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2021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王国维在评论西周取代商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下列最符合该评论解读的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私学取代官学C、权力继承制度发生变化D、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A、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B、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C、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3、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4、北宋时,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归中央掌握。
1804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力,归各州保留。
”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为了: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5、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6、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C、人民掌握国家权力D、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得以彻底消除7、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
2021-2022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3.1962年,在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有国家机关人员说:“(当时)在党内出现了四不讲现象:报上没发表的不讲,中央没讲的不讲,文件没规定的不讲,顶头上司没讲的不讲。
”这表明该时期A.党内民主制度遭到践踏B.民主言论受制于“左”倾思想C.党内思想具有高度凝聚力D.党内右倾思想发展扩大化4.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
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C.艰巨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5.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
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6.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7.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2022届高三上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考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
2022届高三上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考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西周通过逐级分封。
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A. 形成“天下共主”格局B. 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 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D. 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从而形成了“天下共主”格局,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儿子启即位从此公天下就已经变为家天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始于秦朝郡县制度的确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尚未实现王权的至高无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选择题“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铺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A. 稳定性强B. 生命力顽强C. 基础脆弱D. 生产工具简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的确是相对简陋的,但“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这说明了小农经济顽强的再生能力,故B正确;小农经济极不稳定,故A错误;C和D只是材料体现出部分信息,排除。
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
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B.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C. 农民普遍贫困?象愈演愈烈D.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答案】D【解析】从秦汉时期一日两餐到汉代以后的一日三餐甚至四餐的饮食变化,反映汉代以后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从秦汉时期一日两餐到汉代以后的一日三餐甚至四餐的饮食变化,无法体现“各地区贫富”情况,排除A。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月考I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月考I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25.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26.“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 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27.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
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
理论界的这一言论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28.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喷喷言政法者日众。
……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
他认为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29.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纪德受邀到莫斯科旅行后,罗曼•罗兰认为:“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纪德则写道:“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2021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1.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思想上说明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2.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封闭性C.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农田的工具筒车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3.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4.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5.1975年冬,农业学大寨的农民们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偶然挖到了妇好墓。
墓葬中“海贝成堆”,共6800多枚。
据鉴定, 此种贝分布于我国的台湾、南海以及更远的地域,可谓来之不易而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深受人们喜爱D.贝是货币,是财富的象征6、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2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26.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 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27.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28.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
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2、《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了分封制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废井田,开阡陌”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的崩溃4、上世纪90年代,陕西临潼许多农户的楹联上写道:“翻身不忘共产党,吃饭不忘秦始皇。
”对“吃饭不忘秦始皇”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在关中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B.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C.秦始皇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D.秦修驰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6、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
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文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32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xx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善若水”的理念。
下列与“上善若水”观点最一致的是A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B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C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D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A 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C 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D 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 认为人性本善,君权神授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对此理鳃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25.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26.《大国崛起》中写道:…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做了最为充分的理论阐述。
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
”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反映了A.英格兰民族的政治价值取向趋同B.君主立宪制是全体英国人的理想C.洛克是“光荣革命”的实际倡导者D.启蒙思想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7.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
这种现象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28.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六校联考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六校联考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
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C.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 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权分于太守、郡尉和郡丞。
东汉时,郡太守都由中央委派,“并省诸郡都尉,并职于太守”,只有在有军务的郡才设置郡尉。
这一变化可能导致()A. 地方行政效率下降B. 郡县制度遭到破坏C. 地方割据因素增强D. 地方军务完全废弛3.据如图变化可知,当时()A. 西藏被纳入中央直接管辖B. 南方人口数量有所增加C. 地方行政区演变为监察区D. 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加强4.“二程”对于天人之际的追求有两方面突破:一是明确了仁爱之理的基础性地位;二是指明了通过涵养用敬和进学致知的方式追求超越性的基本功夫,原本有限的存在者便可与无限的超越性相互沟通。
据此可知,二程致力于()A. 构建儒家的哲学体系B. 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C. 促进儒佛道三教合流D. 探寻万事万物的本源5.《清朝文献通考》中记载乾隆八年规定:“嗣后凡遇外洋货船来闽、粤等省贸易,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
五千石以上者,免十分之三。
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
这反映了清政府()A. 农耕经济走到了尽头B. 放宽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C. 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D. 用经济手段促进贸易平衡6.传统观点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动力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动力来自中国自身的文明转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文化的进步是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主要动力。
据此可知,关于该现象的认识表述正确的是()A.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 历史的真实依赖于史学争鸣C. 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D. 史学研究在于突破传统观点7.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1922年北洋政府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
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II)
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II)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体现了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仁与德治3、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进行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
这表明A.汉代礼制观念淡化 B.汉代政权对儒学的支持C.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动摇4、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5、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自耕农衰退6、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2021年10月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年10月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皇帝制与郡县制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D. 丞相制与封国制25.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的阶梯》中写道:“关于人的法律主要区分如下: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
”这表明A. 自然法逐渐成为法律依据B. 罗马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C. 罗马法有追求自由的精神D. 万民法赋予奴隶法律地位26.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即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启超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27.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28.西方学者费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
作者意在说明A. 文化竞争背后隐藏的政治角逐B.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C.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D.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29.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北大西洋公约》上签字后哀叹:“与美国共事是一种冒险,因为美国比其他北大西洋共同体国家占有巨大的力量优势。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VIII)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VIII)班级姓名考号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2、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3、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
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A.局限于文字记载 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C.局限于考古研究 D.局限于权威观点4、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5、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7.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还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8、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
这一措施①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②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③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④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9、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2021年12月25日安徽省皖南八校联盟2022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B.践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努力创建世界第一流大学
8.下表是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五年的经济数据(部分),这五年最可能是
年份
粮食总产量
钢铁总产量
19765万吨
800万吨
16968万吨
1122万吨
14385万吨
1351万吨
13650万吨
870万吨
15441万吨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皖南八校联考联盟(18校)
2022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2021年12月25日
一、选择题
1.在江东地区,在文王以前,就有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东北岸建立吴国,江苏丹徒出土的矢簋铭文中有“虞侯矢”,后来周康王把他改封为宜侯。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 国王诸子政治地位平等
B.金文主要记录政治活动
C.制度变革推进开疆拓土
D.周初国家经济实力强大
2.汉武帝时,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设平准官总管全国“均输”来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汉武帝均输平准政策
D.以儒学之理论证宇宙之理
5.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市场……英国本可能介入美国(内战)以重启棉花贸易,但却选择投入中国的内战。事后英国首相会把介入中国一事,当作英国为何得以在不干预美国内战下仍能熬过经济崩溃的原因。或者换句话说,英国靠着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依据材料我们可以推论
667万吨
A.1949年-1953年B.1958年-1962年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创制”的含义是A.推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宗法分封制C.确立世卿世禄制D.实施中央集权制2.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C.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3.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4.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5.明代中后期,“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
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
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D.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6.“他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治,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雅典‘平民政体的祖制’。
”这里的“他”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分区选举制度B.成立公民陪审法庭C.推行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7.《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B.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D.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8.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赵尔巽等《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时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该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
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
”这说明A.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2.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
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
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
……各地“孝廉”或“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
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
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 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3.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人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这是因为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C.清政府保证“永禁设或人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4.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对诸如宣战与媾和之类的城邦大事,握有最高决策权、监督权和终审权。
这放映的实质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自由平等5.xx年由于有58个国家都进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因此被称为“换届年”,在美国和法国的大选中,奥巴马和奥朗德分别成为新任总统,回溯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与美国民主政体,有关两国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国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两国的内阁都由国会任命产生C.两国总统都要对议会负责D.两国总统都是本国的国家元首与军队统帅6.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士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份文综历史部分的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考点区域为必修二的相关内容和较少的必修一和三的相关考点知识。
试题侧重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读能力、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概括能力,既有基础知识考查又有能力检测,符合一轮复习阶段夯实基础培养部分能力的高考素养要求。
【题文】13.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邮驿制度【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信息“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表明皇帝旨意须立即传达由地方执行,汉魏时期不断加强这一制度,起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D项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B。
【思路点拨】本题依托古代邮驿制度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解题时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
【题文】14.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
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
”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A.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C.强调“发明本心”D.强调“天理”的决定作用【知识点】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信息“只可着力学做好人”和“立志才是植根事”表明朱王二人强调人的修养重要性,B项错误,有断章取义之嫌,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俱排除,故本题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解题时需对材料信息解读全面。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附详解) (1)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鄂邑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下列各项中对西周政治文化解读正确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已出现B.强调血缘关系维护政治联系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主宰2.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
这种()A.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B.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C.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D.反映君主专制体制弊端严重3.论及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有学者指出“百代都行秦政法”、“秦虽死犹存” O下列对秦朝政治风格的描述准确的是()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C.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D. “儒臣入直,仅备顾问而已”4.“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
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
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
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
这表明汉代()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5.如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画中斗牛士拿着器械斗牛。
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并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
据此可知()A.劳动实践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源泉B.中原民间盛行尚武之风C.铁犁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斗牛活动D.文人画创作蕴含农本观8.【答案】B【解析】A.元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A项错误;B.据材料可知,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规定少数民族不上贡赋,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征发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由此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故选B;C.行省官员权力受节制表述正确,但无法从材料得出,C项错误;D.职官僧俗并用是宣政院特点,并非行省特点,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
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2.有学者认为“三千年前中国最好的名片是青铜器,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A.夏朝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司母戊鼎代表了当时的高超工艺成就B.冶铁技术的出现不晚于春秋时期C.唐代丝织技术先进,私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D.宋代白瓷开始出现,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4.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5.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D.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6. 随着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广泛关注,2014年10月26日,“重庆市第一届中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总决赛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举行。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觉的书法艺术C.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D.两宋时期出现追求书法个性的书法家7.甲午战后,“忧时之士感栗危惧,深怵亡国灭种之痛,于是________运动一时大起,继之以________运动,皆风靡一时,二者虽背道而驰,而其意在救亡则同也。
”文中横线处的文字分别是A.新政预备立宪 B.维新新政 C.维新义和团 D.太平天国义和团8.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
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9.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
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
”据此可以了解到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以钢为纲,把树砍光”,这是对20世纪50年代某项经济建设活动的诙谐描述。
其主要影响是①自然环境遭受破坏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③民众生活水平下降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1.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12.西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民国初年流行起来。
这表明西服的流行是因为A.自由思想的传入 B.生活方式的变化C.西方文化的入侵 D.政治人物的倡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0分)历史信息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
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因改名景德镇。
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⑴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8分)材料二实现工业化是近代国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读图,回答问题: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⑵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信息(注:至少答出两条),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2分)14.(32分)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
(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4分)材料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
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
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6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4分)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
……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
……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
……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xx年第5期⑶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
(4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历史事件。
(4分)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表现(4分),及中国多边外交逐渐活跃的原因。
(4分)重庆二外xx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ABDDC ACBBD 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0分)⑴原料丰富;政府的推动;分工细密,工艺精湛;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各地工匠汇集,生产规模较大;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产生。
(8分,任答4点)⑵信息一:企业类型不同: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
(2分)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4分)信息二:分布地区不同: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
(2分)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
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
(4分)信息三:经济发展发展模式不同:从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变化。
(2分)原因:近代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新中国:为尽快自力更生,加快建设,同时缺乏经验,照搬苏联模式。
(4分)信息四:企业所有制不同:从民营经济到国营经济转变。
(2分)原因:近代:一战前后,由于辛亥革命推动,列强暂时放松控制,民族资本家创办实业热潮,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新中国:学习苏联,实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建立国营企业。
(4分)备注:任意答出两方面。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有据,酌情得分。
14.(32分)⑴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2分)评价: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2分)②没有看到战争的根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4分)⑵援助:①提供军事援助;②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③提供贷款援助。
(6分)原因:①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②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③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答两点即可,4分)⑶特点:①较为公开透明,易为国际舆论监督;②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
(4分)举例:①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②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4分)⑷表现:①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②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出并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4分)原因:①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精品文档②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④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任答2点,4分)@40703 9EFF 黿21865 5569 啩R25075 61F3 懳D26777 6899 梙.22843 593B 夻25522 63B2 掲35791 8BCF 诏34814 87FE 蟾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