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海啸分析
泰国海啸
![泰国海啸](https://img.taocdn.com/s3/m/289b3e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1.png)
泰国海啸泰国曾经历过海啸的威胁,这是一个曾经引发国际社会关注的事件。
本文旨在通过对泰国海啸的描述和分析,展示这一自然灾害对当地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影响,以及灾后重建的努力。
泰国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与老挝和柬埔寨接壤,南濒安达曼海和泰国湾。
境内许多美丽的海滩和旅游胜地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然而,这片美丽的土地也难以幸免于海啸的袭击。
2004年12月26日,泰国遭遇了一场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
这场海啸是由印度洋的一次9.1级地震引发的,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
在那里,地壳发生了巨大的位移,海底的能量向四周辐射,形成了引发海啸的海啸波。
海啸的波浪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其中包括泰国。
在泰国,波浪冲击着沿海的城镇和度假胜地,毁坏了大量的建筑物,造成了数千人的生命丧失。
特别是泰国的普吉岛、芭堤雅和东部沿海地区受到了严重破坏。
那些曾经是人们追逐阳光海滩的天堂,如今变成了废墟和伤痛之地。
这场海啸给泰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不仅仅是人们失去了亲人和朋友,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整个旅游业遭受了重创,许多旅游设施和酒店面临破产的可能。
而泰国政府也不得不面对灾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然而,泰国人民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勇气。
在灾后的重建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持,共同努力。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救援和重建工作。
国际社会也给予了泰国以广泛的援助和支持。
洗去了海啸的痕迹,泰国慢慢地开始重建自己的家园。
新的防灾设施和预警系统得到了建设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抵御未来可能的自然灾害。
旅游业也逐渐恢复,泰国的美丽海滩再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然而,泰国海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人们意识到了自然灾害的威胁,更加重视防灾和应急准备工作。
政府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投入,并且持续开展公众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海啸的危险。
泰国海啸的故事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希望的故事。
人们通过团结合作和重建努力,战胜了灾难带来的阴霾。
这场海啸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自然环境,更加关注地球的变化和气候的变迁。
东南亚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东南亚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https://img.taocdn.com/s3/m/2ede81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9.png)
东南亚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东南亚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环印度洋地震带的交汇处,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从地震、海啸和台风三个方面来探讨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地震是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地震带的存在,这个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其中一些地震甚至达到了强烈的级别。
地震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其他灾害,如山体滑坡和火山喷发。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东南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首先,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提高。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政府和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会考虑到地震的影响,采用抗震设计和建筑材料。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可以提前几秒或几分钟发出警报,让人们有时间采取逃生措施。
此外,地震科学研究也得到了加强,通过对地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震的破坏。
海啸是东南亚地区另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
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环印度洋地震带,东南亚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也随之而来。
海啸的破坏力极大,不仅能够摧毁沿海地区的建筑物,还能造成海岸线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减少海啸的影响,东南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首先,海啸预警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可以监测地震活动,并根据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来预测海啸的发生。
其次,沿海地区的建筑物采取了防护措施。
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要符合海啸的要求,海堤和防波堤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此外,教育宣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海啸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应对海啸的威胁。
台风是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每年,东南亚地区都会受到多次台风的袭击,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给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台风的影响,东南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首先,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得到了加强。
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测,可以提前通知人们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db9dfe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0.png)
自然灾害综合练习1第12周周末作业1. 2012年7月底,在泰国南部地区因持续暴雨而引发的洪灾,至少已造成366人死亡,200万人受洪水影响,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分析曼谷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
(5分)2.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两大地震带的名称:①:②。
2分⑵纵观全球性的火山带和地震带,其地理分布基本吻合,这反映出地震和火山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特点,原因是什么?3分⑶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
1分(4)图中A城位于洋东岸的(国家),它正处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在该国西海岸的圣海伦斯火山,是一座著名的火山。
4分3. 2012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 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
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
2分⑵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分4.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4分⑵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2分5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
近年 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 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分)6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 分布规律是什么? 3分⑵分别说明A 、B 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
10分(3)C 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 3分N皿黄土火砂岩区花岗岩幽e 建筑物 0 300600 mI I 1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7.下图是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比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
海啸
![海啸](https://img.taocdn.com/s3/m/49fc9c1c6c85ec3a87c2c5db.png)
最具毁灭性的海洋灾害———海啸知识与判断和预防A12海技庄悦 120105126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发生9级以上的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
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30万人死亡,50万人无家可归,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如今10多年过去了,海啸在灾民心中留下的创痛仍然难以抚平,硬件设施重建不难,心灵创伤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愈合。
时间的流逝或许能够抚平受难者亲属的悲痛,然而,人们不应忘记海啸带来的巨大杀伤力,更不应该对另一场海啸的到来掉以轻心。
一、海啸的形成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二、海啸的分类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在海啸来袭之前,海潮总会先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这一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导致海面下降。
海啸冲击波于一般海浪相比,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地震局所称,地震海啸是指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
其机制有“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两种,前者是海啸到海岸时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后者则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5d7d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地理自然灾害案例分析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自然灾害是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方面。
它们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地理自然灾害案例的分析,探讨其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1.案例一: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一场罕见而灾难性的海啸袭击了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次海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成因分析:该次海啸是由一次强烈的地震引发的。
这场地震发生在印尼岛附近的苏门答腊海沟,造成了海底构造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引发了海啸。
影响分析:该海啸波及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多个国家,导致了超过22万人丧生。
受到洪水、瓦斯灾害和疾病的影响,另有成千上万人失去家园。
此外,海啸还对沿岸地区的基础设施、旅游业和渔业造成了严重破坏。
应对措施:该次海啸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对于海啸的预警和防范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开始加强合作,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更加紧密的应急响应机制。
2.案例二: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一场里氏9.0级的大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成因分析:该次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的断层活动所引起的。
地震发生后,海底地震所引发的海啸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程度。
影响分析:该次地震和海啸共造成了超过1.5万人死亡。
倒塌的建筑物、核电站事故以及波及至日本北部地区的严重辐射泄漏,对日本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应对措施: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3.案例三: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地区,特别是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飓风之一。
成因分析:卡特里娜飓风是由暖湿气流和相对较冷的海洋表面温度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5a569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5.png)
海啸相关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海啸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自然现象引发的海洋灾害,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够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损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著名的海啸案例,探讨海啸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 海啸案例分析报告1. 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之一,这次海啸由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的一次9.1-9.3级大地震引发。
海啸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14个国家,造成了约23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成因分析:- 地震:这次海啸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板块与缅甸板块的碰撞,导致地壳断裂,引发了大规模的地震。
- 地形: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底地形复杂,地震引发的海底滑坡进一步增强了海啸的能量。
影响分析:- 人员伤亡: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许多沿海村庄和城镇被彻底摧毁。
- 经济损失:海啸对当地经济造成了长期影响,渔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遭受重创。
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对地震和海啸的监测能力。
-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海啸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2.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啸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9.0级大地震,随后引发了高达40米的海啸。
这次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地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特别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影响。
成因分析:- 地震: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的俯冲引发了这次大地震。
- 地形: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使得海啸波在接近海岸时能量集中。
影响分析:- 人员伤亡:海啸造成了约1.8万人死亡或失踪。
- 核事故:福岛核电站的事故导致了大规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 核电站安全:加强核电站的抗震设计和安全管理,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
- 灾害恢复:制定长期的灾害恢复计划,帮助受灾地区重建。
3. 2005年克什米尔地震海啸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7.6级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次生海啸。
印度洋海啸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印度洋海啸的形成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f486db1941ea76e58fa04ff.png)
印度洋海啸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
很多人都想知道形成这一自然现象的原因。
以下是由本人整理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印度洋海啸是地震引发的,而地震是地壳板块运动所造成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人的活动还不能对地壳运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海洋当中就更不可能了。
震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板块断裂导致大地震.是太阳,太阳黑子大爆发,太阳黑子大爆发是有周期性的,每当太阳黑子大爆发对地球有很大影响,常有地震,(海啸是地震所至)洪水,气候异常发生。
印度洋海啸的地震级数当地地震局测量到的规模为6.8,但香港、中国大陆及美国量度规模8.6,其后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修正规模为9.0,此差距可能导因于测量误差。
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
历史上最强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级为地震矩规模9.5。
震源位于3°19′N95°51.24′E / 3.317°N95.854°E / 3.317; 95.854,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千米深处,这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
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
科学家重新检测地震结果发现规模实为里氏规模9.3级。
这代表着地震强度为原先预估的2倍以上,成为史上第二大地震。
周四出刊的英国《自然》周刊,科学家分析地震仪低频率资料发现,地震规模实际为9.3。
由于里氏规模规模是以对数计算,9.3的规模为9.0的2.5倍。
本次地震成为史上第二强震,仅次于1960年智利的9.5大地震。
此外,中国科技大学地震学家倪四道领导的团队,也侦测发现,南亚大地震持续达500秒,智利大地震则只有340秒。
世界上十大海啸排行榜
![世界上十大海啸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ceda9e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4.png)
世界上十大海啸排行榜世界上十大海啸排行榜在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当中除了有地震、火山之外,还有着恐怖的海啸。
海啸能够吞噬一切的生命以及建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十大海啸排行榜,希望大家喜欢!世界上十大海啸:印尼大海啸(死亡30万余人)在世界十大海啸之中,又数印尼海啸为最。
印尼海啸是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中,发生了高达9.3级的超大地震,从而引发了超大海啸,印尼海啸的高度高达10多米,10多米高的海浪,加上巨大的冲击力,不管是建筑还是人类都在“它”的面前没有任何的反抗余地,对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等国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下面在看来看看此次海啸的具体伤亡数据以及损失。
造成30万余人失踪或死亡印尼海啸能排在世界十大海啸的榜首那是有原因的,这场海啸造成了超过30万余人的死亡或失踪,波及范围非常的广,造成的经济损失保守估计在100亿美元。
在这些伤亡的人数当中,又已印度尼西亚最为惨重。
伤亡情况:印度尼西亚:确定死亡人数111171人,失踪人数127774人,总计238945人。
斯里兰卡:确定死亡人数30957人,失踪人数5637人,总计36594人。
印度: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约10749人,失踪人数约为5640人,总计16389人。
泰国:此次海啸造成5395人死亡,9457人受伤和2845人失踪。
马来西亚:68人死亡、6人失踪。
马尔代夫:82人死亡31人失踪。
缅甸:90人死亡。
塞舌尔:3人死亡,7人失踪。
孟加拉:12名儿童死亡。
索马里:东非国家索马里中部海岸也受到海啸波及。
298人死亡。
坦桑尼亚:10人死亡。
肯尼亚:1人死亡。
看了上面印尼海啸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的结果,是否感到了心痛?这还仅仅是世界十大海啸的其中之一了,在地球上被海啸的吞噬的生命简直是不计其数。
点击下一页,查看世界其他地方所发生的超大海啸事例以及伤亡情况。
世界上十大海啸:2011年日本大海啸(伤亡人数27593人)在2011年的`时候,在日本的太平洋海域底部,发生了一起强达9级的超大地震,然后就引发了超大海啸。
东南亚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措施
![东南亚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bf1e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0.png)
东南亚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措施东南亚地区被誉为“自然的花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正因为这种自然资源的丰富,东南亚地区也面临着严峻的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因此评估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东南亚地区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环印度洋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和海啸是其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对于这种自然灾害,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抗震建筑和加强公众的地震教育意识等。
此外,东南亚还与国际机构合作,共享地震监测数据和技术,以提高对地震的预警能力。
其次,东南亚地区还经常遭受台风和飓风等气象灾害的袭击。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会导致农业损失和工业停产。
为了应对这些灾害,东南亚地区国家积极加强了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东南亚国家还采取了加固建筑物、开展风险区域的疏散和应急救援演练等防灾措施,以减少灾害损失。
此外,东南亚地区还面临着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风险。
东南亚国家通过加强气候监测,研究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
例如,泰国目前正在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印尼则制定了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计划,以减少砍伐和森林火灾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在评估和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过程中,东南亚国家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
各国之间通过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此外,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和活动,以支持当地的防灾工作,这对于提高东南亚国家的自然灾害防范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措施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通过加强地震监测、气象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加大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力度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东南亚国家可以提高自身的防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基于全球历史海啸数据库的东南亚各国海啸灾害比较
![基于全球历史海啸数据库的东南亚各国海啸灾害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fb90c0308a1284ac9504336.png)
基于全球历史海啸数据库的东南亚各国海啸灾害比较作者:高伟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1期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了解地处重要枢纽位置的东南亚地区海啸灾害威胁对于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全球历史海啸数据库进行梳理,从多个指标参数比较分析了东南亚各国的海啸灾害。
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海啸;数据库;东盟;自然灾害;人类命运共同体0;; 引言面对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利益和责任。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共处同一地球生态系统之中,易于造成多个国家和地区受灾的大型海啸等自然灾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共同面对课题。
比如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波及十余个国家,造成20余万人死亡失踪。
由群岛和半岛组成的东南亚地区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决定其受到两大海洋区域的海啸侵袭威胁。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东南亚地区的海啸等自然灾害风险也同样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全球历史海啸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内容进行梳理,从多个指标参数开展了东南亚各国的海啸灾害比较分析讨论。
该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东南亚区域的海啸灾害情况,进而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开展灾害风险领域的共建合作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程度基础支撑的现实意义。
1;; 全球历史海啸数据库简介大型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塌陷会带动海水陷落或抬起,形成巨大的海啸波在海洋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快速传播,当到达海岸区域时,波速减小而波幅骤增,骤然形成数米乃至数十米的“水墙”猛烈冲击并淹没滨海地区,造成灾害。
通常用最大浪高来描述海啸的大小规模,历史上对海啸灾害的定量化观测多为目击者的目视观察水位或波浪的高度。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美国等部分地区开始仪器系统监测。
印尼海啸
![印尼海啸](https://img.taocdn.com/s3/m/e7c8fa40011ca300a7c39026.png)
印尼海啸作者:王静瑶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23期2018年12月22日21时27分,印度尼西亚巽(xùn)他海峡附近的万丹省遭海啸袭击。
截至2018年12月25日15时,印尼海啸死亡人数已升至429人,超过1400人受伤,海啸已造成600多栋房屋、数十家酒店和60间餐馆遭严重破坏,400多艘船只被损毁。
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称,该次灾难可能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初步怀疑海啸是由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6°6′27″S,105°25′3″E)喷发引发海底岩层滑坡和月圆引发涨潮共同所致。
虽然此次火山喷发前,科学家也观测到了明显的喷发征兆,如地震次数增多,火山口附近出现高温物质等,但由于此次喷发的规模并不算大,且火山的高度较小,山体坡度也并未达到易坍塌的角度,印尼有关部门并没有料到喷发会引发滑坡甚至引发海啸。
一般情况下,海啸登陆宏观前兆大致有:一是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二是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三是位于淺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四是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五是动物行为反常,如深海鱼浮到海滩,地面上的动物逃往高地、恐惧海岸等。
此次海啸发生突然,未出现明显征兆,加之当地海啸预警监测系统未能及时得到维护和更新,造成了当地民众未能及时作出应对。
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地震和海啸。
此次海啸发生前约三个月(2018年9月28日)印尼中苏拉威西省栋加拉县发生7.4级地震,地震和引发的海啸造成2000多人死亡。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8.7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波及东南亚及非洲东部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
这是目前有历史记录以来伤亡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海啸。
此外,有记录显示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曾引发大海啸,据称当时摧毁了数百个村庄和城市,造成3万多人遇难。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https://img.taocdn.com/s3/m/ddf2fbb8f524ccbff021840c.png)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 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 就吗?
(1)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 会关系中进行的; (2)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 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 各方面的联系; (3)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 条件的制约。
实 践 及 其 特 点
实践的含义、基本要素 第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三、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体力
实践的对象 是客观的 自然界 都是由客观 条件决定的
人类社会 实践的手段 生产工具、设备 是客观的
2、实践的基本特点
(1)、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 。
原因
实践的基本要素 主体 手段 人:智力和 体力的统一 运用 工具和其他设备 改造 自然界或 社会关系 科学实验 对象
由客观条件决定 体现
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论):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的特点
实践活动的类型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 性
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单项选择
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多利”问世。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有主观能动性。 最本质特征 (3)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
为什么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想一想
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
智力
实践的主体 是客观的
东南亚海啸分析
![东南亚海啸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db918e6529647d272852d1.png)
题目:东南亚海啸分析摘要:海啸是一种人力无法改变的大灾难,它带来的灾难和损失不计其数。
东南亚也是海啸的多发地带,研究东南亚海啸的目的就是认清东南亚海啸。
用全面分析的方法和个例分析法来分析海啸的产后,发展和带来的结果。
并分析和得出建立建全海啸防豫警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等。
除此之外,根据海啸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普及认知海啸的能力,和如何在海啸中自救和救他用的能力关键词:东南亚海啸应急措施损失印度洋引言:通过研究南海等区域,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方法来关注其它的地区,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现有的陆地地震监测站可用来为海啸提供预警。
现有的海啸预报系统,比如深海评估与海啸报告(DART)浮筒,在海啸监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它们代价昂贵,不易维护。
此次研究的发现可作为现有系统的有益补充,且成本较低。
研究海啸,就是要提高预测能力,减少损失。
正文: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这次惨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也让全世界的人民,关注起海啸来?何为海啸?海啸是如何产生的?海啸可以避免吗?海啸的危害有多大?海啸是否可以提前预知?……人们心中产生了一连串的问号。
身在岛屿海南,关注海啸,成了了一个精典话题。
那什么是海啸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以及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易引起注意,但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2004年印尼海啸伤亡巨大的原因及启示
![2004年印尼海啸伤亡巨大的原因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1ee2f0d16fc700abb68fce1.png)
2004年印尼海啸伤亡巨大的原因
地点: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印度洋海域当地时间17日下午3点20分左右发生九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
地震的震源位于印尼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
原因:
自然原因: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在近几十年来是较大的。
逆冲型地震的成因是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
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在26日集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
虽然此次地震震级很高,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撼,但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地震引起的海啸。
人为原因:1、沿海工业、旅游业、渔业的过度开发,占用了作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的湿地,这些湿地中的树林本来是可以有效地减缓风浪对陆地的破坏力。
2、依赖于石化燃料的现代工业不断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3、过度开发的海洋渔业及工业污染,也导致海洋水质变化,使得海洋中的珊瑚虫大量死亡,珊瑚礁的面积大量衰减,不能有效地减缓巨大海浪冲向海岸的速度和力量。
4、当地的环境保护策略不完善,环保意识缺失。
5、由于当地人过百年没遇过海啸,因此对海啸缺乏认识。
6、印度洋沿岸各国(地区)并不重视海啸的威胁,没有建立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
2004年印尼海啸给予我们的启示:
1·建立完善预警系统
2·保护沿海地区生态环境
3·重视海震,将之提升到与陆震同等地位上4·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警惕与重视
5·加强世界性救援工作的研究。
全球金融海啸与东南亚金融风暴
![全球金融海啸与东南亚金融风暴](https://img.taocdn.com/s3/m/b6ab284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1.png)
全球金融海啸与东南亚金融风暴全球金融海啸是指2007年爆发的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次贷危机、次贷市场崩塌以及投资银行的严重亏损,导致金融市场遭受重创,依附于金融市场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而东南亚金融风暴则是1997年亚洲区域性金融危机的代表事件,由泰国泡沫经济破裂引起,之后迅速蔓延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
全球金融海啸与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金融市场的危机,但其根源和表现略有不同。
全球金融海啸是一场跨越国界的金融危机,起初由美国次贷市场的崩塌引起,随后波及全球各地,影响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
而东南亚金融风暴则是一场地区性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泰国的泡沫经济破裂导致,并逐步波及到周边国家。
虽然两场危机的范围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显示出了金融市场的漏洞和国家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薄弱性。
全球金融海啸和东南亚金融风暴对经济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在全球金融海啸期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大量投资项目受到影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在东南亚金融风暴期间,由于千禧壹年的到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投机行为引发了资金的大量外流,结果是汇率崩溃和通胀上涨。
两次经济危机的最终结果是相似的,即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产业链、就业链、供应链等都受到了破坏,经济基本面失衡,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和企业倒闭。
为了使经济系统尽可能免受类似危机的牵连,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金融市场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以避免市场出现类似于次贷危机等问题。
其次,政府需要维持财政稳定,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和高价值产业的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适应性。
此外,在号召国际合作和加强跨国监管的同时,各国还需要管理好自己的金融系统,强化国内经济和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长期、持续的金融稳定不仅是个别国家,而且是所有经济体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关于海啸的问答
![关于海啸的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5d2c9e0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d.png)
关于海啸的问答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地震和印度洋海啸在东南亚及南亚国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震惊了全世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问1:海啸是怎样发生的海底下较浅的地方发生大地震时,海底突然隆起又下沉.海底巨大急剧的形变产生的波形成了海啸.大的海啸能造成沿海地区的巨大灾难.问2:海啸有什么特点海啸的特点—重复的袭击海啸的特点—惊人的破坏力海啸的特点—没有前兆的袭击海啸的特点—到海岸附近突然增高海啸形成后汹涌向四周传播,一浪接一浪,所以会接连重复袭击.一般第2,3浪破坏最大.因为浪特别高速度快,所以海啸的破坏力十分惊人.1960年智利大地震造成海啸.巨大的海啸横扫太平洋,扫过夏威夷后还直冲日本,造成日本太平洋沿岸139人死亡或下落下明.海啸往往突然袭来,不象海潮有个过程.千万不能走近海边去看海啸.海啸前进到海岸附近,受海底深度,海岸地形(如海湾,V型入海口等)的影响,幅度容易突然升高,有时达20-30米,必须注意.海啸速度和海深有关,水深处可达到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接近陆地时虽然因水浅而放慢,但仍然很快并且急剧升高.问3:海啸和普通海浪的什么不同和普通海浪相比,海啸宽度特别宽,有时往往达数公里数十公里,汹涌而来.问4:这次印尼苏门答腊地震震级究竟有多大媒体报道这次印尼答腊地震时,有时称震级是8.9级,有时称震级是9.0级.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震级体系的震级.8.9级里氏震级.采用里氏震级体系时,巨大地震震级会出现”饱和”现象.明明地震释放的能量特别大,可是计算出的震级到8.9级左右震级就上不去了.9.0级是彩另一种震级算度体系—矩震级.它是按地震时断层错动的长充和幅度计算出来的,比较符合巨大地震的能量释放的实际情况.按矩震级排列,10月26日的印尼地震在近100年来全世界发生的巨大地震中排在第四.这4个地震分别是:1,1960年智利地震.5级,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2级,1957年西北太平洋阿留申地震.1级,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0级问5:这次海啸有没有发出警报在太平洋发生大地震后,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会发出海啸警报.但是目前太平洋以外的地区,这样的警报系统还没有建立.--中&国文秘$资源网 - 您身边@免费贴心的文秘专家 - 欢迎访问 各类文书范文:关于海啸的问答安保队工作总结安保队工作总结安保队是物业公司的重要管理部门,肩负着小区的治安、消防、监控、车场管理等多项安防工作,在这一年中,我团队本着“业主至上,服务第一”的企业宗旨作好每一件事,站好每一班岗,确保了小区的安全并通过日常的服务与沟通赢得广大业主的一致好评,在这一年里保安队对工作有得有失、有好有坏,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做一下简单汇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安管理方针针对安保队的实际情况,引导队员与时俱进、提升素质、转变观念。
东南亚的岛屿地形演化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东南亚的岛屿地形演化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6ef1c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5.png)
东南亚的岛屿地形演化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东南亚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活跃的地质构造区域。
该地区的岛屿地形丰富多样,形成于长时间的地质过程中。
然而,正因为地球的动力活动导致的板块构造运动,东南亚的岛屿地形也使这个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岛屿地形的演化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首先,东南亚地区的岛屿地形起源于地壳的运动和火山活动。
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板块构造运动导致了大陆的分裂和隆升,形成了很多的岛屿。
例如,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了印尼诸岛,而菲律宾是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区域。
这些岛屿地形多样,有的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如爪哇岛,有的则是隆起的陆地,如苏门答腊岛。
然而,正因为地壳构造的不稳定性,东南亚地区常常发生地震,这是地球动力活动的直接表现。
地震是地壳断裂释放应力的结果,其强度和频率影响着岛屿地形的稳定性。
地震会导致地壳的破坏,引发山体滑坡、土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岛屿地形和居民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危险。
例如,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和无数的财产损失。
因此,对于东南亚岛屿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十分重要。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种对灾害发生的潜在性和威胁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的方法。
它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并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概率和影响进行预测。
在东南亚岛屿地区,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具有特殊的挑战和意义,因为该地区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例如,菲律宾是一个地震频繁且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到这两个关键因素。
为了有效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和进行充分的研究。
其中,地质和地形数据对于理解岛屿地形的演化和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数据收集和研究都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家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测量等方法获取了大量的地形数据。
30年内海啸强震可能再袭击东南亚
![30年内海啸强震可能再袭击东南亚](https://img.taocdn.com/s3/m/edd788dd5022aaea998f0f6d.png)
2.2、2015年8月8日4:5l“立秋”,乙未,六癸未,二十四丙辰,3:51 (4:51-1:00),庚寅时加“苏门答腊”(34)得:
地雷复
27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5年与2004年12月21日卦象卦数一致。8月13日或者12月11日,7: 00"--9:00,发生类似巨灾。 2033年8月7日午时“立秋"为癸丑,七庚申,十三庚寅,午时加“苏门 答腊”(34)得:
2007.5.21于十堰市
地雷复六神 子孙酉金、、 玄武 白虎 妻财亥水、、 兄弟亥水一 官鬼丑土、、世 兄弟丑土、、 塍蛇 兄弟亥水、o 兄弟辰土、、 勾陈 官鬼寅木、、 朱雀 官鬼丑土一 子孙卯木、应 妻财子水、世青龙 《地火明夷》为坎为水,为11,亥水旺动有3级海啸(海里水下发震),《地 雷复》上为坤为土,下为木,木旺克土,土必动,地震之象;《地雷复》为12, 加辰(5)除2,为8.5±0.5级;辰为5,21日加5为26日,辰为7~9:00。 2004年12月26日7--.-9:00苏门答腊海域Ms 8.5±0.5,3级海啸(遇天文大 潮)。二爻官鬼丑为房屋,五爻亥水(5)为人临白虎,房屋克人,死亡28(1 1+12+5) 万人,与实况吻合。 2、苏门答腊30年内可能再次发生类似巨灾 2.1、2004年12月26日7:59(北京时间8:59)为甲申年,十一丙子, 十五己卯,辰时作预测起始点:
30年内海啸强震可能再袭击东南亚
高毅刘梅群高发金 2005年4月在(2005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文集》第28页《印度洋强震海啸 有前兆》一文中对未来30年内有预测。 2004年12月26日7:59(北京时间8:59),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 海域发生了1883年以来罕见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Ms9.0级,海啸3级,波及 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死亡人数超过28万,“强震来袭时没有任何预兆"。这种史 无前例的巨灾,《时空数理信息法》早有预兆。 1、印度洋强震海啸有前兆 2004年12月21日20:33“冬至’’,农历为甲申年,十一丙子,十甲戌,19: 33(20:33一l:00)甲戌加“苏门答腊"(正楷字34划)计算为:
什么是海啸
![什么是海啸](https://img.taocdn.com/s3/m/af4bdf5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3.png)
什么是海啸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5(21)1
【摘要】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地区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巨大的海浪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袭击着岸边城市和村庄,瞬间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
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国家,在狂涛的洗劫下,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给人们带来十分巨大的灾难。
那么什么是海啸呢?又是怎么引起的?
【总页数】1页(P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马尼拉地震带海啸对广东沿海影响的数值研究——潮汐与海啸的非线性作用的影响 [J], 曹永港;刘长建;刘同木;冯砚青;刘愉强;廖世智
2.潮汐对海啸波影响的数值分析——以2004印尼大海啸为例 [J], 张鑫;褚芹芹;于华明;于宇君;张剑;刘洋;朱争光
3.中国的海啸灾害危险性及海啸预警系统——解读2011年太平洋海啸演习 [J], 王培涛;赵联大;侯京明;范婷婷;高义
4.我国新一代海啸预警业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海啸预警时效有望大幅提高 [J],
5.通过WCEE跟踪国际海啸研究动态及我国海啸防灾减灾工作的思考 [J], 任叶飞;张鹏;温瑞智;徐朝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东南亚海啸分析摘要:海啸是一种人力无法改变的大灾难,它带来的灾难和损失不计其数。
东南亚也是海啸的多发地带,研究东南亚海啸的目的就是认清东南亚海啸。
用全面分析的方法和个例分析法来分析海啸的产后,发展和带来的结果。
并分析和得出建立建全海啸防豫警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等。
除此之外,根据海啸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普及认知海啸的能力,和如何在海啸中自救和救他用的能力关键词:东南亚海啸应急措施损失印度洋引言:通过研究南海等区域,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方法来关注其它的地区,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现有的陆地地震监测站可用来为海啸提供预警。
现有的海啸预报系统,比如深海评估与海啸报告(DART)浮筒,在海啸监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它们代价昂贵,不易维护。
此次研究的发现可作为现有系统的有益补充,且成本较低。
研究海啸,就是要提高预测能力,减少损失。
正文: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这次惨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也让全世界的人民,关注起海啸来?何为海啸?海啸是如何产生的?海啸可以避免吗?海啸的危害有多大?海啸是否可以提前预知?……人们心中产生了一连串的问号。
身在岛屿海南,关注海啸,成了了一个精典话题。
那什么是海啸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以及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易引起注意,但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海啸发生有两种形式:一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而后海水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二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涌向滨海陆地,而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和周期的海浪。
这些海浪通过能量的释放而向外排水。
在能源附近,海啸的波浪可长于300英里并可持续一小时之久。
通常,波长和周期的增加与海水的深度成正比。
周期是两个海浪之间的时间。
由于海浪的长度很长,海啸形成海浪波浅,提示海水的深度与海浪长度之间的比率是很小的。
在深海里,海啸能高速行进。
海啸的加速是重力加速度乘以海水的深度。
海啸在太平洋能够快速推进达每小时450 英里,超过声速的一半。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
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
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当海浪靠近岸边时,深度逐渐地减少,海啸减速。
可是,由于能量的储存,海浪仍可高达30 ~100 英尺之间。
由于摩擦和湍流会损失一些能量,但是海浪还是具有极大的能量能够冲上岸边许多英尺。
那为什么会产生海啸呢?海啸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海啸发生在大量海水突然被置换或转移时。
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活动,海下的山崩,以及宇宙的影响。
1.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海啸最主要的原因。
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
在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
在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的旋流,而引发了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
2.海下的山崩:海底山崩也能导致海啸。
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
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淀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移动,引发海啸。
3.宇宙的影响:在海洋中,宇宙的影响是最不经常引起海啸的因素。
这就好象是向池塘里扔石头,除非扔进大量的石头,否则不会引起海啸。
当石块冲击水时,从落水点处向外会引起阵阵微波。
在宇宙的影响中,这些微波也会导致大规模的海啸,当海水接近岸边时海啸增强。
海啸产生是否有前兆?海啸的前兆又是什么?海啸的发生前,地面强烈震动,可能由海洋地震引起,不久可能发生海啸。
因为地震波先于海啸到达近海岸,人们有时间及时避险。
潮汐突然反常涨落也是一个前兆,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时,必须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那,当发生海啸时,人们应该怎么做呢?怎么做才能在这样的灾难中生还呢?人们应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呢?当海啸发生时,人们应该讯速离开海岸,向高处撤离。
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
此时千万不能去捡鱼或看热闹,必须迅速离开海岸,转移到内陆高处。
由于海啸不是一个海浪,而是一系列的海浪,所以,在最初的海浪过去之后,不能以为便这全了而回到海边。
除非整个海啸已过过去,否则不能反回海岸。
当一个灾难发生的同时,可能还会引发其它的灾难。
用中国的古语来说就是祸不单行。
海啸的袭来,可能会带来火灾,山崩,瘟疫等一系列的大灾难。
所以,我们要做好一些应急措施。
当海啸发生之时,我们在接到海啸警报之时,要立马切断电源,关闭燃气。
避免发生火灾和暴诈。
停在港湾的船舶和航行的海上船只立即驶向深海区,不要停留在港口、回港或靠岸。
时间紧迫,我们千万不能顾及财产而失掉了逃生的时间。
当我们不幸落水时,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避免与其他硬物的碰撞。
不要举手,不要乱挣扎,尽量不要游泳,能浮在水面就可以了。
当海水温度偏低时,不要脱衣服,不要喝水海水,尽可能的向其它落水者靠扰,积极互助,相互鼓励,尽力使息易于被救援者发现。
海啸过后,人们要积极的营救落水者,抢救落水者进温水里恢复体温,或披上被、毯、大衣等保温;不要局部加温或按摩,给落水者适当喝些糖水,但不要让落水者饮酒。
如果受伤,立即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要及时送往医院。
及时清除溺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将溺水者的肚子放在施救者的大腿上,从其后背按压,将海水等吸入物倒出。
如果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须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现在,我们聚焦到东南亚地区。
先以印度洋海啸来作个个案分析。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说:“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在近几十年来是较大的。
逆冲型地震的成因是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
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在26日集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
虽然此次地震震级很高,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感,但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
在这次地震中,斯里兰卡东部和南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南部地区等都受到海啸的侵袭。
地震中的绝大部分人员伤亡都与海啸有关。
今年全球大地震未见增加,但印度板块运动有增加迹象。
除了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强烈地震,24日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底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26日印度尼科巴群岛西南海域也发生了7.5级地震,这些地震的发生地点全部在印度板块的边界上。
另外,由于中国大陆以东有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天然地理屏障,可阻挡海啸,因此太平洋地区的海啸对中国大陆沿岸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这次的印度洋海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短短的几个小时内,20多万人遇难,数十万人受伤,上百万人无家可归,大海啸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大海啸所带来的疾病也纷至沓来……救援组织曾多次警告说,印尼在上星期天海啸袭击中的死亡人数将因为灾民得不到医疗救助而大幅增加。
印尼曾估计有十万人在海啸袭击中丧生。
这次海啸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惨重的。
印度内政部估计这次海啸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6亿美元。
印度尼西亚外长哈桑·维拉尤达表示,在印度洋地震和海啸中受灾严重的亚齐省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将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完成。
受灾地区重建工作的进度取决于印尼国内和国际社会所能提供的资源。
目前在泰国,很多酒店都在减价,房间价格大幅下调50%,力图吸引游客。
但由于海啸灾难,许多原本打算出游的人们都取消了去海滩度假的计划。
据泰国旅游局预计,在2005年,泰国旅游业将损失12亿美元。
这次巨大的灾难,让人们认识到了海啸的可怕。
各国开始纷纷建立海啸防预系统。
保加利亚将建立黑海海啸预警系统,马来西亚开始建设海啸预警系统二期工程。
德国提出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建设计划。
同时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在06年年中投入运行.06年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首次大规模演习……人们对海啸的重视越来越大,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
结论:写完了这篇论文,我们更加清楚了海啸的产生,引起,造成的危害……更加理解了海啸。
对海啸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但是这次论文没有提出更加可行的办法,只是对原有知识的一种相对的总结。
对于海啸的研究还应该继续。
现有的海啸预报系统,代价昂贵,不易维护。
美国宇航局海啸研究近期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海啸规模测量方法。
同时,发现珊瑚礁可使海啸威力削弱一半。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迈克尔·奥本海默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罗伯特·哈尔贝格等人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月刊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发现,大面积的浅海珊瑚礁在减弱海啸对火山岛的冲击方面尤其有效。
对海啸的研究还在继续,人们一定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减少此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致谢:在这里,我十分的感谢我们的毕华老师。
如果没有毕华老师在课堂上的生动的讲解,我也不可能对海啸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也不会知道关于海啸的诸多的知识。
我还要感谢谷歌和百度搜索引擎,没有它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如此快的获得我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science》《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新华社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