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1db2b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a.png)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因为在学术研究、工程实践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课题的问题可能涉及到研究方法的不当、数据的缺乏或不准确,以及研究设计的不合理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对策,以确保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得到正确、可靠和有意义的结论。
一、课题存在的问题1.1 方法问题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可能会面临方法问题,例如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技术或工具。
如果我们选择的方法不适当,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失真或结果的不准确。
例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果我们只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可能无法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
1.2 数据问题课题的数据质量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数据采集不准确、样本量不足或数据丢失,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偏差。
此外,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统计方法错误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课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3 研究设计问题研究设计问题主要涉及到研究目标的明确性、研究问题的具体性和数据采集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
如果研究目标不明确或研究问题不具体,可能会导致研究结论的模糊性和不可解释性。
而如果数据采集方法不合理或研究过程中存在偏见,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二、对策措施2.1 方法问题的对策针对方法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己课题的方法。
其次,在研究设计之初,可以进行一个小规模的试验或实验,以验证所选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持续关注所采用方法的适用性,随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2 数据问题的对策针对数据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数据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收集。
其次,在样本设计上,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扩大样本量,以增加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方法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ba88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c.png)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方法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研究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课题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课题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相应的对策研究方法,旨在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存在的问题1. 题目选择不当课题的题目选择直接影响着研究的发展,但有时候课题选择却不经过充分的考虑。
一些研究者会随意选择或者模仿他人的课题,导致研究重复而缺乏创新。
此外,一些课题设计的过于宽泛或不切实际,导致研究无法深入探讨具体问题。
2. 研究方法不当部分研究者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常常只关注一种研究方法,忽视了多样性和多角度的重要性。
有时候会过于依赖定量研究方法而忽视质性研究的价值,也有的过分依赖文献考证而缺乏实际调查。
这些问题导致研究结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下降。
3. 数据收集和处理不规范数据的质量和规范性对课题研究至关重要,但研究者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
有的研究者未能采用合适的调查方法和工具,导致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受到质疑。
此外,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有些研究者缺乏科学的统计方法,无法准确分析数据,使得研究结果不可信。
4. 缺乏深入的讨论和结论一些课题研究存在对所得数据的描述和总结,却缺乏对结果的深入讨论和结论。
研究者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事实,而缺乏对研究问题的解释和分析,无法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启示。
同时,有的课题研究结论过于片面,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结论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三、对策研究方法1. 合理选择课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是确保研究顺利进行的基础。
研究者应当注重创新,避免重复研究。
在选择课题时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侧重点,并确保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要确保课题的可行性,避免过于宽泛或者难以实施的课题。
2. 多样化研究方法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者应当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可以相互补充,从不同维度探索问题。
小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b36c53d5ef7ba0d4b733b72.png)
三、如何做小课题研究——研究方法
例如,此次选报课题中有老师做《关于记叙 文写作的研究》,这个选题很好,但太大,需要 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课题,一个学期怎能完成。 建议改为:写人记叙文、叙事类记叙文、写景类 记叙文或状物类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这样抓住一 个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才会有收获。
三、如何做小课题研究——研究方法
一、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不知道小课题课如何上? 7.不会总结小课题研究成果。 8.课题没有研究过程,只有课题+论文(结果), 话句话说,就是学期开始上报课题名称,学期末 写一篇论文结题。
一、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归纳为三大问题: (一)不想做——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不会做——下课题研究的方法 (三)做了不知如何展现——小课题研究成果 的呈现方式
三、如何做小课题研究——研究方法
6.听课、评课寻找问题,查找原因。 在开展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
互相听评课的方法,针对开展的课题研究,请 同备课组或同课题老师听课,有针对性的进行 课堂观察,查找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提高,促 进研究。
三、如何做小课题研究——研究方法
(三)小课题研究的形式 个人单独研究 小组合作研究 今天在这里展示的课题,有个人单独研究的,
四、小课题研究的呈现形式——物化成果
1.课堂教学集中展现。 在准备此次会议选拔赛时,老们打电话问的最
多的问题就是,小课题课如何上?它与一般的语文课 有什么区别?
小课题研讨课的特色体现在:
要能体现出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内容。
即不管你研究的课题内容是什么,在这一节课上 都要体现出来。 一节课要集中体现出你课题研究的成 果,即你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是什么?你不能 说这节课体现不出来,我课下告诉你,这不行。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对策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47be4c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e.png)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及对策如下:
一、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手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做指导,任何一种的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无从着手的,但是,我们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二)是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理论也比较陈旧,比较浅层次。
二、缺乏专业引领
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的热情是有的,认识它的重要性也无容置疑,但毕竟研究不是教师的专长,
因此教育科研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
我们的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开展了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积累,因此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目前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不能为下学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教师应做到:
一、把“问题”当作“课题”二、把“教学”当作“研究”
三、把“成长”当作“成果”,为什么呢?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
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dc862b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9.png)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课题则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课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问题描述1.1 缺乏创新性当前,许多课题在选题上缺乏创意和独特性,很多学生只是将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重复和整理,难以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1.2 理论脱离实践部分课题缺乏实际价值,过于关注理论推导而忽略了对实践教育的支持和借鉴。
1.3 信息获取困难学生在找寻相关文献和资料时往往面临信息获取困难。
传统图书馆资源有限,且近年来网络平台上存在大量低质量甚至错误信息,使学生难以正确把握前沿动态。
1.4 缺少团队合作意识很多课题选择和研究都是个人行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这导致学生缺乏交流和协作的机会,限制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问题解决建议2.1 增加创新性为了增加课题的创新性,学校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具有前沿性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并提供相关资源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讲座或工作坊,邀请行业专家介绍最新研究领域的进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将课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
促进师生之间的紧密互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研究。
同时,建立良好的校内外合作网络,提供更多真实场景下的研究机会。
2.3 优化信息获取渠道为了方便学生获取高质量和可靠的信息源,学校可以投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并购入权威数据库以供查阅。
此外,在线开设一些科研方法和文献检索等相关专业课程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应加强对团队协作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组建研究团队。
此外,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或项目,提供合作机会和交流平台,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结论:课题研究在学术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创新性、理论脱离实践、信息获取困难和缺少团队合作意识等。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c22f90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c.png)
方法交流新课程NEW CURRICULUM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学校通过课题研究①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中小学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1.不知道如何选择课题很多教师对教育科研课题的内涵认识不清,导致不知如何选题。
以至在选题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假大空”,导致研究过程中无从下手。
另一个是“微型化”,表现为一次讨论就可能解决的问题非要变成课题来研究。
2.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孤军奋战”现象有的学校申报的课题研究责任人经常是挂名的,成员也是临时拼凑而成,导致课题研究变成了某个人的事情,或者是一些课题申报后被束之高阁。
3.课题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不科学有些教师缺乏理论基础,不能把教育原理与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无法提升研究高度。
另外研究的方法不够科学,也导致在研究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4.对研究成果进行言过其实的陈述一些教师在对研究成果的分析上言过其实,甚至杜撰虚假材料,还有一些则是通篇空话、套话,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因而得出的结论也无法令人信服。
二、针对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对策1.选题必须目的明确,切合学校实际情况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从中小学教育实际出发去解决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自己身边时刻发生的教育现象,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发展,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2.设置“教师合作式研究”,培养团队精神采用多种形式设置教师合作式研究,对研究过程中的任务分配以及如何商讨研究计划、交流研讨进程、归纳研究规律等事项都作出明确规定,不仅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还能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对于培养团队精神也很有帮助。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注重行动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能为课题研究打开思路,提供借鉴,因此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应该注重行动研究,比如教育教学研究要立足课堂,以学生为研究主体,以教育反思等为研究手段。
县域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县域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a7a8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e.png)
县域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我市陆续开展了省级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应用课题、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的答辩工作,有幸聆听了部分课题组的答辩,现就答辩中出现的问题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市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有一些指导和建议。
限于能力有限,定有不妥之处,权作学习交流。
一、存在的问题(一)汇报与答辩环节的问题1.汇报内容重点不够突出,内容过多,详略不当。
2.部分课题组成员准备不充分,对研究过程、结项报告不熟悉,面对评委的提问,往往答非所问。
3.用词不准确。
部分课题汇报最后用词“谢谢聆听”,显得不够谦虚。
4.部分课题组制作的汇报课件不精致,敷衍现象严重。
(二)课题管理的问题1.选题一是选题过大,超出了自己的研究能力范围。
如“农村学校学科育人功能应用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内容囊括学校一切学科,研究内容泛化,我们作为基层教师是很难驾驭这个课题的。
二是研究与课堂教学脱节。
部分课题研究的问题与课题组成员的实际工作不符,尽管有一些研究问题来源于课堂,但从研究的过程及结论来看,研究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践,无研究效果或者研究成果没有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三是题目表述不准确。
如“感恩父母教育对加强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研究”,存在概念模糊问题。
“依托文本激发中年级学生创编歌曲能力的研究”,“激发能力”用词不妥。
2.立项。
重资料审查,轻答辩论证。
个别课题选题随意,脱离自己工作实际,研究人员无法驾驭。
普遍存在课题研究设计不足,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不足等问题。
3.开题。
开题关把控不严,大都在本校组织开题,缺乏专家的论证和指导。
研究设计不切合实际,导致后期研究与设计不相符。
文献综述不足,不能很好提出课题的研究假设。
4.中期评估。
几乎没有中期评估,缺乏过程把控,课题研究普遍存在两头紧、中间松问题,临答辩前草草了事。
个别课题组不能很好执行研究方案,造成教学与科研两张皮,课题研究衍变成一种典型的功利性行为。
5.结题答辩。
问题不聚焦,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针对性不强,存在结题报告更像经验总结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e33cfc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a.png)
课程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54· 身体素质提高有一定局限,是否可以考虑在最后考试结业里面增加一项身体素质考试内容?3.3课下学校给予的帮助课下学校能够给予特体学生的支持和帮助,比如专项辅导体能,提高身体素质;给家长一份学生回家后的科学饮食建议,以及合理的训练方案。
3.4引导家长在学校外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练习专项轮换考试内容里增加身体素质考试项目的可实施性有多高?对这些特体生如何进行跟踪量化记录?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数据,给到家长手里,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开始肥胖,经过学校的锻炼和正确饮食的控制,身体得以恢复健康,达到在学校通过锻炼和引导正确饮食,回到家让家长懂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进行健康饮食,坚持锻炼,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
4、结论与建议 体卫处健康中心建立初、高中各年级学生、肥胖、营养不良、心脏血压异常花名册,为下一步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下一步先在教研上由教研组长统一部署名单给每位教师,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摸底,整合出需要在课堂上辅导的名单,再下一步通过教案让备课组长检查通过在课堂上实施针对特异学生的练习强度与密度,最后由每一位专项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总结出一套完整有效的锻炼方法,从初一开始抓起,不让特体生在初三出现,为体育中考打下优质的基础,建议各备课组从新制定三分教学的具体内容。
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越多,知道学生脾气秉性的人越多,学生成绩增长的幅度也成正比。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欧立新(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朝阳 122000)【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发展对教育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区教育工作者,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与本校教育改革发展相结合。
【关键词】课题 研究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54-0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发展对教育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全区教育工作者,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与本校教育改革发展相结合。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1096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c.png)
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在教育领域中,课题研究一直是教师们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变化,课题研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着重探讨课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课题研究问题分析1.1 缺乏实效性一些课题研究往往缺乏实效性,即研究成果无法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措施。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缺乏与实际问题紧密相关的课题,或者在研究过程中忽视了实际应用价值。
这导致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只停留在论文发表的层面,无法真正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缺乏创新性另一个问题是课题研究缺乏创新性。
许多课题往往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重复和复制,缺乏新的思路和观点。
这使得研究的结果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也限制了课题研究的推进和深入。
1.3 研究内容有限此外,一些课题的研究内容相对有限,无法涵盖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众多问题。
这阻碍了课题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二、对策研究2.1 增强实践意义为了解决缺乏实效性的问题,研究者需要选择与实际问题紧密相关的课题,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在制定课题时,需要积极倾听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需求,关注实践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困扰和挑战。
2.2 鼓励创新思维为了解决缺乏创新性的问题,研究者需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选择课题时,可以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但要注重挖掘其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同时,需要鼓励研究者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创新。
2.3 拓宽研究领域为了解决研究内容有限的问题,研究者需要拓宽研究领域,关注教育领域的多个维度和层面。
这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研究,或者深入了解国内外的教育状况和经验进行比较研究。
同时,需要关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以便在课题研究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结论:课题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主题教育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主题教育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76ee0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b.png)
主题教育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主题教育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 研究主题不明确: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主题模糊、不够聚焦的问题,导致研究内容分散,无法深入探讨。
2. 方法论选择不当: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未能根据主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数据采集和分析不足: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导致数据量不足或数据质量不高,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4. 理论和实践脱节:在研究过程中可能过于偏重理论分析,而忽视实际应用和操作,导致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实践成果。
5. 研究结论缺乏实际意义:研究结论可能过于笼统或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无法对实践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改进措施:
1. 明确研究主题:在研究开始前,要对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明确界定,确保研究内容紧扣主题,避免偏离。
2. 科学选择方法论:根据研究目的和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3. 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加大数据采集力度,提高数据质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研究的准确性。
4.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5. 提升研究结论的实际意义:研究结论要具体、有针对性,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要对结论进行充分验证和不断完善,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对策
![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894a2bc3169a4517623a366.png)
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对策一年多来,我们扎实推进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1.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
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
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2.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
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
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
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
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将继续努力,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读写基础上有大飞跃。
3.由于课题组成员自身学术水平有限,在某种意义上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
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作为诗人,要想写出脍炙人口的好诗,光懂得诗歌创作的技巧是无法实现的,其中的奥秘是在书本以外多下功夫;那么,作为学生,要想写出更好的作文,这样的光有技巧的东西也是远远不够的。
校本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校本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cf28cc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a.png)
校本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小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很少主持课题研究,对如何选题、如何界定小课题的研究目标、如何进行行动设计都会遇到困难。
另一方面,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对如何确定每次研究活动中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研究、如何把实施的做法上升到研究经验,也缺乏切身体会。
所有这些都成为全面推进校本小课题研究不可绕过的障碍,及时深入地解决这些问题,校本小课题研究才能步入正常轨道,稳步地、扎实地、深入地运行下去。
一、指导教师在反思中寻找问题,确定小课题确定小课题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组织教师确定适合自己研究的小课题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础。
针对实验设计方案中所采用的单点并联接地设计方案,与单点串联联接地方案对比,对于输入信号噪声的抑制对比结果如图8、图9所示。
1.引导教师在反思疑难中揭示问题,确定小课题解决教师的疑难、困惑,是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
它不仅可以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还可以促进教师步入研究型教师群体。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对许多问题产生困惑,没有一个特定的场合,没有一定的氛围,教师不会把自己的困惑拿出示人。
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创设一个研究氛围,进而组织教师去共同研究探索解决的办法。
不仅可以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把形成的经验变成广大教师的宝贵资源而共享。
2.引导教师在反思教学差距中寻找问题,确定小课题从反思自己与名师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入手寻找问题是确定小课题的重要方式。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观看一次示范课,如果只是感觉这课讲得好,以后我讲这节课时也这么讲,那你什么也没学到,过几年你再讲这节课时,早把它忘光了。
要分析名师的讲课思路,体会他的教学理念,学习他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们组织语文教师观看了于永正的一节作文教学课。
他引导学生分析一篇范文中的总分写法,然后,让学生运用总分的写法写一个场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憾。
教师认为利用范文进行专项指导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写作文中的许多问题。
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05587d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e.png)
主题宽泛,研究内容范围过大。课题研究应聚焦具体问题 做细致分析才能有效推进。
04
很多教师的研究内容宏大宽泛,导致研究逻辑混淆,对实 践落地形成阻力。
05
主题模糊,研究问题模糊不清。如“五育融合:农村小学 分层教学与多维评价实践研究”这一选题就不易抓住关键 点。
06
研究问题不紧凑、研究框架散乱化等现象的出现。
3
无分析。教师提出观点后仅简单呈现相关事实而 不做分析,仿佛事实本身就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分析不透彻
形式化分析。教师不考虑研究背景与范围,单纯地生 搬硬套一些理论或盲目堆砌名家理论,而没有进行实 质性分析。
输标02入题
“无厘头”分析。教师利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但各个观点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甚至自相矛盾。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 仍存在较多问题,制约着科研工作的实 际成效。
基于全程参与2021-2022年度X市中小 学特级教师后备班培训活动的经历,
主题不聚焦
01
研究主题作为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教师进行课题研 究的首要一步。
02
很多教师缺乏主题意识,导致在课题研究中存在虽有研究 领域但主题宽泛、模糊等问题。
教师缺乏分析思维及能力,就习惯于将研究内 容平面化,忽视了课题是由许多内部结构纵横 交错建构起的立体、整体框架。
浅薄化地对待研究
结果在研究中只是把问题和策略简单 罗列,既不会透过事实来发现蕴藏其 中的道理和内涵,也不懂得如何援引 理论去论证自己的观点。
最终导致课题研究走向肤浅,独特见 解很难生成。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引言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 校办学品质的重要途径,已得到广泛共 识。
课题申报书中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及实施步骤撰写中的主要问题、对策及举例
![课题申报书中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及实施步骤撰写中的主要问题、对策及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1c03048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9.png)
课题申报书中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及实施步骤撰写中的主要问题、对策及举例“在课题申报书中,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是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到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然而,许多申报书在这些方面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结合专家建议,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一、主要问题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实施步骤混为一谈:很多申报书未能清晰区分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使得研究的逻辑关系不明确。
这种混淆不仅使得研究的方向感模糊,难以形成一个连贯的、层次分明的研究框架,也导致评审专家难以理解研究的整体设计和推进过程。
例如,研究思路应该是宏观的、全局性的,而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则是具体的、操作性的。
如果二者混为一谈,会让整个研究显得杂乱无章,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研究方法只是简单罗列:申报书中常见对研究方法的描述仅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具体设计和使用方法的详细阐述。
简单的罗列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或“实地考察法”无法让评审专家看出申请人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缺乏详细的设计说明和使用步骤,会让人觉得研究方法的选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例如,使用问卷调查法时,应详细说明问卷的设计逻辑、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数据收集的方法以及分析手段等具体内容。
缺乏技术线路图:申报书中缺乏技术线路图支持,导致研究内容显得单薄,无法直观展示研究的整体逻辑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技术线路图如流程图、框架图等,能够有效帮助展示研究的内在逻辑和层次,便于评审专家快速理解研究计划的全貌和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
没有结构图表的支持,纯文字的描述往往难以充分表达研究的复杂性和条理性,容易使研究计划显得平淡无奇,缺乏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二、对策建议细化研究思路:研究思路不仅要包含纵向的研究步骤,还需横向思考,即具体的实施方法。
研究思路应具有清晰的结构、维度框架和明确的假设,能够通过研究证实或证伪。
具体设计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为研究内容和思路服务,应具体、条理清晰,避免简单罗列或套用概念性的研究方法。
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策
![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0ade35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d.png)
03
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问题 的对策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定期开展科研培训
建立科研团队
组织教师参加科研培训课程,提高教 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鼓励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共同开展课 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和交流 力。
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 究,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和成果 转化能力。
,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05
中小学科研课题研究的未 来展望
创新科研方法与手段
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教育现象,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开展实证研究
通过实验、调查、观察等方法,收集真实数据,为研究提供有力支 撑。
跨学科研究方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拓宽研究视野。
1 2
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
建立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进行客观、 公正的评价。
3
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 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配不公
在有限的科研资源中,有时会出现分 配不公的情况,一些教师无法获得应 有的支持,导致课题研究受阻。
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标准不明确
一些学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不够明确,导致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时缺乏明确的指 导方向。
评价过程不透明
有些学校的科研评价过程不够透明,教师无法了解自己的研究在评价中的表现 和不足之处,难以改进。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
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研究,发挥各自优 势。
教师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教师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ce9add80508763231121271.png)
一、教师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简单浮躁,没有研究价值不少教师把课题研究当作评聘职称、评优评特、成名成家的敲门砖。
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盲目跟风,急功近利。
对选题不进行深入调查论证,不考虑是否能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思考选题的科学性、适切性、研究价值及可操作性。
核心概念理解、界定不到位,研究方向不明,实施步骤不清,胡乱拼凑立即申报立项。
如课题“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的研究”,选题陈旧,早有定论,没有重复研究的价值。
课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缺少个性,没有新意,选题大而空,指向不明确,难有成效。
2.研究方法简单,没有应用价值有些老师缺少理论学习与积累,不以理念创新引领行动实践,搞重复单调的教研活动,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教学反思,编一本教学案例集,课题研究停留在简单重复的教研活动、教学案例集的低水平和浅层次阶段。
多数研究成果仅局限于实践层面,往往与课题没有多少关联度,缺少理论研究成果,不能佐证立项时的预期成果,难有推广应用价值。
3.研究过程弱化,没有真正研究“开题冲动,结题激动,过程不动”。
这是目前部分课题研究现状的真实写照。
有些老师脱离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课题研究不能和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研究时间不能保证。
再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工作负担,课题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管,致使课题研究过程弱化成为普遍问题。
结题时“成果一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没有能展示实实在在的动态研究过程的资料。
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对策 1.目的要明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心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功利。
教师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追求本真求实的科研文化,弘扬自主研究意识、独立思维品质。
通过课题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贪大、不贪多、不出风头,立足解决实际问题,想好一个课题,终身去研究。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育等,均是教学一生,研究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中主要问题及对策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韩文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思考,在学生认知活动过程中,掌握适当的方法技能有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作用,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性的东西,如何提升学习速度加速优化认知水平,无疑成为众目注视的焦点。
然而,从我们前期对几所学校的走访与调研中发现,在大家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对学法重要性认识都比较到位,且能关注随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
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却关注不多――表现在学法指导研究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但缺少深入探讨与研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行为。
不少学校在学法指导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研究目的任务不明确、研究过程不规范,成果认定不清楚,导致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无法有效展开。
以斑窥豹,就目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下列分析一、认识上的问题:1、对理论认识层面的问题A、概念不清在研究中研究者对研究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理论名词,不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所研究的内涵外延没有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就草率行事。
于是便出现我做了我就是“行动”了,我照着别人的所谓的经验做了,就是“应用”了,于是把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堆积到科研这个大筐里。
也有很多人说,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写了大量的论文、案例,我们也装订了很多的成果集子,搞了各种各样的比拼大赛,结果却并不是专题研究应有的效果。
更有甚者是不少人认为科研就是写文章、要材料,认为科研就是搞活动。
任何问题、任何形式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于走偏,没有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符合规律的研究,也就是无意义的研究,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B、理论学习与培训不具有针对性基层学习的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
就误作为研究理论的学习了,对学习理论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这些只能算是浏览性、阅读性的对研究来说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不会有学习的效果。
将“指导、培训,参与研究”等同于做做报告、看看授课、评评效果,误认为做这些就是做科研工作了。
事实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的作风。
2、实践操作中的主要问题A、研究目标不明确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是由于研究者在不清楚研究目的的情况下参与的研究,甚至觉的反正学校要求围绕问题研究,随便可以找到一个问题坐下来就研究,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要达成一个什么目的他们思考的很少。
误以为研究就是领导看课、群体诊评、自我反思。
B、研究过程“有形无神”毋庸置疑我们的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我们的课题培训指导过程中也提倡研究概括流程,我们认为这种,“问题、学习、设计、实践、反思、调整、再学习、再设计……”操作比较科学,绝不是一种浅层次的重复。
经过我区“十五”的历练和科研实践,有了问题就要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而我们的学习是为完成任务的学习,至于学的内容前面已经提到与课题有无关系没有人去思考。
设计――是将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深入研究形成规范操作思路,加以呈现。
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用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来代替课题所指的设计,如果我们用心去看一看,不难发现,我们的很多设计都只是“教案”而已。
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互相依存,不可替代。
举例来讲:比如学法指导研究其中有“预习策略的设计”,他是要解决学生不会预习这个问题而设计的,他是在相关理论模型框架下,大家研究后得出的,设计好后必须通过课堂来实现。
那么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按照“预习策略设计”中的要求去写教案,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出指导学生做预习的过程。
而且各主要学科老师的教案都必须按此设计要求去写,比如数学、语文、英语。
教案是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设计是以课题研究的问题为依据的,他对应着所有学科,因此,一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在所有学科的教案中加以运用。
因此要想在教案中落实好、解决好研究的问题,设计是前提。
实践――是落实设计中的计划与行为操作点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对行为加以矫正的过程。
具有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的作用。
而我们的实践就只是把“教案”拿来上一节课,如此做法不具有研究的特质,研讨也就只是泛泛而谈。
反思――对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点与不到位之处进行理性的分析。
不仅对设计中的不合理成份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操作过程中操作实践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并予以修正。
纵观我们的反思只是经验之谈,所谈之事缺乏理性的思考。
调整――有对设计的调整,有对教学行为的调整,还有对不明确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使研究找到新的生长点并能更加深入。
在此环节上不少研究者都将其形同虚设,这样的研究很难实现研究的连续性。
C、重肢体活动,轻动脑思考由于多年以来,我们的老师习惯于接受命令、完成任务,于是把课题研究也当作任务来做,学校在研究中也只是下任务,却不明白研究工作并非只是完成任务,而是要让老师发挥主动性与主体作用,要参与研究的全过程,教师要想能够成为具有独到见解的教育行家里手,必须是在教育科研活动中争做主人翁,不能被动地跟着跑龙套。
而我们多数老师对自己学校的研究内容不清楚、对学校的子课题是什么不清楚,只是围绕考核要求在档案中增加点不伦不类的文字材料,老师被动参与已经阻碍了研究的进程。
有不少学校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变成了科研主任自己的事情(整整材料),事实上科研主任对自己应该是一个督促、引导、组织老师开展研究,并为领导在课题研究策划中起参谋协助的作用的角色不明确。
因此我们的科研主任、专干必须要明确认识到你所承担的责任,对课题研究中必须是一个明白人。
你必须要有一套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将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统筹安排,针对上述问题认真分析学校是否有,设想如何予以改进。
二、问题原因分析造成以上主要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有三:其一,教师对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辛勤工作多年,把教学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方式的老师非常之少,造成教师对问题的认识非常之浅。
其二,教师对研究的实质内涵、操作步骤都不太明确,由于没有重视研究,也就不去深入思考和探索研究的价值与研究的方式方法,不会研究也就显而易见了。
其三,教师对自我提升的意识还没有形成,研究的主动性不强,对自身要求不高,做到什么份上也不去追究,没有强烈的自我成就需要,必然出现操作不规范、不到位、不成型的结果。
三、课题研究的策略手段(一)、必须明确教育科研工作的意义科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让老师懂得研究是自己的事情。
1、能够提升教师的对问题的理解――提升理论认识水平在研究中教师不断对问题所涉及的概念与所涉及的思考范围形成明确的思维框架,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学会科学地、客观地、理智地分析教学中的各种行为,教育科研是要达成在教育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然要强化自己的理论储备,以丰富自己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对教育理论的灵活提取。
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形成高屋建瓴的思维层次。
2、促进教师研究技能发展――提升实践水平通过研究,教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策略的操作更趋于科学规范,学会如何进行理论性的思考,学会如何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学会如何将理论进行物化、落实到行为、学会灵活运用研究者的角度理性地处理问题。
使教师逐步从被动研究走向主动发展,使教师更关注自我意识的提升。
3、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教师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开展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学风格。
由此可见,教育科研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
(二)必须明确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掌握教科研的一般操作方法1、明确研究目标在课题研究之初,必须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目标进行分析与研究,明确研究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形成相关的成果预期。
否则在研究中都会失去方向。
2、理论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解决概念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了解研究中与之相关因素和影响的范围,了解研究中具体条件与方法的选择。
比如在研究学法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习方法主要指学生的课业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的态度、原则、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
学习指导是指在教学环境中,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为依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创设有利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方法进行指导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那这里的教学行为方式对应点为教师,而教师的行为是要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自主性所要求的一系列内容,学习动机、过程、方法教师是我们在研究中都要思考的因素。
3、划分出比较容易操作的子课题分解的原则必须遵循概念所涉及的内容,由上述学法指导研究那就包括了诸如学习动机、过程、方法等多方面,我们应该做整体的设计,要思考研究的先后顺序,要把研究的架子先搭起来,教师参与其中,对研究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研究也才能具有层次性,群体的参与才能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程序。
4、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早在九五、十五期间我们对群体研究的有效办法就已经有过探索,有效开展群众性的研究对促进学校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是教科研主任、专干必须要学会操作的一种技能。
学校在研究内容确定之后,要分时间段进行深入研究,必须抓好“专题研讨”,要做到扎实到位,“专题研讨”是我们前面讲的研究过程“设计”的前期工作,学习相关理论后大家共同协商具体的操作办法,在交流研讨中――达成共识,形成设计。
他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这是一个科研规范的研究流程。
很多人已经对此比较陌生,其实是对群体研究的一种轻视。
5、切实抓好教学诊断活动专题研讨与诊断活动是一双孪生兄弟,专题研讨最终目的是要用以指导实践。
而教学诊断是对实践落实情况的监控,他是依据专题研讨达成的共识,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落实情况的评价。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群体研究的活动形式。
他的具体要求:常态进行,注重实践、重在改进这项活动是组织老师开展研究提升教师的参与意识与研究水平的最佳途径与方式。
其实教学诊断也属于群体反思,对实践的落实中的问题的查找、原因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会促进教师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个体或群体进行反思都是很有必要的,反思的过程就能更好地促进行为的改进。
6、重视研究成果概括与提炼通常需要有最终的成果呈现出来,在每个研究者的心目中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你不知道研究到底为的是什么。
(前面已经提到,有人认为科研就是写文章等错误的认识)因为我们的研究会使学校、教师、学生都受益,使教育科学、合理这是毋容置疑,但往往会忽略一个最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成果的提炼。
成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能够给别人提供具有可借鉴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东西,让人一看就明白、拿来就可以使用,而且能够出成效的方法、策略、措施、流程、原则、评价办法以及新的认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