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福建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福建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福建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高二下·白城期末)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记述出处“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

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 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B . 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 . 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 . 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2. (2分)(2017·黄山模拟) 下图表明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寒冷期,分别为:西周寒冷期、东汉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

气候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以下结论合理的是()A . 温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 . 寒冷期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大分裂C . 明清两朝的兴衰深受到当时气候的影响D . 气候变化影响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3. (2分) (2018高一上·定远月考) 据《哈佛中国史》记载:“晚唐时期,69%的高官要么出身于世家大族,要么出身于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期,这个数字只有19%。

”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A . 文官政治的形成B . 平民地位的提高C . 科举制度的完善D . 社会结构的变迁4. (2分)(2019·茶陵模拟)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A . 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B .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重固化C . 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D . 君主对权臣的实际控制力有限5. (2分)(2016·虹口模拟)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在欧洲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至今英国、丹麦等国还是女王。

而在中国自秦汉以后,政治和经济权力的继承,普遍遵循父系单系世系原则,完全排斥女性成员,以确保权力和财富不流入异性他族。

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 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B . 中国宗法制的传统C . 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 .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 (2分) (2018高二下·射阳会考)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 . 通过分科考试选官的制度正式形成B .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 . 雕版印刷开始进入“黄金时代”D . 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逐渐松弛3. (2分) (2019高一上·利辛期中) 有学者指出:“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来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今、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

”该学者意在()A . 凸显权力的“强势”B . 突出皇权的“独尊”C . 彰显官场的“气派”D . 强调权力的“制衡”4. (2分) (2017高二上·重庆期中)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A .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B .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C .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 .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5. (2分) (2019高一下·黄石期末) 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

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A . 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B . 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C . 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D . 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6. (2分)(2016·盘山模拟)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锡命是天子赐予诸侯的荣誉。

西周初期,诸侯一律亲赴王朝受命。

春秋时,周襄王派使者到晋国给晋惠公颁布锡命,“晋侯不敬,执玉卑,拜不稽首”。

这反映出( ) A.周朝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B.分封制的根基瓦解C.政治权力出现下移趋势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2.在汉昭帝始元六年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评,说它们是在与民争利,造成了两大弊端:一是破坏了敦厚的传统,造成了贪婪的风气;二是务农的人少了,追逐工商之利的人多了。

“贤良文学”们批判的政策主要包括( )①铸造圜钱②盐铁官营③均输平准④任用酷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从开元九年到十二年,唐政府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括户。

括户中承认选户的合法地位,不追究逃户逃亡的罪责,允许他们就地附籍。

该措施( )A.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B.完善了两税法的征收办法C.加速了均田制的瓦解D.取消了国家对户口的限制4.下图所示是《昌氏乡约》的部分的文。

这说明当时乡约( )C.依靠国家法律保障实施D.依据阶层区别违约的责任5.中国古代某一王朝“最初发行以白银为价值尺度的兑换纸币,随后正式发行不兑换纸币,同时宣布禁止买卖金银。

它在世界货币史上是最早实行纯纸币流通制度的王朝”。

这一王朝定都于下图(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6.日本接受三国干涉还辽的同时,要求与消朝订业新约。

1896年,最终按日本条款,中日签订《通商行船条约》,日本获得了与欧美各国一样的在华权益,清政府也实现了“不令于秦西各国成约以外别有要求”的出发点。

这表明当时( )A.中日两国不平等关系强化B.日本主导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主权得到一定的维护D.《马关条约》的条款被废弃7.1924年,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文指出:“我们的党对于农民里的宣传应当注意地方政府征收田税的问题”,“做总的政治宣传的时候,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口号。

湖南省2023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2023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A.魏、北魏、东魏、西晋B.魏、西晋、北魏、东魏C.东魏、西晋、魏、北魏D.西晋、魏、北魏、东魏2.下列春联,反映我国十年探索时期农村景象的是A.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C.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3.1942年,日军发动五月“扫荡”,八路军副参谋长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A.高敬亭B.左权C.黄公略D.张自忠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时间是A.1978年B.1979年C.1997年D.1999年5.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13层文化堆积中,共有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

可见,当时北京人已经A.学会用火B.制造工具C.栽培作物D.养蚕缫丝6.王进喜是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

他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更是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英维。

王进喜的“铁人”精神的主要内涵是A.崇尚劳动,求真务实B.吃苦耐劳,勇于担当C.精益求精,视死如归D.重视科技,敢于创新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下列对于其“变法”表述正确的是A.是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B.实现了维新派的核心主张C.普及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得到了人民群众积极响应8.1936年底,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西北军民一直主张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通电的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一二九运动D.卢沟桥事变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直到仁宗时,先后百年,而全国兵额增至七、八倍以上。

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非游手无籍,即负罪亡命。

又往往因岁凶募饥民。

”据此可知,北宋A.军事力量日渐强大B.变法图强成效明显C.以募兵缓和社会矛盾D.形成强干弱枝局面10.1937年7月至1938年3月,日本政府追加的临时军费相当于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规定“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大占领区”。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三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2.《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百家源于周王室官员,“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这一历史叙述()A.顺应了休养生息的需求B.体现了大一统的学术构建C.批判了罢黜百家的政策D.客观地记录了历史事实3.北魏大臣高谦之认为,“钱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政兴不以钱大,政衰不以钱小”“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国用少,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

这反映了北魏()A.别铸小钱有利于商品的流通B.通过币制改革实现社会稳定C.统治者铸钱敛财的货币观念D.正确借鉴了历代钱法的得失4.公元734年.日本僧人荣叡和普照来华求法,并在洛阳邀请到了唐僧道琳、印度僧人菩提迁那、占城乐师佛哲、波斯哲人李密器等人一同赴日。

这可以用于印证()A.洛阳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B.日本遣唐使以求法僧人为主C.唐朝政府推动了宗教交流D.中外交流由陆路向海路转变5.宋代文人士大夫习医之风兴盛。

他们认为儒医相通,医乃仁术而非“方技”,并将义理之学融入医药学理论。

这得益于宋代()A.格物致知学风盛行B.医官考试制度形成C.医疗保障制度完善D.文人雅致文化兴盛6.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一上·浙江期中) 中国传统四合院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

家中长辈住在()A . 甲处B . 乙处C . 丙处D . 丁处2. (2分)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

这一现象表明()A . 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 . 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 . 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 . 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3. (2分)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③4. (2分) (2019高二下·忻州月考) 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最高裁判官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最高裁判官根据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创制了许多以前法律中没有依据、甚至是违背相关规定的诉权、抗辩权和救济手段。

这说明当时罗马法()A . 立法过程缺乏严谨B . 注重维护贵族权益C . 趋向追求务实灵活D . 出现公权滥用5. (2分)(2020·张家口模拟) 1839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依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

后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否决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

这些言论旨在()A . 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B .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C . 提高英国议会决策的效率D . 阐释内阁集体负责制原则6. (2分) (2017高一上·涞水期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蓠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高三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

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

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25.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

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

这表明当时A.黄老之学趋向消亡B.治国方略选择纯守儒术C.儒学受到高度重视D.儒学主流地位得以强化26.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

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D.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27.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

其中所陈,穷极水陆。

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 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C.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28.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即行规定:除官方印行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三种“真道书”外,“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A.扫清西学传入中国的障碍B.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C.推行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D.赢得辖区士人的广泛支持29.下表反映了1812-1911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概况。

由此可推知A.清政府财政来源日渐枯竭B.列强侵略导致人地矛盾尖锐C.部分工商业发展面临困难D.社会稳定促使人口持续增长30.下表是中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A.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强化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D.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31.下图为1954年2月画家潘韵的美术作品《春之晨》。

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9题;共58分)1. (2分)(2019·海南) 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

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 . 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 . 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 . 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 . 促成了国家统一2. (2分) (2017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日本白银约2亿两,流入的美洲白银约4亿两,其中经由马尼拉流入的及经由欧洲和美国流入的各约2亿两。

当时大量白银的流动()A . 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的破产B . 促成了亚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 . 冲击着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D . 有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3. (2分) (2018高一下·河北开学考)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A . 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B . 无益于近代中国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C . 说明原有官僚体系遭到否定D . 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4. (2分)(2016·张掖模拟)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 .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 .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 .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 .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5. (2分)(2019·陆良模拟)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三九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三九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高三九月入学考试历史试题1. 下面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

这可用来说明,古代中华文明()A.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B.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C.具有明显同源一体的特征D.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2. 《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姓一般加女性称谓中,氏则加男性称谓中。

这表明西周时期()A.姓为平民所用B.氏是贵族专享C.血缘亲疏决定男尊女卑D.社会贫富分化继续发展3. 《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

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

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4. 有学者曾对刘宋时期(420-479年)就任录尚书事、侍中、尚书令、中书监、令、左右仆射等权力中心八种职官的人数及出身作了详细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任职者164人次中,世族105人次,占总数的64%;宗室外戚31人次,占总数的19%。

据此可知,刘宋时期的门阀政治()A.阻碍了历史进步B.是贵族政治的回归C.改变了皇权专制D.是官僚政治的异化5.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描述武松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的情形。

按照《宋刑统·斗讼》“斗殴杀人”条载:“以刃及故杀人者,斩。

”“诸斗殴杀人者,绞。

”然而在案件的终审判决中,武松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

这一法律案例侧面上反映出宋代()A.法律判决缺乏严格执行B.以法治国具有人治色彩C.儒家伦理影响法律判决D.开启礼法结合治国理念6.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谈到:“然人士流移,非一朝可复;而吴(东吴)平未几,五胡之乱复起,南北隔越,侨置之州郡县遂多,土断之法,盖终晋、南北朝之世,未能尽行;此则九品中正之法,所以相沿而不废也。

北京市2024-2025学年新高三入学定位考试+历史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新高三入学定位考试+历史答案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新高三入学定位考试(历史)评分细则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D A B C A C B题号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C A D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可任意选取中国古代史的一次改革进行简述。

要求:答出时代背景和具体措施。

(时代背景4分,变法的具体措施6分)示例:商鞅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封建政治和经济秩序的需要;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进行变法(一点2分,答够三点4分)。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推行县制(一点2分,三点6分)。

这一系列措施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影响可作加分项 2分)。

以下示例评分如上。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苦难;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潮流;北魏重新统一了北方。

措施: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措施,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统治危机初显,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和边境战争不断;庆历新政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最终失败;王安石为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等领域的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措施:富国方面,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王安石变法达到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是强兵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变法措施被废止,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1. 西周春秋时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战国以后形成“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庶人可以通过工商致富,富贵不再合一。

这种局面()A.导致士阶层丧失政治优势B.使得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C.有利于构建中央集权体制D.使工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 在孔子看来,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化万民,使之“有耻且格”。

孟子认为人如果仅仅“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就跟禽兽没有什么区别,国家必须要“教以人伦”。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注重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强调思想教化的重要性C.迎合贵族阶层政治诉求D.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3.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

”对陆贾的上述思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B.符合了西汉初年的生产实际C.不利于加强中央的集权统治D.契合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4. 唐代家具在装饰上崇尚富贵华丽,和谐悦目;宋代家具在装饰上追求简洁工整、朴素淡雅的风格,用局部点缀代替大面积雕镂装饰,强调结构性装饰,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找到了平衡。

这一变化表明()A.唐代经济比宋代更繁荣B.审美观念受新儒学影响C.宋代抛弃了唐代的传统D.宋代手工业发展到顶峰5. 两宋时期,选拔县令有两种途径:一为科举,二为从基层选拔。

一般进士高科可以直接授京官,担任知县;除此之外,其他人须从主簿、县尉等做起,积累够规定的资格,才能注授县令职务。

这反映出,两宋()A.重视对县级政权的建设B.政治风气日趋因循保守C.地方行政层级管理变化D.进士高科享有政治特权6. 明清之际,烟草传入后,广泛种植,在引种较早的赣南地区,烟草很快就成为当地“无人不食”的“必需之物”。

由此可见,特产作物的种植()A.引发了传统风俗的变动B.促进了经济结构变革C.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D.颠覆了传统的义利观7. 魏源《原叙》对“夷之长技”的赞许以及“师夷长技”的主张在二十年之后得到集体性回响。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

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

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

《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 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B .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 “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D . 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2. (2分) (2017高一上·淮北月考)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 .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 .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 .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 .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3. (2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中)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 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B . 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 . 农民战争的影响D . 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的影响4. (2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十二铜表法》之所以说是平民的胜利,主要体现在()A . 在法律上平民取得了与贵族平等的权利B . 保护了平民的根本利益C . 审判、量刑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依D . 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被完全取消5. (2分) (2019高一上·靖宇月考) 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淘汰这说明“光荣革命”()A . 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B . 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C . 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D . 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6. (2分) (2019高二下·辽阳期中)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外交事宜的机构经历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演变。

山西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山西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山西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9题;共58分)1. (2分)(2020·南阳模拟)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A . 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_B . 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C . 家学体系弊端日显D . 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2. (2分) (2016高三上·老河口期中)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 . 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 .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 . 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 . 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3. (2分) (2017高二下·广河期中)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A . 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 . 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 . 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 . 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4. (2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A . 民主与自由B . 民主和科学C . 民族与民主D . 民族与民生5. (2分) (2018高三下·陆川开学考)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

颁布于1936年的是()A . “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 .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 . “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 . “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6. (2分) (2016高二上·阳东月考) 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安徽省高三(普通班)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三(普通班)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三(普通班)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

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A . 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B . 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 .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D . 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2. (2分) (2017高三上·漯河期中)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 .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 .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 .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3. (2分)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政治文明成就表”,其中①、②应分别填入()A . 代议制、古代罗马陪审法庭B . 立法机构、英国议会C . 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D . 资本主义法制建设、苏联最高苏维埃4. (2分)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A . 推行马歇尔计划B .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 .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 . 推行杜鲁门主义5. (2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汉口在明嘉靖年间成为镇。

清代是准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

当时人们形容这里“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晚清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在武昌成立湖北织布局,在汉阳兴建铁厂。

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武汉地区()①海外商运发达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专业市场形成④民族工业创办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6. (2分)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辽宁省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 . 王-大夫-士-卿B . 王-诸侯-卿大夫-士C . 王-卿-诸侯-士D . 王-诸侯-士-大夫2. (2分) (2020高一下·衡阳开学考) 西汉初年,谋士贾谊提出两方面治国措施:其一曰:割地定制,即“众(分)建诸侯而少其力、地尽而止”;其二曰:定礼制,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礼制来标示其等级尊卑。

这些措施()A . 希望重建西周制度B . 意在加强中央权威C . 意图放弃无为而治D . 利于诸侯巩固统治3. (2分)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

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

“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A . 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 . 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 . 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 . 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4. (2分)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A . 鼓励开矿建厂B . 改革教育制度C . 改革政治制度D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5. (2分) (2020高三上·肇东期中)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A . 工业B . 农业C . 商业D . 证券业6. (2分) (2015高二上·陕西期中)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7. (2分)下面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A . 在中国,票证是城市居民的一种特权,农村人口是不能享受这一待遇的。

新疆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新疆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新疆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 以下下表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 . 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B . 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 . 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D . 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2. (2分) (2019高二下·芜湖期中)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A .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 .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 .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 .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3. (2分) (2017高二下·西华期中) 2015年1月9日求实网发表《中国梦——民主路》一文,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在这一时期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新民本思想”是()A . 工商皆本B . 君主为天下之大害C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4. (2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期末)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罗马帝国全部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从而消除了帝国北部居民的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

卡拉卡拉皇帝此举()A . 促进罗马帝国建立B . 根除了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C . 确保奴隶群体利益D . 适应了罗马帝国内部的变化5. (2分)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

这里的“紧箍”主要指A . 《权利法案》的颁布B . 光荣革命C . 进行议会改革D .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6. (2分)(2017·郑州模拟) 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

甘肃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甘肃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甘肃省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A . 分封制B . 君主专制C . 封建社会D . 中央集权制度2. (2分)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① “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夫为妻纲” ④孝为“天经”“地义”()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3. (2分) (2019高一下·番禺期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这些商人的行为()A .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B .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 .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D .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4. (2分)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 . 法律B . 理性C . 权威D . 宗教5. (2分)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对君主的制约B . 突出法治C . 强调主权在民D . 对权力的监控6. (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说“继续”是因为A . 背景相同B . 目的和性质相同C . 方式相同D .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7. (2分)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厂最终在作为省会的汉阳建成投产。

选址汉阳建铁厂,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A . 节约生产成本B . 便于官府监管C . 带动民用企业D . 与洋商争利8. (2分) (2019高二上·马山期中) 19世纪60年代以前,仅有少数学者译介西方物理学著作。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3届高三(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15题,45分)1.《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

此举旨在A.强化对落后和边缘地区的控制 B.笼络和监视殷商贵族C.彰显周王天下共主的合法地位 D.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2.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

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

这一变化反映了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 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 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3.晋代《襄阳耆旧记》记载“宋玉者,楚之鄢人也。

故宜城有宋玉冢。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宜城市发现了楚皇城遗址。

2010年,清华大学刊布的出土竹简中有《楚居》一篇,明确记载了楚国 23处建都之地,其中三个都邑的位置与今天的宜城市密切相关。

这表明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出土文献比传世文献更可靠C.历史研究需找多重证据 D.楚国建都之地至今众说纷纭4.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说明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 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5.下图是1895—1898年晚清各地纱厂及其创办人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第I卷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王制》记载:“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但是“春秋之世……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

这反映了()A. 鲁国朝聘次数多反映其政治地位低下B.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C.齐晋两国通过争霸战争成为春秋霸主D.诸侯国通过朝聘实行远交近攻策略25.《江州义门陈氏宗谱·旧碑碎语家言记》中载有唐宋朝廷旌表“义门陈氏”(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家族的缘由,上曰:“义门陈氏可旌者有三:一日齐家严肃;二日治事详密;三日报国急公。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唐宋经济发展推动家族势力发展B.陈氏势力强大巩固中央集权统治C.儒学修齐治平思想符合统治需要D.宗法制度不断强化扩大家族影响26.历史学家黄仁字指出,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

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

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在此,作者最想表达的是()A.明朝商业发展缺乏资本主义特征B.明朝商人靠诚信经营获取利益C.明朝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明显D.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的商帮组织27.意大利法学家彼得罗·彭梵得说过:“在整个真正的罗马时代,罗马私法就是‘家父’或家长的法。

”《十二铜表法》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逐出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D.遗嘱未指定监护人时,由族亲为法定监护人28.1867年7月,英国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在城市中凡缴纳贫困救济金的房主和年缴纳10英镑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于1年的房客均享有选举权;乡村居民凡每年有5英镑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12英镑地租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

这一规定反映()A. 政党政治发展受到阻碍B.英国民主政治的进步C.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D.议会至上原则得以确立29.著名学者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在中国境内外国人与外国人的民刑案件,我国官吏不愿过问……譬如乾隆十九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最初劝他们自己调解。

后因英国人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蒋廷黻意在说明()A. 清政府自动放弃境内法权B.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C.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友好往来30.晚清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提出:“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郭嵩焘则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不必官办督率……强夺民业,烦扰百端”。

二者的主张客观上()A. 推动了近代工业体系形成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C.阻止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D.使清政府实现富国强兵31.1898年,清政府下令各省督抚在各自的·范围内选派留学生去日本留学。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劝学篇》一书中强调说:“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

”张之洞认为“西洋不如东洋”的主要原因是()A. 日本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考察B.日本文字习俗与中国相似容易接受C.日本学习西方已经取得较大成果D.日本后来居上已经赶超西方各国32.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C.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33.下表是胡佛担任美国第31任总统时期,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部分措施。

据此,以下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 胡佛始终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B.扭转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局面C.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有效模式.34.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选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35.1970年9月某国际组织的会议上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

该次会议()A. 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使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向稳定C.使欧洲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D.公开挑战美苏霸权主义政策第II卷40.(25分)分家析产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比较典型的继产方式,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且一直绵延至今,影响着今天中国的乡村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秦国商鞅变法“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养无方……而有异财别籍,情无至孝之心,名义以之俱沦,情节与兹并弃,稽之典礼,罪恶难容;二事既不相须,违者并当十恶。

”——唐朝《名例律》材料二分家之事实为振家,在同居未免口角,惟析产则各自俭勤。

今遵母命,援请家长将房产地土沟均分两股,问天讨卦,捏纸团为公。

长子王瑞临分到南房二间、东房五间又南西房一间……次子当面讲明,永无反悔。

现所有钱项、租项俱由母承管。

异日百年之后,再为均分,长子王瑞临执此照存。

——咸丰七年(1857年)山西东青堆王氏家族分家文书“第11生产队有一社员,土地承包到户前,夫妻二人都在社队办的企业里工作。

家中的老人虽然还能干活,却不能参加集体生产,完全靠儿子养活,生活琐事上常有争吵,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分家。

实行“包产到户”后,如果不合户,在儿子,媳妇独立生活的家庭中,夫妻俩既有在外面工作又要回家种口粮田,根本忙不过来。

……合户以后……既解决了口粮问题同时老人还可以帮助养蚕,搞家庭副业和做家务劳动,大家都实惠。

”——费孝通《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1985年) (1)根据材料—,指出秦国和唐代在分家问题上的不同政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政策制定的目的。

(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王氏家族分家呈现的特点。

指出改革开放后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从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其积极影响。

(15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的世界已经不属于欧洲……然而它对人类文明有两大贡献,一是为各种“主义”提供了执政的试验场所,并为人类社会提出的历史问题做出了19世纪以前做不出的答案。

二是数千年来的“欧洲观念”终于成为现实,它是在欧洲这个地区的“全球化”的一种具体而微的表现。

——摘编自陈乐明《欧洲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20世纪中期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普法之战,法国失败,普鲁士得以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

19世纪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

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

这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养大为改善。

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

……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关国工业进展更快。

——摘编自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材料二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

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

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

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

——刘祖熙《改革和革——俄国现代化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条件,并概括改革的主要成就。

(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德国与俄国教育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7分)射洪中学高三下期入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40.(25分)((1)(10分)政策:秦国实行强制分家的政策;唐代实行严格限制分家政策。

(每点2分,4分)目的:秦国: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增加赋税收入,壮大国家实力。

(3分)唐代:倡导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3分)(2)(15分)特点:(原因)解决家庭内部矛盾,促使后辈独立;(方式)家长主持立下文书;(原则)诸子均分。

(每点2分,6分)变化:由分家逐渐发展为合户。

(3分)积极影响:社会生活:有利于家庭内部分工合作,和谐发展。

(3分)经济发展: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增加家庭收入。

(3分)41.(12分)观点:20世纪中期,欧洲已经丧失世界主导地位。

(2分)论证:①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政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②美苏对峙两极格局形成;③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和货币体系;④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⑤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阵营扩大;⑥50年代起,西欧开始走向联合,1967年欧共体建立。

(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结论: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洲实力相对下降,在两极格局中处于从属地位,促使欧洲国家改变发展策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2分)(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观点及论证可酌情给分)(二)选考题(共5小题,共25分)44.(15分)(1)(8分)条件:政治:德意志统一;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启蒙思想的发展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政府重视。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成就:强制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学允许科学独立发展;科学发展创新了许多新形式。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2)(7分)共同点:重视实业教育;军国主义思想(重视军事或尚武)。

(3分)影响:积极:有利于培养人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分)局限:助长了军国主义思想。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