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
影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加用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上肢P0.05,下肢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运动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尽管脑卒中的诊疗技术和抢救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存活患者致残率仍高达80%。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康复护理,将脑卒中的致残率降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1]。本组研究根据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不同阶段,采用康复护理,探讨康复护理
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脑卒中患者9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年龄47~70岁,平均58.2岁;治疗时间在病后6 h~1周,病情稳定以后;试验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对照组48例,男28例,女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瘫痪侧别、既往史评分、伴发疾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6 h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2]。
1.3 综合康复护理方案
1.3.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条件。患者因突然患病,表现为焦虑、易伤感、易激惹。护士要利用鼓励、暗示、支持、疏导等方式对其进行心理调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与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1.3.2 早期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主要采取运动疗法,运用Bobath及Brunnstrom的理论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每日进行。若试验组患者出院护士继续电话指导,由家属协助完成每天的治疗量。
1.3.
2.1 良姿位摆放保持瘫痪肢体的良姿位可有效地预防废用
性萎缩、患肢水肿、关节畸形、挛缩及失用性综合征,可采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平卧位交替的办法。患者取患侧卧位时,患肩尽可能前伸,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手指伸展。躯干稍向后旋转,背后枕头。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背后的枕头上。下肢呈迈步,健肢髋、膝屈曲并有枕头在下面支持。患肢保持伸髋、稍膝的体位。这是康复护理提倡的体位[3],因为该卧位可刺激患侧肢体感觉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缓解或抑制痉挛,同时有于健肢自由活动。健侧卧位时,肩前伸,上肢上举100°,放在支持的枕头上。患侧下肢向前髋屈膝置于支持的枕头上。健侧上肢可放在任何舒适的位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屈膝。患者仰卧位时,头偏向偏瘫侧肢体侧,给予良好的支撑;患肩给予枕垫支持,将肩胛置于外展、上旋位,肩关节外展、外旋,手肘伸直,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患髋后外侧给予枕头支持,以免骨盆后旋、大腿外旋。下肢伸展或置于屈髋屈膝位,足底着床,大腿微内收位。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走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加重痉挛模式。因此,只作为一种过渡体位,尽可能少用或缩短采用时间。
1.3.
2.2 关节活动训练被动训练:在脑卒中早期,为有效预防偏瘫侧肢体肌肉萎缩、痉挛、关节挛缩等失用性综合征,患者意识清楚就应进行床边被动活动,如肩、肘、髋、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腕、踝关节的背伸等。每日2次以上,每次每个动作重复5~10次。顺序由上到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各关节各个方面的全范围活动,以维持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自助运动训练:患者患
肢一旦出现主动运动,应尽早开始自助运动。通常由健肢徒手或通过棍棒、滑轮和绳索等简单装置,对患肢的主动运动给予辅助力量,如偏瘫早期的十指交叉握手等自我辅助活动;主动训练:鼓励患者患肢做握拳、握手、抬腿等动作,也可利用器械来练习。运动时用力以引起紧张或轻度疼痛感觉为度,每日运动3~5次,15~30 min/次。每次训练完毕,协助患者将肢体置于功能位,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1.3.
2.3 行走训练行走运动包括站立相和摆动相。站立相时,患者伸髋、躯干和骨盆水平侧移,膝关节在足跟开始着地时屈曲约15°,随后伸直,然后在趾离地前屈曲。摆动相时,患者屈膝伴髋伸展,趾离地时骨盆在水平位侧移,髋关节屈曲,摆动腿侧骨盆前旋,在足跟着地前伸膝及踝背屈。一般不主张早期的行走训练,容易因不正确的代偿行为形成“误用步态”。行走训练中,操作者应在患者的患侧或后面以引导患侧下肢正确负重和患侧骨盆的适度旋前。当患者的能力不断增强时,要逐步加强速度及跨障碍物等训练,以适应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的需要。
1.3.
2.4 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ADL是指患者每日自我照顾所必需的活动。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灵活性及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投球、拨算珠、套圈、抓木钉、沙扳磨等,以及训练捏笔、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如厕、沐浴、使用餐具等。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ADL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在偏瘫早期尽量发挥患手的残余功能,用健手协助患
手或单用患手操作。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治疗后,组内比较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上肢P0.05,下肢P0.01)。表1 Fugl-Meger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6 h就开始康复锻炼,主要以运动训练为主。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合的能力。脑卒中早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4],在条件适应时,部分神经元可再生。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致残并不是由偏瘫所致,而是在患者肢体恢复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锻炼,产生姿势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致残。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保持正确的肢位,能有效防止痉挛模式的出现,可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为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早期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