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背景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诗人的时代背景与作品解读

古代诗人的时代背景与作品解读

古代诗人的时代背景与作品解读一、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铭文和祭文来纪念先人,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韵律和意象的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古代诗歌逐渐从祭文演变为咏史、咏物、抒情等不同类型。

二、古代诗人的时代背景1. 先秦时期(公元前841年-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内涵盛行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在这些思想影响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诗人。

他自己所作《诗经》《雅》和《颂》是我国最早的文学集合,对后人的文化影响深远。

2.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动荡与变革。

战争和政治纷争给诗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材料和表达方式。

曹操(155年-220年)曹操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家和诗人。

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思想情感为主,有着古朴而豪放的风格。

3. 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被誉为古代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纷纷涌现,并创作出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

杜甫(712年-770年)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以抒发社会不公与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其作品激动人心,充满力量与深度。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1年)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诗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繁荣。

不同于唐宋时期的纳甲韵律,这个时期的诗歌更关注写实和表现力。

苏轼(1037年-1101年)苏轼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也被称为“东坡先生”。

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洒脱、自然真挚的风格闻名,其作品《水调歌头》等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三、古代诗人的作品解读1. 曹操的《短歌行》《短歌行》是曹操所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通过描述自己流亡途中遭受到的困难和磨难,抒发了他对国家身份丧失和民不聊生的愤怒与无奈之情。

诗人时代背景及风格汇总

诗人时代背景及风格汇总

目录汉末时代特征: (1)曹操 (1)曹植 (1)初唐时代背景: (2)王勃 (2)陈子昂 (2)盛唐时代背景: (3)王维 (3)孟浩然 (3)李白 (4)贺知章 (4)岑参 (5)盛唐时代特征: (5)刘长卿: (5)王湾: (6)中唐时代特征: (6)柳宗元 (6)韩愈 (7)白居易 (8)刘禹锡 (8)杜甫 (9)晚唐时代特征: (9)杜牧: (10)李商隐: (10)张志和: (11)北宋时代背景: (11)晏殊 (11)欧阳修 (12)王安石 (12)秦观 (13)南宋时代特征: (13)李清照 (14)杨万里 (14)范仲淹 (17)元朝时代特征: (17)马致远 (17)张养浩 (18)清时代特征: (18)高鼎 (18)龚自珍 (19)汉末时代特征:①汉末建安(196-220)年,这时政权实际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②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背景:①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②曹操早年爱好武艺,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

③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④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歌风格:①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②散文清峻整洁。

曹植背景:①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②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前期诗歌主要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

诗歌风格:①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贺知章的资料

贺知章的资料

贺知章的资料一、背景信息贺知章(1899年6月20日-1947年8月26日),原名贺秋山,字晏阳,号寄微,别号秋野、湘波,湖南湘阴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

贺知章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作品以描写湖南风景、抒发愁绪而闻名于世。

二、主要作品1.诗集:–《乡思集》–《山中集》–《南国集》–《闲居集》2.散文集:–《中国文苑》–《秋野散稿》–《湘军其他》–《大雪》3.翻译著作:–《国际音标》–《英译唐诗集评介》4.文学评论和理论著作:–《文苑》–《文艺新论》三、代表作品1. 诗歌《早梅》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罗帐底。

2. 散文《湘军其他》贺知章的散文作品《湘军其他》以叙述湘军史为主线,揭示了湘军历史上的苦难与辉煌。

他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细腻的文字描写,展现了湘军将士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震撼力。

3. 翻译著作《国际音标》贺知章在《国际音标》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对于学习外语和语音学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通过准确的音标和生动的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音知识。

4. 文艺理论著作《文艺新论》贺知章的《文艺新论》是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他在书中对于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文艺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艺作品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阐述。

这本书不仅对于文学理论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对于文学爱好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四、影响和评价贺知章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风格独特,以写实主义风格见长,创作了大量描写家乡风景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

他的散文作品展示了湘军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此外,贺知章还在翻译和文学评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翻译著作为更多人了解外国文化和文学作品做出了贡献。

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对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贺知章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文学造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风格、代表作整理

中国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风格、代表作整理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著名词作有《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备】
《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李清照
1084.3.13日~1155.5.12
.宋代(南北宋之交)
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
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备】
《早春呈水部员外郎》。
17、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
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时人推崇。

古代著名诗人,词人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说明

古代著名诗人,词人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说明

李白(701年-762年),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

他出生于汉族贵
族家庭,在兄弟中排行老三。

他少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才华来,能够写诗作文。

他的诗歌
风格独特、富有想象力、意象丰富、形式多变。

他创造了“青花瓷”这一流行的文学形式。

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之中:唐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王
朝之一,乃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源之一,启迪了数千年后民间文化的发展. 它不但促进了
我国思想文化方面的飞速发展,而且使得我国画家技法得到大大拓宽. 此外, 它也带动了
农业生产方面的快速进步.。

中国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风格、代表作整理

中国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风格、代表作整理
《静夜 思》、《蜀 道 难 》、 《将进 酒》《梦游 天姥吟留 别》、《行 路难》
谪(zhé)诗人:被贬流放的诗人嫡(dí)出:由正妻所生的孩子,一 般家业或者王位 都由嫡长子继 承。
庶(shù)出:在封建宗法制度 下,姬妾,或者 非正妻的嫔妃所 生的孩子叫庶 出。
2、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712-770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 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 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 , 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 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 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 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 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 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 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 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相 思 》、
《山居秋 暝
诗词人
名号
出生
生平背景
作品风格
代表作
其它
称“王右 丞”,因笃 信佛教,有 “诗佛”之 称
省运城市) 人,祖籍山 西祁县
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 篇幅 短小,语言精美, 音节较为舒缓, 用 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 情,尤为相宜。
五言或七言绝句, 感情真挚, 语言明 朗自然,不用雕饰, 具有淳朴深厚之 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 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3、苏轼
1037~1101
宋代
字子瞻,又 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 称“三苏”, “唐宋八 大家”之一
汉族,北宋 眉州眉山 (今属四 川省眉山 市)人。嘉 祐(宋仁宗 年号,1056~1063) 进 士。
首次进京应试,就受到主考 官欧阳修的称赞一时声名大 噪。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 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 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 时任翰林学士, 曾出知杭州、 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 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 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 励后进。【备】

古代诗人背景

古代诗人背景

1.陶潜365—427,字渊明,一名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代表作归田园居等;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冲出"樊笼",返回"自然";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2、王维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唐朝着名诗人;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着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着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3、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5、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6、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掣电的壮观;7、柳宗元,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在北朝时,柳氏是着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着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注: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就拿高宗一朝来说,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多达20多人;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着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武昌;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8、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人;宰相肚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考中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授弘文馆校书郎,历任黄州、池州、睦州、苏州刺史,唐武宗会昌年间迁中书舍人;杜牧为人刚直,不肯逢迎权贵,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病,生平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说他自己对于“治乱兴亡之迹,财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颇有研究;杜牧是晚唐着名诗人;他擅长诗歌与古文,在唐朝开国二百年后诗歌昌盛、名家如林之时,他能创造明朗俊秀的风格,独树一帜于晚唐诗坛;人称为“小杜”,以别于盛唐时期的杜甫;他的古文也笔势硝健,内容充实,其中多关系国计民生之作;清洪亮结评说:“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北江诗话卷二全诸望在杜牧之论里更把他比为西汉的贾谊,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望其诗、古文词,感时恨世,殆于汉长沙太傅相上下;”着有〈攀川集〉;9、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如:“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流莺流莺漂荡流转,在长安无所依托,象征诗人飘零无依的身世;它的巧啭,虽蕴含着内心的愿望,但未必有美好的期遇;流莺慨叹不遇,还比较含蓄,蝉诗则出语愤激:“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类诗对于周围环境和自身的描写,可以说传达了中晚唐士人的普遍感受;10、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着称;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对劳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关切;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的阴郁情绪;其诗作中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蜀国弦、将进酒、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着名,尤以金铜仙人辞汉歌为最,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为千古丽言,感人肺腑;他为人文思敏捷,诗作在语言上十分讲究,修辞手法极其多样,很有研究价值;李长吉和杜牧一起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杜甫;他以二十七岁英年离世,常与王勃等为后人引作“天妒英才”之力例,然已成绩斐然,假能天赐凡寿,使有圆熟之机会,则我华夏当又添一李白矣,此诚可喟也长吉诗结有昌谷集;11、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他和白居易一起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派;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来在苏州等地任刺史,晚年又入朝廷当官;在贬官期间,写了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他善于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在唐诗中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1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十一二岁时因避战乱而迁居越中,后又往徐州,襄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唐宪宗元和间为翰林学士,迁左拾遗,坐赞善大夫;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中唐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创作应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反对六朝以来“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他的不少诗篇,或讽刺当时政府的横征暴敛,或攻击豪门贵族的荒淫无耻,或反对侵略战争,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战斗力;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和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着有白香山集;13、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14、曾巩1019—1083 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15、王安石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王安石故里东乡上池荆公塑像着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正”,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16、柳永987-1053 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创作慢词独多,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划,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多吸收生活中的语言;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乐章集;17、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与理趣着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之,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18、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

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

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

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诗歌是文学的精髓之一,是诗人用文字表现情感、思想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每位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这是由他们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本文将以探讨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为主题,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诗人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是诗人创作出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诗人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

1. 生活环境诗人的生活环境对其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生活在乡村的诗人通常能够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灵感,他们的作品通常充满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描绘。

而生活在都市的诗人,则可能对城市的喧嚣、快节奏和现代社会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和创作。

2. 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也是诗人创作的重要依托之一。

诗人所生长的文化环境会对其创作方式和题材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文人诗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常常表达着对传统道德伦理的追求和思考。

而现代诗人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心理等主题。

3. 个人经历诗人的个人经历也是其创作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经历包括诗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

这些经历会对诗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产生重要的塑造作用,进而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

二、诗人的创作风格创作风格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人风格和艺术特点。

每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这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习惯等因素所决定的。

1. 语言运用诗人的语言运用是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体现。

一些诗人注重形象的描绘和语言的美感,他们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来达到艺术的效果。

另一些诗人则更注重语言的直观表达,他们的作品简洁明了,字里行间直抒胸臆。

2. 主题选择诗人的主题选择也反映了其创作风格。

有些诗人喜欢探索人类生活的奥秘和哲学思考,他们的作品常常涉及生命、死亡、爱情等永恒的主题。

而另一些诗人则更关注日常生活和现实社会,他们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3. 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诗人创作风格的核心。

古代诗人背景

古代诗人背景

古代诗人背景1.陶潜(365—427),字渊明,一名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

代表作《归田园居》等。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他的诗中洋溢著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2、王维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

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

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

《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

《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

《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1、刘禹锡(72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贞元年间考上进士,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遭贬。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其诗笔锋犀利,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召还京城。

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

在一次宴会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相赠,对刘禹锡二十余年流放的生涯深表同情。

刘禹锡即兴写了这首诗回赠,诗中表现了奋发向上的昂扬情绪和不甘沉沦的乐观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名句。

2、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山西省西安市)人。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

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

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

3、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南宋政治家和诗人。

二十岁中状元,官至江西安抚使。

德佑二年(公有“人有悲欢离合”的感慨。

但词中表现的都是旷达超脱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着焦虑烦恼苦闷和无可奈何的矛盾情绪。

学习此词,应重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之意,体会词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豁达胸襟以及“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

5、张养浩(公元1270~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元代散曲作家。

曾任监察御使,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不久辞官归隐,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公元1328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被征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救,见饥民困苦万状,为之痛哭。

因赈灾事,积劳而卒,谥文忠。

古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背景分析

古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背景分析

古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背景分析一、古代诗人的社会背景在古代,诗人是一个备受尊崇的职业。

他们经常受到贵族和统治者的赏识,并享有一定社会地位。

然而,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朝代的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所不同。

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常常可以享受到皇帝和贵族们提供的官职和荣誉。

他们中的一些人还能亲临宫廷,成为皇帝御用的文学家。

2. 宋朝时期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变革和新兴士人阶层兴起,诗歌创作逐渐脱离了传统朝廷赏赐体制,更多地表现出普通百姓生活和情感困境。

二、古代诗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有些差异,但总体来说,古代诗人的生活方式和普通人相比略有不同。

1. 游历与寻找灵感许多古代诗人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他们认为,这样做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创作灵感,并提高对人生的触觉。

2. 藏书立志古代诗人非常重视学问修养。

他们常常拥有丰富的藏书,并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和启迪思维。

凭借对文学、历史和哲学等领域的深入了解,他们能够创作出更具内涵和意境的作品。

三、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古代诗人创作背景包括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和精神追求等方面。

1. 社会动荡与战乱在某些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例如五胡乱华时期(公元304年-439年)以及战国时期(公元475年-221年)等。

这种动荡往往给了诗人许多战争、流离失所等方面的创作素材。

2. 情感与个人体验一位成功的诗人往往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个人体验融入到作品中。

他们可能经历过爱情的痛苦、友情的珍贵和人生的坎坷,这些经历成为他们创作优秀诗歌的源泉。

四、总结古代诗人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角色,他们承载着社会、个人和时代变迁的种种因素。

通过分析古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写成的诗歌,并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特点

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特点

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特点
一、时代背景
1. 唐朝开创之世
•杜甫活动的时期是唐朝,这是一个繁荣富庶、文化辉煌的时代。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杜甫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影响杜甫一生的重大事件,也是唐朝最大规模的内乱之一。

•大规模战争和社会动荡给杜甫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的关注。

3. 社会阶层分化
•唐代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贵族与士人、地主与农民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杜甫作品中常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以及下层人民困境的关怀。

二、思想特点
1. 爱国情怀
•杜甫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他对祖国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怀念盛唐时期的繁荣和风光。

•杜甫笔下多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呼吁官员奋发作为,挽救危亡。

2. 客观写实
•杜甫追求客观真实的描述,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思考能力,细致描绘了社会现象、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色。

•他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场景。

3. 慷慨豪放
•杜甫善于运用铿锵有力的辞章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以坚定而慷慨的语言批评社会不公与弊端,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结语
杜甫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创作代表着唐朝时期社会背景与思想特点。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杜甫活动时期的时代背景,并重点分析了他爱国情怀、客观写实和慷慨豪放等思想特点。

通过深入了解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并体会到他对社会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唐诗三百首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解析

唐诗三百首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解析

唐诗三百首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解析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每一首诗都凝聚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才华。

本文将从生平与创作背景两个方面解析几位著名诗人在唐代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分:诗人生平1. 杜甫杜甫,字子美,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他在长安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这些乱世给他带来了深深的痛苦和悲伤。

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失意和落魄,这些经历促使他写出了大量激昂慷慨的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

2. 李白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为浪漫的诗人。

他生于贫寒之家,少年时代即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他在赋诗方面有独特的天赋和创造力,在长安的文人圈子里崭露头角。

他痴迷于饮酒和追求自由,游历四方,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3. 王之涣王之涣,字摩诘,是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

他以清新、简洁的诗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曾在官场中担任过重要职务,但他最终选择了远离尘嚣,隐居山水之间。

这段经历让他的诗作更加质朴和真挚。

第二部分:创作背景1. 社会动荡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之一,但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的发生使得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人们生活在常年的恐慌和不安中。

这种社会背景影响了诗人的创作,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心中的痛苦和不满。

2. 文化繁荣唐代文化繁荣,各种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文人们纷纷涌现,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

这种文化繁荣为诗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他们相互切磋、交流,不断追求艺术的卓越和完美。

3. 自然景观唐代是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的时代,各种山水名胜如画卷般展现在诗人们的眼前。

这些山水景色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诗人们创作的主题和背景。

他们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抒发对自然的感受,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总结: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的诗人们都有着各自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古代十大著名诗人背景及特点

古代十大著名诗人背景及特点

中国古代十大着名诗人背景及特点一、李白701-762;字太白;号;唐朝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今甘肃天水市;出生于当时属领土;今属1;4岁再随父迁至..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并称“”..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并称为“大”;与并称为“小李杜”..李白诗中常将想象、、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二、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巩县今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与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他的诗被称为“”..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的一面;从其名作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三、苏轼苏轼1037~1101;字;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佑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弟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等..四、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今江西省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等..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号“五柳先生1”;谥号“2”死后由朋友刘宋着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是开国元勋;显着;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五、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着名、;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因笃信;有“”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等..受影响很大;精通;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六、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号;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后迁居河南荥阳..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共同倡导;世称“元白”;与并称“刘白”..1白居易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和“”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传世;代表诗作有等..2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葬于香山..3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七、辛弃疾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与;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1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八、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南北宋之交女;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已散佚..后人有辑本..今有..1-3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宋人早有着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九、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着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合称为“王孟”..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十、岑参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南阳新野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人称“岑嘉州”..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今河南洛阳;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常见诗人背景

常见诗人背景

一、李白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风格、代表作整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风格、代表作整理

中国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风格、代表作整理诗词人名号出生生平背景作品风格代表作其它1、李白盛唐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1],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谪(zhé)诗人:被贬流放的诗人嫡(dí)出:由正妻所生的孩子,一般家业或者王位都由嫡长子继承。

庶(shù)出: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姬妾,或者非正妻的嫔妃所生的孩子叫庶出。

2、杜甫唐朝由盛转衰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与创作背景

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与创作背景

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与创作背景Introduction古代诗人们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对于理解他们的作品和推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与创作背景,通过对他们的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和艺术追求的分析,揭示古代诗人们的创作动力和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 诗人之一:李白 (Li Bai)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的生平事迹与创作背景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李白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早年经历和教育背景丰富了他的文化底蕴。

他热爱自由,追求人生的豪情壮丽,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李白的创作背景是唐代的繁荣与开放,这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题材。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忧患的思考,体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2. 诗人之二:杜甫 (Du Fu)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史”的代表。

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对于理解他的作品至关重要。

杜甫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经历和社会背景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民苦难和社会不公的关注。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的呼喊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感情性,其创作背景是唐代动荡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3. 诗人之三:白居易 (Bai Juyi)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体现了他艺术追求的独特性。

白居易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他的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社会意义。

白居易的创作背景是唐代的相对宽松和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为他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他的诗作大多朴实写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影响力。

4. 诗人之四:王之涣 (Wang Zhihuan)王之涣是唐代晚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为他的诗歌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王之涣出身于一个世家子弟,他的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特点

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特点

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特点
一、引言
古代诗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在文学领
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与他们独特的创作特点。

二、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
1.社会环境:古代中国社会多为封建制度,文人地位较高,有机会接触到良
好教育资源。

2.家庭背景:很多古代诗人都出自名门望族或士人家庭,在家庭环境中接触
到文学和书法等艺术形式。

3.学习经历:许多诗人都曾经历过传统教育,学习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学作品,
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

4.政治参与:一些诗人参与政治活动,通过身世和社交关系来实现其创作理
想。

三、古代诗人的创作特点
1.形式多样性:古代诗歌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形式,以及
边塞诗、田园诗、山水诗等不同题材的作品。

2.感慨与抒发:古代诗人常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来抒发内心的
独特感悟,例如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思考。

3.凝练与意象:由于形式上的限制,古代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必须以简洁有
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们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通过鲜明而贴切的形象传达情感和意义。

4.理性与感性结合:古代诗人创作时既注重理性思考,也强调个人情感及审
美体验。

他们既追求艺术完美性,同时倾注了自己对世界万物深深地热爱与关怀。

四、结论
通过对古代诗人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文学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这些优秀诗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仍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人背景及特点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人背景及特点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人背景及特点一、白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市),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1],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当涂,江油、安陆有纪念馆。

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今省市)的道观紫极宫。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白和杜甫并称“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心的情感为主。

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杜”,(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杜”)。

白诗中常将想象、夸、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二、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巩县(今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白合称“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商隐与杜牧即“小杜”区别,杜甫与白又合称“大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一、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二、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

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

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

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

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

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

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趣闻逸事: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

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

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

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

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词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有《稼轩长短句》。

辛词和苏词的异同: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

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

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