苦,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种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情感的深沉和坚定。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诗人通过对土地、河流、风的描绘,展现了祖国大地所遭受的苦难和磨难。

暴风雨打击着土地,象征着祖国遭受的侵略和蹂躏;汹涌的悲愤的河流,仿佛是人民心中压抑的愤怒和痛苦;无止息的激怒的风,暗示着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从未停止。

这一系列的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那个充满苦难和悲愤的时代背景。

然而,在这黑暗和痛苦之中,诗人并没有陷入绝望,而是看到了“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黎明象征着希望和光明,它是诗人心中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诗人依然坚信祖国终有迎来光明的一天。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愿与土地融为一体,生死相依的决心。

这种彻底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毫无保留的,是至死不渝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直抒胸臆,自问自答,将内心深处对祖国土地的热爱毫无掩饰地展现出来。

那饱含泪水的双眼,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太过深沉,以至于所有的痛苦、悲愤、希望都化作了泪水。

从诗歌的语言上来看,艾青摒弃了华丽的辞藻,采用了朴素、平实的语言。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展开了一系列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抒发。

诗的开头,诗人把自己假设为一只鸟,这一独特的视角令人眼前一亮。

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俯瞰着大地,能更直观地感受这片土地的一切。

而这只鸟哪怕“嘶哑了喉咙”,也要歌唱,这种执着和坚定,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那股强烈的情感力量。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在这里,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描绘出了祖国当时所遭受的苦难和人民的悲愤。

而“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象征着希望和光明,是诗人心中对祖国未来的期待。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痛苦,以及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哪怕是生命,死后也要与祖国的土地融为一体。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那饱含泪水的双眼,是因为对祖国的爱太过深沉。

这种直白而强烈的情感表达,没有丝毫的掩饰和做作,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诗人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从语言上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深情。

艾青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贴近大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分析,虽然不像传统诗歌那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但整首诗在节奏上却有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比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读起来有一种舒缓而坚定的节奏,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得益彰。

《我爱这土地》赏析(篇)

《我爱这土地》赏析(篇)

《我爱这土地》赏析(2篇)
忧郁的诗绪深沉的爱国主义
——《我爱这土地》赏析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
主题:艾青是一个吃农妇的奶长大的、深深感染了农民式的忧郁的人,这种来自土地耕植者的忧郁又强化了他
对土地怀有着的永恒的忧患感。

他的诗关注的始终是和土地合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诗集《北方》中的诗篇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显示了他从土地系列意象所延伸出来的象征义。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诗人把自己比成一只鸟,表示要不倦地为祖国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而深情地歌唱,即便是死了,也要整个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往情深地抒发了对祖国、民族、土地的真挚深沉的热爱,像誓词一样严肃,像热血一样庄严。

发表后,立即对诗坛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艺术特色:
首先,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显示了其抒情个性的独特。

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赏析赏析1朴实意象凝聚深爱,悲怆诗句道出真情——《我爱这土地》赏析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

我们学习这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掌握: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意象即意境。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

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

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

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

诗歌《我爱这土地》解读

诗歌《我爱这土地》解读

诗歌《我爱这土地》解读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与象相融合所创造的可感可触的景象。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

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

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

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要唱破喉咙,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土地这种意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

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首《我爱这土地》,以朴素而深沉的语言,倾诉了对祖国大地真挚而强烈的热爱,读来令人动容。

诗的开头,诗人将自己假设为一只鸟,一只哪怕喉咙嘶哑也要歌唱的鸟。

这一独特的意象选择,瞬间拉近了读者与诗人情感的距离。

鸟通常是自由、灵动的象征,而在这里,这只鸟却执着地歌唱,哪怕声音已经嘶哑,这种不顾一切的倾诉,凸显出诗人内心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已经到了无法抑制的程度。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诗人连续用三个排比句,描绘了土地所遭受的苦难,河流所承载的悲愤,以及风所蕴含的激怒。

这些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土被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诗人对祖国的爱依然坚定不移。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诗是整首诗的转折点,也是希望的象征。

黎明代表着黑暗的结束和光明的到来,尽管当时的祖国满目疮痍,但诗人依然坚信未来会有美好的一天。

这种在痛苦中怀揣希望的情感,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土地的不可分割。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与祖国的分离。

即使生命消逝,也要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这种至死不渝的爱,震撼人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爆发。

泪水不是软弱的象征,而是深沉爱意的流露。

正是因为爱得如此深沉,才会为祖国的苦难而痛心,为祖国的未来而担忧。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艾青运用了简洁而质朴的词汇,没有华丽的修饰,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特点及意境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特点及意境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特点及意境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诗中的意象包括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

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

“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

“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然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我爱这土地》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诗歌意象的特点

我爱这土地诗歌意象的特点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艾青的诗歌作品,全诗以“土地”为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地的爱恋和不舍。

诗歌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总之,《我爱这土地》以“土地”为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沉爱意。

《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赏析
三、升华土地情结。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一、点出土地情结。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我爱这土地》导读(曹津源)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作品分析:
主题:艾青是一个吃农妇的奶长大的、深深感染了农民式的忧郁的人,这种来自土地耕植者的忧郁又强化了他对土地怀有着的永恒的忧患感。他的诗关注的始终是和土地合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诗集《北方》中的诗篇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显示了他从土地系列意象所延伸出来的象征义。《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诗人把自己比成一只鸟,表示要不倦地为祖国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而深情地歌唱,即便是死了,也要整个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往情深地抒发了对祖国、民族、土地的真挚深沉的热爱,像誓词一样严肃,像热血一样庄严。发表后,立即对诗坛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

《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我爱这土地》的意象艺术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11月17日。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初版)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这是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

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

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

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艾青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的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

”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中国的农民的: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

“大堰河”,作者说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她又是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的。

这样的描述是来自生活的,但同时又赋予了“大堰河”以某种象征的意义,简直可以把她看作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

作者在描述“大堰河”的命运时,所强调的依然是她的平凡性与普遍性:不仅她的欢乐是平凡的,就是她的苦难也是平凡的、普遍的。

这是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的养育者的形象:沉默中蕴涵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

这样,在艾青的笔下,“大堰河”成了“大地”“母亲(乳母)”“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与纠结)。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艾青的诗的宣言书: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
的中国普通人民,他(她)们的生命存在。

在以后的诗里,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

于是,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乞丐》),这里的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

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复活的土地》)。

随着历史的前进,诗人终于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云从东方来,天下雨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雨洒着冀中平原”,“到处都淋着雨水,到处都好像在笑”(《春雨》)。

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

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光明颂是《向太阳》与《黎明的通知》。

《向太阳》全诗九节,共分四个段落。

一至三节,“我”从昨天来:“昨天”我生活在“精神的牢房里”,“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为无止的噩梦所纠缠”——这是对旧中国人民命运的高度概括。

四至五节,正面唱出了太阳之歌。

这是“现代化城市”里的“太阳之歌”,诗人所要追求与表现的是现代化社会的新的理想,因此,人们从太阳里所受到的启示是:创造性劳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革命。

六至七节,歌颂“太阳照耀下”的抗日解放战争新时代里,祖国山河的苏醒与人的新生。

诗人着重抒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兵、少女、工人及士兵的形象,写出了他们新的精神面貌。

八至九节,转向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新时代里灵魂的改造:与寂寞、彷徨与哀愁告别,勇敢地走向太阳,走向新生活。

这首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

《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的时代的来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在这里,诗人正是一个时代的预言者与理想世界的呼唤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