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优秀教案(精品)一、教学目标- 了解天火的定义、特征以及常见的天火现象;- 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处理天火;-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研究天火的形成原理和处理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天火的定义和特征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天火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天火。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天火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几种不同的天火现象,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3. 概念解释:介绍天火的定义和特征,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天火现象,并展示给全班。
5. 检查与反思: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处理天火。
第二课时:天火的预防和处理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天火的预防方法;- 学生了解常见的天火处理措施。
教学步骤1. 复:回顾上一课研究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天火的预防方法,例如切勿私自点燃烟花爆竹,避免乱扔杂物等。
3.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并观察天火的处理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常见的天火处理措施,并展示给全班。
5. 练与评价:教师布置练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 课件:PPT带有天火图片和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 教辅书:提供相关知识点和练题。
五、教学评价- 观察记录: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和描述天火的特征;- 小组讨论展示:学生能否合作讨论并总结天火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练评价:学生在练中的答题准确率和解答方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天火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掌握了预防和处理天火的方法。
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使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天火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天火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足为奇、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无稽之谈”等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实验过程。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上的准确与严谨,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出示雷雨图)雷暴发生时,会出现什么?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大自然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是一种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对流天气。
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3、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就成了一个谜。
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过渡:老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2、是谁揭开了天火之谜呢?师板书:富兰克林你了解富兰克林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
出示资料:富兰克林(1706-1790)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主义者、科学家。
1731年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
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
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
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
他被德国哲学家庄德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3、检查生字词。
出示:(1)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指名读,齐读,说说这几个词有什么关系?(古代西方人把天火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科学上叫做雷暴。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中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对人物言行的具体描写中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用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解读雷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
齐读课题。
懂得这里的“之”的意思吗?看到这个“谜”,我们不由想到了另一个“迷”。
知道“迷”的意思吗?(引导学生从字形上推测)知道“谜”在课题中的意思吗?预习后知道这里的“天火”是指什么吗?(板书:雷暴,提示“暴”的字形)课文中有一段关于“雷暴”的介绍。
用黑板出示课文第一节: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指名读,指导读通读顺。
从这一段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
正因为雷暴一直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神秘,一直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恐惧,所以人们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想搞清楚它到底什么。
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人们无法认识到雷暴的本来面目,于是人类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想象出了雷公、电母这样的天神。
齐读第一节。
(二)整体感知雷暴到底是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板书:富兰克林)知道富兰克林吗?教师朗读富兰克林生平事迹的资料摘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思考:从老师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读《富兰克林简介》)讨论。
下面我们就让我带着对富兰克林的印象走进课文,了解富兰克林是如何揭开天火之谜的。
1.检查读书,指名读3~5节。
读第四小节时,提示“风筝”的“筝”读轻声。
“钥匙”这个词读轻声。
提示“颠簸”的读音及字意,提示“划”的字音。
齐读这一节。
2.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5自然段。
海安精编小语《天火之谜》第一课时课案
3. 搜集富兰克林的故事读一读,并准备在小组内讲一讲。
附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
雷暴??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1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初步理解相关词语,为深入理解课文作基础。
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以法导学,以法启学。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以后的自主学习、理解生字词铺路搭桥。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雷暴的可怕,为富兰克林的勇于探索作感情和认识上的铺垫。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练习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段意,尝试给课文分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课案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执教
理论支持
情境教育理论。根据教育教学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针对儿童的目标,运用图画、音乐、表演、多媒体等艺术的直观,或运用典型的生活场景,直接诉诸儿童的感官。从而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建构主义理论。体现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这也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为此,本课案构建了“联系生活,引入课题—整体感知,学习分段——探究阅读,感知雷暴——规范书写,练习描红”的教学模式。以高效的模式促进学习方法的获得,促进自主学习过程的优化,促进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化、自我生成建构,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立足点由“教”向“学”转变。教师也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天火之谜》课时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课时教学设计《天火之谜》是一本充满悬疑、冒险与探索的小说,非常适合用于课时教学。
下面是一份以《天火之谜》为主题的课时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下是具体设计:课时一:导入与预习1. 制作一个海报,上面写上《天火之谜》的书名,并附上一张封面图片和一段引人入胜的摘要。
通过展示这个海报,引起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并带领他们猜测故事的发展。
2. 给学生分发书本,并请他们阅读第一章节。
鼓励他们在读完之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猜测,为讨论做准备。
课时二:人物介绍1. 遴选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主角、反派、助手等。
让他们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展示给全班同学。
2. 画像册设计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创造人物画像册。
他们可以使用文字和图片来描述每个角色的外貌、性格和重要的事件。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人物的特点,增强创造力。
课时三:故事情节分析1. 将全班分为小组,并要求他们一起回顾阅读的章节,共同分析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以及其中的悬念和冒险元素。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为全班同学分享他们分析的结果。
学生可以使用PPT、海报或其他形式来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课时四:猜测续集1.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书中未解开的谜团和悬疑,以及角色的发展空间。
然后要求他们共同创作一个续集的故事大纲。
2.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创意最吸引人的续集故事,进行全班分享。
最后,学生可以通过投票方式选出最吸引人的续集故事。
课时五:角色转换1. 将全班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研究该角色在故事中的经历、行为和性格特点。
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选择一个角色,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该角色的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演讲或者写作方式来展示。
课时六:解谜活动1. 设计一个解谜活动,根据书中的情节和线索,让学生一起解决一个谜题。
可以设置几个谜题难度不同的关卡。
2. 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共同解决谜题。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材简析】《天火之谜》是一篇科学故事,记叙了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经过,赞扬了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大胆探究的科研精神,告诉我们只有经过精确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条理清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但文中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细致,词汇丰富,而且采用了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用恶劣的天气,烘托出了富兰克林为了科学实验敢于尝试的精神。
感受这种写法为突出人物特点的重要作用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内容,借助简笔画复述重点段落“风筝实验”。
2.感悟、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并在阅读中了解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大胆推测、敢干实验的科研精神。
3.感受文本中烘托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复述课文重点段落。
难点:感悟重点词句,让学生与文本达成对话,感受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大胆推测、敢干实验的科研精神。
【设计理念】1.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既发挥了以学定教的作用,又简化了第一课时的形式主义的空读文本,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在教法上,我想: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的进行。
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天火之谜》一文时,我将尝试着将故事内容的了解与人物形象的感受并驾齐驱,并且充分利用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突破重难点,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了个性;又让学生在研讨中对文本、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先学提纲】 教学 准备
1. 自学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认为较难理解的词语,扫清阅读障碍。有困难的地 方要反复地读。 2. 初读课文,读准“雷暴”“冷嘲热讽”“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 恙”等词语的字音,认真观察字形,然后用横线画出来。 3. 标出自然段序号, 把长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4.了解富兰克林、避雷针。 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了解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 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以及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 火之谜?因此,本课时可以把重点放在课后练习 4 上,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 的语言来概括段意。
5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1
(二)检测字词 第一组:雷暴 爆炸 毙伤 劈成两半 这是在写:雷暴的可怕 1.区分“暴与爆” 知识小贴士:“爆”多用于与火有关的事件,多数指猛然破裂。 “暴”用于与火无关的事件,表示强、大;还形容人 的脾气。 选字填空:(爆)炸 雷(暴) (暴)风雨 (爆)破 (暴)躁
2.区分“壁”“劈”“毙” 区分方法:根据字形记字义。 击(毙) 雷(劈) 3.指读句子 (1)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将人击倒,将高大 的树木劈成两半。 (2)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 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 物...... 第二组:颠簸 1.生领读 2.强调容易读错的字音 3.指读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 着。 第三组:冷嘲热讽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1.指读 2.具体语境中运用 少先队员做好事不留名,不值得奇怪,很平常。 (不足为奇) 实验成功!同学们唱啊,跳啊,高兴得像发狂一样。 (欣喜若狂) 他总是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 (混为一谈) 这次暴风雨吹倒了很多房屋,可是唯独那个小屋却没有受到伤害。 安然无恙 讥讽 拴住 钥匙 怒发冲冠 绝(壁) (劈)头盖脸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案(范文模版)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案(范文模版)第一篇:《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案(范文模版)《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准“暴”“拴”“颠簸”“钥匙”等字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足为奇”“怒发冲冠”“安然无恙”“无稽之谈”“冷嘲热讽”等词语的意思。
3、能理清课文脉络,用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概括段意,并根据段意练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揭题导入:1、什么是天火?自由说。
2、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3、你发现没?天火还有其他的名称出示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学生教写“暴”,关注最下部分,然后全班一齐描红)4、你能用上这一小节中的关键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段意吗?为什么选用这一句?(预设:第一句中的把人击倒,把树劈两半和第二句中人们对于雷暴的称呼中,充分看出它是一种可怕的东西。
)找对的同学举手!抓住关键句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要求:富兰克林是如何解开天火之谜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一下课文哪几小节具体介绍富兰克林解开谜团的?1、学生自读。
2、检查朗读:课文哪个自然段比较难读?请同学们轮读文章第4自然段。
预设1:结丝带系钥匙拴铁丝查字典,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教师总结方法出示描写风筝的句子,全班齐读。
预设2:出示典故“怒发冲冠”,蔺相如与秦王的故事,在课文中,怒发冲冠表示什么意思?所以这个词语中的引号表示什么意思?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交代了解谜的过程。
预设:学生分段时会把第二自然段遗漏。
师引导:把第二然段省略,读一读,说说感受。
学生读过之后交流:前一句话顺承前文内容,后一句话很自然地引起下文,这一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出示富兰克林的介绍。
4、学生默读课文,选用文章的语句概括段意。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第二部分的段意。
学生可先用第二自然的句子,也可选用第5自然段的句子。
或者选择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学生概括之后,请大家来评一评,哪个段意最恰当。
19天火之谜教案
19天火之谜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雷暴)天火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雷电,它常常伴随着轰鸣的声音、耀眼的闪光来到世间,这不,它来了。
(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天火之谜”到底是怎样的谜,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PPT出示生字:雷暴劈开爆炸毙伤揭示钥匙颠簸栓上冷嘲热讽无稽之谈混为一谈欣喜若狂安然无恙怒发冲冠不足为奇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引导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主要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结果他破解了“天火之谜”,发明了避雷针。
2.按照课后第4题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 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你感受到了想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我从“一直”这个词语感受到,因为“一直”说明雷暴是种可怕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想改变人们的观念是很不容易的。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设计理念:按照‘阅读教学的模式”,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充分利用“预习导航”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精简教学环节,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雷暴的可怕以及富兰克林毫不畏惧、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
3、根据“预习导航”以及课后习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雷电的可怕以及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根据“预习导航”以及课后习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的善于观察,勇于探索。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解读雷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质疑。
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预设:(1)“天火”是指什么?(板书:雷暴,提示“暴”的字形与“爆炸”的“爆”区分)课文中有一段关于“雷暴”的介绍。
出示课文第一节: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指名读,指导读通读顺。
从这一段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雷暴的可怕。
小结。
正因为雷暴一直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神秘,是一种恐惧,所以人们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想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人们无法认识到雷暴的本来面目,于是人类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想象出了雷公、电母这样的天神。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天火之谜》(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报告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要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虽然未有曲折的情节,未有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颇有研读价值。
针对课文特点,从高年级语文训练的三维目标出发,我精心备好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现将本堂课的教学思想及不足总结如下。
一、巧用多媒体课文第一自然段紧扣“可怕”来写,是本文的一处采用烘托的手法。
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绝不畏惧的精神。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雷电交加的录象,逼真再现了文体的情境,接着问学生:你看到听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感觉怎么样?有了多媒体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变成为了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在观察、表达过程中,不知不禁地身临其境了,对雷暴的“可怕”体会得比较轻松深刻。
二、善磨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要求,应“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测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重心字词的推敲。
在体会雷暴的可怕后,我出示第二自然段“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让学生细细读读这个过渡段,从中体会到什么?开始学生不能体会到深层次上。
我再利用课件功能将“直到……才……”这组关联词变红突出,再让学生从这重心词“才”上体会,通过引导,学生终于能体会到从中可以看出:其一雷暴的可怕,其二解开雷暴之谜是不容易,其三富兰克林的了不起。
第三自然段中有个词“冷嘲热讽”,这也是本文第二处采用烘托的手法,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已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终究获得的成功来之不容易,也是弥足珍贵的。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课程背景天火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上万起天火等自然灾害发生,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非常巨大。
因此,了解和研究天火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旨在探究天火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天火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教学目标1.知道天火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2.了解防火安全的基本知识。
3.掌握预防天火的方法和措施。
4.培养学生的自我防火意识。
教学内容1. 天火的意义和特点天火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天火燃烧的能量非常大,火势猛烈,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因此,了解天火的意义和特点对于预防和应对灾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天火的产生原因天火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气象因素、土地利用方式、人为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天火发生的原因。
具体的产生原因需要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深入探讨。
3. 火灾防护和灭火措施对于火灾防护和灭火措施,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重点探究以下方法:1)安装火警报警器;2)定期检查电器线路;3)常备灭火器;4)教育学生常备防火用品,如口罩等;4. 预防天火的措施预防天火的措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学习:1)山林防火管理;2)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3)预防电器火灾;4)常备水源和工具。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选择重点发布第一个措施的内容。
5. 山林防火管理天火在山区很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崩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为了预防天火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
下面是一些措施的列表:1)整治火源乱点点燃;2)建立防火带;3)发现火情及时上报;4)建立灭火队伍和制度。
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引入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2.多媒体展示利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展示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3.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等方式,吸取第一手防火经验,更好地了解防火知识和技能。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天火之谜》教学设计《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缺乏为奇”、“欣喜假设狂”造句。
3、借助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究、敢于理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究,敢于理论的精神;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主要板书方案】〔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震惊世界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结果〕创造避雷针【作业设计、安排】课内: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1、课前预习准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2、揭题。
〔板书课题:天火之谜〕3、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
〔2〕读读生字词,或联络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雷暴劈成两半 **** 毙伤冷嘲热讽拴住钥匙颠簸风筝雷电交加缺乏为奇混为一谈怒发冲冠欣喜假设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欣喜若狂: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让学生尝试用所学词语造句,教师及时点评)
4.引导学生认识富兰克林,并初步认识“风筝实验”。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再读课文。
1.活动导学单: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课后第4题划分的段落,尝试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齐读第一部分。
五、作业布置。
1.认真抄写本课的词语。
2.熟读课文,搜集富兰克林的相关故事。
板书设计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天火之谜(经过) 解开“雷暴之谜”
(结果) 发明避雷针
教学思路
教学反思
2.相机出示段意:
(1)雷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
(2—5)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谜。
(6)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3.总结相关的段意概括法。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正确、流利去评价。)
2.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概括?
3.你觉得雷暴为什么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把树木劈成两半)
19天火之谜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单位、姓名
单元
第六单元
修改人单位、姓名
课题名称
天火之谜
授课时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感受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天火之谜 教学设计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会读文后3中的8个成语。
3、按照分好的段落,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按照分好的段落,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提示课题。
1、播放雷电的四幅画面,让生说出画面上表现的是什么?2、师: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雷电,可在有时候人们并不认识它,而是把它当成天火,并且成了永久的谜。
(板书:天火之谜)3、简介富兰克林(生先说,然后出示一幅资料)富兰克林(1706-1790)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
1731年在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
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富兰克林在研究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生词,读通课文。
•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播放课文录音,生边听边想,完成上面的题目。
3、生自读课文一遍。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然后全班认读。
及时正音。
bào zhàbì pī fěng雷暴爆炸毙伤劈成两半冷嘲热讽jiē shuān yàoshi zhēng diān bǒ揭开拴住钥匙风筝颠簸(2)鼓励分辨字形,当场描红。
(3)出示文后3中的成语,指导认读。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4)交流: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先交流;然后出示提示,指名完成,全班齐读。
课题“天火之谜”中的“天火”实际上是指雷暴。
本课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终于解开了“天火之谜”。
原来“天火”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三、再读课文。
1、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谜题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天火之谜”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奇特现象。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展示自然界中的奇特现象图片。
2. 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的奇特现象图片,如雷电、火山喷发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探究“天火之谜”(10分钟)1.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天火之谜”的问题。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尝试寻找答案。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答案。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科学概念。
2. 如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一篇关于“天火之谜”的阅读材料。
2. 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阅读理解(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关于“天火之谜”的阅读材料。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答案。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三章: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原理。
2.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最新整理《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并感受天火的可怕;理解富兰克林得出自己推论的过程,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富兰克林表现出的细心、智慧、勇敢、自信等形象。
3、完成雷暴、劈、毙伤、难以置信、缺乏为奇等词语教学。
4、完成对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复述。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揭题,齐读课题。
2、了解预习情况。
预设目标:在点评中渗透预习的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指出高年级学习中课前充分预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指名分节读课文,点评朗读情况。
预设目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混为一谈、风筝、系、钥匙、纤维、无稽之谈等词语的读音。
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
二、理解天火,感受天火。
1、指名读词语: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指名用这些词语说上一句话。
预设目标:能明确四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天火,古代西方人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那么把它称为雷神,在科学上,叫做雷暴。
2、指名读词语:爆炸击倒劈开毙伤指名介绍爆、劈、毙等字字形的记忆方法。
预设目标: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
3、自由轻读两组词语并指名说说读这组词语后的感受: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爆炸击倒劈开毙伤预设目标:能初步感受词语背后的意象,为理解天火的可怕铺垫情绪。
4、出示段落: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那么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1)指名读好这段话(局部关键词标红)。
2)提问:还可以从哪里词句体会到雷暴很可怕3)再次指名读好这段话。
4)视频播放:电闪雷鸣。
提问:面对这样的场面,你的感受是什么5)齐读这段话,读出感受来。
预设目标:能抓住劈开、击倒、上帝的怒火、雷神、几十亿次、长期以来、一直等词语(根据答复随机标蓝),不断深化理解,感受雷暴的可怕,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
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过渡:老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2、是谁揭开了天火之谜呢?(板书:富兰克林)
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师简介: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他被德国哲学家庄德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3、检查生字词
(1)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
指名读,齐读,说说这几个词有什么关系?(古代西方人把天火看作是上帝的
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科学上叫做雷暴。
)指导写暴”
(2)击倒劈成两半爆炸毙伤
①指名学生读这组词。
(相机指导书写劈” 毙”)
②读着这组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组词。
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暴很可怕?(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林劈成两半)正因为如此,所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③齐读第一小节。
(3)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混为一谈无稽之谈冷嘲热讽
①指名学生读这组词。
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
②理解不足为奇”说说文中说什么是不足为奇的?富兰克林是怎样来看待雷暴的?他说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他推测的依据是什么?(用因为…… 所以……”把这段话连接起来说一说)并试着造句
③但这种推论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为什么呢?所以富兰克林的推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不过是(无稽之谈)。
④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理解冷嘲热讽”用分词法理解,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 辛辣难忍的讽刺话)想想人们会说些什么?
⑤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动摇了吗?沉默了吗?他毅然决然地相信一一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过渡:课文哪一小节写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4)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写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
①出示词语风筝拴上系着结上钥匙(指名读这些词,师相机正音。
系ji: 打结、扣xi :绑、拴)
②用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与众不同之处)
③出示词语雷电交加颠簸摇晃怒发冲冠安然无恙欣喜若狂
④读了这些词语,指名说脑海中想到的画面。
⑤理解欣喜若狂” 怒发冲冠” “安然无恙”并用欣喜若狂”造句。
⑥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57年前,去看看富兰克林的实验过程。
指名学生朗读第4 自然段。
⑦以上就是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它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然而,富兰克林研究、探索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止,后来,他 ________________ 。
这样, _________________ 。
5、男女生赛读第4自然段。
三、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词语并回顾富兰克林的故事:
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
爆炸击倒劈成两半毙伤
混为一谈难以置信冷嘲热讽无稽之谈不足为奇
风筝拴上系着结上钥匙
雷电交加颠簸摇晃怒发冲冠安然无恙欣喜若狂
(2)、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完成课后习题
(3)、能不能根据这三段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小结:刚才我们将课文每一段的内容归并起来,稍作整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后我们可以经常运用。
(4)那么,富克兰林是怎么样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个人懂你,就是时时关心你;就是刻刻在乎你;就是凡事想着你。
懂你的人,会想着你的冷暖,想着你的忧乐,想着你是否安好。
懂你,是心灵的一种呵护,是生命的一种温度,是彼此间的一种温馨。
因为有人懂你,你流在眼角的泪水有人擦;因为有人懂你,你欢笑时有人陪你笑;因为有人懂你,你寂寞时有人陪;因为有人懂你,你有难时有人帮;因为有人懂你,你痛苦时有人安慰。
懂你的人是你的知己,甚至比知己更知己。
知己也只能是无话不说,心心相印,情同手足,休戚与共。
而懂你的人则更进一层,如若懂得,你的一个眼神,便能会意;你的一个暗示,便能心领;你任何一个神情,便会心有灵犀。
懂你的人,会对你心领神会,了如指掌,会对你的了解犹如了解自己。
懂,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浅浅的微笑,却包含着深深的喜欢;淡淡的祝福,却包含着浓浓的情意;短短的问候,却包含着长长的思念。
有时只说了只言片语,却胜似万语千言;有时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却能让你心间温暖如春。
懂你的人,最懂你的苦衷,最懂你的心累,最懂你的真诚,最懂你的内心世界。
因为懂得,所以心相同;因为懂得,所以才心疼;因为懂得,所以才感动!
懂你,是一种深深的理解;懂你,是一种默默的喜欢;懂你,是一种暖暖的陪伴。
有一个懂你的人,真的就是一种幸福。
你不会十全十美,他也不会十全十美,但两个都不完美的人却能撞出心灵的火花,却能达到无与伦比的默契,却能达成无法形容的融合,该是怎样的互懂?!
最懂你的人,也许会一直默默的陪伴在你的身边;也许会在天涯海角;但他总会在心里默默的守护你,总会在心里默默祈祷你幸福安康!
人与人之间最美是懂得,同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理解;朋友之间,只有互懂,才能互相担待;夫妻之间,只有互懂,才能融洽度日;知己之间,只有互懂,才能长久长远;人与人之间,只有互懂,才能结识、结缘!
官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斗和谗言;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愧疚和不安。
其实,懂,应该是相互的。
互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不孝和刁难;夫妻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争吵和硝烟;朋友同事之间,如果能互懂,就没有是非和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