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心电图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心梗心电图演示课件

急性心梗心电图演示课件

2
梗,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心电图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肌
梗塞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
监测治疗效果
心电图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效果,指 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急性心梗心电图诊断的挑战和局限性
症状不典型
急性心梗的症状可能不典型, 使得心电图诊断变得更具挑战 性。
心电图变异
心电图的变异性可能导致诊断 上的困难,需要结合临床表现 进行判断。
医生经验差异
不同医生对心电图的解读可能 存在差异,需要专业经验的支 持。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和T波组成,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节律。
3
正常心电图
正常的心电图显示规律的心脏电活动,无异常波形和节律问题。
急性心梗心电图特征
ST段抬高
急性心梗心电图常表现为 ST段抬高,表明心肌缺血。
T波倒置
T波倒置是急性心梗的常见 特征之一,说明心肌受损。
Q波增深
急性心梗心电图上出现的Q 波增深提示心肌梗塞的存 在。
急性心梗心电图演示课件
急性心梗是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梗塞的一种急性心脏疾患。本课件将详细 介绍急性心梗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心电图在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心梗的定义
急性心梗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心肌细胞缺血坏 死的结果,它通常由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
急性心梗的发病机制
1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的狭窄限制了 血流通过,导致心肌供 血不足。
2 斑块破裂
3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引发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进一步阻塞了血流。
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细胞 缺血,如果不及时处理, 心肌细胞将会坏死。
心电图基础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小Q波
当梗死面积小时.虽位于左室去极化起始 40ms处。但不能形成典型的病理Q波,仅引 起小Q波。
Takaten等对小Q波的定义是:胸前导联q波 不够病理性Q波标准,但宽于和深于下一个 胸前导联Q波: 即QV3>QV4,QV4>QV5,QV5>QV6 或V1~V3均出现q波。
进展性Q波
是指同一病人在相同体位下动态观察,原 有Q波导联上Q波进行性增宽和加深,或无Q 波导联出现新的小q波,并能除外间歇性束 支阻滞或预激。
3型心电图:非特异性异常心电图。可具有下列一 个以上特征: 1.Q,LVH,不能提示缺血或梗死的小的、非动态 变比的ST段或T波异常,如ST段压低<1mm、T波低 平或<1mm的倒置,且较以往心电图无变比,除极 异常(如异常的QRS)。 2.某些病例此种sT段冶高可为k型心电图初发,防 非能够排除力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ST段改变。
ACS的心电图类型:3型
ACS的心电图类型:4型
正常心电图。
二、心电图判定AMI的IRA
心脏的血管
判定IRA闭塞部位
下壁心肌梗死:
RCA(右冠状动脉) 1.ⅢST↑>ⅡST↑ 2.ⅠST↓
近端RCA V4RST↑+T波直立
LCX(左旋支) 1.ⅡST↑>ⅢST↑ 2.ⅠST↑或等电位线 3. V4RST↓或等电位线伴T波倒置
T波改变
Q波
R波
四、AMI的心电图预测因子
QRS波终末变形
ST 段变化导致QRS终末形态改变,正常状 态罕见或无ST段抬高的导联,见到等于R波 振幅50%或更高的J点;
在RS为主的导联S波消失。
QRS
波 终 末 变 形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课件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课件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特殊类型的心梗
如下壁外膜下心肌发生缺血时,在II、III、 aVF导联可出现深倒置的T波。 透壁心肌缺血:T波倒置进一步加深 伴Q-T间 期延长
• 缺血型T波有三个特点:
• (一)升肢与降肢对称 底部变窄 • (二)顶端变为尖耸的箭头状; • (上述又称之为:【冠状T波】) • (三)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
心肌缺血ST-T改变机理
心脏的血液供应
• 心脏: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 • 心脏的血液:冠状动脉 • 心肌的血液供应:
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部分人还 有对角支
心脏的血液供应
• 前降支:(左心室50%由其供应)1、左心室前支 供应左心室前壁、前乳头肌2、右心室前支供应右 心室前壁3、前室间支供应室间隔上2/3部分 希氏 束 左右束支 左前分支 左中隔支
心外膜下心肌细胞:膜外先恢复(+)电荷,缺血
心内膜下仍为(-) 电荷。复极时间延长→T向量幅度
增大(T波高大)而方向不变。
蓝箭头:复极方向顺序
红箭头:T向量方向
心内膜面缺血T波对称性高大直立
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T波倒置
(包括透壁心肌缺血)
• 心肌复极方向相反: 心内膜→心外膜
因为缺血心外膜动作电位时程比正常明显延 长、使心内膜下心肌先复极(心内膜下心肌 细胞膜外先恢复(+)电荷, → 缺血的心外膜下 心肌仍为(-)电荷 • ECG表现:(与正常相反的T向量)T波倒置
• ST段抬高型心梗:相关导联先表现为T波高耸呈 帐蓬状,继而出现ST段呈斜直型、弓背向上型、 单相曲线型、墓碑型抬高。
• 非ST段抬高型心梗:大多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 相关导联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压低>=0.2mv 持续 时间>24小时,和(或)伴有T波对称型倒置及其动态 演变,诊断须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演示ppt(ppt)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演示ppt(ppt)

AMI下壁、后壁、右室
AMI广泛前壁
右冠近段闭塞(下壁)
左主干次全闭塞STaVR>STV1(6+2现象)
因此,心电图仍然是诊断AMI必不可少的而且极其有用 的检查手段。
三型基本改变
1、缺血型改变
➢ T 波改变:出现于急性心肌缺血的同时或其后数分钟到数小 时,典型者表现为 T 波增高、变尖、呈帐顶状或尖峰状, 电压可高达 2mV。随后T 波倒置,倒置 T 波常双肢对称,顶 角尖锐呈“箭头状”,称为“冠状 T 波”。
➢ 4、陈旧期:梗死后数月到数年,倒置的T波已恢复正常或 长期无变化,多残留异常Q波。
➢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临床对心电图尽早对急性心 肌梗死作出判断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异常Q波多需在发病 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出现,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目前 将急性心肌梗死按有无ST段的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和 “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以ST段改变代替传统 的Q波分类突出了对早期干预性治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 电图诊断演示 ppt(ppt)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
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指心肌 缺血引起的任何体积大小的心肌细胞的 坏死。
心肌坏死标记物(cTn )↑+一项缺血证据: ➢ ①症状; ➢ ②新出现明显的心电图缺血改变(ST-T改变或LBBB); ➢ ③新出现Q波; ➢ ④影像学示新的活力心肌丧失/新的区域室壁运动异常; ➢ 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
② 正常q波: 正常人V1、 aVR偶见QS波,V1-V3不能有q 波。其他导联均可见q ( Q)波。但除aVR外,q波宽 度应< 30ms,深度<同导联R波的1/4。
③ 异常Q波(病理性Q波):除aVR 导联外,其余导联出现 宽度≥ 30ms,深度≥同导联R波的1/4的Q波,均称为 异常Q波。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共23张PPT)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共23张PPT)
表现为 段抬高,其 形态多样化,常见的有弓背向上 ST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常呈“不完全性闭塞”,多为白血栓(以血小板为主),溶栓治疗无益。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型、斜升型、墓碑型、“巨 ST抬高。 R型”及凹面向上型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
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
心电图诊断AMI的优点
① 对超急期、急性期的诊断较心肌坏死标记物敏感(心肌坏死标记物
异常升高有时间窗,在心肌坏死2-3小时出现,7-14日消失)。
② 心电图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 ③ 是评价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 ④ 可大致判断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
⑤ 可诊断同时存在的心律失常。 ⑥ 检查无创、方便、普及、费用低、可多次重复。
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7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部位
心电图受累导联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V2 V3 、 V4 V4~V6、Ⅰ、avL V1~V6 Ⅰ、avL
下壁
Ⅱ、Ⅲ、avF
后壁
V7~V9
右室
V1、V3R~V5R
•18
冠状动脉分布图
冠状动脉分布图
1.左冠状动脉(LCA)左主干(LM)
•9
正常q波 异常Q波
•10
急性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 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混合图形
•11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规律性 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 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急性心肌 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典型的演变过 程。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PPT课件
塞的恢复过程。
动态监测意义
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医生及 时了解心肌梗塞的发展和恢复情
况,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坏死型Q波或QS波
坏死型Q波或QS波的形成
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由于心肌坏死,心电图上 可能会出现坏死型Q波或QS波。这些波形的出现提 示心肌坏死和心肌功能受损。
鉴别诊断
坏死型Q波或QS波需与正常Q波或QS波进行鉴别。 正常Q波或QS波通常在V1至V3导联出现,而坏死型 Q波或QS波在Ⅱ、Ⅲ、AVF导联出现。
心电图正常值与异常表现
心电图正常值包括心率、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等各个波形
的正常范围。
心电图异常表现包括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这些异 常表现可以提示心脏疾病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包括 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等 ,这些表现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
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3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特征
特征性改变:ST段弓背向上抬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心电 图的ST段会呈现明显的弓背向 上抬高现象。这是由于心肌缺 血导致的心肌电生理变化,是 心肌梗塞的重要标志之一。
出现时间
ST段弓背向上抬高通常在胸痛 发作后数小时内出现,并持续 数日。随着病情好转,ST段会 逐渐回落。
指导治疗与预后评估
治疗方案选择
心电图的表现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例如,对于ST段抬 高型心肌梗塞,应该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PCI。
预后评估
心电图的改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持续性ST段抬高 或Q波形成的患者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和死亡率。
预防与康复指导
预防措施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可以提醒患者和医生采取预防措施,例如,控制危险因素、调 整生活方式等,以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风险。

心肌梗死心电图PPT课件

心肌梗死心电图PPT课件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部位 前壁 前间壁 前侧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后侧壁 心尖 右室
导联
V3~6 V1~3 V4~6 Ⅰ、aVL、 V6 Ⅱ、Ⅲ、aVF
V7~9 (Rv1,2增高) V5~6、Ⅱ、Ⅲ、aVF、I 、aVL
V4~6 、 Ⅱ、Ⅲ、aVF V3R~6R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肌 梗 死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前 降 支 闭 塞 致 急 性 下 壁 和 前 壁 心 梗
急 性 正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急 性 正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V1、V2 R波升高, V7-V9为QS波,ST 段升高
(四)鉴别诊断
1.病理异常Q波:急性心肌炎、心肌病、预 激综合症、左束支阻滞、慢性肺心病。
心肌梗死的定义:
冠状动脉由于斑块破裂、出血、血栓 形成或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导 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相应的 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 肌缺血性坏死。
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 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 的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演变。
诊断依靠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 图及血清酶学的动态变化确诊。
损只影响了复极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供血恢复后,可以变 为正常。
2. 损伤型:表现ST段上升为单向曲张,系 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了“舒张期损伤 电流”、“收缩期损伤电流”或“除极 波受阻”。但仍可恢复。
3. 坏死型:心电图为异常Q波及QS波,是 由于心肌因最严重的缺血而产生了坏死 ,不能除极,而心电图只反映了对侧正 常心肌除极的向量。坏死型的心电图改 变,一般不再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PPT课件
14
I 、AVL导联ST段抬高,胸前导联ST段抬高,II III AVF导联ST 段严重压低。若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 左主干闭塞的可能性更高。右束支、左前分支由前降支的 第一间隔支供血,所以当左主干闭塞时会出现左前分支阻 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15
急性左主干闭塞的患者,入院时血压低,皮肤湿冷,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提 示进入心源性休克。有报道指出急性左主干闭塞后,平均约1.7小时出现心 源性休克。 急性左主干闭塞患者,冠脉造影右冠大都无严重病变,且冠脉为右优势型。 正因为这样才给患者有来到医院就诊的机会,否则可能已在院前猝死。
7
心肌梗死新定义
2
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期
3
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
4
ST段抬高形态与识别
8
9
心肌梗死新定义
2
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期
3
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
4
ST段抬高形态与识别
10
前间壁 前壁
高侧壁 广泛前壁 下壁 后壁 右室
V1---V3 V3---V5
I 、avL V1---V5、I、avL II、III、avF V7---V9 V3r---V5r
Wellens综合征
34
定义:
冠状动脉因阻塞性病变或功能性痉挛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肌 缺血事件发生时,心电图可以新出现J波或原来存在的J波 振幅增高或时限延长时,称为缺血性J波,缺血性J波是心 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期的心电图改变
35
36
37
是指同一病人在相同体位下动态观察.原有 Q波导联上Q波进行性增宽和加深.或无Q波 导联出现新的小q波,并能除外间歇性束支 阻滞或预激
STV4R抬高为RCA梗死;STV7~9抬高,RV1异常增 高则为LCX梗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急性期:心梗后数小时或数日,持续到 数周,是心肌梗死充分发展阶段。是急 性心肌梗死最易发生意外的时期。
出现异常Q波(包括QS波);ST段呈 弓背向上抬高或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 线;T波呈对称倒置。
21
编辑ppt
22
编辑ppt
23
编辑ppt
24
编辑ppt
25
编辑ppt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4.面向梗死区域的 导联抬高的ST段 回落到电位线,T 波仍倒置。
17
编辑ppt
全过程
1.
2.
3.
4.
18
编辑ppt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1.超急性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发 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 ST段急性损伤性抬高;T波高尖。
19
编辑ppt
20
编辑ppt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7
20编11辑-2-p1p9t
传统观点
缺 血性胸痛的病史
Text in here
心电图ST-T的动态演变 心肌酶学的升高
8
20编11辑-2-p1p9t
最新观点
心肌生化标记物增高(超过参考
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 1
+1项心肌缺血证据:
•心肌缺血的症状 •新的ST段改变或LBBB •出现病理性Q波 •影像学证实新的活力心肌丧失或新
5型: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3
20编11辑-2-p1p9t
1型和2型心肌梗死的区别在 于:1型心梗患者的冠脉内膜 是不稳定的,血栓形成是心梗 发生的主要原因,需要进行溶 栓、抗栓和抗血小板等积极治 疗;2型心梗则没有血栓形成, 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肌供氧 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4
编辑ppt
4型心肌梗死与PCI相关,现在将4型心 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4a型心梗定 义为PCI过程所致的心肌梗死,包括球 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过程,标准是:术后 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超过99% 参考值上限的5倍,并且有其中之一: 心肌缺血症状、新的ECG缺血变化、造 影所见血管缺失、有新的心肌活力丧失 或新的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4b 型心梗定义为支架血栓形成的心肌梗死 ,标准是:冠脉造影或尸检所见有缺血 相关血管有血栓形成,血清心肌标志物 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
28
编辑ppt
29
编辑ppt
注意
ST偏移和T波形态可以用来判断心梗何 时发生;
ST段抬高则心梗可能处于急性期;
ST段处于等电位线而T波倒置,发生时 间难以确定;
ST段处于基线水平,而T波直立,为陈 旧心梗。
单纯以心电图不能准确判断心梗的发生 时间。
30
编辑ppt
31
编辑ppt
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
35
编辑ppt
冠状动脉供血
左室:
前间壁、前壁:LAD 前侧壁:LAD(对角支)和LCX(钝缘支) 下壁:RCA或LCX 后壁:RCA或LCX
室间隔:前上2\3,LAD;后下1\3,RCA或LCX
右室:
主要来自RCA
36
20编11辑-2-p1p9t
左主干病变
STV1~4抬高伴STaVR抬高,且STaVR抬高大 于STV1抬高(STaVR-STV1≥0)则为左主 干(常伴Ⅰ、Ⅱ、V5~6导联ST压低)
1、缺血型:表现T波倒置,系由于心肌 轻微受损只影响了复极过程,供血恢复 后,可以变为正常。
12
编辑ppt
2、损伤性:表现为ST段上升为单向曲线 ,系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了“舒张期 损伤电流”、“收缩期损伤电流”或“ 除极波受阻”。但仍可恢复。
3、坏死型:心电图为异常Q波及QS波, 是由于心肌因最严重的缺血而产生了坏 死,不能除极,而心电图只反映了对侧 正常心肌除极的向量。坏死型的心电图 改变,一般不再恢复。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如冠脉痉挛、 心律失常、贫血、呼衰、高血压或低血压)导 致缺血的心肌梗死;
3型:疑似为心肌缺血的突发心源性死亡,或 怀疑为新发生的ECG缺血变化或新的LBBB的 心源性死亡。由于死亡已经发生,患者来不及 采集血样进行心肌标志测定。
4型:(4a和4b):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其 中将4型心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
32
编辑ppt
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 前壁
高侧壁 广泛前壁 下壁 后壁 右室
V1---V3 V3---V5
I 、avL V1---V5、I、avL II、III、avF V7---V9 V3r---V5r
33
20编11辑-2-p1p9t
冠状动脉解剖
34
20编11辑-2-p1p9t
心脏内部解剖结构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进展
1
编辑ppt
主要内容
心肌梗死新定义
2
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期
3
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
4
ST段抬高形态与识别
54
几个特殊问题
2
20编11辑-2-p1p9t
心肌梗死新定义
定义:由于 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分五型:
1型: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 冠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自发性心肌梗死;
Text
的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9
20编11辑-2-p1p9t
心梗急性期心电图再分期
超急 性期
超极期T波改变
进展期
ST段动态改变
10
确定确期定 期
Q波稳定
20编11辑-2-p1p9t
11
编辑ppt
一、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基本图形及机 理
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受其供血的心肌 缺血程度的轻重,可发生三种心电图改 变。
13
编辑ppt
二、典型心肌梗死发生和衍化顺序
1.心室某个区域 损伤,面向该 区域的导联上 ST段抬高;
14
编辑ppt
二、典型心肌梗死发生和衍化顺序
2.面向梗死区 域的导联上 出现Q波;
15
编辑ppt
二、典型心肌梗死发生和衍化顺序
3.面向梗死区 域死发生和衍化顺序
5
编辑ppt
5型心肌梗死定义为:心肌梗死与 CABG有关,患者的肌钙蛋白要超 过99%参考值上限10倍,并伴有 以下之一:ECG新出现的病理性Q 波或LBBB、造影证实新的桥(静 脉桥或动脉桥)内堵塞、新的心肌 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 常。
6
编辑ppt
诊断模式的转变
3:2模式
1+1模式
3.近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 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R波振幅 下降;病理性Q波存在; 缺血性T波逐渐恢复正常或趋于恒定不 变或倒置成冠状,即表现为慢性冠状动 脉供血不足。
26
编辑ppt
27
编辑ppt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4.陈旧期(慢性期):常在急性心肌梗死 后3~6个月或更久。 ST段基本正常或正常; T波可以恢复正常或倒置变浅; Q波仍存在或消失、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