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

、
马克 思 的世界 历 史 使世 界历 史理 论走 向了科 学 。
在 对 黑 格 尔 的 观 点 进 行 批 判 继 承 的基 础 上 ,将 研 究 社 会 的 眼
地 理大发现开始 的。在资本推
动 下 ,世 界 市 场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理论
世 界 历 史 的概 念 是 黑 格 尔 提 出 来 的 ,黑 格 尔认 为 人 类 历 史 的 发展具 有 内在 的规律 性 , 世 界 历 史 是 通 过 民族 精 神 的 阶 段 更 替 来 发 展 的 ,冲破 狭 隘 的 民 族 和 地 域 范 围 ,由 民 族 历 史
识 。 运 用 马 克 思 的世 界 历 史 理
尔“ 绝对精神 ” 的唯心 主义世界
理 论 进 行 了 唯 物 主 义 改 造 。 在 马 克 思 看来 , 界 历 史 就 广 义 而 世 言 ,特 指 人 类 整 体 的 历 史 发 展 , 即 把 世 界 各 民 族 历 史 作 为 人 类
论来分析全球化 ,可以发现全 球 化是资本 主义扩 张的一个结
律 之 一 。历 史 观 问 题 一 直 是 马 克 思 关 注 的问 题 ,马 克 思 继 承
7 0] 6 21 年第 5 ( 期 总第32 上 7 期)
P rp cie 视 点 ● es e t ・ v
CH NFSE rO LN S RL J ENTR fPRF NL1 RS J
历 史 整 体 的 一 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 以思 考 ; 就 狭 义 而 言 是 指 人 类 历 史 从 狭 隘 的 、 散 的 、 域 性 历 史 向 统 一 分 地
历史” 理论( 昌奇 ,0 3。 德 夏 2 0 )在《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引言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在目前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错和相互激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成为了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
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的先进文化给我国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更加强大的动力和文化凝聚力,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更快、更加和谐,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提升。
在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下,如何抓住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使之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1、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至于何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是各国政府尤其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全球化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里斯本小组1995年出版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中认为,经济与社会的全球化是一种新现象,它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全球化涉及国家与社会之间多种多样的纵向与横向联系,从这些联系中产生了今天的世界体系,由此形成了七种不同的全球化概念范畴和发展进程……应当说,这种观点是从普遍联系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全球化的。
我们认为,全球化是一种涉及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动态的融合和互动的过程,它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趋势;它还是一种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日益整合为一个共同体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应当说,当今的全球化突出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但是,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同样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对贸易、投资、流动性和文化交流的需求不断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如何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和互融,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指导方针。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发展经济,并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中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国内市场的培育和拓展,同时也借鉴了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机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全球供应链。
中国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危机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相互融合,需要根据时代和国情的要求,顺应和把握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
中国需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并且为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机遇,当然有机遇,便不可避免地带来挑战。
而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机遇和挑战,从而做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以及所伴随的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机遇;挑战自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涌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局面,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然而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本文先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其后主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它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资本流动、对外贸易、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它提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强化了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使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并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以下特征:(1)贸易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打破了贸易仅在一国或者周边几个国的局限,而是发生在全球范围。
经过不懈努力,世界经济贸易主要呈增长状态,尤其是体现在全球贸易的进出口额上。
195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0亿美元,1970﹣199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向型经济的阵容愈加强大,世界贸易有增无减。
贸易往来的增加把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紧密联系起来。
(2)生产分工合作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几乎都由各国分工,共同完成,这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非常迎合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思考

作者: 龚正轩
作者机构: 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高级经济师
出版物刊名: 理论视野
页码: 15-17页
主题词: 经济全球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趋势;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十五大报告;历史趋势;新世纪;自主发展;江泽民同志
摘要: <正>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在新世纪里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指明了方向。
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自主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有利于在急流激浪中全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摘要 :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历史过程 , 它是一把双刃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冲击,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并抓住机遇 , 迎接挑战 , 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选择和建构合理的发展战略 , 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机遇挑战1、引言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 是世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趋势 , 已经影响和改变着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 并将继续影响和改变各个民族国家。
作为发展中国家 , 中国要想在 21世纪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 就必须跻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 , 抓住机遇 , 迎接挑战。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进程及影响的探讨2.1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的探讨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 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从而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2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 起关键作用的是科技革命和市场机制。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策略分析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策略分析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策略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并实现自身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社会主义制度与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策略,探讨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
一、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与改革策略全球化的到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模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采取相应的改革策略,以确保自身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竞争力。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全球化浪潮下,市场经济成为了主导,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放开市场,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加强与全球经济体系的连接,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全球化要求政治的开放和民主化,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权力制约和民众参与方面进行改革,增加政治的透明度和民主程度,建立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政治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再次,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
全球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保障体系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建立起包容性更强、公正更高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提高民生福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二、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发展优势与策略尽管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具备一些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优势和策略。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具有较强的国家实力和资源优势。
相对于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通常拥有较为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资源,国家有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资来推动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国家干预和计划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它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全球经济的变化并不是来自于国际间单方面的贸易摩擦,而是源于各国在自身经济内部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是怎样的呢?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发展模式为全球化经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在经济发展中,中国倡导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调节,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道路,通过跟踪市场变化、调整政策,逐步引导中国经济向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中国这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的方法不仅实践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同时也为全球化经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球化的资本流动与产业转移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全球资本不断流动的背景下,中国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大,一批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而同时,全球各产业的转移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资本,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角色。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影响着世界。
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保障了百姓的基本权益和利益,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已在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
这种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全球化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理念未来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普及。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机会。
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即使不完全复制,也能从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到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这些将对全球范围内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给全球化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社会变革和经济飞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元化、包容性、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一、“经济全球化”及其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早在19世纪末期,就曾经出现过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了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及发达国家放松了经济管制,世界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
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到目前为止对“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仍没有统一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者和投资者的行为日益国际化,世界经济似由一个单一市场和生产区组成,而不是由各国经济通过贸易和投资流动连接而成,区域或国家只是分支单位而已。
”2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所以,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理解,经济全球化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机制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主导规律时,全球经济走向紧密合作、相互依存的一种必然趋势。
它在宏观上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既合作又竞争。
经济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 们 经 济 活 动 的 广 度 和 深 度 与 生 产 力 发 展 的水 平 密 切
相 关 。 济 全 球 化 是 生 产 力 发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的 必 然要 求 。 经 在
力较 高而 定 。 产 主 义革 命 也 会 大 大影 响世 界 上 其 他 国家 . 共 会 完 全 改 变 并 特 别 加 速 它们 原 来 的 发 展 进 程 。它 是 世 界 性
21 0 0年 第 2期
理 论 观 察
T e r t Ob e v to h oe c i sr a n i
No 2 2 1 . , 00 S ra . 2 e i lNo 6
( 总第 6 2期)
●●理论前沿
经济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詹
( 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 京 中 北 10 9 ) 0 0 1
高 自身 的 竞 争 力 , 坚持 社 会 主 义 方 向 , 设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 建 [ 键 词 ] 济 全球 化 ; 关 经 市场 经 济 ;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中 [ 图分 类 号 ] 6 6 [ 献 标识 码 ] [ 章 编 号 ]10 中 D1 文 A 文 0 9— 2 3 (0 0 0 24 2 1 )2— 00 0 5— 0 4
经 济 全 球 化 是 人类 社会 发 展 的 历 史 趋 势 .也 是 当今 世 界经 济 发 展 的 主 要 潮 流 。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世 界 各 国经 济 联 系 密 切 , 互 影 响 。一 国经 济 出现 波 动 , 会 弓 起 其 他 数 国甚 相 就 l 至是 全 球 性 的 经 济 问题 。 随着 我 国对 外 开 放 的不 断 深 入 . 我 国经 济 越 来 越 融入 到全 球 化 的 经 济 体 系 中 。 中 国的 发 展 离 不 开 世 界 ,世 界 的 发展 也 离 不 开 中 国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过 程 中 , 国 的机 遇 与 挑 战 并 存 。如 何 从 我 国 的实 际情 况 出发 , 我 抓 住 经 济 全球 化带 来 的机 遇 , 接 经 济 全 球 化 面 临 的挑 战 . 迎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作者:孙一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6期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加速发展,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一直争论不断,简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再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述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01-02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又称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其的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实际中,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
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的密切进行,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方面已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乃至研发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交织和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题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学院:专业:学号:姓名:班级: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走出来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我们要全面、客观、谨慎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存在的困境和发展出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挑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1、观点的提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在国外由来已久,一面是“华盛顿共识”下出现的苏联、拉美和亚洲经济重灾区,一面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这一巨大的反差使高傲的西方人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
他们开始思考,中国成功的奥秘是什么?中国成功的经验又是什么?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的发展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它的成功是不可思议的、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掀起了一波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浪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展的道路,只能说在这一发展道路上经济取得的成就最令人瞩目,但这绝不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就如何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也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应对和参与全球化所选择的发展道路。
两类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略显极端。
我认为应该将二者的观点加以融合来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既要强调它的中国特色,又不能把它与世界分隔开,不能否定这一模式是中国应对和参与全球化的产物。
综上所述:如果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的话,应该表述为: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追求持续和平等、大胆实践、积极应对和参与全球化,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门正式开始向世界打开,随之而来的贸易往来也日渐频繁。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正式与世界接轨。
中国并不像其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样,经济到达了发达水平,中国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富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要如何继续进行,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已由过去的“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中心的不断变化,也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策略上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虽然,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二、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种规则来规范经济的运行。
总之,全球化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的趋势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最根本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市场为载体不断向前发展推进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日渐频繁的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使得各国的经济之间逐渐形成一种彼此依赖,进而相互融合的关系,以至于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脱离他国的经济而独立运行。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世界的贸易结构,促进了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从根本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起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干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中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相对独立,不息探究符合国情的制度和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为全球化时代提供了不同政治选择的典范。
中国通过不息深化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的政治体制。
这种政治道路的选择,使中国能够相对独立地面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进步。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经济上带来了巨大进步。
全球化加速了各国经济的融合和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通过乐观参与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不仅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低收入人口的脱贫,稳定了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充分发挥了规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势,既实现了经济增长,又保证了公平宁社会稳定。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在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碰撞。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文化上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既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吸纳和融合了各国先进文化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选择,使中国具有不行复制的奇特文化魅力,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茂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为其他进步中国家提供了重要阅历。
在全球化背景下,进步中国家在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进步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中央政权和经济进步的协同效应,取得了卓越成就。
这为其他进步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为其在全球化中找到合适的进步道路和实现可持续进步提供了重要启示。
综上所述,是中国长期坚持走的一条符合国情的可持续进步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各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说体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指导。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则突出了矛盾和斗争的客观存在。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坚持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不断推进生产力的现代化。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全国人民谋幸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1. 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市场和技术等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中国要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2. 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催生了全球价值链,并通过国际间的资源配置和分工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同时,也要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自身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之间的矛盾、协调关系。
3.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公正、平衡的方向发展。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录1引言 (1)2 经济全球化 (1)2.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2.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2.3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2)2.4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3)3.1经济全球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发展机遇 (3)3.1.1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3.1.2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 (3)3.1.3为中国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4)3.1.4有助于打破思想禁锢,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变革 (4)3.1.5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 (4)3.1.6有利于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 (4)3.2经济全球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挑战 (4)3.2.1中国的经济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 (4)3.2.2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5)3.2.3对中国国家主权和政治影响提出严峻挑战 (5)3.2.4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挑战 (5)4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4.1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6)4.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6)4.3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6)4.4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7)4.5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 (7)5结语 (7)参考文献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题目: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潮流。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正在给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立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挑战1引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潮流。
在经济全球化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加速发展,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不但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时也要求社会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
文章提出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进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再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论述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竞争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又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对其的定义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加。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的全球化。
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弘扬表现人类社会属性的社会制度,团结亿万人民成为谋求自身利益和实现整体利益的社会主体,成为自我全面发展和参与国家治理的社会主体,前所未有地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经济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现在已经进入以共同但有区别的市场经济为原则、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新阶段。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发展,显示其优越性,就必须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标签: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相互影响。
一国经济出现波动,就会引起其他数国甚至是全球性的经济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是指人们的经济活动超越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它是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配置和重组,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生产过程具有全球性特征的过程。
人们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们交往的范围被限定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
人们的经济活动囿于交往范围狭小,只能是区域性的或民族性的。
生产力的发展拓宽着人们交往的范围,也拓宽着人们经济活动的范围。
这尤其表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代替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时候。
这时,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本性,要求自己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出现。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面鲜明的旗帜;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现实位置,使我们进一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基础和出发点,使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和可靠依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II-页目录摘要 (I)绪论 (1)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 (1)(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1)(二)全球化进程的辩证思考 (2)(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 (4)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现实定位 (4)(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和愿望。
(4)(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5)(一)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积极推进金融自由化 (5)(二)在非均衡博弈中实现对外开放利益的最大化。
(6)四、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 (6)(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有力的机遇: (7)(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着挑战: (7)(三)我们应抓住机遇,制定对策,主动应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更加健康的发展: (7)结论 (7)参考文献 (9)-II-绪论“全球化”问题是一个当今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它已经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继续进行着。
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员,必将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
同时,中国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很有必要从全球化的视角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包含着对在当代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新的解读。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1】全球化突出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国内外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也存在不同认识,主要观点如下:1.从生产力视角认识,经济全球化主要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最佳资源配置与重组的客观进程。
2.从生产关系视角认识,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在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的一体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程度大大提高,并形成世界性的市场。
3.从信息和网络化视角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断深化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自由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形成全球经济的网络化。
4.从经济体制的视角认识,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统一运作的一种经济体制,无论资本流动、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原料提供、管理和组织等均实现国际化。
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含义的认识有分歧,但也存在相近和交叉之处,都涉及资本自由流动、世界贸易的发展等。
(二)全球化进程的辩证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事物本身即是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分析事物就是分析实物的矛盾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
当代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是一元化和多样化、集中化和分散化、国际化和本土化、开放性与独立自主的矛盾统一。
只有正确处理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才能更好地认识、分析全球化的过程,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关系全球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全球化具有世界性,国际组织尤其是跨国组织的作用前所未有的增强,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等;国家间的整合程度极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标准和国际性规范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遵守,“与国际接轨”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口号。
另一方面,全球化具有民族性,各国在接受和遵守这些普遍国际准则时,始终没有忘记其本民族、本国的传统和特征,将国际准则与本民族、本国传统结合起来,使国际准则本土化。
比如,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同意接受和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人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但是在解释这些公约的意义,特别是在本国实施这些国际公约时都深深地带有每个民族、国家的特色。
2. 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进程中的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全球化的最大好处是实现了世界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各国最大限度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提供了条件。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弥补本国资本不足、生产要素缺乏,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制度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我们要坚持并深化对外开放,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融入全球化进程。
但对外开放并不是依附于别人,而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对外开放可以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自力更生又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
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对外贸易发展自己,也不能受制于全球化中的西方战略,不能无条件的接受西方国家指定的游戏规则,而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3.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进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存在纯粹的、永恒的客体,也不存在纯粹的、永恒的主体。
任何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随着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的开放性、资源的流动性、经济的关联性、供求信息的敏感性和经济波动的传导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运行机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现实定位【2】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发展壮大,昭示了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卓越的洞察力,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越来越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并进一步说:“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
”“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正是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为指引,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的蓬勃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和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而产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顺应潮流而产生,其立足点是“中国实际”,但它同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的判断”,“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时代精神”透过时代的表层,从整体和宏观上看,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有这决定意义的事实,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个并存”,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两种社会形态并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思索和寻找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符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提供了借鉴,更增强了信心。
另外,对尚未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探索适合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一,改革开放二十年,为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和平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3】既然经济全球化是可以增进全球福利的,而且对于发展中落后国家更加有利可图,那么,中国就没有理由推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所以,继续坚持翠外开放的国策应当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中最为基本的战略选择。
问题就在于,中国如何才能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此,我提出以下三大战略目标:(一)以贸易自由化为基础积极推进金融自由化中国从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起,就正式开始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特别是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更是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这些努力主要包括:第一,大幅削减关税;第二,降低进口贸易的壁垒;第三,开放服务市场;第四,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进行法规制度的改革。
所有这些努力让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时至今日,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突然之间从一个存在外汇缺口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而给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面对这样的挑战,在坚持走贸易自由化道路的同时,中国需要推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改革。
这是因为,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中国规模庞大的贸易顺差是不可能通过经常项目本身的调整来恢复平衡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来减少因为贸易顺差而引起的储备的增加。
(二)在非均衡博弈中实现对外开放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今天不仅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且还处在一个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中。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这种全球性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而造成的。
因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流动提供了巨大空间,从而使得由于生产和储蓄之间发生不平衡的国家获得了国际融资的可能性。
中国在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可以公平竞争的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作为刚刚加入国际分工与贸易不久的、半外围的中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已处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美国,事实上处在非对称的竞争博弈中。
因此,中国所能选择的就是属于纳什均衡的非对称博弈。
这种策略首先要求中国在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不能对美国的霸权进行挑战;其次,要在以美国为霸权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尽可能地搭美国的便车;最后,要利用现有国际经济制度去实现最大的利益。
四、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4】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带来制度巩固、形象提高、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加速实现等机遇。
同时,也将面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外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捍卫国家主权等方面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们只有把坚定性与渐进性,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国家利益等方面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有力的机遇:1.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完善的机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机遇。
3.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形象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