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标题: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政治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即将参加2023年上海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好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无疑是备考的关键。

本文将对2023年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解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等内容,其中要特别注意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核心观点。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掌握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危机。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必然性,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优势。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1. 毛泽东思想:把握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1.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成功经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成就和教训。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1. 思想道德修养:掌握公民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提高道德素质。

2. 法律基础:理解和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时事政治部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关注时事新闻,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举措,国际关系的变化等。

以上就是2023年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归纳。

高中政治沪教版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沪教版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总结
第四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辩证法范畴)
1、联系的含义是?回答: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发展的含义是?回答: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3、发展的实质是?回答: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5、重点论是指?回答:是指在分析复杂事物时,首先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时,首先要抓住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回答: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两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地位: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回答: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据,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外因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
5、理性认识?回答: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去把握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完整版)上海市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点整合

(完整版)上海市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点整合

前言生活与哲学关键词:哲学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联系:哲学同具体科学有密切联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客观世界的最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特点:高度科学性: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高度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一三节)最根本的观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意识含义:从生理基础来说,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从内容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小结: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作用:能动作用表现: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结果:不同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作用实现途径:实践两者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产生两条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世界观:物质第一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认识路线:从物质到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唯心主义:世界观:意识第一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认识路线:从意识到物质,即从意识、精神出发错误根源: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夸大和绝对化两者根本区别: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含义: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具体要求:尊重客观事实(首要前提)重视调查研究(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出以公心求真务实物质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运动含义: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和物质的关系: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宇宙中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小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特殊状态:静止含义:两种情形: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某事物相对于一定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变化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事物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尚未变成他物与运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含义: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隐藏在事物内部)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确定不移、必定如此)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科学体系本质上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探索规律的过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区别: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现象表现为“多”,本质则是“一”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以歪曲、颠倒的方式从反面表现本质小结: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联系: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小结:认识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方法论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借助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才能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坚持不懈去夺取胜利两者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小结: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坚持实事求是含义:直译:“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小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意译: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世界实事求是(核心)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本质要求:解放思想行为要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有规律的、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第三、四课)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最根本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

高三政治哲学会考复习考纲(上海版)

前言《生活与哲学》1、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P7)区别: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联系:哲学同具体科学又有密切的联系。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2、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的含义】(P8)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⑵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9)⑴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⑵历史唯物主义4、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P10)⑴科学性——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⑵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第一节“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1、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P17)2、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特点】(P23、24)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3、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P3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内容来说,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因此,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评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P31-32)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具有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三节“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5、分析说明: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P33)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政治等级考-上海高三哲学常识梳理

政治等级考-上海高三哲学常识梳理

高中阶段哲学必会知识点《第一课》(核心词汇: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特征)A考点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考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革命性的部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科学性在于它争取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规律,给人们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所谓实践性,在于它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B考点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注重运用1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在于运用所学的马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2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是要将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二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核心词汇: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考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注意区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大脑不具备意识)。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4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考点3: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反作用,也叫人的主观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上海高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哲学)

上海高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哲学)

上海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前言》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理1哲理定义: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是一种理性思考)。

2哲理与生活的关系:哲理来源于生活,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考点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1哲理与哲学的区别:哲理是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2世界观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

)3方法论含义: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定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同时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后者局限于某个领域;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任何哲学都来源于生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板块: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考点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和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的马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2方法:是要将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核心词汇: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考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注意区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上海高二政治哲学笔记

上海高二政治哲学笔记

上海高二政治哲学笔记(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

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

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上海高二政治哲学笔记(二)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高考政 治中哲学部分有哪些重要考点

高考政 治中哲学部分有哪些重要考点

高考政治中哲学部分有哪些重要考点在高考政治中,哲学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哲学部分的重要考点至关重要。

哲学部分的知识体系较为庞大,涵盖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多个方面。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考点。

唯物论部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核心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理解物质的客观性,即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同时,也要明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也是常考内容,要清楚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辩证法部分的重要考点众多。

首先是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要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同时,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同样关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矛盾的观点在辩证法中占据核心地位。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认识论部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不容忽视。

上海市高三高考思想政治哲学常识(哲学两册)知识点 16页word文件

上海市高三高考思想政治哲学常识(哲学两册)知识点 16页word文件

高三《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一、哲学板块:1、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与理论、真理3、唯物辩证法:联系(3个)、发展(3个)、矛盾(9个)4、历史唯物主义5、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理想、承担使命二、生活与哲学:(一)哲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哲理:(1)定义: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道理。

(2)源泉: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

2、哲学:(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1)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的定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3)方法论的定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3、哲理与哲学的关系:(1)相同点:本质上一致,都蕴含着整个世界的道理。

(2)区别:哲理是从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哲理的升华。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还是朴素的,缺乏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一定每个人都有。

(2)联系:①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②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称为哲学。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与影响世界观。

高中上海政治哲学部分(必背全)

高中上海政治哲学部分(必背全)

哲学常识前言1、哲学来源于生活。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①辩证唯物主义和②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和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宇宙多样而统一,其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物质。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还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5、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其理论依据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唯物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和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的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运动的特点: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部分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部分

壹.世界观,方法论与哲学二.两者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叁.哲学与哲理一.含义:关于物质意识何为第一性二.后果: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二.特征1.高度的科学性:正确阐述了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及其规律,有效改造世界的观点和方法2.高度的发展性:与时俱进3.高度的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三.意义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与现象的本质;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将其全面的贯彻于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认识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懂得内涵与精神,运用其观点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五.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1.归根结底是为了应用,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用于认识自己,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系2.根本意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看法方法,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理解与贯彻党的政策方针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做法1.多读书勤思考2.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壹.物质与意识一.物质二.意识三.物质与意识的观点与方法论贰.物质与运动静止一.现象1.含义:事物外在的表现2.分类:真象与假象二.本质与现象:两者密切联系: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反映,任何现象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具体体现三.本质与规律:规律是本质之间的联系四.方法论:认识客观事物,不能抛开现象,也不能停留表面,而是应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五.科学与规律:科学本质上就是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揭示物质运动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认识的任务肆.规律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因果联系二.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含义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二.实质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将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过程加以观察:弄清来龙去脉2.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正确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3.注重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注重量的积累,防止反向量4.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行5.自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四.科学发展观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二.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伍.总论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柒.科学的思维方法一.含义:辩证的思维方法,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二.具体形式:1.分析综合法:①分析(将整体化为部分)②综合(将部分合为整体)两者辩证统一2.归纳演绎法:①归纳(从个别到一般,概括一般原理的过程)②演绎(运用一般原理,推导出新事物的认识,从一般回个别)意义:是人类认识活动从个别到一般回个别,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捌.树立创新意识一.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二.创新活动是科学思维活动的本质三.科技创新包括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四.创新活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关系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和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五.树立创新意识的做法1.坚持辩证思维(辩证的否定)2.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玖.辩证的否定观肯定和否定作为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既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沪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

沪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一)怎样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第一,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造的联系。

第二,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

第三,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由思维的结果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灾亡。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5)联系的因果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邑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的严格区别,又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联系的辩证性:事物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相互转化。

(7)联系的多样性:①按照事物联系的根据和条件,可以把联系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②按照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无中间环节,可以把联系区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③根据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可把联系区分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依据事物之间联系有无确定的趋势和方向,可把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⑤按照联系的空间和范围,可以把联系分为全局联系和局部联系,或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

⑥按照联系的时间和顺序,可以把联系分为历史联系、现实联系和未来联系。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考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考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高三哲学(上)知识梳理前言《生活与哲学》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掌握关键词即可)联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什么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什么?科学性与实践性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4.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两层意思: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等同于: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划分标准: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7.★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什么?【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因此,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8.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是什么?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9.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什么?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10.什么是规律?规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11.★人和规律的关系是什么?【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世界观】因此,我们要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实事求是”区别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由”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引出)1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是什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上海高三政治会考(哲学部分)必备考点

上海高三政治会考(哲学部分)必备考点

3.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考试内容(默写)
(1)生活与哲学
理解哲学是关于的学说,又是关于的学说
(2)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唯物论):
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性、物质具有性
运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3)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唯物论):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认识论)
识记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4)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识记的观点和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矛盾的观点评价社会现象。

理解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改造世界追求真理
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运用实践和理论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真理既是客观性,又是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运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7)创造价值承担使命
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运用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及其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和是创造人生价值根本途径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识记2014年3月至2012年2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价值观、人生观部分
1、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5、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6、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多尽责任。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高中政治考点知识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3)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
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

(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认真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各级因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式)。

(6)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和不断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首先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需要国家、发达地区的帮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7)我国的宗教政策:
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8)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9)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0)我国的对外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