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障碍的药物治疗
肌张力障碍怎样治疗好
1. 药物治疗
①抗胆碱能药物:包括苯海索、普罗吩胺、苯扎托品等。
苯海索可用于全身和节段型肌张力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更为适宜。
对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抗胆碱能制剂常有较好的疗效。
对抗精神病药物、甲氧氯普胺等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主要也使用抗胆碱能制剂。
②抗癫痫药:包括苯二氮类、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主要对发作性运动性肌张力障碍有效。
③抗多巴胺能药物: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或匹莫齐特可以缓解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④多巴胺能药物:仅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使用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效,如儿童期发病,全身及节段型肌张力障碍的患者,治疗应首选左旋多巴。
⑤肌松剂:巴氯芬为GABA受体激动剂,对部分口-下颌等局灶或节段型肌张力障碍可能有效。
2. 肉毒毒素治疗
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引起局部的化学性去神经支配作用,可迅速消除或缓解肌肉痉挛,重建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改善肌肉异常或过度收缩相关的疼痛、震颤、姿势异常、运动障碍等表现,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手段。
3.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对苍白球内侧部或丘脑持续电刺激已应用于各种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通常DBS植入后肌张力障碍性动作可能在术后即刻或数小时至数日内改善,而肌张力障碍性姿势(强直样特征)一般要经过数周至数月才能延迟改善。
需要考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刺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硬件相关的安全问题。
原发(家族性或散发性)全身型或节段型肌张力障碍和难治的痉挛性斜颈是苍白球DBS的适合靶点。
急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读:急性肌张力障碍治疗,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方法中,以药物治疗最常见,但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方面的治疗方法,比如,手术治疗就是其中之一。
……
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应该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决定治疗方案,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治疗方法,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科学的进行自我护理,护理措施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要注意保证休息,避免熬夜,劳累等行为的出现。
*急性肌张力障碍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最常见方法,比如,抗胆碱能药就是其中之一,一般用药原则是给予可耐受的最大剂量苯海索口服,这种治疗药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可以控制症状;除此之外,地西泮、硝西泮或氯硝西泮对一些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来说,会有相对理想的治疗作用。
*2、注射A型肉毒素
局部注射注射A型肉毒素也是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疾病的
常见方法之一,一般来说,治疗效果都是相对比较理想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治疗方法应该注意做到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决定剂量应个体化,疗效可维持3-6个月,除此之外,这些药物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重复注射也会有效。
*3、手术治疗
若是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急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比如,外周手术就是其中之一,主要就是针对对严重痉挛性斜颈患者可行副神经和上颈段神经根切断术,但这种手术治疗也并非一定适合所有的人群,但要注意警惕急性肌张力障碍复发的可能;。
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探索意义
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探索意义劳拉西泮(Lorazepa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包括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类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和不自主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探索意义不仅在于其药理特性,还在于对于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治疗策略的创新。
劳拉西泮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等效果。
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劳拉西泮通过影响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减少肌肉过度紧张和不自主运动的发生。
劳拉西泮的药理特点使其成为肌张力障碍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探索意义不仅在于其药理特性,还在于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
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神经病理学改变等多个方面。
劳拉西泮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索肌张力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途径。
通过研究劳拉西泮的作用机制,可以深入了解肌张力障碍与神经递质GABA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探索意义还在于治疗策略的创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有限。
劳拉西泮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通过调节神经递质GABA的功能,劳拉西泮可以减少肌肉过度紧张和不自主运动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劳拉西泮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探索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为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带来希望。
然而,劳拉西泮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劳拉西泮作为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存在一定的成瘾性和依赖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滥用和戒断症状。
因此,在使用劳拉西泮治疗肌张力障碍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和依赖的发生。
肌张力障碍护理要点
肌张力障碍护理要点
肌张力障碍是指患者肌肉张力增高,造成肌肉僵硬、僵直,甚至
痉挛等症状。
常见的肌张力障碍有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脑血管病等。
护理是肌张力障碍治疗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肌张力障碍护理要点:
1. 了解病情:护士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因、病程、症状等,以便有效地制定护理计划。
2. 给予适当的体位和皮肤护理:创伤后脑损伤、脊髓损伤、帕
金森病患者常伴有肌萎缩、骨质疏松等,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足够的
支撑,降低肌张力对骨骼系统的损伤。
另外,护理人员要注意皮肤管理,防止患者因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而导致的皮肤溃疡。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是肌张力障碍的常规治疗,护理人
员应协助医生完成目标药物治疗方案,配合进行给药和观察疗效和不
良反应。
4. 换位锻炼和控制肢体移动:肌张力障碍患者需要进行换位、
翻身、控制肢体移动等锻炼,以避免肌肉僵硬,尽可能地增加患者的
活动度。
5. 心理护理:肌张力障碍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
郁等,护理人员应注意心理护理,积极开展与患者的沟通,并及时发
现和解决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6. 饮食方面的护理:要遵循膳食平衡原则,以增强患者的身体
免疫力,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健康。
总之,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尽职的态度,为肌张力障碍
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肌张力障碍危象的识别和处理
• 识别:肌张力障碍危象,又称肌张力障碍风暴或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是一种严 重而罕见的运动障碍急症。临床特征包括快速恶化的全身型肌张力障碍,严重的 躯干扭曲或姿势异常,伴发热、大汗、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横纹肌溶解等,可 进展为延髓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
• 治疗方法:①寻找诱因并给予相应处理:如治疗感染、恢复以往用药、排除设备 故障或更换脉冲发生器等。②支持性治疗:包括气道保护、镇静和疼痛控制等。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是首选药物,其他常用的药物还包括丙泊酚、巴比妥类药物和 非去极化肌松药如泮库溴铵等。③控制肌张力障碍症状:单独或联合应用口服抗 胆碱能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巴氯芬等,也可以采用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④ 手术治疗:若患者对上述治疗效果欠佳,应及时进行DBS的手术评估。
唑吡坦等。
药物治疗
• 推荐意见: • (1)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可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特别是对于全身型和节段型
患者,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更为适合。 • (2)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甲氧氯普胺
等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可以应用抗胆碱能药物。 • (3)儿童起病的全身型和节段型肌张力障碍患者治疗应首选多巴胺能药物进行诊
断性治疗。 • (4)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主要用于治疗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 (5)苯二氮䓬类药物、巴氯芬、抗多巴胺能药物有一定临床用药经验,尚缺乏大
规模对照研究证据。
药物治疗
• (二)肉毒毒素治疗,推荐意见: • (1)肉毒毒素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疗效肯定(A级推荐),是颈部肌张力障碍治疗的一
• 采用制动治疗、感觉训练等治疗方法,对手部肌张力障碍有一定疗效。 • 多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研究发现低频、针对特定皮质如运动前区的多次治
肌张力障碍怎样治疗?
肌张力障碍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治疗肌张力障碍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肌张力障碍应该吃什么药。
*肌张力障碍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病因治疗如Wilson病驱铜治疗及调整饮食可控制症状,药物诱导肌张力障碍可停药或换药治疗。
2.对症治疗药物诱导急性肌张力障碍用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50mg或地西泮(安定)5~10mg缓慢静脉注射,可快速缓解症状;也可口服地西泮(安定)10~20mg/d,苯海索(三己芬迪)6~30mg/d,L-dopa 1~3g/d,氟哌啶醇(holoperidol)1.5~4.5mg/d,可使约50%的病例症状缓解。
生活指导及生物反馈疗法也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改善症状药物种类虽较多,如地西泮(安定)、劳拉西泮(罗拉)、苯海索(安坦)、扑米酮(扑痫酮)、丙戊酸钠(丙戊酸)、卡马西平、巴氯芬(脊舒)、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左旋多巴和锂剂等,但无任何一种药物对所有慢性肌张力障碍都有效,临床应对不同患者通过反复疗效观察,寻找有效药物和最佳治疗剂量。
3.肉毒毒素A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受累肌肉在肌电图引导下注射肉毒毒素A有效率达95%,手部及颈部有效率85%,可维持3~4个月,反复注射疗效维持时间缩短。
4.外科治疗药物及肉毒毒素A注射无效时可选择手术,神经切断术可解除血管对神经压迫,广泛性及偏侧性肌张力障碍可选用丘脑损毁术。
*2、预后不同类型预后不尽相同,一般为良性过程,如原发性书写痉挛症状相当稳定,很少有扩散加重倾向。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肌张力障碍怎么治疗,肌张力障碍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肌张力障碍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肌张力障碍”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肌张力障碍(TBD)是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肌肉过度紧张、抽搐和不协调运动。
肌张力障碍包括多种类型,如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样综合症、震颤麻痹综合症等。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液检测结果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介绍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指南:1.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肌肉僵硬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肌肉和运动功能,观察是否存在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不协调等症状。
3.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以帮助鉴别肌张力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4. 血液检测:可以测定血清中特定标志物的水平,如帕金森病的标志物为α-synuclein。
还可以检测其他相关指标,如血清铜蓝蛋白等。
5.脑电图(EEG):可以观察脑电波的异常变化,帮助判断肌张力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6.遗传学检测:对于早发性肌张力障碍,一些家族性和遗传性因素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遗传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二、治疗指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肌张力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肌张力障碍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帕金森病药物、抗震颤药物、抗抽搐药物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肌肉放松、增强肌力、改善运动协调性等方式来缓解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理疗、康复训练等。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肌张力障碍患者,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和肌肉松弛剂注射,手术治疗需要慎重选择,风险与利益需要充分评估。
总结: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液检测结果。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作为辅助。
肌张力障碍的药物治疗策略
肌张力障碍的药物治疗策略肌张力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肌肉紧张及运动障碍。
常见的疾病有帕金森病、脑卒中、脑炎等。
肌张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目前,药物治疗是肌张力障碍治疗的主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张力障碍的药物治疗策略。
一、抗痉挛药物抗痉挛药物是肌张力障碍的常规治疗方法。
最常用的抗痉药是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可以减轻肌紧张,放松肌肉,减少肌张力。
苯巴比妥在治疗轻至中度的痉挛和肌张力障碍方面有良好疗效,但在长期应用过程中,由于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如嗜睡、便秘等,应注意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二、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抗胆碱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止乙酰胆碱的作用,使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肌肉或肌肉不能对神经冲动作出相应的收缩反应,从而减轻肌肉的紧张和僵硬程度。
目前,常用的抗胆碱药物有氯丙嗪(Chlorpromazine)、溴隐亭(Bromocriptine mesylate)等。
三、阵挛药物阵挛药物是一种脑部神经元兴奋抑制剂,可减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放松肌肉(主要是对运动控制中枢的兴奋进行抑制)。
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等。
常见的阵挛药物有托烷司琼(Tolcapone)、丙戊酸(Benztropine mesylate)等。
四、其他药物除了上述药物,还有一些其他药物也常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
其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一种常用药物,它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的进入,减少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减少肌张力。
常用的药物有硫唑嗪(Diazepam)、氯硝西泮(Clonazepam)等。
总之,药物治疗是肌张力障碍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因选用不同的药物。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逐渐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药物治疗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相结合,使患者获得全面的康复。
肌张力高最新治疗方法
肌张力高最新治疗方法
肌张力高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常导致肌肉僵直和不自主的运动。
针对肌张力高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和研究,以下介绍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是肌张力高管理的基础,包括抗胆碱药物、镇静剂和肌肉松弛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肌肉僵直和减少不自主的运动。
最新的药物研究也在探索更有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通过热敷、冷敷、牵引和按摩等手段来缓解肌肉僵直和提高肌肉灵活性。
最新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和虚拟现实技术来改善患者的肌肉控制和功能。
3. 神经调节治疗:神经调节治疗是通过刺激或抑制特定神经传导来改善肌张力高症状。
最新的神经调节治疗方法包括脑深部刺激和外周神经刺激,可以减轻肌肉僵直和不自主的运动。
4. 外科手术:对于部分严重病例,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选择。
最新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肌肉松弛手术、脑深部刺激植入和外周神经切断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在肌张力高治疗中,针对个体情况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影响程度和患者的个人需求,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不同治疗
方法的联合应用也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验证。
罗道病的治疗方案
罗道病的治疗方案罗道病,又称肌张力障碍或动作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身体肌肉不自主地收缩或抽搐,导致患者面部扭曲、不协调的动作以及言语障碍。
罗道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治疗罗道病的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罗道病的基础,主要通过控制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减轻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利培酮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活动,从而减轻肌肉收缩。
(2)镇静药物:如安定、氯硝西泮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来减轻症状。
(3)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在治疗罗道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改善肌肉张力和恢复肌肉协调性来减轻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物理疗法:(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肌肉温度和刺激神经系统来减轻肌肉紧张。
(2)运动疗法:通过进行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放松训练,可以改善肌肉协调性和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3. 心理支持罗道病的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提供心理支持也是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常用的心理支持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2)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和理解患者的困扰和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总结起来,治疗罗道病的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活动来减轻症状,物理疗法可以改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应对困难。
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罗道病的挑战。
肌张力障碍早期药物效果
肌张力障碍早期药物效果
一、概述
在肌张力障碍出现之后,大家主要是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那么药物的使用,包括着多种的药物,大家千万不要乱用一些药物,否则将会造成病情的严重。
肌张力,它主要是维持大家人体各种的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他也会表现出多种的形式,肌张力高,造成患者的下肢伸直和内收的交叉,都会出现剪刀状表现,而在儿童时期,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二、步骤/方法:
1、在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时候,早期大家主要是通过药物去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全身性的肌张力障碍,大家最常用的药物就是使用抗胆碱能药,一定要大剂量的去使用,而药物只有对极少数的病例是有着明显的效果。
2、早期也可以选择注射肉毒素a,或者是使用肌肉离断术,这种手术会存在着不可逆性主要是适合肌张力,极度会升高,严重的影响着自己的正常的生命活动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还包括神经离断术。
3、早期出现了肌张力障碍,大家要尽快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耽误,虽然在治疗的时候难度也是比较大,但是大家也是需要去患者调理好自己的身心健康,能够充满自信的去面对疾病,不要产生过于消极的态度。
三、注意事项:
治疗肌张力障碍首先大家就应该注意自己的心理方面的调节,能够勇敢的去面对这种疾病的发生,配合医生去进行治疗,在家庭当中也要注意家人的关爱。
“徐氏奇天疗法”治疗全身型肌张力障碍1例
患者 ,女 ,14岁 。患儿 于 2015年 9月 12日无 明显 诱 因出现持续张 口,言语不清 ,不能闭 口,吞 咽困难 ,流涎 , 行动缓 慢 ,就诊 于宁波市某 医院 口腔科 ,诊 断为“口腔 溃 疡 ”,治疗 7天不见好转 。半月后 因高热 39.5 ̄C突现肢 体 抽搐 ,经 治好 转 。2015年 1O月 3日患儿 再次 就诊于 宁波 市某 医 院神 经 内科 ,做 颅脑 MR示脑 沟普遍轻 度增宽 ,左 侧脑 室 枕角 旁异 常信 号 ,考 虑 V-R间隙 可能 大 ,诊 断 为 “肌张 力 障碍?癫 痫 ?”,对症 治疗 ,效 果不 佳 。2015年 10 月 8日转 至 上海 市某 医 院 ,入 院诊 断 “全身 型 肌张力 障 碍 ”,主要症 状 :持续 口腔 张大 1月余 ,给 予“巴氯芬 、安 坦 、奥 氮平 、氯硝 西泮 ”口服 20余 天 ,未 见好转 ,住 院 14 天 仍未 见 好转 。2015年 l0月 29日转 至北 京某 医 院 ,诊 断为 “全身型肌 张力 障碍 ”,实施手术治疗 ,但病情仍未得 到有效控 制 。病情 持续 2年 ,后偶然 机会 于 2017年 5月 3 日来 宁 海梅林 屠成 元 中医诊所 就诊 。初来 医 院时症状 : 下肢步态障碍 ,行动迟缓 ,口一下颌肌张力障碍 ,无法 自由 开合 ,舌头 向内卷 曲,无法吞 咽 。治疗 原则 :滋 阴补 阳 ,补 益气 血 ,疏通 经络 。患者 取仰 卧位 ,以 0.45mm×25.OOmm
收 稿 日期 2O18-0卜26
小儿肌张力高的治疗方法
小儿肌张力高的治疗方法小儿肌张力高,也被称为小儿痉挛性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肌张力高主要表现为肌肉过紧、无法松弛,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治疗小儿肌张力高的方法可以综合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减轻肌张力高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肌松药物:肌松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从而减少肌肉的紧张度。
常见的肌松药物有氯地芬酯、巴氯芬酯等。
这些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如肌肉无力、头痛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
2.抗痉挛药物:抗痉挛药物主要通过影响神经传导来减轻肌张力高的症状。
常见的抗痉挛药物有巴氯吡姆、托吡酯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肌张力高引起的痉挛和疼痛,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嗜睡、晕眩等。
3.其他药物:除了肌松药物和抗痉挛药物,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辅助药物来控制肌张力高的症状。
例如,镇静剂可以缓解紧张不安情绪,促进睡眠;抗抑郁药物可以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
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儿童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治疗小儿肌张力高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改善肌张力高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物理治疗的具体疗法有以下几种:1.按摩: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的紧张度和疼痛感。
2.理疗:理疗包括热疗和冷疗。
热疗可以通过提高肌肉温度来减少肌肉的紧张度,增加肌肉的弹性。
冷疗可以通过降低肌肉温度来减轻疼痛和肌肉的炎症反应。
3.牵引:牵引可以通过拉伸肌肉,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肌肉的紧张度。
4.康复器械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力和协调能力。
物理治疗一般需要由专业的理疗师进行指导和操作,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综合治疗小儿肌张力高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肌肉协调能力和运动功能。
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引言:肌张力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肌肉过度紧张和异常收缩,导致患者出现肌肉僵硬、不自主运动等症状。
劳拉西泮作为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一、劳拉西泮的药理作用劳拉西泮是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其主要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来发挥药理效果。
它通过与GABA-A受体结合,增加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效应,从而减轻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镇静、抗焦虑和抗痉挛的效果。
二、劳拉西泮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伴有肌张力障碍。
劳拉西泮作为一种抗痉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劳拉西泮在扭转痉挛中的应用扭转痉挛是一种罕见的运动障碍疾病,患者表现为肌肉不自主收缩和扭曲,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劳拉西泮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抑制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从而减轻扭转痉挛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四、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尽管劳拉西泮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但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
此外,患者在使用劳拉西泮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结论:劳拉西泮作为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减轻肌肉过度紧张和异常收缩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患者在使用劳拉西泮时应注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肌松剂如苯巴比妥酸钠、地西泮等,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减少肌肉紧张和痉挛。
另外,也可以使用抗运动障碍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抑制剂等来改善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牵引和运动疗法等,可以通过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肌肉力量来帮助缓解肌张力障碍。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肌张力障碍,尤其是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如肌降压术、选择性背根根损术等)和深部脑刺激术(DBS),能够通过破坏或调节相关神经途径来减少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使用,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肌张力障碍是一类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和抽搐,常导致肌肉僵硬或不协调的运动。
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产生严重影响,故其治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和标准化水平,中国专家们共同制定了《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下面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症状的描述和体格检查,包括肌肉紧张、抽搐、不协调运动等。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帕金森病、舞蹈病等。
专家共识明确了诊断的标准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二、治疗原则:根据肌张力障碍病情的轻重,治疗原则分为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减少症状的发作和加重。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使用抗痉挛药物、镇静药物和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药物来控制症状。
三、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肌张力障碍,专家共识给出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建议。
对于原发性震颤型肌张力障碍,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鲁克哌仑、托品酯、硫酸肉毒素等。
对于继发性病因相关性肌张力障碍,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专家共识还指出了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如剂量控制、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四、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禁忌症,可以选择深部脑刺激术、一侧开颅灭活术、母体-胎儿外科手术等不同的手术方法。
五、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肌肉僵硬和抽搐,并增强日常生活和工作技能。
专家共识提供了康复训练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六、对特殊人群的治疗:肌张力障碍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治疗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孕妇和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性,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专家共识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
总结来说,《肌张力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并给出了详细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案。
什么药对肌张力障碍效果最好
什么药对肌张力障碍效果最好肌张力障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症,它主要指的是肌肉过于紧张,导致肌肉疼痛、僵硬、运动障碍等不适症状。
这种病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药物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方法及其效果。
1. 镇静药:包括苯二氮平、卡马西平、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常见的有苯二氮平(Trade Name: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Trade Name:安定)。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减轻肌张力的症状。
苯二氮平(阿普唑仑)是一种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肌肉紧张的问题。
氯硝西泮(安定)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焦虑药,对于治疗文化、语言障碍者的肌张力障碍疗效显著。
2. 抽搐药:包括苯巴比妥、丙戊酸钠、氯硝西泮等。
这类药物主要可以减轻肌肉的痉挛,从而降低肌张力的症状。
苯巴比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惊厥药,可以减少异常的神经传递,从而减轻肌张力的症状。
丙戊酸钠则是一种钠通道阻止剂,对于治疗特发性痉挛症(即基底节出血或脑外伤后所致的肢体痉挛)的肌张力障碍效果很好。
3. 肌肉松弛药:包括苯甲环利定、地西泮等。
这类药物一般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来改善肌肉的紧张症状。
苯甲环利定是一种常用的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可以减少肌肉的痉挛和僵硬,从而缓解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地西泮则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肌肉松弛剂,对于治疗继发性的肌张力障碍疗效显著。
以上三种药物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主要药物,在不同的病情和症状下,使用不同的药物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手术和物理治疗也可以作为肌张力障碍的辅助治疗,如中枢性肌肉松弛术、物理降温以及康复治疗等。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和裁决,同时长期药物治疗需要注意副作用和依赖问题。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碍体会
李某 , ,7岁 ,9 7年 l 男 4 lg 0月 1 0日初 诊 , 胃脘胀 痛反 复 发作 2年 , I 近 周加重 。刻诊 , 胃脘胀 痛灼 热感 , 引两胁 , 痛 暧气 , 反酸 , 舌红 、 苔黄 , 弦细。经纤 维 胃镜 检查 为慢性 浅 脉 袭 性 胃炎 , 辨证 为肝 目不 和, 痛泻要 方加 味, 拟 药用 陈皮 、 佛 手片、 白芍 防风 白术 . 花 、 厚朴 绿梅花各 t , Og 菝葜 、 煨葛根
查 炎性病灶无减轻 者为无效 , 倒 ; 4 总有效 率 9 %。 2
4 典型病例
要表现与肝风 、 肝火 有 密切 联 系, 如 《 正 素问 ・ 至真 要 大论) 云 诸风掉眩 , “ 皆属于肝” 、诸暴强 直 , 皆属于风 。笔者 又认 ”
止, 不易回复 口中 , 咂嘴 , 口角流涎 ; 一例 因误服 胃复安片 l 0
片 日 3次 后出现 舌体强 直偏左歪 斜 言不清 , 语 口角流 挺。
此 2侧 皆为成 人 , 日给予 5 S 20mL+清 开灵 注射 液 每 %G 5 3 0mL静滴二三天 而愈。另一 例 3个 月小 菝 因呕 吐 注射 胃 复安针 1 g和 口眼 胃复安片 5ng 0r a a 后患儿出现两限向上凝 视, 四肢 强直 , 无哭 啼 , ^院后给予 5 %葡萄糖 10mL+清开 0 灵针 6mL静谪 , 约半小 时后神志 恢复 , 眼球活 动 自如 , 四肢
窍、 熄风安神 , 角 、 水牛 珍珠母可增 强清热熄 风作用 . 芩、 黄 栀
子等苦寒药可清热泻火解毒 , 故临床运用请开 灵注射渡 治疗 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 碍可使风熄热除 , 诸症 消失。
( 稿 E期 :0 t -2 收 l 20一 0 ) 0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T 的药物治疗研究样本小,缺乏双盲安慰剂对照,此外本病偶尔也会出现自发性短暂缓解,干扰对研究结果的判断,上述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疗效的客观评估。
对原发性DT,通常根据临床经验或零星的文献报道选用药物治疗,可选择的包括多巴胺制剂、抗胆碱药物、苯二氮类药物、耗竭多巴胺的药物和多巴胺拮抗剂等。
1﹒多巴胺制剂
对早发性DT,尤其是肢体受累者,应先进行左旋多巴试验性治疗,以确诊或排除多巴胺反应性DT(DRD)。
DRD 是一种少见的DT 类型,在儿童原发性DT 患者中约有10%为DRD。
以儿童发病为特征,症状昼夜波动,可伴有帕金森综合征。
有时被误诊为脑瘫。
小剂量左旋多巴一般足以改善症状,但有些患者左旋多巴剂量需增加至每日1000mg才有效。
倘若治疗3 个月症状无改善,则DRD 可能性不大。
由于左旋多巴制剂对其他类型的DT 疗效很差,故一旦排除DRD,则应终止左旋多巴治疗。
2﹒抗胆碱药物
现已证实,苯海索等抗胆碱药物对DT,特别是继发性DT 治疗有效。
所用剂量应逐渐增加以减少不良反应,通常起始剂量为每日1mg,睡前口服,每周增加2mg,直至最大耐受量。
40%~50%的患者用每日6~80mg治疗有效,少数患者剂量可能需增大到每日80~120mg。
主要不良反应是口干和视物模糊,可能出现昏睡、健忘和幻觉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年轻患者对剂量的耐受性更好。
有时抗胆碱药物应用后,DT 的改善需几周才出现,其机制尚未明了。
3﹒抗多巴胺制剂
耗竭多巴胺的药物可用于减轻DT 的症状。
丁苯那嗪耗竭突触前单胺储备并阻断突触后多巴胺受体,对某些病例有效。
初始剂量为每日12.5mg,每周增加12.5mg,直至每日100~150mg。
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未见用药后出现其他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具有阻断多巴胺D4 受体的作用,但该药有引起镇静、低血压以及粒细胞缺乏症的缺点。
4﹒GABA 受体激动剂
巴氯芬(baclofen)是一种GABA 受体激动剂,口服或鞘内注射均对DT 有效,口服剂量为每日30~120mg;但大剂量使用往往引起恶心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突然停用大剂量的巴氯芬还可能引起癫和精神症状。
鞘内注射巴氯芬常用于全身性DT 患者,特别是痉挛与疼痛共存时。
永久性植入巴氯芬鞘内注射泵仅适用于对试验剂量的巴氯芬有阳性反应者,长期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5﹒其他制剂
苯二氮类如氯硝西泮、地西泮和劳拉西泮等能减轻DT 患者的焦虑、痉挛和疼痛等症状,但有镇静等不良反应。
美西律(mexiletine)是一种抗心率失常药,有报道显示,眼睑痉挛和颈部DT 患者用药3 个月后症状改善,用药6 个月持续有效,但以上结果有待进一步确认,美西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不适、头晕和镇静。
6﹒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嗜神经性外毒素,它能引起神经肌肉麻痹,1靏即可致人死地。
依血清抗原性不同分为7 种亚型(A~G),以A 型作用最强。
自2000 年肉毒素A 和B 获准治疗痉挛性斜颈以来,DT 尤其是局限性DT 的治疗大为改观。
肉毒素A 是一种冻干制剂,使用前需要用生理盐水稀释,肉毒素B 是即时可用的冷冻溶液。
肉毒素A 的作用部位是神经肌肉接头,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进入神经肌肉接头,使局部肌肉无力和化学性去神经。
受累肌肉局部注射肉毒素后,肌肉逐渐无力,随后DT 症状改善,并可持续3~4 个月。
临床上,局部注射肉毒素到产生肌无力症状之间往往要间隔24~72 小时,这与毒素扩散和蛋白水解的延迟作用有关。
肉毒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DT 患者,尤其适用于局限性DT 如痉挛性斜颈、眼睑痉挛和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
还适用于非DT 的肌肉过度挛缩状态,肌源性头痛,脑卒中、外伤后的肢体痉挛,脑性瘫痪等。
肉毒素注射后出现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颈无力和吞咽困难,一般可随其作用的消退逐渐恢复。
研究表明大剂量应用肉毒素(超过300U)和重复注射间隔期过短(小于3 个月),都可能导致失效。
这与A 型肉毒素抗体的产生有关,发生率为治疗人群的4%~10%。
据报道,肉毒素耐药者往往注射较为频繁,累积剂量高,多发生于较年轻
的病例。
一些患者在停止肉毒素A 治疗30 个月以后抗体消失,而后使用肉毒素A 治疗仍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