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教材学大纲【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一些算式的得数。
3.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和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简便计算方法,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应用,灵活地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5课时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第4课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第5课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和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各部分积的定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3 412×3 243×22.笔算:22×14 62×53 59×44我们已经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要学习较复杂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
)(1)估算。
把145看作150,12看作10,150×10=1500,估计有1500千米。
(2)笔算。
(让学生在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试算,看看笔算与估算相差多少,教师巡视指导,板书时同时讲解各部分积的定位。
)145×12=1740列竖式计算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得290,表示290个一,0要与12的个位对齐;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145,表示145个十,5要与12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即为结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核心素养教案
课时安排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炼出的数学模型是“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中,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教材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第四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单元不仅总结了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还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从而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还探究了“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最后总结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经历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2. 掌握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处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2. 掌握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解释。
2. 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 举例:将一个四位数乘以一个四位数,解释为将四个数的每一位相乘,并按照位数进行相加。
2. 讲解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步骤。
- 步骤一:将个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个位上。
- 步骤二:将十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十位上。
- 步骤三:将百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百位上。
- 步骤四:将千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千位上。
- 步骤五:将每一位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3. 练与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加深对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例题:某商店进货了1301台电视机,每台售价为5900元,求进货总金额。
5.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口头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与四位数乘四位数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估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法估算练习题的讲解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估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对比法:比较乘法估算和精确计算的结果,体会乘法估算的优越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乘法。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3. 方法讲解:详细讲解乘法估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例题演示: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乘法估算方法,强调其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练习题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乘法估算测试,评价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乘法估算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数字0的特点,掌握数0的读法和写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握笔的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字0的特点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导入活动(5分钟)* 师生问答:提问学生数字0有什么特点,如何读写?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新课展示(15分钟)* 准备一只大号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笔尖,并提问:毛笔的笔尖形状和数字0有什么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毛笔的笔尖形状和数字0的形状相似,由此引出数字0的特点。
讲授内容(15分钟)* 准备数字卡片0和字卡“零”,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读出来。
*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动作,用指尖在课桌上写出数字0的形状。
练活动(15分钟)* 让学生拿起笔和纸,在指导下自主完成一行数字0的书写练。
* 老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数字0的特点。
第二课时导入活动(5分钟)*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和字卡“零”,让学生回忆数字0的特点和读写方法。
讲授内容(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字0是否有其他形状和物体相似之处?* 老师出示一些具有圆形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出和数字0相似的物体,并描述其相似之处。
活动设计(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要求找到一个物体,并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该物体的剪纸模型。
*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物体。
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评估*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情况。
* 学生对数字0特点和读写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对与数字0相似的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课后作业* 完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练册的作业。
*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到和数字0相似的物体并进行记录。
第四单元《格子乘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格子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格子乘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格子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3. 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法分配律在格子乘法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 新课:介绍格子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4. 应用: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总价、计算工程量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格子乘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发言情况。
3. 学生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格子乘法是一种将两个两位数相乘的方法,它通过将乘数和被乘数分别拆分成十位和个位,然后进行交叉相乘和相加的计算。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本质,还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以下是对格子乘法计算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格子乘法的步骤1. 将两个两位数分别写在格子的上方和左侧,其中一个数作为乘数,另一个数作为被乘数。
2. 将乘数的十位和个位分别与被乘数的十位和个位进行交叉相乘,将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格子中。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探索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练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发现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总结规律。
3. 演示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及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算数运算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本课内容相适应的数字乘法练习题PPT;2.板书:设计好本节课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及示例;3.实物道具:准备适量的小球或者小玩具作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4.习题册:备有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第二步:讲解1.分析三位数和两位数的结构,介绍如何进行多位数相乘的方法;2.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以及在运算中的应用;3.示范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解决难题。
第四步:拓展1.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运算;2.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题目,挑战自己的极限。
教学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方法;2.强调进位和借位在运算中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更加热爱数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一、创设情境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
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一、复习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二、实践活动第1题:(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设计目录第一课时:、理解垂直和平行…………………….……第二课时:过直线上(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第三课时:平行线、画长方形…………………………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理解垂直和平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理解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点及空间想象水平。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准确理解。
教学用具:准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就像放飞的小鸟,飞快的向门外冲去。
当黄柏林经过陈正伟的座位时,不小心把陈正伟的两枝笔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实行思想教育)2、黄柏林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陈正伟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
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
3、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时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1及相对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笔算的准确率。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口算。
16×4=230×4=19×3=180×4=140×7=24×5=2.笔算。
58×43 63×54 23×15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47页的例1。
(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做一做。
(2)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估算:方法一:把145看成150150×10=1500估计约有1500千米方法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千米多一些②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③用笔算: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1740错误!,1 7 4 0)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请一个速度快,做得准确的同学板演。
做完的同学自己重新检查一遍计算过程。
(3)集体订正。
请这位同学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用第二个因数12的个位2去乘145,二五一十,个位上写0,二四得八,加上前面进的1,十位上写9,一二得二,百位上写2。
再用第二个因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5;一五得五,十位上写5,一四得四,百位上写4,一一得一,千位上写1,0加0等于0,9加5等于14,向前面进1,2加4等于6,加上进的1等于7,1写下来,所以145×12等于174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数的数值。
2. 能够掌握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3. 能够认识千位以内的数,如:1000、200、30等。
4. 能够初步理解“几百”、“几十”等表达方式。
5. 能够认识数字“0”和“1”。
二、教学重难点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举例子、出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一些数,并请多数学生报出结果,引导其自行总结规律。
3. 正确读出3位数引导学生正确读出3位数的数值,如:156、450等,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
4. 会读千位数介绍千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读出如1000、3480等数,并且帮助学生通过练快速掌握千位数的读法。
5. 探究“几百”、“几十”介绍“几百”、“几十”这类表达方式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辅助理解和记忆,如:游戏、图片、数字卡片等。
6. 认识数字“0”和“1”介绍数字“0”和“1”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其代表的意义,如:0个单位、1根勺子等。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上出的练题,复千位数的读法,巩固方法与技能。
五、板书设计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3. 千位数的记忆和惯。
4. “几百”、“几十”的认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较弱,难以较快地掌握知识点,明确了后期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从而达到理解规律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积的变化。
例如,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让学生计算这3个苹果的总重量。
然后,老师再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6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让学生计算这6个苹果的总重量。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苹果的数量和每个苹果的重量发生了变化,但是苹果的总重量却没有发生变化。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或者板书,呈现积的变化规律。
例如,老师可以出示一组算式:3×4=12,6×2=12,9×3=27,12×4=48,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这组算式的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这组算式的规律是:当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因此,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除了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量关系,并能用关系式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口算题:23×20 =42×30 =2.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23×19≈42×29≈23×21≈42×31≈3.笔算下面各题。
16×43=38×65=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些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1.本单元研究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2.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研究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研究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之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在以前的研究中接触过,属于旧知推新知,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指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干系,初步进修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字符号去表达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教学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入手,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的变化规律。
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
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学生已掌握了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为多位数的乘法计算打下了基础,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掌握比较容易,重点是引导学生当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结果应如何对位,使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相对学生感觉都比较枯燥乏味,教学中可将计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课时划分:6课时
1、笔算………………….….…. 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第1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乘法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第5课时价格问题
第6课时行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