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例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6T16:42:42.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陈世惠
[导读] 2.呼吸系统:胸闷、呼吸困难,有发生呼吸骤停的报告。3.注射局部:疼痛。
陈世惠(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 536100)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不良反应观察体会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60-01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曾用名:多抗甲素注射液,本品主要成份为α-甘露聚糖肽。本品能在体外抑制S-180、艾氏腹水癌和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等细胞株的DNA和RNA6的合成葡萄糖代谢。动物体内能抑制艾氏腹水癌和S-180肉瘤、HePA肝癌腹水瘤的生长(抑瘤率63%),能提升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活化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诱导胸腺淋巴细胞产生活性物质,改善和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中改善免疫功能低下的辅助治疗。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瘙痒、皮疹、红斑、风团、寒战、发烧、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2.呼吸系统:胸闷、呼吸困难,有发生呼吸骤停的报告。3.注射局部:
疼痛。
我科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有8例肿瘤患者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大部分都有胸闷、呼吸团难、皮肤瘙痒寒颤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预后良好。现将两例典型病例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1.苏某某,男,60岁,因结肠癌入院待化疗,应用甘露聚糖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用药前患者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患者于2011年12月26日16:30静脉输入0.9%氯化钠100ml+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ml时(约40ml)出现胸闷、心悸、寒战、呼吸困难、腹疼、面部潮红、全身瘙痒。T36.5℃,P90次/分,R22次/分,BP130/70mmHg。
患者2.李某某,女,60岁,因结肠癌入院,应用甘露聚糖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用药前患者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患者于2011年12月30日10:30静脉输入0.9%氯化钠100ml+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ml时(约60ml)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全身瘙痒。T36.7℃,P100次/分,R22次/分,BP120/76mmHg。
2.护理措施
2.1 呼吸道的护理
立即停止甘露聚糖肽液体输入,及时更换输液管及液体,给予氧气吸入2升/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床边备吸痰器及气管切开包;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2.2 观察生命体征
病人出理过敏反应时,护士守在病人床边,进行床边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病人血压、脉博、呼吸、体温的变化,并及时记录。按医嘱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观察用药后反应,用药后5分钟,病人自觉症状明显好,监测20分钟后,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病情稳定。
2.3 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出现反应,都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我们给病人取平卧位,在床边守护,安慰病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药物反应的原理及处理方法,使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这样有利于身体康复。
2.4 皮肤护理
大部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皮肤瘙痒,我们做好皮肤护理,可用棉签轻轻地为病人柔皮肤。嘱患者勿抓挠皮肤,以兔使皮肤破溃感染。
3.原因分析
甘露聚糖肽为大分子药物,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中的在分子肽物质可作为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而导致皮肤粘膜充血水肿,表现为皮肤红晕和各种皮疹。另外,药物大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引起异性蛋白反应而产生药物热、寒颤、胸闷、严重可引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4.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最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1]但输液并不安全,不良事件时有发生。随着临床静脉用药的不断增多,患者医疗知识水平、法律意识的提高,所以,我们应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病人的用药认真查对,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病人输液过程中做到经常巡视,随时注意观察病人,输液速度须严格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心功能状态及药物的性质而决定。[2]做好健康教育,避免病人自行调节输液滴速,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输液不良反应如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预后是良好的,极少有并发症发生,只有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才能确保病人的安全。8例患者经过以上措施处理后,20分钟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监测2小时患者病情稳定。本组病例未发生并发症。参考文献
[1] 叶芳,张素琴,胡莹先,基层医院成立静脉输液小组的体会[J].中国治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25(2)
[2] 聂红梅.影响液体每滴容积的2个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