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滴剂_防雾剂(消雾剂)的作用原理及合成工艺。

合集下载

流滴剂配方

流滴剂配方

2010-12-23 11:35:03“塑料技术成果转让及咨询服务”邀请信第6楼| 邮箱薄膜上形成的水雾会使光线分布不均,产生光栅,既不美观又影响功能,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配方中添加防雾剂(流滴剂)。

这些具有表面作用的化学品,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加入。

可使冷凝而成的小水滴分布成连续的透明的薄层。

这种添加剂的功能是提高聚合物表面的临界湿润张力,缩小水与聚合物表面之间的接触角。

防雾剂(流滴剂)按使用方法可分为添加型和涂布型。

聚氯乙烯制品中只有在农用薄膜和一些高档包装膜中添加防雾剂(流滴剂),并将一些农膜形象地称为“防滴膜”。

在聚氯乙烯配0.3-5phr,防滴农膜中加入量偏大。

另外,甘油单油酸酯、甘油单蓖麻醇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聚环氧乙烷(20)甘油单硬脂酸酯等,以及一些专用配方产品,如美国Drem公司的Dremplast100等均可在聚氯乙烯薄膜中应用,其用量一般为1—1.5phr,专用防雾剂配方用量偏大,为2—5phr。

为提高聚氯乙烯压延棚膜的透光率和增温效果并减轻作物病害,促使作物增产,已开发生产流滴消雾耐老化扩幅聚氯乙烯压延棚膜,这种棚膜添加3%—3.5%流滴消雾剂。

聚氯乙烯压延棚膜流滴剂由多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得。

目前使用的流滴剂多由硬脂酸聚甘油脂、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S-60)、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S-40)等复配组成,三者比例可为酯与LLDPE的相容性差,迁移至薄膜表面快,初期防雾效果好,但易被水冲刷,持久性差;长链脂肪酸酯与LLDPE的相容性好,迁移至薄膜表面慢,持久防雾效果好,将这两种防雾剂配合使用,能起到持久防雾效果。

根据试验的结果,因流延生产温度太高(高达270℃),防雾剂不宜直接添加在表层。

防雾剂的主要成分为多元醇脂肪酸酯,在高温下不稳定,流失严重:添加在表层的量少,达不到防雾效果,量多了由于大量挥发、分解造成薄膜破洞,既造成防雾剂严重浪费,也影响正常生产。

消雾流滴剂工艺技术

消雾流滴剂工艺技术

消雾流滴剂工艺技术消雾流滴剂是一种用于改善能见度的化学物质,它可以有效地消除空气中的雾霾和烟尘。

消雾流滴剂工艺技术是指生产和应用这种消雾剂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消雾流滴剂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要点。

首先是消雾流滴剂的制备。

消雾流滴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抗结剂、分散剂等。

这些成分通过物理混合、化学反应等方法制备而成。

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原料和配方,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和反应,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消雾流滴剂的喷洒应用。

消雾流滴剂通常通过喷洒的方式施加到雾霾环境中。

喷洒应用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喷洒设备和方法,以确保消雾剂能均匀地覆盖整个雾霾区域。

喷洒设备可以是喷雾器、飞机喷水等。

在喷洒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喷洒的时间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消雾效果。

此外,消雾流滴剂工艺技术还包括了消雾剂的监测和调整。

消雾剂的效果需要经过实际应用和监测来评估,如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能见度等参数。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增加或减少喷洒剂量、调整喷洒设备等,以提高消雾效果。

消雾流滴剂工艺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还包括消雾剂的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

消雾剂要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久性。

此外,消雾剂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选择环境友好的原料和工艺,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和废弃物。

综上所述,消雾流滴剂工艺技术是一种用于改善能见度的关键技术。

通过合理的制备、喷洒和调整,可以有效地消除雾霾和烟尘,改善空气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消雾剂的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以确保其长期有效性和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防雾剂原理

防雾剂原理

防雾剂原理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由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所组成的。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雾会对人们的视线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等危险事件。

因此,防雾剂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防雾剂是一种特殊的涂层剂,它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薄膜,有效地防止水蒸气在其表面凝结形成雾气。

防雾剂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硅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这些成分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微小的凸起,并使水滴在其表面上呈现出球形,从而减少了水滴与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水滴在表面上凝结的可能性。

防雾剂的原理可以用表面张力来解释。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它能够使液体表面形成一个有力的膜状结构。

当水滴在物体表面上滑动时,表面张力会使水滴与物体表面发生接触,形成一个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水滴在表面上凝结形成雾气。

而防雾剂能够破坏水滴与物体表面的接触,并使水滴在表面上呈现出球形,从而减少了水滴与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水滴在表面上凝结的可能性。

防雾剂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应用于眼镜、汽车玻璃、摄像机镜头、防护面罩、船舶玻璃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防雾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视线清晰度,从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防雾剂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防雾剂可以防止水汽在加工设备上凝结,从而保证了加工设备的清洁度和卫生性。

在医疗领域中,防雾剂可以应用于手术镜头和医用透镜等领域,有效地提高医生的视线清晰度。

总之,防雾剂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涂层剂,它能够有效地防止水蒸气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雾气。

防雾剂的原理是利用表面张力的作用,减少水滴与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水滴在表面上凝结的可能性。

防雾剂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应用于眼镜、汽车玻璃、摄像机镜头、防护面罩、船舶玻璃等领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视线清晰度,从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

防雾剂

防雾剂

在PE膜上,用1%的脱水山梨糖醇酯,厂家荷兰的AKZO公司比利时的Uniqema公司美国的Chemax公司有关防雾剂的:防雾剂透明的塑料薄膜、片材或板材,在潮湿环境中,当湿度达到露点以下时,会在其表面凝结一层细微水滴,使表面模糊雾化,阻碍了光波的透过,例如利用薄膜包装产品时,也会因结雾而看不见内装物,而且产生的雾滴还容易造成内装物的腐烂损坏。

防雾剂就是防止上述结雾现象而使用的一类助剂。

它们是一些带有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可在塑料表面取向,疏水基向内,亲水基向外,从而使水易于湿润塑料表面,凝结的细水滴能迅速扩散形成极薄的水层或大水珠顺薄膜流下来。

这样就可避免小水珠的光散射所造成的雾化,防止凝结的水滴洒落到被包装物上面,损害被包装物。

按照防雾剂加入塑料中的方式,可将防雾剂分为内加型和外涂型两类。

内加型防雾剂是在配料时加入到树脂中,其特点是不易损失、效能持久,但对于结晶性较高的聚合物难以获得良好的防雾性;外涂型防雾剂是溶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后,涂于塑料薄膜的表面,并使用简便、成本低,但耐久性差,易被洗去或擦掉,只有在内加型防雾剂无效的场合或不要求持久性时使用。

防雾剂的效能可分为初期防雾性、持久防雾性、低温防雾性和高温防雾性四种,一种防雾性很难兼具四种效果,往往是根据薄膜对防雾效果的要求,选择几种配合使用。

防雾剂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部分酯化物。

常用的多元醇是甘油、山梨糖醇及其酸酐,常用的脂肪酸是C11、C12的饱和酸或不饱和酸、碳原子数为24以上的脂肪酸也可使用。

一般来说,中链脂肪酸的酯初期防雾效果好;长链脂肪酸的脂持久防雾效果好。

实际上防雾剂往往是多种酸的混合酯,许多多元醇的脂肪酸酯缺乏亲水性,通过环氧乙烷加成,可提高亲水性,增大初期防雾性和低温防雾性。

防雾剂应具备以下性能:1.防雾效能高,生效迅速,耐久性好;2.热稳定性好,不易受热分解,而且分解物不导致聚合物的降解;3.与其它助剂的配合性好,不妨碍其它助剂的功能;4.不影响薄膜的透明性、电性能、粘着性、耐污染性等功能。

第十七章 薄膜无滴剂及消 雾剂

第十七章  薄膜无滴剂及消    雾剂

第十七章薄膜流滴剂及消雾剂第1节概述随着园艺设施栽培的迅速发展,日光温室栽培已成为提高蔬菜产量及生产“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的有效手段。

塑料薄膜由于具有保温作用和透光作用两大特点,因而被广泛地应用温室栽培方面,作为冬季温室以及早春晚秋培育作物的覆盖物。

但温室内部温度通常高于外界、棚内湿度又大,因此薄膜表面温度常在露点以下。

由于塑料本身大多具有疏水性,当棚内水汽在膜表面冷凝时,将会形成一层致密的细小雾滴。

当阳光照射到薄膜表面上时,就会产生漫反射现象,使照射到植物上的光线大大减弱。

这不仅会妨碍作物的光合作用,延缓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凝结下来的冷水滴到作物的茎、叶、果实上,会使作物产生病害,这种现象在寒冷的地区尤为严重。

防止塑料薄膜表面形成雾滴的方法是赋予其表面亲水性,使之与水的接触角接近于零,从而使水滴能形成极薄的水膜并沿着塑料膜流到地面。

具体做法是将表面活性物质涂布到塑料表面或者在成型前添加到配合料中。

具有此类功能的助剂称之为流滴剂,也称无滴剂或防雾滴剂。

流滴剂的作用主要是使膜表面的雾滴形成水膜,以提高塑料膜的透光性。

然而,在早春及晚秋季节的早晨和傍晚,由于塑料大棚内、外温度变化大,在外界冷空气作用下,膜内表面附近空间的水蒸气会达到饱和并冷凝形成雾气。

这仍会降低棚内的透光性,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会导致病虫害、降低作物产量等。

由于以多种高碳链亲油基和亲水基团构成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流滴剂的表面活性较低,一般只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25~30mN·m-1。

在温室降温后,不能将空气中容纳不了的水汽迅速凝结于棚膜表面,因此覆盖流滴性棚膜仅有流滴功能而不具有减雾功能。

为消除棚内雾气,改善棚内作物的生长环境,这就需要使塑料棚膜的内表面形成一层具有极强表面活性的物质,在这种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棚内表面附近的雾气能在棚膜表面迅速凝结成水珠或水膜并顺着棚膜流下。

当棚膜内表面附近空间的水蒸气由过饱和变成不饱和时,雾气也就消失。

防雾剂成分

防雾剂成分

防雾剂成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各种防雾剂,用来防止眼镜、车窗等物体被雾气遮挡。

那么,防雾剂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其成分又是什么呢?防雾剂的原理防雾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表面能使水滴更容易分散,从而防止水滴在物体表面凝聚形成雾气。

具体来说,防雾剂中的成分会吸附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物体表面的能量降低,从而水滴不易沾附在物体表面。

这些成分通常是一些亲水性的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

防雾剂的成分除了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亲水性分子外,防雾剂中还包含一些其他的成分,如表面活性剂、纳米材料等。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分子,可以在水和油之间形成一层界面膜,从而降低表面能,改善物体表面的润湿性。

在防雾剂中,表面活性剂可以使防雾剂更容易涂布在物体表面,从而提高防雾效果。

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尺寸的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可以改善物体表面的润湿性和抗雾性能。

在防雾剂中,纳米材料可以增加防雾剂的亲水性和抗雾性能,提高防雾效果。

防雾剂的分类根据防雾剂的使用场合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防雾镜剂:用于防止眼镜、游泳镜等物品被雾气遮挡。

2. 防雾车窗剂:用于防止汽车前挡风玻璃、后视镜等被雾气遮挡。

3. 防雾面具剂:用于防止呼吸面具等被呼出的气体遮挡。

4. 防雾工业剂:用于防止工业设备、仪器等被雾气遮挡。

总之,防雾剂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产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雾气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防雾剂中的成分种类繁多,不同的成分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防雾剂非常重要。

防雾工艺技术

防雾工艺技术

防雾工艺技术防雾工艺技术是一种将防雾剂喷涂于物体表面,防止其受到雾气的影响的技术。

随着人们对能见度要求越来越高,防雾工艺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汽车玻璃、眼镜、摄影器材等。

防雾工艺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防雾剂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挡雾气进入,减少表面的水膜和气体之间的接触,从而避免水汽凝结成水滴。

防雾剂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硅氧烷的化学剂,另一种是基于润滑剂的物理剂。

基于硅氧烷的防雾剂有很好的液体扩散性能,可以快速将液滴分散在表面上,形成细小的颗粒,从而形成一个均匀的薄膜。

这种薄膜能够提高物体表面的疏水性,水滴不易滑下来,减少水膜的形成,从而减少水汽的凝结。

基于润滑剂的防雾剂通过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薄膜,使水汽在表面滑动,减少水滴凝结的机会。

这种防雾剂常用于眼镜、摄影器材等领域,可以有效防止物体表面出现雾气。

为了保证防雾效果,防雾剂需要具备一定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此外,适当的使用方法也是确保防雾效果的关键,喷涂时要均匀覆盖整个表面,并按照说明书中的建议使用。

防雾工艺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汽车玻璃经常受到雾气的干扰,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增加行车风险。

有了防雾工艺技术,驾驶员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外界道路状况,提高行车安全。

此外,防雾工艺技术也应用于户外运动用品、安全眼镜、摄影器材等领域。

比如,登山运动中,人们往往会面临大雾天气,视线模糊不清,容易发生意外。

而使用了防雾工艺技术的眼镜和摄影器材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总之,防雾工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拥有良好的视线,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防雾工艺技术会进一步完善,应用范围也会更广泛。

自制防雾剂实验报告

自制防雾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自制防雾剂的制备,探讨其效果,为日常生活中的防雾需求提供一种经济、便捷的解决方案。

二、实验原理防雾剂的作用原理是使玻璃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膜,当水蒸气接触到玻璃表面时,由于亲水膜的作用,水蒸气会迅速在玻璃表面凝结成水滴,从而避免形成雾气。

本实验将采用家用洗洁精和清水为主要原料,通过一定比例的混合,制备出简易的防雾剂。

三、实验材料1. 家用洗洁精:100g2. 清水:1000ml3. 喷壶:1个4. 棉布:若干5. 普通玻璃:2块(一块用于测试,一块用于对比)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将100g家用洗洁精倒入喷壶中,加入1000ml清水,搅拌均匀。

2. 测试阶段(1)将一块普通玻璃作为测试样品,另一块作为对比样品。

(2)将自制防雾剂均匀喷洒在测试样品的玻璃表面,用棉布擦拭均匀。

(3)将对比样品的玻璃表面用相同方法擦拭,但不用喷洒防雾剂。

(4)将两块玻璃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3. 观察与记录(1)观察两块玻璃表面是否出现雾气。

(2)记录两块玻璃的雾气形成时间,以及雾气消失时间。

(3)观察擦拭防雾剂后的玻璃表面是否出现水滴,记录水滴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雾气形成时间测试样品的雾气形成时间为5分钟,对比样品的雾气形成时间为2分钟。

2. 雾气消失时间测试样品的雾气消失时间为10分钟,对比样品的雾气消失时间为5分钟。

3. 水滴数量测试样品的玻璃表面出现少量水滴,数量为5个;对比样品的玻璃表面出现大量水滴,数量为20个。

根据实验结果,自制防雾剂在防止雾气形成和减少雾气持续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此外,擦拭防雾剂后的玻璃表面形成的水滴数量较少,表明自制防雾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六、实验结论1. 自制防雾剂可以有效防止玻璃表面形成雾气,提高驾驶和观察的清晰度。

2. 自制防雾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具有经济、便捷的特点。

3. 自制防雾剂在防止雾气形成和减少雾气持续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防雾剂原理

防雾剂原理

防雾剂原理雾是一种自然现象,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雾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在汽车行驶中,雾气会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在工业生产中,雾气会影响生产效率,甚至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防雾剂作为一种常见的防雾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玻璃、工业设备和眼镜等领域。

那么,防雾剂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本文将围绕防雾剂的原理展开讨论。

防雾剂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表面张力来实现的。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决定了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展开程度。

当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液体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时,液体会呈现出珠状,无法完全展开在固体表面上,形成雾气或水珠。

而防雾剂的作用就是通过改变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液体能够更好地展开在固体表面上,从而减少或消除雾气的产生。

防雾剂通常包含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它们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能够更好地展开在固体表面上。

此外,防雾剂还可能含有一些亲水性或疏水性成分,以进一步增强其防雾效果。

亲水性成分能够使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形成均匀的薄膜,减少雾气的产生;而疏水性成分则能够使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形成水珠,从而减少液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雾气的产生。

除了改变表面张力,防雾剂还可以通过吸附水汽分子来减少雾气的产生。

一些防雾剂含有亲水性或疏水性的吸附剂,它们能够吸附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分子,减少水汽在固体表面上的凝结,从而减少雾气的产生。

总的来说,防雾剂通过改变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吸附水汽分子等方式来减少或消除雾气的产生。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防雾剂对于不同的材料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防雾剂的原理,从而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防雾产品。

防雾剂配方

防雾剂配方

防雾剂配方一、防雾剂的作用和用途防雾剂是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物体表面产生雾气的问题的化学制品。

它可以在玻璃、镜子、塑料和金属等物体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薄膜,从而防止水汽在其上凝结形成雾气。

防雾剂广泛应用于汽车后视镜、浴室镜子、眼镜、潜水面罩等领域。

二、防雾剂配方的基本组成1.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防雾剂中不可或缺的组分,它能够改善润湿性,使水汽不易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雾气。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PEG)等。

2. 溶剂:溶剂是防雾剂中起着溶解其他化学物质作用的介质。

一般来说,溶剂应该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和不易残留在物体表面。

常见的溶剂有酒精、丙酮等。

3. 稀释剂:稀释剂是为了调整防雾剂的浓度,使其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常见的稀释剂有水、乙醇等。

4. 辅助成分:辅助成分包括增稠剂、pH调节剂、抗氧化剂等,它们能够提高防雾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不同类型防雾剂配方的区别1. 无硅防雾剂配方:无硅防雾剂一般采用聚乙二醇(PEG)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主要成分,以水为溶剂和稀释剂。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增稠剂和pH调节剂。

2. 含硅防雾剂配方:含硅防雾剂中添加了一些含有硅元素的化学物质,如硅烷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而致密的保护膜,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

此外,含硅防雾剂还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数量较少的聚乙二醇(PEG)作为润湿助剂。

3. 复合型防雾剂配方:复合型防雾剂一般由无硅防雾剂和含硅防雾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这种配方既具有无硅防雾剂的良好润湿性能,又具有含硅防雾剂的优异防水性能,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四、制备防雾剂的步骤1. 将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在搅拌下充分溶解。

2. 加入稀释剂,调整浓度至所需浓度。

3. 加入辅助成分,如增稠剂、pH调节剂、抗氧化剂等,并充分搅拌均匀。

4. 过滤去除杂质,装入容器中即可使用。

五、注意事项1. 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如避免吸入挥发物、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等。

流滴剂_防雾剂(消雾剂)的作用原理及合成工艺。

流滴剂_防雾剂(消雾剂)的作用原理及合成工艺。

什么是流滴剂,防雾剂(消雾剂)他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分哪几类并举出2~3个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

1 流滴剂定义流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起破坏水珠与薄膜之间的界面张力,防止表面形成水珠的一类助剂。

作用原理流滴剂一般都是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学品,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加入,可使冷凝而成的小水滴分布成连续的透明薄层,其功能是缩小水与聚合物表面之间的接触角,防止表面形成水珠。

分类流滴剂按使用方法可分为添加型和涂布型。

添加型流滴剂可保证薄膜内有一定的储备,不断补给使用过程中的消耗,可长期发挥防雾和流滴作用,并具有润滑、抗粘结和抗静电性能。

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经甘油缩合或甘油酯与甘油加成反应制备聚甘油。

第二步,聚甘油混合物通过与脂肪酸进行直接酯化反应,或与甘油三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即可得到相应的聚甘油酯。

聚甘油制备制备方法以碱作催化剂,反应方程式如下:nHOCH2CHOHCH2OH——〉HO-(-CH2CHOHCH2O-)-H+(n-1)H2O在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保护下,原料甘油中加入O.O1%~5%(质量比)催化剂,升温至200~300℃下反应2~2O h。

所用催化剂一般为碱性物质,其催化效果大致有如下顺序: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锂>碳酸镁>氧化镁。

食品级聚甘油必须精制,可用活性炭、酸性白土或离子交换树脂脱色,然后再用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脱色,除去催化剂。

合成聚甘油酯酯化工艺条件是在搅拌条件下,使聚甘油与脂肪酸充分混合,在200~240℃反应l~2 h可用酸价接近零来判断反应终点,可在常用的酯化反应釜内完成,其酯化反应与常规酯化机理相同,生成的聚甘油酯结构通式如下:所用脂肪酸可以是硬脂酸、棕榈酸、油酸、月桂酸等高级脂肪酸,也可以是低级脂肪酸。

聚甘油酯聚合度越高,脂肪酸的链越短,酯化度越低,聚甘油酯亲水性越强。

玻璃除雾剂配方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除雾剂配方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除雾剂配方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除雾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配方:
1. 表面活性剂:这是除雾剂的主要成分,用于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珠难以附着在玻璃上。

2. 防雾剂:这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剂,用于防止水滴的形成。

3. 溶剂:用于溶解和稀释各种成分,使其易于喷洒和涂抹。

4. 添加剂:如防腐剂、稳定剂等,用于增强除雾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生产工艺流程:
1. 配料:根据配方比例,将各种原料加入搅拌器中。

2. 搅拌:使用搅拌器将原料混合均匀,确保各种成分充分溶解和混合。

3. 过滤:通过过滤器将溶液中的杂质和颗粒物去除,使溶液更加清澈透明。

4. 灌装:将过滤后的溶液灌装到预先清洗干净并干燥的瓶中。

5. 封口:使用封口机将瓶口密封,确保产品在使用前不会泄漏。

6. 贴标:将产品标签贴在瓶子上,以标识产品的名称、成分、用途等信息。

7. 质检: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8. 储存:将成品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以上是玻璃除雾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具体配方和工艺可能因生产厂家不同而有所差异。

流滴剂

流滴剂

生产厂家
Glyco(美)
理研维他命株式会社(日本)
Danisco Cultor(丹麦)
3
商品名 Rikemal U-100 化学名 甘油单亚麻酸酯 性质 淡黄色糊状,单甘酯含量>90%。C18F-2 约为 75%。熔点<40℃。H.L.B.值为 4.2。 用途 可作为添加型流滴剂或其组分,适用于聚烯烃等塑料。 生产厂家
于食品包装薄膜,在聚氯乙烯中的一般用量为 1~1.5 份,在聚烯烃中为 0.5~1 份。本品尚 有抗静电效能。
12
化学名 聚环氧乙烷(5)甘油单硬脂酸酯 英文名 Polyxyethylene(5)glycerin monostearate 性质 白色蜡状物。 用途 可作为添加型流滴剂或其组分,无毒,适用于食品包装用薄膜。也可用作抗静电
剂的含量);其它薄膜制品可适当增减用量。
生产厂家
北京市化工研究院
7/7
化值 164-174mgKOH/g,相对密度 0.970(25℃)。H.L.B.值为 4.2-4.3。
用途 可作为添加型流滴剂或其组分,具有良好的初期流滴性和低温流滴性。适用于食
品包装薄膜。在聚氯乙烯中的一般用量为 1~1.5 份、在聚烯烃中为 0.5~1 份。
毒性及卫生性 本品安全无毒,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中的一般用量为 1~1.7 份,在聚乙酸乙烯酯薄膜中的用量一般为 0.5~0.7 份。
毒性及卫生性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准许本品用于食品包装材料。
生产厂家
Drew(美)
日本油脂(日本)
9
化学名 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英文名 Sorbitan monostearate
性质 黄色粒状物。熔点约 60℃。
用途 可作为添加型流滴剂或其组分,效能持久。适用于农用薄膜,在聚氯乙烯中的一

防雾剂 原理

防雾剂 原理

防雾剂原理
防雾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制剂,用于解决玻璃或其他物体表面出现雾气的问题。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理和化学反应。

以下不会有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首先,防雾剂通常包含一种叫做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物质。

这些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水分不易在物体表面形成水膜。

其次,防雾剂还常常含有一种叫做硅油的物质。

硅油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均匀的保护膜,从而减少水分接触到表面的机会。

当防雾剂涂抹到玻璃等物体表面时,表面活性剂和硅油立即开始发挥作用。

首先,表面活性剂会使液体以均匀分散的小滴形式分布在物体表面,而不形成水膜。

这样可以防止水蒸气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雾气。

同时,硅油形成的保护膜会增加物体表面的光滑度,减少凝结水滴的机会。

这意味着水滴很难在物体表面停留,从而减少了雾气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防雾剂的效果通常是暂时的,这意味着它们的效果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

因此,为了保持防雾剂的有效性,经常需要重新涂抹。

总结起来,防雾剂通过表面活性剂和硅油形成的保护膜阻止水
分在物体表面形成水膜,从而解决了雾气问题。

这种剂液的原理是物理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结果。

防雾滴剂介绍

防雾滴剂介绍
防雾滴剂的存在;而当薄膜表面的防雾滴剂随水流失后,薄膜流滴持效 期的长短则取决于薄膜内部防雾滴剂的迁移速率。
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塑料棚膜的研制始于20世纪后期。80年代末期,生产流滴性、棚膜, 年代初期开发复配的内添加型流滴剂用于防流滴耐老化棚膜后,棚膜透光率 得到了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我国开始研制流滴消雾剂的时间较晚。 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国产流滴消雾剂已被应用于聚烯烃棚膜中,而且年产 量逐年增加。据报道,1998~2001年国内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几乎都使用防
含硅表面活性剂
目前用于防雾滴剂的含硅表面活性剂多为非离子型,一般是聚甲基硅氧烷和 环氧乙烷的加成物,它们均具有优良的润湿性能。在添加量为0.1%~0.5%时, 表面张力可降低(20~35)m N·m-1,这对比碳氢类表面活性剂有较大提高。含硅 表面活性剂也是因为其做为聚乙烯棚膜用防雾滴剂使用成本太高而难于在市场上 流通。 在聚乙烯棚膜内表面喷涂硅溶胶和硅烷偶联剂的复配物,可以在表面形成 一层亲水膜,在其的表面有许多硅醇基 (Si2OH),这些硅醇基的表面张力与水的 表面张力相近,它首先把硅烷偶联剂进行水解生成硅醇及其衍生物,然后再与硅

给许多病虫害的发生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
1. 防雾滴剂的防雾滴机理

宏观机理 聚乙烯棚膜的防雾流滴作用可以用薄膜润湿理论来解释。通常情况
下,防雾滴剂都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征结构:即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亲水基团能提高薄膜表面亲水性,疏水基团能够使防雾滴剂分子附着在 薄膜表面。当将防雾滴剂涂覆到薄膜表面时,棚膜表面会形成两个界面: 即膜水和水空气界面。在膜水界面,防雾滴剂分子逐渐迁移到薄膜表面,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薄膜表面自动排列成亲水基朝外、亲油基朝内的结构, 减小了水与膜面的接触角,水滴在薄膜表面铺展成连续的水膜,从而防

防雾剂的制作方法

防雾剂的制作方法

防雾剂的制作方法
防雾剂的制作方法有多种,以下为您提供两种:
方法一:
1. 准备30ml的甘油、10ml的肥皂液,将两者混合摇匀。

2. 加上几滴松节油,再摇匀即可。

3. 使用时将自制的防雾剂稍微涂在镜片上,用眼镜布轻轻擦拭,防雾可持续3~4小时。

方法二:
1. 将烷基苯磺酸钠溶于水。

2. 加入烷醇酰胺和丙三醇,搅拌均匀。

3. 最后加入香精即可。

4. 这种防雾剂的效果好,持效长,有香味,成本低,可以做成喷射剂或纸巾型的玻璃防雾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制作时请根据需求和条件调整具体的配比和步骤。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请教专业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流滴剂,防雾剂(消雾剂)他们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分哪几类并举出2~3个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

1 流滴剂
定义
流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起破坏水珠与薄膜之间的界面张力,防止表面形成水珠的一类助剂。

作用原理
流滴剂一般都是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学品,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加入,可使冷凝而成的小水滴分布成连续的透明薄层,其功能是缩小水与聚合物表面之间的接触角,防止表面形成水珠。

分类
流滴剂按使用方法可分为添加型和涂布型。

添加型流滴剂可保证薄膜内有一定的储备,不断补给使用过程中的消耗,可长期发挥防雾和流滴作用,并具有润滑、抗粘结和抗静电性能。

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
聚甘油脂肪酸酯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经甘油缩合或甘油酯与甘油加成反应制备聚甘油。

第二步,聚甘油混合物通过与脂肪酸进行直接酯化反应,或与甘油三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即可得到相应的聚甘油酯。

聚甘油制备
制备方法以碱作催化剂,反应方程式如下:
nHOCH2CHOHCH2OH——〉HO-(-CH2CHOHCH2O-)-H+(n-1)H2O
在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保护下,原料甘油中加入O.O1%~5%(质量比)催化剂,升温至200~300℃下反应2~2O h。

所用催化剂一般为碱性物质,其催化效果大致有如下顺序: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锂>碳酸镁>氧化镁。

食品级聚甘油必须精制,可用活性炭、酸性白土或离子交换树脂脱色,然后再用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脱色,除去催化剂。

合成聚甘油酯
酯化工艺条件是在搅拌条件下,使聚甘油与脂肪酸充分混合,在200~240℃反应l~2 h可用酸价接近零来判断反应终点,可在常用的酯化反应釜内完成,其酯化反应与常规酯化机理相同,生成的聚甘油酯结构通式如下:
所用脂肪酸可以是硬脂酸、棕榈酸、油酸、月桂酸等高级脂肪酸,也可以是低级脂肪酸。

聚甘油酯聚合度越高,脂肪酸的链越短,酯化度越低,聚甘油酯亲水性越强。

可设计不同的甘油聚合度,有意识地控制聚甘油酯分子中亲水性羟基和亲油性脂肪酸残基之比,就可得到不同HLB值产品[1]。

单硬脂酸甘油酯
将一定比例的甘油、丙酮、带水剂和催化剂加入带有温度计、分水器及回流冷凝管的250 mL 三口烧瓶中,开启磁力搅拌,加热升温至回流,带水剂从反应体系中带出反应生成的水。

分水器中水量基本不变,反应温度也不再上升时,停止反应。

降温后加入一定量的硬脂酸(ST)和催化剂,升温至沸腾,带水剂继续带出系统中生成的水。

分水器中水量基本恒定后,结束酯化过程。

减压蒸出带水剂及反应物丙酮,使产品冷凝成固体[2]。

2 防雾剂
定义
防雾剂(antifogging agent)又称防滴剂或防雾滴剂。

能防止聚氯乙烯农用薄膜发生水滴而降低透光性的物质。

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如木糖醇酯、山梨醇单棕榈酸酯、月桂酸或硬树脂酸甘油单酯等。

作用原理
防雾剂是防止玻璃,塑料等表面结雾现象的原理:防雾剂是一些带有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可在塑料表面取向,疏水基向内,亲水基向外,从而使水易于湿润塑料表面,凝结的细水滴能迅速扩散形成极薄的水层或大水珠顺薄膜流下来。

这样就可避免小水珠的光散射所造成的雾化,防止凝结的水滴洒落到被包装物上面[3]。

分类
按照防雾剂加入塑料中的方式,可将防雾剂分为内加型和外涂型两类。

内加型防雾剂是在配料时加入到树脂中,其特点是不易损失、效能持久,但对于结晶性较高的聚合物难以获得良好的防雾性;外涂型防雾剂是溶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后,涂于塑料薄膜的表面,并使用简便、成本低,但耐久性差,易被洗去或擦掉,只有在内加型防雾剂无效的场合或不要求持久性时使用。

防雾剂按效能分可分为初期防雾性、持久防雾性、低温防雾性和高温防雾性四种。

防雾剂按其防雾作用机理防雾剂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利用具有光催化性能的物质,如二氧化钛及氧化锌,它们受紫外光或可见光的辐照后,具有超亲水的性能;第二种方法是制备含高分子或者含表面活性剂的涂料;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制备特殊结构使材料表面具有超亲水或者超疏水性能。

防雾剂有甘油脂肪酸酯(即甘油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和聚环氧乙烷(20)等。

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
甘油单油酸酯
甘油单油酸酯采用分子蒸馏获得含量90%以上的甘油单酯是国外工业化的方法,通过物理处理所得甘油单酯纯度较高。

先将油:甘油=1:2(mol)配比.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80℃~250℃。

反应2~4小时,即可获得40%含量的甘油单醇。

在此基础上.用舟子蒸馏的方法来获得高纯度(90% )的甘油单酯。

一般需要3吨40%含量甘油单酯原料才能获得1吨高纯度的甘油单醇成品。

分子蒸馏对设备要求较高.温度为2oo℃.真空度为1~1.5Pa。

此方法是制得各种规格高纯甘油单酯的优良方法[4]。

山梨醇酐脂肪酸酯
首先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D一山梨醇与脂肪酸先酯化,当酸值小于10时,再加入酸性催化剂使之成酐。

具体步骤:首先是山梨醇与脂肪酸酯化生成山梨醇脂肪酸单酯或双酯,由于山梨醇为直链己六醇六个羟基中,两端为伯醇,它比仲醇要易于酯化,所以酯化都发生在两端。

如下:
然后,山梨醇单酯与双酯在酸性催化剂下进行脱水成酐(醚化) [5];
参考文献
[1]聂凌鸿.聚甘油脂肪酸酯合成与应用.粮食与油脂,2003年(1):45-47.
[2]谷玉杰,吕剑.高纯度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合成.应用化工,2004(4):27-28.
[3]万红梅,陈萍华,蒋华麟,舒红英,吴娜,王睿,王亚琴.塑料防雾剂的研究进展.江西化工,2009(12):5-8.
[4]刘伯雄,欧阳旭辉.高纯度甘油单醢制备,性质及应用.日用化学工业,1994(44):43-45.
[5]王建武,张澍尘,贾炯,陈明.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的合成及其反应机理研究.表面活性剂工业.1992(2):2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