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期末总结
系统操作员小我总结6篇
系统操作员小我总结6篇篇1作为一名系统操作员,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掌握了各项技能,不断提升自我。
在此,我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成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做出总结。
一、工作内容及成果1. 系统维护与管理作为系统操作员,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这包括系统更新、数据备份、服务器监控等。
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操作用户支持我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他们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在线沟通、电话、邮件等方式,我及时响应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3. 操作流程优化我积极参与系统的优化和改进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操作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
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系统故障处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故障。
我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故障排查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并解决。
2. 用户操作不当问题部分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导致系统出现问题。
我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用户的操作水平,减少误操作。
三、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1. 技能提升作为一名系统操作员,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具。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 拓展相关领域知识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我将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如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等。
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3. 职业规划目标我的职业规划目标是成为一名高级系统管理员或系统架构师。
我将为此努力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团队合作和自我提升1. 团队合作在团队中,我积极参与各项工作,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团队协作,我完成了许多任务,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 自我提升除了工作之外,我还注重自我提升。
我积极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还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操作系统总结
程序将把它送往就绪队列的末尾。 5、优先级调度算法—非抢占式优先级调度算法,抢占式优先调度算法(用于实时性要求高 的系统) 【1】优先级类型:静态优先级(创建进程时确定,整个运行期间不变) ,动态优先级(创 建时先赋予一个,其值岁进程的推进或等待时间的增加而改变) 6、多队列调度算法 7、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目前公认的一种较好的调度算法 按优先级将就绪队列分成多个队列,优先级高的时间片小,每个队列采用 FCFS 算法,按 队列优先级调度 8、基于公平原则的调度算法:保证调度算法(每个进程都获得相同的处理机时间) 、公平 分享调度算法(多个用户共享相同的处理机时间,不考虑进程数目)
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 【5】 直接消息传递系统实例 1、 消息缓冲队列通信机制中的数据结构 消息缓冲区 PCB 中有关通信的数据项 2、 发送原语-send() 3、 接受原语-receive(b) 17、线程 1、作为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2、运行时的三种状态:执行状态、就绪状态、阻塞状态 3、线程控制块-TCB 4、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一个进程可以还有多个线程,是 CPU 调度的基本单位,可以并 发执行, 5、缺点:一个线程崩溃,所有线程都要崩溃
【1】定义:代表共享资源的数据结构、对该数据结构实施操作的一组过程所组成的资源管 理程序共同构成了一个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模块,称之为管程 【2】组成:①管程的名称②局部于管程的共享数据结构说明③对该数据结构进行操作的一
组过程④对局部于管程的共享数据设置初始值的语句 【3】特性:模块化,抽象数据类型,信息掩蔽 【4】与进程的区别: (P54) 【5】条件变量:利用管程实现同步时,必须设置同步工具 16、进程通信 【1】进程间的信息互换 【2】进程互斥与同步—低级进程通信 【3】进程通信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基于数据结构的通信方式(低级) ,基于共享存储 区的通信方式(高级) ) 、管道通信系统(管道链接一个读进程、一个写进程,必须提供三方 面协调能力:互斥、同步、确定对方是否存在) 、消息传递系统(高级、分成:直接通信方 式、间接通信方式)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三种实现方法:套接字、远程过程调用和远程方 法调用) 【4】 消息传递的实现方式; 1、直接消息传递系统 1) 直接通信原语:对称寻址方式、非对称寻址方式 2) 消息的格式 3) 进程的同步方式 4) 通信链路 2、信箱通信—间接通信方式-进程间的通信 1)信箱的结构-信箱头+信箱尾 2)信箱的通信原语—创建、撤销、发送(send()) ,接收(receive() ) 3)类型:私有、公有、共享
网络操作系统期末总结
网络操作系统期末总结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NOS)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操作系统,它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网络中的资源,提供网络通信、文件共享、用户管理等功能。
本学期,通过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的原理、技术和应用,我对网络操作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这里,我将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见解。
一、学习内容回顾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述网络操作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它与传统的单机操作系统有所不同,需要处理更多的网络相关问题,如:网络通信、分布式文件系统、网络安全等。
2. 网络协议和通信学习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栈、网络地址和端口、数据传输等。
其中,TCP/IP协议栈是网络操作系统中最常用的协议栈,它能够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
3. 文件共享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学习了文件共享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包括:本地文件共享、网络文件系统(NFS)、分布式文件系统(DFS)等。
其中,DFS是一种能够将分散的文件资源集中管理的文件系统,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文件读写和存储管理功能。
4. 用户管理与安全学习了网络操作系统中的用户管理和安全控制,包括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等。
这些功能能够有效地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并允许用户在合法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5.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学习了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包括:各种类型的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UNIX)、云计算和虚拟化等。
这些技术和应用对于现代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网络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个人思考和见解通过本学期对网络操作系统的学习,我对网络技术和操作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逐渐解决了这些困难。
首先,网络操作系统是当前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总结
操作系统总结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程序运行环境和用户接口。
在计算机领域中,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总结和探讨操作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发展趋势。
一、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并发性:操作系统能够同时管理多个程序的执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利用率。
2. 共享性:操作系统可以合理调度和分配计算机资源,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这些资源。
3. 随机性:操作系统的执行逻辑是非确定性的,与外部事件和用户操作等相关。
4. 虚拟性:操作系统通过虚拟技术,将实际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
5. 持久性:操作系统能够将用户的数据和程序存储在持久存储设备中,确保数据不会丢失。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下列主要功能:1. 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分配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资源,包括CPU、内存、外部设备等。
2.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能够创建、销毁和调度进程,确保程序的有序执行。
3.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通过内存管理机制,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实现程序的加载和运行。
4. 文件系统: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组织计算机上的文件,提供文件的存储和访问接口。
5. 设备管理:操作系统通过设备管理机制,控制和调度计算机上的硬件设备,保证其正常工作。
6. 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用户接口,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计算机系统。
三、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操作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以下是操作系统发展的趋势:1. 分布式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分布式系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2. 实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需要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
3.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能够将一台计算机划分为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运行着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硬件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linux期末知识点总结
linux期末知识点总结一、Linux的概述1.1 Linux的起源和发展历史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
Linux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1年,由芬兰计算机科学家Linus Torvalds在赫尔辛基大学开始开发。
随着开源社区的支持和参与,Linux在逐渐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之一。
1.2 Linux的特点Linux具有开放源代码、兼容性强、系统功能强大、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与Windows等闭源系统相比,Linux能够自由访问和修改源代码,因此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1.3 Linux的应用领域Linux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设备、超级计算机、移动设备等领域。
随着开源软件的发展和普及,Linux也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二、Linux的基本概念2.1 内核和Shell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内核,它负责管理硬件、文件系统、网络和进程等系统资源。
Shell是用户与内核进行交互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Shell来执行命令、管理文件和进程等。
2.2 文件系统和目录结构Linux使用一种层次化的文件系统结构,以根目录“/”为起点,所有文件和目录都从根目录开始组织。
Linux的文件系统使用树状结构,用户可以通过目录来管理文件,以提高文件的组织和管理效率。
2.3 用户和权限Linux系统中的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root)两种,普通用户只能访问自己的文件和目录,而超级用户对系统的所有资源都有完全访问权限。
Linux还使用权限控制来管理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权限,分为读、写和执行三种权限。
2.4 进程管理Linux系统中的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的实例,通过进程管理可以查看和管理系统中正在运行和等待运行的进程。
用户可以使用命令来创建、终止和调度进程,以实现任务的管理和协调。
2.5 网络和通信Linux系统支持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远程操作和数据传输。
操作系统复习总结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主要特征是什么?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2.“操作系统是控制硬件的软件”这一说法确切吗?为什么?不正确,因为操作系统不仅仅是控制硬件,同时它还控制计算机的软件。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1.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为了实现并发进程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方面要做哪些工作?①为了从变化角度动态地分析研究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真实的反应系统的独立性、并发性、动态性和相互制约,操作系统中不得不引入进程的概念。
②为了防止操作系统及其关键的数据结构受到用户程序破坏,将处理机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
对进程进行创建、撤销以及在某些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控制。
2.假设系统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300ms轮换一次,CPU在进程切换时所花费的时间是10ms,试问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多少?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进程的运行时间是300ms,切换另一个进程所花费的总时间是10ms,隐刺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时间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10//(300+10)=3.2%.3.试述线程的特点及其与进程之间的关系。
答: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单元,是操作系统调度和分派的单位。
线程只拥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资源(一组寄存器和栈),但可以和铜属于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拥有的资源。
关系:1>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必须有一个线程。
一个线程只能在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内活动;2>进程资源的拥有者,同一个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该进程占有的所有资源;3>处理机分配给进程,线程是系统的调度单位。
1.这种策略一方面照顾了短进程,一个进程如果在100ms运行完毕它将退出系统,更主要的是照顾了I/O量大的进程,进程因I/O进入阻塞队列,当I/O完成后它就进入了高优先级就绪队列,在高优先级就绪队列等待的进程总是优于低优先级就绪队列的进程。
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
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一经过一天半的战斗,终于把操作系统概论这本书给拿下了。
对于曾经专业课学过一些电脑硬件知识的我来说,这本书更加吸引我,以前一些听过的名词或高大上的词语在这本书上被详细介绍了,看的非常有收获。
下面来总结下自己的收获:首先第一章引论,在这里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包括了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接下来就是第一章的重点:操作系统。
如下图: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等。
微软的windows系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从ms-dos---windows3---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nt---windows2000,再到现在win7、8甚至win10,微软始终在进步。
unix是一个通用的交互式分时操作系统,有at&t公司下属的bell实验室开发,在诞生后,源代码就一直公开,用户可以参与到unix的升级中。
unix的特点:1.短小精悍;2.可装卸的多层次文件系统;3.可移植性好;4.网络通信功能强。
linux是网络时代的产品,继承于unix,并做了很多改进。
第一章总领了全书,后面的二三四五六章都是讲的计算机的各种管理,总结如下图:在这里我把每章中的重点用红色的颜色标记出来了,这样在精读的时候就可以有重点的向外扩散,抓住考点,征服考试。
第一遍阅读画的有点粗糙,在精读的时候再大大的丰富下。
操作系统学习总结2这里的设备指的是i/o设备,即冯若依曼所提出的计算机五大部件的输入/输出部件,在五大部件中占其二,可想其重要行了,现在,开始我的总结之旅了i/o系统可以分为:微机i/o设备和主机i/o设备。
这两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还是不太清楚。
感觉微机i/o比主机i/o要简单。
对i/o系统的管理有以下几种管理方式:程序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好比学51单片机编汇时反复去检测一个端口是否有要求的信号来一样,简单,但对cpu利用率太太太太太低了。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2000字(5篇)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2000字(5篇) 关于操作系统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2000字。
在学习了《操作系统》后,我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范文):1在学习了《操作系统》后,我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首先,操作系统设置要完全符合操作系统的各个要求,操作系统的设置必须符合操作系统的各个要求。
其次,操作系统设计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最后,操作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操作系统的各个要求。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系统的重要性,也使自己对系统的理解加深了许多。
同时也使自己的操作系统能够有效地与操作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的可靠性。
这次实训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深刻体会。
我们在操作系统的同时,也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操作系统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操作系统运行的能力和经验的有效的掌握者。
在这次实训过程中,我发现了自身许多不足之处。
如在操作系统中,由于对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一开始我并未真正意识到系统运行的重要性,并将在今后的操作过程中努力加强自己的操作系统的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使自己对系统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次的实训,对自己今后在系统操作中的运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使自己对系统的运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次实训对于自己将来的专业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积淀,也使自己对系统的运作更加的熟悉和熟练。
这次实训,虽然自己在操作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以前没有碰到过的困难。
但是通过这次实训,我也从中吸取了许多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给予了自己很多经验教训,帮助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范文):2通过这次的课题的学习,我对于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次课题从小的方向来看,是以一个小小的方向,对整个课程进行分析的。
操作系统知识点复习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0章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系统由操作员、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
软件系统:有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类。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层次不可缺少的软件;支撑软件是支撑其他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软件;应用软件是特定应用领域的专用软件。
硬件系统: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组合,是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
如今计算机硬件的组织结构仍然采用冯诺依曼基本原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通常把控制器和运算器做一起称为中央处理机cpu,把输入输出设备统称为I/O设备)。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详细:Cpu的四大组件构成:ALU、CU、寄存器和中断系统。
存储器:理想存储器是大容量、高速度和低价位。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分层结构: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用于解决cpu和内存读写速度过于不匹配)、主存(RAM和ROM)、磁盘和磁带。
I/O系统:由I/O软件和I/O硬件组成,前者用于将数据输入主机和将数据计算的结果输出到用户,实现I/O系统与主机工作的协调。
I/O硬件包括接口模块和I/O设备。
关于系统中断:利用中断功能,处理器可以在I/O操作执行过程中执行其他指令。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操作系统的定义: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计算机的四代发展:(1)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没有晶体管,使用机器语言写成的)(2)有监控系统的计算机(出现晶体管,使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出现了单道批处理系统)(3)带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出现了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出现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相当于系统中断,由于多道程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对响应时间的要求,出现了分时系统。
多批道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操作系统的形成。
)(4)多元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分布式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发生。
操作系统知识总结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的流程,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具有足够的功能、使用方便、可扩展、安全和可管理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其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2.分时技术:就是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及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
3.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
编程人员利用系统调用,在源程序一级动态请求和释放系统资源,调用系统中已有的系统功能来完成那些与机器硬件部分相关的工作以及控制程序的执行速度等。
4.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用户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给出体统调用名和函数后,即产生一条相应的陷入指令,通过陷入处理机制调用服务,引起处理机中断,然后保护处理机现场,取系统调用功能号寻找子程序入口,通过入口地址表来调用系统子程序,然后返回用户程序继续执行。
5.进程: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基本单位6.互斥与同步:一组并发进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段,因共享某一共有资源而导致它们必须以一个不允许交叉执行的单位执行,也就是说,不允许两个以上的共享资源的并发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成为互斥。
而所谓的同步是指,把异步环境下的一组并发进程,因直接制约而互相发送消息而进行互相合作、互相等待。
使得各进程按一定的速度执行的过程成为进程间的同步。
7.轮转法的基本思路:是让每个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的等待时间与享受服务的时间成比例。
轮转法的基本概念是将CPU的处理时间分成固定大小的时间片。
如果一个进程在被调用选中之后用完了系统规定的时间片,但未完成要求的任务,则它自行释放自己所占有的CPU而排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等待下一次调度。
同时,进程调度程序又去调度当前就绪队列中的第一个进程或作业。
8.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特点:由进程中的目标代码,数据等的虚拟地址组成的虚拟空间称为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不考虑物理存储器的大小和信息存放的实际位置,只规定每个进程中相互关联信息的相对位置.每个进程都拥有自己的虚拟存储器,且虚拟存储器的容量是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和寻址方式来确定.实现虚拟存储器要求有相应的地址转换机构,以便把指令的虚拟地址变换为实际物理地址;另外,由于内存空间较小,进程只有部分内容存放于内存中,待执行时根据需要再调指令入内存.9.动态分区式管理的常用内存分配算法有哪几种?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考点总结
第一章(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共享性、并发性(3)操作系统的特性:○1并发性: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事件间隔发生;○2共享性: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进程共同使用,也称为资源共享或资源复用;○3虚拟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停停走走地向前推进的。
(4)OS的主要任务: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多道程序能有条不紊地、高效地运行,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方便用户的使用。
(5)OS的功能:(1)处理机管理:对处理机进行分配,并对其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6)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变换)、内存扩充;(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5)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系统调用组成)、图形接口(6)面向网络的服务功能(7)○1多道批处理系统(吞吐量、周转时间):多道性、宏观上并发、微观上串行、无序性、调度性;○2分时系统(响应时间):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及时性;○3实时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8)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操作系统形成的标志(9)分时系统:响应时间= 用户数*时间片,时间片=切换时间+处理时间(10)实时系统: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11)并发: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并行: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12)虚拟: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13)微内核OS结构:能实现OS核心功能的小型内核,并非一个完整的OS,与OS的服务进程(如文件服务器、作业服务器等)共同构成OS。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填空绪论: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原语与原子操作。
1.批处理操作(1)单道批处理系统概念单道批处理系统是指系统通过作业控制语言将作业组织成批,使其能自动连续运行,但是,在内存中任何时候只有一道作业的系统。
单道批处理系统特征顺序性单道性自动性(2)多道批处理系统概念系统对作业的处理是成批进行的,并且在主存中能同时保留多道作业的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吞吐率和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多道批处理系统特征无序性多道性调度性2.分时系统(1)概念分时操作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联机终端,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终端以交互的方式使用主计算机,共享主机资源的系统。
(2)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人与系统的交互性。
分时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保证用户响应时间的及时性。
(3)分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满足用户对响应时间的要求交互性3.实时操作系统(1)概念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外部(随机)事件的请求,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控制系统中所有的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工作。
(2)实时操作系统的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满足实时任务截止时间的要求交互性可靠性4.原语:操作系统内核或微核提供核外调用的过程或函数称为原语,是由若干条指令构成,用于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
原语在执行过程不允许被中断。
5.原子操作:执行中不能被其它进程(线程)打断的操作就叫原子操作。
当该次操作不能完成的时候,必须回到操作之前的状态,原子操作不可拆分。
进程管理:什么是进程?进程与程序的区别与联系?进程的特征有哪些?进程之间的关系有哪些?什么是信号量?信号量的物理含义?1.进程定义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2.进程特征(1)动态性(2)并发性(3)独立性(4)异步性(5)结构特征:3.进程与程序的关系(1)程序是一组指令的集合,是静态的概念;进程是程序的执行,是动态的概念。
操作系统总结
第一章1.操作系统设计目标:方便性、有效性、便于设计实现维护。
2.引入多道程序系统的原因:提高CPU的利用率。
特点:在主存同时存放多个作业,使之同时处于运行状态,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3.操作系统基本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4.批处理系统特点: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无法交互、平均周转时间长。
分时系统特点:同时性、独立性、交互性、及时性。
实时系统特点:实时性、可靠性、确定性。
5.衡量OS的性能指标:资源利用率、吞吐量、周转时间。
6.对称多处理: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可安排在任何一个处理机上运行,各处理机共享主存和各种I/O设备。
7.操作系统的特性: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8.CPU工作状态:核心态(操作系统内核程序)、用户态(用户程序)。
用户态到核心态的转换由硬件完成。
核心态到用户态的转换由内核程序执行后完成。
9.系统调用:内核向用户提供的,用来运行系统内核子程序的接口。
特权指令执行时,CPU处于核心态。
10.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操作接口(命令语言或窗口界面)、编程接口(系统调用)。
第二、三章1.程序顺序执行的特点:串行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进程的四大特性:动态性、独立性、并发性、结构性。
3.进程控制块的组成部分:进程标识符、状态+调度+存储器管理信息、使用的资源信息、CPU现场保护区、记账信息、进程间家族关系、进程的链接指针。
4.进程基本状态:运行态、阻塞态、就绪态。
5.进程控制:是指系统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来创建、撤消进程,以及完成进程各状态之间的转换。
6.进程调度的功能:记录系统中各进程的执行状况、选择就绪进程占有CPU、进行进程上下文的切换。
方式:非抢先/非剥夺方式(批处理)、抢先/剥夺方式(分时、实时)。
时机:①现行进程完成或错误终止;②提出I/O请求,等待I/O完成;③时间片用完或更高优先级进程就绪;④执行了某种原语操作。
7.进程调度的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响应比高者优先、优先级调度法、轮转法、多级反馈队列轮转法。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1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以及提供各种服务和功能,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方便的接口。
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进程管理:负责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以及处理多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同步。
- 内存管理: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 文件系统:管理磁盘上的文件和目录,并提供文件的读写等操作。
- 设备管理:管理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如磁盘、打印机等。
- 用户界面: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如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界面等。
二、进程管理2.1 进程的概念进程是程序在计算机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包括代码、数据和执行状态等信息。
2.2 进程的调度- 非抢占式调度:进程运行直到自己主动让出CPU,例如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 抢占式调度:操作系统可以主动中断进程,例如优先级调度算法和实时调度算法。
2.3 进程间通信进程间通信(IPC)是不同进程之间交换数据和信息的机制,常用的IPC方式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和共享内存等。
三、内存管理3.1 内存的分段- 代码段:存放程序的指令代码。
- 数据段:存放程序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 堆栈段:存放程序的局部变量和函数调用信息。
3.2 虚拟内存虚拟内存是一种能够扩展计算机的物理内存的技术,它将磁盘空间作为辅助存储器,允许将物理内存和磁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四、文件系统4.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文件系统是管理磁盘上文件和目录的机制,它包括文件的组织结构、文件的存储和文件的访问控制等。
4.2 文件的组织- 单级文件组织:所有文件都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
- 多级文件组织:文件按照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可以使用目录和子目录进行分类管理。
4.3 文件的访问控制文件访问控制用于限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限,常见的文件访问控制方式包括用户权限和文件权限。
五、设备管理5.1 设备的分类设备可以按照其功能和使用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总结
1.简述创建进程的大致过程。
申请空白的PCB分配运行资源(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初始化PCB中的数据项,包括标志信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等;将新进程的PCB插入系统的就绪队列。
2.执行挂起操作的主要原因,挂起后转至哪些状态。
操作系统自身需要降低系统负荷需要用户自身需要父进程的需要转至就绪,静止就绪3.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时相比产生哪些新特征?并发执行: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顺序执行:顺序行,封闭性,可再现性4.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包含哪些内容?使参与并发的程序均可独立运行,用于描述进程基本情况及活动过程,进而控制并管理程序。
作为独立性运行基本单位的标志;能实现间断性运行方式;提供进程管理所需信息;提供进程调度所需信息;实现与其它进程的同步。
有以下内容: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5.进程三态图和五态图。
6.三个进程P1、P2、P3互斥使用一个包含N(N>0)个单元的缓冲区。
P1每次用put()将一个正整数送入缓冲区的一个单元中,P2每次用getodd()从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奇数,P3每次用geteven()从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偶数。
试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这三个进程的互斥与同步活动,用伪代码实现。
7.针对如下所示的优先图,若可以使用信号量机构,该优先图将如何转换成正确的程序?Var a,b,c,d,e,f,g,h:Semaphores;ParbeginBegin S1;V(a);V(b);V(c);EndBegin P(a);S2;V(d);V(e);EndBegin P(b);S3;V(f);EndBegin P(c);P(d);S4;V(g);EndBegin P(e);P(f);S5;V(h);EndBegin P(g);P(h);S6;EndPerendP1(){S1;signal(a);signal(b);signal(c);}P2(){wait(a);S2;signal(d);signal(e);}P3(){wait(b);S3;signal(f);}P4(){wait(c);wait(d);S4;signal(g);}P5(){wait(e);wait(f);S5;signal(h);}P6(){wait(g);wait(h);S6;}main(){semaphore a,b,c,d,e,f,g,h;a.value=b.value=c.value=d.value=e.value=f.value=g.value=h.value=0;cobeginP1();P2();P3();P4();P5();P6();coend}8.试从调度性、并发性、拥有资源及系统开销方面对进程和线程进行比较。
操作系统 总结
操作系统总结操作系统总结操作系统是一种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之一。
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可靠、高效、安全的执行环境,同时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内存、硬盘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以实现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
操作系统的功能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首先,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进程,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等。
通过进程管理,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地分配和调度进程的执行时间和资源,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其次,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回收、保护和共享等。
通过内存管理,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内存空间,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再次,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又一个重要功能。
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资源,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写、保护和共享等。
通过文件管理,操作系统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文件系统接口,让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操作文件,以实现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和共享。
最后,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最后一个核心功能。
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资源,包括输入输出设备、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通过设备管理,操作系统可以协调和控制各种设备的使用和访问,以提供一个统一的设备接口,让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和管理设备资源。
除了上述的核心功能外,操作系统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特性和功能。
例如,用户界面是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接口,它可以是命令行界面、图形界面或其他形式的用户界面。
另外,虚拟化技术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可以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资源或软件资源进行虚拟化,以提供更高效和灵活的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
总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
操作系统(第四版)期末复习总结
操作系统(第四版)期末复习总结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操作系统是什么?操作系统为用户完成所有“硬件相关,应用无关“的工作,以给用户方便、高效、安全的使用环境1.1、定义: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的程序系统,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调度工作,控制并协调多个任务的活动,实现信息的存取和保护。
它提供用户接口,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
1.2、目标(1)、方便性:配置OS后计算机系统更容易使用(2)、有效性: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3)、可扩充性:OSde结构(如层次化的结构:无结构发展->模快化结构->层次化结构->微内核结构)(4)、开放性:OS遵循世界标准范围。
1.3、作用:(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API/CUI/GUI)即:OS处于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用户通过OS来使用计算机系统。
(2)、OS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文件)处理机管理是用于分配和控制处理机存储器管理是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I/O设备管理是负责I/O设备的分配(回收)与操纵文件管理是用于实现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OS是扩充机/虚拟机)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2.1、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40年代手工操作阶段)(1)、人工操作方式:用户独占全机,资源空闲浪费。
缺点:手工装卸、人工判断、手工修改与调试内存指令等造成CPU空闲;提前完成造成剩余预约时间内的CPU完全空闲;I/O设备的慢速与CPU的速度不匹配造成的CPU空闲等待时间(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
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提高了I/O速度2.2、单道批处理系统(50年代)(1)、解决问题:单道批处理系统是在解决人机矛盾和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
批处理系统旨在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
(但单道批处理系统仍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故现在已很少用)单道批处理分为:联机批处理、脱机批处理联机批处理:CPU直接控制作业输入输出脱机批处理:由外围机控制作业输入输出(2)、缺点:系统资源利用率低(因为内存中只存在一道程序,I/O请求成功前CPU都处于空闲状态)(3)、特征自动性。
系统总结操作经验和亮点
系统总结操作经验和亮点
在使用系统时,我积累了一些操作经验和亮点,包括:
1. 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通过反复使用和学习,我对系统的各项功能已非常熟悉。
无论是数据录入、查询、分析还是报表生成,我都可以迅速完成,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功能满足各种需求。
2. 精确数据录入:我非常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每次录入数据之前,我都会仔细核对信息,确保没有错误或遗漏。
同时,在录入过程中,我会细致地填写各项字段,避免任何模糊或不清晰的地方,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3. 高效查询与分析:系统中的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用户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我善于利用这些功能,快速找到感兴趣的数据,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通过使用各种查询条件和数据分组方式,我可以得出准确、全面的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4. 自定义报表生成:系统的报表生成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自定义生成各种形式的报表。
我运用这一功能,设计出了一套符合公司实际需求的标准报表模板,并将其保存为常用模板,以方便日常使用。
同时,我也会根据具体的需求,灵活调整报表的格式和内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及时维护和更新: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我定期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包括清理无用数据、优化数据库
结构、修复系统bug等。
在接收到用户的反馈和问题时,我也会及时响应并进行处理,确保系统能够持续地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通过以上的操作经验和亮点,我能够高效地利用系统完成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系统的维护和更新,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
操作系统的学习总结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操作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操作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石。
它就像是一个大管家,负责协调计算机的各个部分,让它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首先,操作系统具有处理机管理的功能。
处理机是计算机的“大脑”,决定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操作系统通过进程和线程的调度,合理地分配处理机的时间,使得多个程序能够并发执行,充分利用处理机资源。
比如说,当我们同时打开多个应用程序时,操作系统会根据各个程序的优先级和需求,分配给它们相应的处理机时间,确保每个程序都能得到及时响应,不会出现某个程序长时间占用处理机而导致其他程序卡顿的情况。
其次,内存管理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职责之一。
内存是计算机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操作系统要确保内存的合理分配和回收,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碎片的产生。
它会根据程序的需求,为其分配适量的内存空间,并在程序结束后及时回收这些空间,以供其他程序使用。
同时,操作系统还会采用虚拟内存技术,将部分暂时不用的数据存储到硬盘上,从而扩展计算机的可用内存空间。
文件管理也是操作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在计算机中存储的各种文档、图片、视频等文件,都需要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
操作系统会为文件分配存储空间,建立文件目录,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它还会对文件进行保护,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设备管理则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操作系统要为设备分配资源,驱动设备工作,并处理设备的中断请求。
当我们插入一个 U 盘时,操作系统会自动识别并为其安装驱动程序,使其能够正常使用。
在学习操作系统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复杂性和重要性。
它不仅需要高效地管理各种资源,还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它是专门为网络用户提供操作接口的系统软件,除了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具备单机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向网络计算机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操作系统,并且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网络操作系统既有单机操作系统的功能,还具有对整个网络的资源进行协调管理,实现计算机之间高效可靠的通信,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为网上用户提供便利的操作与管理平台等网络管理功能。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用统一的方法管理各主机之间的通信和共享资源的利用,它是以使网络相关特性最佳为目的的。
⏹对于网络用户,操作系统应能够提供资源的共享、数据的传输,同时操作系统能够提供对资源的排他访问。
2、基本功能:1.网络通信2.资源管理3.网络服务4.网络管理5.互操作6.提供网络接口3、特点:1.硬件独立性:应当独立于具体的硬件平台,支持多平台,即系统应该可以运行于各种硬件平台之上。
2.网络特性:能够连接不同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网络连接支持。
能够支持各种的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
具有网络管理的工具软件,能够方便的完成网络的管理。
3.极高的安全性:能够进行系统安全性保护和各类用户的存取权限控制。
能够对用户资源进行控制,提供用户对网络的访问方法。
4.可移植性和可集成性4、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UNIX Linux NetWare Windows NT/2000Windows NT Server功能主要包括:⏹文件及文件管理系统⏹具有优先级的多任务/多线程环境⏹支持对称的多机处理系统⏹拥有兼容于分布计算的环境第二章:进程管理1、进程和程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程序是静态的概念;而进程则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它是动态的概念。
⏹进程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单位,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而程序是不能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单位而并发执行的。
⏹程序和进程无一一对应的关系。
⏹各个进程在并发执行过程中会产生相互制约关系,而程序本身是静态的,不存在这种异步特征。
2、线程与进程的比较:⏹(1)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同一进程的所有线程共享该进程的所有资源。
⏹(2)线程是分配处理机的基本单位,它与资源分配无关。
⏹(3)一个线程只能属于一个进程,而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有一个线程。
⏹(4)线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协作同步。
3、引入线程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易于调度。
2.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创建一个线程比创建一个进程花费的开销少,创建速度快。
4.有利于发挥多处理器的功能,提高进程的并行性。
4、有时会碰到一些进程,象“winjava.exe”病毒的进程,在任务管理器里是终止不了的,可以借助ntsd 在命令行下终止进程。
ntsd从2000开始就是系统自带的用户态调试工具。
开个cmd.exe窗口,输入命令:c:\>ntsd -c q -p PID其中:-c是执行调试命令,q是退出,-p是指用pid来处理。
5、Linux进程启动:手工启动和调度启动1. 手工启动①前台启动: # find /-name fox.jpg②后台启动: #find /-name fox.jpg>findresult.txt &[1] 9137•后台进程在命令结尾加上一个“&”号,输入命令后,出现一个数字,即PID,用户可以继续其他操作2. 调度进程•At命令:在指定时刻执行指定的命令序列at [-v] [-q 队列] [-f 文件名] [-mldbv] 时间-v将标准版本号打印到标准的错误中-q queue使用指定的队列,队列名由单个字母组成。
-m作业结束后发送邮件给执行at命令的用户-f file使用命令从指定的file中读取,而不是从标准输入读取-c将命令行上所列的作业送到标准输出例1:在三天后下午4点执行文件work中的作业:# at –f work 4pm +3 day•batch命令用于低优先级运行作业,功能与at相同,只是batch在系统负载较低,资源较空闲的时候执行,适用于执行占资源比较多的命令•cron命令at和batch命令都只能执行一次,cron可重复执行一些命令6、Linux进程查看•who命令用于查看当前在线的用户情况# who –uH (以标题方式察看登录的用户)NAME:登录用户帐号 LINE:登录使用的终端TIME:登录时间 IDLE:显示用户空闲时间(”.” 表示该用户前1秒仍是活动的)COMMENT:用户从什么地方登录的网络地址w命令不但可以显示有谁登录到系统,还可以显示这些用户正在进行的工作以及每个用户的各项数据:登陆帐号、终端名称、远程主机名、登录时间、空闲时间、JCPU、PCPU、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命令行• ps命令最基本,同时也是非常强大的进程查看命令,该命令可确定有哪些进程正在运行以及运行的状态,进程是否结束,进程有没有僵死,哪些进程占用了过多的资源ps命令最常用于监控后台进程的工作情况,后台进程是不和屏幕,键盘这些标准输入/输出设备通信的,需检测其情况时,可使用ps# ps 显示4项:PID(进程ID)、TTY(终端名)、TIME(进程执行时间)、COMMAND(进程命令行输入)•top命令是一个动态显示进程的过程,可通过用户按键不断刷新当前状态监视(默认5s更新一次)Linux进程结束• kill命令# kill 4840 对于僵尸进程,可用# kill -9 强制终止退出• killall命令通过程序名,直接杀死所有进程第三章:磁盘管理1、磁盘结构:盘体:盘体从物理的角度分为磁面(Side)、磁道(Track)、柱面(Cylinder)与扇区(Sector)等4个结构。
磁面:磁面是组成盘体各盘片的上下两个盘面,第一个盘片的第一面为0磁面,下一个为1磁面;第二个盘片的第一面为2磁面,以此类推……。
磁道:磁道是在格式化磁盘时盘片上被划分出来的许多同心圆。
最外层的磁道为0道,并向着磁面中心增长。
其中,在最靠近中心的部分不记录数据,称为着陆区(Landing Zone),是硬盘每次启动或关闭时,磁头起飞和停止的位置。
扇区:扇区是磁盘存取数据的最基本单位,也就是将每个磁道等分后相邻两个半径之间的区域,这样不难理解每个磁道包含的扇区数目相等,扇区的起始处包含了扇区的唯一地址标识ID,扇区与扇区之间以空隙隔开,便于操作系统识别。
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
柱面: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
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
硬盘的CHS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3.2硬盘数据结构初买来一块硬盘,我们是没有办法使用的,需要将它分区、格式化,然后再安装上操作系统才可以使用。
一般要将硬盘分成主引导扇区、操作系统引导扇区、FAT、DIR和Data等五部分主引导扇区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
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
MBR是由分区程序产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这个扇区是不尽相同。
操作系统引导扇区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扇区,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这是对于DOS来说的,对于那些以多重引导方式启动的系统则位于相应的主分区/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
其实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OBR,其参数视分区的大小、操作系统的类别而有所不同。
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
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也称之为簇)的大小等重要参数。
OBR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
文件分配表FAT(File Allocation T 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DOS/Win9x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 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的大小及文件分配单元的大小决定。
关于FAT的格式历来有很多选择,Microsoft 的DOS及Windows采用我们所熟悉的FAT12、FAT16和FAT32格式,但除此以外并非没有其它格式的FAT,Windows NT、OS/2、UNIX/Linux、Novell等都有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
目录区DIR是Directory即根目录区的简写,DIR紧接在第二FAT表之后,只有FAT还不能定位文件在磁盘中的位置,FAT还必须和DIR配合才能准确定位文件的位置。
DIR记录着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这是最重要的)、文件的属性等。
定位文件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磁盘的具体位置及大小了。
在DIR 区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区,即DATA区。
数据区DATA虽然占据了硬盘的绝大部分空间,但没有了前面的各部分,它对于我们来说,也只能是一些枯燥的二进制代码,没有任何意义。
在这里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式化程序(指高级格式化,例如DOS下的Format程序),并没有把DATA区的数据清除,只是重写了FAT表而已,至于分区硬盘,也只是修改了MBR和OBR,绝大部分的DATA 区的数据并没有被改变,这也是许多硬盘数据能够得以修复的原因。
3.3磁盘分区方式我们平时说到的分区概念,不外乎三种: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主分区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分区,通常位于硬盘的最前面一块区域中,构成逻辑C磁盘。
在主分区中,不允许再建立其它逻辑磁盘。
扩展分区所谓扩展分区,严格地讲它不是一个实际意义的分区,它仅仅是一个指向下一个分区的指针,这种指针结构将形成一个单向链表。
这样在主引导扇区中除了主分区外,仅需要存储一个被称为扩展分区的分区数据,通过这个扩展分区的数据可以找到下一个分区的起始位置,以此起始位置类推可以找到所有的分区。
无论系统中建立多少个逻辑磁盘,在主引导扇区中通过一个扩展分区的参数就可以逐个找到每一个逻辑磁盘。