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王建的诗意
十五夜望月王建的诗意《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选取月光皎洁、栖鸦不惊、露湿桂花三个典型特征,写出了中秋的独特夜景。
后两句没有从正面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诗人对月怀念友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蕴藉。
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意境幽美,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委婉动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给友人杜郎中的。
诗题下原注:“时会琴客”,说明中秋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此诗写成当夜,也可能曾配合琴曲演唱。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圆月悬空,呈现出明亮、圆满和美丽的视觉形象。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无限的思念之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写庭中赏月之景。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从视觉入手,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联想起李白《静夜思》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则是从听觉着手,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太可能看到黑色的鸦鹊栖宿;而鸦鹊在树阴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以凭听觉感受出来。
如北宋周邦彦《蝶恋花·早行》有“月皎惊乌栖不定”之句,就是写这种意境。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进一步借助感觉写月景。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十五夜望月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 的情景。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进一步联想,可能是指月中 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 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 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 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 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 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 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作品鉴赏 题中的“十五夜”,指中秋之夜。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
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 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 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 人不由会联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清美的意境。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 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 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 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 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在谁家”,这就 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 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 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 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 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 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 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 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 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 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 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 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 的。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ppt课件
诗词解析
全诗诗意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 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人们都在望着中秋之夜皎洁明亮的圆 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到谁的身上?
诗词解析
鉴赏
诗的后两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 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 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 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 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 齐洒落人间。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 的思绪。
诗词解析
鉴赏
诗的前两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 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 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 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 人的情景。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 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 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 进入了梦乡。
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 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全诗主旨
诗人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写,表达了诗 人无限思念之情,和惆怅之感,对月怀远,望月 怀人,别离思绪之情。
布置作业
1、理解并背诵全诗。 2、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十五夜望月的诗意20字
十五夜望月的诗意一、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解析:“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洒在庭院中,地面如同积了一层霜雪般洁白,此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
“树栖鸦”生动地描绘了鸦雀在树上栖息的状态,这里乌鸦的栖息从侧面烘托出夜晚的宁静。
同时,“地白”二字不仅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还让人联想到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冷露无声湿桂花”:秋夜的露水带着寒意,悄然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这句诗既点明了时间是秋季深夜,又以桂花的幽香进一步烘托出宁静美好的氛围。
并且这句诗还可以引发人们对月中桂树的联想,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悠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在这明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都不约而同地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此句将视角从庭院扩展到整个天下之人,进一步强化了中秋之夜人们望月的普遍性。
“不知秋思落谁家”:在这团圆的节日里,诗人却发出疑问,不知这秋日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
这里的“秋思”指的是怀人的思绪,诗人以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三、注释: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栖:歇,休息。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有些版本作“在”。
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四、翻译: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五、赏析:意境营造:整首诗意境优美,诗人通过对月光、鸦雀、冷露、桂花等意象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面。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动衬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夜晚。
情感表达:诗的情感表达含蓄委婉。
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心中涌起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但并没有直接倾诉,而是以“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来表达,将自己的情思融入到普遍的望月情境之中,使这种思念之情更具感染力和共鸣性。
十五夜望月抒情的诗句
十五夜望月抒情的诗句一、原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衍生注释: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栖鸦:栖息在树上的乌鸦。
冷露:清冷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三、赏析: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
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桂花。
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人人都在仰头望月,不禁让人思考那怀人的愁绪会落在谁家呢。
诗的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后两句抒情,通过“不知秋思落谁家”的问句,将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韵味无穷。
四、作者介绍:王建,字仲初,唐朝诗人。
他的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善于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五、运用片段: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
看着那明亮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王建的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转头问妈妈:“妈妈,你说这秋思会落在我们家吗?”妈妈笑着说:“傻孩子,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哪来的秋思呀。
”一、原文:《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二、衍生注释:十轮:形容月亮圆缺的次数很多。
霜影:指月光。
庭梧:庭院中的梧桐树。
羁人:旅人,漂泊在外的人。
素娥:即嫦娥。
玉蟾:传说月宫中的蟾蜍。
三、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明月照在庭院的梧桐树上,而漂泊在外的人独自在角落里。
后两句诗人想象嫦娥未必没有惆怅和遗憾,月宫中有清冷的玉蟾和孤独的桂花。
诗中通过描写中秋月,表达了羁旅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借嫦娥的传说增添了一份忧伤的氛围。
四、作者介绍: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词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在宋初词坛上有重要地位。
五、运用片段:中秋节我一个人在外地,看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满是惆怅。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我不就像诗里说的那个羁人吗?真希望能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啊。
十五夜望月诗歌鉴赏
十五夜望月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简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
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
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
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简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选取月光皎洁、栖鸦不惊、露湿桂花三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意象,写出中秋的独特夜景。
后两句没有从正面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诗人对月怀念友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蕴藉。
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意境幽美,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委婉动人。
十五夜望月原文及注释
十五夜望月原文及注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中秋节前后的十五晚,是一年一度的月圆之日。
这一天又称为"中秋",人们会在这一天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欢乐时光。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五夜更是有着深刻的意义,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爱侣相会的时刻。
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会一起吟唱《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表达对家人和爱人的思念之情。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表达了对亲人和爱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及注释:十五夜望月天上人间玉箫金管弄华年。
嫦娥应怨天,下碧空如水月如圆。
嗟余听韶,经瑟顾影随风烟。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月色迷。
娥眉长啸,媚尽春城。
月台花榭日当午,行歌乐舞今已后。
汉使移星殷不改,星移斗转飞环。
人事往来苦雁字,西风著意怨,因何之。
注释:1.天上人间:指在这个十五的夜晚,仿佛人间与天上相接。
2.玉箫金管弄华年:指玉箫、金管这些华美的乐器在演奏,象征着年轻时光的美好。
3.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她应该是嫉妒凡间的人们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月光。
4.听韶:古代乐器,与瑟一同出现,表现音乐之美。
5.洞房:新婚之房。
6.舅姑:新婚夫妇拜会亲友。
7.妾发初覆额:新娘发髻初次整理,象征着初为人妇。
8.娥眉长啸:古代女子唱歌的方式,用来表达欢乐。
9.月台花榭:指月台上的凉亭,与花园相辅相成。
10.汉使移星殷不改:指古代汉朝的使臣移动星宿的方向,其灵活自由。
这首《十五夜望月》通过描绘家庭团聚,新婚的喜庆,和音乐的美好,让读者感受到了中秋的浓浓文化氛围。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人们可以共同品味这首诗的美感,同时也可以表达对亲人和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愿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十五夜的晚上,都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爱人的深情,和月光的神秘魅力。
第二篇示例:【十五夜望月原文及注释】原文:中秋之夜,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欣赏着明亮的月光。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婉动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注释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鉴赏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杜郎中,名不详。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注音版
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注音版《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注音版 1shí wǔ yè wàng yuè十五夜望月táng dài:wáng jiàn唐代:王建zhōng tíng dì bái shù qī yā ,lěng lù wú shēng shī guì huā 。
白树乌鸦在心房,冷露无声湿桂花。
jīn yè yuè míng rén jìn wàng ,bù zhī qiū sì luò shéi jiā ?今夜月满人。
我想知道秋思倒下的是谁的房子?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注音版 2译文院中雪白的树上栖息着喜鹊和乌鸦,秋露悄悄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晚人们正在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我想知道秋思的爱属于谁的房子?注释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也就是中秋节的夜晚。
,名叫杜。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的情怀,这里指的是人的思想。
落:在,到。
十五夜望月古诗原文,注音版 3鉴赏一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杜郎中,名不详。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解释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解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1]。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1作品简介《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一首诗歌,该诗为七言绝句,收入《王司马集》。
2作品原文十五夜(1)望月中庭(2)地白(3)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4)落(5)谁家?[3]3字词注释(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郎中:官名。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4](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栖:歇,休息。
地白:月光满地。
(4)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5)落:有些版本作“在”。
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4作品译文[5]译文一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料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
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译文二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5作品鉴赏内容赏析中秋之夜。
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杜郎中,名不详。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十五夜望月》注音译文赏析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ji àn中zh ōn ɡ庭t ín ɡ地d ì白b ái 树sh ù栖q ī鸦y ā,冷l ěn ɡ露l ù无w ú声sh ēn ɡ湿sh ī桂ɡu ì花hu ā。
今j īn 夜y è月yu è明m ín ɡ人r én 尽j ìn 望w àn ɡ,不b ù知zh ī秋qi ū思s ī落lu ò谁shu í家ji ā。
译文:中秋节的夜晚,万w àn 籁l ài 俱j ù寂j ì,圆圆的月亮显得格外的皎ji ǎo 洁ji é。
银白色的月 光泻xi è落lu ò在庭院中,仿f ǎn ɡ佛f ú在地面上铺了一层雪白的霜shu ān ɡ雪xu ě。
浓密的树阴中, 栖q ī息x ī着的乌鸦已静静地进入了梦乡。
清冷的露l ù珠zh ū,默默地湿sh ī润r ùn 着庭院中 散发清香的桂花树。
今夜,无数的人都在仰望着团团明月,神sh én 驰ch í广寒宫。
宫中的嫦ch án ɡ娥é面对这凄q ī清q īn ɡ的夜晚,不由得引发了感秋怀人的愁思,可是,不 知道这茫茫的思s ī绪x ù,会飞落在人间的哪一方呢?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ɡu ō噪z ào 声逐zh ú渐ji àn 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c ì眼y ǎn 惊j īn ɡ扰r ǎo ,先后进入了睡乡。
“冷露无声湿桂花”。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如果进一步揣chu ǎi 摩m ó,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十五夜望月古诗的译文
十五夜望月古诗的译文
嘿,朋友!你知道王建的那首吗?让我来给你讲讲它的译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你想想啊,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悄悄打湿了桂花。
这场景,难道不像一个
寂静而神秘的夜晚,月光如同白色的霜铺满了地面,而那些乌鸦就像
是黑暗中的守护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晚明月当空,人人都在仰望,可谁知道那浓浓的秋思会落在谁家?这不就好比在一场盛大的聚会中,每个人都心怀自己的心事,望着同一轮明月,思绪却飘向不同的方向。
在我看来,这首诗的译文把那种中秋之夜的寂静、思念之情描绘得
淋漓尽致。
它让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庭院中,感受着诗人的情怀。
你说,是不是这样?。
十五夜望月大概诗意
十五夜望月大概诗意
摘要:
1.诗歌背景介绍
2.诗歌主题分析
3.诗歌意境解读
4.诗歌的艺术特点
5.结论
正文:
十五夜望月,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描绘中秋月夜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杜牧借助中秋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杜牧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表达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而这首诗则是他在中秋之夜,望着明月,思念家乡和亲人时有感而发的作品。
诗歌的主题是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在这首诗中,杜牧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望着明月,思念家乡的心情。
同时,诗中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仿佛在问,家乡的宫阙,今晚是何年何月。
诗歌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对月夜的描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上。
诗中描绘的月夜景象宁静而美丽,明月高挂,皎洁如银,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而诗人的情感表达则深沉而真挚,他借助月夜的景象,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使人感受到他的深情。
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语言和意境上。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却能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描绘出月夜的景象。
而诗的意境则深邃而美丽,使人在阅读时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月夜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主备人:江克英班级:学生【学习目标】:1、运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出三首诗词的韵味。
2、反复诵读,感知三首诗词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说说自己的理解。
3、能快速会背前两首诗词。
【学习重难点】:1、感情诵读,读出韵味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三首诗词内容的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应该是亲人团聚、共度良辰美景的日子,然而,这一天里往往会有许多人因生活、工作所需而远离家乡,因此中秋之夜也是分离的亲人相互思念之时,而中秋之月自然也就成了古今文人吟咏抒怀之物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三首咏月诗词。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赏析方法。
赏析古诗词赋,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语言、意境、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
1、理解诗意。
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
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
分析诗中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诗歌的写法,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二)、查找资料,搜集作者相关信息及写作本诗词背景1、《十五夜望月》选自《》,作者,代诗人。
2、《水调歌头》是名,是北宋派词人的一首兼的抒情之作。
作于年节,作者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面心情抑郁不欢。
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3、《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原名,代诗人。
(三)、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6分)(1)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四)、反复诵读,感知诗词内容填写相关词句。
1、《十五夜望月》中,诗人写中庭月色,用“”使人不由联想到李白的名句“,”,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中。
诗中暗写诗人望月,点题的诗句是:“”。
明点望月,推己及人,扩大望月范围的诗句是:“”。
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不正面直接抒情而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表现得蕴藉深沉。
尾句中“”字用的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2、《水调歌头》中,“,,。
”“,。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把无形的说成是有形的。
可见作者对亲朋团聚的渴盼。
(五)、自主探究。
1、就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三首诗词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并通过对朗读的语调、语速、重音的把握读给同学听。
同位互读、互评。
2、你最喜欢哪一首?简述你的理由。
六、【拓展延伸】1、比比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有感情的背诵上来。
2、比比看,搜集中秋咏月诗词谁最多。
如有兴趣,不妨自己作一首。
第二课时一、交流展示。
1、指名背诵并默写。
2、展示积累的咏月诗词。
3、你最喜欢哪一首说出理由。
二、合作探究。
1、理解诗意。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今晚明月当空,普天之下有谁不在凝望。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2、你认为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3、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什么感情?庭院月光鸦雀露水桂树------积水空明、澄净素洁、阴冷、寂静;怀人。
4、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却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5、主题内容:这首诗写中秋望月表达别离思聚的情意。
点染出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
三、总结: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宛动人。
四、巩固提高。
1、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两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
(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意境很美。
)“树栖鸦”在三个字有什么作用?“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运用丰富的联想抒写情思,联系上下文,就联想和抒发情思两个角度作些赏析。
并对“无声”二字作点赏析。
诗人望月产生丰富联想,凄美忧伤;由湿润的桂花联想到了广寒宫的凄清,渲染了离愁别绪。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3、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情思表达得蕴藉深沉。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化静为动,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一个“落”字,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以实写虚、以实涵虚5、这首诗抒写的是月圆之夜的思念之情,诗中哪几个词语能使人悟出写的是秋天的“月圆之夜”?树栖鸦、桂花、月明、秋思等。
五、反思总结:第三课时赏析《水调歌头》一、交流展示。
1、读。
2、背诵。
3、名句默写。
二、合作探究。
1、理解诗意。
2、.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什么?上阕饮酒问天;下阕问月怀人。
3、这是一首咏月诗,文中有哪些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下笔写的?4.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5、.在下阕中,哪一句话是作者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这个发问作者自己解决了吗?怎样解决的?感伤离别;祝福亲人6、在这首词中作者连连发问,你认为上片问什么?下片问什么?但归根到底是问什么?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7、.根据以上的理解,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消极“遁世”PK积极处世心胸豁达、积极乐观8、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富含哲理,作者由自然现象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说明人月无常,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达出词人豁达放旷的胸襟。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词人对人类最真挚的美好祝愿。
三、小结:主题内容: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
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总结全文。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积累咏月诗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有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六、【巩固练习】1、根据提示,填写相关诗句《水调歌头》中能阐述人月无常自然常理的诗句是:“,,,”表达诗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_.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4.“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怨恨。
“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婉约、李清照、柳永7、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很有哲理,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人生,面对挫折。
9、词的哪一句最能表现作者乐观通达的性格?为什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因为词人原想超凡脱俗,既然无法实现,转而喜欢人间生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人以理排情,离别之恨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怀。
七、反思总结:第四课时赏析《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
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背景:《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
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
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
3、题目解说:“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二、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