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体表定位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骨体表定位标志

颅部重要骨性标志及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一) 颅部重要骨性标志

头部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前下方的面部。颅部的骨性标志对了解相对应的颅内结构,尤其脑组织的重要功能部位,以便在进行颅脑手术时尽量避免或减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眉弓superciliary arch:是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

2. 眉间glaballa:位于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3. 额结节frontal tuber:为额骨外面最突出部。深面适对大脑额中回。

4. 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共同构成,平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5. 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数呈"H"型,少数呈"N"型。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6. 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星点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7. 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后方。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8. 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其内面为窦汇。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张。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作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枕骨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

9. 上项线superior nuchal line:是由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峰,其深面为横窦。

10. 前囟点brebma:又称额顶点,自眉间向后13 cm处,为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故又称冠矢点。新生儿前囟位于此点。前囟膨出是。颅内压增高的体征。

11. 人字点lambda:又称顶枕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 cm处,为矢状缝和人字缝的交点处。新生儿后囟位于此点。

(二) 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1.主要标志线: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常以六条标线为依据:

(1)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

(2)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线。

(3)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

(4)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5)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

(6)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2.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1)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2)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节的上方5~5.5 cm处。

(3)外侧沟:相当于中央沟投影线与上横线交角的等分线。

临床手术中,确定大脑外侧沟和中央沟的体表投影线最为简单实用的方法:定眉间至枕外隆凸为矢状线,在颧弓中点上方4 cm处(约2横指)即为翼点,从翼点至矢状线中点(50%)后2 cm处

的连线即为大脑中央沟投影线,从翼点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75%)的连线即为大脑外侧沟投影线。

(4)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长1.25~2.25 cm的线,此线即为顶枕沟的体表投影。

(5)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前1.5 cm的范围内。左中央前回的前下方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其投影位于前垂直线与上横线相交点的稍上方。

(6)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后1.5 cm的范围内。

(7)大脑下缘:自鼻根上方约1.25 cm处开始向外,沿眶上缘向后,经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连线上。

(8)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主干的投影,从下横线与前垂直线的相交处止颧弓中点上方约2 cm处,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向上前行至上横线与前垂直线的交点即翼点,然后再向上后走向颅顶;后支经过上横线与中垂直线的交点,斜向上后走向人字点。脑膜中动脉的分支有时有变异。探查前支,钻孔部位在距额骨颧突后缘和颧弓上缘各4.5 cm的两线相交处;探查后支,则在外耳门上方2.5 进行。

(9)上矢状窦: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10)窦汇:位于枕外隆凸深面。

(11)横窦:相当于上项线深面。

二、颅顶部的层次结构特点

颅部由颅顶、颅底和颅腔三部分组成。颅顶又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并包括其深面的颅顶诸骨。(一)额顶枕区

1.境界:前为眶上缘,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2.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浅部三层紧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三层合称"头皮"。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1)皮肤skin:此区皮肤厚而致密,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出血多,但伤口愈合较快。发根斜性穿过真皮到达浅筋膜,附于毛囊,手术切口应与毛发的方向一致,以减少对毛囊的破坏。(2)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此层分隔成许多小格,其中充满脂肪,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所以肿胀局限,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另外,小格内血管的壁被周围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当血管损伤时不易自行收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3)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为一厚而坚韧的腱膜,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枕腹,在正中部向后突出附着于枕骨隆凸,在两侧作为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点,并逐渐变薄,续于颞浅筋膜,附着于颧弓,犹如一顶紧扣在头顶的帽子。

枕额肌的额腹前方止于额下皮肤,部分纤维与眼轮匝肌混合;后方在冠状缝稍前方与膜状腱膜相连,收缩时额部产生横纹。

枕额肌的枕腹起自上项线的外侧部,行向前上方,止于帽状腱膜的后缘,收缩时牵引头皮向后。帽状腱膜借浅筋膜的纤维隔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三层合称为头皮。头皮外伤时,如未伤及帽状腱膜,则伤口裂开不明显;如帽状腱膜同时受伤,由于额枕肌的收缩牵拉则伤口裂开,尤以横向伤口为甚。缝合头皮时一定要将此层缝好,才能减少皮肤的张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止血。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隙subaproneurotic space):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两侧到达颧弓。头皮借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