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趣闻

合集下载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
《古诗趣事》
古代的古诗词,虽然早已过去了很久很久,但它们却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其中有不少的古诗,都是因为故事、趣闻等原因而被广为流传。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些古诗的趣事。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最初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这样的:
后来有一个钱塘人,他把这首诗刻在了杭州的一个石壁上。

后来李白到杭州,看到了这首诗,就删去了最后一句,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2、《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可是它的故事却很有趣。

传说,唐代时期,天下大旱,民不聊生,而当时的官员们却不管不顾。

于是,智者们纷纷投诉,并激起了民众的抗议。

当时的权臣李林甫就命令李绅在底层楼檐上写下“春种一粒粟”的诗句,并监视李绅三天,不让他下来。

三天后,李绅最终完成了这首《悯农》的诗作。

3、《长歌行》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描写的是一位离别的将士。

可是,这首诗的故事却与卢纶无关。

传说,当唐朝的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将李靖去征讨突厥时,在回程的路上,入住的一间昔日旅店,却遇到了前朝的诗人王之涣。

于是,太宗李世民就向他要求写一首“长歌行”。

这首诗即于当时写成,流传至今。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

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

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

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

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

”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3: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

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

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300字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300字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300字
古诗里的那些趣事。

听说李白月下独酌,一手拿酒壶,一手摸胡子,嘴里还嘟囔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哈哈,这老李头,是不是太寂寞了?不过话说回来,他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创意,真是挺
有意思,估计是想找个月亮和影子一起喝一杯吧!
还有杜甫,这位大哥总是那么忧国忧民。

但你们知道吗?他其
实也有个小梦想,那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估计他站
在山顶上,看着脚下的风景,心里那叫一个爽!
白居易的《琵琶行》你们听过没?里面那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真是绝了!白居易用琵琶声来形容人生,一会儿
像大雨滂沱,一会儿又像情侣间的悄悄话。

这老先生,观察生活真
是细致入微啊!
古诗里的趣事,其实就藏在这些字里行间。

诗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幽默,有的深情,读起来真是
让人回味无穷。

爆笑古诗大全笑死人

爆笑古诗大全笑死人

爆笑古诗大全笑死人1. 古诗也能爆笑到不行,就像“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你说这李白要是真到了烤鸭店,看着那油光锃亮的烤鸭却没钱买,得多馋呀,像极了我们眼巴巴看着美食却囊中羞涩的时候,这改编可太有趣了。

2. 嘿,还有呢。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

”原本宁静的春夜,被这蚊子和大狗熊一搅和,完全变了样。

这就好比你正美滋滋地睡觉,突然被各种烦心事打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想象一下,要是真有大狗熊出现,那画面得多惊悚又好笑啊。

3. 听我再说一个。

“床前明月光,小偷爬进窗。

打开保险柜,一看是冰箱。

”小偷满心期待能在保险柜里找到值钱的东西,结果是冰箱,这就像你满心欢喜打开一个盒子,以为是宝藏,结果是一堆石头一样。

这改编后的古诗,把小偷的窘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4. 你肯定也会被这个逗乐。

“锄禾日当午,妈妈真辛苦。

上午打麻将,下午斗地主。

”这和原诗的意境完全相反啊。

本来是歌颂辛勤劳作的,结果变成了描述一个爱打牌的妈妈,这反差就像从冰天雪地一下到了炎炎夏日,太搞笑了。

要是真有这样的妈妈,家里肯定充满了戏剧性的对话,孩子可能会说:“妈妈,你咋不像诗里说的那样干活呢?”5. “两只黄鹂谈恋爱,一行白鹭来捣乱。

黄鹂变成奥特曼,打得白鹭稀巴烂。

”这古诗改得简直是天马行空。

把优雅的黄鹂和白鹭变成了这样充满戏剧性的角色,就像把一场古典音乐会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拳击赛。

要是黄鹂和白鹭能说话,估计白鹭会喊:“我就来凑个热闹,你咋还变身打我呢?”6. 哈哈,这个也超搞笑。

“李白乘舟不给钱,船夫一脚踢下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

”船夫的暴脾气和李白的遭遇让人忍俊不禁。

这就像你坐出租车不给钱,司机把你赶下车一样。

要是李白真被踢下船,他肯定在水里大喊:“我乃大诗人,你竟敢如此对我!”7. 再看这个。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秋高东篱采桑菊,犹记那盆水煮鱼。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在学习古诗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还能从中得到乐趣。

下面就来分享一些有趣的古诗事。

第一件事:毛泽东早读《将进酒》毛泽东早期读书比较广泛,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外,他还读过很多古典文学作品。

其中有一首诗是《将进酒》,出自唐代诗人李白。

据说毛泽东在瑞金时期,每天早上都会读一遍这首诗,权作早读,以助他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件事:饭后咏怀《九月十日山水诗》《九月十日山水诗》是明代诗人王懋功的代表作之一。

有一次,他与几位文人在南昌的一家名店用餐,众人吃完饭围坐在桌旁,王懋功却端起笔来,开始写诗。

只见他挥毫泼墨,在台面上写下了这首诗。

众人看后交口称赞,认为他的诗歌之神真是显露无遗。

第三件事:夜读《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清朝时期,一名书生每到深夜无法入睡,便起身朝书房行去,前往一位医生的家中一坐即是一宿,二人时常一齐夜读古典文学。

一天晚上,医生起身倒茶,书生趁机拿来一本唐诗选,询问医生:“大夫宜又读李白不?他的诗词不是道家宗师说得极好的嘛!”于是二人便斟上新茶,对着灯光一起咏读《静夜思》,仿佛置身诗中,感受李白忧思孤独的情感,不觉更觉人生如梦,大有感悟。

第四件事:访问朱德将军,吟诵《滕王阁序》朱德将军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一生热爱文学艺术。

1972年,有一位老教授去拜访朱德将军,想给他吟诵一首让人爱不释口的古诗《滕王阁序》。

当老教授诵出声望达40年之久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朱德将军马上接口念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样一来,他们两人周旋了三个小时,并通过这首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邵逸夫是著名的香港商人、爱国人士和慈善家,他酷爱诗词文学,经常写下各种感情和思考。

在他和反派薛刚交手时,邵逸夫在临危受命时,暗自诵读《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闻者感叹,对邵逸夫较为钦佩。

以上这些古诗趣事,都有着不同的背景与情境,也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了古诗的历史韵味与文学魅力。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深刻的哲理,也有趣味盎然的趣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里的趣事吧!
1.《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江南笑伊肃,
中华日知少。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望岳》一句,“江南笑伊肃”,意思是说在江南看到岱山笑而宁静。

岱山是山的名字,这句话表达了山的生动形象,非常有趣。

2.《临江仙》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临江仙》一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意思是说在夜晚的曲中听到了柳树被折断的声音。

这句诗非常生动地描绘了柳树在夜晚的情景,让人感到非常有趣。

3.《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游子吟》一句,“临行密密缝”,意思是说在离开前,母亲在游子的衣服上密密地缝针。

这句诗表达了母爱的无私和深厚,非常感人和有趣。

通过这些古诗里的趣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创作才华,也能了解到古人的生活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吧!。

唐朝诗人李白趣闻

唐朝诗人李白趣闻

李白趣闻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激情奔放、意境深远,被誉为"诗仙"。

以下是一些关于李白的趣闻:
1. 酒仙李白:李白以酒文化闻名,被尊称为"酒仙李白"。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豪放的追求。

2. 醉酒写诗:李白喜欢饮酒,据说他常常醉酒后写诗。

有一次,他在醉酒后走进一片葡萄园,看到葡萄藤上挂满了鲜美的葡萄,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

3. 与白居易的友谊:李白与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白居易是好朋友。

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吟诗作对,互相赞赏和批评对方的作品。

4. 爱好自由:李白热爱自由,他曾在长安宫廷中任职,但很快就辞去了官职,选择了自由的生活。

他常常流浪于山水之间,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5. 传说与神仙的交往:有许多关于李白与神仙的传说,如与王母娘娘的对话、与蓬莱仙人的交往等。

这些传说增添了他神秘的色彩。

李白的趣闻和传说给了人们许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也使他的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他的诗作至今仍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唐诗趣闻小故事有哪些

唐诗趣闻小故事有哪些

唐诗趣闻小故事有哪些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个最灿烂最响亮的音符,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空前绝后的高峰。

一首首唐诗汇集成了一条壮观的河流,千百年来,滋润着中国的诗歌曲赋、小说散文,也渗进了中华民族审美的血脉之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唐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慈母手中线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侯门一入深如海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

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

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

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千百年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古诗可不只是一种文学形式,还包含了丰富的趣事和生活点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趣的古诗趣事吧!第一则趣事是关于《静夜思》的。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讲述了作者在夜晚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你们知道吗?这首诗在创作完成之后,李白竟然将其扔进了马桶里!他的朋友们发现后十分震惊,纷纷劝说他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创作。

于是,李白后悔了,便派人去清理马桶,将这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救了出来。

这也可以说是一首“从马桶里捡回来的诗”呢!第二则趣事是关于唐代诗人王之涣和他的一首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高楼鸟瞰美丽的风景,并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殷切期望。

有一次,王之涣与朋友一同上长城游览,当他们爬到最高处的时候,他突然下跪并大喊:“朋友们,我上到了鹳雀楼!”他的朋友们听后不禁哈哈大笑,原来他们并不站在鹳雀楼,而是站在长城上。

这可真是一次将诗句和现实情景完美结合的有趣经历呢!第三则趣事是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给好友王昌龄的一封信。

其中有一句“王昌龄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里的“崔九堂”其实并不是人名,而是杜甫自己的雅号。

当时读者们却以为这是杜甫嘲笑崔九堂的诗。

结果,崔九堂听说后大为气愤,找到了杜甫,要他解释为什么嘲笑他。

杜甫才解释说实际上那是自己的雅号,没有任何恶意。

于是杜甫为了表示歉意,在后来的诗中发表了向崔九堂道歉的诗句。

这就是因为一句误解的诗句而引发的有趣故事。

古诗的趣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每一首古诗背后都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古诗对我们来说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学知识,而是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通过了解这些趣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细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感受其中的趣事吧!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古诗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启发。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篇一《古诗如戏,台上趣闻》说到古诗啊,那趣事可真不少。

就拿我之前参加的一个古诗朗诵表演来说吧。

当时我们一群人打算表演唐代古诗的朗诵,我被分配到了描绘山水景色的那一组。

在排练的时候啊,有个哥们儿,他负责朗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这家伙平时就特别爱捣蛋,可在这事儿上倒也认真,就是有点歪打正着的搞笑劲儿。

他一开口朗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那个“紫烟”啊,不知道咋滴,他念得就像自己正站在一个冒着黑烟的大锅炉前面,声音又急又大声,就好像那紫烟要是不赶快出来就咋地了似的。

我们都忍不住笑场。

可他一脸茫然,还觉得自己读得可棒了呢。

等到正式表演的时候,我在旁边偷瞄他,心里直打鼓,生怕他又出啥幺蛾子。

结果一开始他真有点紧张,嘴巴像被胶水黏住了一样,半天蹦不出一个字。

还好后面总算是顺利念下来了。

不过啊,从那以后,只要一提到《望庐山瀑布》,我就会想起他那搞笑的样子。

这古诗就像一个有趣的小剧场,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演绎出不同的故事。

就像古人写诗的时候,说不定脑子里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画面。

说不定李白写这个紫烟的时候,也想过要是有人读错会是什么模样呢。

通过这个小插曲,让我感觉古诗离我们也没那么远,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能敬仰的东西,反而就像我们生活里的一出小闹剧,人人都能参与进去,而且还能添点儿乐子。

篇二《“诗”与“失”在课堂》我们以前的语文课堂上,古诗总是能带来不少欢乐。

记得那次老师教大家杜甫的《春望》。

老师在台上讲得正认真呢,说这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如何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什么的。

这时候,我同桌的趣事就登场了。

我同桌是个小迷糊蛋,也是个调皮鬼。

他那时候啊,特爱开小差。

老师提问“花溅泪”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猛地站起来,眼睛还迷迷糊糊的,看起来就像还在梦里。

他一本正经地说:“老师,那肯定是花儿哭得眼泪飞溅啊,因为恐龙在追它呢。

”全班瞬间哄堂大笑。

老师也是一脸哭笑不得的样子,但还是很耐心地解释说这是一种诗人的移情手法,花儿溅泪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花上了。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

【四年级】古诗趣事
在我国的古代,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许多有趣的古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几个古诗中的趣事。

我要给大家讲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首诗的趣事。

这首诗是王之涣在唐朝时写的,他当时是一个州官,有一次他到洞庭湖边巡视水利工程,看到湖水的美景,就有了创作这首诗的灵感。

后来,他将这首诗献给了唐玄宗,唐玄宗读后非常赞赏,这首诗也因此得到了传诵。

这首诗的趣事在于它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美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静夜思》这首诗的趣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了。

据说,李白当时是在长安城中的一个酒馆里写下这首诗的。

他在酒馆中喝了几杯酒后,突然想起了远在故乡的家人和朋友,于是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这首诗的趣事在于它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给人一种思乡之情的感觉。

再来,我要给大家讲讲《登鹳雀楼》这首诗的趣事。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他当时担任山西太原的官职,有一次他路过山西太原的鹳雀楼,看到楼的高度非常惊人,他顿时有了写诗的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趣事在于它描绘了一个人登上鹳雀楼后眺望远方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讲述的几个古诗中的趣事,这些趣事都充满了诗人们的情感和创作灵感,让人们在阅读这些古诗时感受到了诗人们的才情和情感。

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这些趣事,也爱上古诗。

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

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

与古诗词有关的趣事1、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

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2、纪晓岚对诗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

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细羽佳禽砖后死”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3、纪晓岚妙改《凉州词》相传乾隆要纪晓岚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他在书写中粗心地将诗中的“间”字写掉了: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时候书写不用标点符号)。

乾隆一看,当即指出来。

纪晓岚知道掉字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他灵机一动说“我这是改写的一首《自度曲》”,当即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乾隆这才释然。

4、苏轼兄妹互嘲传说宋代诗文大家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有应对的打油诗。

兄妹二人长相各有特点,借此相互戏谑。

苏小妹凸额凹眼,苏轼相阔络须。

于是苏东坡作诗戏妹曰:“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很夸张地形容其妹额头之凸,眼眶之凹。

苏小妹也不示弱,作诗二首反唇相讥:“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此首笑其兄满脸络腮大胡须,连耳朵和嘴巴都找不到了。

抄古诗趣事作文(通用48篇)

抄古诗趣事作文(通用48篇)

抄古诗趣事作文抄古诗趣事作文(通用48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抄古诗趣事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抄古诗趣事作文篇1今天下午第二节课,由于我们背的古诗达不到数量,老师又让我们抄《中华经典》上的古诗。

老师对我说:“也不用挑了,按我们的顺序抄。

”说完忙自己的手头工作了。

我翻看书,从第一页第一首诗开始抄了。

第一首古诗是《静夜思》,这一首是我们以前学过,这就上五年级了怎么还让背?比较难背?有什么重要的地方?不想了,老师让抄咱就抄。

第二首古诗是《杂诗》,这一首我们没学过,此时我对第一首古诗的疑惑消除了。

第三首古诗是《春晓》,第四首古诗《悯农》,老师这是我们一年级就学过的,你为什么还让我抄吗,你说古诗名,同学们全部给你默写出来。

我在心里嘀咕,偷眼看下边的学生,好像都是一脸迷糊,还有的再指指点点,不知道他们是在指我,还是在指我的字。

我又偷眼看老师,她正在专心致志的`写她的作业。

唉!左右为难。

抄?不炒?“哎,你怎么抄成第一学段的了?”老师迷惑地说。

“啊,魏凯旋,你让我们白抄了。

”“我的心血呀。

”同学们一片狼嚎,唉声叹气,叽里呱啦。

“你不是让我按顺序抄的吗?我就抄了。

”我无辜的说。

“我的意思是从我们第三学段那里并且是从我们昨天抄的地方之后按顺序抄。

”老师面带笑容的说。

对呀,这些天我们一直在抄,不可能从第一页第一首诗开始抄的,我怎么没想到呢?再看下边的同学,一片沸腾,如果不是老师在这里,他们可能要吃我。

好惭愧,只感觉脸在发烧。

唉,我怎没就不用用脑子呀,抄诗的过程中,我也有疑惑,在这个过程中,问问老师,也不会出现这个结果。

看着我的同学们,那么激愤,看着老师悠然自得,似笑非笑,我也想笑但不敢笑出来。

“你们真没良心,魏凯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你们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早提出来?我也有责任没有说明白。

《古诗词三首》趣闻故事

《古诗词三首》趣闻故事

《古诗词三首》趣闻故事范成大,十二世纪的诗意旅人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四十五岁的范成大受命出使金国。

这次派遣使者乃非常之举,名为“祈请使”,目的有二:一是求赵宋皇室陵墓所在的河南巩、洛之地,二是重议两国交换国书的礼仪。

此时距金灭北宋已40余年,南宋与金国划淮河为界,中原沦入异族之手,南宋皇帝偏安于南方,以“侄儿”的身份卑事金国。

以当时北强南弱的不平等势态,南宋想以“祈请”的方式收拾失去的河山与尊严,不啻于痴人说梦。

就连宋孝帝本人也知道,此行不但没啥胜算,还凶多吉少,他临行前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

”这就是让他做好当苏武的心理准备了。

范成大此行着有旅行日记一卷,名为《揽辔录》,取东汉名士陈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意思。

据此书记载,他于六月“出国门”,“八月戊午”渡淮出国界,十月“戊午”复渡淮归来(《宋史·孝宗本纪》误为九月,《范公神道碑》正确),故在金国境内逗留时间恰好为两个月。

乾道六年的使金之行,是范成大一生中心情最为复杂的一次旅行,压抑、悲怆,而又满怀忠义豪情,因此《揽辔录》中的许多文字也特别感人。

如写北宋旧都东京汴梁的残破:新宋门内“弥望悉荒墟”,“大相国寺,倾檐缺吻,无复旧观”,“撷芳(园)中喜春堂犹岿然,所谓八滴水阁者,使属官吏望者皆陨涕不自禁”;凡东京一门一楼,皆罗列其旧名与“虏改”之新名,貌似简单的记录,而板荡之痛与黍离之思却已尽在其中。

更让人心碎的当然还是中原的遗民,沦陷已久,“民亦久习胡俗”,“男子髡顶”,“村落间多不复巾,蓬辫如鬼”,然而父老“遗黎往往垂涕嗟啧,指使人云:‘此中华佛国人也。

’老妪跪拜者尤多”,“至灵壁县,民始扃户窥观”,“途有数故老,见使车潸然”。

除《揽辔录》外,此次使金之行还留下七十二首绝句,汇为《北征小集》,其中佳作甚多。

如《蔺相如墓》:“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又如《会同馆》:“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

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

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

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

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

”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3: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

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

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

世界上最搞笑的古诗 有趣能笑死人

世界上最搞笑的古诗 有趣能笑死人

世界上最搞笑的古诗有趣能笑死人
中国着名的诗人很多,既有李白这样潇洒飘逸的“诗仙”,又有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诗圣”。

流传后世的千古名篇更是数不胜数,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诗词圣手特别有趣的另一面。

1经典搞笑古诗词一、《咏雪》
张宗昌
什幺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张宗昌是个典型的大老粗,他偶尔作诗,也是快人快语。

有一天,他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不由诗兴大发,写下此诗,此诗尽管意境较差,但颇有些豪迈之气。

二、《无题诗》
苏轼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人间,不光有东坡肉,还有竹笋焖肉。

这首诗把东坡居士享受美食,热爱生活的情景展现了出来。

三、《无题诗》
苏轼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有趣的古诗故事

有趣的古诗故事

有趣的古诗故事第一则故事是关于《静夜思》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夜晚独自思念故乡的情景。

据说,李白在长安时,曾在一次酒宴上喝醉了,便独自回到客栈,当晚大雪纷飞,他便借着这个机会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接下来是《登鹳雀楼》的故事。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这首诗中以登高远眺的视角,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对壮丽自然和兴旺盛世的向往。

据传说,王之涣曾在长安城南登上鹳雀楼,远眺秦岭群山,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再来讲述一下《将进酒》的故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豪饮畅快的生活态度。

相传,李白曾在长安城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兴致勃勃地写下了这首《将进酒》。

这首诗以其豪放不羁的气势和豪饮畅快的生活态度,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最后,让我们来讲述《望庐山瀑布》的故事。

唐代诗人李白在这首诗中以雄浑豪放的笔墨,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豁达。

相传,李白曾在庐山游玩时,看到了壮丽的瀑布景色,于是写下了这首《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的笔墨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些有趣的古诗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歌之美,更能够感受到诗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体味到古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古诗的魅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愿我们能够在古诗的世界里,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300字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300字

作文收集古诗趣事300字
段落一:
话说啊,古时候那些文人墨客,可真是有才华。

就说李白吧,他喝醉了酒,都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好诗来,真是牛啊!
段落二:
白居易这哥们儿,也是个写诗高手。

他写的《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读起来就让人心疼那些辛勤劳动的百姓。

段落三:
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背《静夜思》。

那时候还不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只觉得这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好听。

段落四:
王维这哥们儿的诗啊,画面感特强。

你看他写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嘛!
段落五:
还有啊,李清照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读起来就觉得特浪漫,好像自己也跟着她一起在小溪边玩
儿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趣闻
知不知羞宋朝有一个人喜欢舞文弄墨,听说殴阳修擅长作诗,很不服气,就想当面看个究竟.
走在半路上,他看见一棵古树,就吟了两句:“门前一古树,两股大桠杈。

”想再吟下
去,却再也想不出词儿了。

正巧,欧阳修走过,就替他续了两句: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这人回头一看,是个老头,就说:“老伙计,想不到你也会做诗,那我们一起去拜
访一下欧阳修,看他有多大能耐!”
他们一同上了路。

在一条河堤边,正好有一群鸭子跳进水里,那人便吟道:
“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


欧阳修便用骆宾王的名句续了两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后来他们一同渡河,这人在舱内又做起了诗来:
“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便又帮他续了两句: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如此十分从前,有
个人路过杭州时,拿出自己的一卷诗去请教大诗人苏东坡,并当场抑扬顿
挫地朗读起来,朗读完了以后。

他问苏东坡:“你看我的诗能打几分?”
苏东坡说:“十分,完全可以打十分!”
他听了很高兴,又问苏东坡:“凭什么能得这满满的十分呢?”
苏东坡说:“七分是朗读,三分是诗,加在一块不就十分吗!”
打油趣诗唐朝南阳读书人张打油喜作俗话诗。

一日大雪纷飞,他脱口吟道:“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风趣、行象而夸张地苗绘出雪中景物的特
点。

他还在官衙壁上题咏雪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
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县衙传他进府,以南阳被叛军包围正向各处求
援之事为题,命他作诗。

他吟道:“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
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后人把这类俚俗浅露、引人开心的诗叫做“打油诗”。

以发代笔唐代,汝阳王宴请大诗人李白及长史张旭等人。

李白以惊人的才华,压倒了一批奸
臣,因此,张旭对李白十分敬佩。

因一时找不到大毛笔,张旭散开发簪,以发代笔,蘸
着墨汁,在白墙上写出一行诗句:“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满堂一片喝
彩声。

人称李白和张旭:一个“诗仙”,一个“草圣”。

贾岛推敲贾岛〔贾岛:唐朝诗人。

〕初赴举,在京师〔京师:京城。

〕。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炼:此处指用心琢磨,使词句简洁优美。

〕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讶之〕对贾岛的行为感到惊讶。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韩退之权京兆尹:韩退之即韩愈,唐朝大文学家;权,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

〕,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俄:不久,此指时间很短。

〕为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神游象外:神,精神;游,离开;象,眼前事物。

精神已离开眼前事物之外。

〕,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立马久之:立马,停下车马;久之,很长时间;之,句末助词。

〕,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辔(pèi):缰绳,此处代马。

〕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留连:舍不得离开。

〕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布衣之交:老百姓之间的交情。

这时贾岛还没有做官,所以这样说。

〕。

遇盗赠诗唐朝诗人李涉,曾于九江遇盗。

盗首盘问后知是李涉,说:“既是李学士,不用剽
夺,久闻诗名,愿赠一首就行了。

”李涉遂题绝句一首:“风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
夜知闻。

相闻不用相回避,世上而今半是君。

”强盗款待李涉而后离去。

一根鹅毛唐朝时,某地方官缅伯高,上京进贡一只天鹅给皇帝。

路经沔阳湖,想给天鹅洗洗澡,不料一松手让天鹅飞跑了,只掉下一根鹅毛。

他就把这根鹅毛献给皇帝,并吟诗一首:“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一字之师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一联:“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为人们所称
赞。

但有一位老农却对这句诗不以为然。

萨都刺问他不好在什么地方?那老人说:“闻
和听两字同意这难道不是毛病?”萨都刺问:“那怎么改呢?”老人说:“把闻天竺雨
改成看天竺雨就行了,唐人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吗?”于是,萨都刺拜老人为一字之
诗。

金陵续诗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乔装出游,来到金陵古渡,正遇上一群上京
应试的举子在等船过江。

有人提议吟诗作乐。

其中一位年轻举子见长江浩荡,钟山苍茫,一座若大的采石矶屹立江畔,便脱口而出:“采石矶兮一称砣。

”大家都夸他起句气势磅礴。

朱元璋却笑道:“气魄虽大,但恐续句却为难了。

”一句话提醒了众位举子:是啊,若大一座山是称砣,那末称杆和称钩又是什么呢?纵使有了这般大的称,又拿去称什么呢?那位年轻举子确实很难续下去。

大家都不能续完。

朱元璋说:“我来试试。

”于是念道:“采石矶兮一称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钓挂,称我江山有几多!”众举子一个个目瞪口呆。

金鸡报晓明朝洪武十四年辛酉岁是“鸡年”。

大年初一,朱元璋到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一起饮酒庆贺,席间,他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大家见这两句都暗自好笑。

但后两句却奇峰突起,气象非凡:“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用“逆挽”法,创造了新的意境。

平民皇帝朱元璋不但作诗,而且评诗也很有意思。

明代江盈科文集《雪涛诗评》有一段朱元璋的趣事。

朱元璋在江南与陈友谅等人大战时,偶然投宿一寺。

住持不知他是谁人,便问他的姓名。

朱元璋不答,乃题诗一首壁间。

诗云:“战退江南百万兵,腰间寳剑血犹腥。

山僧并不知分晓,只管叨叨问姓名。

”首二句有杀气,末二句有不耐烦之意。


来朱元璋称帝,寺僧也知道了当年的题诗者是当今皇上,十分惊恐,便命人用水洗去其诗。

一日,朱元璋忽然想起这首诗,便派人去问此诗在否,诗已洗刷掉,众僧惶恐不已。

内有一僧有急才,即献诗一首呈上。

诗云:“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恐惹鬼神愁。

曾将法水轻轻洗,尚有龙光射斗牛。


首二句言朱元璋的诗是天子墨迹,留在人间会惹鬼神之怒,故此用水洗去。

末二句则是拍马屁的言语,说朱氏之诗虽经水洗,仍然透出万丈光芒,足见是非凡之物。

朱元璋看了这首马屁诗,龙颜大悦,便免予追究寺僧洗诗的过失。

朱元璋评诗乃随心所欲而评,吹捧者大多得到好处。

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行,遇一岁贡至京的书生彭有信。

朱口占《虹霓》诗二句:“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

”彭应声续道:“玉皇昨夜鸾舆出,万里长空驾彩桥。

”马屁拍得恰到好处。

朱元璋认为他“有学有行,君子也”,便任为北平布政使。

一般说来拍马屁得好处者居多,但也有马屁拍在马脚上的倒霉蛋。

有一个诗僧名来复,一次朱元璋召见他,并与共饭。

饭后他写诗谢恩。

诗云:“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阙下彩云移雉尾,座中红茀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朱元璋见诗大怒,下令杀了这个和尚。

僧人来复这首谢恩诗,获罪的原因是用了“殊”和“无德”三个字。

朱说。

“诗用殊字,谓我为歹朱,又谓我无德。

奸僧敢大胆如此!”把“殊”
字无端拆为“歹朱”二字,恐怕太牵强附会了吧。

僧人来复“自惭无德”竟被说成是攻击朱皇帝无德,更让人莫名其妙。

难怪《雪涛诗评》的作者江盈科如此说:“噫,前诗未必佳,乃取不次之位;来复诗工矣,乃取不测之祸。

太祖评诗,可谓无定价矣!”所谓“无定价”者,即无一定的准则也!十七字诗明正德年间,徽郡天旱,太守祈雨,但几天后仍是晴空万里。

有人作十七字诗嘲讽他:“太守出祈雨,万民皆喜悦,昨日推窗看,见月。

”太守命令将那人捕来,重打十八大板后说:“你能再作十七字诗就饶恕你,否则要用大刑。

”那人应声道:“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只得将他释放。

诗解纠纷
明代蜀人杨升庵的儿子,平日与邻居相处很好,后为造一堵墙与邻居闹翻。

儿子就修书一封,想让在京城做官的父亲出面压倒对方。

杨升庵却回信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莫学当年秦始皇。

”一诗排解了纠纷,传为美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