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一)
五、工作程序分述
• 在重要成矿区带,野外踏勘以能最多穿越不同 类型的代表性矿化带、典型地质体的穿越路线 为主。应对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适当采集 关键地段有代表性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进行 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以了解成矿 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 • 在路线踏勘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强、出露齐 全、层序清楚的地区进行地层剖面测制,在剖 面测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填图单位。 • 通过踏勘,结合对现有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测区的区域构造格架、各类地质体的 填图单位和遥感解译标志。
野外验收资料整理应达到的要求 • ①调查区的地质填图和剖面测制工作已 全部完成;单幅图幅实测地质路线总长 和实测剖面工作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 ②专项研究的野外工作全部完成。 • ③完成了规定的样品采集与送样任务, 大部分样品已完成测试和鉴定。 • ④完成了全部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 的系统整理、质量检查和编目。 • ⑤完成了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地质图空 间数据库的建设。 • ⑥完成了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编写。
五、工作程序分述
• 1、资料收集—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 集与利用
• 系统收集调查区已有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区域 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等调查成 果和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报告、专著(如地 质志、矿产志、各省成矿预测和规划图、地层 典等)、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 的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 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 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 工作主攻方向。
五、工作程序分述
• 4、野外调查 • 野外调查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最重要 环节,通过野外调查,客观准确详实的 收集第一手原始地质资料,查明区内区 域地质问题。调查内容包括区域地质、 矿产地质、物化遥地质调查、水文工程 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基础地质问题。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3) 所有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 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观测控制 点的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准确齐全,并附必要的 照片和素描图、或录像资料,采集必要的实物标本。
12.2.5 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12.2.6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 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 12.2.7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 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
13.2 地质图和专题图的编制
13.2.1 最终地质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 野外验收后按验收意见完成有关补充工作 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地质图所用资料 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吻合一致, 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4.8
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 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 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 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 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 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 相对稳定。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1.1 1:5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
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 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 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 数据采集手图)原则上采用符合精度要 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为工作 底图。
11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11.1 为保证各类样品测试与分析质量, 对 不同地质体的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数量, 应反映在设计书中,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 批复意见书为准。
11.4 调查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同位素 年龄测定、电子探针、稀土元素、稳定同 位素、微量元素、古地磁测定等重要样品 应及时送交国家认证的权威机构或国家级、 省部级开放实验室进行测试或鉴定。
1比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前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言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 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 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8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3 遥感地质调查 .....................................................................................................................14 水文地质测绘 .....................................................................................................................14 地球物理勘探 .....................................................................................................................16 水文地质钻探 .....................................................................................................................18 水文地质试验 .....................................................................................................................20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1 地下水动态监测 .................................................................................................................23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01一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1991-06-11发布 199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一91(1∶50 000)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ZB/T D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 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I
前言
本规范是结合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 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 1:50000 区域水文地 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具有水量、水质和能量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在时空分布上具 有共同地下水循环规律,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单位。 3.3 水文地质单元 Hydrogeological unit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而划分的若干区域,是一个具有一定边界和统一的补给、径流、 排泄条件的地下水分布的域。 3.4 地下水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本规范规定了我国各水文地质类型区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内容、要求及工作定额; 对采用的调查方法手段进行了统一要求;对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图件编制的原则、 内容和方法进行统一规定;提出了成果报告编写和数据库建库要求。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规范由调查规范正文和 3 个附件、1 个附录组成。 本规范中未涉及的内容,按照现有的相关专业技术标准执行。
1
引言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在 1:200000 等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针对我国地下水资源重点开发利用区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区,开展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地下水资源状况, 提高我国重要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地下水资 源开发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专门性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以及水 文地质学科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总则 54.3 任务 54.4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55 基本要求 66 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96.1 设计书编制原则 96.2 设计书内容要求 96.3 设计书审批 107 图幅调查 107.1 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107.2 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13 7.2.1 平原地区 137.2.2 丘陵山地地区 137.2.3 岩溶地区 147.2.4 滨海地区 157.2.5 内陆盆地区 167.2.6 黄土地区 167.2.7 红层地区 177.2.8 冻土地区 18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87.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87.3.2遥感调查 197.3.3水文地质测绘 207.3.4 地球物理勘探 227.3.5 水文地质钻探 257.3.6水文地质试验 26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87.3.8地下水动态监测 298 综合评价 30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308.1.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08.1.2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328.1.3 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32 8.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368.2.1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368.2.2 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398.2 .3 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418.2.4 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 43 8.2.5 供水安全论证 458.2.6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458.2.7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479 图件编制 479.1 编图基本原则 479.2 单幅图 4811.3 综合评价图 4810 数据库建设 4910.1 基本要求 4910.2 数据库内容 4910.3 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4910.4 数据库格式 5011 成果 5011.1单幅图成果 5011.2区域成果 5112 成果验收 5212.1 野外验收 5212.2 报告审查 52前言本规范是结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01一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1991-06-11发布 199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一91(1∶50 000)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ZB/T D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3 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2008)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2008)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二00八年三月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编写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单位负责人:单海平项目负责人:时坚参加人员: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编写人:时坚蒋忠诚裴建国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总则 (1)4 设计书的编制 (5)5 岩溶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调查 (6)6 岩溶水系统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调查 (9)7 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要求 (17)8 综合勘查技术手段 (19)9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30)10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编图 (34)11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 (37)后记 (45)附录1 (47)附录2 (60)前言为了落实中国地调局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路、方法、技术,详细开展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指示精神,地调局水环部于2002年初组织了由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等专家和地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的西南岩溶区地调综合组,并聘请袁道先院士为技术顾问,于2002年9月开始讨论编写“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
根据讨论提纲,综合组人员分工组织编写,于2003年初完成手稿,2003年4月由综合组负责人蒋忠诚统稿完成初稿。
“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初稿完成后,袁道先院士首先进行了修改,地调局水环部的殷跃平主任、文冬光处长也亲自进行了审改。
然后,地调局水环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本技术要求反复进行修改。
2003年9月~10月组织有关知名专家对修改稿进行了函审。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000)1.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1∶50000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调查内容、设计编写、遥感解译、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与山地工程、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编制、审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1∶50000工程地质调查,其它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585–20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DZ/T0148-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216-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D2006-05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要素。
3.2岩性综合体Lithology Complex在特定的大地构造及古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岩性类型组合。
3.3岩性类型Lithology Type由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相对均一的岩石所构成的岩石种类。
3.4土体工程地质层(组)Engineering Geology Layer of Soil Mass在同一地质时代、相同的成因条件下形成的一套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均一、工程特性指标相近的松散土层。
3.5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包括活动断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特殊性土问题等。
DD 2019-09 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9生态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eco-geological survey (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目次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目的任务 (2)4.2基本要求 (2)4.3工作量定额 (2)5 设计书编制与审查 (2)5.1资料收集 (2)5.2资料整理分析 (4)5.3野外踏勘 (4)5.4设计书编写的主要依据 (4)5.5设计书编制内容与要求 (4)5.6设计书审查 (4)6 调查内容 (4)6.1一般调查内容 (4)6.2不同类型区特殊调查内容 (5)7 调查技术方法与要求 (5)7.1遥感调查 (5)7.2地面调查 (6)7.3剖面测量 (6)7.4地球物理勘探 (7)7.5钻探.. (7)7.6分析测试... .. (7)7.7动态监测 (8)8 生态地质评价 (8)9 数据库建设 (8)9.1基本要求 (8)9.2建设内容 (9)10 成果编制 (9)10.1图件编制 (9)10.2报告编制 (9)11野外验收与审查 (9)11.1野外验收 (9)11.2成果审查 (10)11.3资料归档 (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生态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11)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态地质调查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等。
(完整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总则 (5)4。
3任务 (5)4.4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5)5基本要求 (6)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9)6.1设计书编制原则 (9)6。
2设计书内容要求 (9)6.3设计书审批 (10)7图幅调查 (10)7。
1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10)7。
2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12)7.2.1平原地区 (12)7。
2.2丘陵山地地区 (13)7。
2。
3岩溶地区 (14)7。
2。
4滨海地区 (14)7。
2.5内陆盆地区 (15)7.2。
6黄土地区 (16)7.2.7红层地区 (16)7。
2.8冻土地区 (17)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7)7。
3。
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7)7。
3.2遥感调查 (18)7。
3.3水文地质测绘 (19)7。
3.4地球物理勘探 (20)7。
3。
5水文地质钻探 (24)7。
3.6水文地质试验 (26)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7)7。
3.8地下水动态监测 (28)8综合评价 (29)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29)8.1。
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29)8。
1。
2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30)8.1。
3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31)8。
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35)8.2。
1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35)8。
2。
2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37)8。
2.3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39)8。
2.6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44)8.2。
7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45)9图件编制 (45)9.1编图基本原则 (45)9。
2单幅图 (46)11。
3综合评价图 (46)10数据库建设 (46)10。
1基本要求 (47)10.2数据库内容 (47)10.3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47)10。
4数据库格式 (47)11成果 (48)11。
附录3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20061123)图示图例
附录3 图示图例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图元参数表代表性水点图元参数表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元参数表水文地质剖面其他图元参数表(续1)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元参数表(续2)地下水资源分区及数量变化图元参数表地下水系统划分图元参数表地下水类型划分图元参数表地下水类型划分图元参数表(续1)地下热水温度分级图元参数表地下水埋藏条件图元参数表地下水埋藏条件图元参数表(续1)地下水埋藏条件图元参数表(续2)水文地质参数分级图元参数表水文地质参数分级图元参数表(续1)地下水矿化度分布特征图元参数表咸水体分布特征图元参数表地下水水化学分区图元参数表环境地质问题图元参数表地下水同位素采集点图元参数表地下水同位素剖面图元参数表(续1)地下水同位素等值线或散点分布图元参数表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图元参数表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图元参数表(续1)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图元参数表(续2)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图元参数表野外调查图元参数表基岩构造图元参数表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其他要素图元参数表地下水质量分级图元参数表地下水脆弱性分级图元参数表地下水潜力分级图元参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其前景图元参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其前景图元参数表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碳酸盐岩占70%以上)大泉、地下河流量100—100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6升/秒·平方公里大泉、地下河流量10—10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3—6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1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1—3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升/秒地下迳流模数<1升/秒·平方公里碳酸盐岩间夹非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碳酸盐岩占50%以上)大泉、地下河流量100—100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6升/秒·平方公里大泉、地下河流量10—10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3—6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1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1—3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升/秒地下迳流模数<1升/秒·平方公里碳酸盐岩、非碳酸盐岩互层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碳酸盐岩占30%以上)大泉、地下河流量100—100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6升/秒·平方公里大泉,地下河流量10—10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3—6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10升/钞地下迳流模数1—3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升/秒地下迳流模数<1升/秒·平方公里非碳酸盐岩夹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碳酸盐岩少于30%)大泉、地下河流量>1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3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1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1—3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升/秒地下迳流模数<1升/秒·平方公里其他可溶岩类含水岩组及富水性泉流量>1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3升和·平方公里泉流量1—10升/秒地下迳流漠数1—3升/秒·平方公里泉流量<1升/秒地下迳流模数<1升/秒·平方公里裸露型岩溶含水岩组表层岩溶带厚度(m)裸露型岩溶水埋深(米)相应的含水岩组和富水性色带迭加白色条带。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一)
阶段资料整理内容 • ①完善野外纪录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核实 吻合工作,要求做到野外记录、路线信 手剖面图、素描图、照片、录像资料、 各类样品等野外实际资料与实际材料图 相互吻合。 • ②进行系统连图和接图,使区域地质图 分阶段逐渐形成。 • 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安排足 够的时间,全面检查原始资料和综合资 料的完备程度、基础地质调查和专项研 究的初步成果质量、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内容
• • • • • • • • • • • • 一、绪言 二、目的任务 三、工作程序 四、基本准则 五、工作程序分述 六、野外调查 七、调查记录 八、沉积岩野外调查 九、侵入岩野外调查 十、火山岩野外调查 十一、变质岩野外调查 十二、构造野外调查
一、绪言
• • • • 1、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分类 根据填图比例尺及调查工作的详细程度 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 中比例尺(1∶25万、1∶20万、1∶10万) 大比例尺(1∶5万、1∶2.5万) • 常见的比例尺是1∶100万、1∶25万、 1∶20万和1∶5万 • 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以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主
四、基本准则
• 4、区域地质调查应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 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工 作。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测试方法,加强深部 地质结构构造等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多途径、 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提 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 • 5、地质复杂程度、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不同 的地区,其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要有所侧重和 区别,不平均使用工作量。结合区内地质、自 然地理和气候特点,科学合理地部署区域地质 调查工作。
一、绪言
• • • • • • • • • • • • • • • • • • GB/T 17412.1—1998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2—1998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3—1998 变质岩岩石的分类和命名方案 2007-XX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 958-1999 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01-19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 DZ/T 0011-19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 000)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1-1993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DZ/T 0051-19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DZ/T 0167-19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DD2004-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DD2006-06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DD 2007-?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要求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附表
泉点野外编号
经度
纬度
高程(m)
地理位置
省
市(县)
镇(乡)
村
泉点名称
图幅名称
泉点类型
含水层岩性
泉水用途
补给来源
沉淀物及气体成分
流 测定方法 量 涌水量(L/s)
动态变 化特征
泉水物理性质
水温(℃)
色
味
嗅
透明度
pH
取样情况 地质、地貌、含水层特征
泉水成因地质剖面图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
平(剖)面图
备注:
试样编号 调查单位
调查人
矿坑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矿坑名称 矿坑类型 总涌水量(L/s) 停采时间 矿坑水用途 揭 露 地 层
记录人
照片编号 调查时间
审核人
附表 19 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
矿坑野外编号
纬度
高程 (m)
省
市(县)
镇(乡)
村
硐口标高(m)
图幅名称
主要矿种
建井时间
含水层特征
村
照片
取样情况
图幅名称
地
貌
与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环
境
地
质
问
题
沿
途
访
问
记
录
剖
平
面
面
位
位
置
置
示
示
意
意
图
图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时间 审核人
.
.
附表 4 机(民)井调查表
调查点统一编号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图式
图式见图A.1~图A.13。
图A.1实际材料图图式(以沂南县幅为例)
图A.2水文地质图图式(以沂南县幅为例)
图A.3地下水质量分区图图式(以沂南幅为例)
图A.4地下水资源图图式(以沂南幅为例)
图A.5地下水开采潜力分区图图式(以沂南幅为例)
图A.6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图图式(以沂南幅为例)
图A.7立体水文地质结构图图式(以沂南幅为例)
图A.8包气带结构图图式式(以沂南幅为例)
图A.10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和埋深分区图图式(以沂南幅为例)
图A.11地下水水化学图图式(以沂南幅为例)
图A.12地下水水位变差图图式(以沂南幅为例)
××地区(系统)地下水水化学图图式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158—19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范规定了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的设计编写;综合勘查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测;报告编军、成果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1.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以及国家重点项目,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的1∶5000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工作。
其他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J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 D10004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DZ 44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 D14 003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 000)DZ 55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3 总则3.1 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以下简称1∶50 000综合勘查)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
应在1∶200000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
3.2 1∶50000综合勘查目的是:提高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
为城市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土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专门性勘查奠定基础;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出地质依据与建议: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3.3 1∶50000综合勘查基本任务是:在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诱发因素、活动规律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
根据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对地质环境作出评价,从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出发,论证工作区适宜的建设发展规模、布局及产业结构。
3.41∶50 000综合勘查区的确定,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近期主要部署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重要经济区,国土综合开发区,农业综合开发区。
12-DD 2019-04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4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mapsPart 1:Hydrogeological mapping(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图原则 (2)4.2 编图程序 (2)4.3 编图方法 (2)4.4 编图要求 (2)5 表示方法 (3)5.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3)5.2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5.3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5)5.4 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它 (5)5.5 地下水化学特征 (5)5.6 区域地质背景 (5)5.7 水文地质剖面图 (6)5.8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5.9 镶图 (6)6 图式图例示例 (6)6.1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参见附录A.1 (7)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参见附录A.2 (7)6.3 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参见附录A.3 (7)6.4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A.4 (7)6.5 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5 (7)6.6 含水岩组与咸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6 (7)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参见附录A.7 (7)6.8 图幅位置索引图示例参见附录A.8 (7)6.9 接图表示例参见附录A.9 (7)6.10 责任签示例参见附录A.10 (7)6.11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B (7)6.12 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39)参考文献 (4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比例尺1∶50000)Synthetical survey code for regional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1993-02-12发布 1993-11-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的设计编写;综合勘查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测;报告编军、成果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以及国家重点项目,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的1∶5000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工作。
其他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J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 D10004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DZ 44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 D14 003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 000) DZ 55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3 总则3.1 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以下简称1∶50 000综合勘查)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
应在1∶200000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
3.2 1∶50000综合勘查目的是:提高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
为城市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土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专门性勘查奠定基础;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出地质依据与建议: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3.3 1∶50000综合勘查基本任务是:在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诱发因素、活动规律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
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_地调局(附表)
附录1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表格附表1 地质项目资料整理汇总表附表2 野外调查路线表附表3 野外水文地质调查表附表4 机(民)井调查表附表5 地下水位统测野外记录表附表6 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附表7 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附表8 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附表9 暗河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表10 裂隙统计表附表11 水源地综合调查表附表12 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附表13 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附表14 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表15 岩溶水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汇总表附表16 分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汇总表附表17 国民经济及用水规划数据表表18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表附表19 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附表20 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附表23 地裂缝调查表附表23 地裂缝调查表(续)附表26 地面沉降调查表表27 土壤潜育化(冷浸田)调查表附表28 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表附表29 水文地质钻孔综合表附表30 水文地质钻孔地层描述表附表31 水文地质钻孔孔径变化表附表32 水文地质钻孔井管结构表附表33 水文地质钻孔填砾(止水)变化表附表34 水文地质钻孔测井曲线表附表35 水文地质钻孔含水层段表附表36 槽探野外施工记录表附表37 物探测深成果汇总表附表38 试坑渗水试验观测记录表附表39 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附表40 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附表41 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记录表附表42 地下水位监测野外记录表附表43 地下水位自动监测记录表附表44 地下水质现场测试成果表附表45 野外岩土样品采集记录表附表46 土工实验成果汇总表附表47 岩石物理/水理性质成果表附表48 岩土体化学成分成果表附表49 岩石矿物鉴定成果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O 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总则错误! 未定义书签。
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基本要求错误! 未定义书签。
6 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错误! 未定义书签。
设计书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书内容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书审批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图幅调查错误! 未定义书签。
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原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丘陵山地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岩溶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滨海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陆盆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黄土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红层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冻土地区错误! 未定义书签。
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质测绘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球物理勘探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质钻探错误! 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质试验错误! 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动态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综合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水安全论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图件编制错误! 未定义书签。
编图基本原则错误! 未定义书签。
单幅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综合评价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数据库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建设的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幅图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成果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野外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报告审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 —L-前言本规范是结合1 : 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1 : 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 1 : 50000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起草。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附录为规范性附件,属于规范的内容之一。
本技术要求主要编写人有:。
引言1 : 50000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这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水文地质的研究精度,完善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 50000 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由1 个技术要求正文和3 个附录组成。
图幅调查阐明了平原区、丘陵区、岩溶地区、滨海地区、内陆盆地区、黄土地区、红层地区、冻土地区等不同类型地区1 : 50000 水文地质调查的调查内容与要求,界定了不同类型区的工作定额;对资料搜集与整理、遥感解译、、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等各类调查方法及要求进行了进行了统一规范。
综合研究规范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潜力评价、地下水功能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含水层防污性评价、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等技术过程和方法。
编图技术要求对1: 50000 水文地质调查主要图件编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编图方法和图示图例进行统一和规范。
成果要求规范了成果报告的编写要求和数据库的建库要求。
本技术要求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按已有的技术要求、规范、规程、标准执行。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界定了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规定了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工作定额、综合评价、图件编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程序、设计编写、调查实施、综合评价、成果编制、质量监控、成果提交、验收与评审的主要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
其它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158 —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1 : 50000 )GB 50027 —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44—86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 55—87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GB/T 13727 —9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11616-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10202 —88 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 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 14848 —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218 —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T 14175 —93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497 —93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文件要求GB50296 —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DZ/T 0124 —94DZ/T 0128 —94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DZ/T 0133 —94 DZ/T 0148 —94 DZ/T 0151 —9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水文地质钻探规程区域地质调查遥感技术规定( 1 : 50000 )DZ/T 0181 —97水文测井工作规范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全国爱卫会/卫生部1991年颁布)《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国家计委地质局,1975年5月)《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试行)(地质矿产部,1982年3月)DD 2004-01 1 : 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04-02DZ/T01551-95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 : 50000)DD2008-01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术语和定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Regi onal hydrogeologic survey为调查区域地下水类型、埋藏、分布、形成条件、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区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环境地质问题所进行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地下水系统Groundwater system 是具有水量、水质和能量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
是指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共同地下水循环规律的一个独立单位。
它可以包括若干次一级的亚系统或更低的单位。
地下水激发补给量Induced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所获得的大于天然补给量部分的补给量。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Potentia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现状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开采量扩大的可能性及可采资源量扩大的数量。
超采区或已出现严重环境地质问题区可采资源量扩大的量为负数。
地下水防污性能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指地下水抵御污染的能力,也可理解为地下水对污染反应的敏感性。
防污性能越强,地下水抵御污染的性能越强。
生态环境需水量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生态需水量是指维持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生物体(人、畜除外)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是指为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及其水环境所需要的水量。
地下水生态水位Ecological Groundwater Level 地下水生态水位是指满足生态环境要求、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地下水位。
地下水开发环境效应评价E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正的或负的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两个方面。
更新水资源Renewed water resources 河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和含水层来自降水的多年平均补给量,根据水循环计算。
可更新水资源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指地下水体(深部含水层)的补给强度在人类时间尺度上可以忽略的,因此可认为是不可更新的。
可更新表示为流量,不可更新表示为储量。
更新性或更新量Rnewal nature 更新性指含水层相对于一个给定开采程度而维持其水量的能力。
取决于来自地表及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和排泄向地表及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水量平衡。
地下应急水源地Emergency groundwater source area 指在常规供水不通或受阻中断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启用向人们提供生活用水、部分或全部的生产用水,以保障城市安全供水的地下水水源地。
地下水功能Groundwater Function 指地下水的质和量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效应,包括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
地下水资源功能Groundwater Resource-function ,记作GRF 地下水的资源功能是指具备一定的补给、储存和更新条件的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作用或效应,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补给源和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
地下水生态功能Groundwater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 ,记作GEF 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陆表植被或湖泊、湿地或土地质量良性维持的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生态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Groundwater Geo-environmental Function ,记作GGF 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其所赋存的地质环境稳定具有支撑或保护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地质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
总则性质: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属基础性、综合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