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各中央企业:近年来,中央企业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普遍建立了预算管理工作体系,预算在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加强风险管控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为中央企业实现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步伐加快,以及中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部分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推动中央企业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加快实施全面预算,有效应对复杂形势,实现做强做优,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现就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大企业围绕发展战略,运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融经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薪酬预算、财务预算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改善经营效益、加强风险管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大型企业战略和决策的执行力、集团管控力、内部各单元的协同力和各要素的集成力,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做强做优、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梳理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内容,明确质量标准,不断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并组织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氛围。
各中央企业预算管理决策机构不仅要负责审议全面预算目标的合理性,还要高度关注预算组织机制、编制方法、编制基础、执行、监督与考核等预算管理关键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各中央企业应当建立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责任分工为基础、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管理层级密切联动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相互协同、高效配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坚持战略引领与价值导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财管[2017]8号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正文:----------------------------------------------------------------------------------------------------------------------------------------------------关于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财管[2017]8号各中央企业:近年来,各中央企业高度重视财务快报管理工作,在推动改革发展、促进提质增效、管控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财务快报工作,我们对企业财务快报进行了修订与整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企业财务快报修订情况根据财政部《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国资委对企业财务快报的相关指标和填报口径进行了修订;并结合国企国资改革工作需要,对石油石化、电网、发电、通信、建筑等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进行了完善。
将“两金”占用清理工作情况统计快报、对外捐赠支出季报表、债务风险监测补充指标季报表、债券发行情况统计季报表、金融衍生业务季报表等一并整合纳入企业财务快报体系。
二、关于企业财务快报工作要求(一)各中央企业应当将本集团所属各级子企业纳入财务快报编制范围,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本企业财务动态监测工作体系,实现财务快报全级次报送。
(二)各中央企业应于每月5日前预报快报效益完成情况,每月9日前将上月企业财务快报、分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快报、“两金”占用清理工作情况统计快报等月度报表报送国资委财务监管局。
有关中央企业应于每季度终了次月15日前将纯境外子企业财务季报、对外捐赠支出季报表、债务风险监测补充指标季报表、债券发行情况统计季报表、金融衍生业务季报表报送国资委财务监管局。
(三)各中央企业要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运行质量、经营风险、预算执行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效益、成本费用、负债、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异常波动,预算执行差异过大,合并范围重大变化,政策重大调整形成的影响等情况要予以重点说明。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10.07•【文号】国资厅发评价[2005]43号•【施行日期】2005.10.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计,财务制度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5]43号)各中央企业:为加强中央企业财务监督,规范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根据《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5号)和《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4]173号)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强财务决算审计管理工作财务决算审计是对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实性、合法性的综合检验,也是出资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的重要依据。
认真做好企业财务决算审计管理工作,有助于检验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营决策与管理水平。
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决算审计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严格财务决算审计范围与内容各中央企业要严格遵循有关财务决算审计范围与内容的规定:一是除涉及国家安全或难以实施外部审计的特殊子企业,经国资委核准可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外,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必须由符合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二是承担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按规定对企业财务决算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及资产损失情况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重要报表数据和报表附注进行审计,恰当发表审计意见;对财务决算报告中其他报表及指标数据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复核并作专项说明,其中对财务决算报告信息质量有重大影响的财务会计事项可发表审计意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3.02•【文号】国资发监督〔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03.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监督〔2021〕19号各中央企业: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决策部署,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加强中央企业资金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管理,进一步提升防范重大资金损失风险能力,根据《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等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立健全资金内控管理体制机制近年来,一些中央企业集中出现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支付管理不规范、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个别基层单位甚至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资金内控管理严重缺失。
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资金内控管理工作,以提升资金内控有效性为目标,以强化资金内控监督为抓手,以健全资金内控制度体系为保障,落实内控部门的资金内控监管责任、工作职责与权限,明确监管工作程序、标准和方式方法,构建事前有规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评价的工作机制,形成内控部门与业务、财务(资金)、审计等部门运转顺畅、有效监督、相互制衡的工作体系。
二、切实加强资金内控制度建设各中央企业内控部门要在推动完善财务资金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行业特点、业务模式和经营规模,抓紧建立资金内控监管制度,明确资金内控监管工作原则和任务、职责权限和控制程序,细化资金内控在资金支出、审批联签、收支结算、银行账户、网银支付、票据管理、不相容岗位设置、上岗资质、定期轮岗、后续教育等关键环节的控制触发条件和控制标准、缺陷认定标准,确保内控要求嵌入到资金活动全流程。
关于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研究
关于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研究作者:周淑娟来源:《南北桥》2024年第09期[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08[摘要]当今经济一体化与科技创新步伐持续加快,中央企业正迎来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的考验与机遇。
面临此种态势,对于中央企业来说,着手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革新已成刻不容缓之举。
文章深入分析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转型的实际情况,讨论改革的目标与原则,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工作提供参考,共同推进中央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财务管理作为中央企业治理的核心,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中央企業战略决策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前一些中央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存在信息系统陈旧、自动化水平不足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的探讨,促进中央企业的发展。
1 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概述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更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综合利用,以确保信息流通无阻、数据加工高效而精准。
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至关重要,它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对风险预警、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引入与优化,以及区块链技术在记录真实性与可追溯性方面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中央企业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与效率。
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则要求中央企业能够构建一套全面、动态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1]。
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市场动态、中央企业内部运营等方面进行持续监控,以早发现、早处理风险。
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着眼于培养财务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同时激发其对信息化改革的认同感与主动性。
在这方面,开展定制化、多层次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24.07.26•【文号】财会〔2024〕11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关于印发《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财会〔2024〕11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财政部各地监管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要求,规范数字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推动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我们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进行修订,形成了《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政部2024年7月26日附件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数字经济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推动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数据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化,是指单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基础设施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基础设施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本规范所称会计软件,是指单位使用的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应用软件或者其功能模块。
会计软件具有以下基本功能:(一)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采集数据;(二)生成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三)对会计资料进行存储、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本规范所称会计软件服务,是指会计软件服务商提供的通用会计软件开发、个性化需求开发、软件系统部署与维护、云服务功能使用订阅、用户使用培训及相关的数据分析等服务。
国资委发布《央企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企业信息化_82
国资委发布《央企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企业信息化关于印发《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2008113号各中央企业: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国资发〔2007〕8号),特制定《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00八年七月四日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07〕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通过开展中央企业信息化评价,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核心竞争力,结合中央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以《指导意见》提出的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为依据,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中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效果作出评价。
第四条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企业信息化现状,数据采集要真实准确,做到评价办法公开,评价过程透明,评价结果公正。
第五条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中央企业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实行初评和复评相结合。
评价结果共分五个级别。
第六条国资委根据年度评价结果编制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报告。
第二章初评第七条初评是通过指标数据采集计算各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确定初评结果。
第八条初评指标体系由指标和指标权重两部分构成。
指标包括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指标权重是指按照德尔菲法确定的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的权重。
第九条指标数据采集与指数计算方法。
(一)按照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国资委编制《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数据采集表》(以下简称《数据采集表》),并由中央企业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情况,真实、准确地填报数据。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10.19•【文号】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施行日期】2019.10.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各中央企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国资委第14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资委2019年10月19日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体系对中央企业强基固本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央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立健全内控体系,进一步提升管控效能(一)优化内控体系。
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
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内控理念,通过“强监管、严问责”和加强信息化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嵌入业务流程,促使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实现“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的管控目标,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全面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集团管控。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控体制机制,中央企业主要领导人员是内控体系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业务领域、部门、岗位,涵盖各级子企业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国资委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国资委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07.11•【文号】国资厅办函[2003]81号•【施行日期】2003.07.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国资委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厅办函[2003]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各中央企业,委内各厅局、直属单位:国资委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精神,现就做好国资委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信息化工作的方针、目标和原则(一)工作方针。
加强网络建设、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积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强化服务宗旨,确立为政府和企业的服务方向;突出网络建设、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工作主线,履行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管理通道、技术基地、决策依托和信息枢纽的职能,建立由委内各厅局、中央企业、国家重点企业、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联系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信息网络体系。
(三)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工作步骤,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应用需求,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2.统一标准,加强管理。
执行统一的技术与管理标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等资源,实施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开发、维护。
3.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将可公开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授权访问、资源共享。
根据不同的对象,通过专网在国资委内部及国资委系统实现共享,或通过国资委互联网站向社会公开。
4.合同管理,专款专用。
委内各单位的共用与专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站建设、计算机及辅助设备购置等,由国资委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化办公室)按年度提出预算报国资委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审定,项目实行合同管理,经费专款专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11.08•【文号】国资发评价[2011]167号•【施行日期】2011.1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167号)各中央企业:近年来,中央企业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普遍建立了预算管理工作体系,预算在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加强风险管控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为中央企业实现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步伐加快,以及中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部分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推动中央企业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加快实施全面预算,有效应对复杂形势,实现做强做优,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现就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大企业围绕发展战略,运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融经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薪酬预算、财务预算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改善经营效益、加强风险管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大型企业战略和决策的执行力、集团管控力、内部各单元的协同力和各要素的集成力,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做强做优、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梳理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内容,明确质量标准,不断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并组织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氛围。
各中央企业预算管理决策机构不仅要负责审议全面预算目标的合理性,还要高度关注预算组织机制、编制方法、编制基础、执行、监督与考核等预算管理关键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10.26•【文号】国资发[2007]182号•【施行日期】2007.10.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07]1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化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工程之一。
大力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既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
各级国资委成立以来,都相继开发建设了信息网络、信息网站、网上办公和业务管理系统,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从总体上看,全国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础网络不健全,互联互通不畅;业务系统水平较低,应用和服务范围较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共享和对外公开程度不高;标准不统一,制度建设薄弱,存在安全隐患;缺少统筹规划,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国资监管信息化水平与加强国资监管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为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国资监管工作的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创新国资监管方式,强化综合监管,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基本原则。
1. 统筹规划,分级负责。
统筹规划国资监管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和核心业务应用,统一建立标准规范。
按照分别负担、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国资委分别落实建设任务和资金,分级负责做好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委)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167号各中央企业:近年来,中央企业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普遍建立了预算管理工作体系,预算在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加强风险管控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为中央企业实现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步伐加快,以及中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部分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推动中央企业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加快实施全面预算,有效应对复杂形势,实现做强做优,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现就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大企业围绕发展战略,运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融经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薪酬预算、财务预算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改善经营效益、加强风险管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大型企业战略和决策的执行力、集团管控力、内部各单元的协同力和各要素的集成力,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企业做强做优、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梳理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内容,明确质量标准,不断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并组织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氛围。
各中央企业预算管理决策机构不仅要负责审议全面预算目标的合理性,还要高度关注预算组织机制、编制方法、编制基础、执行、监督与考核等预算管理关键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各中央企业应当建立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责任分工为基础、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管理层级密切联动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相互协同、高效配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国有企业的应用
企业战略MODERN ENTERPRISECULTURE432022.7(中)第20期 总第599期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国有企业的应用林婷 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摘 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求的数据产物,随着我国“大智移云物”等新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应用,它不仅能够为国有企业业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提供时间意义上的降本增效,而且能够为组织庞大、跨区域、多元化战略模式下的国有企业提供空间意义上的决策支持。
构建深度融合业财一体化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是财务管理转型升级阶段重要的信息载体,将在创新驱动、价值创造的国有企业改革各个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 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管理改革 国有企业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2)20-043-0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历史宏愿进程中务必承载新的担当与使命。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3年)的目标提到,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
这些目标无一不指向国有企业的改革仍应走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序列,而财务管理的改革又是国有企业创新管理全流程中至关重要的战略基础。
相较传统企业管理中的财务与业务相对独立运行而言,现如今的国有企业不仅已经意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数大型的国有企业已经借助了不同智能级别的信息技术工具,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文章通过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国有企业实践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实践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推进国有企业应用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策略建议,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改革更好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帮助。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6.30•【文号】国资厅评价[2011]444号•【施行日期】2011.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评价[2011]444号)各中央企业:近年来,各中央企业高度重视财务快报工作,通过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强化财务快报分析应用,不断完善财务快报工作体系,为企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增强财务快报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经济运行质量动态监测,提高日常财务监管效率,满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现就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财务快报工作。
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动态监测工作,切实加强财务快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严格工作规范,严把数据质量关,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利用基于视频专网的“中央企业财务快报网络报送系统”,确保财务快报及时报送、数据准确完整、分析全面深入,不断完善本企业财务动态监测工作体系。
二、积极探索全级次报送。
各中央企业自2011年7月开始,要在现有财务快报工作基础上将本集团所属各级子企业全部纳入财务快报监测范围。
财务信息化水平较高、财务决算已经实施全级次报送的企业,财务快报要积极探索实施全级次报送;对于财务快报实施全级次报送确实存在困难的企业,给予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应当将所属各级重要子企业纳入财务快报范围报送。
各中央企业要结合本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优化财务快报收集系统,完善财务快报合并方法,力争在2012年底所有中央企业实现财务快报全级次报送。
三、增强财务快报时效性。
各中央企业要认真做好本企业财务快报数据的收集、审核、合并、分析等工作,并于每月9日前将集团上月合并数据和分户数据及相应文字说明、分析材料报送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对于未能实现财务快报全级次报送的企业,逢6月、12月的财务快报,应当分别在7月和次年1月的20日前补充报送全级次财务快报。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
精心整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国资发评价〔2011〕99号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各中央企业:照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和集团化管控需求,坚持整体规划、科学适用、成本效益、财务业务一体化等原则,统一制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财务信息化总体目标和分阶段任务,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做到与集团整体信息化规划同步、系统集成、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对于财务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应当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结合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持续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推进全球业务信息化、财务服务集中化;对于财务信息化水平一般、尚处于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企业,应当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不同信息系统的集成,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功能完善、财务与业务相统一、运行高效安全、覆盖集团全部子企业和所有业务领域的财务信息系统;对于财务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企业,应当制定适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系统框架、软件平台和实施方案,兼顾技术先进性和操作实用性,考虑未来扩展性和系统兼容性,做好软件系统选型和网络布局,力争在“十二五”末建立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功能较为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
三、夯实财务信息化基础工作。
财务信息化基础工作是关系财务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中央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制度统一、流程梳理和分类编码等标准化建设基础工作。
一是应当建立健全集团统一、完善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等各项资产管理制度;二是应当根据国家发布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统一集团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内部交易、财务报告等各项财务会计制度;三是应当对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进行业务流程梳理与再造,加快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优化和完善资金、投融资、预算、成本控制、风险预警、考核评价等管理程序;四是应当对会计科目、物资、产品、码,现和分析报告。
风险管控系统主要指根据职责分离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实现在线审计、内部控制与评价、风险防范与评估等功能。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云计算应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云计算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各中央企业: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不仅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发挥率先垂范的带动作用,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许多中央企业处于全国企业信息化的前列,基本具备了大力全面推进信息化的基础。
但从总体上来看,中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企业做强做大、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整个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信息化高水平人才缺乏,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改善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
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结合中央企业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强做大主业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加强领导。
站在战略高度,正确处理信息化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以需求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
真正把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组织协调与落实。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需求,编制统一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坚持按照项目间的逻辑关系和优先级次序,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并统一组织实施。
对于支撑企业主营业务的重大信息化项目,要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确保建成并推广应用整个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财政部关于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财办[2009]39号
财政部关于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财办[2009]39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了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有关要求,根据“金财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财政部决定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完成了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衔接。
该系统的正式实施,是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年度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对进一步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手段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央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设计的,遵循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框架。
中央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分工,切实抓好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直接对财政部负责,并报告工作情况。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统一组织本地区系统的实施工作,除负责本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外,还要做好指导下级财政部门实施工作。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涉及部门、单位多,工作难度大。
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要加强领导,统一组织,认真做好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培训和指导,为系统有效应用提供保障。
各部门、各单位业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系统的实施工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1.14•【文号】国资发评价[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1.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财务快报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8]4号)各中央企业:从2008年开始,中央企业将全部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月度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做好财务动态监测工作,我们在认真总结以前年度企业财务快报编报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新准则以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需要,修订了企业财务快报,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企业财务快报为企业向国资委报送月度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统一报告格式,由主要指标表、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表和月度财务分析报告组成。
报送级次为集团总部及所属二级子企业,二级以下子企业并入二级企业编报;重要子企业不分级次报送分户数据。
二、企业财务快报是国资委了解掌握企业运营情况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切实加强对财务快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指定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要求,严格工作规范,完善财务快报工作体系,并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采集、汇总和传输效率,确保财务快报按时保质上报。
三、各中央企业应按照企业财务快报编制说明规定的口径填报财务快报,并做到账表相符,账实相符;规范集团合并范围,原则上与年度财务决算合并范围衔接一致,将所属境内外子企业、非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及尚未并账基建项目全部纳入合并范围,并在认真做好企业内部交易与往来事项抵销工作的基础上,规范编制集团财务快报合并报表。
四、在编制财务快报过程中,企业应当加强分工协作,保证各项指标口径相互衔接,对于涉及的职工及薪酬、固定资产投资、产值产量等指标,财务部门与有关业务部门应当相互沟通、协调一致,避免因管理口径差异影响财务快报质量。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探讨摘要:资金如同一个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现代集团性企业管理的核心,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研究资金的集中管理,金融危机以后,企业的投、融资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集团性企业,为了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解决存贷双高等现象,防范资金链风险,增强融资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目标;模式;实施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1-00-01为了解决集团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资金规模与效益的问题,资金集中管理应运而生。
在《企业财务通则》、《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规中,相关部门均要求加强财务集中管理,探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强集团公司资源配置和财务监控能力。
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如何组织一个集团的资金管理,使其在配合企业战略,完善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集团性企业实现资金集中管理,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实时撑握资金动向,控制资金风险集团制订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借贷进行管理;参与子公司的资金收支计划,通过资金管理平台及时调控各子账户现金流量的情况,配合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职能,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二)外部存贷双降,降低资金成本通过资金管理平台的运作,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调剂,资金账户上有盈余的子账户资金可以转移到资金不足的别的子账户,将各公司的外部筹资改成集团内部筹资,由于借贷利率系由借贷双方协商制订,一般都要优于银行同期的借贷款利率;同时,由于减少了外部投融资,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了借贷操作效率,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
(三)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了银企合作的多赢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了集团公司的融资谈判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合作银行的业务发展,可以实现银企双赢。
财务共享国家鼓励政策
财务共享国家鼓励政策
国资委早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
财政部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提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财政部要求企业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这是我国企业集团建立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政策性依据。
XX年是“营改增”的关键年,总体来说所有企业均已实现转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这对于即将实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已经开始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来说,都是巨大挑战,涉及到业务流程的再造,以及与上下游关系的协调,纳税风险的梳理,以及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国资发评价〔2011〕99号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财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但随着中央企业经营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营业态逐步多元化,多数企业目前的财务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和集团管理要求,成为制约企业做强做优的重要因素。
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规范、高效、稳健的财务管理体系,现就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财务信息化工作组织领导。
企业财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需要对企业的制度体系、管理框架、业务流程等进行梳理与优化,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重。
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财务信息化对变革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财务信息化作为集团信息化的先导和突破口,由集团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落实机构人员和资金,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
企业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工作负责人是财务信息化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在企业信息化总体框架下,与集团首席信息官或分管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共同推动财务信息化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企业财务部门应当与信息化职能部门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组织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实施、运行维护和应用培训等工作,有效发挥财务信息化对规范企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科学制定财务信息化整体规划。
中央企业应根据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集团信息化纲要,按照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和集团化管控需求,坚持整体规划、科学适用、成本效益、财务业务一体化等原则,统一制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财务信息化总体目标和分阶段任务,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做到与集团整体信息化规划同步、系统集成、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对于财务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应当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结合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持续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推进全球业务信息化、财务服务集中化;对于财务信息化水平一般、尚处于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企业,应当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不同信息系统的集成,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功能完善、财务与业务相统一、运行高效安全、覆盖集团全部子企业和所有业务领域的财务信息系统;对于财务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企业,应当制定适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系统框架、软件平台和实施方案,兼顾技术先进性和操作实用性,考虑未来扩展性和系统兼容性,做好软件系统选型和网络布局,力争在“十二五”末建立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功能较为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
三、夯实财务信息化基础工作。
财务信息化基础工作是关系财务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中央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制度统一、流程梳理和分类编码等标准化建设基础工作。
一是应当建立健全集团统一、完善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等各项资产管理制度;二是应当根据国家发布的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统一集团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内部交易、财务报告等各项财务会计制度;三是应当对
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进行业务流程梳理与再造,加快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优化和完善资金、投融资、预算、成本控制、风险预警、考核评价等管理程序;四是应当对会计科目、物资、产品、职工、客户、供应商、合同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明确编码规则,实现统一规范编码,并形成编码手册,实施动态维护与管理。
同时应当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存储、系统集成等标准体系,为软件集成、信息共享等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四、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
功能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至少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会计集中核算、财务合并报告、资金集中管理、资产动态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风险管控等功能模块和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应当实现无缝对接和信息集成,并将关键控制环节和控制要求固化于系统中,实现财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主要指根据集团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编码,由业务驱动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并能灵活适应国家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政策变更,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
财务合并报告系统主要指根据内部交易抵销、投资股权折算等合并规则,提取核算系统中的会计信息,自动编制合并报告,生成各类分析统计报表,满足各部门工作报表需要,并能根据国家发布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生成报告。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主要指通过与预算、核算等业务系统的有效集成,对企业现金、票据、存贷款、外汇等实施统一管控和调配,控制预算外资金支付,促进企业加快内部资金融通,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资金风险。
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主要指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股权投资、应收款项、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进行全流程管控,实现资产购建、财务入账、流转运行、价值变化、产权变动、报废回收、损益核算等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主要指对经营预算、投融资预算、资金预算、薪酬预算、财务预算等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监控以及预算考核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系统主要指以产品、服务、项目等管理及生产运营流程为中心,通过成本费用的归集、分摊、结转、核算等过程监控,实现成本费用的计划、分析、预测、考核等控制管理。
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指通过对业务部门和各级子企业财务信息的跨账簿、跨区域、跨年度等多维度的穿透查询和数据钻取,实现财务分析、行业对标、风险预警、趋势预测、绩效评价等决策支持功能,并以“仪表盘”、“驾驶舱”等图文并茂方式进行数据展现和分析报告。
风险管控系统主要指根据职责分离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实现在线审计、内部控制与评价、风险防范与评估等功能。
五、深化财务信息系统应用管理。
财务信息系统只有投入使用才能有效发挥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各中央企业应当克服“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切实抓好系统的应用管理。
对已经具备上线运行条件的系统或模块,应当组织力量及时投入使用,做好数据迁移和系统初始化工作,确保数据资料连续完整和系统正常运行,并加强系统的应用培训和运行维护,定期对系统的软硬件及网络环境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同城和异地灾备,并根据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需求,持续改进与优化,增强系统的适应性、扩展性和安全性。
系统应用过程中,应当做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防止信息孤岛和业务系统外循环。
六、强化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
有机结合,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是做好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稳定运行与深化应用的重要保障。
中央企业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立相应机构和专门岗位,配备既懂财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力量,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创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人才队伍稳定。
七、认真做好财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
财务信息系统存储了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大量财务与业务数据,安全保密至关重要。
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委有关信息安全保密规定及技术规范,要从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安全技术等方面,在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实施与运行维护全过程中,贯彻安全保密要求,加强安全保密管理,做到保密工作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企业应当选择具有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相关安全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系统开发、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并签订保密协议,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当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安全保密测评。
国资委将开展对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分类指导,加强交流与培训,建立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逐步开展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评价工作,评价结果通报中央企业,并纳入国资委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
各中央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报送评价总结报告,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