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的要求
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一)手型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分掌、拳、勾三种。
1、掌杨式太极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
中指领劲,用意不用力。
2、拳杨式太极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
拳不宜太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勾杨式太极拳的勾手(亦称吊手)的做法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二)步型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型分为开立步、弓步、虚实步、侧弓步、仆步、独立步六种。
1、开立步杨式太极拳开立步的具体要求是: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个肩井穴与两个涌泉穴成两条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两腿微屈,不要用力。
2、弓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的太直。
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虚实步杨式太极拳虚实步的具体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
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
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
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4、侧弓步杨式太极拳侧弓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脚内扣,一脚外撇,两脚成丁八字,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脚内扣,蹬腿之脚外撇。
5、仆步杨式太极拳仆步的具体要求是:右脚外撇,重心后移,周身骨节均需松开,使身体重心向下坐,两脚掌着力,左腿不要伸的太直,左脚尖不可翘起,右脚跟不要离地。
6、独立步杨式太极拳独立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腿站立,不可挺的太直,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下垂,脚尖向前。
(三)躯干躯干的形态也称为身形,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头、肩、胸、臀、腰五个部位。
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
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杨氏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拳术运动,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巧胜力的理念。
在学习和练习杨氏太极拳时,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下是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
第一、胸背平直。
在杨氏太极拳中,胸背平直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胸背的平直可以使气血畅通,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同时,胸背平直还可以保护脊椎,防止腰椎受伤。
第二、头颈挺拔。
头颈挺拔是指要保持头颈与脊柱成一条直线。
这样做可以保持呼吸畅通和气血流动,同时也可以提高注意力集中和身体平衡的能力。
第三、下巴微收。
下巴微收是指下颌轻轻向内收紧。
下巴微收可以使呼吸更加自然,喉咙更加宽松,提高声音的共鸣力和清晰度,同时还可以预防颈部压力和颈椎问题。
第四、双目平视。
在杨氏太极拳中,双目平视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双目平视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第五、肩膀放松。
在杨氏太极拳中,肩膀的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肩膀放松可以减轻肩颈部的压力,提高手臂和手腕的柔韧性,同时还可以使上半身的力量更好地传导到下半身。
第六、腰部发力。
腰部发力是指在练习杨氏太极拳时要把力量集中在腰部。
这样可以提高腰部的灵活性和力量,同时还可以使身体的动作更加自然流畅,提高整个身体的协调性。
第七、呼吸调节。
在杨氏太极拳中,呼吸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调节可以使气血运行顺畅,提高气息的控制力和呼吸的深度。
同时还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减轻紧张和压力。
第八、手指分开。
在杨氏太极拳中,手指分开是非常重要的。
手指分开可以增强手部的力量和敏捷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控制力,使动作更加精确和准确。
第九、重心下沉。
在杨氏太极拳中,重心下沉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重心下沉可以使身体更加稳定,增强腿部的力量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第十、动静结合。
在杨氏太极拳中,动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动静结合可以使动作更加流畅和连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软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杨氏太极拳的十个要领有哪些
杨氏太极拳的十个要领有哪些杨氏太极拳的历史发展非常悠久,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时常练习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要领一:虚灵顶劲顶上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上也。
不容用力,用力则项弱,气血无法流通,须存有虚灵自然之意。
非存有虚灵顶劲,则精神无法提出诉讼也。
要领二: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丹田也。
胸忌氏藓,氏藓则气巍然胸际,上如顶帽,脚跟不易浮。
忽背者,气贴于腰也,能够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要领三:松腰腰为一身之支配,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巩固;利害变化皆由腰旋转,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谋之也。
要领四:分虚实太极拳之术以分后利害为第一义,例如全身皆趴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趴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利害能分,而后旋转潇洒,毫不费力;例如无法分后,则大步重滞,改立不稳中求进,而极易为人所牵动。
要领五:沉肩坠肘浮肩者,肩抬起弯曲也。
若无法松垂,两肩端的起至,则气亦随之而上时,全身皆不功勋卓著矣。
堕肘者,肘往马瑟沃雕之意,肘若悬起,则肩无法浮,摆人不远,近似于外家之割断劲矣。
要领六:用意不用力此拳就是本意不用力。
练习太极拳全身抬起,不便存有分毫之拙劲,以连绵不绝于筋骨血脉之间以Obesity一束然后能够潇洒变化,圆转回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
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本意,意之所至,气即为至焉,即意至气至,如是气血西源,日日贯赢,周流全身,并无时停滞不前。
久久练,则得真正内劲,即为太极拳学说中所云:“极坚硬,然后极对般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
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诀窍七:上下相伴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习练之要求(转载)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习练之要求(转载)一动作不到家傅老师告诫我们说:“每个动作要做到家,”即整套拳中的每招每势不能走过场、滑过去或遗漏掉。
常见不到家的有以下六个动作。
1.起势接左棚时,右手应经上腹前、向右前、再向胸前里磨一个小圆圈转回,至此才与左手上下相合。
老师边示范边提醒我们说:“这个小圆圈很难打出来。
”然后,果然发现不少同仁把这个“小圆圈”遗漏了。
2.搬拦捶接如封似闭时,“封”的动作很容易滑过去。
应随重心后移,两臂交叉成十字形,像关门一样称为“封”。
3.老师在教单鞭时,要求我右吊手不要停滞不动。
细观其示范动作,勾手时右臂伸向南方略偏西,然后向西南平移,与左手前移同时到位。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动作,这样不仅动作不到家,而且也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则。
4.单鞭接玉女穿梭时,右掌应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棚、再随转体右棚,然后沉肘抽回与左臂相交。
可是,后面的这个“右棚一般很少做到,”没有“右”,当然也就没有右臂沉肘抽回的动作。
所以老师再三提醒我们,两臂不要过早交叉,也就是不要两臂交叉后再转体,应该边转体边交叉。
5.高探马接穿掌时,右掌的内收应随右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然后再内旋,至定式时使掌心仍然朝下。
然而前面的右臂外旋动作很容易走过场,即右掌内收时,掌心始终朝下。
6.老师在教分脚时,再三提醒我们:“四个斜角要打出来”。
如做右分脚时,应转腰到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但第一个方向不容易打出来,即高探马后迈左脚时身体不是左转面向东北,而是错误地右转面向东南。
同样进行左分脚迈右脚时的第一个方向(东南)也往往会走过场。
二四肢虚实不清虚实分得越细微,运动量就越大,拳术越有长进,造诣也就越高。
1.重心主要在左脚,则左脚为实;反之,右脚为实,左脚为虚。
这种虚实的转换变化,贯穿于除预备式和收势二势之外的整套拳架中。
双重就是双脚平均、持续地支撑体重,是虚实不清的一种表现。
如十字手定式时易患此毛病,老师为此着重指出:“做十字手时,当右脚跟着地,左脚尖应立即翘起,此时重心在右脚。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身法的两个要领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身法的两个要领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流派,学习杨式太极拳我们需要重视身法的相关练习,下面小编就杨式太极拳的身法练习为大家提供两个要点,希望通过下文可以提高大家对杨式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
杨式太极拳重在动作要领和重心的把握,以下两点主要就是以此为依据。
要点一:二十字口诀,“抻空拽连带”“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窝、肘尖拽膀尖、连手腕带手指”。
该口诀从字面上讲是对上肢而言,由此活动达到了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实现了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节节贯穿等要领的内在联系及相互配合。
由此而产生的动感达到的整体感及“抻,空,拽,连”引发的劲感,都是习练者认真领悟,修炼之要领。
太极拳的练习,是需要练悟结合的,不仅要练,同时也需要通过领悟来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学习。
抻出肘尖:是肘尖向自己腰胯的侧下方抻出。
即在做拳势之时,两臂的上下相合,左右运作之时,肘尖向前或左右拉开的张展运动。
而抻肘,才能有架势、有精神,才能腋下虚圆,意气才能开。
其幅度:一是肘膝上下相对;二是肘意垂向腰圈(汪永泉传:内气催动向外形成直径80公分的腰气圈)。
做到内外相合,以腰带肘,演练拳架,使之自然形成躯干与上肢动作的协调一致与默契配合。
这里一定要注意“沉肩坠肘”,绝不能扬肘翘肘,肘悬则肩不能沉,肘僵则气不能通。
因太极拳修炼中以坠肘为佳,谚云:“肘尖上抬全身空,肘尖下坠全身松。
”关于“沉肩坠肘”,是太极拳身法练习中的基本要领,这是任何流派太极拳的学习中都需要注意的。
空出胳肢窝:上述抻出肘尖目的是空出胳肢窝,使之肘臂运作顺畅无滞。
其胳肢窝空出究竟有多大,前辈常提醒我们“练拳时要求两个胳肢窝都夹个供养(供养:是河北省地方供神的一种馒头),这种做法是在虚腋松开的同时又相合的那种对立统一之中的奇妙腾虚劲势(因为夹紧了扁,夹松了掉)。
主要锻炼使其留有灵活变转的余地,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避免耸肩夹臂,就连单鞭和蹬脚之双臂前后分开也要有这种劲势。
肘尖拽膀尖:是在抻出肘尖、空出胳肢窝的同时,肩头要松开微向前合,这样肘尖的下垂与肩的松沉,形成一个整体,可将力移至臂部肘前一节(使小臂达到绵里裹铁极沉重的感觉)。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具有独特的内外兼修、柔中有力、缓慢连贯的特点。
它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强调意念的引导和内气的运用,以达到调整身心、提高健康、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的目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杨氏太极拳的练法要领。
一、站桩练法站桩是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功夫的基础。
相对静止中的杨氏太极拳是通过站桩体位的稳定性来达到,因此站桩的练习非常重要。
1.身体站立稳定,脚踩虚守实。
双肩下沉,胯部自然放松,骨盆内收,保持腰椎部位挺拔。
2.手臂自然张开,掌心向下。
手腕、肘部放松,手指微微张开。
根据个人的柔韧度,角度可为45°~90°。
3.目光注视远方,保持平静。
注意调整呼吸,呼吸要深而自然,以缓慢的腹式呼吸为主。
二、太极拳基本步法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四种:进步、退步、左右顾盼步、盘旋步。
1.进步:以右脚为例,右脚缓缓向前迈进,落地后脚心要着地,脚尖略微向外旋转,重心逐渐向前移动。
2.退步:与进步相反,右脚向后退,脚后跟先着地,再脚尖着地,重心后移。
3.左右顾盼步: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右脚同时跟进,重心略向左侧移动,以此类推。
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左脚跟进,重心略向右侧移动。
4.盘旋步:身体向右侧转动,以腰部为轴,右脚跟着左脚作圆弧形的轨迹前进。
左脚向右偏转,右脚原地调整角度。
三、太极拳技术要领1.虚实:强调胸背挺起,腿部蹲低,重心下沉的实劲。
同时上半身要保持放松、柔软,有“虚”的感觉。
2.以腰御身:杨氏太极拳注重腰部的运用,通过腰部的旋转带动上下肢的运动。
将腰身看作一个中轴,上下左右的运动都要通过腰部进行转换。
3.气贯顶会踵:通过意念引导内气流动,将气引从头顶沿脊椎下行,最后至脚跟。
气的运用要与动作配合,通过意念的引导让内气穿越全身。
4.慢、连贯、圆:太极拳动作以慢为主,通过缓慢的动作来加强身体协调性和控制力。
动作之间要保持连贯性,避免断续或刻意停顿。
动作要尽量做到连贯圆滑,让身体每个部位都能够流畅地移动。
杨式太极拳手型和步型要求
杨式太极拳手型和步型要求杨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流派中的主流之一,也蕴含着自己的特点,对于身体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下面小编就以杨式太极拳对“手型”和“步型”的要求来为大家做讲解,希望借此可以让大家对杨式太极拳的练习更加规范。
杨式太极拳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练习这不断的练习和领悟的。
它的动作简洁、庄重、干练、曲中求直,极具艺术感的圆与曲线的动作轨迹,更引起世人青睐。
手型掌:杨式太极拳掌型的要求为五指分开,自然舒展,掌心微内含,虎口自然撑圆,呈圆形:掌指的第一指关节要在同一平面,掌指富有弹性,也称之为”自然掌”。
掌的部位包括掌指、掌心、掌根、掌背、大鱼际、小鱼际。
看似简单,但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练习时一定要符合要领看似简单,但是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练习时一定要符合要领。
拳:杨式太极拳握拳的要求是四指并拢卷曲,逐渐向掌心卷曲,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称之为“虚握”。
拳的部位包括拳眼、拳心、拳背、拳面、拳轮、拳峰。
不同的动作所体现拳的部位不同,劲力点表现的部位也不相同。
勾:杨式太极拳勾手的要求是掌心内涵,五指第一指关节自然捏拢、腕部呈自然弧形,称之为“捏勾”。
勾的部位包括勾背、勾面、勾尖、勾心。
虽然是屈腕握、捏勾,但腕部要自然,不可用力折腕。
自然,就是讲究动作要放松流畅,不有僵力。
步型丁八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步型是典型的“丁八”步。
简单的讲,“丁步”步型就是双脚的形状如”丁”形,双脚之间的夹角为90°;“八字步”步型就是双脚的形状如'内八字”或“外八字”形状,双脚之间的夹角为135°左右。
而杨式太极拳的步型则是“一脚脚尖向前,是丁步的一半;另一脚的脚尖与向前的脚尖方向呈45°的“外八字”状,又是外八字步的一部分,是丁不丁步,八不八步,双脚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在45°,所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步型称之为“丁八步”。
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无论是左弓步还是右弓步,都应是一腿屈膝前弓,膝关节不超过前脚尖。
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杨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自然、柔和、优美,因而使人再运动中感到舒适。
练拳时,要着意体现松、稳、慢、匀的运动特色。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欢迎阅读。
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一、总则松,就是全身放松,从神态到动作都不能紧张,要注意克服拙力,恢复自然,而且始终如一。
松的先决条件是心静,就是要把心气放松,同时全身的关节和肌肉都要随之放松,一直松到足心的涌泉穴。
内气往下松沉时,必须注意不要把全身的重量压在下肢上,膝盖和小腿不要过分着力,小腹须始终松软地鼓着而不能紧张地绷挺。
“气沉丹田”是指内气在意念的引导下连续不断地徐徐向下、向丹田处沉降,而不能错误地理解成鼓荡气息去冲压丹田。
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要做到松而不懈。
提起精神才能肢体灵活,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当气血周流全身时,便可体验到通体舒服和泰然自若。
慢,就是运身缓慢。
在练拳过程中,维持适当缓慢的速度,是为了便于以气运身,使内气能够从容运行而畅通无阻。
随着动作的节奏,有规律的调节呼吸。
同时,仔细的按照拳术原则要求塑造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纠正偏差,体会收获。
如果动作过快,就很难达到这种目的。
显然,这并不是说为慢而慢,越慢越好,而是要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意向,适当地控制练拳的速度。
条件发生变化,就应当加以调整,这样才能做到慢而不僵。
在缓慢的动作运行过程中仍能保持轻灵,才不至产生憋气和呆滞等有碍健康的毛病。
匀,就是动态均匀。
无论动作、姿势、呼吸都要求均匀。
在均匀的动态中体现松、稳、慢的特点。
练拳一势接一势,要连绵不断。
所谓“运劲如抽丝”,既不能时快时慢。
同样,匀也不是被动的和绝对的。
因为每一势都要重起点经过运行到达终点,然后开始变换到新势,在这里体现着连续性和节奏性的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姿势的匀称,保持均匀而自然。
这样才能使人感到和谐,并表明练习者的功夫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可以加深内功的锻炼,探索松、散、通、空的奥秘,这是练就太极拳功夫的必由之路。
杨氏太极拳的要领
杨氏太极拳的要领练习杨氏太极拳要有自己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好太极拳,练习杨氏太极拳有哪些要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太极拳的要领。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的四大要领要领一、十个脚趾不着力此为第一要义。
太极十趾着力打拳,有如饮鸩止渴,着力了则膝盖必受力,受力时间长则必伤膝。
又十趾着力则身体重心必前倾,前倾则必没有中正安舒。
十个脚趾不着力,可以有效保护膝盖。
修炼杨式太极拳的人都知道,伤膝是杨式太极拳一大病。
对于怎么保护膝盖,很多的太极人提出种种修炼方法,以避免伤膝,例如,膝盖不过脚趾等方法。
但又有很多的太极“大师”最后膝盖伤了,苦不堪言,又不敢在众多学生、徒弟面前说,还得提保护膝盖。
身体重心不过脚尖,如何不过?打起拳来,又有几人能不过?这就是一个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学习杨氏太极拳要有一定的毅力,杨氏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好的太极拳修炼方法,是你不容错过的一种太极拳。
要领二、单腿重心单腿重心实际上就是练虚实。
虚实是杨式太极拳阴阳的外在表现形式,虚实不清的杨式太极拳是不明阴阳的杨式太极拳,在《杨式太极拳谱》虚实诀中说:练拳不谙虚实理,枉练功夫终无成。
”三尖相对”是单脚重心的标准。
那么在杨式太极拳盘拳架的过程中,要坚持脚下实要实足,虚要虚净,两条腿一定要实腿、虚腿分清楚,而不可含糊不清。
以十分制来计算,一条腿是l 0,另一条腿必须是0,而不可一条腿是9或8,而另一条腿是1或2。
当然这指的是定式时候,在运动转换过程中则不可能是这样。
练拳中坚定单腿重心,脚下虚实清楚,则会阴阳分明、立柱式身形。
太极先贤有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要领三、臀要溜溜臀可谓是杨式太极拳最重要的要求和标准!为什么?学习杨式太极拳,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太极人不提溜臀这个要求的。
“溜臀空腰、立腰竖顶、中正安舒”,哪一个要求能离得开溜臀?溜臀真是重要而又难矣。
说重要确实重要,说难其实却又不难,难的是很多太极老师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溜臀,那又怎么能教会学生呢?我的太极老师曾形象地比喻溜臀是:坐在长条板凳上,半个屁股露在外面。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一. 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规则1. 立身中正:练太极拳首先讲究立身中正。
所谓中正,就是要使身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
拳经上所说“尾闾中正”,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心,重心如不稳,运用中则易被人借力失势。
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内则必须精神内固,神不外驰,稳静心性。
在外则必须顶头拔背,松要塌胯,如此则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的姿态。
2.安舒松静:太极拳是练神,练意,练虚灵的拳。
练拳时始终保持精神安然舒适,体态轻松自然。
松要松的彻底,要松透,松的好无拘滞之力,松的百无所有。
从预备时开始到整套拳的终了,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上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
练太极拳还要求练时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并须贯以神气率领。
放松要先松心,后松身,从头颈,脊背,肩,腰,胯,膝,手,肘,腕,脚各部关节都须完全松开,松透,毫无拘滞之力,要大松大软。
拳经所谓“一松百松, 柔若百折若无骨”,百骸舒泰,气血畅通,神清骨爽,久之则内劲增长,最后将能生出极柔软化为极坚刚的松沉柔弹之内力。
3. 虚灵顶劲: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神贯于顶。
所谓虚灵顶劲,即是头容正直,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一根绳索将头顶提悬似的,又好像头上顶起一碗水,不使它洒下来。
此全是神意领着,下鄂微收,颈部放松,舌舔上腭,时时保持灵活轻妙的感觉,有头顶青天,足踏黄泉的气概。
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顶劲,用力向上顶必定拘滞僵硬,失去灵感。
练拳时,只要时时保持虚灵顶劲的感觉,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气血自然流通。
4. 气沉丹田:练太极拳强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丹田在脐下三寸处。
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
练太极拳功夫有素的人,多是采用腹式呼吸。
初学者切不可着意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决不能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
须知气沉丹田是练太极拳全身松开后的自然结果。
杨氏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
杨氏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1.预备势两脚平开,距离为脚心对肩心。
重心对脚心,目的是为了虚实转换腰微后拔,太极拳的运动核心是分清阴阳。
主宰阴阳的部位在“腰”2.起势起时中指向前领劲约30度接住对方来势,与肩同宽同高腰微顶其根在脚下,形成三点劲、脚、腰、手。
下按时两手要到位,要有撑劲。
太极拳虚实转换,以腰为中心,上下左右六个点来回运动,不管那只手击人,它都不是孤立的,虚实开合都是相应的,腰背是传送劲力的,但是松弛灵活。
3.生财雀尾1、屈膝棚手---先落尾骨,同时大拇指领劲,小臂接劲。
2、摆脚转体---再用小指一领有,同时肘往撤退,战略重点后移。
3、抱球上步---右手划平圆找左肘窝,左手找右手肘外,同时起腿提膝松小腿,此时实腿要坐实,松腰落胯、敛臀转体上步要随屈就伸、脚离地不要太高踝关节也不能不提。
4、扣脚转体左棚--脚分左7右3成,左肩与胯必须与头心.脚心对齐,棚手要圆,双臂有张有合之意。
5、右棚上步--先左转体,上步落脚后要松胯根微右转体,右臂平出,弓步时左肩与右肩要有合意。
6、搓势一双手稳步往前同时甩尺骨及手腕,再吉肩扎腰往左转回胯,备注:脚后跟别撑的直,后腿膝对脚尖,同时转腰落下膨敛臀,然后卷腰.弓步抽走,腋下必须夹住,右手存有置之不理之意,左手翻掌接到大拇指对右腋前立掌按出来。
7、按势一左手经右手背平开再拉腰拆肘双手大拇指?ahref='//'target='_blank'>乙肝眩??⒆笞??底笸热缓笱?⒂易?同时双手沉腕下按随屈按出要立掌。
定势要身形舒展。
4.单鞭:双手展平,同时右坐骨与右脚跟微合,脚下变小阴阳,右脚尖、膝、胯、肩同时左转,存有从外往里纸盒之意。
双手划平圆右手至左脚前,然后吉肩拆肘椭圆形拉到右胸前,右手腕瘆过来突腕变勾手、左臂张肘莲塘、一尺安家落户,弓步时左手以小指领劲甩尺骨按过来。
5.提手上势:1、左脚实腿内扣约30度,重心左移、右脚,跟着地要有蹭地之意,坐骨微顶脚跟,同时左腿要坐实,档要撑圆,双肘拆肘合出。
杨氏太极拳的要领:静松正慢匀稳
杨氏太极拳的要领:静松正慢匀稳保持平静、恒定和平常心,靠平静的过程使污浊沉淀,万物清明。
因此,杨式太极拳被后人称誉为活的雕塑,动的静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学杨氏太极拳的要领:静松正慢匀稳,欢迎阅读。
记得先师最早口授给我的学拳要领是:“正舒松慢匀稳”。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又合乎拳理,多年来我奉此为信条。
二十多年后,在先师所著《杨氏太极拳正宗》这本书里,把此要领修订为“静松正慢匀稳”并告于天下。
多年来,我暗自揣摩赵师修订后的“六字”真义,似有所悟,著文如下,以供方家指正。
静“静中触动动犹静”。
“静”是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属性。
先师常以拳祖张三丰“学太极拳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以喻练太极拳之真谛。
静,就是调心调息调身。
习拳一定要静下心来,专心致一,“致虚极,守静笃”,不得心浮气躁。
预备式(无极式)要做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摒除杂念,呼吸自然,努力进入物我皆忘的空灵精神境界。
在整个练拳过程中,要做到稳静安舒,心神泰然,集中心志,意识领先。
在意念上,当有人若无人,当无人若有人。
内敛精神,外示安逸。
先师曾诙谐地说,万籁俱静可以修养脑力,悄无声息可以修身养性。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动静开合,以静御动的运动。
静中藏动机,动中存静意,一静俱静,一动俱动,无静无以制动,无动无以见静。
其“松”,其“正”,其“慢”,其“匀”,其“稳”,都是在澄静的状态下成就的。
保持平静、恒定和平常心,靠平静的过程使污浊沉淀,万物清明。
因此,杨式太极拳被后人称誉为活的雕塑,动的静功。
松“一松百松,柔若百折若无骨”。
“松”是杨式太极拳的核心和基础。
先师经常告诉我们,杨式太极拳是内家拳,跟其它拳打人不一样。
一般拳打人是皮肉伤,一看就知道伤轻重在何处。
而杨式拳外若柔绵,内坚如钢,其功夫是松沉纯净的内功,用的是整体劲,瞬间产生弹抖力。
打人疾弹冷脆,入里透内,伤其内脏,皮肉却没有任何异象。
所以,杨式拳也叫“松拳”、“绵拳”。
关于松,先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练好杨式太极拳的几大要点
练好杨式太极拳的几大要点练好杨式太极拳的几大要点傅钟文先生认为,练好杨式太极拳要管好几大要点,这些要点管好了,也就等于基本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了。
首先,练每一个动作时必须先有意识,也就是意识要先于动作。
比如“起势”,双手俯掌徐徐上提时,必须先有上提的意识,提到与肩平时,要先有下落的意识,然后两手再慢慢下按。
意识与动作要配合上,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如此。
这种意识引导动作的练习练久了,练拳者就会进入一种境界:在夜间,四周静悄悄的,你全身心地投入练太极拳,意识与动作配合上了,全身感到非常舒服,周围没有一点声音,浑身轻飘飘的,好像你不知为你,也不知累,除了太极拳的意念外,其他一切杂念皆无。
他常常见到一些人练太极拳时,意识不能先导,动作与意识分离,他说,这是会影响练拳质量的。
第二,腰带弧形运动练太极拳要以腰为主,这是练太极拳的人经常说的。
傅钟文先生说,不但太极拳的练法讲求以腰为主,中国其他流派的武术、西洋武术以及其他一些体育竞技运动也都讲以腰为主。
比如举重,光靠两手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劲。
但太极拳用腰跟其他武术和运动的用腰不一样,练太极拳要由腰带动四肢和身体其他部位沿弧形慢慢转动,不是直来直去,每一个动作都由腰来带转,使腰身与脚手的动作连在一起。
他以“云手”一式为例说明:“云手”动作的完成靠腰左右转动带动胳膊、手,左右上下弧形转动,带动腿的抬、收、伸,在腰的主宰下,全身各部位都在做弧形运动,不能只动四肢,不动腰,或腰手分离。
他再以“搬拦捶”为例说明:搬是腰带右拳左转,接着腰带右手右转,带左手拦出,然后腰带右拳向前打出,不能只是动两手,也不能右拳、左手离开腰的运转而乱动。
总之,在腰的主宰下,上下可贯穿一气。
在腰带动四肢运行时,傅钟文先生认为必须贯彻“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
太极拳的动作没有直来直去的,曲蓄有余,在使用时才能够灵活。
直了,劲就用完了,会僵滞,易受人制。
所以练太极拳时,腿、胳膊、手都不能是直挺挺的,要有一定的弧度,但又不是软塌塌的,软塌不是含蓄,也不圆满、没有气势。
杨式太极拳要领
传统杨式太极拳要领十个要领: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
其中,提顶:虚灵顶劲、“百会”上顶,正直不歪斜,头上如顶一碗水的感觉。
敛臀:臀部内收,不撅不突、保持身体正直尾闾中正。
吊裆:“会阴”向上提,抽拔之意,“命门”着力后弓。
松肩:肩胛放松下沉,微向前合,含包裹之意。
沉肘:微屈不直,肘尖有下垂之意,所谓“沉肩坠肘”,松肩不松沉,肘难下垂,同样肘不下垂,肩难松沉。
含胸:含而不凹,胸部平整,不凹不凸,持内含之意。
沉肩坠肘,肩微向前包裹,自然呈含胸之意。
拔背:与含胸沉肘相关联,能含胸沉肘就必有拔背之形。
塌腰:腰为体动之主宰,不塌腰则下盘无力,不稳。
手动腰先动,腰摧四肢行,腰要保持松沉竖直松塌园活。
松胯:松胯乃调整腰腿动作之关键,松胯才能下盘灵活,胯与腰是相连的,胯不松腰不活。
沉气:全身松沉,气息下沉,气沉丹田(肚脐下三指),意守丹田,全身有向下沉坠之感。
十个准则: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
松:精神放松、身体放松、松而不懈、松静自然、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松与紧乃矛盾之统一沉:体态松沉,气沉丹田,意守丹田。
能松则能沉,松是沉的前提、能松沉则能稳实。
柔:柔乃韧中之柔,柔韧合一。
柔非软,软则无力,柔非无力。
匀:招招式式速度均匀,不可突断突快。
劲如抽丝,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应为匀速运动,式断意不断,前式结尾即后式的启动。
圆:太极的招招式式都是圆,出手出脚圆弧线,圆得连绵柔顺。
稳:虚实分清,沉着松静,腹实腿固,松腰活胯,腰裆灵变,虚灵顶劲,腰身正直才能稳。
正:头顶、脖胫、腰身要端正,整体做到中、正、安、舒。
实:落脚踏地要实,意如入地三分。
气沉丹田,全身松沉,如千金坠地。
灵:精神放松,头脑清晰,反映迅速才能灵;肩背腰胯松活才能灵;意、气、力相结合才能灵,所谓轻灵圆活。
健:健康体魄,健步如飞,刚健有力,整体配合协调,健而美之。
各部位要求:身法: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沉着稳重,支撑八面形体:舒展大方,潇洒优美,气魄雄伟,风格朴实,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头部:百脉之宗,领起全身之纲,虚灵顶劲,正直不歪斜眼部:眼要平视,延展用远,意欲何方,眼神先领颔部:微向内收,不可仰起,不仰不收,恰到好处颈部:松而竖之,不歪不斜,端正竖起,不僵不软肩部:松而沉之,微向前合,包裹之意,腋离拳距肘部:微屈不直,意执下垂,每在定式,直对膝盖太极拳的各种动作,每招每式都是在意念的引领下运动神经系统的综合协调,比如,力起于脚,发于腿,主于腰胯,通过脊背、肩胛形于手,这一过程都是每个骨节、每块肌肉在神经系统的综合反映中,节节贯穿协调一致,一气哈成,形成一个整体的劲力,集中于手上。
学好杨氏太极拳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好杨氏太极拳需要注意的问题1、关于拳式中的阴阳阴阳是谈手式动作正反两面的代名词。
在拳式中,手心向上为阳,手背向上为阴,手心稍向上尚未达到正面时为少阳,超过正面为老阳。
手背半面向上为少阴,手背向上超过了正面为老阴。
2、关于太极拳式中的身桩胯宜坐正,不前出,不后突,脊梁拔直,肩宜空,肘宜垂,切忌架肘耸肩。
3、每逢弓步式在前之腿,小腿宜垂直,脚尖向前方,在后之腿宜伸直,但不可过挺,以稍有含蓄为对。
脚尖宜往里扣转约45度,重心落在前脚的是七成,落在后脚的是三成。
4、每逢马步式是川字步,两腿下蹲,两腿距离为三脚之长,合适为度,其重心在两腿当中平均的。
5、每逢半马步式如倒撵猴等。
其在前之脚是负担全身重量三四成,在后之脚是担负全身重量六七成。
6、每逢虚步式是全身重量落于实的一脚,虚的一脚等于虚设。
无论是在前或在后,无论脚尖着地或脚跟着地都是非常的虚灵,如同有蚂蚁也踩不死,有鸡蛋也踏不破为对,其两腿部全是有弯曲的。
7、每逢仆步式在前之腿伸直,与地面平行,脚掌平触地面,脚尖微向内扣,在后之腿下蹲,如拳式中抽身下势。
8、关于头部头宜虚灵着上顶,下颚含垂,舌宜自然舒适的敷于上颚,不要以舌尖用力去抵上颚为宜,否则神意不舒,唾液不生。
因为太极拳以自然为原则,做到大自然,大舒适,心神泰然之后,口中有唾液回甜,故特宜留意。
9、关于呼吸在初学时,只宜找呼吸舒适,自然深长即可,不必找以呼吸配合动作。
因在初学时,动作尚未纯熟,还不能随便的做到上下相随,快慢均匀,身心相合,动作松柔,心神愉快。
如在这个阶段就想以呼吸去配合动作,往往呼吸受到拘束,那就不自然了。
而且长期的不自然下去,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所以在初学拳时,不必使呼吸去配合动作,这是练太极拳很要紧的一件事,必俟动作纯熟,养成习惯,虽在不注意之中,也能做到身心安舒,而后再逐渐地试着以呼吸去配合动作,才能配合恰当,身心舒适。
10、呼吸配合法呼吸配合动作的情形,凡是动作的开展或放大或伸长,这是气呼出的时候;凡是动作的收回或缩小,这是气吸进的时候。
杨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杨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手型:手的基本动作称为手型第一种手型是掌,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竖,掌心不可太凹,也不可太张,以自然舒展为度。
掌代动小臂,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时称为臂外旋,向掌心方向旋转时称为臂内旋。
第二种手型是拳,四指并拢一齐卷曲贴于掌心,拇指压在中指中节上,拳不易握的过紧和过松,以自然握实为度。
第三种手型叫勾手,或者叫吊手,勾手的做法是五指下垂相拢,拇指、食指、中指指尖轻合,手心要空,腕部自然舒起。
二、第二类动作是步形第一种是开立步,两脚分开,脚尖向正前方与肩通宽,平行站立。
第二种是马步,两脚分开,平行站立,距离宽于肩,曲膝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要求膝开、腿平、裆圆、腰直。
第三种是弓步,一支脚尖外撇约45度踏实,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随着后腿蹬展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前脚尖朝正前方与后脚横向距离约等于肩宽。
凡是弓步,所弓之膝前不过脚尖,后不过脚跟,后腿不能挺直,也不能太曲,应做到直中有曲。
第四种是虚步,一只脚尖外撇约45度踏实,并曲膝下蹲,另一脚向前伸出以脚尖或脚跟着地。
做虚步时裆要圆而松,重心不可过于偏重实腿,前腿不可过直或过曲,脚腕部也要自然放松,不可紧张,两脚跟不可在一条线上。
三、躯干的形态称为身形1、对头部姿态的要求可概括为虚领顶劲,意思是头要正直,不前俯后仰,也不左右歪斜,转动时也要自然平正。
眼要做到手随眼走,以眼领手,定势时目光注视前方。
耳静听身后左右,唇微闭,齿轻合,下巴内收,颈部自然松竖,显示出精神振奋,又稳健含蓄。
2、对肩臂的要求是垂肩坠肘,它是在运拳的时候,肩关节要松沉灵活,不可耸起,也不可前扣后张,肘要下垂自然弯曲,不可僵直,松肩要做到肘不贴肋,肘不离肘,其手臂有圆转松活之意。
3、含胸拔背,这是对胸背的要求,练拳时胸不可前挺,也不要明显内收,而要做到舒松自然。
拔背,脊柱有放松拔长之意,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则能拔背,做到体态中正。
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杨式太极拳作为武术拳种的一个流派,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影响力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武术拳种或者太极拳对外交流传播的成功典型.杨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你了解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杨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下面我先简要说一下手法的练习。
手眼身法步,把手摆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在拳式所有的动作中,手的动作是最多的。
而在技击中,手是击人最主要的部分。
手的形状、手的动作、手的位置等合理、准确,即会起到相应的作用,反之,会影响练习和使用的效果。
杨氏太极拳的手分掌、拳、勾。
掌杨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掌型有如下八种1.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
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搂膝的推掌等。
2.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
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麻捶式的上掌等。
3.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
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
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是很多的。
4.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5.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6.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亮翅的上掌。
7.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8.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拳杨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第二节,松松握住。
杨氏太极拳用拳的动作也很多,除太极五捶外,还有打虎式、双风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式。
杨氏太极拳用拳的类型有1.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为立拳,如进步搬拦捶式有拳二弯弓射虎式左右拳等。
2.扣拳:拳腕稍向里扣,如双风贯耳式双拳。
3.仰拳:拳心向上,如撇身捶式有拳。
4. 杨氏太极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劲点。
杨式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的要求
杨式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的要求太极拳是一种奇妙的运动艺术,其效益的大小要看学习的人而定。
初学时所得的效果一定不高,但是其奥妙所在是,浅学可获浅的效益,练一次可得一次的舒畅,习一动,可获一动的好处,日积月累,功夫逐渐累积而自己不知觉自己的进步。
太极拳是养生之要道,防身之至宝,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为了正确较快地掌握,我们有必要了解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的要求。
头太极拳经第一句话:“顺项贯顶两膀松。
”即练拳从起势到收势整个过程都要做到顶头悬,两膀松。
头部需要保持自然正直,不要偏斜,要有轻松灵活之意,如此则精神振作。
头,可称之为定盘星,为周身之主宰,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等行动,均以它为准绳。
再者,人是一个有机体,头部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人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大脑来指挥。
总之,头在人的身体中极为重要。
眼、耳、口、鼻武术要求以眼传神,讲究手、眼、身法、步,太极拳也不例外,练拳时要求手眼相随,以眼领手,但不是老盯着手,目光稍远些,兼顾上下左右,不可俯首看足。
耳听八方,静听身后左右。
耳连通全身之穴位,对练拳情绪有影响,所以要排除干扰达到入静的境界。
口宜微闭,齿轻合,舌抵上腭。
张口不卫生,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物质得不到过滤会直接从口腔进入到胸腔;对练功来讲也不允许,内气存不住,会中断。
但有清津分泌千万勿吐,应随时咽下。
鼻要自然呼吸,鼻梁和中线始终要保持一直线。
功夫浅时呼吸短促,随着功夫的加深,呼吸慢慢达到深、沉、细、匀、自然,形成进气入丹田,呼气出自丹田。
肩肩为上肢首要环节,我们时常见到手上所发出的力量没有肩臂等部位的力大。
有人说是由于体力不能集中,所以面积较大的臂部和肩才会发出较大的力。
然而一些练到相当熟练程度的人,也仍旧不能运用两手,甚至有些人身劲练得很好,手上却一点力也发不出来,这种情形练太极拳的人最能感受得到。
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完全是肩上的毛病。
须知身体是发劲的机关,两手是发力的工具,力从身上发出,必须经过肩关节,然后才能集中到手上。
杨式太极拳的四个要求
杨式太极拳的四个要求简述关于杨式太极拳的学习,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四点要求。
要求1、心静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
杨式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
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
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
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
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无力,咱也无力,咱意仍在他先。
心静,是我们学好杨式太极拳的前提条件,我们一定要做到。
要时时刻刻,用心用意,人家挨咱何处,心便想何处,不丢,不扁,不顶,不抗;我挨人家何处,心便用在何处,不顶,不抗,不丢,不扁。
此都是用意,不是用力。
照此天天练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功夫便能上身,而后久而久之天天练,就可达到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
要求2、劲整推手练功,务必“顶劲虚领,丹田气沉;肩沉肘坠,腕舒指通;腰松胯活,膝纵步灵;明了阴阳,虚实分清;一身之劲,练成一统;中正安舒,八面支撑;一动俱动,一静俱静”。
推手练功,发劲要有根源,劲源于脚跟,经腿上行注入腰间,发于脊背,通于掌指。
发劲须精神贯注,思想集中,凝神敛气,在对方劲儿想发未发之际,咱则明察秋毫,了然于胸,我劲不先不后,接定对方劲路而入之,如汽油猝然遇火,似枪弹骤然出膛,这也是“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
推手练功,随对方前进,咱后退之;随对方后退,咱前进之;前进后退,随进随退,如影随形,丝毫不乱。
推手练功,随人所动,于曲线弧形运行中求直发直射。
推手练功,不蓄不发,蓄而后发,借机、借势、借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要求3、身灵身灵,就是说形体要灵动,活泼,不可呆滞。
呆滞,则进退不能自如,如此绝对不可以。
必须满身轻利,灵动活泼,“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达到推手练功时,对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对方骨里。
要想身灵,必须体如雷达,侦察试探,凭借感应,反馈信息。
为此,全身关节须节节松开,且一气贯穿,轻松灵活。
杨氏太极拳训练的要求
杨氏太极拳训练的要求关于怎么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已经有了很多的相关论述,都很有学习的价值,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太极拳训练的要求。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训练的要求(一)对头部要求头部要虚领顶劲,虚是空的,领是向上引的意思,顶是往上顶,劲就是有力量。
总的含意是要求头颅正直,头上是虚的起来头正颈也就直了。
颈直,站着显得很精神,不这样就提不起精神。
如果两眼闭着,塌蒙眼也不行,讲究精气神,二目炯炯有神,要求做到头正颈直,经络顺了,气血也畅了,练起拳来感到很舒服。
头表现出来要具体形象。
所谓“正”,就是不低、不仰、不偏、不依,尽量做到这些要求。
1.眼睛眼睛,第一点就是要有神,这也就要求了你的精神与意志需要集中在太极拳的练习上。
其次,眼睛在不动时应直视前方,而在运动的时候则需要能够跟随动作的要求而转动,要与动作协调一致。
另外在推手练习时,还要能够关注对方的动向以及四周的状况。
2.口似闭非闭,似开非开。
一般说口呼鼻吸,实际生活不是这样。
闭不是嘣着咀,也不是开着,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
要求舌头抵上颚时自然形成,不要硬顶。
似闭非闭,活动能使口内生津,不至于口干舌燥。
如果张着嘴练拳就上不来气了。
3.气气是一门科学,现在气功很盛行,有专门研究气功的。
一般称太极拳为自然气功,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静窥测对方动向,或你来我往。
太极拳的气沉丹田“脐”下小腹部位,不论坐着、站着,气沉在丹田就会感到非常舒适。
保持这个状态,气就沉到丹田了。
这个“气”,分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指元气,后天之气就是呼吸。
先天之气要稳,后天之气宜顺,二者是结合的。
一个沉到底下稳稳的,一个比较顺。
先天之气是固有的、本能的,摸不着,看不到,而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到,如果人没有气也就完了。
4.呼吸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是需要你能够将动作与呼吸配合起来的。
但是一般来说,对于初学者这比较有难度,因而往往只要求初学者能够以自然稳定的呼吸与动作相配合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拳的要求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一)手手眼身法步,把手摆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在拳式所有的动作中,手的动作是最多的。
而在技击中,手是击人最主要的部分。
手的形状、手的动作、手的位置等合理、准确,即会起到相应的作用,反之,会影响练习和使用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的手分掌、拳、勾。
1、掌: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掌型有如下八种: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
这种掌法运用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双掌;搂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
如倒撵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底捶式的上掌等。
C、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
如抱虎归山式左推掌。
坡掌在拳式中运用是很多的。
D、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马式的后拉掌。
E、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鹤亮翅式的左掌,搂膝掌等。
F、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白鹤晾翅的上掌。
G、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转身摆莲式开始的双掌。
H、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针式的插掌。
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横掌在小指一侧,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小指一侧等等。
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
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所以对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后左右运转要讲究用意,不宜随意出手,不能象做体操那样,简单的完成动作了事。
2、拳杨式太极拳,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向手心卷屈,大指压住二指第二节,松松握住。
杨式太极拳用拳的动作也很多,除太极五捶外,还有打虎式、双风贯耳、上步七星、弯弓射虎等式。
杨式太极拳用拳的类型有:A、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为立拳,如进步搬拦捶式有拳二弯弓射虎式左右拳等。
B、扣拳:拳腕稍向里扣,如双风贯耳式双拳。
C、仰拳:拳心向上,如撇身捶式有拳。
D、杨式太极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劲点。
比如立拳一般在拳面,仰拳在拳背等。
3、勾手杨式太极拳的勾手做法是五指并拢下垂,勾尖朝下,如单鞭式右直勾手。
勾手的劲点在腕根。
4、手的动作杨式太极拳手的动作非常丰富,无式非手,概括起来大体有:掤、捋、挤、按、采、挒、搂、搬、拦、封、抱、撇、叠、云、探、托、分、贯等。
所有手的动作都有它的实际练习内容,都须贯注意念,掌握劲点所在之处。
比如掤手,意念和劲点在挠骨一侧。
捋的劲点在左手背和右手腕根小指一侧,挤的意念和劲点在有腕、小臂外侧,左手心。
按的意念和劲点在双手手掌,其他不一一赘述。
(二)眼杨式太极拳十分讲究眼法。
相传杨公澄甫与人推手或交手,发劲时眼向对方一看,对方受力则向他眼看的方向跌出。
从杨少侯遗像看,他的双目似有精光射出,这是长期练习眼法及内气贯注充盈的结果。
杨公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也。
”杨式太极拳对眼法的要求是:l、眼向前平视。
一般情况下,眼是向前平视的;通过前面的手向前看去,关顾到手,但不死看着手。
眼也有向前下看的,要根据具体拳式具体的主手动作具体确定眼看的方向。
2、眼神处于动态之中,眼转动的原则随身法。
身动眼随,身向那个方向,眼向那个方向望去,太极拳的运行是不断前进后退左右转动的,而前进后退,左转右旋均靠腰身带转,眼的左顾右盼需随胺身的转动而转动。
3、眼与意一致。
眼是心之苗目,心有所思,眼有所注,眼与动作不合即内外也不合,眼法在推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需注意对方的上中下部,密切注意对方的顺背,在动态中抓住有利时机使对方处于背境。
4、眼法自然。
运用眼时不瞪眼、不闭眼,精神内含。
眼神的正确运用与虚灵顶劲有关,虚灵顶劲,精神能提起,则眼自然有神。
(三)身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决定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中部,即从肩背至胯部。
从生理学上说,身是五脏六腑所在之处,包括肩、背、胸、腹、脊、腰、胯等重要部位,传统理论所提出的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胯、敛臀、吊裆,均针对中部要求而言的。
对于这些要点,杨家先辈们已有详尽的论说,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重点谈身法中的腰的运用。
杨式太极拳传统拳论中说到腰为轴,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间。
要求“腰顶穷研生不已”。
腰的重要性普遍为世人所公认,以致武术界有太极腰、八卦掌之说。
但要把腰练到拳的动作上,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式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腰带手脚,一般手脚不妄动,少动,靠腰带动。
这种练法不但练架子能有最佳的健身效果,更主要的是在提高防身技击水平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要本手一般只上下转换移动,腰的转动带动手的转动,比如云手,是典型的腰带手运转的拳式。
腰带脚也一样。
虚步的前脚掌一般没有独立的动作,靠腰去带转。
总之,腰带脚、手、身、头等。
腰一动则全身皆动,腰一转全身皆转,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个别动作腰带主手转动,另一手向另一方向转动,但这种情况不多。
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书中说:“腰如车轴四肢如车轮,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动转;自己要想车轴转,可多浇油腰轴油满方好,用意细细体会自得之,勿须教也。
”本书关于架式练法文字说明把说明腰的动作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阐明,希望能在这方面对学者有所帮助。
对于身法中涉及呼吸的方法问题,杨式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
对于呼吸与动作是否要配合的问题,只要气的出入自然即可。
杨式太极拳讲的是意到气到、气到劲自到,从这个意义上说动作与呼吸没有关系,呼可放人,吸也可放人。
拳论上有“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
呼则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
(四) 法手眼身法步中的“法”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招法,指整套拳架中的一招一式的展法;一种是将“身法”合为一内容,指用身的方法。
作者根据传统的说法采用第一种说法。
练杨式太极拳时必须懂得拳式中每一招一式的实际含意,主要是指其明白技击作用。
当然每一招法可以演变为若干使用法。
这里的法,是指杨公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所述的每一招式的用法,对方如何击来,我如何站位,如何出手,出脚,化解还打等。
练拳时,要有攻防的意识,这当然是“假设敌”。
这种"假设敌"的练法,能使人集中精神,心静用意,增加兴趣,久久练习,不觉乏味。
必须指出,运用杨式太极拳与人推手、交手,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法,届时因对方的变化而用“法”,招法熟练,前后、左右、上下均应物自然,不想法而法自到;随手凑效。
但要先懂“法”,后法自然而然而至。
《太极拳论》中“由着熟而渐悟僮劲,由懂劲而皆及神明”。
这里的“着熟”是“法”要先着熟,这是学拳的必经之路。
(五)步步为拳的根,杨式太极拳的步法有以下7种:1、开立步:两脚平行站立,脚尖朝前,虚实不分,起势、合太极式的步法为开立步。
2、弓蹬步:这种步是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体做法是前脚脚尖朝前,后脚在前脚外,脚尖方向与前脚脚尖方向成约45°角,两脚的直线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
前脚弓,后脚蹬,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动限度为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3、前虚后实步:这种步法分左、右虚步。
左虚步的做法是,有脚踏实,左脚提起向左前方伸出半步,以脚掌点地,如白鹤亮翅式的步法。
以脚根点地,如肘底捶式。
左有脚易位为右虚步。
这种步法要求后腿坐实,前脚不全虚,也具有支撑的力量。
杨式太极拳的左、有虚步,前脚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担身体的重量。
实腿分担的重量多些,虚腿分担的重量少些,多与少看架子的高低及以自己尾闾中正,转动自然为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步法中没有实腿分担占身体重量百分之七十,虚腿分担百分之三十这一类的说法。
前虚后实步还有一种是后脚实,前虚脚全脚掌着地的,如倒撵猴式。
4、横行步:两脚平衡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实左虚,两脚尖均向前。
如云手式。
5、独立步:单腿直立,一脚提起,膝与胯平,脚向里收,脚尖自然朝下。
如金鸡独立式。
6、仆步:接前弓后蹬步,后脚外撇坐实,身胯下蹲,前脚脚尖向前,身稍向一侧俯。
7、骑马式:两腿开裆如骑马式,这是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步型,两脚还是分虚实的。
如云手的动作过程中有此步法。
杨公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如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有实,而左脚谓之虚。
所谓虚者,非空;某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
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
”在《太极拳十要》中又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杨式太极拳对步的要求要分清虚实,下盘有根;使虚实转换清楚,绝不轻浮。
杨式太极拳的步有进退二法,进步必后坐使前脚变虚,腰带脚掌转动摆好位置后,后腿往前送身体重量至前脚,前脚承担全身的重量,后提虚脚动步。
动步时不往前脚靠近,而是向前迈到确定的位置。
《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执笔者郑曼青先生有一首《体用歌》讲到了步与前进法,“我有一转语,今为知者吐,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当垂死终无补……足欲向前先挫后……”这反映了他跟杨公澄甫学拳和协助杨公澄甫写书得到杨公澄甫传授的精辟体会。
涌泉在脚掌中,涌泉有根则步有根,步有根则腰才能有转动的基础,而脚要前进,首先身要向后坐。
这种前进法是杨公澄甫所授的家传练法。
本书所传的进法也是这种方法。
退步,前脚提起向身后退一步,不向后脚靠近,直接向后落到确定的位置。
这种进退步,在述架势时结合实际再加以具体说明。
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就能对杨式太极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利于今后学习拳架和推手。
至于杨式太极拳关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要求比如头、肩、肘、胯、裆、膝等,结合拳式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