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名词解释

1、赋诗言志

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某种政教怀抱和人生态度。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先秦时期所谓“志”,主要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诗言志”虽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但最早提出“诗言志”理论的当为《左传》所记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赋诗言志”。“诗言志”说最早源于歌舞乐一体的文艺形态,因此,“诗言志”最早只是一种文艺观而非文学观。

2、声律论

南齐永明时,由沈约、谢眺等人提出的关于诗歌语言的声音、韵律的理论。这是对诗歌语言形式美的理论总结,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钟嵘认为过份讲究声律,文学创作就会受到束缚,就会影响“自然英旨”的产生。

3、知人论世

知人,即了解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成长过程和审美趣味;论世,即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写作背景等。知人论世,既了解了作者的人格和思想,又能结合时代环境,才可以真正领会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偏颇。涉及到了文学批评的社会学方法,较为客观和公允,是中国文学批评方法论体系中的金绳宝筏。

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

4、诗味说

唐代司空图创立诗味说,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诗歌创作和评论都以辨别“味”为首要条件。他认为诗味来源于咸酸等单一的味,但又蕴含单一之味之外的醇美。单一的味相当于自然美,而诗味相当于艺术美。这是诗味说的基本内涵。司空图说“近而不浮远而不近”,说的就是有韵味的诗歌的艺术特征,前者指具体景象的描写要真实自然,如在目前,而不空泛。后者指具体景象构成的意境应当含蓄深远,有无穷之余味。

5、活法

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以吕本中为代表,以“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为中心,学习豫章黄公而至变幻不测,是对黄庭坚诗法论的修正。

6、隐秀

刘勰关于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的理论。隐,是指意象的意而言的,它是内在的、隐蔽的,是寄寓于客观物象中的作家的心意情志,故要“以复义为工”。秀,是指意象的象而言的,它是具体的、鲜明的、突出的,是针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言的,故要“以卓绝为巧”。

7、大音希声

老子认为最美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有声只能是声音之美的一部分,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大音希声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体现了道教的虚静玄览思想,体现了绝弃人工、委任自然的审美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的主要特征。

8、《毛诗序》

《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着。有《诗大序》和《诗小序》。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相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一般认为是汉代毛苌、卫宏对《诗经》的传授题解,作者尚有争议,主要包括施教说、讽谏说、六艺说、情志统一说。是儒家文艺思想的有代表性的纲领性着作,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9、《诗品》

钟嵘作,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着作,本名《诗评》,把自汉迄梁的122位五言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这些诗人及其作品的成就高下、艺术风貌特征均进行了总体性的评论,并且区分流派,追寻各自的渊源关系。《诗品》阐发了钟嵘基本的文学思想:感情论、自然论、风骨论、滋味论。

10、悟入

由吕本中提出,是对江西诗派悟入说的发挥,针对活法提出,兼取苏黄两家之意,既有诗境之悟,又有律法之悟。在渐悟的基础上顿悟,勤于修行必有大彻大悟之一天。

11、以禅喻诗

以禅喻诗的风气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禅宗在说明"如何是禅"的问题时总是恍惚其辞,悠谬其谈,绝不肯作出正面回答。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12、童心说

明代李贽的文艺思想,童心指的是人的自然本性。核心是强调文学源于人的心灵,以师心代替师古,要求文学冲破礼教藩篱,摆脱理学的束缚,以真实、自然与化工造物同体为最高审美原则。提倡真情,反对假理。

肯定人欲,反对天理。具有启蒙色彩的文艺主张。强调作家必须写出摆脱了理学桎梏的人性之美,方为最美之佳作。

其一,锋芒直指盛行于世的假道学和假诗文;其二,提倡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封建道德规范和理学的束缚;其三,重视和倡导小说戏曲,并把小说戏曲看作是明代文学的代表,这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一个突破。

13、肌理说

清代翁方纲提出,强调诗文之写作当如肌肤之有纹理,不能流于空疏而要讲究切实,要求言有物和言有序,以扎实的学问为基础,经得起严格考证的检验。

14、性灵说

袁枚的性灵说:①主张师心与师古的结合。②主张诗歌创作要以天工自然为主,但又不否定人工修饰的必要,应由人工修饰达到天工自然之美。③在诗人的修养上,把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结合起来。袁枚的性灵说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的诗学思想,对明清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提供了新的理论。

明代公安三袁提出:①真,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②变,是公安派批评复古模拟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③趣,要求作家有自己的个性,其作品有特殊的“趣”,并在艺术上趋于平淡自然。④奇,文字创作不师法前人,而师法自然,以无法为法。

15、格调说

清代沈德潜主张有益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之作,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在神韵基础上侧重含蓄蕴藉而形成,遵循合乎自然之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毛诗序》中的“六义”

“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把“风、雅、颂”归纳为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风:以某个人的事表现其所属诸侯国家的风尚。雅:讲整个周王朝的王政废兴。颂:歌颂盛德而告知神明。赋:直抒铺陈。比:比方于物。兴:托事于物。

2、简述“诗可以怨”

①《论语·阳货》中记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的主体是指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

②孔子对《诗经》中表现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愿望的作品和表现下层官吏牢骚不满的作品表示肯定,是孔子思想中的“仁”和民主与进步因素的集中体现。

③是孔子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的一个理论上的概括与总结,并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重要传统。

3、试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