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制造企业学习培训体系建设方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一、公司培训现状、问题分析

(一)员工流动大,人力成本高

据信息系统初步统计,自 2016 年 1 月 1 日截止到 2016 年 5 月 26 日,xxx 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人员流动共4061 人次,其中入职新员工2466 名人次,离职员工1595 名人次。根据传统制造业人力成本数据分析,入职前1-3 个月的工作、生产效率均比较低,80%的新员工无法做到工作、生产的输出能够大于薪酬成本。且人力的招聘成本、办理员工关系、缴纳五险一金等人力成本均随着人员流动量增多

而增大。人员流动量大,直接或间接都增大了公司的人力成本。

(二)培训需求大

1、直接培训需求分析

一是自 2016 年 1 月 1 日截止到 2016 年 5 月 26 日,共入职新员工2466 名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直接需求大。二是截止目前公司员工共计3200 多人,车位工、指导工、基层主管等重要岗位的胜任能力急需提高,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的培训需求

大。

2、隐形培训需求分析

据服装制造企业最新离职原因调查数据,31.6%的员工因技能培训缺失,无法胜任岗位而导致离职。也就是说从2016 年 1 月 1 日自 2016 年 5 月 26 日离职的 1595 名员工中,约有500 名是急需培训的员工而又无法得到有效培训的员工离职。

3、潜在培训需求分析

( 1)基础车位工效率低

以重点岗位车位工为例,截止2016 年 5 月 26 日,公司员工共计3212 人,其中车位工 1444 人,结构占比 45%。下图是 2、3、4 月份的车位工根据入职时间段的平均效率统计(以下柱状显示为平均效率值):

从表中数据中可以对比出,不同入职时间段的车位工平均效率,根据入职的时

间增长而效率也呈递增的趋势。为进一步确认数据,找准培训需求点,以公司 4 月份车位工为基准, 4 月份低于平均效率值的车位工共计 887 名,占车位工数量的

60.2%。

下表是低于平均效率值(56.1%)的人员数量与入职时间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于人均效率的车位工无论是占比,还是数量总和都比较大,

而且参照的效率标准值还较低(56.1%),远远低于目标效率。人员数量和提升的培

训空间比较大。

(2)基层干部管理技能薄弱

公司基层干部主要是依托内部员工晋升和竞聘,因此,基层干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丰富,管理方法比较单一。根据对各分厂、部门的培训项目调研中,大多培训仅限于岗前培训、在岗技能培训等培训。在通用管理类的培训方面几乎为零。更多依靠干部骨干个人成长与自学,成长缓慢而且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

(三)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1、培训覆盖面少

2、内部讲师素质参差不齐

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好坏。目前培训的讲师都是由公司内部优秀骨干或员工担任,对本职岗位技能有充分的认识。但同时没有参加过专业的授课培训,在授课技能、理论知识上不足,造成课程内容生硬,学员消化吸收的知识少。

3、培训课程内容不规范

一是培训授课课程内容版本各异,没有统一的课程大纲,由内部讲师个人设计,各个分厂授课内容不统一,员工受训后差异化大;二是培训安排没有针对性,感觉缺什么培训什么,没有建立一个标准的培训课程。

4、没有建立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现有的培训结束后,没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效果评估,对安排培训的效果、员工的收益情况、讲师的授课内容等培训效果无法可控。对员工行为改善层面无法预估,培训的效果就更加不得而知。

5、培训效果没与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整相联系

目前公司对培训效果的评估结果与绩效考评和薪酬制定完全脱节。员工的晋升和薪资调整完全与培训效果无关,因此员工和管理者对培训效果不够重视,同时也意识不到培训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培训对于公司的整体发展不能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二、搭建培训体系的思路

(一)培训体系的构成

培训体系由:讲师体系、课程体系、评估体系以及培训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构成,构建培训体系的主要思路如下图:

精品文档

.

大多数人理解的培训体系通常单指培训项目的运作,只包括新员工培训、指导工培训、各类技能培训项目的总和。虽然培训项目的运作是培训体系中的重心,但

只有完善课程体系、讲师体系、培训制度,对培训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撑,才能保证

培训制度的循坏运营。就比如: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创造价值的环节虽然只有生产

制造部门,但行政、人力资源、财务等其他的职能部门仍然不可或缺。

(二)培训目的

1、从公司战略角度来说,满足公司长远的发展需要;

2、从职位要求来说,满足职位要求,改进现有岗位的业绩;

3、从员工角度来说,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4、从管理变革来说,改变员工对工作与公司的态度。

(三)培训方针

1、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员工”为中心,以“分析培训需求”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落实”为基本点;

2、坚持岗位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坚持自我学习与传授培训相结合的方针。

(四)培训体系建设目标

按阿什里德模式的培训组织分析,将企业的培训体系分为三个阶段:离散阶段、整合阶段和聚焦阶段(具体特点见下表)。参照目前公司培训现状,现阶段的培训

体系建设目标:从离散阶段转型至整合阶段,支撑公司发展和战略。

1、培训与组织目标无关联;

2、培训被看做是一种浮华或是在浪费时间;

3 、培训的运作是非系统性的;

4 、培训是功利性定向;

5 、培训是培训人员的事;

6 、培训职能只归培训部;

7 、以纯粹的基础知识为主。

1 、培训开始与人力资源的需求相结合;

2 、培训与评价体系相联系,因而形成了系统性;

3 、既强调基础知识,又强调其他内容,尤其是技能性内容;

4 、由于人力资源需求对培训的影响,促使企业关注发展问题;

合 5 、培训由培训人员承担,但由于培训内容范围的扩展,对培训者的技能范围要求

阶扩大了;

6 、部门经理作为评价者参与到培训与发展中去;

7 、班前班后培训,代替了脱产培训;

8 、培训通常是脱产的,但通过事业发展,在职培训的价值得到了正式认可;

9 、培训计划更多地考虑了个人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