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1. 课程背景介绍- 介绍归因理论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引入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和意义。

2. 目标设定- 理解归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 掌握归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提高个体对问题归因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3. 教学内容- 归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内部和外部归因的区别与例子。

- 个体归因风格的分类和特点。

4. 教学过程4.1 引入环节-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归因偏差。

- 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因方法。

4.2 知识讲解- 分步骤介绍归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

- 解释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区别,并给出相关案例进行比较。

- 介绍个体归因风格的分类,如乐观和悲观归因等,并阐述其特点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3 学习活动-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和分享个体归因风格的案例,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 情景模拟:提供一个问题场景,让学生在小组中运用归因理论,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能解决办法。

4.4 提示和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归因多样性,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解释和评估方法。

- 分析正确的归因方法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5. 总结与反思-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归因风格,以及如何运用正确的归因方法来提升心理健康。

- 提供反思问题,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进一步思考。

6.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 以一个日常生活问题为例,运用归因理论分析其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7.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或期刊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归因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 引导学生关注归因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备注:此教案为简要示例,具体教学过程和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心理健康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多种角度看自己合理归因做自己教案自我合理归因在小学心理健康中的多种角度探析引言:自我合理归因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成功或失败所产生的原因的解释。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归因是培养孩子积极心态,促进他们发展自信、独立和自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自我合理归因在小学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一、教育角度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自我合理归因有着深远影响。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培养他们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下面将从目标设定、鼓励与反馈以及建立自信三个方面来阐述教育角度对自我合理归因的影响。

1. 目标设定: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鼓励他们分解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定可行的计划。

这样的目标设定和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合理归因。

2. 鼓励与反馈: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反馈。

积极的鼓励能够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信心,而正确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通过正确的鼓励和反馈,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而形成积极的自我合理归因。

3. 建立自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从失败中寻找经验和启示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或面对挑战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努力和策略能力,并从中得到肯定和激励,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合理归因。

二、家庭角度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自我合理归因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家庭角度对自我合理归因的影响。

1. 家庭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他们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合理归因。

2.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对孩子的自我合理归因起着重要作用。

四年级心理健康 归因训练营教案

四年级心理健康 归因训练营教案

四年级心理健康归因训练营教案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我们将在四年级开设心理健康归因训练营课程。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教学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归因理论,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心理健康归因训练营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教育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挫折、困难与成功。

通过训练,学生将能够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并通过积极正面的归因方式提升自我调控与适应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观念,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与努力是直接相关的。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调节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提高与他人的和谐相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归因理论概述1.1归因概念和基本原理1.2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的区别和联系1.3固定和可变归因的认知2.归因理论在学习中的应用2.1成功的归因方式2.2失败的归因方式3.归因理论在情绪调节中的应用3.1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的归因方式3.2如何改变消极思维方式4.归因理论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4.1他人成功的归因方式4.2他人失败的归因方式4.3怎样改善人际关系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通过描述真实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归因理论的兴趣。

2.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深入理解。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自主探究不同归因方式的优缺点,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分享。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归因方式下的情境,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理解。

5.案例分析:教师选择一些生动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让学生将归因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6.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归因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游戏活动:以游戏方式巩固学生对归因理论的理解,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目标:学习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方法,了解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时间:2小时
教学内容:
1. 引入(10分钟)
- 使用真实案例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思
考这些问题可能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30分钟)
- 介绍合理归因的概念和定义。

- 解释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心理
健康问题。

- 解释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区别,并展示示例。

3. 案例分析(40分钟)
-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可能的归因方式,讨论
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思考为什么我们倾
向于使用某种归因方式。

4. 归纳总结(20分钟)
-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答案,总结归因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 提醒学生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如何运用合理归因来改善心
理健康。

5. 小结和展望(10分钟)
- 复习本堂课的重点和要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合理归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学方式: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探讨。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成果评估、个人思考总结。

教学资源:多媒体投影、案例分析材料。

注:教案不含标题,仅为教学内容的描述,以避免标题相同的文字。

第十课+《积极合理归因》教案 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第十课+《积极合理归因》教案 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积极合理归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积极合理归因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2.学会用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来分析问题;3.学会用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自信心;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积极合理归因的概念和作用;2.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3.积极合理归因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积极合理归因的概念和作用;2.如何让学生掌握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3.如何让学生能够运用积极合理归因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和思维方式,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和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积极向上的图片或视频,如一位成功的运动员拿到金牌、一个学生在班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例并思考,背后的积极因素是什么?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想法,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

Step2:讲解积极合理归因的概念和作用教师通过使用PPT或白板,向学生详细介绍积极合理归因的概念和作用。

教师解释积极合理归因是一种思维方式,指将成功或积极结果归因于个人的努力、能力和态度,而不是外部因素。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积极合理归因对个人的影响,如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等。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积极合理归因的概念和作用,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他可以将这个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能力和态度,而不是归因于运气、老师的好感等外部因素。

学会正确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案

学会正确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案

学会正确归因教案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第八课)一、教学目标:了解归因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归因,树立自信。

二、教学环节:(一)课堂导入:如果你最喜欢的电影演员演了一部非常糟的电影。

你会怎么解释呢?有几种可能的理由,例如:也许他那阵子身体状况不佳,也许他家里突然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也许他因为搭档太差劲,而不能发挥如意。

也许他本身就是一个并不高明的演员。

他以前的成名全是偶然。

如果你选择了前三个之类的非赏演技的原因,你还会喜欢那个演员,如果是最后一个归因,你肯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喜欢他了。

换一个主人公,你有一次考得特别好,你又会怎么解释?碰的?还是你那天心情特别好,意外?还是你终于考出了真实的水平了?如果你把考好的原因归为前两因类,则你不会更从地对自己有信心,对运气一类的,你会因此对自己更有信心。

这两例都说明了同一行为不同归因的不同效应。

我们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往往会寻找自己和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就叫“归因”。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归因理论”。

提问:你们对这次月考满意吗?那么你们是如何归因的?是稀里糊涂地让它过去,还是真正地学会吃一堑长一智呢?其实,我认为:输或赢都要明明白白,只有明白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你才能有的放矢。

(二)新课讲解:1、现在,我请大家写下你们这次考试失败或者成功,原因是什么?将认为自己失败的与认为自己成功的分开。

根据反馈来分析,向学生解释正确归因的方法。

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易是分析学习或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有自信心的人把成功的原因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强,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不努力。

认为自己要努力程度到了自己必定成功。

相反,缺乏信心的人,常把成功的原因的归为运气好,任务容易、自己无法决定的外部因素,而把失败归结为自己能力差甚至无能。

(积极归因:当失败时,要告诉自己“这次失败是因为我的努力不足,我的能力是足够的,只要我努力了,无论下次任务有多难,我都可以战胜困难”)2、指导学生阅读林肯的故事,并在每次失败中找出可能的原因。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1. 引言1.1 什么是积极归因积极归因是指将成功归因于个人的努力,能力和行为,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的因素,比如运气,环境等。

这种积极的归因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当孩子学会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时,他们会更加愿意去努力学习,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能够带来成功。

积极归因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持的态度。

通过积极归因,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孩子积极归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还在于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2 为什么要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个拥有积极学习动力的孩子会更加勤奋、自律和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

这种动力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强,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该重视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在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的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更好的发展。

2. 正文2.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的重要一环。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信。

一个自信的孩子会更有动力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有信心和毅力。

所以,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要给孩子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者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要避免过分苛刻的批评和负面评价,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或者失败。

要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和接受挑战。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积极归因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积极归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归因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积极归因的概念和意义- 定义积极归因的基本概念;- 介绍积极归因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积极归因的基本理论- 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界定;- 积极归因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原则。

3. 积极归因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提倡积极的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积极因素和力量。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积极归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积极归因的定义和意义;- 解析积极归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互动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因的实例,并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如何进行积极归因。

4. 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积极归因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情景模拟(15分钟)- 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运用积极归因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互相观察和评价对方的积极归因能力,并进行反馈。

6. 总结归纳(10分钟)- 归纳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强调培养正确的积极归因能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积极归因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教学评价- 考察学生对积极归因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中的积极归因能力表现;- 通过互动讨论和总结归纳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积极归因方法的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际案例材料;-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指导手册。

心理健康课《积极归因》

心理健康课《积极归因》

1
课堂活动
游戏规则:
每组选派3名同学代表本组参赛,3人排好队,抽取题目,逐个 进行绕口令,速度要快,音要准。
如果有人出错,则从第一人重新开始,再同上,直到3人无误念 完才算通过。 ➢ 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无误念完的组胜出。 ➢ 组员累计出错3次即为过关失败。 ➢ 比赛开始前,每组都有1分钟的时间熟悉绕口令句子。
旁白:考试后,某班的三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甲:唉!这书真读得苦啊!你们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乙: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丙:我也是啊,年级下降了一百多名! 乙:怎么都没考好呢? 甲:是啊…我小学是“希望之星”,上初中就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 的材料啊,你们呢? 乙:我跟你一样,以前也算“希望之星”, 现在就成了 “扫把星”!但是我认为自己不 笨,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不怪 老师,还能怪谁呢? 丙:怪自己呗,我是最近就忙着王者上分了,作业都没好好写,哎,没想到考这么惨!
因素寻找原因。
内归因让人勇于承担责任,改变自己
• 有一个人因抢劫进了监狱,这个人有两个儿子,若干年以后一个儿子 也因偷盗进了监狱,另一个儿子却成了家,事业有成,成为一个集团 公司的总经理。有人分别问他们,不料他们说了一句同样的话,
“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呢?”
• 请问这两个人分别是如何归因的?
案例分析
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年
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年四十的史肖石发
现了好诗词,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忙
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4
3
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 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教案名称: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2. 了解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掌握归因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 学会运用归因理论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5. 能够运用归因理论来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2. 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归因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 运用归因理论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5. 运用归因理论来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难点:如何运用归因理论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来演示归因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讨论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来加深学生对归因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入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影响因素2. 讲解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等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归因方式和原因2. 学生讨论归因理论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和影响四、讨论互动(20分钟)1. 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他们对心理健康和归因理论的看法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归因理论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绪五、总结和反馈(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归因理论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的心理健康。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以一篇文章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同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归因理论来提升心理健康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绪。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归因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了如何通过归因理论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绪。

新课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归因

新课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归因

新课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归因一、学习目标•理解归因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区别;•分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归因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和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归因概念归因是指我们对事物产生原因和结果的解释方式。

在认知心理学中,归因理论是一种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人们的行为、情感和思想。

2.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部归因(自我归因)是指将某种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内部的因素,如个体的智力、技能、性格等。

•外部归因(他人归因)则是将某种事情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其他人的行为、任务的难度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归因方式。

例如,当一次考试没考好时,如果我们采取了内部归因,就会认为自己智商不够或缺乏准备;如果我们采取了外部归因,就会认为这次考试题目难度大或老师的要求高。

3. 归因作用正确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我们积极应对挑战,塑造良好的心态。

研究表明,内部归因对于情绪和动机的调节效果较好,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形成更强的自信和自尊心;而外部归因则更适合对外部环境进行重视,帮助我们找出自己不足之处,追求更好的发展。

4. 归因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正确地归因,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教育中的归因工作包括以下方面:•鼓励学生努力打造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形成正确的内部归因;•帮助学生理解外部环境对学业的影响,以形成正确的外部归因;•避免模糊、不清晰或片面的评价,以防止学生产生错误的归因;•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挑战和探险,以创造更多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归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方式和心态。

2. 案例分析法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和思考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于个体行为和情感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估和思考方式。

3. 活动体验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际的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帮助学生获得真实、全面的体验和感悟,以促进学生正确的归因。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二、教学重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2. 合理归因的方法和实践三、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归因方式2. 如何让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技巧解决问题四、教学内容1. 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合理归因是指人们对事件产生原因的解释和解释方式。

良好的归因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维护心理健康。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

2. 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积极归因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2. 角色扮演法3. 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挑战和困难的案例,让学生对合理归因产生兴趣和共鸣。

2. 理论讲解:讲解合理归因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合理归因的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积极的归因方式。

4. 角色扮演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练,通过讨论分享不同的归因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积极的归因方法。

5. 总结:总结合理归因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2.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3. 教学实践观察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合理归因的方法处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积极归因【辅导目的】⒈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积极归因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归因意识。

⒉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⒊通过辅导,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积极的归因。

【辅导重点】⒈分析、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⒉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积极归因的重要性。

【辅导难点】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积极归因的重要性和消极归因的害处。

⒉培养积极归因意识。

【辅导准备】课件制作、录像等。

【辅导过程】一、谈话导人同学们,你们有过成功的喜悦吗?有过失败的悲伤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它——成功,但是做任何事情不会每次都是成功的,会有挫折,会有失败。

你对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或做某件事未能成功,分析过它的原因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研究,做事未成功怎样分析原因(板书课题)。

二、分析常见的归因类型。

⒈弄清什么是归因。

⒉屏幕出示:归因理论认为,把失败原因归为内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原因时,可能有利于今后的改进。

⒊情景体验:(组织学生观看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的几组录像片段并回答问题。

)镜头①小红平时学习不错,有一次没有考好,放学回到家里,妈妈问起考试成绩,小红埋怨这次考试,老师出的题目太深太难了。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任务太难分析:这是一种外部归因。

虽然它可以使没有考好的小红羞愧感减弱,但是它不有利于今后的进步。

因为大家做的题是一样的,你难他也难,抱怨是没有用的。

屏幕出示:跌了跟头,莫怨石头。

镜头②小红平时学习不错,有一次没有考好,放学回到家,妈妈问起考试成绩。

小红说是肚子痛、天气太热、笔不好用、昨天晚上睡不好……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运气不好分析:这种归因确实会使小红的内疚减弱,但是这些外部因素是极难控制的,所以这种归因也不会有利于今后的进步。

一个人的运气不可能次次好,也不可能次次差。

运气这东西似乎不可捉摸,其实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小学生自尊心培养《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

小学生自尊心培养《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

小学生自尊心培养《积极归因》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积极归因”的概念,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感。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会:- 了解“积极归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一些积极的归因方式;- 理解积极的归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学会运用积极归因的思维方式,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塑造积极乐观、自信的性格。

二、教学准备教学设备- PPT- 活动卡片教学材料- 《积极归因——换种方式看待人生》(小学版)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猜谜语、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出“积极归因”的概念,并简单讲解其基本原理。

2. 演示活动(15分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积极归因的含义,教师通过演示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积极的归因方式。

具体活动如下:分发活动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任务:1. 自己命名一种包含积极信息的活动(比如喜剧表演、歌唱比赛);2. 回忆自己在该活动中一次的成功经历;3. 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回忆他们在该活动中的成功经历。

3. 讲解归因方式(10分钟)在完成演示活动后,教师将讲解几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如:- 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才智;- 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而非自己的能力不足;- 将成功归因于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4. 练与巩固(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积极归因的思维方式,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活动一:真实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其运用积极归因的思维方式,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成功经验。

活动二:情景模拟教师在PPT中呈现一些常见的情景,比如考试不理想、被同学嘲笑等,让学生模拟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分享其思考过程。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些个人评价和反思的空间,让其对积极归因的思想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程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积极归因的概念与原理,可以运用其基本思维方式,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展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

合理归因,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因的概念,认识到归因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归因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归因理论:让学生了解归因的基本概念,掌握归因的三维度(稳定性、控制性、可控性)和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

2. 正确归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归因。

3. 积极归因训练:培养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4. 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2. 讲解归因理论:介绍归因的三维度和六因素,让学生掌握归因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归因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题,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归因理论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心理变化: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归因方式和心理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心理健康、心理调适的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故事素材:用于导入的短篇故事。

3.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讨论的实例。

4. 课后作业: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归因理论和正确归因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学会正确归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改进归因方式。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将归因理论应用于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归因的概念。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首先,教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一个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当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技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具体而言,课程应包括自我探索、情绪表达与调节、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和冲突解决等核心内容。

确立这些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教育活动与教学目的保持一致。

接下来是教学内容的组织。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案中应包含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内容。

例如,通过讲授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及其影响;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理解,还能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案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采用互动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比如,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视频或动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个人经验,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健康的个人联系。

评价与反馈机制也是教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定期进行的学生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成长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课后的反思和反馈环节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样重要,它能够帮助教师识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最后,教案还应该考虑包容性和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因此教案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差异,并提供适应不同学生的资源和活动。

例如,为非母语学生提供额外的语言支持,或是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积极归因课程设计

积极归因课程设计

积极归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积极归因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积极归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提高学习和生活效果。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积极归因的概念、理论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积极归因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提高学习和生活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积极归因的概念和理论:介绍积极归因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积极归因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如何运用积极归因的方法和技巧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3.积极归因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积极归因在提高学习效果、调整人际关系、应对挫折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积极归因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积极归因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积极归因的理解和心得。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积极归因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4.实验法:开展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归因的效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积极归因》

《积极归因》

《积极归因》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对象分析:初一的同学大脑发育未完全成熟,思想容易偏差,对自己的失败或不顺,归因时有偏差。

因此,引导他们正确归因,可以帮助他们建构正确的价值观。

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归因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从学业归因的积极归因,延续到生活的事件也能积极归因。

3.情意目标:调动个人的积极能量,愿意付出努力,以及站在他人角度思考。

教学重点:能从学业归因的积极归因,延续到生活的事件也能积极归因,调动个人的积极能量。

教学准备:调查问卷,多媒体平台教学反思:此课程主题突出,基本实现教学目标。

从学业表现的积极归因扩展到生活事件的归因,一步步深入。

学生在问卷总结中让我意外发现,原来对自己成绩比较满意的学生,比较多人认为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对学科感兴趣,以及觉得读书有价值这三个因素很重要,这让我意识到对成绩满意的学生的归因除了可控这个角度,还可以看到他们对学习有更强的动力,这是跟对学习表现不满意的同学的答案很不同。

对学习不满意的同学关注更多的是努力和学习方法,其背后还是学习的动力不足。

但总的来讲,同学们的归因主要是可控的,从这可以知道同学们的归因还是很积极的。

需要改善的地方:第一,最好能及时把同学们的总结展示出来给大家看,遗憾的是缺少了这个多媒体功能;第二,可以再结合多几例生活的事例让同学们思考怎样积极归因。

指导语:想想自己的学业表现不理想,原因是什么?一下列举了一些可能的原因,如果符合你的情况,请在题号前打√☐ 1.家里没有人指导疑难作业☐ 2.生性懒惰,不够积极☐ 3.学习的科目过于枯燥☐ 4.不懂得有效的学习方法☐ 5.自己情绪不稳定☐ 6.家里环境吵杂,没法学习☐7.多次失败,心灰意冷☐8.课程过于复杂,难以理解☐9.缺乏恒心和毅力☐10.父母不过问,缺乏鼓励☐11.班上的学习风气欠佳☐12.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13.身体虚弱多病,无法专心读书☐14.学校令人讨厌☐15.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16.父母不和,家庭气氛不安宁☐17.读书毫无价值☐18.运气不好,知道的没有考到☐19.自己能力不够☐20.不喜欢任课老师☐21.上课或看书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22.考试题目太难☐23.帮着做家务,缺少学习时间☐24.自己不够努力☐25.没有请家教或参加课外辅导☐26.有视力或听力障碍其他。

第四课《积极归因》-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人与自我》校本教案

第四课《积极归因》-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人与自我》校本教案

第4课积极归因教学目标1 要客观分析影响自身成败的原因,而不要主观臆断。

2要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一味地埋怨外部环境,或过度自责。

3要尽量找出自身可以改变的原因,而不要过多地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因素。

教学重点要客观分析影响自身成败的原因,而不要主观臆断。

要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一味地埋怨外部环境,或过度自责。

要尽量找出自身可以改变的原因,而不要过多地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情境思考飓风带来的启示心学家曾做实,专门研究规风给美国南部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重十其他地区的原因。

一般认为,风造成的破坏情况是由多种外在的、人们不可控制的因素所决定的,如风力的强度、飓风发生的次数、建筑物的结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等。

但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又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人的因素。

心理学家重点研究了美国中北部的伊利诺伊州和南部的阿拉巴马州。

在研究中发現,伊利诺伊州的居民不太相信个人的命运掌握在上帝手里,他们认为运气不太重要,而个人的努カ对于改变命运オ是最重要的。

而門拉巴马州的居民大多度信上帝,认为上帝是个人命运的主宰者,运气是最重要的因素。

两州居民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对风采取了不同的防范措施、因而他们的结局也就明显不同了。

由于伊利诺伊州的居民相信自已可以主宰命运,因此他们主动迎击,及时决策,滅少了损失;而阿拉巴马州的居民悲观绝望,消极无为,结果他们的损失明显大于伊利诺伊州。

二、新授课程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对事情结果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是人对影响或解释其行为的因素得出结论的一种认知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给自己的行为寻找原因和解释。

你知道吗,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人们的自我评价,从而影响人们的后续行为。

三、点石成金著名心理学家韦纳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了关于归因的一些基本结论: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就会感到骄做、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得到的满意感、幸福感则校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析常见的归因类型。
⒈弄清什么是归因。
⒉屏幕出示:归因理论认为,把失败原因归为内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原因时,可能有利于今后的改进。
⒊情景体验:(组织学生观看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的几组录像片段并回答问题。)
镜头①小红平时学习不错,有一次没有考好,放学回到家里,妈妈问起考试成绩,小红埋怨这次考试,老师出的题目太深太难了。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正视失败,奋起直追”,并且记住:胜利永远属于败而不馁的人。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屏幕推出:
⑴正视失败,奋起直追。
⑵胜利永远属于败而不馁的人。
板书:
做事未成功怎样分析原因:
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
1、任务太难4、脑子太笨
2、运气不好5、努力不够
3、环境太差6、策略不当
⒉培养积极归因意识。
【辅导准备】
课件制作、录像等。
【辅导过程】
一、谈话导人
同学们,你们有过成功的喜悦吗?有过失败的悲伤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它——成功,但是做任何事情不会每次都是成功的,会有挫折,会有失败。你对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或做某件事未能成功,分析过它的原因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研究,做事未成功怎样分析原因(板书课题)。
屏幕出示:认识努力不够,只要今后更加努力,就会成功。
镜头⑥小红这次考不好,她对妈妈说:“这次考不好是策略不当的结果。”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策略不当
分析:这同样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归因,认为学习任务的失败是方法欠造成,今后改进学习方法,就可以提高成绩。这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归因。
镜头④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说,学习的失败是因为我没有长一个学习的脑子。
提问:小红学习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脑子太笨
分析:这是内部归因,认为学习失败是自己没有长学习的脑子。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归因。人的智力确实有差异,一个人的智商也比较稳定,不会突然变高。但是根据专家研究,人类中弱智者只占很小的比例。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运气不好
分析:这种归因确实会使小红的内疚减弱,但是这些外部因素是极难控制的,所以这种归因也不会有利于今后的进步。一个人的运气不可能次次好,也不可能次次差。运气这东西似乎不可捉摸,其实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屏幕出示:一个人总拿运气当失败的遁词,不会有大出息。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任务太难
分析:这是一种外部归因。虽然它可以使没有考好的小红羞愧感减弱,但是它不有利于今后的进步。因为大家做的题是一样的,你难他也难,抱怨是没有用的。
屏幕出示:跌了跟头,莫怨石头。
镜头②小红平时学习不错,有一次没有考好,放学回到家,妈妈问起考试成绩。小红说是肚子痛、天气太热、笔不好用、昨天晚上睡不好……
镜头③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说,是老师没教好,老师没讲过。她说,我爸爸妈妈不管我;我的家里穷,没有钱买课外书,爸妈不给我请家教……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环境太差
分析:这仍是外部归因。其实,在更差的逆境中,仍然有人成才。显然这种归因也不会有利于进步。
(让学生举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
提问: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太笨,会对自己有什么坏处?
小结: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太笨,会使自己的信心大减,使今后的活动仍旧失败。因此,我们不应该使用这种归因。
镜头⑤小红这次考不好,她对妈妈说:“这次考不好是我努力不够的结果。”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努力不够
分析:这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归因,能引起我们自己的内疚,有利于改进工作。只要今后更加努力,就要能成功。
积极归因
【辅导目的】
⒈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积极归因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归因意识。
⒉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⒊通过辅导,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积极的归因。
【辅导重点】
⒈分析、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⒉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积极归因的重要性。
【辅导难点】
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积极归因的重要性和消极归因的害处。
三、学生自我心理体验。
⒈让学生谈在学习这一课以前,自己在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时是怎样分析原因的。
(先同桌谈,再指三名学生谈)
⒉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做某件事未能成功时,应该怎样分原因。
(先四人小组一谈,再全班一起三人谈)
四、总结
第5、第6两种归因,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自信、改进方法,养成习惯。勤奋的努力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必然带来学习的成功。因为前者使后者的使用有了保证,成为习惯;后者又使学习者信心倍增,心情舒畅,使前者能够坚持下去。当然,由于我们同学各有特点,归因也会因人而异,策略也非一成不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愿学与会学的结合,必然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