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马原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基本特征 物质基础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 社会分工 社会历史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经济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
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具体劳动 统一 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 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在 时空上统一,是商品生 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抽象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量 社会必要 单位时间 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内生产的 商品数量
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
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3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质的规定
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商品的价值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量的规定
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价值量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目 录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
生产目的:直接满足生产 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
对
立
分散、单一
商品经济 家长制的农民家庭、 原始村社、封建领地
3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 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 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 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
剥夺农民的土地
途 径
暴力手段
圈地运动
掠夺货币财富
买卖黑奴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17世纪中 期到18世 纪后半期
■ 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是作为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的条件下,由于延长 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 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 余价值。
各个资本家追
求超额剩余价 值的结果而实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 条件下,通过缩短必 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 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 产的剩余价值。
商品
所有者手里。” ——马克思
人的脑力和体力的
总和
卖,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 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 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
使用价值是价值源泉,它 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 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
社会大分 工出现
生产力水 平提高
氏族间交换 剩余产品
产品被私 人占有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奴隶社会 • 首个阶级剥削社会 • 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 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 作劳动,首次出现城乡分离和体脑分工
奴隶主贪 欲增大
对奴隶进行野 蛮奴役和残酷 剥削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两捆木材, 十包茶叶 五个贝壳 ……
两捆木材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头牛
一头牛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
2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 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有指导意义。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 2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
现的。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 品 经 济 产 生 的 条 件
社会分工
社会总劳动 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 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产生商品拜物教的必然性 1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 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等同性 只有采取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 出来。
雇佣的劳动者创造,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 的实质。 • 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 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 学依据。 • 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 平均利润、地租等理 论奠定了基础。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所有制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m m v
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
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大。
出的费用
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就会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本主义所有制
经济意义
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 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 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
所有制
法律意义 反映着经济关系 的意志关系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法律形态
一般价值形式 两捆木材, 十包茶叶 五个贝壳 ……
货币形式
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两捆木材, 十包茶叶 五个贝壳, 一头牛 ……
一两金
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货币的 基本职能
随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封建社会开始走向灭亡。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城市
小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商人和 高利贷资本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影响
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 主要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值
价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2 3
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 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
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 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
创立奠定了基础。
资产阶级 革命
资产阶级 政治统治
标志资本主义制度
的最终确立
18世纪60 年代起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的支配地 位
工业革命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 “罗马的奴隶是由锁 链,雇佣工人则由看 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
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是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决定
商品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
指劳动力的正常性质,即“劳 动力在它被使用的专业中,必
须具有在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
平均的熟练程度、技巧和速度。
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对自由农民和小 手工业者不断增 加兵役苛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封建社会 • 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 有农民(农奴) • 地租是剥削的基本形式 • 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生产活动分散, 规模狭小,生产技术长期处于落后停滞 状态,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
对 立
劳 动 二 重 性
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 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价 值
抽象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 使用价值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并不
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 是为了取得价值,只是为 了取得价值,才关心使用 价值。商品生产者只有将
对立
统一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
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 价 值 之中。
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 1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 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 的分配。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时的消极后果
1
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2
2
阻碍技术的进步。
3
3
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 用的认识。
3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 的认识。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原始社会
• 石器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典型代表 • 金属工具特别是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推 动发展 • 生产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实行集体劳 动,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 支配下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 资本家所有。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过 程
生产物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生产剩余价值 (价值增值过 程) 是超过劳动力价值 的补偿这个一定点 而延长了的价值形 成过程
必要劳动:用于再生 产劳动力的价值 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 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所有权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所有制
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 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
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由此具 有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质。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劳动者的劳动
资本主义社会
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 商品经济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 差别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数
价值
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社会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所有制
• 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 生产资 料 资 本 劳动力 厂房、机 器等 不变资本 原材料、 燃料等
工资
可变资本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尺度
价 值 量
简单劳动 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
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 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 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劳动生产率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含义: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 科学技术的发 展程度及其在 生产资料的
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商品中所耗
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规模和效能 生产过程的
社会结合 自然条件
劳动者的平
均熟练程度
生产中的应用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