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境论》读书笔记摘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情境论》读书笔记摘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方杰整理

说明:《语文教学情境论》,韦志成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2001年1月第4次印刷。

1、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本质作用决定的。”(第8页))

2、关于语文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牵涉到认知、技能行动和情感三个领域是由文章的基本要素决定的。”(第17页)“认知领域:识记、理解、应用、评析。技能行动领域:学习、模仿、迁移、创造。情感领域:感受、领悟、个性倾向。”(第17页)

3、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四大效应:“教学方法艺术化,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果从课堂教学来看,主要抓

好四大效应:1.开讲激趣,磁力效应。上课伊始,教师开讲要抓得住学生,如同磁力吸铁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如同说书人的起讲那样,开讲叫得开:叫得开课堂的门户,叫得开课文心脏的门户,叫得开学生心灵的门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2.美读体察,语感效应。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移情动容,深入体会,得到丰富的语感,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提问启发,开窍效应。在需要提问的地方,恰当运用提问启发学生。提倡学生驳问,爆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4.精要板书,点睛效应。运用板书给学生学习引路导航,提要钩玄,归纳小结,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板书力求合理布局整体美,简明清晰朴实美,直观醒目形象美。”(第20页)

4、关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

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第25页)

5、杜威论情境教学:”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王承绪、赵祥麟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0页。)

6、泰勒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被称为‘人类学之父’。早在1871年,他在《原始文化》一书里,给‘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经典性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性的意义来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的总体。’”(转引自第40-41页)

7、克罗伯和克拉克关洪于文化的定义:“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于1952年出版了《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一书。他们在详细占有资料

的同时,研究了欧美文献中关于文化的160余种定义,将‘文化’综合定义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克拉克洪还认为,‘文化’一词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体和个人从集团所得到的社会性遗产。”(第41页)

8、梁启超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14分册)

9、关于文化:“从文化的作用来看,就是以文教化。”(第42页)

10、魏书生教学《梁生宝买稻种》案例片断: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从“他打着饱嗝儿”到“付了汤面钱”这段文字中,找出动词。

生:打,取下,掏出,打开,取出,拿出,付。

师;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三个字——“付了钱”就可以概括,但作者却写了这么多,光动词就用了7个。我们再读一遍,细细体会一下,这对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生(读书,体会。)

师:我们可以演示一下这一连串动作。谁有红手帕?好。这是书上说的“红布”(教师把钱包在带字的纸里,又包上“红布”,揣在兜里,又向学生要了枚别针)。大家看,梁生宝当时的动作是这样的(教师边说边演示,取下别针,掏出红布包,打开红布包,打开字纸,取出人民币,拿出5分票)。这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梁生宝什么思想品质呢?

生:仔细认真,稳重老练,谨慎朴实……

师:对了,如果不这样写,只有“付了钱”三个字行不行?

生;那样写,就不能表现出仔细认真的思想品质。

师;对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以便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转引自马鹏举著:《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风采集》,有改动,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56-57页)——[这一片断中,魏书生运用了较好的提问技能和情境创设技能,加深了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认识。刘向军评]

11、关于情知对称性:“认知与情感的对称,且统一在教学过程中,称为‘情知对称性’。”(第53页)

12、布鲁姆论认知与情感:教学中,学生交替地攀登两个梯子,“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的

构造,使一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每一级的中间。通过交替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第53页,转引自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

13、关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合理地解决了教学内部的关系,即认知与情境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学中同时攀登认知行为、认知目标和情感行为、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第53页)

14、于漪教学《茶花赋》创设情境教学的案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最后一部分时,在学生面前出示一幅鲜艳的《童子面茶花》图。学生眼前突然一亮,全班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活跃起来。

师;这是一幅什么图景?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一句话来说。

生;(齐声)童子面茶花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