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外吸收四例病例分析
1例儿童牙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的护理
1例儿童牙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的护理发布时间:2022-12-07T05:52:34.37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9期作者:汪姝琪[导读] 总结1例儿童牙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成功的护理经验。
汪姝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省,310000摘要:总结1例儿童牙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成功的护理经验。
护理重点:术前多学科合作,团队成员讨论防治牙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的可行性,评估用药风险,提出应对措施。
术中采用四手操作,增加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儿童牙外伤,牙根吸收,防治策略,用药护理1.概述牙外伤导致牙根吸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乳牙牙根的吸收,病理性包括牙根内吸收和牙根外吸收,不同类型的牙外伤导致的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也不同。
不伴有牙髓感染或者坏死的牙外伤,按损伤面积的大小,分为表面性吸收和牙固连替代性吸收,伴有牙髓感染或坏死的牙外伤,会导致炎症性吸收。
如果可能发生,及时预防,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已经发生,及时干预,吸收终止,促进组织修复。
2021年10月,杭州市某口腔专科医院收治1例牙外伤全脱位未成年患者,该患者牙外伤全脱位伴有牙髓感染,经多学科团队合作,成功放置抗生素药物于髓腔,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
2021年10月因外伤致上前牙折断1小时来院,体格检查为21全脱位,脱落牙冠折露髓。
21牙槽突骨折,牙龈撕裂。
22切端牙釉质折断。
X片示22无明显根折。
诊断为21全脱位,冠折,22牙釉质折断,上颌牙槽突骨折,牙龈撕裂。
多学科会诊后,行21体外开髓,拔髓,3%次氯酸钠冲洗,封曲安奈德—头孢呋辛混合糊剂,流体树脂封闭开髓孔,行21复位,12,11,21,22固定,牙龈缝合。
牙外伤后立刻全身或者根管内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炎症性吸收的发生。
全身使用抗生素,首选四环素,如100毫克强力霉素:第一天每天2片,之后每天1片,持续一周。
去除牙髓,清理根管以后,再在根管内放置新的CS-AB糊剂,进行固定后复位。
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李瑶
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李瑶发布时间:2023-06-23T07:42:11.80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7期作者:李瑶[导读] 目的:分析影响正畸治疗发生牙根吸收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根吸收程度分为无牙根吸收组(n=49)和牙根吸收组(n=1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正畸治疗发生牙根吸收的因素。
结果:60例正畸治疗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牙根吸收为11例,占18.3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牙根吸收组正畸拔牙、应用传统托槽、牙根弯曲和牙齿移动量大的比例高于无牙根吸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别、年龄、正畸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绵竹市口腔病防治所四川省德阳市 618200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正畸治疗发生牙根吸收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根吸收程度分为无牙根吸收组(n=49)和牙根吸收组(n=1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正畸治疗发生牙根吸收的因素。
结果:60例正畸治疗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牙根吸收为11例,占18.3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牙根吸收组正畸拔牙、应用传统托槽、牙根弯曲和牙齿移动量大的比例高于无牙根吸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别、年龄、正畸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正畸;牙根吸收;托槽矫正;牙根弯曲;拔牙矫正。
牙根内吸收是由破牙本质细胞活动引起的根管内牙本质缺失的病理性过程。
由于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发现时往往已形成较大病损。
研究表明,在正畸治疗过程中,27.8%的患者牙齿出现了有临床意义的牙根吸收,其中6.5%的患者出现严重的牙根吸收[1]。
牙根吸收降低了牙齿的冠根比及牙齿稳定性,进行性牙根吸收还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颈部外吸收的研究进展
牙颈部外吸收的研究进展牙根外吸收指牙根外表面发生的进行性病理性吸收,牙颈部外吸收(external cervical resorption,ECR)则是特指发生于牙颈部的牙根外吸收,具有侵袭性和破坏性,早期多无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引起牙齿的不可逆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牙齿丧失。
ECR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牙颈部的牙本质受到纤维血管组织和破牙细胞的侵入,呈现出破坏和修复阶段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
病变始发于釉牙骨质界处,逐渐向周围扩展;可发生于单颗牙,也可累及多颗牙,当累及牙数目为3个或3个以上,则称为多发性特发性牙颈部外吸收。
目前,ECR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而早期无症状、病变区域较隐匿的临床特点使其很难在早期被发现和治疗。
因此,本文对ECR的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中EC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病因ECR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单一因素有关,也有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根据现有的文献研究,ECR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
1)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常被认为是ECR的重要诱发因素。
过大的正畸力可能导致牙周膜撕裂,邻近牙颈部暴露的牙本质发生炎症反应,这可能刺激单核细胞前体分化为多核的破牙细胞,增殖活化后的破牙细胞可识别并吸附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分泌酸及各种蛋白水解酶使牙本质吸收,从而导致ECR。
Mavridou等发现ECR多发生于正畸治疗患者(45.7%)。
因此在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向患者告知ECR的风险。
2)牙外伤ECR是牙外伤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牙齿外伤后,根周膜的炎症可能导致牙颈部破牙细胞识别并水解暴露的牙本质,从而发生外吸收。
乳牙牙外伤也可能导致继承恒牙发育异常而出现ECR。
研究发现牙外伤为诱因的ECR患者占28.5%。
3)牙周治疗牙周治疗中的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和翻瓣手术也可能引起ECR。
牙周因素导致ECR可能是由于牙周膜的破坏激活破牙细胞活动,从而导致ECR。
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
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汇报人:2024-01-09•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概述•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诊断•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治疗目录•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案例分析•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未来研究方向01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概述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是指牙齿在受到矫治力作用后,牙根表面发生的一种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导致牙根长度变短、外形改变的现象。
牙根吸收通常表现为根尖部或根中部局限性的凹陷或变薄,有时也可表现为全根的均匀性变短。
定义与特征特征定义发病机制正畸力对牙根的作用矫治过程中,牙齿受到矫治力的作用,牙周膜内压增高,牙根表面发生改建,牙骨质吸收,进而导致牙根吸收。
炎症反应牙周炎、牙髓炎等炎症反应可刺激牙根表面破骨细胞活性,促进牙根吸收的发生。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牙根吸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某些基因变异可增加牙根吸收的风险。
青少年时期是牙齿移动和改建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高发期。
年龄持续而稳定的矫治力可促进牙齿移动,但过大的矫治力可导致牙根吸收的发生。
矫治力类型与强度牙齿移动距离越长、速度越快,牙根吸收的风险越高。
牙齿移动距离与速度口腔卫生不良可引发牙周炎、牙髓炎等炎症反应,进而促进牙根吸收的发生。
口腔卫生状况影响因素02正畸治疗中后牙根吸收的诊断通过拍摄X线片,可以观察到牙根的形态和长度,以及是否存在吸收。
三维的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牙根的吸收程度和范围。
通过测试牙髓的活力,可以判断牙根是否仍然存活。
通过观察牙齿的颜色、质地和松动度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牙根吸收。
X线检查CT扫描牙髓活力测试临床检查牙根长度减少不超过1/3,不影响牙齿功能。
轻度吸收中度吸收重度吸收牙根长度减少超过1/3但不超过2/3,可能影响牙齿功能。
牙根长度减少超过2/3,牙齿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030201牙周炎会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也可能导致牙根的吸收,但通常伴有明显的牙周袋和炎症表现。
去矫正前,就发现牙根吸收了怎么回事
去矫正前,就发现牙根吸收了怎么回事当你去正畸复诊,医生拿着牙片跟你说:这门牙牙根有点儿吸收了。
当你智齿不舒服去看牙,医生跟你说:这邻牙牙根吸收了。
当你只是去常规洗个牙,医生跟你说:这门牙之前磕伤过?牙根吸收很明显啊。
一听到牙根吸收,有点慌是不是。
这岂不是下一步就掉牙预警了?的确,如果把牙齿看作一颗树,牙根是牙齿埋在牙槽骨里的那部分。
牙根吸收就是指埋于牙槽骨里的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被破牙骨质细胞渐渐破坏、吸收。
牙根这一吸收,就造成牙冠根比减小、稳定性降低,严重了是可以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想控制牙根吸收,首先要了解引起牙根吸收的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牙根吸收有些人是天生牙根就短的,这要是再有点什么意外,让原本牙根就短的情况雪上加霜。
还有乳牙列中的牙根吸收↓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就不重点讨论了。
主要是聊下病理性吸收会导致的牙齿结构的逐渐丧失。
创伤、龋齿和牙周感染,根尖部的肿瘤,正畸治疗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
1、牙髓感染牙髓感染是引起牙根吸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可引起患牙牙根吸收。
牙根也不是说吸收就吸收的,想要发生牙根内吸收,必须先损坏最外面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和前期牙本质,这样,破骨细胞才能破坏牙本质。
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根管治疗清除系统中残留的活髓或坏死组织,这些组织可以通过血液供应来维持和刺激吸收细胞。
2、牙周感染牙周炎感染、牙周龈下刮治术等也可能破坏牙本质,引发牙槽骨和牙根吸收。
3、正畸治疗牙根吸收是由于正畸牙移动所致的炎症引起的,牙根吸收程度取决于诸多因素。
矫正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健康状况、年龄、错颌类型、牙形态、根形态、治疗前牙根吸收情况、不良习惯等等因素。
治疗相关因素包括矫治器类型、矫治力的大小、持续时间、牙齿移动范围、方向等。
Om P Kharbanda等研究发现,与可摘戴活动矫治器相比,固定矫治器更易产生牙根吸收[1]。
如果你本身牙根较短但还是想正畸,尽量选择可摘戴活动矫治器。
口腔外科病例分析(20200830094133)
口腔颌面外科试题1、患者,女,19 岁。
主诉:上前牙外伤 3 小时现病史: 3 小时前奔跑时与他人相撞,当时感觉上前牙痛,触碰时加重,牙松动,有伸长感,牙龈出血,上唇肿胀。
检查:上唇肿胀,并逐渐加重,右上中切牙处可见粘膜下淤血。
龈沟出血,叩11痛(++),松动I 度,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无明显的移位。
X线片示:11牙周膜增宽,牙槽骨无异常.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 脱位②上唇粘膜挫伤(2)诊断依据①局部外伤史②上唇肿胀,黏膜下淤血③11叩痛(++),松动I度;X线片示:牙周膜增宽3)鉴别诊断牙槽突骨折:如为骨折,检查患牙时,邻近数牙及骨折片随之移动。
(4)治疗设计:①上唇冷敷。
②11固定3~4周。
③确定牙髓坏死后行根管治疗。
2、患者,男,18岁主诉:上前牙外伤后牙齿变短半小时现病史:半小时前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嘴唇先着地,发现牙齿变短,但不松动。
既往史: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等。
检查: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合。
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X 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38、48地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病例分析:(1):诊断?(2):诊断依据?(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21嵌入性脱位;上唇挫裂伤。
②非主诉疾病的诊断:38, 48冠周炎。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患牙有外伤史,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牙合。
②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③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
(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38,48低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口腔病例分析总结范文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45岁,主诉:右下后牙区肿胀、疼痛1周。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后牙区肿胀、疼痛,伴有咬合不适,夜间疼痛加剧。
曾服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但未痊愈。
现为进一步治疗,前来就诊。
二、病史分析1. 病史采集: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后牙区肿胀、疼痛,伴有咬合不适,夜间疼痛加剧。
曾服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但未痊愈。
2. 既往史: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三、临床表现1. 口腔检查:右下后牙区肿胀,牙冠部分露出牙龈,牙龈红肿,触痛明显。
右下第二磨牙牙体部分缺损,牙髓暴露。
2. 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四、辅助检查1. X线片检查:右下第二磨牙根尖周阴影,提示牙髓炎。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右下第二磨牙牙髓炎。
2. 鉴别诊断:(1)根尖周炎:患者疼痛部位与牙髓炎相似,但根尖周炎疼痛部位较局限,且伴有牙松动、牙槽骨吸收等症状。
(2)牙周炎:患者疼痛部位与牙髓炎相似,但牙周炎疼痛部位较广泛,伴有牙周袋、牙松动等症状。
六、治疗1. 牙髓治疗:行根管治疗术,清除牙髓炎病变组织,根管充填。
2. 牙体修复:对牙体缺损部分进行修复,恢复牙齿功能。
3. 抗感染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七、预后1. 根管治疗效果良好,牙齿功能恢复。
2. 定期复查,观察根管治疗效果及牙周状况。
八、总结本病例为一例右下第二磨牙牙髓炎患者,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了诊断。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口腔牙髓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恢复牙齿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观察
成功 牙数 7 颗 , 功率 9 . %, 4 成 4 4 失败 1 4 例为基 牙舌 列倾斜较 夫 , 根 内段弯 曲, 根管 内治疗后核桩制作不到位 , 弯曲改向的角度过 于偏移 牙轴 , 固位不 良, 致 桩冠联合体脱落 , 后重新 取模设计 , 复体 至今未 修
借鉴和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参 考 文 献: 【] 1 许金菊 , 寿山, 唇( ) I - 等. 颊 侧进路根 管治疗的临 床庆用l . 临床 I腔 医学杂 J 】 1
志 ,0 5219)5 8 5 9 20 . ( :3 — 3 .
侧切牙轻度 舌向位 , 且与下前 牙接触 紧密 , 按设 计方案 首先对双 中
切牙进行 局部下 根管治疗 和充填治疗 ,再进行 基牙制备 和核桩预
备, 唇面影响就位之牙 冠全部磨除 , 缘线达龈缘下 1 - m 舌侧 颈 . 2 m, 5 牙冠尽量保 留。核桩根 内段不低于根长 1 , / 根外段需 向舌侧改 向 , 2 角度不大 于 8 。长度不 少于冠长 1 , O, 2 / 同时保证 核桩与基 牙的 固位 设计要求 , 预备基牙前 及取 印模前用排龈线获取 清晰准确的边缘形
计共 同就位道 , 7 患者 2 颗 基牙 均作 了局麻下 牙髓拔除 , 有 例 O 结合 根管 内治疗 和桩核制作 , 核桩大都选用铸造桩根管 细者则选用成 品
螺纹桩 , 其中一例 3 2岁男性上 颌患者 , 中切牙 冠唇 向位 明显 , 双 双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 , 修复体设计合理 , 符合生物学 、 力学 、 解剖学及美 学要求 , 修复后患者注意合理使用及功能保 护 , 本人认 为临床 j 值得
正畸矫治导致上前牙牙根吸收的病例观察与讨论
正畸矫治导致上前牙牙根吸收的病例观察与讨论患者,女,14岁,汉族,因上前牙前突、不齐要求矫治。
两年前在另一医院接受过5个月的活动矫治器的正畸治疗,据称由于其过程中上前牙疼痛严重最终放弃治疗。
患者牙齿排列与其母亲极为相似。
无口腔不良习惯,生长发育正常,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临床检查:颜面对称,开唇露齿,口腔卫生良好,恒牙牙合,左侧磨牙为中性偏远中关系,右侧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Ⅱ°深覆牙合,Ⅲ°深覆盖,11、21与41、31无牙合接触关系,35、45均为舌侧位倾斜,与25、15无牙合接触关系,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开口型未见异常,36牙合面大面积充填物,稳,叩诊(—),牙龈无窦道开口。
头颅侧位X片见图1,全口曲面断层X片(图2)显示11、12、21、22牙根未见明显短小、弯曲畸形。
36根尖周有阴影。
X线头影测量:SNA角81°,SNB角79°,ANB角2°,NP-FH角80°,上1-NA距10mm,上1-NA角45°,下1-NB距7.5mm,下1-NB角,上1-下1角105°,上1-SN角125°,MP-SN角32°,下1-MP角 97°,Y轴角 68°。
临床诊断:Angle错牙合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
治疗设计和目标:拔除14、24、35、45,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上颌牙列强支抗,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在关闭拔牙间隙的同时,使磨牙、尖牙均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
矫治过程:2004年2月初正畸拔牙后,上颌配置Nance腭弓,应用方丝弓技术常规排齐上下牙列,上颌尖牙每月均进行∞样向后加力(以患者觉尖牙牙根发胀为度)结扎于后方的第二前磨牙托槽和第一磨牙牵引钩上。
2004年5月6日,上颌牙列结扎0.018″不锈钢丝,弓丝浅摇椅,双侧尖牙加力∞样向后结扎(如同上法)。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精选(4)
牙齿外伤牙外伤包括牙周膜的损伤、牙体硬组织的损伤、牙脱位和牙折等,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出现。
牙齿外伤多见于前牙,尤其是上颌前牙,常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突骨折。
对牙外伤患者,应注意查明有无颌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一)牙震荡[概述]牙震荡是牙周膜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牙体组织缺损,多为直接或间接外力撞击所致,如进食时骤然咀嚼硬物所致。
[诊断要点]1.患牙有创伤史,伸长感,咬合痛,触、叩痛明显;患牙微松动,龈缘因牙周膜损伤可有少量出血。
2.牙髓活力测试,反应不一。
3个月后仍有反应的牙髓,大多可继续保持活力。
伤后当时有活力,后来无反应,则牙髓已坏死,患牙颜色改变。
3.X线片显示正常或根尖牙周膜增宽。
[治疗原则]1.轻者可不作特殊治疗,但应降低咬合,使患牙得到充分休息。
2.损伤较重、患牙松动者,可行松牙固定术。
3.定期复查伤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
如1年后牙髓活力正常者,不需处理。
如出现牙髓坏死应行根管治疗术。
注意:年轻恒牙的活力可在受伤1年后才丧失。
(二)牙脱位[概述]牙受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者称为牙脱位。
根据损伤程度牙脱位可分为部分脱位和完全脱位两类。
部分脱位又可分为牙移位、半脱位及嵌入等。
[诊断要点]1.部分牙脱位患牙常有疼痛、松动和移位,并因患牙伸长而出现咬合障碍。
x线片示:患牙根尖与牙槽窝间隙明显增宽。
2.嵌人性脱位患牙向深部嵌入者,临床牙冠变短,其牙合面或切缘低于正常。
3.完全牙脱位患牙完全离体或仅有少许软组织相连。
注意:不论是半脱位或是全脱位,常伴有牙龈撕裂、出血、肿胀,甚至牙槽突骨折。
4.并发症(1)牙髓坏死嵌入性脱位最多见,占96%,其次为牙脱位,占52%。
发育成熟的牙比年轻恒牙更易发生牙髓坏死。
(2)牙髓腔变窄或消失为轻度牙脱位的反应,年轻恒牙更易发生髓腔变窄或闭塞。
(3)牙根外吸收牙根吸收最早在受伤后2个月发生,有2%可并发牙内吸收。
(4)边缘性牙槽突吸收嵌入性和牙合向性脱位牙,易丧失边缘牙槽突。
牙根吸收临床常见原因的X线分析
牙根吸收临床常见原因的X线分析作者:王安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2期【摘要】在临床上X线常被用作评价牙根吸收的最主要的诊断手段。
牙根吸收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咀嚼无力,牙齿松动。
根据病因不同,在X线片上表现也不同,在估计颊舌侧牙根吸收方面不是很有效,但对近远中牙根吸收是很有效的。
本文结合X线片对63例牙根吸收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牙根吸收;远近中;颊舌侧;牙周间隙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本科63例牙根吸收的病例,计107颗牙齿。
年龄10~70岁,男38例,女69例,其中磨牙76个,前牙10个,双尖牙20个,其他1个。
2 原因分类及X线特点牙根吸收的种类很多,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2.1 乳牙牙根吸收的分类有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病理性吸收多由慢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多由牙髓感染、外伤以及牙髓治疗过程中药物或充填材料使用不当等引发。
2.2 恒牙牙根吸收分类分为表面性吸收、炎症性吸收或替代性吸收。
当牙本质或牙骨质或牙周膜受到损伤时,牙根表面会发生吸收。
在我们收集的临床资料中, 80%以上属于炎症性吸收,20%属于替代性吸收。
当牙周膜损伤过多,X线片显示牙周间隙消失,骨硬板呈虫蚀性改变。
2.3 根据部位分类根据牙根吸收的起源部位将牙根吸收分为内吸收和外吸收。
外吸收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炎症性外吸收、牙颈部外吸收和替代性外吸收;①牙根的内吸收源于牙髓感染。
这种吸收需要有活力的牙髓组织存在,将要发生吸收的区域的牙本质小管开口于坏死牙髓的根管内,微生物通过小管进入有活力的牙髓组织而引起该区域的硬组织发生吸收,X 线影像如圆形或卵圆形根管扩大,多位于上牙颈部;②牙根外吸收。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炎症性吸收,牙颈部外吸收和替代性外吸收。
炎症性外吸收主要源于正畸形治疗或牙髓炎症,根尖周病变,患牙一般都有牙根尖的吸收。
牙损伤可导致牙根间孔区血管受压、扭转、牙髓缺血坏死从而引起牙根吸收;③牙颈部吸收是牙颈部的牙周附着装置受到损伤时发生的外吸收,死髓牙漂白、牙周刮治、翻瓣术、正畸、唇腭裂、创伤、正颌手术等都可引起牙颈部外吸收。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临床分析
20 , 1 : 0 1 7( ) 6—9 .
对 于 恶 性 胸 腔 积 液 , 组 中 胸 膜 活 检 的 确 诊 率 为 本
6.% , 5 3 胸水 细 胞 学 检 查 阳性 率 为 1. % , 找 癌 细 胞 阳 33 痰 性 率 为 6 7 。 也有 文 献 报 道 胸 水 细 胞 学 柃 查 率 高 于 .% 胸 膜 活检 术 , 合 胸 膜 活 检 与 痰 找 癌 细 胞 阳 性 率 可 提 高 至 结 7 % 。尤 其 是 痰 找 癌 细胞 , 次 送 检 可提 高 阳性 率 , 于年 3 多 对 老体 弱 无 法 配 合 检 查 或 拒 绝 行 有 创 检 查 的 疑 诊 癌 症 患 者 不 失 为 简 单 有 效 的 方 法 。有 报 道 恶 性 胸 腔 积 液 患 者 行 胸 膜活 检 术 后 出 现 胸 膜 种 植 , 现 为 穿 刺 部 位 皮 肤 结 节 , 表 化 疗 或 局部 放疗 后缩 小 然 是 罕 见 并 发 症 , 应 引 起 、虽 但 J 未医生 的警 惕 。对 于 胸 膜 活 检 仍 未 能 明 确 诊 断 的 患 者 , 需 采 用 侵 袭 性 手 段 ( 胸 腔 镜 检 查 等 ) 以 进 一 步 明 确 诊 如 , 断 , 密 切 随 访 观 察 。 或
5 1 F。 列 患 者 因 操 作 者 担 心 针 尖 剌 破 脏 层 胸 膜 致 医 源 . I 该 C1
经济 、 效 、 苦 小 、 重 复 操 作 等 优 点 。 本 组 中 第 一 次 胸 有 痛 可 膜活 检 的 成 功 率 约 9 . % , 文 献 报 道 相 仿 。失 败 的 丰 要 63 与
智齿阻生致邻牙大部分吸收一例报告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牙体的吸收是牙周膜或牙髓受到损伤或刺激后的常见并发症。
牙体的吸收除了乳牙正常脱落过程中的生理性吸收外,病理性吸收也是牙科常见的现象。
但是由于智齿阻生而致邻牙广泛吸收比较少见,笔者于2010年9月门诊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因“左下后牙咬物不适2d”而就诊于本院口腔科。
2d前患者咀嚼时觉左下后牙区有牙碎片脱落,当时无明显疼痛。
患者平素体健,否认系统性疾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左下后牙区牙痛史,否认正畸治疗史。
查体:左下智齿未见萌出,7 远中无膨隆,牙龈无红肿。
7 远中颊角处部分缺失,7 叩痛(-),松(+-),温度诊时无不适。
曲面断层片示8 呈水平低位,上缘约平齐7 颈部,7 远中部分影像不清。
临床诊断:(1)左下智齿Ⅱ类低位水平阻生;(2)7 牙吸收。
治疗:于左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拔除8 。
术中见7 远中根吸收完全,近中根及根分叉处吸收成虫蚀状,埋伏阻生牙拔除后,发现7 松动明显,遂一并拔除7 。
2 讨论牙根吸收的原因较复杂,Fuss等[1]认为损伤和刺激时牙根吸收的必要条件。
按其来源可分为牙髓感染、牙周感染、正畸治疗、埋伏牙或肿瘤压力所致的根吸收或粘连性吸收。
牙吸收与炎症细胞、吸收细胞,以及牙体硬组织结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
据报道[2]牙吸收过程与骨的吸收过程非常相似。
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细胞,破牙骨质细胞是牙根吸收的主要细胞。
两者的关系尚不确定。
Oshiro[3]等提出破牙骨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态、生物学功能非常相似。
破牙骨质细胞较小,核少,形成的吸收陷窝相应较小,这可能是骨组织较易吸收而牙根吸收较难的原因之一。
牙吸收的类型分为内吸收和外吸收。
根据临床和组织学表现,外吸收可分为三类:表面外吸收、炎症性根外吸收,替代性吸收[4]。
其中,炎症性根外吸收已经侵犯牙本质小管,牙髓组织出现炎症或者坏死。
《口腔颌面外科学》病例分析案例
《口腔颌面外科学》病例分析案例项目一:智齿冠周炎病例分析(一):患者,男,24岁。
主诉:左下后牙肿痛,张口困难2天。
现病史:患者近2天左下后牙明显疼痛,张口困难,影响进食,且自觉左下面部稍肿胀,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无效,今来就诊。
既往史:半年来左下后牙反复肿痛,影响进食。
过敏史:否认检查:左下第三磨牙阻生,牙冠部分萌出,远中见一深盲袋且牙龈明显红肿,内有少量脓液溢出,触诊疼痛。
左侧面部下颌区轻微肿胀,触诊淋巴结有压痛。
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右侧上颌第二磨牙邻面龋坏,达牙本质深层,未探及穿髓孔。
叩(-),探(+),冷(+)。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
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主诉诊断:左下第三磨牙高位近中阻生伴急性冠周炎;诊断依据:(1)左下后牙疼痛2天;(2)主诉2天前左下后牙明显疼痛,影响进食,且自觉左下面部稍肿胀,服用止疼药无效;(3)左下第三磨牙高位近中阻生,牙冠部分萌出,远中见一深盲袋且牙龈明显红肿,内有少量脓液溢出,触诊疼痛;(4)左侧面部下颌区轻微肿胀,触诊淋巴结有压痛。
鉴别诊断:(1)与邻牙的牙髓炎:有冷热刺激痛,自发性疼痛,没有红肿热和功能障碍;(2)外伤后血肿:有外伤史。
(3)干槽症:有拔牙史,牙槽窝空虚(4)颌面部畸形:发育性疾病,时间长久,没有病灶牙2.患者非主诉疾病诊断及诊断依据:非主诉疾病诊断: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②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深龋。
诊断依据: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
②右侧上颌第二磨牙邻面龋坏,达牙本质深层,未探及穿髓孔。
叩(+),探(+),冷(+)。
3.主诉疾病的治疗:(1)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消炎、镇痛、切开引流。
(2)左下第三磨牙予以冠周冲洗,局部给予上碘甘油;(3)急性炎症缓解后,摄片后择期拔除左下第三磨牙。
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1)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充填。
上颌阻生尖牙引起邻牙牙根外吸收的危险因素分析
上颌阻生尖牙引起邻牙牙根外吸收的危险因素分析作者:黎淼白雨豪秦璐曾红燕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11期[关键词]阻生尖牙;牙根外吸收;锥形束CT;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图分类号]R78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11-0131-04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Impacted Canine-associated Root ResorptionLI Miao,BAI Yu-hao,QING Lu,ZENG Hong-yan(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Xuanwu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5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L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impacted canine-associated root resorption (ICARR)and to predict ICARR by analyzing the CBCT images and patients’ information. Methods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scan images of 106 patients with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s in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collected. All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data and the patients’ information were evaluated in software program by 1 rater.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ICARR, the subjects with impacted canine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root resorption). Measurements of 8 variables were individually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and then tested together by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s. Results Individually, variables reflecting the depth of the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the direction of the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proximity between canine and adjacent root ,the canine development stage,sex and the impacted canine with wide follicles(d≥2mm)were associated with bined,the depth of the impacted canine(high/ medium OR=5.280),proximity between canine and adjacent root(yes/no OR=4.132),the impacte canine with wide foliicles(OR=4.532) had a high risk to cause ICARR significant. Conclusion High impacted canine、proximity between canine and adjacent root and the impacted canine with wide foliicl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tcors for root resorption.Key words: impacted canine; root resorption;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risk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s上頜阻生尖牙是临床上第二好发的阻生牙,仅次于第三磨牙,其患病率为1.0%~5.6%[1-3]。
罕见下颌第四磨牙致第三磨牙牙根吸收一例报道
罕见下颌第四磨牙致第三磨牙牙根吸收一例报道第四磨牙其实是一类多生牙(supernumerary teeth)也称额外牙。
本病例多生牙发生于第三磨牙之根方并致其牙根吸收,临床较罕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某女,36岁。
主诉:左下后牙区反复不适1年。
现病史及既往史:1年前左下磨牙后区出现不适,反复发作,伴智齿逐渐松动。
既往体健,否认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家族中无类似情况发生,母亲孕期无服药及特殊接触史。
专科检查:颌面部左右对称,发育正常,张口度及张口型无异常。
38垂直位萌出,Ⅰ°松动,牙周袋3mm,无对牙合,左侧磨牙后区牙龈略显红肿。
常规拍摄牙片发现左侧下颌第三磨牙根方有一近中倾斜之多生牙,牙体发育较完全,第三磨牙牙根已完全吸收(如图1)。
临床诊断:39埋伏阻生,38牙根吸收。
处理:常规局麻下拔除38、39,术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异常。
2 讨论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的发育异常,恒牙列多生牙发生率为1%~3%[1]。
多生牙可发生在任何生牙区,常见上颌中切牙之间,占92.8%,其次是上颌磨牙区,有时可在上下颌前磨牙区,下颌磨牙区罕见[2]。
多生牙的发生可能是牙板过度增殖,生成过多的牙蕾,或是牙胚直接分裂而形成,也可能与基因突变和某些发育缺陷有关[3]。
多生牙可引起牙列拥挤,牙错位或正常牙无法萌出,埋伏多生牙可能导致颌骨含牙囊肿。
多生牙还可与正常牙齿融合形成融合牙,甚至会引起邻牙牙根吸收。
Junior等曾报道下颌第三磨牙与多生牙融合1例[4]。
本例多生牙发生在下颌磨牙区形成第四磨牙且造成邻牙牙根吸收者较为罕见。
临床上应尽早予以拔除。
[参考文献][1]Raljab LD,Hamdan MA.Supernumerary teeth: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survery of 152 cases[J].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4):244-254.[2]Nastri AL,Smith AC.The nasal tooth Case report[J].Aust Dent J,1996,41(3):176-177.[3]Salcido-Garcia JF,Ledesma-Montes C,Hemandez-Flores F,et al.Frequency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Mexican population [J].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04,9(5):403-409.[4]Ferreira-Junior O,de Avila LD,Sampierl MB,et al.Impacted lower thirdmolar fused with a supernumerary tooth-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J].Int J Oral Sci,2009,1(4):224-228.。
12例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12例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贺祖武;田甜【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年(卷),期】2024(40)3【摘要】目的:分析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
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3年2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的牙外伤后出现牙颈部外吸收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患牙位置、吸收程度、初诊时主要症状、采取的治疗措施、牙齿存留以及治疗后恢复情况等,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共收集到12例牙颈部外吸收病例,发现患牙21颗,其中上颌中切牙9颗,上颌侧切牙3颗,下颌中切牙7颗,下颌侧切牙2颗,吸收程度为Ⅰ级0颗,Ⅱ级7颗,Ⅲ级5颗,Ⅳ级9颗,根据患牙情况我们进行了根管治疗、龈下刮治、局部充填以及拔除中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治疗,在随访期内,有8例共11颗患牙因吸收严重最终拔除,其余4例中2例共4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联合龈下刮治以及缺损局部充填后原有根尖瘘管消失,牙颈部透射影未见扩大,1例共4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后牙颈部透射影消失,无临床阳性症状发生,1例共2颗患牙经过根管治疗联合局部充填后牙颈部透射影未见扩大,无临床阳性症状发生。
结论: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早期发现较为困难,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外伤后的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终止外伤后牙颈部外吸收对牙齿的进一步破坏,避免牙齿丧失。
【总页数】6页(P221-226)【作者】贺祖武;田甜【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相关文献】1.外伤性颈部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2.非外伤根折后牙的临床特点及锥形束CT上的影像学表现分析3.头颈部恶性外毛根鞘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4.颈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处理方案5.多发性特发牙颈部外吸收患者TNFRSF11A基因突变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4·.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编者按】2009年10月23至24日在重庆市召开了“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是体现国内现代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发展前沿的一次盛会.除常规的牙体牙髓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论文交流外,本次牙体牙髓会议首次尝试设置病案报告讨论环节。
本刊从会议上报告的7个疑难和特殊病例中精选了4例,并约请相关专家分别对每个病例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期望能通过这种方式与大家共同探讨牙体牙髓一些特殊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并分享这些临床医师的宝贵经验,共同提高诊疗水平。
牙根外吸收四例病例分析刘洋高学军岳林沈嵩牙根外吸收是发生在有牙周附着的牙根外表面硬组织的病理性吸收,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检查手段局限,病变早期常难以发现,以致漏诊、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
现将4例典型的牙根外吸收病例报告、分析如下,供同行借鉴,共同提高诊治水平。
病例摘要1.发生在牙颈部的牙根外吸收:典型病例见病例1,患者男,32岁,8年前I6行干髓治疗,6年前出现咀嚼不适,并在咬硬物时加重,迁延至今。
临床检查可见大面积银汞充填体,轻微叩痛。
x线片显示根尖周小范围低密度影(图1)。
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
术中未见异常,根充后即刻x线片显示根充完善,近中牙颈部有少量糊剂溢出,相应部位呈低密度影像(图2)。
治疗后的3年中咀嚼不适无明显改善,牙龈偶有肿胀,但临床检查未见深牙周袋;第4年咀嚼不适加重,检查见腭侧偏近中牙颈部牙体缺损,釉质下空洞,相应部位可及8lnm深牙周袋,有溢脓。
锥形束CT示:牙槽嵴顶下方腭根、近中颊根表面呈不规则形缺损达根管内,牙槽骨部分破坏(图3-6),最终诊断为牙根外吸收,予以拔除。
拔出后可见腭根、近中颊根自牙颈部至根中部已被吸收,表面呈蚕蚀状(图7)。
圈1瞳初诊X线片图2哑根充即刻x线片DOI:10.3760/ema.j.i吼1002-0098.20lO.07.004作者单位: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通信作者:高学军,Email:蛔印@bjm..edu.∞,电话:010·62179977-55232.发生在牙根侧面的牙根外吸收:典型病例见病例2,患者男,24岁,因左下后牙咬合痛就诊。
临床I7叩痛(++),远中牙周袋深7lnln。
x线片示:近中根尖周小范围低密度影;I8水平埋伏阻生,与l7部分远中根影像重叠(图8)。
初诊f7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
探查至远中根管中段时出现疼痛,少量渗血,根尖定位仪显示已进入根周组织,插诊断丝拍摄x线片示:远中根根尖1/2部分的根管外壁影像缺如,被水平阻生l8牙尖影像替代;根管锉由管壁缺如处穿出(图9)。
提示:l7远中根的远中面发生了与根管穿通的外吸收。
诊断:I7远中根外吸收。
拔除后证实远中根的远中部分白根中部至根尖已被吸收;表面呈蚕蚀状,有大量肉芽组织(图10,11)。
田3锥形束cT示牙颈部横断面上腭根、近中颊根根周膜不完整,牙槽骨破坏(箭头)图4锥形柬CT的三维模式图,x轴剖面为矢状面即图6,Y轴剖面为冠状面即图5,Z轴剖面为横断面即图3圈5冠状面上近中颊根近冠方腭侧部分缺损(箭头)圈6矢状面上近中颊根近中侧表面呈不规则形缺损达根管内(箭头)虫堡旦壁医堂苤壶垫!Q生!旦筮箜鲞筮!塑gh也』§塑里型:地z垫!Q:丛堂:塑垒Z·397·鉴别,一般通过检查牙齿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不难区分。
另外,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报告了表现为多发性、特发牙根颈吸收的一种罕见的特发性根颈吸收(idiopathiccervicalrootresorption),病因不明,多见于年轻女性。
因此,对于牙根颈吸收的病例应注意对全口牙齿的检查。
完整的病例资料是病例分析的重要依据,临床医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注意收集相关资料有重要意义。
该文中病例l如果有根充后4年的x线片,病例3有根充术后的x线片,病例4有术后3年的x线片,则读者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会有更深的了解,文章也将更有说服力。
病例4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病例,但由于缺少复查时的x线片和锥形束CT检查照片,一些情况仍不是十分明了,留有遗憾,期待今后的病例分析资料能更加完善。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侯本祥上颌中切牙距离根尖4mm侧支根管开口一例孙结张佳钰铁思久梁景平牙根尖手术一般是在慢性根尖周炎持久不愈合,而常规的根管治疗又不宜或无法进行的条件下施行,根尖手术包括根尖切除术和根尖倒充填术。
根尖切除术一般需要切除3mm根尖,以去除绝大部分的根尖分歧和侧支根管¨o。
现报道1例上颌中切牙侧支根管开口距离根尖4nlm病例的诊治过程,以期为临床相关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
病例摘要1.病例资料:(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26岁。
左上中切牙牙龈反复肿胀溢脓至牙体牙髓科就诊。
患者1年前行根管治疗后烤瓷冠修复,1周前出现左上中切牙牙龈肿胀。
(2)临床检查:山烤瓷冠修复,烤瓷冠形态、色泽良好,颈缘密合。
1无松动,无叩痛,唇侧牙龈距离龈缘2啪处可见瘘管,瘘管口处牙龈肿胀,范围约2mm×圈1术前}1唇侧牙龈距离龈缘2mill(图1)。
根尖2mm处及瘘管(箭头)片检查示:I1根管D01:10.3760/ema.j.issn.1002-0098.20lO.07.005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064119541、08DZ2271100)作者单位: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梁景平,Emil:liangjpl23@yahoo.眦cn,电话1021-63160153冠1/3牙胶尖根充不密合,牙根近中侧位于根尖1/3和根中1/3交界处可见牙周膜间隙略增宽,牙胶尖示踪显示瘘管与此相通(图2,3)。
图2术前x线片显示I上牙根近中(3)诊断:I上慢侧位于根尖1/3和根中1/3交界处牙性根尖周炎(根管充周膜间隙略增宽(箭头)图3术前填不良)。
X线片,恒牙胶尖示踪显示瘘管与此(4)治疗建议:相通(箭头)患者要求保留烤瓷冠,鉴于烤瓷冠形态及色泽良好,建议根尖手术治疗,拟行根尖切除术和根尖倒充填术。
患者知情同意。
2.治疗:(1)治疗过程:常规消毒、铺巾,盐酸阿替卡因68IIlg和酒石酸肾上腺素17峭常规局部浸润麻醉,根管显微镜下实施根尖外科手术,选择距离龈缘约lcm扇形瓣手术切口,全厚黏骨膜瓣翻瓣,探及患牙根中1/3和根尖1/3交界区域唇侧骨壁破坏(图4),去除肉芽组织后见牙根向内、远中倾斜,在近中根面距离根尖4mm处探及侧支根管开口,远离根尖孔,根尖区无明显骨质破坏(图5),用TC一1lF(IS0160/016)的金刚砂钻针(300000r/rain)连续喷水下在距解剖根尖孔约3him处与牙根长轴成垂直角度截除根尖。
P-Max超声波牙科治疗仪(Satelee,法国)及S12/90。
RETRO金刚砂超声工作尖(Satelee,法国),功率设置8~10档位连续喷水,进行根尖倒预备,并在侧支根管开口处预备洞形(图6),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trioxideaggregate,MTA)倒充填(图7)。
黏骨膜瓣复位,间断缝合。
(2)治疗效果:术后l周拆线,复查显示牙龈瘘管愈合。
牙根外吸收四例病例分析作者:刘洋, 高学军, 岳林, 沈嵩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100081刊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年,卷(期):2010,45(7)1.Gutmann JL;Dumsha TC;Lovdald PE Problem solving in endedontics:prevention,identification,and management 20062.王嘉德;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 20063.de Figueiredo MA;de Figueiredo JA;Porter S Root resorption associated with mandibular bone erosion in a patient with scleroderma 2008(01)4.Stephen Cohen;Richard C Burns Pathways of the pulp 20025.Hommez GM;Browaeys HA;De Moor RJ Surgical root restoration after external inflammatory root resorption:a case report[外文期刊] 2006(08)6.Gonzales JR;Redekirehen H Endodontic and periodontal treatment of an external cervical resorption 2007(01)7.Mohammadi Z;Abbott PV On the local applications of antibiotics and antibiotic-based agents in endodontics and dental traumatology 2009(07)8.Patel S;Dawood A;Wilson R Th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root resorption lesions using intraoral radiography and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an in vivo investigation 2009(09)9.Liedke GS;da Silveira HE;da Silveira HL Influence of voxel size in the diagnostic ability of cone beam tomagraphy to evaluate simulated 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2009(02)10.Senes AM;Sakai VT;Oliveira TM Management of a multiple dentoalvoolar trauma in permanentdentition with avulsion of a canine:a 4-year follow-up 2008(03)11.Nemcovsky CE;Libfeld H;Zubery Y Effect of non-erupted 3rd molars on distal roots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s of approximal teeth.A radiographic survey of 202 cases 1996(09)12.Yamaoka M;Furusawa K;Ikeda M Root resorption of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teeth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the third molars[外文期刊] 1999(02)13.John Ide Ingle;Leif K Bakland Endedontics 199414.Patel S;Kanagasingam S;Pitt Ford T External cervical resorption:a review 2009(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kqyx201007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