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4 本试卷分为第I卷与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作答主观题时,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超出或写错位置,答题无效。
2.请把选择题按题号相对应地填涂到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大量的儒生成为政府官员,从而影响了政府的选官制度。
汉魏晋时期的官僚制度以文人为本,武人作为与文人对立的一个社会群体,其入仕升迁变得尤为艰难。
两汉选官制度以察举为主体,主要是举孝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大量儒生通过岁举孝廉进入政府。
两汉在察举制基础上还形成了“四科取士”的选官标准,德行、通经两科偏重儒生,而明法、吏能两科则偏重文吏。
在此标准下,儒生与文吏构成了两汉官员的主要来源,二者只是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但都属文人群体。
魏晋时期,察举制度的地位与作用已开始下降,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这保证了魏晋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士族成为政府官僚的主要来源。
文化是士族形成的必要条件,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他们凭借雄厚文化而世代居官。
士族子弟通常先依门第获得较高的品级,然后入仕升迁,易累迁至高位,而文吏和武人的仕途则举步维艰。
魏晋士族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更成为以文化被授予官职的受益者。
作为与士族相对应的武人,往往学识浅薄,既不具备为官任职的条件,也无入仕升迁的资格。
东汉末至魏晋,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以将军号为代表的武官官号被大量授予军队的长官,同时也会授予文官和地方官。
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以一种加官的形式在国家的官僚体系中扩散。
武官官号与具体事务的分离,促使其散阶化进一步地发展。
武官的散阶化使武官官号不再是武人的专属官职,越来越多的文人被授予武官官号。
对于武人来说,武官的散阶化不仅使武官官号贬值,而且使得他们上升的机会变小。
在官僚系统中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较于武人来说更具有优势,更容易升迁。
《晋书·甘卓传》中的甘卓被授予前锋都督、扬威将军,凭借军功被任命为豫章太守;《晋书·刘弘传》记载的牙门将皮初虽有军功,却不能被授予太守之职。
两人皆有军功,而升迁待遇却大为不同,只因甘卓为文官系统,而皮初为武官系统。
总而言之,汉魏晋时期是文人社会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文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升迁流转也较为容易。
武人的社会地位则相应地下降,常常遭到文人的排挤和抵制,仕进之途异常艰难。
(摘编自潘婷《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升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晋时期与文人对立的武人入仕升迁之路异常艰难,主要因为武人学识浅薄。
B.汉魏晋以文人为主体的选官制度,使武人很难有入仕的资格,少有升迁的机会。
C.东汉末至魏晋,武官的散阶化促使武官官号与官职逐渐分离,与具体事务分离。
D.东汉末至魏晋,获得武官官号的文人比其他文官系统的文人升迁流转更有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汉魏晋选官制度作为立论前提,由此提出武人入仕升迁尤为艰难的观点。
B.第二段具体阐述汉魏晋时期以文人为本的官僚制度,从而论证了武人仕进之难。
C.文章第三段用两个事例作对比,旨在阐述武官散阶化使武人升迁之路更加艰难。
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汉魏晋文人政治下的武人仕进尤为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汉孝悌、廉政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注重德行。
B.魏晋士族以文化被授予官职,可见,如果武人具有较高的文化就能够入仕升迁。
C.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如果甘卓为武官系统,即使有军功其升迁机会也会不大。
D.汉魏晋文人和武人社会地位一升一降反差较大,将会形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居4-6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②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
老瞎子想赶着多些书,整个旺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
③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
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
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
”
“我都听过八百遍了。
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
”
“你信不信?”
“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
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
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
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
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这天晚上,小瞎子跟着师父在野羊坳说书。
老瞎子的琴声却很乱……
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只剩最后几根了。
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
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他问自己。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
两根弦一齐断了。
他没料到。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小瞎子吓了一跳:“怎么了,师父?”
“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
”
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
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
“他弹断了多少根?”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他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
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问。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
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的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B.小说第④段划线句子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
C.老瞎子将“一千根”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
D.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眼睛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5.第③段刻画说书老人的形象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却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说明原因。
并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
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
“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
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摘编自2017-12-07新华网)材料二:
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山上的望火楼11年,全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
“我媳妇盯前半夜,后半夜我来,我俩就这样轮替着瞭望。
”刘军说。
2006年,在做了十几年的护林员后,刘军被林场安排到了塞罕坝9座望火楼其中的一座担任防火瞭望员。
这看似一份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满是艰苦、寂寞和枯燥。
每年的3月至6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
刘军、齐淑艳夫妇一刻都不敢懈怠。
他俩每隔15分钟,就记录下所辖范围内的瞭望情况,并向总场进行汇报。
一天,96次瞭望,一年,28000多次。
能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到极致,是最不容易的。
齐淑静说,“像如果林子冒烟了,我从颜色就能分辨出是什么着了。
白色的是草,黑色的是树。
一有火情,我们立马就向林场汇报。
”
(摘编自央视2017-09-03)材料三:
1.巨大的生态效益。
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增加到现在的80%,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为滦河、辽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
2.显著的社会效益。
塞罕坝林场助推区域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地方发展,推进苗木生产、生态旅游、交通运输、养殖业等产业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
3.可观的经济效益。
塞罕坝林场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立方米。
4.强大的精神力量。
塞罕坝林场的巨大成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摘编自2017年第17期《求是》)材料四:
芝加哥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
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
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
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府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
市政府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
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
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央视旅游频道《让身心自由呼吸,全球最干净整洁的10大城市》)注: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平均海拔1500米,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最低气可至零下43.3℃。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
到1949年前,塞早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塞罕坝林场的获奖,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认可。
B.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将简单的工作重复到极致。
C.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塞罕坝林场就是明证。
D.绿色出行、利用氢气燃料、风能等是目前国际社会认可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科技创新等多方向的革命性变革。
B.刘军、齐淑艳大妇工作生活融合为一、矢志创新坚守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塞罕坝能够育林护林成功的重要原因。
C.由上述材料看,环保主要是种树,因为树能够改变天空,改变环境,带来生态文明,造就青山绿水。
D.塞罕坝林场由过去的掠夺性采伐、无节制农牧活动,到现在的“以砍养树”,完全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目标。
E.塞罕坝和芝加哥的做法都体现出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规律的特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尊重。
9.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给塞罕坝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几条建议。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
少好学,弱冠
..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
统和十四年始仕。
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
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
”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
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
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
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
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
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
不知其他。
”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
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
..既实,而民重困,岂为
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
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
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
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
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
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
’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
愿陛下裁之。
”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
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
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
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
帝见,命去之。
韩
家奴既出,复书。
他日,帝见之曰:“史笔
..当如是。
”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
穆宗
..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
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
臣故以穆宗为贤。
”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
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
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
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
汉以后,一般帝五都有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
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
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
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
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
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
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13.把文中划横线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
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
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
臣故以穆宗为贤。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
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法。
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
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
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传给了读者。
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15.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无论是遇到比自己贤能还是不如自己贤能的人,都要学习和反省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壮观景色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本赛季鲁能泰山队表现差强人意
....,遇强不弱、及领先时防守松懈的老毛病仍没有改观。
②南宋皇城经元兵的一把大火,早已灰飞烟灭,世人只能从历史记录里捕捉到雪泥鸿爪
....。
③《朱子治家格言》自问世以来被尊为“治家之经”,在整篇家训中,最让人醍醐灌顶
....的句便是: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④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朗读者》这个温文尔雅
....的节目获得了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
③为人不可妄自尊大,须知人外有人;反之,妄自菲薄
....自己也不可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也会一事无成。
⑥巴金胸无城府
....,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顺应“互联网+”趋势,市政府本着“让信息多跑腿,让老百姓少跑路”,建立起分级诊疗信息平台。
B.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履行保护美国人其公民的庄严义务”为名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美国前总统奥
巴马批评特朗普的做法是不对的。
C.由耶鲁大学优秀中国毕业生联合发起的“黑土麦田”公益组织中的4名“乡村创客进驻德州贫困村,
开展为期2年的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活动,以此来改变这些村庄的贫困面貌。
D.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三文带领团队参与了番茄基因组测序项目,他们发现了至少1200万左右个基因组变异的数据,破解了番茄风味基因密码。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