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doc

合集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重要时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给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网页”这一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网页制作的基本概念,然后以制作个人简历网页为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基本的HTML标签和CSS样式。

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网页制作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可以以“制作简单游戏”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然后以制作简单的小游戏为例,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学习基本的编程语言和算法。

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以“数字化处理图片”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字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以图片处理为例,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图片处理软件操作和技术原理。

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引导,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希望本文的案例能够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更好地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网页的基本结构和元素。

2. 学生能够使用HTML语言编写简单的网页。

3. 学生能够使用CSS样式美化网页。

二、教学内容:1. HTM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标签。

2. CSS样式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3. 网页的布局和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网页,引导学生思考网页是如何制作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HTML和CSS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的标签、属性和选择器等。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HTML和CSS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包括标题、段落、图片、链接等元素的添加和样式的设置。

4. 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

教师在旁边提供指导和帮助。

5. 展示:学生完成网页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HTML和CSS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实践。

四、教学资源:1.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教师的讲解和演示。

2. 网页编辑器:如Sublime Text、Dreamweaver等,供学生编写和修改代码。

3. 互联网:用于查找学习资料和参考示例。

五、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操作能力,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结果评价:查看学生制作的网页,评价其代码的正确性和设计的美观性。

六、教学反思:1.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HTML和CSS的基本知识?2. 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网页?3. 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等;2.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安全地上网、搜索信息,并能够判断信息的可靠性;3.掌握常见的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4.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使用Scratch等工具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计算机操作技能–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开机、关机、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等。

教师将采用示范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

2.互联网的使用–学生将学习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浏览器的使用、网页的搜索与浏览等。

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

3.办公软件的使用–学生将学习常见的办公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

教师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

4.程序设计基础–学生将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算法、逻辑结构和编程语言等。

教师将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和Scratch等工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5.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将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创新项目和比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将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活动,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反馈与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作业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docx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docx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每一个初一的新生,对各学科的第一堂课都是充满憧憬和激情的,然而,我觉得不是每一科的第一节课都能做到不让学生们失望的。

一旦从希望的高峰跌到失望的低谷,他们可能将永远无法再拾起对这一学科学习的欲望。

所以,我非常重视初一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他们初中生涯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上,被我征服,被信息技术征服!一、案例背景1.课程背景新课标中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

很多人都误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

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所以说“信息技术”从定义上范畴要广得多。

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就要想学生阐明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只有学生们理解了这两个概念,才能明白“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他们的信息素养就得到了第一步提高。

初识信息技术(主要有四个内容: 1. 信息与信息技术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 认识计算机硬件 4.计算机的特点与发展)。

从课时上看 1 节课上完太紧了,两节又太松了。

而且有的内容又过于专业和枯燥。

所以我决定第一堂课只安排这几个知识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信息的重要性(补充);计算机的特点与发展。

教材上计算机的硬件安排到第二堂课上用。

而且是开学的第一周,通常学生机房的系统没有安装调试好,按惯例每学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教室里上。

2.学生情况初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9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9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9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最中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

我说课的题目是:锦上添花——装饰网页。

【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章网页制作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制作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网页文字进行修饰,并配上漂亮的背景、动听的音乐,以及插入水平线分隔层次,从而完成对网页“我们一家人”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教学目标分析】学习本节课内容『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和插入水平线的方法.『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重难点分析】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和插入水平线,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教法分析】针对学生年龄特征,这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设定完成四个任务)、问题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

【学法分析】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因为教学内容抽象,再加上学生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预先做好以下教学准备:『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xx、PowerPoint20xx、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一、案例背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将真实且实用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带入课堂。

本文将分享一个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案例,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二、案例分享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案例,让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个案例分享的示例:案例名称:设计一个个人网站案例描述: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个个人网站,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成果等。

通过制作网站,学生们可以锻炼他们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并且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搜索及整理能力。

案例步骤:1. 指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确保每个小组内有不同的技能和兴趣。

2. 教师介绍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软件,如HTML、CSS 等。

3. 学生们开始进行个人网站的设计,并确定展示的内容,如个人资料、兴趣爱好、作品展示等。

4. 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网页设计知识和工具软件,制作个人网站的页面和布局,并进行美化设计。

5. 学生们利用搜索引擎等工具,获取相关素材和文档,丰富个人网站的内容。

6. 学生们自主进行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如定期更新个人资料和兴趣爱好等。

7.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个人网站,并相互评议和交流改进意见。

案例效果评估:通过此案例,学生们能够掌握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能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案例总结通过分享本案例,教师们能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入实用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案例分享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案例分享,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四、结语通过案例分享,可以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实用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信息技术课是培育同学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力量的重要课程之一。

下面给出一个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案例,该案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题,通过网络的原理、组成和应用等方面的学习,挂念同学了解和把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把握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和配置方法;3.能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沟通。

教学重难点:1.网络的原理和组成;2.网络的连接和配置方法。

教学预备:1.计算机及网络设备;2.相关的教学PPT;3.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呈现一张大图,向同学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作用;2.提出问题,激发同学的爱好:你知道计算机网络有哪些作用?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连接的?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学问讲解(20分钟)1.通过教学PPT,向同学具体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组成;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使用动画、图表等形式,挂念同学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4.讲解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和配置方法,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连接方法。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同学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中消灭的问题;2.案例包括网络连接和配置问题,同学需要借助老师的指导,分析问题的缘由并给出解决方案;3.鼓舞同学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争辩和沟通。

四、争辩总结(10分钟)1.同学就案例分析中消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争辩;2.总结每种连接和配置方法的优缺点;3.提示同学在实际操作中要留意的问题。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布置网络连接和配置的练习题;2.同学独立完成练习,并将答案提交给老师;3.老师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拓展延长(10分钟)1.通过呈现一些网络应用的实例,让同学了解网络的应用领域;2.引导同学思考将来计算机网络的进展趋势。

七、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同学完成一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作文;2.提示同学在作文中要包括网络的原理、组成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会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插入超级链接;学会对演示文稿进行打包和网上发布。

技能目标:能合理使用动画效果、切换方式、超级链接和动作设计,使幻灯片美观大方,结构清晰,链接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品制作与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在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及动画放映效果。

学习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超级链接。

学习过程: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在浏览电子杂志时,你一定会被它丰富的图文信息以及多变的呈现方式所吸引。

我们通过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以及添加超级链接,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制作完成后还可以将它打包或者从网上发布,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你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看谁做的最后!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87~90。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以便能及时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并相互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1、小组代表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先让其他小组同学给予解决,然后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2、教师指导:要注意调试播放、演示文稿的打包和网上发布中操作步骤。

四、实践创新,展示评价:1、选择比较优秀的作品通过广播教学让其他同学欣赏、点评,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2、让小组代表演示操作过程,以此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就感、鼓励他人共同进步。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知识结构归纳总结;六、巩固练习:大家做一下课本P90中实践与创新中大显身手!同学们比一比看谁做的最好!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一、课程设计:记忆是人将感官输入的信息加以保持,并在一定的时候将这种信息重新撮出来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重现三个阶段。

记忆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认知能力,通过后天的训练,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就能使记忆力有所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优秀8篇)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优秀8篇)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优秀8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的基本原理;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循环的方法设计程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循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机器人巡逻一周和不停巡逻的任务。

3、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循环。

课时安排:1-2课时。

课前准备: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巡逻场地。

大楼起点机器人巡逻场地教材分析:本课实际上是要求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教材设计有两个意图:首先,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学生可以实践“模块化”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解。

机器人沿大楼巡逻一周,实际上可以分解成8个动作:4个“前进”和4个“转弯90°”,如果把“前进和转弯90°”看成一个小任务,那么巡逻一周就是执行4次小任务。

这样分析以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了。

第二,教材对机器人卫士的要求是“不停地巡逻”,如果学生运用原有的方法和经验,也就是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这样的程序势必会很长很长,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顺序结构程序的局限性,从机器人周而复始走正方形的具体事件来引出循环,方便学生理解循环并从这个具体案例中体会和学习运用循环编写程序的方法。

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可以展示机器人活动范围,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不停地沿着大楼巡逻。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尝试,初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

3、让学生思考完成巡逻2周、10周、100周的程序,让学生体会到程序的“太长太繁”。

4、引出循环的概念:解释循环,并以巡逻一周为例,示范用循环的方法编写程序。

5、尝试运用循环的方法编写巡逻指定周数的程序,完成巡逻任务。

6、小结。

练习建议:本课练习1是对控制转弯方向技能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对“循环体”做小的改动,程序的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循环的特点。

练习2有一定的难度,这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循环体”的抽象能力,找出这个任务中哪些动作是“重复执行”的,在这里,机器人走长方形路线的循环体应该是“前进一段(长)——转弯90°——前进一段(短)——转弯90°”,循环2次走完一周,走N周循环的次数就是2*N。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背景介绍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一:电子表格应用目标通过本案例,学生能够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案例描述学生们被要求设计一张家庭财务管理表格,包括家庭收入、支出和储蓄等内容。

他们需要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来创建表格、输入数据,并计算家庭的月度收支情况。

研究任务1. 学生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学生设计家庭财务管理表格的布局和格式。

3. 学生输入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数据,并使用公式计算月度收支情况。

4. 学生分析家庭的储蓄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表格设计、数据输入和公式计算的准确性,以及他们对家庭财务管理的分析和建议是否合理。

案例二:多媒体制作目标通过本案例,学生能够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能,如图片处理、音频编辑和视频剪辑等。

案例描述学生们被要求制作一段介绍自己家乡的多媒体展示。

他们可以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素材,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这些素材组合起来,制作一段生动有趣的展示。

研究任务1. 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2. 学生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导入素材,并进行编辑和处理。

3. 学生将素材组合起来,设计展示的布局和动画效果。

4. 学生添加适当的配乐和解说词,提升展示的质量。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素材收集和处理的质量,以及他们对展示布局和动画效果的设计是否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

结论通过设计和实施这些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这些案例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和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电子报制作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在任务的推动下,逐步掌握电子报的设计和制作技能。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研究的能力。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探究、实践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电子报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报的基本要素和制作流程。

2、任务明确环节:明确电子报制作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在任务的推动下逐步掌握电子报的设计和制作技能。

3、知识讲解环节:讲解电子报的设计原则和技巧,让学生理解电子报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4、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子报的制作技能,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评价交流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提高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子报的制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学生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学生不仅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也提高了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教师将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研究。

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同时也达到了需要研究的目标。

在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中,目标是完成电脑报的设计和制作。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上的困难。

教师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指导,介绍电脑报的基本构成要素、素材的获取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有关“电子报”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使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下面是一个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制作电子贺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电子贺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制作电子贺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有创意、有个性的电子贺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贺卡制作软件、素材库。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准备好自己的照片和祝福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电子贺卡,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介绍电子贺卡的优点和制作电子贺卡的基本步骤。

2. 讲解示范教师演示制作电子贺卡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模板、添加照片、编辑文字、添加背景音乐等。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制作电子贺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和素材,添加自己的照片和祝福语。

4. 作品展示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制作电子贺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教学案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制作电子贺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点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个性,让学生制作出更加精美的电子贺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初中息技术教学案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青少年必须适应息化社会的要求,我们的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研究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到教学中来,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主题,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为此我确立了"渐进性""灵活性"原则,确立了"协作研究与个性化研究相结合。

现在我说的这个案例是:息技术初中版第一册第三章中的《查找和替换》。

这堂课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组内互相找不足并讨论研究10分钟1、将学生分组,将不同研究层次的学生搭配分在一组。

2、将要研究的内容用导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

案例实施过程:将教学任务和任务要求以电子稿的方式发给学生。

教师讲解:有时我们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查找一个字或一个词,或者把文章中多次出现得一个词或者一段话,,换成另一个词或另一段更贴切的文字,当文章较长时,这是很麻烦的,可能找了半天也没完全找出来,word提供了查找和替换功能,有了它,就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这类任务。

打开上一节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查找“喝酒”两个字。

第一步:将光标移到文章的开头。

第二步:单击菜单栏上的“编辑”,打开“编辑”菜单,再单击“查找”第三步:在查找内容后面的文字框输入“喝酒”第四步:单击查找下一处。

在查找与替换这堂课中,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自己输入的文章“送小龟回家”中跟随教师的讲解来一步一步的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和疑难问题,首先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询问老师。

我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快,心里非常的高兴。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我能不能在查找与替换中只用替换而不用查找呢?”我觉得这个同学在研究的过程中动了脑筋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就鼓励他试一试,他很高兴的自己做了一遍,然后告诉我说可以,我表扬了他,让所有的同学都用一下他的做法,同学们都肯定了他。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插入剪贴画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掌握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处理图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编辑文档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插入剪贴画。

2.插入图片文件。

3.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方法】自学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图片素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一些图文混排的样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1.插入剪贴画(1)插入剪贴画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插入图片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病毒”文件中插入名为“计算机”的剪贴画。

针对将插入的剪贴画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教师提出设置图片格式问题。

(2)设置图片格式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设置图片格式(图片与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①按照所示的样式设置“计算机”图片的格式;②试一试,选择其他格式会产生什么效果。

2.插入图片文件(1)插入图片文件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文件,插入到“病毒”文档中。

教师要求学生小结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2)设置图片格式教师提问:利用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插入图片后,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与设置剪贴画格式的方法是否相同?三、课棠练习1.完成书第119页练习1.2.在“奥运——20xx”板报中插入剪贴画和自己绘制的图片。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小结,强调: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方法基本相同,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也相同。

五、布置作业输入一篇文章,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修饰并插入图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优秀8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优秀8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优秀8篇)2、新课教学(一)教师讲解大家来看,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左键;那么右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的右键。

能记住吗?1、握的基本姿势手握,不要太紧,就像把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样,使的后半部分恰好在掌下,食指和中指分别轻放在左右按键上,拇指和无名指轻夹两侧。

(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

再请另外一个同学也试一下)。

2、用移动光标在桌面上移动,您会看到,显示屏上有个箭头也在移动,你把往左移动,箭头就往左移动;你把往右移动,箭头就会往右移动;你把箭头往前移动,箭头就会往上移动;你把箭头往后移动,箭头就会往下移动,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来控制显示屏上箭头的位置。

3、单击动作用食指快速地按一下左键,马上松开,请注意观察,你会不会?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

单击左键4、双击动作不要移动,用食指快速地按两下左键,马上松开。

双击左键5、拖动动作先移动光标到对准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将对象移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这样您可以将一个对象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二)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信息技术课教案初中篇七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酒精灯、不同材料的细金属棒、凡士林、火柴、木夹、热水、烧杯、玻璃棒、(一)导入新课1演示:同学们,你们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好,老师为了表扬你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带把的不锈钢杯(或铝杯)中,现在我在里面装一点热水,请同学摸一摸杯壁、杯把。

有什么感觉?回答精彩的同学将会受到老师为他准备的一份小礼物。

2引入课题。

(1)提问:为什么盛有热水的不锈钢杯的杯壁、杯把也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杯把上的?(引导学生作出假想)学生回答:是热水传到杯子上的。

初中教案信息技术

初中教案信息技术

初中教案信息技术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

2. 信息技术的分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

3. 信息技术的特点:高速度、大容量、智能化、多媒体化等。

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手机、电脑、网络等,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信息技术有什么了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如网络购物、在线学习、智能家居等。

3. 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2. 学生谈收获,提出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课堂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操作熟练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共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共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共5篇)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美化文档”的第一小节。

“美化文档”这节课的内容处于文章的修改与打印之间,是经过努力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篇精美文档的关键,是对文本录入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节是这一内容的开篇,它一方面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美化文档的着手点及基本思路,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以及掌握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方法;认识文字的特殊修饰效果,掌握其设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字色和特殊效果以及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地对文档的文字格式进行修饰,使之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四、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以操作为手段,以发现为宗旨,以感悟为目的。

五、教学方法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和指导,控制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上机练习,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资源1、自制PowerPoint演示课件。

2、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一、引言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针对初三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种教学案例,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案例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查询和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学生电脑或移动设备,并具备上网功能;3. 预先准备好的教学课题和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介绍教学课题这节课的教学课题是“如何设计一个个性化的旅游行程”。

学生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并处理相关旅游信息,最终设计出能够满足自己兴趣和需求的旅游行程。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包括3-4名学生。

教师提供一些常用的旅游网站和工具,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信息搜索和收集。

3. 信息收集与处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旅游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可以包括目的地的景点介绍、交通方式、住宿和饮食选择等。

同时,学生还需考虑自己的预算和时间限制等因素进行信息筛选和处理。

4. 制定旅游行程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结合所收集的信息,设计出一个个性化的旅游行程。

行程应包括起止时间、目的地、交通方式、景点安排、住宿和饮食等内容,并且要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预算。

5. 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设计的旅游行程。

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六、思考与总结1. 学生可以对自己在本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目标和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七、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更多的真实场景模拟,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 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数学建模等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制作电脑小报
-
一、背景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

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所掌握的关于Word 操作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操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学习;同时,能够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与表达,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涉及的是集成办公软件Word操作的内容。

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制作Word文档,还要学会制作电脑报,通过制作电子报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档的制作,并能利用电子报形式来表达思想或信息。

本节课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Word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电子报。

(2)学会设计电子报。

(3)学会评价电子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报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
难点:对电子报的评价
四、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电子报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

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
等。

(2)网络与我
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

(3)我的多媒体作品
可介绍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骤、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赏析多媒体作品等。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展示优秀电子报及说明电子报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

3、学生制作电子报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电子报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时,三个主题的确定又是基于教材内容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依据教材内容来组织表达。

4、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在本次活动中是必要的,我们所告诉学生的只是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由学生完成。

5、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多问题。

故强
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意义。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本次教学的流程可归纳为6个步骤:资源整合(课前)—任务导引—小组学习—成果交流—教师、学生评价、自我评价——总结推广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要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

其次在每步教学子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