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基本书目(1)

合集下载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一、明代文学(一)总论1949-1980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9-1979.12,1980.1-1981.12,1982.1-1983.12)中国社科院文研所资料室编中华书局 1982 1985 1988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文学卷)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2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北新书局 1918中国文学史分论张振镛商务印书馆 1934中国文学八论刘麟生主编世界书局 1936中国文学史讲话陈子展北新书局 1937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华书局 1949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4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文学批评史陈钟凡中华书局 1941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中国文学理论史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北京出版社 1987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吕慧鹃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明代商贾与世风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剑桥中国明代史(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6):辽金元明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国立编译馆主编编辑者王民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5[1996]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明清文学史(明代卷) 吴志达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二)明代诗文中国骈文史刘麟生商务印书馆1936八股文小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7中国散文史陈柱著商务印书馆 1937中国散文演进史倪志僴台北长白出版社1985骈文史论姜书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中国散文通史漆绪邦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明清诗文论文集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中国诗论史 [日]铃木虎雄著,许总译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万首论诗绝句郭绍虞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明代隆庆、万历间文学思想转变研究(诗文部分)饶龙隼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明代诗文的演变陈书录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公安与竟陵:晚明两个“新潮”文学流派王恺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明代诗学(诗学丛书)陈文新著湖南出版社2000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晚明小品研究吴承学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三)明代戏曲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中国古典编剧理论资料汇辑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蔡毅编齐鲁书社1989中国戏剧学史稿叶长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明清戏曲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5中国近世戏曲史 [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商务印书馆 1936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中国戏剧文学的瑰宝——明清传奇王永健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曲海总目提要大东书局 1928曲海总目提要拾遗伯英中国戏曲音乐院研究所 1936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孙楷第著,戴鸿森校次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李修生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中国近代戏曲论著总目傅晓航、张秀莲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明代杂剧全目傅惜华著作家出版社1958明代剧作家研究 [日]八木泽元日本昭和三十四年三月讲谈社版明清文人传奇研究郭英德著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80[1991]明代杂剧研究戚世隽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元明散曲:大俗之美的张扬与泛化王星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元明杂剧顾学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论汤显祖剧作四种侯外庐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汤显祖年谱徐朔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毛效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徐扶明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汤显祖研究论文集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汤显祖传黄文锡,吴凤雏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汤显祖传龚重谟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汤显祖评传徐朔方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汤显祖与晚明文化郑培凯著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1995]徐文长评传骆玉明, 贺圣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徐渭论稿张新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四)明代小说小说丛考钱静方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6小说旧闻钞鲁迅北新书局 1926 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之前的准备工作小说戏曲新考赵景深世界书局 1939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大连实业印书馆 1942 索隐派中国小说史料孔另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小说考证蒋瑞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5日本东京、大连图书馆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孙楷第国立北平图书馆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1932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国立北平图书馆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1933 从国外复印回来的日本所藏中国佚本小说述考谭正璧知行编译社 1945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明末清初小说述录林辰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0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宁稼雨齐鲁书社 1996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中国文学论集郑振铎开明书店 1929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易竹贤辑录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 索隐派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9)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9)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文革痕迹但是资料搜集很丰富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美)浦安迪著沈亨寿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明代小说史齐裕焜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冯梦龙论游友基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冯梦龙诗文初稿冯梦龙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冯梦龙与通俗文学傅承洲著大象出版社2000市井新声三言二拍: 人性复归的呼唤魏崇新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金瓶梅传播史话:一部奇书在全世界的奇遇何香久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金瓶梅的世界胡文彬编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金瓶梅及其他包振南,寇晓伟编选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金瓶梅新解霍现俊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金瓶梅与封建文化牛贵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金瓶梅与晚明文化:金瓶梅作为"笑"书的文化考察尹恭弘著华文出版社1997三国演义(会评本)陈曦钟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试论董每戡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怎样阅读三国演义孙昌熙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谈谈三国演义赵齐平著人民出版社1973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合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纵横谈丘振声漓江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新论刘知渐著重庆出版社1985三国演义研究集社会科学研究丛书编辑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论稿高明阁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论文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90’三国演义研究谭洛非主编巴蜀书社1992三国演义丛考周兆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世情与世相尹恭弘著华文出版社1997名家解读三国演义陈其欣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三国演义之谜管曙光,姚丽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水浒传(会评本)陈曦钟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施耐庵著,金圣叹评中华书局1975容与堂本水浒传施耐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李贽研究参考资料:李贽与水浒传资料专辑厦门大学历史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何满子著上海出版公司1954水浒传的演变严敦易著作家出版社1957水浒传论文集(上、下)郑公盾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罗尔纲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草莽龙蛇话水浒,佘大平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水浒文化大观刘仁圣, 陈信陵, 吴晓龙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水浒传作者考论王晓家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名家解读水浒传竺青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水浒人物论赞张恨水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作家出版社1957吴承恩和西游记王俊年编著人民出版社1973吴承恩和西游记胡光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西游记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合编中州书画社1983西游记研究:首届西游记学术讨论会论文选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苏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余国藩西游记论集余国藩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8[1989]西游记研究资料刘荫柏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西游记别论王国光著学林出版社1990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刘勇强著三联书店1992名家解读西游记陆钦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西游记之谜蔡铁鹰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看破西游记:西游记与中医易道学周文志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沈承庆著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二、清代文学(一)总论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阿英中华书局1960清代文学批评史(日)青木正儿著,杨铁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中国文学批评史·清代卷邬国平、王镇远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胡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 1981清代文学张宗祥商务印书馆 1930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上海中华书局 1954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中华书局 1936明清文学史·清代卷唐富龄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张菊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0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商衍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马积高湖南出版社1996(二)清代诗文清诗话续编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清诗史朱则杰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清诗流派史刘世南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5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张仲谋东方出版社 1997晚晴簃诗汇(清)徐世昌 1929年退耕堂刊本清诗评注读本王文濡上海文明书局 1918清诗三百首钱仲联选、钱学增注岳麓书社 1985随园诗话袁枚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袁枚全集王英志主编校点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袁枚评传杨鸿烈商务印书馆 1927随园诗说的研究顾远芗商务印书馆 1936随园先生年谱方浚师大陆书局 1933 铅印本读随园诗话札记郭沫若作家出版社 1962袁枚年谱傅毓衡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6袁枚与随园诗话王英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性灵派研究王英志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词苑丛谈(清)徐釚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人间词话王国维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蕙风词话况周颐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中华书局 1956清名家词陈乃乾开明书店 1937全清词钞叶恭绰中华书局1982清词三百首钱仲联岳麓书社 1992清代词学概论徐珂上海大东书局 1926历代诗史长编台湾鼎文书局 1971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 1986迦陵论词丛稿叶嘉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清词丛论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清词史严迪昌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阳羡词派研究严迪昌齐鲁书社 1993通志堂集(清)纳兰性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刻本影印 1979 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饮水词冯统笺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纳兰词笺注张草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纳兰词笺注张秉戍北京出版社 1996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清代古文述传李崇元商务印书馆 1940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上海人文书店 1932文学研究法姚永朴著,许振轩校点黄山书社 1989清代八股文邓云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戴名世论稿徐文博、石钟扬黄山书社 1985桐城文学渊源考桐城文学撰述考刘声木汇刊于直介堂丛刻 1929 桐城文派评述姜书阁商务印书馆 1930桐城派研究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 1963桐城派研究论文选黄山书社 1986桐城文派王献永中华书局 1992(三)清代戏曲吴梅戏曲论文集王卫民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清代杂剧全目傅惜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清代戏曲史周妙中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十五贯校注张燕瑾、弥松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十五贯戏曲资料汇编路工、傅惜华编作家出版社1957十五贯研究王世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李玉和清忠谱苏宁中华书局1980李玉评传颜长珂、周传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苏州剧派研究康保成花城出版社1993闲情偶寄单锦珩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论李渔的戏剧美学杜书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李渔评传萧荣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李渔传单锦珩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李渔小说论稿崔子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长生殿徐朔方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洪昇集刘辉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洪昇年谱章培恒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洪昇和长生殿王永健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洪昇及长生殿研究孟繁树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长生殿讨论集中山大学中文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洪昇研究刘荫柏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7桃花扇注梁启超上海中华书局 1936湖海集孔尚任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孔尚任诗汪蔚林辑科学出版社 1958桃花扇王季思、苏寰中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孔尚任年谱(附交游考) 袁世硕山东人民出版社 1962孔尚任诗和桃花扇刘叶秋中州书画社 1982孔尚任和桃花扇胡雪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孔尚任年谱袁世硕齐鲁书社 1987孔尚任与桃花扇洪柏昭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8孔尚任评传徐振贵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1(四)清代小说王国维遗书王国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心史丛刊(外一种)孟森岳麓书社 1986清代小说李汉秋、胡益民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清代小说史张俊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镜花缘公案辨疑孙佳讯齐鲁书社1984李汝珍的传说曹晋杰、朱步楼整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李汝珍及其镜花缘李时人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研究论文索引汪少华编江西大学出版社 1982 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朱一玄编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蒲松龄集路大荒整理中华书局 1962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3聊斋发微问恨生上海中华图书馆 1915蒲留仙遗著考略刘阶平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社 1948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何满子上海出版公司 1955聊斋志异研究杨柳江苏文艺出版社 1958蒲松龄年谱路大荒齐鲁书社 1980聊斋艺术谈雷群明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1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李厚基、韩海明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聊斋志异今谈双翼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蒲松龄与民间文学汪玢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蒲松龄评传马瑞芳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聊斋志异欣赏吴组缃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袁世硕齐鲁书社 1988蒲松龄论集王枝忠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吴敬梓吴烺诗文合集李汉秋点校黄山书社 1993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嘉庆八年(癸亥,1803)卧闲草堂刻本影印 1975 儒林外史(黄小田评点本) 李汉秋辑校黄山书社 1986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李汉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儒林外史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儒林外史研究论集作家出版社 1955论儒林外史何满子上海出版公司 1955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何泽翰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李汉秋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2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王俊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吴敬梓传陈汝衡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吴敬梓年谱孟醒仁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吴敬梓陈美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吴敬梓研究陈美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浮世画廊:儒林外史的人间张国风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儒林外史研究纵览李汉秋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2士人心态话儒林陈文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儒林外史辞典陈美林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红楼梦索隐王梦阮、沈瓶庵上海中华书局 1916石头记索隐蔡元培商务印书馆 1917红楼梦辨俞平伯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3红楼梦研究李辰东重庆正中书局 1942红楼梦研究俞平伯上海棠棣出版社 1952红楼梦新证周汝昌上海棠棣出版社 1953红楼梦问题讨论集作家出版社 1955红楼梦的思想与人物刘大杰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红楼梦评论集李希凡、蓝翎编作家出版社 1957论红楼梦何其芳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红楼梦论稿蒋和森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有关曹雪芹十种吴恩裕中华书局 1963曹雪芹周汝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红楼梦新探赵冈、陈钟毅香港文艺书屋 1970论庚辰本冯其庸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8曹雪芹丛考吴恩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曹雪芹家世新考冯其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红楼研究小史稿郭豫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红楼梦探源外编吴世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罗音室学术论著吴世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余英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1我读红楼梦俞平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三联书店1983曹学叙论冯其庸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红楼梦卷一粟编中华书局 1963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集周策纵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3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刘梦溪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1984红楼梦研究论文资料索引(1874-1982)顾平旦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 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5。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元代文学参考书目吴梅:《辽金元文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

[日]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隋树森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

[日]吉川幸次郎:《元杂剧研究》,郑清茂译,台北:艺文印书馆,1960 。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

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

严敦易:《元剧斟疑》,北京:中华书局,1960 。

李春祥:《元杂剧史稿》,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

李修生等编:《元杂剧论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 。

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

许金榜:《元杂剧概论》,济南:齐鲁书社,1986 。

黄卉:《元代戏曲史稿》,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

李修生《元杂剧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

郭英德:《元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

么书仪:《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北京:中华书局,1979 。

王季思主编:《中国戏曲选》(上、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

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

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

郭汉城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

(按,以上三种,仅读其中的元代戏曲作品。

)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北京:中华书局,1980 。

臧懋循编、隋树森校:《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79 。

元明清文学阅读书目

元明清文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一)
1.臧懋循《元曲选》
2.隋树森《元曲选外编》
3.王季思《全元戏曲》
4.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
5.《全明散曲》、《全清散曲》
(二)
1.夏廷芝《青楼集》、周德清《中原音韵》
2.钟嗣成《录鬼簿》、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3.朱权《太和正音谱》、徐渭《南词叙录》
4.《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5.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四卷本)
6.《王季思全集》
7.《董每戡文集》
(三)
1.《古本戏曲丛刊》
2.《善本戏曲丛刊》
3.已出版的明清戏剧家作品集
4.《缀白裘》
(四)
1.周贻白《中国戏剧史》
2.卢前《曲学四种》
3.吴梅《中国戏曲概论》
4.徐朔方《徐朔方说戏曲》
5.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
6.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
7.《中国京剧史》
8.王芷章《中国京剧编年史》
9.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
10.王安祈《明代戏剧五论》
11.幺书仪《晚清戏曲的变革》
12.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考索》
(五)
1.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明清传奇史》
2.吴晓铃《吴晓铃文集》
3.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
4.黄天骥、康保成《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
5.黄竹三《中国戏曲文物通论》
6.俞为民《南戏通论》
7.钱南扬《南戏概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镜花缘、封神榜、说岳全传、儒林外史、警世通言、聊斋志异、初刻拍案惊奇、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汉宫秋、天净沙秋思、于忠肃集、石灰吟、震川先生集、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祭妹文、徐霞客游记、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文集、惜抱轩诗文集、己亥杂诗、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少年中国说、饮冰室合集、大德歌夏、一枝花不伏老、寿阳曲远浦帆归、山坡羊潼关怀古、咏大蝴蝶、送妻弟魏生还里。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第五章 清代初期、中期其他长篇小说 1. 《水浒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4年版。

2. 黄肃秋校注:《醒世姻缘传》,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1年版。
3. 秦瘦鸥校点:《镜花缘》,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0年版。
4.苗壮:《才子佳人小说史话》,辽宁 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第六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1. 徐朔方校注:《长生殿》,人民文学出 版社1958年版。

第四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魔小说 1. 《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版。 2. 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 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 3. 陆钦选编:《名家解读西游记》,山东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五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1. 戴鸿森校点:《新刻金瓶梅词话》,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 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 局,1987年版。 3. 文彬、张庆善选编:《论金瓶梅》,文 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

第三章 《水浒传》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1. 王利器、吴晓铃校勘,郑振铎标点:《水浒全 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2. 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81年版。 3. 马蹄疾编:《水浒资料汇编》,中华书局 1980年版。 4.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第六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1. 《三言两拍资料》,谭正,中华书 局,1980 3. 《中国白话小说史》,韩南著,尹慧译,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第七章 明代戏剧 1. 周贻白选注:《明人杂剧选》,北京人 民文学社1958年版。 2.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 版社1999年版。 3. 赵景深、胡忌选注:《明清传奇选》,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

元明清文学作品ppt课件

元明清文学作品ppt课件
26
•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 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之供,父母岁 有裘葛之遗,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 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
1、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第三折《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 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 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 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 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6
5.关汉卿散曲《一枝花•不服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 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 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 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 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 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 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 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8
6.袁宏道诗《初至绍兴》
(闻说山阴县)
• 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 • 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 • 聚集山如市,交光水似罗。 • 家家开老酒,只少唱吴歌。

元明清文学常识

元明清文学常识

元明清文学常识 (一)元 1.关汉卿, 名一斋, 号已斋叟。

与郑光祖、 白朴、 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为 《(感天动地)窦娥冤》 、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的合称。

2.王实甫,名德信。

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五本 二十一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郑光祖,字德辉。

主要作品是《倩女离魂》。

3.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元曲“四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 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 一。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 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写了藤、树、鸦、 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

但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 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 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 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 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 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 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至于游 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 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 象。

4.张养浩, 字希孟。

号云庄。

主要作品为《云庄休居自道小乐府》 。

其中 《山 坡羊·潼关怀古》一首最成功。

5.睢(suī)景臣,字景贤,主要作品为《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元明清文学基本书目

元明清文学基本书目

学习元明清文学的基本书目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中国文学史长编》(郭预衡)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
《明清文学史》(唐富龄)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
《明清文学史讲演录》(郭英德)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钱仲联、章培恒等)
《清诗流派史》(刘世南)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之《辽金元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清代文学研究》(张燕瑾)王季思等《元散曲选注》
臧懋循《元曲选》
王实甫《西厢记》
高则诚《琵琶记》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冯梦龙《喻世名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凌濛初《一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洪升《长生殿》
蒲松龄《聊斋志异》
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元明清文学整理[1]

元明清文学整理[1]

1、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浦元代两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元代四大爱情戏:郑光祖的《倩女幽魂》、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浦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大令。

小令又称叶儿,是基本单位。

2、元代戏曲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3、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坛,无论是叙事性还是抒情性的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具体如下:①俗:世俗,通俗,浅显直白,把雅人高人当做俗人来写,语言世俗化,浅显直白,清心质朴,多用口语、方言,多用俗词俗字。

②真:不虚饰,不造作,尽情宣泄爱和恨,让内心情感自然流露,毫无遮掩。

追求简洁明快的抒情风格,与传统的诗词审美大异其趣。

③俏:趣。

构思精巧,出语新奇,妙趣横生,常有出人意料的构思与遣词用句。

元杂剧:。

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体制上一般由四折组成。

演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类。

音乐上。

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

在全剧只能由正末或者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代表是元杂剧四大家。

南戏:是流行于东南沿海的一种戏剧形式。

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定。

曲词宫调也没有规定。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均可歌唱,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

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例如:高明《琵琶记》4、说话:“说话”本义是口传故事,传统悠久。

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

宋代尤为繁荣,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

当时的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和声(生),各有门庭。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即演说佛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征战之事。

四家中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讲史和小说。

元明清板书

元明清板书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必读书目1、幺书仪《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概说一、文学史时间断限1、1206年(成吉思汗于漠北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蒙古灭金,统一北方);2、1234年——1276年(蒙古占领南宋都城临安):蒙古统治北方时期;3、1276年——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时期。

元代文学主要指后两个阶段的1234年。

二、元代社会1、强大的军事国力,空前辽阔的疆域2、蒙古贵族入主中原的双重性(1)侵略性与破坏性(2)促进性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激活交融B、思想控制相对松弛C、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融D、商业观念的变化与城市经济的繁荣3、社会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大德七年(1303)“七道(全国共22道)奉使宣抚所罢赃污官吏凡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缴赃银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五锭(每锭合五十两);审冤狱五千一百七十六事。

”(元史·成宗纪)民族压迫三、元代文人1、士人与市民的双重视角沉入社会底层,接近民众,从被迫到自觉的与通俗文学结缘。

2、少伪饰,率真豪气3、浪子作风:背离政统、儒教,张扬个体生命意识四、元代文学1、文体嬗变:抒情文学——叙事文学2、风格:含蓄蕴藉——奔放酣畅3、审美趣味:雅——俗4、思想:叛逆意识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艺术第一节宋元话本一、话本:话本是宋元间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而成的民间白话通俗小说。

宋元话本,主要是从“说话”这种艺术中产生的,唐宋时代的“说话”,接近于现代的说书、讲故事,即口传故事,“话”的含义即故事。

二、说话艺术在宋代盛行的原因:1、首先是城市经济的繁荣。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也壮大起来,在某些大城市里聚集着大量的手工业工人、商人、小业主等,他们在文艺娱乐方面有别于士大夫阶层,与这一阶层老百姓审美趣味相适应,大都小邑设立了勾栏瓦舍,在这种专门的娱乐场所,各种声、乐、伎艺兴盛一时,民间艺人说书讲故事的“说话”伎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元明清)阅读书目

古代文学(元明清)阅读书目

推荐阅读书目1.顾肇仓选注:《元人杂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宁希元选注:《中国古代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王起主编:《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凌景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程毅中选辑:《宋元小说家话本集》,齐鲁书社,2000。

4.*《关汉卿戏剧集》(四种)。

5.王实甫《西厢记》,张燕瑾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6.高明《琵琶记》,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王季思等编:《元明清散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8.*邓绍基选注:《金元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9.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10.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11.《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又,中华书局黄永年整理本。

12.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13.*杜贵晨选注:《明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4.*赵伯陶:《明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5.汤显祖《牡丹亭》,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6.*冯梦龙“三言”,人民文学出版社。

17.*凌濛初“二拍”,人民文学出版社。

18.*《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刘世南:《清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洪昇《长生殿》,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1.孔尚任《桃花扇》,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2.*蒲松龄《聊斋志异》,朱其铠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3.吴敬梓《儒林外史》,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4.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5.刘鹗《老残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26.曾朴《孽海花》,人民文学出版社。

27.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1.《三国演义》积累型的作品,第一部章回小说,开山之作晋陈寿《三国志》(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裴松之作注(三大名著:裴松之注《三国志》,刘效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野史,杂传一百四十多种。

《世说新语》有不少三国人物故事,都成为创作素材。

隋朝民间流传三国故事。

元朝有话本《三分四略》,以及《三国志平话》话本。

戏剧中有三国戏。

罗贯中根据历史、文艺、创作,写下《三国演义》历史小说毛宗冈父子对《三国志》加工,作回目,工整的回目,采用对偶。

尊刘贬曹(思想倾向)陈寿《三国志》尊曹贬刘,陈寿西晋人,曹操正统,与所处时代有关。

东晋人凿齿写《汉晋春秋》推刘为正统。

东晋偏安,与蜀地差不多,北方沦入异族。

司马光《资治通鉴》尊曹贬刘。

朱熹《资鉴纲目》推刘(南宋,半壁江山)史书中尊贬不一。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胡适:“所谓的历史,就是一个任何人打扮的小姑娘。

”)通俗文学中的三国故事则一贯尊刘贬曹,间接证明。

(《东坡志林》“薄劣小儿”直接证明大量的三国剧无一不是尊刘贬曹。

)(通俗文学适应于简单化,最明显是分“正”“邪”。

简单的才适于传播。

雅文学人物形象往往是复杂的,《二重组合论》刘再复,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不只是一种,文学形象的性格的丰富性。

)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刘正曹邪?容易传播,容易接受。

①.王朝正统观念。

②.刘备集宽厚仁爱之德。

毛评又加强了这种思想,民间道德与正统道德有重合。

通俗作品面向大众,体现民间道德,便于传播。

正统道德中的义,与三国中的义不同,三国中是义气,范围广泛。

关羽来说,超越自然、血缘、地缘。

义超越血缘、地缘,而有别于君臣,与江湖社会最是合宜。

江湖社会超越宗法、政治制度,不讲血缘,而讲义气。

义:感情,重然诺,重恩仇。

刘、关、张三人体现义气,三国也普及历史文化。

(通俗文学一大功用:普及通俗文化)艺术成就(讲史演义:根据历史故事加以敷陈。

演义,演绎其义而敷陈之。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小说类(一)基本书目类1.《京本通俗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2.《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梗编;谭正璧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3.《三国志演义》(明)罗贯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4.《水浒传》(明)施耐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5.《西游记》(明)吴承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6.《封神演义》(明)许仲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7.《警世通言》(明)冯梦龙岳麓书社2003年版8.《醒世恒言》(明)冯梦龙岳麓书社2003年版9.《喻世明言》(明)冯梦龙岳麓书社2003年版10.《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岳麓书社2003年版11.《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岳麓书社2003年版12.《剪灯新话》(明)瞿祐周楞伽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3.《水浒后传》(清)陈忱中华书局2004年版14.《十二楼》(清)李渔著;杜濬评;杜维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15.《无声戏》(清)李渔著;李忠良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16.《醒世姻缘传》(明)西周生辑著;李国庆校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17.《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18.《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19.《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20.《红楼梦》(清)曹雪芹,(清)高鹗著;俞平伯校;启功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21.《镜花缘》(清)李汝珍著;傅成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22.《七侠五义》(清)石玉昆编;穆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23.《儿女英雄传》(清)文康著;松颐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24.《花月痕》(清)魏秀仁著;杜维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5.《海上花列传》(清)韩邦庆著;典耀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26.《官场现形记》(清)李伯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2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28.《孽海花》(清) 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29.《老残游记》(清)刘鹗著;陈翔鹤校;戴鸿森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二)资料类1.《三言二拍传播资料》谭正壁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2.《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水浒传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4.《西游记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金瓶梅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李汉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8.《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一粟编中华书局1963年版9.《红楼梦书录》一粟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0.《李伯元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11.《吴趼人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12.《孽海花研究资料》魏绍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13.《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刘德隆等编上海三联书店1985年版(三)理论研究类:1.《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2.《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齐裕焜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3.《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4.《明代小说史》陈大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版5.《中国小说理论史》陈洪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增订本6.《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俄)李福清(B.Riftin)著;尹锡康,田大畏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7.《水浒争鸣》1-5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8.《冯梦龙研究》陆树仑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9.《才子佳人小说史话》苗壮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10.《才子佳人小说述林》春风文艺出版社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11.《聊斋志异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12.《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李汉秋中华书局1987年13.《《儒林外史》研究》李汉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4.《红学探索:刘世德论红楼梦》刘世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15.《论红楼梦及其研究》郭豫适著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16.《晚清小说史》阿英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戏曲类(一)作品集臧懋循编、隋树森校《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 1979 。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1)元代杂剧①关汉卿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一斋、已斋、已斋叟。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既有催人泪下的悲剧,也有让人捧腹的喜剧,既有反映婚姻问题的爱情剧,也有揭露社会黑暗的公案剧,还有历史剧。

其中《窦娥冤》(初中)《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窦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的核心问题,是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作者从两方面加以强化,使其显得极其尖锐:一方面,是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毫无过失;而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造成她一重又一重的不幸。

这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控诉,是受压迫者对黑暗的世间究竟有无公道可言的根本怀疑;只要类似的不公正还存在,它就永远是惊心动魄的。

剧本在这以后写窦娥的冤屈终于感动上天,使其临死前的三桩誓愿一一实现,最后并由她的经科举做了官的父亲平反冤枉,使得剧中的激情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平息下去,这是对观众欣赏趣味的有意无意的投合,却冲淡了戏中原本异常强烈的悲剧色彩。

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成就:(小学、高中)第一,题材的选择上,关汉卿的许多杂剧,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

第二,戏剧结构上,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

第三,人物形象刻画上,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英雄烈士到市井小民等,大多写得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活的性格,具有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多面性,很少是概念化的产物。

如《窦娥冤》中的蔡婆婆,原是个放高利贷的,窦娥实际是她的债权的抵押品,但她和窦娥之间,却确有一种相依为命的真感情。

作者对人性往往表现出比较宽泛的认可。

特别是对社会下层人物在其特殊处境中的所作所为,绝不从传统道德的立场上加以丑化和诋毁,如《金线池》中杜蕊娘。

第四,语言上,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较少文饰,既切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与个性,也贴近当时社会活生生的口头语言,更能把观众感情引入到剧情和戏剧人物的命运中。

明清文学参考书

明清文学参考书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原典、原著书目,看教材第562页的书目单。

论著式参考书目:关于四大名著的参考书目:综论、三国、水浒、西游、红楼。

(一)综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l。

(另有各种单行本)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张俊:《清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美]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尹慧珉译,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胡益民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

(此译本易名为《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沈寿亨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王齐洲:《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宁宗一主编《中国小说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饶芃子等:《中西小说比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l 982。

[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l 996。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日]大冢秀高:《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东京:汲古书院,1987。

江苏省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提要》,太原:山西人出版社,2004。

(二)《三国志演义》董每戡:《三国演义试论》,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桂林:漓江出版社,l 983。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三国演义)论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l 985。

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成都:巴蜀书社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元明清文学作品

元明清文学作品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戏曲、散文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所著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此外,还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是元明清时期的杰出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元明清文学作品背诵阅读篇目

元明清文学作品背诵阅读篇目

元明清文学作品选读一、背诵篇目:1. 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和《窦娥冤》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2.《西厢记·长亭送别》之[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收尾] 3.《琵琶记》中《糟糠自厌》之《孝顺歌》前两支4.元代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乔吉的《水仙子·寻梅》,张可久的《金字经——春晚》5.明代诗歌:夏完淳《别云间》6.明代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之[皂罗袍]7.明代散曲: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8.清代词:陈维崧的《醉落魄·寒山几堵》,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和《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9.近代诗歌: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二、阅读作品及篇目(一)戏曲1.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2.王实甫的《西厢记》3.马致远的《汉宫秋》4.白朴的《墙头马上》与《梧桐雨》5.郑光祖的《倩女离魂》6.高明与《琵琶记》7.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8.洪升的《长生殿》9.孔尚任的《桃花扇》(二)小说1.罗贯中与《三国志演义》2.施耐庵与《水浒传》3.吴承恩与《西游记》4.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5.蒲松龄的《聊斋志异》6.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7.曹雪芹的《红楼梦》8.“三言两拍”选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错斩崔宁》等(三)散文唐宋部分:1.王勃的《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2.韩愈的《原毁》《杂说》《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3.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三戒》4.杜牧的《阿房宫赋》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6.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秋声赋》7.苏洵的《六国论》8.苏轼的《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10.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11.李清照的《金石録后序》12.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元明清部分:1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14.刘基的《卖柑者言》15.归有光的《项脊轩志》16.宗臣的《报刘一丈书》17.袁宏道的《五泄》18.张岱的《西湖七月半》19.张溥的《五人墓碑记》20.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21.黄宗羲的《原君》22.顾炎武的《廉耻》23.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24.袁枚的《黄生借书说》25.姚鼐的《登泰山记》26.龚自珍的《病梅馆记》27.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诗词《志未酬》和《金缕曲》28.秋瑾的词《满江红》。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元代1、关汉卿《窦娥冤》2、纪君:《赵氏孤儿》3、白朴:《梧桐雨》4、马致远《汉宫秋》5、洪晟:《长生殿》6、孔尚任《桃花扇》7、冯梦龙《精忠魂》8、孟称舜《娇红》A、元曲四大家(1)白朴:字仁甫。

著有《墙头马上》(2)关汉卿:号一斋,已斋叟,著有《窦娥冤》(3)马致远:字竿里,号东篱,著有《汉宫秋》(4)郑光祖:字德辉,著有《倩女离魂》B、十大悲剧(1)关汉卿《窦娥冤》(2)纪君《赵氏孤儿》(3)白朴《梧桐雨》(4)洪晟《长生殿》(5)孔尚任《桃花扇》(6)冯梦龙《精忠魂》(7)马致远《汉宫秋》(8)孟称舜《娇红》(9)李玉《精忠谱》(10)方成培《雷峰塔》C、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明清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1、明清小说A.明代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为明人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三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活画面。

《水浒传》为施耐庵著;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的故事《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等人赴西天取经的神奇经历。

《金瓶梅》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B、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C、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警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A、明代1、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2、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3、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4、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B、清代1、顾炎武:号亭林,著有《日知录》2、言苞:字凤九,著有《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的始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元明清文学的基本书目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中国文学史长编》(郭预衡)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
《明清文学史》(唐富龄)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
《明清文学史讲演录》(郭英德)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钱仲联、章培恒等)
《清诗流派史》(刘世南)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之《辽金元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清代文学研究》(张燕瑾)王季思等《元散曲选注》
臧懋循《元曲选》
王实甫《西厢记》
高则诚《琵琶记》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冯梦龙《喻世名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凌濛初《一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洪升《长生殿》
蒲松龄《聊斋志异》
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