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合集下载

马克思 辩证法

马克思 辩证法

马克思辩证法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世界的观点和方法论,其中包括了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用于理解和改造世界。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1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面。

例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在这个对立统一中推动了社会变革。

1.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数量增长到达质变点,从而引起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根本性改变。

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不连续性和突变性。

1.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肯定、否定和肯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超越和保留自己,实现了辩证统一。

2. 辩证法的应用范围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辩证法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应用范围:2.1 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辩证法被运用于分析社会矛盾、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等问题。

它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

2.2 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与变化规律。

例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对生物种群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辩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2.3 哲学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

辩证法对于认识论、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3. 辩证法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对现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是密不可分的理论体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种具体表达,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矛盾”为核心思想,并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辩证法,它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辩证思维,以矛盾为核心,运用矛盾的观点和矛盾的方法来研究事物。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事物是辩证的,包含着矛盾和运动。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辩证法思维的核心概念,它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同方面、不同侧面之间。

矛盾的普遍性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矛盾的因素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矛盾的斗争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 矛盾的转化和统一矛盾的转化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统一指的是矛盾的对立面通过斗争到一定阶段后形成新的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社会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还是一种组织社会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中,辩证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以辩证法为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对世界进行全面、深入、具体的认识。

它帮助我们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地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普遍规律。

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指出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观点使我们对社会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3. 实践中的辩证法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主张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辩证法的方法。

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工具。

其核心思想是“辩证法”、“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三个思想相互贯通、相互依存,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探索,都是对实践的指引和指导。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是研究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和理论。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组成的,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反映了事物的内部矛盾。

这种矛盾不同于二元对立的对立关系,而是对立的统一、对抗的统一。

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辩证法发现和总结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不断变化的本质规律,为科学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唯物论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观察者和思想的先决条件,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唯物论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必须依据科学的实证研究,把握客观规律,揭示事物本质。

唯物论是认识论的基础,对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种思想,它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社会制度的转变是由经济基础的发展逐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也是建立社会科学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它是辩证法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动态平衡的根源。

矛盾的本质是对抗性的,当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获得新的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有力工具,为实践提供了指导。

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思想内容,它们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研究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基础。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观等方面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旨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本质。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法的几个基本范畴以及其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味着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唯物辩证法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它与唯心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次要的。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现象,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而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的,矛盾的解决导致事物的革新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还包括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和辩证逻辑等几个基本范畴。

质量互变指的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质量向另一种质量的转变。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但同时也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

辩证逻辑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它强调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和把握,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物辩证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基础就是唯物辩证法,它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辩证过程,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为我们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矛盾和寻找社会变革的路径提供了思维工具。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历史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 辩证法

马克思 辩证法

马克思辩证法
马克思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
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和工具,具有很强的
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在马克思主义
的观点中,一切事物都是能够被解释和理解的,但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事物自身的内在矛盾,也是外部环境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矛盾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因此要求我们用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去处理。

辩证法的处理方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承认和看待矛盾,从
而使两者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互相促进,这样就完成了解决矛盾的
过程。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对个别事物的分析,也适用于对整个社会
现实和历史进程的分析。

这意味着我们在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
中要始终坚持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和工具。

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可以说辩证法在解决各种问题中都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例如,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通过辩证法的思维
方法,去分析和看待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
途径。

对于社会矛盾的解决,也需要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其
本质和各种相互关系,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极具生动性、全面性、指导性的思维
方法和工具,它为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推进社会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这一思想方法,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其运用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世界、人民和历史的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指在哲学上,通过对一切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彻底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矛盾,从而达到指导革命实践的目的。

1、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的特性,矛盾特别是对立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对抗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共同的属性和基本特征,因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种宏观的总体性。

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和事物内部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3、矛盾的主次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既有主要的矛盾,又有次要的矛盾。

主要矛盾是指事物在一定阶段上相对的重要和尖锐的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次要矛盾则是相对于主要矛盾较为次要的矛盾。

4、矛盾的联结和转化辩证法认为,矛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在事物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下,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5、矛盾的质量转变和量变积累辩证法认为,矛盾不仅会产生质量的转变,还会在一定条件下积累量变,最终引起质变。

量变是指矛盾在数量上的逐渐积累和增加,最终引起质变的突破。

质变则指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出现了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和发展性,注重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变化;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在单一存在的本质,不承认矛盾和变化的存在。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基于矛盾的辩证思维方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是指导革命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辩证法

第三章辩证法第一节联系与发展一、相关概念1、联系:作为哲学范畴,包括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整体: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4、部分: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5、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6、发展: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有方向的运动。

7、新事物:合乎历史发展方向,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二、普遍联系原理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1、联系的客观性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联系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反映。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观点。

2、联系的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在和其它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3)整个世界及每个事物都是由无数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3、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各种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是不一样的。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改变了,联系的性质、方向也随之改变。

(1)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3)改变条件也是要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点才是无条件的。

5、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系统论(整体和部分)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整体: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3-辩证法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3-辩证法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节辩证法两个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法的总特征)。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重点学习三大规律)。

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一、两大观点——辩证法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概念: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事物与事物之间,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即内部联系。

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分为自在事物联系(人出现以前就有的)和人为联系(通过实践;独立于意识之外;固有规律),均是客观的。

(2)普遍性: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无孤立的事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有中介)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如守株待兔)内部联系——外部联系(4)条件性:联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普遍性),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均存在联系(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六度空间理论”(条件联系)区别:普遍性性强调有联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客观性强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有联系,但不能主观臆造;多样性强调在承认普遍性基础上认为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条件性侧重于说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需要搭建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联系。

3.整体与部分原理区别含义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其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 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特征。恩 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1、世界的普遍联系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 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包括两重含义
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 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 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 环节、成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
如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的抽象劳动和具 体劳动。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个人价值与社会 价值。 还如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改革(动力)、发展 (目的)、稳定(条件)
其三,矛盾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的基本趋势。由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这就使矛盾双方 的相互转化有了由此达彼的桥梁,使事物向自己的对立 面转化,而不是向任意一个方向转化。
如私有制转为公有制,落后转化为先进,困难转化为顺利,坏 事转向好事等。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贯通,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从而规定了各自转化的结果。
(1)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内因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各要素的对立统一, 即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 即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
因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深刻基础; 内因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内因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内因是事物发展的 内在动力。 为什么鸡蛋能够变成小鸡而石头则不能, 为什么种瓜得瓜而不能得豆,其道理正在这里。 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 是否承认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这 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 歧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的特征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主观转移普遍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他物联系着;同时也是他物联系的中介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条件性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的观点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系统的整体性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永恒发展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发展(上升的变化),不能说发展是无条件新旧事物的关系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百趋灭亡的东西新、旧事物的区分是否与时间的先后有关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具有新结构,适应新环境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改良,吸收了旧的优点,增添了新内容新事物符合群众利益,受到群众拥护过程的观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关系:对立统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方法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观的不确定的趋势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事物的内部原因偶然性:外部原因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比较稳定,偶然性不稳定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起决定性偶然性起重要影响作用相互联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方法论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观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必然是规律,偶然是机遇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发展腐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中是否有依据)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他们都是可能(现实中是否有充分依据)方法论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主义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外在)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内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相互联系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区分假象(客观但虚假)错觉(主观感觉上的错误)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它们都是用来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论。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辩证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即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的,即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是以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辩证法理论。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即有限与无限、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内在性,认为矛盾是事物的内部关系,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用来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论,都认为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克思的辩证法更强调矛盾的社会性,认为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则更强调矛盾的内在性,认为矛盾是事物的内部关系,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强调观察世界时要以辩证的方式思考,全面地认识对象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同时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和可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维工具,它包括了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规律及对事物运动的看法。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又意味着事物的发展。

只有通过对事物内在矛盾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轨迹,推动社会变革。

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研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基础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强调要用物质的眼光看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世界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上的,其核心是实践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是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关系,是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观察和认识,以及将这种认识运用于社会变革和发展实践之中的理论。

因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做好思维方法的运用,也能够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处理当今世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只有以辩证思维的方式看待问题,并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社会进步,不断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不仅是哲学层面上的思想,更是我们实现社会理想和人类幸福的重要思想支撑。

愿我们始终秉持辩证唯物主义精神,不断探索真理,实现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繁荣。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指他所采用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用来分析社会和历史现象,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

马克思的辩证法受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以下是马克思的辩证法的一些关键概念:
1.辩证思维: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性思考,
而不是抽离和孤立地看待。

他提倡综合和全面性的分析,以理
解事物的内在矛盾和相互关系。

2.对立统一: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的原则,即事物内部
包含着矛盾的元素,这些矛盾元素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和变化。

他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社会和历史分析,认为社会中的
阶级斗争和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3.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认为
社会和历史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影响的。


将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特
征,这些特征导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阶级斗争:马克思的辩证法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变革的关键驱
动力。

他认为,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会导
致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从一个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个社会形态。

5.历史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
过程,社会制度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他强调
了历史的连续性和社会制度的替代性。

总之,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综合性思考、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原则。

这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分析社会和历史现象,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的辩证法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

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它强调事物的根本属性是矛盾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例如,在社会中,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自然界中,矛盾运动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的发展观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由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的过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是事物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强调,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思维方法,它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一种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为目的的一种学说体系。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基本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进行概要知识汇编。

1. 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了唯心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人的认识必须从物质出发,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法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真理的规律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并且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认识的发展是连续的和渐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4.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革命性和趋向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要知识汇编,它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基本内容,揭示了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5. 唯物论的发展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 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伦理问题,需要辩证 地思考和解决。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资本、技术和文化的流动,但也带来了 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等,需要运用辩证法来 分析和解决。
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等,需要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 法来分析和解决。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推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的创新和发展。
05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未来发 展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更加注重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揭示全 球化对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
01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02
未来政治格局的变化
03
未来经济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继续关注未 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揭示未来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深入研究未来政 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面对未来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探索未来经济发 展的新模式和道路,揭示未来经济发 展的动力和机制。
THANKS
02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 念
物质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 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物质,而且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指导 人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大运动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1. 基本含义- 对立统一规律也称为矛盾规律。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2. 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矛盾分析法。

3. 方法论意义-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二、质量互变规律1. 基本含义-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性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及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及方法

三、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
• (一)人的认识是至上性和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
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上的
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
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
• ♦就本性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是能够完全地认识这 个世界的;
♦科学把握事物发展的前进趋势和曲折道路 ♦坚定的目标和务实的态度:成就一切事业的两大保证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误区
• (三)唯物辩证的矛盾观
• 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2 ․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 ♦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 和思想方法
♦任意
• 2 ․联系就是条件
•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一定的条件(“决定论”观点) ♦条件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辩证决定论”观点) ♦改变和创造条件也是需要条件的
• 3 ․从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系统
•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 ♦系统的四个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还是各自孤立的个别 现象? ♦世界是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事物内部包不包含矛盾?
• (三)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 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其意有二:
♦认识的对象是在联系中存在的,是辩证发展的,因 而,必须从联系和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对象; ♦ 认识本身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无限发 展过程。
• 3 ․矛盾共性和矛盾个性

马克思辩证观点

马克思辩证观点

马克思辩证观点
马克思辩证观点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相互作用。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内非此即彼的矛盾因素所推动变化的。

辩证法是一种以对立为基础的思考模式,它认为对立因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事物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不断地发展演化。

辩证法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因为社会总是包括两个对立的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力水平的总和,包括劳动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因素。

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劳动分工、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不断革命和调整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马克思辩证观点在社会和历史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用线性的模型来解释。

历史的发展是由历史过程中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些力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各种变革和转型。

总之,马克思辩证观点是一种独特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强调对立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第一章对立统一规律主要内容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对立统一规律问题导入:上一讲,我们讲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解决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这一讲和下一讲,主要阐明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怎样发么?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集中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讲一讲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问题在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总特征就是关于事物联点,它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观点的展开,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一(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请大家看看这一组长征及其图片。

设问:看到这组图片想到些什么?最后抽象出1.什么是联系?页码,1/422013-9-24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一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事物内部的本质性。

恩格斯关于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观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悉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__________页码,2/422013-9-24这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界这个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纽结,这就是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科学地阐明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把普遍联系的观个总的特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为什么唯物辩证法又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呢?这是因为,事物既不是绝对孤立止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就是一般的属性,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陈代谢。

马法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质和规律、形式和内容、方向和道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又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永恒发展的科学。

(二)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前面,我们明确了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但是,只是一般系、什么是发展。

当我们要进一步探究事物究竟是怎样联系、怎样发展的时候,就必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

这些规律和范畴主要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范畴。

们前面说过,都是联系和发展观点的展开和深化,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但是,在由这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所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各个要素的页码,3/422013-9-24的呢?不是的。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的,是列宁,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重大贡献。

他在1914—1915年期间中明确提出:‚__________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挥。

‛列宁由于工作繁忙和逝世过早,没有来得及对自己提出的这个思想作进一步的毛泽东实现了列宁的遗愿,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这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毛主席最集中最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论》。

而且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创造性地作出了‚共性个性、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的新概括,为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的哲学基础。

那么,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呢?教材中有一段话答了这个问题。

这就是: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二、对立统一规律列宁说:辩证法‚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对立统一规己‛运动的源泉,指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什么是矛盾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即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矛盾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韩非的一个寓言故事。

这个大家都很熟古代的兵器。

通过韩非的这个寓言故事,人们就把矛和盾连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它具体指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指人们在言论和行动中自相矛盾的一种逻辑页码,4/422013-9-24兵器的人,由于把矛和盾截然对立起来,就犯了这种逻辑错误。

这在形式逻辑律。

就是说,对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个问题,前面这样说,后面又那样说,前后不一致巴。

这在形式逻辑上是不能允许的。

这种矛盾,我们就叫做逻辑矛盾。

另一方面,矛盾就是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矛和盾这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之存和相互排斥的关系,即同一和斗争的关系。

无矛就无所谓盾,无盾就也无所谓矛的发展。

但是它们的作用又是互相反对的,是一种相互斗争的关系,所以它们就是争。

这种矛盾,就叫做辩证矛盾。

它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中所普遍存在的本质关的矛盾,就是这种辩证矛盾。

2.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这里所讲的同一性和我们前面讲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不是一个问题。

前面世界的性,是指不同之中的相同,强调的是多中有一,指的是不同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里所讲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一种本质联系,即矛盾双方相互联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同另一方彼此互相依赖着,而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例如,先进和落后,光明和黑暗,胜利和失败,冷和都是对立统一,互为存在的前提,失去一方,它方就不存在。

大家都喜欢光明,但是无所谓光明;没有光明,也就无所谓黑暗。

光明之所以是光明,就是因为有黑暗存在暗,就是因为有光明存在;一片光明就等于一片黑暗,这是辩证法。

这里,要注意一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即理解为‚你决定我,我决所谓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从实质上讲,它包含这样两层意思:第一,是说矛盾对立的双方,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是彼此规定、相互照应、相互父与子,要想了解父亲如何,不能光看老子自己的声明,必须要到儿子哪里去问问表现怎么样,这样才能知道老子究竟及格不及格。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离开了儿就是说,儿子的内容和特点规定着父亲的内容和特点。

父与子之间,是一种彼此规衬托的关系。

不能机械地简单地理解为‚父亲生出儿子,儿子生出父亲‛。

页码,5/422013-9-24第二,是说对立双方的运动和变化是互相制约的。

你牵制着我,我牵制着你,系,有的表现为一方力量增长,另一方力量相应削弱;有的表现为一方发展变化,变化,水涨船高,相互促进。

比如,一个人的新陈代谢同化与异化的矛盾,同化能力应的强,才有健康的身体。

总之,矛盾双方互相依赖和互为存在的前提。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是由此达彼、相互贯通的。

矛盾双方的这种贯通性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有如下三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通俗一点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业的矛盾双方,工业中包含农业的成分,如粮食、原料等等,农业中包含工业的成备、化肥等等;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矛盾双方,感性中包含着理性的因感性的因素。

即使是对抗性的矛盾,矛盾双方也不是绝对对立的,也是互相渗透的义与资本主义是对抗性的矛盾,现在看看,是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呀第二,矛盾双方直接同一。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如生意义上,生产同时就是消费,消费同时就是生产。

但是,对于这种情形需要注意,一并不是普遍的情形。

例如,不能说无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反革命,坏事且即使存在着直接同一的矛盾双方,也不是直接等同的。

它们同样是有差别的同一,第三,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互相转化的趋势,可以说是‚你能变我句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有制转化为私有制,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等等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的对立面转化。

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之所以能够发生和实现之间本来存在着贯通性,包含互相转化的可能和趋势。

这种转化的可能和趋势,最深双方的内在的同一性。

3.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这里所有广泛意义的哲学范畴,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无限多第一,不同的矛盾,其斗争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它不仅仅是指敌我之间的页码,6/422013-9-24包括人民内部正确意见与错误意见之间的和风细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它不仅而且在自然界里,作用与反作用,吸引和排斥,阴电和阳电,化合和分解等各种对用,都是矛盾斗争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