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
急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读:急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方法中,以药物治疗最常见,但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方面的治疗方法,比如,手术治疗就是其中之一。
……
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应该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决定治疗方案,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治疗方法,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科学的进行自我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要注意保证休息,避免熬夜,劳累等行为的出现。
*急性肌张力障碍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最常见方法,比如,抗胆碱能药就是其中之一,一般用药原则是给予可耐受的最大剂量苯海索口服,这种治疗药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可以控制症状;除此之外,地西泮、硝西泮或氯硝西泮对一些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来说,会有相对理想的治疗作用。
*2、注射A型肉毒素
局部注射注射A型肉毒素也是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疾病的
常见方法之一,一般来说,治疗效果都是相对比较理想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治疗方法应该注意做到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决定剂量应个体化,疗效可维持3-6个月,除此之外,这些药物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重复注射也会有效。
*3、手术治疗
若是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比如,外周手术就是其中之一,主要就是针对对严重痉挛性斜颈患者可行副神经和上颈段神经根切断术,但这种手术治疗也并非一定适合所有的人群,但要注意警惕急性肌张力障碍复发的可能;。
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肌张力障碍危象的识别和处理
• 识别:肌张力障碍危象,又称肌张力障碍风暴或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是一种严 重而罕见的运动障碍急症。临床特征包括快速恶化的全身型肌张力障碍,严重的 躯干扭曲或姿势异常,伴发热、大汗、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横纹肌溶解等,可 进展为延髓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
• 治疗方法:①寻找诱因并给予相应处理:如治疗感染、恢复以往用药、排除设备 故障或更换脉冲发生器等。②支持性治疗:包括气道保护、镇静和疼痛控制等。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是首选药物,其他常用的药物还包括丙泊酚、巴比妥类药物和 非去极化肌松药如泮库溴铵等。③控制肌张力障碍症状:单独或联合应用口服抗 胆碱能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巴氯芬等,也可以采用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④ 手术治疗:若患者对上述治疗效果欠佳,应及时进行DBS的手术评估。
唑吡坦等。
药物治疗
• 推荐意见: • (1)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可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特别是对于全身型和节段型
患者,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更为适合。 • (2)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甲氧氯普胺
等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可以应用抗胆碱能药物。 • (3)儿童起病的全身型和节段型肌张力障碍患者治疗应首选多巴胺能药物进行诊
断性治疗。 • (4)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主要用于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 (5)苯二氮䓬类药物、巴氯芬、抗多巴胺能药物有一定临床用药经验,尚缺乏大
规模对照研究证据。
药物治疗
• (二)肉毒毒素治疗,推荐意见: • (1)肉毒毒素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疗效肯定(A级推荐),是颈部肌张力障碍治疗的一
• 采用制动治疗、感觉训练等治疗方法,对手部肌张力障碍有一定疗效。 • 多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研究发现低频、针对特定皮质如运动前区的多次治
肌张力障碍怎样治疗?
肌张力障碍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治疗肌张力障碍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肌张力障碍应该吃什么药。
*肌张力障碍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病因治疗如Wilson病驱铜治疗及调整饮食可控制症状,药物诱导肌张力障碍可停药或换药治疗。
2.对症治疗药物诱导急性肌张力障碍用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50mg或地西泮(安定)5~10mg缓慢静脉注射,可快速缓解症状;也可口服地西泮(安定)10~20mg/d,苯海索(三己芬迪)6~30mg/d,L-dopa 1~3g/d,氟哌啶醇(holoperidol)1.5~4.5mg/d,可使约50%的病例症状缓解。
生活指导及生物反馈疗法也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改善症状药物种类虽较多,如地西泮(安定)、劳拉西泮(罗拉)、苯海索(安坦)、扑米酮(扑痫酮)、丙戊酸钠(丙戊酸)、卡马西平、巴氯芬(脊舒)、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左旋多巴和锂剂等,但无任何一种药物对所有慢性肌张力障碍都有效,临床应对不同患者通过反复疗效观察,寻找有效药物和最佳治疗剂量。
3.肉毒毒素A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受累肌肉在肌电图引导下注射肉毒毒素A有效率达95%,手部及颈部有效率85%,可维持3~4个月,反复注射疗效维持时间缩短。
4.外科治疗药物及肉毒毒素A注射无效时可选择手术,神经切断术可解除血管对神经压迫,广泛性及偏侧性肌张力障碍可选用丘脑损毁术。
*2、预后不同类型预后不尽相同,一般为良性过程,如原发性书写痉挛症状相当稳定,很少有扩散加重倾向。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肌张力障碍怎么治疗,肌张力障碍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肌张力障碍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肌张力障碍”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锁定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王玉平(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卫华(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与遗传有关。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包括一大组疾病,有的是遗传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舞蹈病,神经节苷脂病等),有的是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如围生期损伤、感染、神经安定药物)。
西医学名肌张力障碍英文名称dystonia 所属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主要病因遗传因素目录1 疾病分类2 病因及发病机制3 临床表现▪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Meige综合征▪手足徐动症▪书写痉挛4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鉴别诊断5 疾病治疗▪药物治疗▪注射A型肉毒毒素▪手术6 疾病预后7 疾病预防疾病分类依据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局限性、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
一般而言,发病年龄越早,症状可能越严重,波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可能性也越大。
发病年龄越大,肌张力障碍越可能保持其局灶性。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指肌张力障碍只影响到躯体的一部分,如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
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一个以上相邻部位,如Meige综合征(眼、口和下颌),一侧上肢加颈部,双侧下肢等。
累及一侧身体时称偏侧肌张力障碍,一般由对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累及至少一个节段,加上一个以上其他部位。
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连锁遗传,最多见于7~15岁儿童或少年。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扭转痉挛绝大部分是由定位在9q32-34的DYTl基因突变所致,外显率为30%~5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也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基因突变所致。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肌张力障碍(TBD)是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肌肉过度紧张、抽搐和不协调运动。
肌张力障碍包括多种类型,如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样综合症、震颤麻痹综合症等。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液检测结果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介绍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指南:1.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肌肉僵硬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肌肉和运动功能,观察是否存在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不协调等症状。
3.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以帮助鉴别肌张力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4. 血液检测:可以测定血清中特定标志物的水平,如帕金森病的标志物为α-synuclein。
还可以检测其他相关指标,如血清铜蓝蛋白等。
5.脑电图(EEG):可以观察脑电波的异常变化,帮助判断肌张力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6.遗传学检测:对于早发性肌张力障碍,一些家族性和遗传性因素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遗传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二、治疗指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肌张力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肌张力障碍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帕金森病药物、抗震颤药物、抗抽搐药物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肌肉放松、增强肌力、改善运动协调性等方式来缓解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理疗、康复训练等。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肌张力障碍患者,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和肌肉松弛剂注射,手术治疗需要慎重选择,风险与利益需要充分评估。
总结: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液检测结果。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作为辅助。
肌张力障碍的药物治疗策略
肌张力障碍的药物治疗策略肌张力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肌肉紧张及运动障碍。
常见的疾病有帕金森病、脑卒中、脑炎等。
肌张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目前,药物治疗是肌张力障碍治疗的主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张力障碍的药物治疗策略。
一、抗痉挛药物抗痉挛药物是肌张力障碍的常规治疗方法。
最常用的抗痉药是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可以减轻肌紧张,放松肌肉,减少肌张力。
苯巴比妥在治疗轻至中度的痉挛和肌张力障碍方面有良好疗效,但在长期应用过程中,由于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如嗜睡、便秘等,应注意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二、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抗胆碱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止乙酰胆碱的作用,使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肌肉或肌肉不能对神经冲动作出相应的收缩反应,从而减轻肌肉的紧张和僵硬程度。
目前,常用的抗胆碱药物有氯丙嗪(Chlorpromazine)、溴隐亭(Bromocriptine mesylate)等。
三、阵挛药物阵挛药物是一种脑部神经元兴奋抑制剂,可减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放松肌肉(主要是对运动控制中枢的兴奋进行抑制)。
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等。
常见的阵挛药物有托烷司琼(Tolcapone)、丙戊酸(Benztropine mesylate)等。
四、其他药物除了上述药物,还有一些其他药物也常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
其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一种常用药物,它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的进入,减少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少肌张力。
常用的药物有硫唑嗪(Diazepam)、氯硝西泮(Clonazepam)等。
总之,药物治疗是肌张力障碍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因选用不同的药物。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逐渐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药物治疗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相结合,使患者获得全面的康复。
罗道病的治疗方案
罗道病的治疗方案罗道病,又称肌张力障碍或动作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身体肌肉不自主地收缩或抽搐,导致患者面部扭曲、不协调的动作以及言语障碍。
罗道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治疗罗道病的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罗道病的基础,主要通过控制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减轻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利培酮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活动,从而减轻肌肉收缩。
(2)镇静药物:如安定、氯硝西泮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来减轻症状。
(3)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在治疗罗道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改善肌肉张力和恢复肌肉协调性来减轻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物理疗法:(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肌肉温度和刺激神经系统来减轻肌肉紧张。
(2)运动疗法:通过进行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放松训练,可以改善肌肉协调性和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3. 心理支持罗道病的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提供心理支持也是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常用的心理支持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2)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和理解患者的困扰和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总结起来,治疗罗道病的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活动来减轻症状,物理疗法可以改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应对困难。
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罗道病的挑战。
肌张力障碍早期药物效果
肌张力障碍早期药物效果
一、概述
在肌张力障碍出现之后,大家主要是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那么药物的使用,包括着多种的药物,大家千万不要乱用一些药物,否则将会造成病情的严重。
肌张力,它主要是维持大家人体各种的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他也会表现出多种的形式,肌张力高,造成患者的下肢伸直和内收的交叉,都会出现剪刀状表现,而在儿童时期,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二、步骤/方法:
1、在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时候,早期大家主要是通过药物去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全身性的肌张力障碍,大家最常用的药物就是使用抗胆碱能药,一定要大剂量的去使用,而药物只有对极少数的病例是有着明显的效果。
2、早期也可以选择注射肉毒素a,或者是使用肌肉离断术,这种手术会存在着不可逆性主要是适合肌张力,极度会升高,严重的影响着自己的正常的生命活动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还包括神经离断术。
3、早期出现了肌张力障碍,大家要尽快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耽误,虽然在治疗的时候难度也是比较大,但是大家也是需要去患者调理好自己的身心健康,能够充满自信的去面对疾病,不要产生过于消极的态度。
三、注意事项:
治疗肌张力障碍首先大家就应该注意自己的心理方面的调节,能够勇敢的去面对这种疾病的发生,配合医生去进行治疗,在家庭当中也要注意家人的关爱。
运动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运动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运动障碍是指一类影响运动执行和协调的神经系统障碍,包括肌张力异常、动作失调和运动能力受限。
这种疾病根据症状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运动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肌张力异常和动作失调。
其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
而在行走时,患者可能出现小步快走、前倾姿势和行走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促动力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等,以提高多巴胺水平,减轻运动症状。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并维持肌张力的平衡。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和运动疗法,如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和坐姿体位调整等。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帕金森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脑起搏器植入和脑深部刺激术等。
二、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是指肌肉张力异常和运动协调障碍的一类疾病。
最常见的肌张力障碍是肌张力过高,表现为肌肉紧张和运动困难,如强直性痉挛症和扭转痉挛等。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药物包括抗痉挛药物和镇静药物等,可以减轻肌张力过高和改善运动功能。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于肌张力障碍患者非常重要。
物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正常的肌肉张力和改善运动协调。
包括按摩、热敷、拉伸等治疗方法。
3.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肌张力障碍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
手术治疗包括神经阻断术和深部脑刺激术等。
三、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指一类影响运动协调的疾病,患者的运动非常困难并容易失去平衡。
主要症状包括动作不协调、行走摇摆和手脚不稳等。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共济失调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运动功能和协调性。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震颤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二)根据症状分布分型 1.局灶型:
单一部位肌群受累, 如眼睑痉挛、书写痉挛、痉挛性构音障碍、
痉挛性斜颈等。 2.节段型:
2个或2个以上相邻部位肌群受累, 如颅颈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轴性
肌张力障碍等。 3.多灶型:
2个以上非相邻部位肌群受累。
二、肌张力障碍的分类
(三)根据病因分型 1.原发性或特发性:
的其他特征, 如Wilson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亨廷顿舞蹈病、帕金
森综合征等。 4.发作性肌张力障碍:
表现为突然出现且反复发作的运动障碍,发作间期表现正 常➢。发作性起动诱发的运动障碍(PKD, DYT-9),
➢ 依由据突诱然的发动因作素诱发的;不同分为 ➢➢发三作由性种跑过主步度、要运游动形泳诱式等发持:的续运运动动障诱碍发(P;ED, DYT-10),
效用, 无人观察时好转,心理治疗、自我放松及明确疾病性质
后可好转 甚至痊愈。
2.器质性假性肌张力障碍: 眼部感染、干眼症和眼睑下垂应与眼睑痉挛鉴别; 牙关紧闭或颞下颌关节病变应与口一下颌肌张力障碍鉴别; 颈椎骨关节畸形,外伤、疼痛或眩晕所致强迫头位、先天性颈
肌力量 不对称或第Ⅳ脑神经麻痹形成的代偿性姿势等应与痉挛性 斜颈鉴别。
➢ 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引起局部的化学性去神经支配作用, 可迅速消除或 缓解肌肉痉挛, 重建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力量平衡, 改善肌肉异常或 过度收缩相关的疼痛、震颤、姿势异常、运动障碍等表现, 明显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故成为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手段。
➢ 美国国立卫生院推荐肉毒毒素用于眼睑痉挛、内收型痉挛性构音障碍、 下颌闭合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和痉挛性斜颈的治疗。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
三、药物治疗
哪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治疗肌张力障碍解读
哪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治疗肌张力障碍?4月11日帕金森病日快要来临了,国内的很多神经内科的专家致力于帕金森病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近几年国内的的专家发现部分病人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分离型脑起搏器是国内的神经内科专家孙国安教授发明的,该疗法大大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经过统计有效率达到98.9%。
国内卫生部门的权威机构推荐分离型脑起搏器的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会逐渐增加。
据流行病学统计,5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的人患有帕金森病,估计我国目前已有200万以上的人患有此病。
帕金森病起病缓慢,最初的症状往往被患者及家属忽略,但如果出现专家介绍的症状,就要及时到神经科就诊。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一个叫中脑的部位。
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做黑质神经元,它们合成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大脑的其他一些区域,如纹状体,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
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至80%以上时,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便减少到不能维持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便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
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
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
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者和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的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的特征。
震颤在病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全消失。
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节律性,震动的频率是每秒钟4至7次。
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人们区别其他的疾病,如因舞蹈病、小脑疾患、还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疾病。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周围神经或肌肉离断手术 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缺冈鲤畜措程涝纱酿论娶柬疗避嵌毛珠愉训瓮香箍恨答氯葫休仲仪储斜剪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DBS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51-58% 改善 持续 >3 yrs Vidailhet et al 2005,2007 颈肌张力障碍 > 50% 改善 残疾评分 疼痛 严重度评估 Kiss et al 2007
二、病因治疗
Wilson病: D-青霉胺和/或硫酸锌促进铜盐排泄 DRD:左旋多巴 PKD: 卡马西平 精神抑制剂所致急性肌张力障碍:抗胆碱能制剂 TD:停药并应用拮抗剂 Sandifer syndrome:胃部手术及抑酸治疗 ……
键獭厌桔宫鬃糯狡休械禾铆影腐胰以综笛纠绎撒警伊畅城态梦礼秘催虏项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敏穗毗麻畴擦曲邢抗朱谗燕祸活拭谋萌流衅啄咬蘑摈北眠容漂甲雹蜜誊淬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肌张力障碍的病理生理
皮层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受损 皮层内抑制减弱 可塑性(plasticity)增强 皮层代表区域的扩大、变形 (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对神经活动及环境改变所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应答反应)
2、症状性或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约占25% 与脑局灶病损相关 与周围性损伤相关 神经系统变性病表现 代谢病中的肌张力障碍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3、精神心理因素引起 4、器质性假性肌张力障碍
碟扫脑茅糜最峙楔赖囱状榷忱询遗氦妮阔讹凋霄峪继欣杰角抒镍狡庄汤公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绊盗赢赠置寨位骸稼菩铆贰嫂慑傻柬依铅佐顶井坡埠匿拯镑窿扼森天谋荤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小儿肌张力高的治疗方法
小儿肌张力高的治疗方法小儿肌张力高,也被称为小儿痉挛性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肌张力高主要表现为肌肉过紧、无法松弛,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治疗小儿肌张力高的方法可以综合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减轻肌张力高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肌松药物:肌松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从而减少肌肉的紧张度。
常见的肌松药物有氯地芬酯、巴氯芬酯等。
这些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如肌肉无力、头痛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
2.抗痉挛药物:抗痉挛药物主要通过影响神经传导来减轻肌张力高的症状。
常见的抗痉挛药物有巴氯吡姆、托吡酯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肌张力高引起的痉挛和疼痛,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嗜睡、晕眩等。
3.其他药物:除了肌松药物和抗痉挛药物,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辅助药物来控制肌张力高的症状。
例如,镇静剂可以缓解紧张不安情绪,促进睡眠;抗抑郁药物可以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
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儿童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治疗小儿肌张力高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改善肌张力高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物理治疗的具体疗法有以下几种:1.按摩: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的紧张度和疼痛感。
2.理疗:理疗包括热疗和冷疗。
热疗可以通过提高肌肉温度来减少肌肉的紧张度,增加肌肉的弹性。
冷疗可以通过降低肌肉温度来减轻疼痛和肌肉的炎症反应。
3.牵引:牵引可以通过拉伸肌肉,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肌肉的紧张度。
4.康复器械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力和协调能力。
物理治疗一般需要由专业的理疗师进行指导和操作,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综合治疗小儿肌张力高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肌肉协调能力和运动功能。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肌松剂如苯巴比妥酸钠、地西泮等,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减少肌肉紧张和痉挛。
另外,也可以使用抗运动障碍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抑制剂等来改善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牵引和运动疗法等,可以通过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肌肉力量来帮助缓解肌张力障碍。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肌张力障碍,尤其是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如肌降压术、选择性背根根损术等)和深部脑刺激术(DBS),能够通过破坏或调节相关神经途径来减少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使用,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缓解肌张力的康复方法
缓解肌张力的康复方法
缓解肌张力的康复方法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
当肌张力过高时,会导致肌肉僵硬、运动受限、疼痛等问题。
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有多种康复方法可供选择。
1.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电刺激等手段,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放松肌肉来缓解肌张力。
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皮下组织来增加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同时也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牵引可以通过拉伸骨骼和关节来减少压力和紧张感;电刺激则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末梢来减轻疼痛和紧张感。
2.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抗阻训练等方式。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自己进行的活动,如伸展、屈曲等;被动运动则是由治疗师帮助进行的活动,如被动拉伸、被动屈曲等;抗阻训练则是通过增加肌肉负荷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运动治疗可以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改
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性等方式来缓解肌张力。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
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减轻紧张感和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
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嗜睡、头晕等。
4.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从而减轻紧张感和压力;放松训练则
是通过深度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放松身体和心理。
总之,缓解肌张力的康复方法有多种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
择和配合。
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医师和治疗师的指导,避免过度使用某种方法或药物。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过度劳累 和紧张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疾 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 一姿势,适当进行 运动和放松
肌张力障碍的案例 分析
诊断过程:病史询问、体格 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症状表现:肌肉紧张、抽搐、 疼痛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职业等
神经功能
物理治疗师:专业人员指导 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等 物理治疗目的: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功能 物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要长期坚持
手术目的: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手术方法:选择性神经切断术、深部脑 刺激术等
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病情严重者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出现并 发症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 疗
汇报人:
目录
护理人员
肌张力障碍概述
肌张力障碍的诊 断方法
肌张力障碍的治 疗方法
肌张力障碍的康 复训练
肌张力障碍的预 防与护理
护理人员:XX医 院-XX科室-XX
肌张力障碍概述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僵硬和痉挛 症状包括:面部肌肉抽搐、颈部肌肉紧张、四肢肌肉僵硬等 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脑损伤、药物副作用等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家庭环境改造:为患者提供安 全、舒适的康复环境
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肌肉放松、 关节活动、平衡训练等
家庭护理:包括饮食、睡眠、 心理等方面的护理
肌张力障碍的预防 与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
张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过度摄入咖啡
《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肌张力障碍是一类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和抽搐,常导致肌肉僵硬或不协调的运动。
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产生严重影响,故其治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和标准化水平,中国专家们共同制定了《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下面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症状的描述和体格检查,包括肌肉紧张、抽搐、不协调运动等。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帕金森病、舞蹈病等。
专家共识明确了诊断的标准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二、治疗原则:根据肌张力障碍病情的轻重,治疗原则分为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减少症状的发作和加重。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使用抗痉挛药物、镇静药物和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药物来控制症状。
三、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肌张力障碍,专家共识给出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建议。
对于原发性震颤型肌张力障碍,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鲁克哌仑、托品酯、硫酸肉毒素等。
对于继发性病因相关性肌张力障碍,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专家共识还指出了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如剂量控制、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四、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禁忌症,可以选择深部脑刺激术、一侧开颅灭活术、母体-胎儿外科手术等不同的手术方法。
五、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肌肉僵硬和抽搐,并增强日常生活和工作技能。
专家共识提供了康复训练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六、对特殊人群的治疗:肌张力障碍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治疗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孕妇和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性,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专家共识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
总结来说,《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并给出了详细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案。
降低肌张力的治疗方法
降低肌张力的治疗方法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紧张程度,如果肌张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动功能。
降低肌张力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牵引、电疗等方法。
其中,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冷敷可以减轻炎症、消肿止痛;按摩可以促进淋巴循环、缓解肌肉疲劳;牵引可以拉伸肌肉、增加关节活动度;电疗可以刺激神经、放松肌肉。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肌肉松弛剂、抗痉挛药等。
肌肉松弛剂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痉挛;抗痉挛药可以抑制神经冲动、减轻肌肉痉挛。
3.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包括针灸、理疗、瑜伽等。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放松肌肉;理疗可以通过运动、拉伸、按摩等手段,增加肌肉活动度、调整身体平衡;瑜伽可以通过姿势练习、呼吸调节等方式,放松肌肉、调整身体状态。
4.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
放松训练可以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式,降低心理紧张、放松肌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改变行为方式,减轻情绪压力、缓解痉挛。
总之,降低肌张力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
同时,
还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等,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什么药对肌张力障碍效果最好
什么药对肌张力障碍效果最好肌张力障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症,它主要指的是肌肉过于紧张,导致肌肉疼痛、僵硬、运动障碍等不适症状。
这种病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药物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方法及其效果。
1. 镇静药:包括苯二氮平、卡马西平、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常见的有苯二氮平(Trade Name: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Trade Name:安定)。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减轻肌张力的症状。
苯二氮平(阿普唑仑)是一种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肌肉紧张的问题。
氯硝西泮(安定)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焦虑药,对于治疗文化、语言障碍者的肌张力障碍疗效显著。
2. 抽搐药:包括苯巴比妥、丙戊酸钠、氯硝西泮等。
这类药物主要可以减轻肌肉的痉挛,从而降低肌张力的症状。
苯巴比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惊厥药,可以减少异常的神经传递,从而减轻肌张力的症状。
丙戊酸钠则是一种钠通道阻止剂,对于治疗特发性痉挛症(即基底节出血或脑外伤后所致的肢体痉挛)的肌张力障碍效果很好。
3. 肌肉松弛药:包括苯甲环利定、地西泮等。
这类药物一般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来改善肌肉的紧张症状。
苯甲环利定是一种常用的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可以减少肌肉的痉挛和僵硬,从而缓解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地西泮则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肌肉松弛剂,对于治疗继发性的肌张力障碍疗效显著。
以上三种药物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主要药物,在不同的病情和症状下,使用不同的药物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手术和物理治疗也可以作为肌张力障碍的辅助治疗,如中枢性肌肉松弛术、物理降温以及康复治疗等。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和裁决,同时长期药物治疗需要注意副作用和依赖问题。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肌张力障碍手术
肌张力障碍手术
关于《肌张力障碍手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肌张力障碍手术治疗是对于初期肌力遇阻开展解决的,关键以便减轻血液的粘稠度,推动骨节的活动,建议病人应当要积极主动的相互配合医师医治,才能够防止偏瘫的症状。
针对肌张力障碍手术治疗,选用肉毒只有具有临时的减轻功效,可是非常容易出現发作,应当要开展脑浅层电击治疗。
初期确诊肌张力障碍、早期治疗肌张力障碍是很重要的。
因此这类患者不仅需要抽血化验电解质溶液的查验,并且需要做药品查验的,一些营养元素和生化检查也是需要去做的。
每一个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身体素质不一样,病况不一样,因此即使肌张力障碍患者是采用一样的治疗法,可是功效也并不是一样的,肌张
力障碍需要积极主动的医治的。
1、肉毒只有具有临时的减轻的功效一般3-6月后病症会再出現发作。
针对肌张力障碍,最好的手术医治方法還是用脑起搏器来医治,先根据外挂软件检测观查实际效果,实际效果平稳以后再分配嵌入。
2、建议患者假如不好得话,就可以开展脑浅层电刺激性医治,那样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是能够控制住病症的,肌张力障碍能够积极主动的医治的,并且建议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不必去坚信小偏方啊,不要相信哪些武林游医的。
3、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一定要充分准备,并且伤害累及身体的一切正常健身运动力度,对健身运动范畴也是有闲置不用的,并且影响速率和肌肉的强度。
并且肌张力障碍的患者需要积极主
动的诊断的,积极主动的饮食搭配调理。
常见问题:
肌张力障碍的伤害非常大的,对患者患者有心理状态伤害和人体层面的影响。
肌张力障碍的患者需要积极主动的医治,不必没去医治,要不然会越来越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肌张力障碍的分类
依据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局限性、
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一般而言,发病年龄 越早,症状可能越严重,波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可 能性也越大。发病年龄越大,肌张力障碍越可能 保持其局灶性。
局限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指肌张力障碍只影响 到躯体的一部分,如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眼 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
曾在上海XX医院就诊,考虑“运动神经受 损”,给予口服卡马西平、安坦效果不明显。韩 先生曾每年两次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最后一次为 今年1月。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此次症状表 现为右上肢屈曲强直,双上肢不自主活动,双手 掌指能伸开,拿东西不准确,走路不稳,会摔跤。 口服“氯硝西泮”每日早晚各1/4片,自诉对肌 张力稍有效。
韩先生,今年29岁,家在河南,因“双上肢 不自主运动5年”,为求进一步治疗,特于今年5 月份特前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脑外科门诊, 门诊以“肌张力障碍”之诊断收入院,功能神经 外科王学廉主任医师为其诊治。
自08年开始,韩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吃, 运动协调能力差,情绪不稳,稍烦躁。后来感双 手指伸不开,逐渐发展至双上肢不自主运动,手 指灵活度差,平衡差,肌张力高。先后给予中药、 针灸、西药(激素、氯氮平)等治疗无明显效果。
可单侧手术,也可双侧同时植入电极刺激。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
Hale Waihona Puke 术后经过积极治疗,韩先生病情平稳,身体
和精神日益康复。术后脑起搏器开机调控,经过 数次参数调整,当参数调整到最佳数值,韩先生 颈部及双上肢痉挛、不自主活动较前有好转。出 院时,韩先生精神、食纳、睡眠可,大小便无异, 伤口愈合良好。
【温馨提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治疗肌张力障 碍的最佳术式——脑深部电刺激术(DBS):DBS可以有效 地缓解肌张力障碍,改善患者症状。而且DBS具有可逆 性和可调节性等优点,对组织无永久性损害,尤其适用 于脑发育尚未完全的儿童患者。
节段性: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一个以上相邻部 位,如Meige综合征(眼、口和下颌),一侧上 肢加颈部,双侧下肢等。
偏身性:累及一侧身体时称偏侧肌张力障碍,一 般由对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
全身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累及至少一个节段, 加上一个以上其他部位。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治疗肌张力障碍 病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