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降雨量分布图.pdf

合集下载

1959-2018年成都市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1959-2018年成都市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环境与建筑科学DOI:10.16660/ki.1674-098X.2009-5640-54261959—2018年成都市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①刘辉(神华四川能源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11)摘 要:以1959—2018年成都市1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检验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区域降雨量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成都市年均降水量倾向斜率为-1.7029mm/a,各季节中除了春冬季节降雨呈增加趋势,夏秋季节降雨呈减少趋势,且均不显著;年季降雨发生了一定程度趋势变化,但均不显著(P <0.05)。

成都市年季降雨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带性特征,自西北部的都江堰和西南部山地区向中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逐渐减少。

关键词:降雨量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Maan-Kendall检验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c)-0129-04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engdu from1959 to 2018LIU Hui(Shenhua Sichuan Energy Co., Ltd., Chengdu,Sichuan Province, 61001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engdu from 1959 to 2018,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rainfall is studied by using trend analysis, Mann Kendall test and spati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nd slop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Chengdu was -1.7029mm/a. Except for spring and winter, the rainfall in summer and autum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annual rainfall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trend change, but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The annual rainfall in Chengdu has obvious spatial z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Dujiangyan in the northwest and mountains in the southwest to the plain and hilly areas in the middle and east.Key Words: Rainfall;Time change; Space distribution; Maan-Kendall test①作者简介:刘辉(1982—),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电力项目建设,运营管理。

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笔记

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笔记

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笔记地理降水是地球水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尺度上,降水量的变化和分布情况有着不同的特征。

本文将对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地理降水量的变化1.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区是地理降水量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

在夏季,太阳直射区域内的陆地和海洋受到气旋和热带高压的控制,形成热带气旋和台风,为陆地带来丰富的降水。

而在冬季,陆地降温迅速,气旋和热带高压南移,降水量减少。

2.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的夏季干燥,冬季降雨量较大。

这是因为地中海气候区的夏季,陆地上的水汽难以形成,而海洋上则较为湿润。

相比之下,冬季时,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影响,海洋上的水汽容易形成,导致降水量增加。

3.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降水量变化较为复杂。

热带草原气候区位于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降水分布不均,通常赤道地区降水量较多,两极地区降水量较少。

二、地理降水量的分布1.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地理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降水分布较为均匀,赤道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均属于此类型。

2.两极地区两极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气旋和热带高压难以进入,降水量较低。

其中,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左右,为全球降水量最少的地区。

3.山地地区山地地区由于海拔高度,气温和降水量都有所降低。

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降水量较高,海拔越高,降水量越低。

4.海洋地区海洋地区的降水量较为稳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影响,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其中,大西洋地区受热带气旋影响,降水量较为丰富。

三、小结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和天气系统等。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和分布情况反映了地球水循环的不同阶段。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修改)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修改)
5月登陆6长江, 7、8华北、东北汪, 9月南撤冬风下,
10月锋消雨季亡。
三.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乞拉朋齐
乞拉朋齐
1)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世界降水的分布
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主要降水类型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 升,变冷凝结而形 成降水,叫对流雨。 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 特别是在赤道地区。 在中高纬度,在晴 朗的夏天午后,突 然天气闷热,接着 一场暴风骤雨。
对流雨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多 出现在赤道地区,其他地区的夏季午后也常出现。例如: 赤道地区全年都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常会出现。
读图回答
夏秋多,冬春少 3、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
越往北雨季越短,降水集中程度越高 。 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动动脑筋
4、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 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气温/℃
30
15
600 500 400
0
-15 -30 -45 -60 1 4 7 10(月) 1 4 7
300
200
100
10(月)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1)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带; (2)全年少雨区——干旱的沙漠地区.两极地区

81城市日照时间和降雨(天数及降雨量)

81城市日照时间和降雨(天数及降雨量)

6月 27.7 20.5 12.4 16.6
7月 29.7
23 16.1 36.5
8月 27.6 20.8 14.2 39.6
9月 21.1 13.5 6.7 18.4
3月 11.3 5.1 -0.6
9
4月 19.9 13.6 7.2 26.4
5月 26.4
20 13.2 28.7
6月 7月 8月 9月 30.3 30.8 29.5 25.8 24.2 25.9 24.6 19.6 18.2 21.6 20.4 14.2 70.7 175.6 182.2 48.7
平均最高气温 ℃
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气温 ℃
降雨量 mm
气候资料 1 月 2 月 3 月 1961-1990 -19.8 -15.6 -4.6 1961-1990 -26.2 -23 -11.7 1961-1990 -31.3 -29.1 -18.3 1961-1990 2.8 2.6 4.2
4月 8.4 1.7 -4.7 11.8
平均最高气温 ℃
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气温 ℃
降雨量 mm
氣候資料 1 月 2 月 3 月
1961-1990 -10.7 -6
4
1961-1990 -18.5 -14.8 -4.6
1961-1990 -24.2 -21.4 -11.8
1961-1990 1.4 1.1 1.9
4月 14.4 6.1 -1.8
29
5月 21.8
14 6.6 49.6
6月 7月 8月 9月 24.2 26.7 26.9 21.8 17.7 21.2 21.3 14.5 12.6 17 16.9 8.7 84.4 104.3 134.4 56.7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9
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 12、13 题。
12.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均匀的是(
)
A.新加坡、罗马 B.新加坡、伦敦
C.伦敦、北京
D.罗马、北京
13.通过降水季节变化可知,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新加坡和北京
B.北京和伦敦
3/9
通常情况下,沿海与内陆相比降水比较多,但必须是在其他条件相 当的前提下,比如风向、气压、地形地势等。比如赤道地区的内陆就比回 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更多。
1.一般来说下列地区降水最多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内陆地区
C.两极地区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A.东岸多,西岸和内陆少
B.西岸多,东岸和内陆少
C.东岸和西岸都多,内陆少
D.东岸、西岸和内陆都少
3.全球降水量最少的纬度地带是( )
4/9
A.赤道附近 B.南、北回归线附近
C.中纬度地带
D.南北极附近
读等降水量图完成 4—6 题
4.b 地的降水量可能为( )
A.600 毫米
B.750 毫米
C.900 毫米
D.1 200 毫米
5.关于图中 a、b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 的降水量一定大于 b
B.a 的降水量不一定大于 b
C.b 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
D.a 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
6.a、b 之间的降水量差值 c 为( )
A.200 毫米<c<650 毫米 B.c=400 毫米
5/9
C.c = 50 毫米Fra bibliotek9/9降水的形式

降水特性及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

降水特性及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

1.4 1.8 7.1 2.4 1.6 3.3 10.8 9.1 34.2 6.8 15.8 10.8 75.2 57.0 42.3 48.5 70.5 71.5 33.8 39.1 52.8 56.0 28.0 40.4 23.1 27.0 34.2 33.7 25.0 17.7 9.6 19.9 26.3 21.8 19.8 13.3
三、降雨特性及图示方法
1.降雨特性
降雨量:一定时段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总雨量,常以水层 深度表示(mm) 降雨历时:一次降雨过程经历的时间(min,h或d计) 降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mm/min或mm/h) 降雨面积: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km2) 降雨中心:降雨笼罩面积上降雨量最为集中且范围较小 的局部地点。
➢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常连续几年雨量偏多或偏少; 年降水量越小的地区,年际变化幅度越大。
以年降水量极值比(最大/最小)表示:
西北>8,华北3-6,东北3-4,南方2-3,西南<2
我国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4~6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量级明
显自南向北递减,山区往往高于丘陵区与平原区。
我国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8.00~12.00 118.1
12.00~16.00 42.4
16.00~20.00 22.9
20.00~24.00 24.7
合计
某流域降水资料
B站 C站 D站 E站 F站 10.0 8.9 23.1 8.8 11.8 km2 km2 km2 km2 km2
单位:mm
G站 算术 泰森 18.4 平均 多边 km2 法 形法
类型
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迫使暖湿空气抬升,产生动力 冷却而致雨。按运动学观点,可分为四类:

降雨量

降雨量

82 2.28 61 1.69 82 2.27 70 1.94 66 1.83 65 1.80 123 3.41 91 2.52 96 2.64 129 3.57
折录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山册>>
第4章
屋面雨水量 我国部分城镇降雨强度 表 4.2-2
q 5 ( L / S . 100 m 2 ) H ( mm / h )
67 1.87 72 1.99 90 2.49 85 2.37 83 2.32 85 2.37 89 2.48 89 2.64 92 2.55 87 2.41
折录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山册>>
第4章
屋面雨水量 我国部分城镇降雨强度 表 4.2-2
q 5 ( L / S . 100 m 2 ) H ( mm / h )
2.45
142 139 3.87 195 5.42 147 4.08 196 5.44 130 3.61 146 4.05 160 4.43 198 5.50 190 5.27 125 3.46 127 3.52 106 2.93 107 2.98 130 3.63 151 4.18 115 3.20 94 2.62 133 3.70 118 3.29 134 3.72 99 2.74 130 3.61 112 3.61 120 3.32 106 2.94 173 4.81 129 3.58 135 3.74 183 5.08
P=3 157 4.37 134 3.73 211 5.86 128 3.55 122 3.38 162 4.49 127 3.52 144 3.99 132 3.66 117 3.25 186 5.16 142 3.97 139 3.86 129 3.58 116 3.21 131 3.64 136 3.77 134 3.71 132 3.65 152 4.24 173 4.80 135 3.76 125 3.47 137 3.81 99 2.76 101 2.81 125 3.48 118 3.28 117 3.26 121 3.37 128 3.56 130 3.61 129 3.57 120 3.34 P=4 168 4.66 145 4.03 225 6.25 139 3.86 130 3.61 172 4.78 135 3.76 153 4.25 140 3.90 125 3.46 198 5.49 153 4.26 148 4.10 137 3.81 123 3.41 14 0.3.89 145 4.02.02 145 4.03 140 3.89 148 4.11 108 2.99 109 3.03 135 3.74 127 3.52 126 3.50 131 3.64 138 3.84 141 3.92 138 3.84 129 3.59 P=5 176 4.88 153 4.25 236 6.55 148 4.11 136 3.78 180 5.00 142 3.93 160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课题:中国的降水一、学习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学习过程【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季风带来的?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探究5读左图可知①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②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影响:江淮地区的梅雨(6月)和伏旱(7、8月)。

③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快,形成北涝南旱;雨带向北移动速度过慢慢,形成北旱南涝。

1961-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

1961-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

第31卷第2期2024年4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1,N o .2A pr .,2024收稿日期:2023-03-03 修回日期:2023-04-04资助项目: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B K 20220017);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 X F Z 2022J 067);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6038346013);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S J C X 22_0374) 第一作者:许肖璐(1998 ),女,浙江长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气象灾害㊂E -m a i l :1031659254@q q.c o m 通信作者:张方敏(1983 ),女,河南漯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㊂E -m a i l :f m i n .z h a n g@n u i s t .e d u .c n h t t p :ʊs t b c y j .p a p e r o n c e .o r gD O I :10.13869/j.c n k i .r s w c .2024.02.003.许肖璐,张方敏,邓汗青,等.1961 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2024,31(2):181-189.X uX i a o l u ,Z h a n g F a n g m i n ,D e n g H a n q i n g ,e t a l .C h a n g e s i nP r e c i pi t a t i o nG r a d e s i nC h i n a f r o m1961-2020[J ].R e s e a r c h o f S o i l 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4,31(2):181-189.1961-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许肖璐1,2,3,张方敏1,邓汗青2,3,何彬方3,4,田红2,3,方砚秋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2.安徽省气候中心,合肥230031;3.气象科学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4.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中国气象局淮河流域典型农田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安徽淮南232000)摘 要:[目的]探究全国各等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增强对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发生规律的认知,进而为提升全国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支撑㊂[方法]基于1961 2020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不同等级降水(小雨㊁中雨㊁大雨和暴雨)日数㊁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㊂[结果](1)19612020年全国小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中雨以上等级日数呈增长趋势,除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外,小雨㊁中雨和大雨强度均无明显变化㊂秋季小雨日数减幅最大,大雨㊁暴雨日数在夏季增加最快㊁秋季最缓,暴雨强度在各季节波动幅度均较大㊂(2)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性,小雨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诸河流域,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以及各等级降水强度均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内陆河流域降水日数㊁强度均为最小㊂(3)春㊁秋㊁冬三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小雨占主导地位,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诸河流域㊁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㊂(4)小雨日数的减少在春季和冬季较为明显,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对小雨日数减少起到了很大贡献,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在各季节大致以上升趋势为主,大雨强度在春季增强㊁秋季减弱,各流域暴雨强度在春季呈增强趋势㊂[结论]全国各等级降水在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尺度上有明显差异,九大流域对全国不同等级降水的贡献作用不尽相同,未来应加强各流域主要环流系统及水循环等对不同等级降水影响的研究㊂关键词:九大流域;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季节变化中图分类号:P 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24)02-0181-09C h a n g e s i nP r e c i pi t a t i o nG r a d e s i nC h i n a f r o m1961-2020X uX i a o l u 1,2,3,Z h a n g F a n g m i n 1,D e n g H a n q i n g 2,3,H eB i n f a n g 3,4,T i a nH o n g 2,3,F a n g Y a n qi u 1(1.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C e n t e r o nF o r e c a s t 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D i s a s t e r s /J i a n g s u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M e t e o r o l o g y ,C o l l e g e o f A p p l i e d M e t e o r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I n f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210044,C h i n a ;2.A n h u iC l i m a t eC e n t e r ,H e fe i 230031,C h i n a ;3.A n h u iP r o v i n c e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S c i e n c e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A t m o s p h e r i cS c i e n c e a n dS a t e l l i t e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H e f e i 230031,C h i n a ;4.S h o u x i a nN a t i o n a lC l i m a t o l o g y S t a t i o n /H u a iR i v e rB a s i nT y p i c a lA g r o -E c o s y s t e m s M e t e o r o l o g y F i e l dE x p e r i m e n t S t a t i o no f C h i n a M e t e o r o l o gi c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H u a i n a n ,A n h u i 232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a i m s o f t h i s s t u d y a r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o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s e a s o n a l c h a n g e p a t t e r n s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o fv a r i o u s g r a d e sa c r o s s C h i n a ,e n h a n c e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p a t t e r n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C h i n a ,a n d t h e n p r o v i d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i c a l s u p p o r t f o r e n h a n c i n g t h e n a t i o n a l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m i t i g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M e t h o d s ]B a s e do n t h e d a i l y s u r f a c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t af r o m 681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t a t i o n s i nC h i n ad u r i n g 1961 2020,t h et e m po r a l a n d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s e a s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t h e d a y s a n d i n t e n s i t y o f p r e c i pi t a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g r a d e s(l i g h t r a i n,m o d e r a t e r a i n,l a r g e r a i n a n d h e a v y r a i n)a c r o s sC h i n aw e r e a n a l y z e s.[R e s u l t s](1)F r o m 1961t o2020,t h en u m b e r o f l i g h t r a i nd a y s s h o w e d a 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w h i l e t h e n u m b e r o fm o d e r a t e r a i n, l a r g e r a i na n dh e a v y r a i nd a y ss h o w e da ni n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a n dn o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n g e s i n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l i g h t,m o d e r a t e a n d l a r g e r a i n e x c e p t f o r g r e a t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h e a v y r a i nw e r e f o u n d.T h e n u m b e r o f l i g h t r a i nd a y s d e c r e a s e d t h em o s t i na u t u m n,l a r g e a n dh e a v y r a i nd a y s i n c r e a s e d t h e f a s t e s t i n s u mm e r, a n d t h e s l o w e s t i n a u t u m n.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h e a v y r a i n f l u c t u a t e d g r e a t l y i n e a c h s e a s o n.(2)T h e r ew a s s o m e v a r i a b i l i t y i nt h es p a t i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d i f f e r e n t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l e v e l s,t h eh i g hn u m b e ro f l i g h tr a i nd a y s m 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t h e s o u t h w e s t r i v e r b a s i n s,t h en u m b e ro f d a y sw i t h m o d e r a t e r a i na n da b o v e a n d 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a t e a c h l e v e l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e d f r o ms o u t h e a s t t on o r t h w e s t,a n d t h en u m b e ro f d a y s a n d i n t e n s i t y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h e I n l a n dR i v e rb a s i n sw e r e t h e s m a l l e s t.(3)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s p r i n g, a u t u m na n dw i n t e r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t h es o u t h e a s t e r nR i v e rB a s i n sa n dt h eP e a r lR i v e rB a s i n,w h e r e l i g h t r a i n f a l l p r e d o m i n a t e d,a n di ns u mm e r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i nt h es o u t h w e s t e r n R i v e r s B a s i n,t h e s o u t h e a s t e r n R i v e r s B a s i n a n d t h e P e a r l R i v e r B a s i n.T h e a r e a s w i t h h i g h e ri n t e n s i t y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a t a l l l e v e l s i n s p r i n g w e r em a i n l y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e r nR i v e r sB a s i n,t h eY a n g t z eR i v e r B a s i na n d t h eP e a r lR i v e rB a s i n,a n dt h ea r e a sw i t hh i g h e r i n t e n s i t y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w i n t e rw e r em a i n l y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e r nR i v e r s B a s i n a n d t h eH u a i h eR i v e r B a s i n.(4)T h e d e c r e a s e i n t h e n u m b e r o f l i g h t r a i nd a y sw a sm o r e o b v i o u s i n s p r i n g a n dw i n t e r,a n d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e r nR i v e r B a s i n s a n d t h e P e a r l R i v e r B a s i n c o n t r i b u t e d g r e a t l y t o t h ed e c r e a s e i n t h en u m b e ro f l i g h t r a i nd a y s.T h en u m b e r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y s a b o v e t h e m o d e r a t e r a i n l e v e lw a s g e n e r a l l y o n a n u p w a r d t r e n d i n a l l s e a s o n s.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l a r g e r a i n s t r e n g t h e n s i n s p r i n g a n dw e a k e n e di na u t u m n,a n d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h e a v y r a i ni na l lb a s i n s w a so na ni n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i ns p r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T h e r ea r eo b v i o u s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t h es p a t i a l a n dt e m p 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s e a s o n a l s c a l e s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l e v e l s a c r o s sC h i n a,a n d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 n i n em a j o r r i v e r b a s i n s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a c r o s s t h eC h i n a v a r i e s,s o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m a j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a n d t h ew a t e r c y c l e i ne a c h r i v e r b a s i no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s h o u l db e s t r e n g t h e n e d.K e y w o r d s:n i n em a j o r r i v e r b a s i n s;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y s;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s e a s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根据I P C C第6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给自然界和人类带来了广泛而深重的危害[1-2]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降水事件发生的强度㊁范围和频次正在逐渐改变,可能会导致洪涝㊁干旱等灾害事件的增多㊂根据预测,极端降水事件在未来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3]㊂这些灾害的发生已经对社会经济㊁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安全等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危害和损失,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因此降水事件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4-5]㊂中国地域广阔,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目前有关降水的研究大多只针对某一区域展开,全国范围的研究大多针对月㊁季节平均条件的特征展开㊂不同等级降水是影响气候环境的重要因素,小雨的减少会加剧干旱化趋势,大雨的增加会加重洪涝灾害和土壤侵蚀等[6],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分级降水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太湖流域[7]㊁赣江流域[8]㊁长白山区[9]㊁西南地区等[10]不同尺度的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的分级降水情况并不一致㊂在已有研究中,以九大流域的划分为背景进行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的研究较为少见㊂方国华等[11]建立了基于G E V的极端降水统计模型,研究得到全国极端月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未来九大流域极端月降水呈现差异性增长;陈峪等[12]研究了1956 2008年中国主要河流流域的极端降水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年平均暴雨日数增加不明显,南方流域多有升高,北方流域有下降趋势;内陆河流域有明显变湿的趋势,东北部流域整体降水有减少趋势,东部大部分流域小雨降水量减少,西部与东南大部分流域大雨以上等级降水量增加[13-15]㊂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流域,关于全国九大流域整体降水情况的研究较为有限,研究选取的时间跨度也不尽相同,这也就意味着不同流域无法进行对比分析㊂因此本文通过对全国1961 2020年降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辨识近60a来全国范围内不同等级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探究不同等级降水在九大流域内的时空以及季节变化281水土保持研究第31卷特征,以期获得新的研究进展为提升流域减灾防灾能力做出贡献㊂1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及研究区域本文采用来自中国气象数据网的681个气象站的1961 2020年的日降水数据(h t t p:ʊd a t a.c m a.c n/),数据经过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标准化订正处理,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查比如气候界限值检查㊁台站极值检查和一致性检查,检查后的数据实有率在99%以上,数据的正确性接近100%㊂九大流域边界数据(图1)来源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 t t p s:ʊw w w.r e sd c.c n/),将中国划分为松辽河流域片㊁海河流域片㊁淮河流域片㊁黄河流域片㊁长江流域片㊁珠江流域片㊁东南诸河片㊁西南诸河片㊁内陆河片,各流域分别有104,40,48,88,198,71,31,33,68气象站点㊂注:本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 S(2019)1825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下同㊂图1研究区域及气象站点分布F i g.1S t u d y a r e a a n d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t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1.2研究方法采用国家降水等级划分标准[16],进行如下定义: 24h内降雨量在0.1~9.9mm为小雨,24h内降雨量在10~24.9mm为中雨,24h内降雨量在25~ 49.9mm为大雨,24h内降雨量大于50mm为暴雨㊂按照以上等级划分,计算每个台站每月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然后累加计算各季节和各年的值进行统计分析㊂某一时期内所有站点的总降水量与总降水日数之比为平均降水强度,各等级降水量与降水日数之比为各等级降水强度㊂此外,文中四季划分标准为:3 5月为春季,6 8月为夏季,9 11月为秋季,12月 次年2月为冬季㊂本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降水日数与降水强度的长期变化规律,并采用p值对气候倾向率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不显著㊁p<0.05显著㊁p<0.01极显著㊂此外,为了分析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A r c G I S软件中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17]进行空间插值,该方法以插值点与样本点间的距离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它可以灵活地调整权重函数和搜索半径,以适应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插值精度要求㊂2结果与分析2.1全国不同等级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2.1.1 各等级降水年平均变化 1961 2020年㊁1991 2020年和2011 2020年全国不同等级平均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的统计结果见表1㊂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小雨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1961 2020年以-1.03d/10a的速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中雨㊁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呈缓慢增长的趋势, 1961 2020年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分别以0.1,0.08 d/10a的速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近10a各等级降水日数变化幅度均远超过去30a,60a㊂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小雨㊁中雨㊁大雨强度较为稳定,无明显变化,近30a和近60a小雨强度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㊂2.1.2各等级降水季节变化从1961 2020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的四季气候倾向率变化可知(图2),不同季节小雨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秋季小雨日数减少幅度最大(-0.3d/10a),且下降趋势显著(p<0.05)㊂大雨㊁暴雨降水日数在各季节都呈上升趋势,两者均在夏季增长最快,在秋季最缓,且夏冬两季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㊂中雨降水日数在夏季㊁冬季以较快速度上升,在春季㊁秋季则缓慢下降㊂在不同等级降水强度方面,除春季暴雨和秋季中雨㊁大雨㊁暴雨外,其余降水强度均呈增强趋势㊂各季节小雨强度均小幅增强,且都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㊂暴雨强度在各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夏冬两季暴雨强度均达到0.4m m/10a以上,呈显著增强趋势(p<0.05)㊂2.2全国不同等级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2.2.1不同等级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图3A D 为全国九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图㊂中雨㊁大雨㊁暴雨降水日数均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这3类降水日数的高值区大都集中分布在珠江流域㊁东南诸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小雨降水日数的高值区位于西南诸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降水日数可高达124d以上,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在松辽河流域片北部㊁东部以及381第2期许肖璐等:1961 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内陆河流域北部地区降水日数均异常高于周围地区,甚至高值区降水日数可达到100d以上,各等级降水日数均以内陆河流域最少㊂图中85.7%站点的小雨日数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东南诸河流域㊁珠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流域的东南部降水日数减少最为显著,气候倾向率可达-8.5d/10a,62.1%站点的中雨以及85%以上站点的大雨㊁暴雨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㊂总体而言,东南诸河流域㊁珠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流域是小雨降水日数减少的显著区域,但这些地区中雨㊁大雨㊁暴雨的降水日数增加也最为显著㊂表1全国不同等级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统计T a b l e1S t a t i s t i c s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y s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i nC h i n a指标年份降水日数/d气候倾向率/(d/10a)降水强度/(mm㊃d-1)气候倾向率/(mm/10a)小雨1961 202088.8-1.03**2.40.02** 1991 202086.7-1.97*2.50.03** 2011 202085.4-8.872.50.08中雨1961 202016.50.0215.70.01 1991 202016.40.1015.70.01 2011 202016.70.9115.70.05大雨1961 20206.20.10**34.20.02 1991 20206.30.1834.20.01 2011 20206.60.5834.2-0.27*暴雨1961 20202.40.08**76.30.23* 1991 20202.40.1076.8-0.27 2011 20202.60.3776.50.82注:*表示通过0.05显著性水平,**表示通过0.01显著性水平㊂注:*表示通过0.05显著性水平㊂图21961-2020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的四季气候倾向率F i g.2S e a s o n a l c l i m a t i c t e n d e n c y r a t e s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y s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i n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f r o m1961t o2020图3E H为全国九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和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图㊂各等级降水强度空间分布大致相似,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即各等级降水强度的高值区大致均集中分布在珠江流域㊁东南诸河流域和长江流域㊂小雨和中雨强度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大雨和暴雨降水强度低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南诸河流域㊂从变化趋势上来看,80%以上站点的小雨㊁大雨㊁暴雨降水强度均以显著上升趋势为主,小雨降水强度增幅以内陆河流域最大,气候倾向率可达1.5mm/10a,大雨降水强度增幅以长江流域最大,气候倾向率可达83.7mm/10a,暴雨降水强度增幅以淮河流域最大,气候倾向率可达163.5mm/10a;中雨降水强度呈显著上升和下降站点数量大致相似㊂2.2.2四季各等级降水空间分布1961 2020年九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季节变化如图4A D所示,大部分流域降水日数以春夏季为主,秋季次之,冬季最少㊂从不同季节来看,春季降水日数较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小雨占主导地位,夏季降水日数较多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诸河流域㊁东南诸河流域以及珠江流域,秋季降水以小雨和中雨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㊁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冬季降水日数最少,小雨等级居多,主要分布在东南诸河流域㊁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㊂481水土保持研究第31卷注:图中站点标注气候倾向率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㊂图31961-2020年全国各等级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及气候倾向率空间分布F i g.3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d a y s,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a n d c l i m a t i c t e n d e n c y r a t e i nC h i n a d u r i n g1961-2020581第2期许肖璐等:1961 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1961 2020年九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季节变化如图4E H所示,春季各等级降水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诸河流域㊁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夏季各等级降水强度在不同流域相差不大,秋季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暴雨降水强度较大,均超过75mm/d,冬季降水以小雨为主,降水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诸河流域和淮河流域㊂各流域小雨㊁中雨㊁大雨强度在不同季节变化不大,春㊁夏㊁秋季降水强度较为接近,冬季降水强度最小,暴雨强度在夏季最大,秋季㊁春季次之,冬季最小㊂注:a为东南诸河流域;b为海河流域;c为淮河流域;d为黄河流域;e为内陆河流域;f为松辽河流域;g为西南诸河流域;h为长江流域;i为珠江流域㊂下同㊂图41961-2020年九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季节变化F i g.4T h e n u m b e r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y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i n t h e n i n em a j o r r i v e r b a s i n s d u r i n g1961-2020九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四季气候倾向率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小雨日数在内陆河流域㊁西南诸河流域和松辽河流域有上升趋势,其余流域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冬季东南诸河流域以681水土保持研究第31卷及珠江流域小雨日数均以大于1.2d/10a的速度显著下降(p<0.05),可知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对小雨日数减少的贡献最大㊂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大致以增加趋势为主,西南诸河流域春季中雨日数增加最快,上升趋势显著(p<0.05);东南诸河流域夏季的大雨㊁暴雨日数均以大于0.2d/10a的速度显著上升(p<0.05)㊂从不同等级降水强度来看,大部分流域的小雨强度均达到显著上升趋势(p<0.05);中雨强度在各季节无明显变化,仅内陆河流域冬季中雨强度增幅远高于其余流域,且达到显著趋势(p<0.05);大雨强度在内陆河流域和东南诸河流域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东南诸河流域冬季暴雨强度(7.4mm/ 10a)增强最快,且增加趋势显著(p<0.05)㊂注:*表示通过0.05显著性水平㊂图5九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四季气候倾向率及显著性变化F i g.5T h e n u m b e r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y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i n t h e n i n em a j o rr i v e r b a s i n s a n d t h e i r c l i m a t i c t e n d e n c y r a t e s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h a n g e s3讨论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性,小雨日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诸河流域,中雨㊁大雨㊁暴雨日数多集中分布在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㊂形成原因主要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㊁南亚高压以及副热带西风急流等天气系统的影响[18-19],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且夏季台风天气多发[20],中雨以上量级降水较多;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的水汽输送[21-22],在西南诸河流域等地区形成降水,多以小雨为主[23],当西南季风发展强盛时,也可深入到长江流域㊂本文研究得出,全国小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中雨㊁大雨和暴雨日数呈缓慢增长趋势,除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外,小雨㊁中雨和大雨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2,24]㊂本研究进一步发现:春㊁冬季的东南诸河流域以及秋㊁冬季的珠江流域小雨日数锐减,其余流域小雨日数减幅小或呈增加趋势,由此可见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小雨日数的减少可能是导致全国小雨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张丽亚等[25]认为小雨减少应归结为气候变暖和气溶胶增多,指出在相同的空气湿度下温暖环境中更难凝结成降水,因此在增暖更明显的东南部流域小雨减少更为显著㊂大量的气溶胶会降低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得空气稳定性变得更好,并降低了地表空气的上升速度;高浓度气溶胶还能影响云团的形成,使得云团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降水[26]㊂在气溶胶颗粒显著增加的中国东南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这就归结于气溶胶粒子的间接效应使得降水更难发生[27]㊂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的大雨㊁暴雨表现出降水日数增加㊁降水强度大幅变化或基本不变的趋势,维持地区基本湿润的小雨表现出降水日数减少㊁降水强度基本不变的趋势,在这种降水格局下,干旱和洪涝等极端降水事件在未来发生概率有增强可能性[8,24],不同流域降水特征具有区域性差异,其所面对的气候灾害风险也会有所不同,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范㊂研究表明,自然系统自身变化和外强迫协同作用的共同影响导致了降水的变化,除了太阳活动㊁火山气溶胶等自然外强迫,还有温室气体㊁土地利用㊁气溶胶等人为所致的外强迫[28-29],本文分析了全国不同等级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但各流域的主要环流系统及水循环等对不同等级降水的影响还需深入探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加以考虑,进一步明确影响各流域降水情况的因素㊂4结论(1)1961 2020年全国小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中781第2期许肖璐等:1961 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雨㊁大雨和暴雨日数呈缓慢增长趋势,除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外,小雨㊁中雨和大雨强度均无明显变化㊂秋季小雨日数减幅最大,大雨㊁暴雨日数在夏季增长最快,秋季最缓,暴雨强度在各季节波动幅度均较大㊂(2)1961 2020年中雨㊁大雨㊁暴雨日数均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小雨日数的高值区位于西南诸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内陆河流域降水日数㊁降水强度均为最小㊂从空间变化趋势来看,在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站点中,小雨日数在大部分站点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中雨㊁大雨㊁暴雨日数大致呈显著上升趋势,小雨㊁大雨㊁暴雨强度在大部分站点以显著上升趋势为主,中雨强度呈显著上升和下降站点数量大致相似㊂(3)春㊁秋㊁冬三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小雨占主导地位,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诸河流域㊁东南诸河流域以及珠江流域㊂(4)小雨日数的减少在春季和冬季较为明显,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对小雨日数减少起到了很大贡献,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在各季节大致以上升趋势为主;大雨强度在春季增强㊁秋季减弱,各流域暴雨强度在春季呈增强趋势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匡舒雅,周泽宇,梁媚聪,等.I P C 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解读[J].环境保护,2022,50(9):71-75.K u a n g SY,Z h o uZY,L i a n g M C,e t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t h em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 so f I P C C A R6w o r k i n gg r o u pⅡr e p o r t[J].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2022,50(9):71-75. [2]王蕾,张百超,石英,等.A R6报告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主要结论的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2,18(4):389-394.W a n g L,Z h a n g BC,S h iY,e t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t h eI P C C A R6o nt h e i m p a c t sa n dr i s k so fc l i m a t ec h a n g e[J].C l i m a t eC h a n g eR e s e a r c h,2022,18(4):389-394.[3]刘闻,曹明明,刘琪,等.1951 2012年渭河流域降水频次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38(1):18-24.L i u W,C a o M M,L i uQ,e t a l.F r e q u e n c y o f p r e c i p i t a-t i o n f o r t h e W e i h eR i v e rB a s i nd u r i n g1951 2012[J].A r i dL a n dG e o g r a p h y,2015,38(1):18-24.[4]白静漪,管兆勇.华东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14,34(4):365-372.B a i JY,G u a nZ Y.C l i m a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g r a d e ds u mm e r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o v e rE a s t 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t h e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14,34(4):365-372. [5]王冰,边玉明,张秋良,等.近4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7,36(11): 3235-3242.W a n g B,B i a nY M,Z h a n g QL,e t a l.D y n a m i c c h a r a c-t e r i s t i c so f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v e n t sd u r i n gp a s t45y e a r s i nD a x i n g'a n l i n g f o r e s t r e g i o n,I n n e rM o n-g o l i a[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E c o l o g y,2017,36(11):3235-3242.[6]申露婷,张方敏,黄进,等.1981 2018年内蒙古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科学,2022,42(2):162-170.S h e nLT,Z h a n g F M,H u a n g J,e t a l.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g r a d e s i n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f r o m1981t o2018[J].J o u r n a l o f t h eM e t e o r o-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22,42(2):162-170.[7]董满宇,田相佑,胡木兰,等.1960 2017年太湖流域不同等级降水时空特征[J].热带地理,2020,40(6):1063-1074.D o n g M Y,T i a nX Y,H u M L,e t a l.S p a t i o-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i n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i n t h e T a i h u L a k e B a s i n d u r i n g1960 2017[J].T r o p i c a lG e o g r a p h y,2020,40(6):1063-1074.[8]刘卫林,吴滨,李香,等.赣江流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气候相关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3):659-672.L i u W L,W uB,L iX,e ta l.V a r i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r a i n f a l l a t d i 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 a n d 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w i t h l a r g e-s c a l ec l i m a t e i nd i ce s o nG a n g j i a n g B a s i n[J].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r o n m e n t i n t h eY a n g t z eB a s i n,2022,31(3):659-672. [9]王延吉,神祥金,姜明.1961 2018年长白山区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1,26(2): 227-238.W a n g YJ,S h e nXJ,J i a n g M.S p a t i a l-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C h a n g b a iM o u n t a i n f r o m1961t o2018[J].C l i m a t i c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2021,26(2):227-238.[10]薛雨婷,李谢辉,王磊,等.1976 2017年西南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2):137-145.X u eY T,L iX H,W a n g L,e t a l.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 o-r a l c h a n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o f p r e c i p i-t a t i o n i ns u mm e r i ns o u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a f r o m1976t o2017[J].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2022,44(2):137-145. [11]方国华,戚核帅,闻昕,等.气候变化条件下21世纪中国九大流域极端月降水量时空演变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6,25(2):15-25.F a n gG H,Q iH S,W e nX,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s p a t i o-t e m p o r a l e v o l u t i o no f e x t r e m em o n t h l y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t h en i n e m a j o rb a s i n so fC h i n ai n21s tc e n t u r y u n d e r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J].J o u r n a l o f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2016,25(2):15-25.[12]陈峪,陈鲜艳,任国玉.中国主要河流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4):265-269.C h e n Y,C h e nX Y,R e n G Y.V a r i a t i o no fe x t r e m e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o v e r l a r g e r i v e r b a s i n s i nC h i n a[J].A d v a n c e s i nC l i m a t eC h a n g eR e s e a r c h,2010,6(4):265-269.[13]曾燕,谭云娟,邱新法,等.我国十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的881水土保持研究第31卷变化趋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4):189-195. Z e n g Y,T a n Y J,Q i u X F,e ta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r e n d s o fd i 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i nt e n m a j o rb a s i n si n C h i n a[J].J i a n g s u A g r i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2017,45(14):189-195.[14]王春学,王明田,王顺久.青藏高原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28(4):829-835.W a n g CX,W a n g M T,W a n g SJ.S p a t i a l a n d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d e s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i nQ i n g h a i-T i b e tP l a t e a u[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A p p l i e d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B i o l o g y,2022,28(4):829-835.[15]王璐璐,延军平,王鹏涛,等.海河流域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资源科学,2015,37(4):690-699. W a n g LL,Y a n JP,W a n g PT,e t a l.S p a t i a l-t e m p o-r a l v a r i a t i o n i n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c a t e g o r i e s a n di m p a c t s i nt h e H a i h eR i v e rB a s i n[J].R e s o u r c e sS c i-e n c e,2015,37(4):690-6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 B/T28592 2012降水量等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G e n e r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Q u a l i t y S u p e rV i s i o n,I n s p e c t i o na n dQ u a r a n t i n eo ft h eP e o p l ea n d R e p ub l i co fC h i n a.G B/T28592 2012G r a d e o f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S].B e i j i n g:S t a n d a r d sP r e s s o fC h i n a,2012.[17]贾悦,崔宁博,魏新平,等.基于反距离权重法的长江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算法适用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6):130-138.J i aY,C u iNB,W e iXP,e t a l.A p p l i c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a l g o r i t h m s f o rr e f e r e n c ec r o p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t i o ni n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B a s i n b a s e d o ni n v e r s ed i s t a n c ew e i g h t e dm e t h o d[J].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f t h e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6,32(6):130-138. [18]庞轶舒,祝从文,马振峰,等.东亚夏季环流多齿轮耦合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分析[J].大气科学,2019,43(4):875-894.P a n g YS,Z h uC W,M aZF,e t a l.C o u p l i n g w h e e l si nt h e E a s t A s i a ns u mm e r m o n s o o nc i r c u l a t i o n sa n dt h e i r i m p a c t so n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a n o m a l i e s i nC h i n a[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A t m o s p h e r i c S c i e n c e s,2019,43(4):875-894.[19]刘屹岷,洪洁莉,刘超,等.淮河梅雨洪涝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推进异常[J].大气科学,2013,37(2):439-450.L i uY M,H o n g JL,L i uC,e t a l.M e i y uf l o o d i n g o fH u a i h eR i v e r v a l l e y a n da n o m a l y o f s e a s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s u b t r o p i c a l a n t i c y c l o n e o v e r t h e W e s t e r nP a c i f i c[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A t m o s p h e r i c S c i e n c e s,2013,37(2):439-450.[20]张淼,刘梅冰.近50年福建省不同时间尺度降水演变特性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4):96-105. Z h a n g M,L i u M B.A n a l y s i s 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v o l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td i f fe r e n t t i m e s c a l e s i n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i nr e c e n t50y e a r s[J].J o u r n a lo fF u j i a n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2022,38(4):96-105. [21]王斌,李跃清.2010年秋冬季西南地区严重干旱与南支槽关系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0,30(4):26-35.W a n g B,L iY Q.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a l y s i sb e t w e e ns o u t hb r a nc h t r o u g ha n ds e v e r ed r o u g h to f s o u t h we s tC h i n ad u r i n g a u t u m na n d w i n te r2009/2010[J].P l a t e a ua n dM o u n t a i n M e t e o r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2010,30(4):26-35.[22]蒋兴文,李跃清.西南地区冬季气候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地理学报,2010,65(11):1325-1335.J i a n g X W,L iY Q.T h es p a t i o-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w i n t e r c l i m a t e a n o m a l i e s i n s o u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a a n d t h ep o s s i b l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J].A c t aG e o g r a p h i c aS i n i c a,2010,65(11):1325-1335.[23]汪卫平,杨修群,张祖强,等.中国雨日数的气候特征及趋势变化[J].气象科学,2017,37(3):317-328.W a n g W P,Y a n g XQ,Z h a n g ZQ,e t a l.T h e c l i m a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t re n d s of r a i n y d a y so v e r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t h e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S c i e n c e s,2017,37(3):317-328.[24]江洁,周天军,张文霞.近60年来中国主要流域极端降水演变特征[J].大气科学,2022,46(3):707-724.J i a n g J,Z h o uTJ,Z h a n g W X.T e m p o r a l a n ds p a t i a lv a r i a t i o n so fe x t r e m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i nt h e m a i nr i v e rb a s i n s o fC h i n a i n t h e p a s t60y e a r s[J].C h i n e s e J o u r-n a l o fA t m o s p h e r i cS c i e n c e s,2022,46(3):707-724.[25]张丽亚,吴涧.近几十年中国小雨减少趋势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暴雨灾害,2014,33(3):202-207.Z h a n g L Y,W uJ.M a i n p r o g r e s s i nr e s e a r c ho nr e d u c e dl i g h t r a i n i nC h i n a d u r i n g r e c e n t d e c a d e s[J].T o r r e n t i a lR a i na n dD i s a s t e r s,2014,33(3):202-207. [26]陈思宇,黄建平,付强,等.气溶胶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12,28(3):339-347.C h e nSY,H u a n g J P,F uQ,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a e r o s o l s o na u t u m n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o v e rm i d-e a s t e r n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T r o p i c a l M e t e o r o l o g y,2012,28(3):339-347. [27] C h e n g YJ,L o h m a n nU,Z h a n g JH,e t a l.C o n t r i b u-t i o no f c h a n g e s i ns e as u r f a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a e r o s o ll o a d i n g t o t h e d e c r e a s i n g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t r e n d i n s o u t h e r n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C l i m a t e,2005,18(9):1381-1390.[28] C h e n H P,S u nJQ.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h u m a n i n f l u e n c et o i n c r e a s e d d a i l y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e x t r e m e s o v e r C h i n a[J].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L e t t e r s,2017,44(5):2436-2444.[29]杨慧玲,肖辉,洪延超.气溶胶对云宏微观特性和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16(4):525-542.Y a n g H L,X i a oH,H o n g YC.P r o g r e s s i n i m p a c t s o fa e r o s o l o nc l o u d p r o p e r t i e sa n d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J].C l i m a t i c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2011,16(4):525-542.981第2期许肖璐等:1961 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2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图的判读 影响因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因素 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部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 多;c.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D.冬季多雨区
6.甲、乙两地在北半球,根据两地的年降水量 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地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月;乙地降水量最 10
多的是_____月。 8
(2)甲地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有____个月;年 12
降水量在 _________毫米以上,说明该地_______ 2900 时间分

0
1
4
7
10


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 否均匀? 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 季节降水少? 降水最多及降水最少的 是哪个月份,各是多少? 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特点?
上海近20年来最大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10、11、12三个月份降水较多。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6、7、8三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该地降水量夏半年少,冬半 年多。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世界上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两边 陆西岸,降水亏 陆东岸,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课堂小结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与生活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 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降水量图的绘制 利 弊
降 水 和 降 水 的 分 布
3.在我国,沿海城市上海与西北的内陆城市乌鲁木齐 多 少 相比,上海降水____,乌鲁木齐降水_____。 4.下列地区降水类型以对流雨为主的是( B ) A.高原地区 B.赤道地区 C.沿海地区 D.两极地区 5.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北部地区属于( B ) A.全年多雨区 B.全年少雨区

等降水量线——精选推荐

等降水量线——精选推荐

降水是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之一 ,降水的考点集中在降水特点归纳描述和降水特点成因分析两个方面,其中难点是降水特点的成因分析。

一.降水的形成: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量一般用毫米表示。

在地图上,用线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叫做等降水量线。

二.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二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2)发生降温过程并有促使水汽凝结的凝结核;三.降水的类型:降水的类型大体分为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和锋面雨四种四.降水特点(归纳描述)1、降水总量多少2、空间分布特点(等降水量线图和空间变化趋势) 例:我国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时间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例:我国降水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例1: D 湖泊(图a )的湖面海拔约3 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 所示。

归纳D 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五.降水的影响因素1、海陆位置: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2、地形(1)山脉走向与降水。

A 、山脉走向与水汽来向垂直,阻挡水汽的进入,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例:北美科迪勒拉山系B 、山脉走向与水汽来向一致,有利水汽的进入,降水较多。

例:阿尔卑斯山脉(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A 、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雨影区)。

B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例:福建武夷山降水比沿海地区多;台湾和海南降水东部比西部多。

C 、地势高低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在山地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3)地形类型与降水。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降水面积较广;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降水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

3、气压带:低压湿润高压干4、风带:西风湿润信风干(注意:信风在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影响不一样)5、季风:夏季风湿润冬季风干6、气旋、锋面:锋面雨、台风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以锋面雨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锋降水,6、7月份在长江流域形成准静止锋降水,7、8月份在华北、东北形成冷锋降水。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多或降水少。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常年湿润型: 降水年变化小 夏季多雨型: 降水年变化大
一般说来,月降水量50毫米左右时感觉空 气较湿润,超过100毫米叫多雨。
读课本P55回答问题: 1、2、3、4、5、9、 10、11、12月降水 较多 6、7、8月降水较少 降水变化大,冬雨夏 干
世界降水季节变化类型和分布
【典例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图 3-3-2),回答(1)~ (3)题。
图 3 -3 -2
(1)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 C.高山地区 B.中纬度地区 D.两极地区 )
Hale Waihona Puke )(2)赤道地区一般年降水量为( A.200 毫米左右 C.1 000 毫米左右
B.500 毫米左右 D.2 000 毫米左右 )
• • • • • 常年湿润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 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 全年少雨区:极地和干旱地区 夏季多雨区:温带、亚热带东部沿海 冬季多雨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区)
200 降水量/mm
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降水的是 D ( ) A.降雨 B.冰雹 C.降雪 D.沙尘暴
4、邹平县的降水集中在( C A.春季 C.夏季 B.冬季 D .秋季

5、一般用( A )来表示降水量 的季节变化。 A.降水量柱状图 B.降水量折线图 C.降水量扇形图 D.降水量波线图
C 6、通常用(
)来表示降水量
的分布情况。 A.等高线图 B.等深线图 C.等降水量图 D.等温线图
【典例 1】(双选)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B.南极地区是降水较多的地区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
13.(2021·山东滨州·一模)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在南北回 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下列大洲中,加点的地区,
降水丰富的是( B)
A.①③ B.②⑥ C.③⑤ D.④⑥
——
世 界 “ 雨 极 ”
乞 拉 朋 齐
典例剖析
(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 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地处南半球 B.全年多雨 C.1月气温最低 D.冬暖夏凉
典例剖析
(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 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规律三: 中纬度 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 受海陆位置影响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4.地形因素对降水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降水
上升冷却 暖湿气流
山地
下沉增温 空气干燥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__多__,两极地区降水__少__。受_纬__度__位___置__因素影响。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__多__,大陆西岸降水__少__。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__多__ ,内陆地区降水__少__ 。受_海__陆___位__置__因素影响。 4.山地迎风坡降水__多__ ,背风坡降水__少__ 。受___地___形____因素影响。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1000mm以上 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200mm以下
西

规律二:
南北回归线两侧 大陆东岸降水多 西 东 大陆西岸降水少

中国水资源分布

中国水资源分布

中国水资源分布篇一:世界水资源的分布世界水资源的分布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

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

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 9 000立方千米。

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分布从各大洲水资源的分布来看,年径流量亚洲最多,其次为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从人均径流量的角度看,全世界河流径流总量按人平均,每人约合 10 000立方米。

在各大洲中,大洋洲人均径流量最多,其次为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我国水资源及其分布我国河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流共计1598条,总长达42万公里,流域面积大约667万平方公里,地表径流27800亿立方米,地下径流6000亿立方米。

全国水能蕴藏量6.8×108kW,占世界总量13.5%,可开发水能蕴藏量3.78×108kW,占世界总量16.8%。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年内分布集中,年间变化大;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流域水资源量小,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水量大;西北内陆干旱区水量缺少,西南地区水量丰富。

水资源总数多,人均占有量少,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约为日本的1/2,美国1/4,俄罗斯的1/12。

水资源区域分布不相配,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4300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亩均约471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其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